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案號:DB42Codeforacceptanceoftheundergroundpublic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co-constructionprojectofurbanrailtransit2017-01-26發(fā)布2017-05-01實施湖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Ⅲ Ⅴ 2 3 3 3 3 3 4 4 6 6 8 8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條款表述所用的助動詞說明 參考文獻 本標準由國家光電子信息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湖北郵電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提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國家光電子信息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湖北郵電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中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建強、皮和平、程春、高瞻、牟棟、喬煒、宋一峰、吳宇慶、萬信、陳峰、為穩(wěn)步推進湖北省移動通信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范城市軌道交通地下通信設施的建設,合理共享配套資源,提高移動信號的覆蓋質量,充分利用無線頻譜資源,保障空中電波的有序和安全,維護移動通信公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共建工程的施工前檢查、安裝工藝檢驗、系統(tǒng)檢查測試、初驗測試、試運行測試以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動通信網(wǎng)絡共建工程驗收規(guī)范本規(guī)范規(guī)定了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動通信網(wǎng)絡覆蓋系統(tǒng)(以下簡稱軌道交通地下移動通信網(wǎng)絡)的總則、系統(tǒng)的配置、施工前檢查、安裝工藝檢驗、系統(tǒng)檢查測試、初驗測試、試運行測試本規(guī)范適用于湖北省區(qū)域內新建、改擴建工程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動通信網(wǎng)絡覆蓋系統(tǒng)工程驗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157-2013地鐵設計規(guī)范YD5121-2010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guī)范YD/T5160-2007無線通信系統(tǒng)室內覆蓋工程驗收規(guī)范GB50157-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復列出了GB3.1限界gauge限定車輛運行及軌道周圍構筑物超越的輪廓線。限界分車輛限界、設備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種,是1本規(guī)范適用場景為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場景或類似的覆蓋場景。2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移動通信網(wǎng)絡室內覆蓋系統(tǒng)的使用不應影響地鐵的控制、調度系統(tǒng)正常工作,以確保地鐵的行車安全。3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移動通信網(wǎng)絡安裝工程中涉及到的基站設備和直放站設備的指標要求可依據(jù)其專業(yè)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驗收。4在工程驗收過程中,建設、施工等相關單位應同時到場,嚴格按照本規(guī)范進行驗收。5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移動通信網(wǎng)絡安裝工程驗收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還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工程建設標準的規(guī)定。