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130-2015 規模化肉鴨場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規范_第1頁
DB42T 1130-2015 規模化肉鴨場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規范_第2頁
DB42T 1130-2015 規模化肉鴨場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規范_第3頁
DB42T 1130-2015 規模化肉鴨場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規范_第4頁
DB42T 1130-2015 規模化肉鴨場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30B41備案號:湖北省地DB42Technicalspecificationofepidemicsdiseasecontrolforlarge-scalemeatduckfarm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DB42/T1130—2015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飼養管理 25生物安全管理 25.1場址選擇與布局 25.2出入管理 2 25.4人員管理 25.5消毒 25.6無害化處理 35.7記錄 36防控措施 36.1疫病診斷 36.2免疫接種及疫病監測 36.3藥物使用 36.4疫情處置 36.5疫病防控 3附錄A(資料性附錄)肉鴨主要疫病診斷 5A.1鴨瘟 5A.2鴨禽流感 6A.3鴨病毒性肝炎 6A.4鴨副黏病毒病 7A.5鴨疫里默氏菌病 8A.6鴨大腸桿菌病 A.7鴨巴氏桿菌(鴨霍亂) 11附錄B(資料性附錄)肉鴨免疫程序 12DB42/T1130—2015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提出。本標準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歸口管理。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湖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艾地云、羅玲、邵華斌、張騰飛、王紅琳、張蓉蓉、彭伏虎、溫國元、羅青平、汪宏才。DB42/T1130—20151規模化肉鴨場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規模化肉鴨場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的飼養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控措施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湖北地區規模化肉鴨場主要疫病(鴨瘟、鴨禽流感、鴨病毒性肝炎、鴨副黏病毒病、鴨疫里默氏菌病、鴨大腸桿菌病、鴨巴氏桿菌病)的預防和控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標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16548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9442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規范NY/T563禽霍亂(禽巴氏桿菌病)診斷技術NY/T682畜禽場場區設計技術規范NY/T1168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NY/T1952動物免疫接種技術規范NY5030無公害食品畜禽飼養獸藥使用準則NY/T5038無公害食品家禽養殖生產管理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0年版一部、三部)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肉鴨meatduck指快大型肉鴨及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種鴨。快大型肉鴨的生產周期為28d~56d,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種鴨的生產周期為80d~110d。