(高清版)DB32∕T 5125-2025 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_第1頁
(高清版)DB32∕T 5125-2025 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_第2頁
(高清版)DB32∕T 5125-2025 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_第3頁
(高清版)DB32∕T 5125-2025 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_第4頁
(高清版)DB32∕T 5125-2025 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T5125—2025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Indicatorsystemforlow-carboncampusconstruction2025-05-21發布2025-06-21實施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發出布版Ⅰ前言 Ⅲ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建設指標體系 5建設要求 附錄A(資料性)低碳校園建設指標分值 附錄B(資料性)碳排放強度計算方法 附錄C(資料性)評價指標分值計算方法 附錄D(資料性)自評價程序 附錄E(資料性)低碳校園自評報告編制大綱示例 參考文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蘇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南京市節能評審中心有限公司、江蘇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江蘇省教育廳、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建鄴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南通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徐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連云港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鎮江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句容市機關事務管理局。DB32/T5125—20251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本文件規定了低碳校園建設的指標體系及建設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小學、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低碳校園建設。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1356綠色校園評價標準DB32/T4229公共機構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3術語和定義GB/T51356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低碳校園low-carboncampus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通過管理機制建設、低碳文化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校園綠化、垃圾分類、其他創新的節能減碳模式等方法,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校園。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indicatorsystemforlow-carboncampusconstruction由相互聯系、相互獨立、互相補充的系列指標所組成的、用于指導低碳校園建設的指標集合。校園碳排放總量totalcarbonemissionsofthecampus在一個核算期內,學校設備設施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與凈購入電力、凈購入熱力消耗所隱含的二氧化碳間接排放量之和。注:以千克二氧化碳,kgCO2表示。校園碳排放強度carbonemissionintensityofthecampus在一個核算期內,校園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注:單位為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kgCO2/m2千克二氧化碳每人(kgCO2/人)。4建設指標體系4.1指標體系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見表1,各指標分值見附錄A。2DB32/T5125—2025表1指標體系總體目標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屬性低碳校園能耗定額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定量人均建筑能耗碳排放強度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定量人均碳排放量低碳校園文化建設低碳教育理念定性/定量低碳生活模式定性/定量可再生能源利用光伏發電利用定量太陽能熱水利用定量地源熱泵等利用定性能碳管理水平管理組織定性管理辦法定性校園綠化綠化程度定性/定量創新模式加分項定性/定量4.2強度指標4.2.1能耗定額指標參見DB32/T4001的規定。4.2.2碳排放強度指標參見表2的規定,計算方法見附錄B。表2碳排放強度指標指標學校類別約束值基準值引導值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kgCO2/m2)小學無食宿有食宿無食宿21.5有食宿22.5中等職業學校26.020.0人均碳排放量/(kgCO2/人)小學無食宿有食宿無食宿329.5206.0有食宿276.5中等職業學校246.05建設要求5.1學校應運營不少于2年。DB32/T5125—202535.2學校不應有淘汰落后設備。5.3碳排放核算邊界確定原則如下:a)以學校法人或視同法人的獨立運營單位為邊界,核算和報告日常運營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b)核算期內的用能人數,包括在冊的教職工及學生;c)學校因外供蒸汽、熱水等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應扣減;d)不考慮校園碳匯產生的減排量;e)核算期通常為最近的1個自然年,特殊情況可選取近期12個月。5.4評價指標分值計算方法見附錄C,自評價程序見附錄D,自評報告編制大綱見附錄E。DB32/T5125—20254(資料性)低碳校園建設指標分值低碳校園建設指標分值見表A.1。