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隨州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聯考數學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襄陽隨州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聯考數學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襄陽隨州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聯考數學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襄陽隨州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聯考數學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襄陽隨州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聯考數學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襄陽隨州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末聯考高一數學試題本試卷共4頁,19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os50°cos160°-cos40°sin160°=()A.32B.12C.-122.已知函數f(x)圖象的一條對稱軸為直線x=2,f(x)的一個周期為4,則f(x)的解析式可能為()A.f(x)=sinπ2x B.f(x)C.f(x)=sinπ4x D.f(x)3.在四邊形ABCD中,AB=a+2b,BC=-4a-b,CD=-5a-3b,則四邊形ABCD的形狀是()A.矩形 B.平行四邊形C.梯形 D.以上都不對4.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態象征,象征著“圓滿”和“飽滿”,是自古以和為貴的中國人所崇尚的圖騰。如圖,AB是圓O的一條直徑,且|AB|=4,C,D是圓O上的任意兩點,|CD|=2,點P在線段CD上,則PA·PBA.[3,2]B.[-1,0]C.[3,4]D.[1,2]5.如圖,何尊是我國西周早期的青銅禮器,其造型渾厚,工藝精美,尊內底鑄銘文中的“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何尊還是第一個出現“德”字的器物,證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何尊可近似看作由上部分圓臺和下部分圓柱組合而成的幾何體,該幾何體的高約為40cm,上口直徑約為28cm,圓柱的底面直徑約為18cm。取π的近似值為3,經計算得到圓柱的側面積約為1296cm2,則該幾何體上部分圓臺的體積約為()A.6448cm3B.6548cm3C.5548cm3D.5448cm36.如圖,已知P為△ABC所在平面外一點,平面α∥平面ABC,且α分別交線段PA,PB,PC于點A',B',C',若PA'∶AA'=2∶3,則S△A'B'C'∶S△ABC=()A.2∶3B.2∶5 C.4∶9D.4∶257.從500件產品中隨機抽取20件進行調查,利用隨機數法抽取樣本時,先將這500件產品按001,002,003,…,500進行編號,如果從隨機數表的第1行第6列開始,從左往右依次選取三個數字,則選出來的第4個個體的編號為()16227794394954435482173793237887352096438626349164844217533157245506887704744767A.435 B.482 C.173 D.2378.演講比賽共有9位評委分別給出某選手的原始評分,評定該選手的成績時,從9個原始評分中去掉1個最高分、1個最低分,得到7個有效評分。7個有效評分與9個原始評分相比,不變的數字特征是()A.中位數B.平均數C.方差D.極差二、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部分選對的得部分分,有選錯的得0分。9.若12sinx+32cosx=cos(x+A.-π6B.π6C.5π610.歐拉公式exi=cosx+isinx是由瑞士著名數學家歐拉創立,該公式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復數,建立了三角函數與指數函數的關聯,在復變函數論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依據歐拉公式,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復數e2i對應的點位于第二象限B.eπC.復數exiD.eπ6i11.如圖,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E,F,G分別為BC,CC1,BB1的中點,則()A.直線D1D與直線AF垂直B.直線A1G與平面AEF平行C.平面AEF截正方體所得的截面面積為9D.點A1與點D到平面AEF的距離相等三、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5分,共15分12.設f(θ)=2cos2θ+sin2(2π-θ13.已知向量a,b滿足|a|=6,b=(-2,2),且|λa+μb|=0(λμ≠0),則λμ的值為

。14.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面積為16的正方形,則該圓柱的一個底面圓的面積為