3.2規模化肉鴨場large-scaleduckfarm指單批養殖規模達1萬只及以上鴨的舍飼、半舍飼飼養的肉鴨場。3.3全進全出制allinalloutsystemDB42/T1130—20152指同一棟鴨舍或同一家鴨場的同一段時期內只飼養同一批次的雛鴨,同時進場、同時出場的管理制度。4飼養管理4.1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4.2鴨場不得混養其他畜禽。4.3肉鴨出欄后,鴨舍空舍期不少于14d。4.4飼養方式、飲水、喂料、鴨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換氣,按NY/T5038的要求進行。4.5鴨場應定期滅鼠、殺蟲。5生物安全管理5.1場址選擇與布局鴨場選址與布局應符合NY/T682的要求。5.2出入管理5.2.1鴨場大門口附設門衛室、消毒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場門口設警示標志。5.2.2禁止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養殖場內。如遇特殊情況,需消毒后才能進入養殖場,并記錄。5.3引種5.3.1引進鴨苗時,應選擇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資質的種鴨場和孵化場。從外省引進鴨苗應經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同意。5.3.2禁止從疫區引進鴨苗。5.4人員管理按NY/T5038的規定進行人員管理。5.5消毒5.5.1選用的消毒劑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0年版一部)的規定,選用高效、低毒、低腐蝕性及對環境污染小的消毒劑。5.5.2對鴨場周圍環境、鴨舍、用具、來往人員、車輛等進行消毒。5.5.3車輛進入鴨場應通過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對車身進行噴灑消毒。消毒池內的消毒液應定期更換,保持有效濃度。5.5.4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須更衣換鞋、嚴格消毒。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外來人員確需進入生產區時須更衣換鞋、嚴格消毒,按指定路線行走,并記錄。5.5.5定期對喂料器、飲水設備等用具進行清洗、消毒。5.5.6注射用具、免疫接種用具使用前后均應消毒。5.5.7有疫情時可進行帶鴨消毒。5.5.8無疫情時,飼養過鴨的鴨舍,按照清掃-清糞-清洗-干燥-消毒的程序處理鴨舍,最后一次消毒推薦使用熏蒸消毒;發生過疫情后,鴨舍應先用消毒劑處理后再按照以上程序處理。DB42/T1130—201535.6無害化處理5.6.1對生產過程中的病死鴨尸體,按GB16548的規定,進行焚毀、掩埋或化制處理。5.6.2將糞便、墊料放入積糞池通過生物發酵處理,符合NY/T1168的要求。5.6.3污水經沉淀和生物處理符合GB8978的要求后,再向外排放。5.7記錄建立完整的引種記錄、培訓記錄、飼養管理記錄、飼料添加劑采購和使用記錄、消毒記錄、外來人員參觀登記記錄、獸藥使用記錄、免疫記錄、病死鴨無害化處理記錄、銷售記錄及可追溯記錄等,所有記錄在肉鴨出售或清群后應保存2年以上。6防控措施6.1疫病診斷肉鴨主要疫病的診斷,見附錄A。6.2免疫接種及疫病監測6.2.1國家強制免疫的疫病須嚴格按照規定免疫。6.2.2按NY/T1952的規定運輸、保管和使用獸用疫苗。6.2.3肉鴨免疫程序,按NY/T1952或參考附錄B提供的免疫程序的規定進行。6.2.4鴨場監測的疫病應包括指鴨瘟、鴨禽流感、鴨病毒性肝炎、鴨副黏病毒病、鴨疫里默氏菌病(鴨傳染性漿膜炎)、鴨大腸桿菌病、禽巴氏桿菌病(鴨霍亂)。6.2.5應配合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疫病監督檢查。6.3藥物使用6.3.1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0版一部)中規定的藥物。6.3.2按NY5030的規定使用獸藥,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6.3.3使用抗菌藥前應進行藥敏試驗,堅持輪換用藥。6.4疫情處置6.4.1鴨場發生疑似傳染病時,應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采取隔離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擴散。