表A.1低碳校園建設指標分值編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分細則分值1能耗定額單位建筑面積能耗es/(kgce/m25分)s≤引導值,5分5引導值<es≤基準值,3分基準值<es≤約束值,2分s>約束值,0分人均建筑能耗ep/(kgce/人5分)p≤引導值,5分5引導值<ep≤基準值,3分基準值<ep≤約束值,2分p>約束值,0分2碳排放強度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Es/(kgCO2/m25分)Es≤引導值,5分5引導值<Es≤基準值,3分基準值<Es≤約束值,2分Es>約束值,0分人均碳排放量Ep/(kgCO2/人5分)Ep≤引導值,5分5引導值<Ep≤基準值,3分基準值<Ep≤約束值,2分Ep>約束值,0分3低碳校園文化建設低碳教育理念(30分)1.開設綠色低碳教學課程,得4分;在相關學科中融入綠色低碳知識,得2分42.使用環保低碳教具,積極進行閑置教學設施循環再利用等43.組織針對教職工的綠色低碳知識宣傳培訓和44.組織學生參與綠色低碳相關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志愿服務、主題學習培訓等活動,組織1次,得2分45.鼓勵班級和個人參與校外組織的綠色低碳相關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志愿服務、主題學習培訓45表A.1低碳校園建設指標分值(續)編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分細則分值3低碳校園文化建設低碳教育理念(30分)6.組織開展“綠色低碳”主題開放日、家長會等校園活動,鼓勵家長參與學生校園低碳理念培養,4公眾號、宣傳片、網站等方式宣傳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物品循環利用等綠色低碳知識28.學校建設有綠色農場、科學農場或勞動實踐基地等4低碳生活模式(20分)出行42.使用1級能效燈具占比50%以上,得4分;2級及以上能效燈具占比50%以上,得3分;3級及以上能效燈具占比50%以上,得2分43.使用1級能效空調占比50%以上,得4分;2級及以上能效空調占比50%以上,得3分;3級及以上能效空調占比50%以上,得2分44.冬季空調設置溫度不高于20℃,夏季空調設置45.學校配備電動汽車或電動自行車充電樁26.走廊燈具采用聲控、光控、觸摸、集中管控等控制方式24可再生能源利用光伏發電利用(5分)分;滿足50%以上,得3分;建設有分布式光伏設5太陽能熱水利用(5分)熱水系統,得2分5地源熱泵等利用(2分)3.建設有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且正常運行25能碳管理水平1.學校主要領導擔任能源和碳排放管理的負責人32.配備能源和碳排放管理的專職人員23.專職人員具備碳排放核算能力2理、碳排放管理、設備維護、計量器具管理等32.制定綠色低碳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包括低碳理念傳播、節能減排、智慧化管理等2DB32/T5125—20256表A.1低碳校園建設指標分值(續)編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分細則分值5能碳管理水平管理辦法(8分)3.建立激勵機制,對在校園綠色低碳建設方面貢獻突出的個人或集體給予獎勵36校園綠化綠化程度(3分)1.綠地率滿足《江蘇省建設用地指標》中相關要求22.采用垂直綠化等多樣的綠化方式17創新模式1.建設覆蓋數據采集、監測、核算、管理為一體的“智慧能碳管理系統”2參加綠色低碳主題的校外競賽活動,獲得獎項23.有健全的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垃圾分類并開展資源回收利用工作24.建設有超低能耗建筑、三星級綠色建筑或開展既有建筑節能降碳改造25.教職工車輛中,電動汽車數量比例超過10%227.建設有雨水回收系統,且正常使用28.其他綠色低碳相關的創新模式或市級及以上榮譽,每項得1分6DB32/T5125—20257(資料性)碳排放強度計算方法B.1校園碳排放總量校園碳排放總量按公式(B.1)計算:E=E1+E2+E3…………(B.1)式中:E——校園碳排放總量,以千克二氧化碳(kgCO2)計;E1——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千克二氧化碳(kgCO2)計;E2——凈購入電力所隱含的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千克二氧化碳(kgCO2)計;E3——凈購入熱力所隱含的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千克二氧化碳(kgCO2)計。E1、E3的計算應符合DB32/T4229的要求;各類能源對應的碳排放因子參見DB32/T4229。B.2校園碳排放強度B.2.1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按公式(B.2)計算:…………(B.2)式中:Es——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單位為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kgCO2/m2B.2.2人均碳排放量按公式(B.3)計算:…………(B.3)式中:Ep——人均碳排放量,單位為千克二氧化碳每人(kgCO2/人p——學生和教職工人數。DB32/T5125—20258(資料性)評價指標分值計算方法C.1能耗定額得分分值按公式(C.1)計算:D1=D1p+D1s…………(C.1)式中:D1——能耗定額得分分值;D1p——人均建筑能耗得分分值;D1s——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得分分值。注:依據附錄A中指標分值逐條選取。C.2碳排放強度得分分值按公式(C.2)計算:D2=D2p+D2s…………(C.2)式中:D2——碳排放強度得分分值;D2p——人均碳排放量得分分值;D2s——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得分分值。注:依據附錄A中指標分值逐條選取。C.3其他指標得分分值依據附錄A中指標分值逐條選取,累計計取。C.4綜合得分分值按公式(C.3)計算:D=D1+D2+D3+D4+D5+D6+D7…………(C.3)式中:D——綜合得分分值;D1——能耗定額得分分值;D2——碳排放強度得分分值;D3——低碳校園文化建設得分分值;D4——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分分值;D5——能碳管理水平得分分值;D6——校園綠化得分分值;D7——創新模式得分分值。DB32/T5125—20259(資料性)自評價程序D.1評價啟動D.1.1確定評價范圍評價范圍為學校物理邊界內的建筑、設備設施以及人員。D.1.2組建評價工作組成立工作組,確定評價工作參與人員。D.1.3制定工作計劃明確評價工作安排及評價內容,確定人員分工。D.2評價實施實施評價包括:——資料評價;——現場評價。D.3編制自評價報告依據資料評價和現場評價結果,計算綜合得分分值,總結評價結果,提出進一步建設意見。DB32/T5125—2025(資料性)低碳校園自評報告編制大綱示例低碳校園建設自評價報告(參考模板)學校名稱:報告日期:E.1低碳校園建設現狀E.1.1學校概況用能人數情況等。E.1.2低碳校園建設措施及成效E.1.2.1綠色低碳宣傳教育包括綠色低碳宣傳、綠色低碳培訓、綠色低碳實踐等。E.1.2.2節能減排措施包括提升空調/燈具能效、建設光伏設施、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開展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