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自行制定的操作規(guī)程與本規(guī)范有抵觸時,以本規(guī)范為準。6工程中選用的設備和器件應取得信息產(chǎn)業(yè)部頒發(fā)的電信設備入網(wǎng)許可證和抗震許可證。7特殊情況下,執(zhí)行本規(guī)范有困難時,應充分論述理由,并提供報告呈上級主管部門審8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移動通信網(wǎng)絡安裝工程驗收應按圖4.0-1所示流程執(zhí)行:2施工單位對竣工后工程自檢監(jiān)理、甲方代表進行否初步驗收否是否合格是否合格是是施工方向監(jiān)理、甲方提出竣工驗收申請工程部接受申請后通知驗收小組驗收小組對工程現(xiàn)場、資料驗收否施工單位整改是否合格否施工單位整改是否合格是驗收小組簽署竣工驗收單工程竣工驗收完成圖4.0-1工程驗收工作流程圖無線子系統(tǒng)由信源、室內天饋線分布系統(tǒng)組成。信源分為直放站、微基站、宏基站、分布式基站等幾種類型;室內天饋分布系統(tǒng)分為同軸電纜分布方式、光纖分布方式、泄漏同軸電纜分布方式和光電混合分布等幾種方式。在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移動通信網(wǎng)絡的建設中,應根據(jù)覆蓋場景特點及建設方需求選取合適的信源類型及室內天饋線分布系統(tǒng)方式。其覆蓋系統(tǒng)如圖5.0-1所其系統(tǒng)的結構如圖5.0-1所示:站廳區(qū)域 TXn站廳區(qū)域…… TX2站廳區(qū)域站臺及隧道下行POITXTX1上行POI RXn站廳區(qū)域RX.通信系統(tǒng)nRX2站廳區(qū)域通信系統(tǒng)1通信系統(tǒng)2通信系統(tǒng)3.....…… TX2站廳區(qū)域站臺及隧道下行POITXTX1上行POI RXn站廳區(qū)域RX.通信系統(tǒng)nRX2站廳區(qū)域通信系統(tǒng)1通信系統(tǒng)2通信系統(tǒng)3.....RX1站臺及隧道RX1 功分器下行泄漏電纜左線隧道左線隧道上行泄漏電纜下行泄漏電纜右線隧道右線隧道上行泄漏電纜 功分器下行泄漏電纜左線隧道左線隧道上行泄漏電纜下行泄漏電纜右線隧道右線隧道上行泄漏電纜 功分器下行泄漏電纜下行泄漏電纜上行泄漏電纜上行泄漏電纜注2:對于時分雙工的系統(tǒng),如TD-SCDMA等,只圖5.0-1地鐵覆蓋系統(tǒng)結構圖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移動通信系統(tǒng)應包括中國電信CDMA1X/EVDO、FDD-LTE,中國移動GSM900、DCS1800、TD-SCDMA、TD-LTE,中國聯(lián)通DCS1800、WCDMA、FDD-LTE等地下公用移動通信網(wǎng)絡覆蓋系統(tǒng)安裝工程不受頻段和通信制式的限制,應滿足各種無線通信制式建設6.1.1作為信號源的基站設備或直放站設備工作環(huán)境及設備安裝機房環(huán)境要求參見相6.1.2地鐵公用移動通信網(wǎng)絡使用的器件及材料嚴禁工作在高溫、易燃、易爆、易受電磁干擾的環(huán)6.1.4地鐵公用移動通信網(wǎng)絡電源系統(tǒng)和防雷接地設施應滿足室內覆蓋系統(tǒng)工程需求。不滿足要求6.2.1開工前建設單位、供貨單位和施工單位應共同對已到達施工現(xiàn)場的設備、材料和器件的規(guī)格(1)設備規(guī)格型號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無受潮、破損和變形現(xiàn)象。(2)材料的規(guī)格型號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其數(shù)量應能滿足連續(xù)施工的需要。(3)器件的電氣性能應進行抽樣測試,其性能指標應符合進網(wǎng)技術要求。6.2.2地鐵公用移動通信網(wǎng)絡工程建設中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6.2.3特殊情況下,設備和器件需作較大改變時,必須征得設計和建設單位的同意并辦理設計變更6.2.4不符合要求的設備和器件應由建設單位、供貨單位、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共同鑒定,并作好6.3.1無線通信室內覆蓋系統(tǒng)的信號源基站設備(包括宏基站、微蜂窩、分布式基站等)安裝工程3信號電纜與電源線、地線應分開布放,在同一電纜走道上布1/2”7/8”5/4”13/8”5饋線所經(jīng)過的線井應為電氣管井,也就是通常指的弱電井,不能使用通風管道或水管管井。饋線盡量避免與強電高壓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線,確保無強電、強磁的干擾。48饋線進出口的墻孔應用防水、阻燃的材料進行密封。