6.4.2疫情確診后,疫病控制和撲滅應依據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執行。6.5疫病防控6.5.1鴨瘟6.5.1.1快大型肉鴨,14日齡~21日齡時免疫鴨瘟弱毒活疫苗預防。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種鴨,14日齡~21日齡時首次免疫鴨瘟弱毒活疫苗,30日齡~35日齡時二次免疫該疫苗預防。疫苗的用量、免疫方法嚴格按標簽說明書進行。6.5.1.2在鴨群暴發鴨瘟的早期,應緊急預防接種鴨瘟弱毒活疫苗、或肌肉注射有批準文號的抗鴨瘟高免血清治療。6.5.2鴨禽流感DB42/T1130—201546.5.2.1加強環境及病原的監控,包括疫情信息,病原的變異情況,野鳥的活動及鴨場內死亡鳥的檢測。6.5.2.2快大型肉鴨,7日齡~10日齡時免疫禽流感H5/H9二價滅活疫苗預防。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種鴨,7日齡~10日齡時首次免疫禽流感H5/H9二價滅活疫苗,間隔30d二次免疫該疫苗預防。6.5.2.3按GB19442規定,進行高致病性鴨禽流感的監測、預防免疫及疫情處理。6.5.3鴨病毒性肝炎當雛鴨體內有母源抗體時(即種鴨實施免疫接種后所產的蛋孵出的雛鴨7日齡~10日齡時注射鴨病毒性肝炎弱毒二價(Ⅰ型+Ⅲ型)疫苗預防。當雛鴨體內無母源抗體時,1日齡~3日齡(最好是1日齡)時免疫該疫苗預防。疫苗的用量、免疫方法嚴格按標簽說明書進行。6.5.4鴨副黏病毒病在該病高發地區,鴨7日齡時以飲水方式免疫新城疫弱毒活疫苗預防。6.5.5鴨疫里默氏菌病6.5.5.1飼養密度應合理、鴨舍應保持通風良好、干燥。6.5.5.2強化種鴨的免疫,提高雛鴨體內的母源抗體水平。6.5.5.3鴨7日齡~10日齡時,可接種相同血清型的鴨疫里默氏菌病滅活疫苗免疫預防。6.5.5.4進行藥敏試驗,篩選敏感抗菌藥治療。應輪換用藥。6.5.6鴨大腸桿菌病6.5.6.1保持飲水潔凈及鴨舍清潔。6.5.6.2進行藥敏試驗,篩選敏感抗菌藥治療。應輪換用藥。6.5.7巴氏桿菌病6.5.7.1保持鴨舍清潔。6.5.7.2鴨50日齡時免疫禽霍亂滅活疫苗預防,疫苗的用量、免疫方法嚴格按標簽說明書進行。6.5.7.3進行藥敏試驗,篩選敏感抗菌藥治療。應輪換用藥。DB42/T1130—20155(資料性附錄)肉鴨主要疫病診斷A.1鴨瘟鴨瘟(Duckplague)又名鴨病毒性腸炎(Duckvirusenteritis是由鴨瘟病毒(Duckplaguevirus)引起的鴨、鵝和其他雁形目禽類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以流行廣、傳播快、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為主要特征。A.1.1流行特點A.1.1.1發病日齡各種年齡的鴨均發病,但20日齡以下的鴨很少發病。A.1.1.2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A.1.1.3傳播途徑病原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器官傳染。A.1.1.4感染率和病死率5%~100%。A.1.2臨床癥狀A.1.2.1體溫升高至42.5℃~44℃。A.1.2.2病鴨腫頭流淚,俗稱“大頭瘟”。A.1.2.3呼吸困難,食欲廢絕,兩腿無力或癱瘓。A.1.2.4嚴重下痢、排綠色或灰白色糞便。A.1.3病理剖檢變化全身的漿膜、黏膜和內臟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點和壞死灶,以肝臟的變化及消化道黏膜的出血和壞死最為典型。A.1.4病原學診斷A.1.4.1病料采集采取臨死或死后不久病鴨的肝和脾臟作病料。A.1.4.2病毒分離及增殖將采集的病鴨的肝臟和脾臟在滅菌的乳缽內充分研磨,用滅菌生理鹽水制成1:5乳劑,凍融3次,3000r/min離心30min,取上清液,加2000IU/ml青霉素、鏈霉素,37℃作用30min。取9日齡~DB42/T1130—2015613日齡SPF雞胚20枚,分為2組,每組10枚,第1組為試驗組,經絨毛尿囊膜每胚接種病料0.2ml,第2組為對照組,經絨毛尿囊膜每胚接種無菌生理鹽水0.2ml。接種后繼續孵化,每日照蛋2次,收獲4d~10d死亡胚整個絨毛尿囊膜,按上述從病料中提取鴨瘟病毒的方法提取鴨瘟病毒,冷凍保存、備用。A.1.4.3回歸試驗選用易感、健康的1日齡雛鴨,每只肌肉注射上述分離含毒的胚液(1:10稀釋)0.1ml,一般在接種后4d~10d內,可引起接種鴨發病并死亡,出現特征性病變。而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則健活。A.1.4.4中和試驗采用固定病毒一稀釋血清法進行。