四、解答題:本題共5小題,共77分15.(本小題滿分15分)已知角α的頂點與原點O重合,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它的終邊過點P-3(1)求sin(α+π)的值;(2)若角β滿足sin(α+β)=513,求cosβ16.(本小題滿分15分)經過△OAB的重心G的直線與OA,OB分別交于點P,Q,設OP=mOA,OQ=nOB(m(1)證明:1m+(2)求m+n的最小值。17.(本小題滿分15分)已知在△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向量m=(sinA,sinB),n=(cosB,cosA),m·n=sin2C。(1)求角C的大小;(2)若sinA,sinC,sinB成等差數列,且CA·(AB-AC)=18,求18.(本小題滿分16分)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為菱形,∠ABC=π3,AB=AP=2,PA⊥底面ABCD,E是線段PB的中點,G,H分別是線段PC上靠近P,C(1)求證:平面AEG∥平面BDH;(2)求點A到平面BDH的距離。19.(本小題滿分16分)某市在全市高中三個年級開展了一次主題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做好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演講比賽。共1500名學生參與比賽,現從各年級參賽學生中隨機抽取200名學生,并按成績(單位:分)分成五組:[50,60),[60,70),[70,80),[80,90),[90,100],得到如下頻率分布直方圖,且第五組中高三年級的學生占37(1)求抽取的200名學生的平均成績x(同一組數據用該組區間的中點值為代表);(2)若在第五組中,按照各年級人數比例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7人,再從中選取2人組成宣講組,在校內進行義務宣講,求這2人都是高三年級學生的概率;(3)若比賽成績x>x+s(s為樣本數據的標準差),則認為成績優秀,試估計參賽的1500名學生中成績優秀的人數。參考公式:s=i=1n(xi-x)2fi(fi

高一數學試題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答案DBCBADCA二、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部分選對的得部分分,有選錯的得0分。9.答案:AD10.答案:ABC11.答案:BCD三、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5分,共15分12.答案:-51213.答案:13四、解答題:本題共5小題,共77分15.(本小題滿分15分)解由角α的終邊過點P-35,-45,得cosα=-35,(1)sin(α+π)=-sinα=45(2)由sin(α+β)=513,得cos(α+β)=±1213。由β=(α+β)-α,得cosβ=cos(α+β)cosα+sin(α+β)sinα,所以cosβ=-5665或cosβ16.(本小題滿分15分)解(1)證明:設OA=a,OB=b。由題意知OG=23×12(OA+OB)=13(a+b),PQ=OQ-OP由P,G,Q三點共線,得存在實數λ,使得PQ=λPG,即nb-ma=λ13-ma+13λb,從而-m=λ(2)由(1),知1m+1n=3,于是m+n=131m+1n(m+當且僅當m=n=23時,m+n取得最小值,最小值為417.(本小題滿分15分)解(1)m·n=sinAcosB+sinBcosA=sin(A+B),在△ABC中,A+B=π-C,0<C<π,所以sin(A+B)=sinC,所以m·n=sinC。又m·n=sin2C,所以sin2C=sinC,得cosC=12又因為C∈(0,π),故C=π3(2)由sinA,sinC,sinB成等差數列,可得2sinC=sinA+sinB,由正弦定理,得2c=a+b。因為CA·(AB-AC)=18,所以CA·CB=18,即abcosC=18,所以ab=36。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C=(a+b)2-3ab,所以c2=4c2-3×36,所以c2=36,所以c18.(本小題滿分16分)解(1)證明:如圖,連接AC,交BD于點O,連接OH,在△PBH中,E,G分別為PB,PH的中點,所以EG∥BH,又EG?平面BDH,BH?平面BDH,所以EG∥平面BDH,同理可得AG∥OH,AG∥平面BDH,因為AG,EG?平面AEG,AG∩EG=G,所以平面AEG∥平面BDH。(2)記點A到平面BDH,點H到平面ABD的距離分別為hA,hH。S△ABD=12×2×2×32=3。因為PA⊥平面ABCD,PA=2,CH=13CP,所以hH=13PA=23。在△PBC中,PB=PC=22,BC=2,所以cos∠PCB=122=24。在△BCH中,BH2=BC2+CH2-2BC·CH·cos∠HCB=329,則BH=423,同理可得DH=423。在△BDH中,BH=DH=423,BD=23,所以S19.(本小題滿分16分)解(1)抽取的200名學生的平均成績x=55×0.11+65×0.2+75×0.34+85×0.28+95×0.07=75(分)。(2)由題意可知,第五組中共有200×0.07=14(人)。其中,高三年級的學生有14×37=6(人),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有14×47=8(人)。按照各年級人數比例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7人,則在高三年級的學生中抽取3人,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中抽取4人。在這7人中選取2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