6.4.2有源器件的安裝1有源器件主要是指干線放大器、光纖分布系統(tǒng)的3嚴格按照說明書的介紹進行,使用合理的工具,安裝牢固平整,有源器件上應有清晰明確的標識。安裝時應用相應的安裝件進行固定。要求主機內所有的設備單元安裝正確、牢固、無4有源器件的電源插板至少有兩芯及三芯插座各一個,工作狀態(tài)時放置于不易觸摸到的安全位方式固定在墻壁上,不允許懸空無固定放置,宜將器件安裝在器1泄漏電纜的外觀應完整、連續(xù),表面光滑、圓整、均勻、無缺陷、無損傷。2泄漏電纜上的標識應完整、清晰、不被遮擋、容易辨識。3泄漏電纜的布放應保持水平,遇到障礙需彎曲時應做到彎曲半徑不宜過小且繞彎均勻。4泄漏電纜的安裝應牢固可靠,不應出現(xiàn)加固件缺漏、松動、脫落現(xiàn)象。光纜外觀檢查:光纜盤包裝完整,光纜外皮、光纜端頭封裝應完好,各種隨盤資料齊全,光纜A、B端標志應正確明顯。單盤光纜的光纖傳輸特性、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單盤試結果應與出廠檢驗記錄一致。光纜接頭盒及光纜終端盒主要指標應符合YD51212.7接頭盒檢驗表2.7.1要求。光纖配線架應符合下列要求:1光纖配線架各功能模塊應齊全,裝配完整。2光纖配線架的高壓防護接地裝置與機架間的絕緣電阻≥1000MΩ/500V(直流)。機架間的耐壓≥3000V(直流)且1min內不擊穿、無飛弧現(xiàn)象。光纖連接器應符合下列要求:1插入損耗應≤O.5dB(重復性和互換性)。2回波損耗:PC型≥40dB、UPC型≥50dB、APC型≥60dB。光纜敷設前應進行路由復測。路由及敷設方式應以地鐵部門批準的紅線和批準的施工圖設計為依據(jù)。必要的路由變更,可由監(jiān)理、施工人員提出,經(jīng)建設單位同意確定;對于500m以上的較大的路由變更,設計單位應到現(xiàn)場與監(jiān)理、施工單位協(xié)商,建設單位批準,并填寫"工程設計變更單"。路由復測時,應核定光纜的路由走向、敷設位置,合理配盤,選定便于施工、維護、安全可靠的光纜接頭、人(手)孔位置。核定“四防”(防腐蝕、防白蟻、防強電、防雷)等地段的長度、措施及實施的可能性。核定通信線路穿越鐵路、地下管線等障礙的具體位置和保護措施。通信線路與其他建筑設施隔距應符合通信線路工程設計的有關規(guī)定,具體指標參見YD5121光纜線路的走向、端別應符合設計要求。光纜敷設前應進行合理地配盤,配盤應滿足以下要求:1配盤應根據(jù)光纜盤長和路由情況距離和預留要求綜合考慮,盡量做到不浪費光纜、施工安全和減少接頭。2配盤應按照設計要求,考慮路由情況,選擇合適的光纜結構、程式。3光纜應盡量按出廠盤號順序排列,以減少光纖參數(shù)差別所產(chǎn)生的接頭本征損艷。4靠近設備側的進機房光纜按設計要求配置非延燃光纜。5光纜配盤結果應填入光纜配盤圖,格式參加見YD5121附表K。光纜端別的確定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分歧光纜的端別應服從主干光纜的端別。光纜配盤、敷設安裝的重疊和預留長度應符合光纜在接頭處的預留、光纖在接頭盒內的盤留以及其他預留的要求,其長度應符合YD51216.1一般規(guī)定表6.1.4要求。敷設光纜時,牽引力限定光(電)纜允許范圍內。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應符合YD51216.1一般規(guī)定表6.1.6的規(guī)定光纜敷設中應保證其外護層的完整性,并無扭轉、打小圈和浪涌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光纜敷設完畢,應保證纜線或光纖良好,纜端頭應作密封防潮處理,不得浸水。光纜線路與強電線路平行、交越或與地下電氣設備平行、交越時,其間隔距離應符合設計要光纜線路的防強電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光纜線路進入交接設備時,可與交接設備共用一條地線,其接地電阻值應滿足設計要求。光(電)纜防雷保護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符合設計要求。光纜程式、纖序、端別、兩端光纜的預留長度及綁扎固定、接頭盒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規(guī)光纜接續(xù)的內容應包括:光纖接續(xù);銅導線、金屬護層、加強芯的安裝;接頭衰減的測量。光纜接續(xù)前的準備工作應滿足以下要求:應根據(jù)接頭套管(盒)的工藝尺寸開剝光纜外護層,不得損傷光纖。對填充型光纜,接續(xù)時應采用專用清潔劑去除填充物,嚴禁用汽油清潔。光纖、銅導線應編號,并作永久性標記。光纜接續(xù)前應檢查兩端的光纖、銅導線,質量合格后方可進行接續(xù)。光纜加強芯、銅導線、鋁或鋼聚乙烯粘結護套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1光纜內銅導線、鋁或鋼聚乙烯粘結護套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2光纜加強芯在接頭盒內必須固定牢固,金屬構件在接頭處應成電氣斷開狀態(tài)。