把鴨瘟病毒標準陽性血清,從2-2~2-10稀釋,分別與等量200ELD50的分離病毒及標準毒液混勻,37℃作用1h,接種9d雞胚每枚0.2ml,每稀釋度接6枚,37℃培養。同時作標準株對照。觀察7d,按Reed-Muench法計算血清中和效價。A.1.4.5病毒鑒定A.1.4.5.1試驗組雞胚接種病毒后孵化至4d部分鴨胚死亡,對照組雞胚全部存活。A.1.4.5.2分離病毒可被陽性血清中和,判定為鴨瘟毒株。標準陽性血清對分離株病毒的半數保護的血清稀釋度大于50者為陽性。A.2鴨禽流感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按GB19442的規定進行。A.3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肝炎病毒(DuckViralHepatitis)引起雛鴨的一種高致死性、傳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為其主要特征。A.3.1流行特點A.3.1.1發病日齡雛鴨通常在7日齡以內發病,28日齡~35日齡也可感染。A.3.1.2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A.3.1.3傳播途徑病原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飼養管理不良,鴨舍潮濕、擁擠,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A.3.1.4感染率和病死率20%~100%。A.3.2臨床癥狀DB42/T1130—20157A.3.2.1精神沉郁、閉目縮頸、翅下垂、行動呆滯、厭食。A.3.2.2身體失去平衡歪向一側,發生全身性抽搐,兩腿痙攣性劃動,有時在地上旋轉。A.3.2.3死時頭向后仰,呈角弓反張姿勢。A.3.2.4死前常見劇渴等癥狀。A.3.3病理剖檢變化A.3.3.1肝腫大、質脆,色暗淡或發黃,在肝表面有點狀或淤斑狀出血。A.3.3.2膽囊腫脹,充滿膽汁,膽汁呈褐色、淡茶色或淡綠色。A.3.3.3脾有時腫大呈斑駁狀。A.3.3.4腎腫脹,灰紅色,血管明顯呈暗紫色樹枝狀。A.3.3.5胰腺腫大。A.3.4病原學診斷A.3.4.1病料采集采取死亡雛鴨肝臟作病料。A.3.4.2病毒分離及增殖將采集的病鴨的肝臟在滅菌的乳缽內充分研磨,用滅菌生理鹽水制成1:5乳劑,凍融3次,3000r/min離心30min,取上清液,加2000IU/ml青、鏈霉素,37℃作用30min。取9日齡~10日齡SPF雞胚20枚,分為2組,每組10枚,第1組為試驗組,經尿囊腔每胚接種病料0.2ml,第2組為對照組,經尿囊腔每胚接種無菌生理鹽水0.2ml。接種后繼續孵化,每日照蛋2次,收獲24h~144h死亡胚尿囊液,冷凍保存、備用。A.3.4.3中和試驗采用固定病毒一稀釋血清法進行。把鴨肝炎病毒標準陽性血清,從2-2~2-10稀釋,分別與等量200ELD50的分離病毒及標準毒液混勻,37℃作用1h,接種9日齡雞胚每枚0.2ml,每稀釋度接6枚,37℃培養。同時作標準株對照。觀察7d,按Reed-Muench法計算血清中和效價。A.3.4.4病毒鑒定A.3.4.4.1試驗組雞胚接種病毒后孵化至7d部分鴨胚死亡,對照組雞胚全部存活。A.3.4.4.2分離病毒可被陽性血清中和,判定為鴨肝炎毒株。標準陽性血清對分離株病毒的半數保護的血清稀釋度大于50者為陽性。A.4鴨副黏病毒病鴨副黏病毒病(Duckparamyxovirusdisease)是由鴨副黏病毒I型(Duckparamyxovirus-I)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急性水樣腹瀉、兩腳無力或癱瘓、呼吸困難為其主要特征。A.4.1流行特點A.4.1.1發病日齡10日齡~70日齡。DB42/T1130—20158A.4.1.2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A.4.1.3傳播途徑病原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A.4.1.4感染率和病死率感染率20%~60%。病死率10%~50%,個別鴨群可達90%。A.4.2臨床癥狀A.4.2.1精神沉郁,閉目縮頸,怕冷打堆,厭食,兩腳無力或癱瘓。A.4.2.2體溫升高至42℃,呼吸困難。A.4.2.3急性水樣腹瀉。A.4.2.4有些病鴨有不自主的點頭、搖頭或扭頸的神經癥狀。A.4.3病理剖檢變化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器官的黏膜充血、出血、壞死潰瘍或呈現彌漫性點狀出血,其中以胰腺的被膜和氣管環、十二指腸及泄殖腔黏膜的出血最為明顯。A.3.4病原學診斷A.3.4.1病料采集采取死亡鴨的呼吸道分泌物、腦、脾作病料。A.4.4.2病毒分離及增殖將采集的病鴨的腦、脾在滅菌的乳缽內充分研磨,用滅菌生理鹽水制成1:5乳劑,凍融3次,3000r/min離心30min,取上清液,加2000IU/ml青、鏈霉素,37℃作用30min。取9日齡~10日齡SPF雞胚20枚,分為2組,每組10枚,第1組為試驗組,經尿囊腔每胚接種病料0.2ml,第2組為對照組,經尿囊腔每胚接種無菌生理鹽水0.2ml。接種后繼續孵化,每日照蛋2次,收獲36h~96h死亡胚尿囊液,冷凍保存、備用。A.4.4.3紅細胞凝集試驗紅細胞凝集試驗法(HA)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0年版三部)附錄12的規定進行。A.4.4.4病毒鑒定A.3.4.4.1試驗組雞胚接種病毒后孵化至5d~7d部分鴨胚死亡,對照組雞胚全部存活。A.3.4.4.2分離病毒使紅細胞完全凝集,判定為鴨副黏病毒株。初分離的病毒血凝效價1:32以上可判為陽性。A.5鴨疫里默氏菌病鴨疫里默氏菌病(Riemerellaanatipestiferinfection)又稱“鴨傳染性漿膜炎”,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引起的鴨的一種接觸性、急性或慢性、敗血性的傳染病,以纖DB42/T1130—20159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為主要特征。A.5.1流行特點A.5.1.1發病日齡14日齡~56日齡。A.5.1.2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低溫、陰雨和潮濕的冬春季多發。A.5.1.3傳播途徑病原通過呼吸道及受損皮膚傷口傳染。飼養密度過大,鴨舍空氣不流通、潮濕,應急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A.5.1.4感染率和病死率5%~90%。A.5.2臨床癥狀A.5.2.1沉郁,嗜眠,縮頸,嘴抵地面,眼、鼻孔有分泌物,厭食。A.5.2.2腿軟弱,不愿走動或行功蹣跚,共濟失調。A.5.2.3糞便稀薄呈綠色或黃綠色。A.5.2.4瀕死出現神經癥狀,如痙攣,搖頭或點頭,兩腿伸直呈角弓反張狀。A.5.3病理剖檢變化A.5.3.1心外膜、氣囊表面覆有纖維素性滲出物。A.5.3.2肝表面包蓋一層纖維素膜,易剝離,呈土黃或棕紅色,實質較脆,腫大。A.5.3.3脾腫大或腫脹不明顯,表面有纖維素膜。A.5.4病原學診斷A.5.4.1病料采集采取病鴨或死鴨的心血、腦、肝作病料。A.5.4.2細菌分離及純化無菌取病、死鴨的腦(或心血、肝等),接種到大豆酪蛋白瓊脂(TSA)培養基,37℃,厭氧培養24h。挑取圓形凸起、邊緣整齊、半透明、有光澤、成奶油狀,直徑為0.5mm~1.5mm、用折射光觀察可見微弱的虹光的單個菌落,純化培養2次~3次,備用。A.5.4.3鏡檢挑取少許細菌純培養物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A.5.4.4生化實驗選擇氧化酶、酶觸、明膠、葡萄糖、蔗糖、硝酸鹽還原、硫化氫微量生化反應管進行實驗。將少許細菌純培養物分別接種于各微量生化反應管,按說明書要求進行試驗和觀察結果。DB42/T1130—2015A.5.4.5細菌鑒定A.5.4.5.1鴨疫里氏桿菌株鏡檢應為革蘭氏陰性、不運動、無芽孢、單個或成雙存在、偶見有長絲狀的短小桿菌。A.5.4.5.2生化反應試驗,氧化酶、觸酶、明膠為陽性,葡萄糖、蔗糖、硝酸鹽還原、硫化氫為陰性,判定為鴨疫里氏桿菌株。A.6鴨大腸桿菌病鴨大腸桿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Pathogenicalescherichiacoli)的不同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不同病型大腸桿菌病的總稱。對肉鴨危害較大的有急性敗血癥、雛鴨大腸桿菌性肝炎和腦炎。A.6.1流行特點A.6.1.1發病日齡各日齡鴨都可發病。A.6.1.2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A.6.1.3傳播途徑病原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染。鴨免疫力低下,應急因素等,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A.6.1.4感染率和病死率感染率5%~15%,病死率1%~60%。A.6.2臨床癥狀A.6.2.1急性敗血癥沉郁,怕冷打堆,下痢,糞便稀薄、惡臭,食欲廢絕,渴欲增加,呼吸困難,最后衰竭窒息死亡。A.6.2.2雛鴨大腸桿菌性肝炎和腦炎沉郁,食欲減退以至廢絕,下痢,呼吸困難,糞便稀薄,沉睡。A.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