3光纜加強芯的連接應根據(jù)設計要求和接頭盒的結構夾緊、夾牢。光纖的固定接頭應采用熔接法,光纖熔接后應采用熱熔套管保護。光纖的活動接頭應采用成品光纖連接器。光纜接頭采用OTDR儀測量時,應以該接頭的單向測量值和雙向測量的平均值兼顧控制質量,光纖接頭的損耗值應滿足設計要求。光纖預留在接頭盒內的光纖盤片上時,應保證其曲率半徑不小于30mm,且盤繞方向應一致,無擠壓、松動。帶狀光纜的光纖接續(xù)后應理順,不得有"S"彎。光纜接頭套管(盒)的封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接頭套管(盒)的封裝應按產(chǎn)品使用說明的工藝要求進行。2接頭套管(盒)內應放置防潮劑和接頭責任卡。3若采用熱可縮套管,加熱應均勻,熱縮完畢應原地冷卻后才能搬動,熱縮后要求外形美觀,無燒焦等不良狀況;若采用可開啟式接頭盒時,安裝的螺栓應均勻擰緊,無氣隙。4封裝完畢,應測試檢查并做好記錄,需要做地線引出的,應符合設計要求。5進局光纜應按設計要求采用非延燃型護套纜或采用其他阻燃措施。6進局光纜的布放應符合下列要求:1進局光纜的管孔使用安排和在進線室托架上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在托架上應排放整齊,不重疊,不交錯,不上下穿越或蛇行;引上轉角的曲率半徑應符合規(guī)定。2進線室的管孔及局前人孔內通往進線室側的管孔應做堵塞。3進局光纜的外護層應完整,無可見的損傷;橫放的光纜接頭應依次排列,接頭任一端距光纜轉彎處應不小于2m。4進線室的光纜應按設計要求做好編號和相關標志,進、出局光纜區(qū)分應明顯、無誤。5局內光纜預留應滿足設計要求。光纜在進線室內應選擇安全的位置。當處于易受外界損傷的位置時,應采取保護措施。局內光纜在經(jīng)過的走線架、拐彎點、上線柜、每層樓開門處等位置時,均應綁扎固定,并且排列整齊。上下走道或爬墻的部位應墊膠管,避免光纜受側壓。光纜的金屬護層接地應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光纜余長部分應在進線室或機房中的適宜位置盤放,遠離熱源,其長度及光纜曲率半徑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根據(jù)終端設備的配置情況合理固定成端光纜和光纜接頭套管(盒)。光纜應在ODF架或單設的光纜終端盒內作終端,并在ODF架內綁扎固定。光纜內的金屬構件應與ODF架保護接地裝置接觸良好,接地裝置至機房防雷接地排的接地線的規(guī)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接地線布放時應盡量短直,多余的線纜應截斷,嚴禁盤纏。光纖成端應按纖序規(guī)定與尾纖熔接。預留在ODF架盤纖盒中的光纖及尾纖應有足夠的盤繞半徑,并穩(wěn)固、不松動。光纖成端后,纖號應有明顯的標志。尾纖在機架內的盤繞應大于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要求。自光纜終端接頭引出的尾巴光纜或單芯光纜所帶的連接器,應按設計要求插入光配線架(分配架);暫時不插入光配線架(分配架)的連接器應蓋上塑料帽。光纜測試應滿足YD512112.2光纜測試的要求。2電源設備面板平整,鍍層牢固,漆3電力電纜的饋電母線必須是整條完整的電纜線料,中間不允許有接頭。饋電母線外皮應完整,6.7.3接地系統(tǒng)的檢查1接地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之間應保證良好的電氣連接性能,且不應有腐蝕、氧化、松動、脫落等2接地排的尺寸及規(guī)格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接地排的數(shù)量及安裝位置應和機房大小、設備布3接地引入線的規(guī)格及長度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5各類設備的接地電纜應連接可靠且盡量短直,避免纏繞、交叉等現(xiàn)象。6.8.1機房環(huán)境的檢查1機房地面應采取防塵防油渣處理,機房墻壁及地面已充分干燥,機房的靜電地板鋪設應整齊2機房預留孔洞位置、尺寸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3機房有地槽時,地槽的路由走向、規(guī)格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地槽內不得有積水。5機房的通風、空調系統(tǒng)已安裝完畢并能正常使用,室內的工作溫度及濕度應符合工程設計要7機房防火要求應符合GB50016的要求,機房內禁6.8.2機房走線架的安裝檢查3走線架應與墻壁和機列保持平行,水平偏差應≤2‰。4走線架地面立柱的設置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應不影響設備的安裝及維護操作,立柱的安裝5走線架的側旁支撐、終端加固件的安裝應牢固、端正、平直。6沿墻水平走線架應與地面平行,沿墻垂直走線架應與地面垂直。7走線架穿過樓板孔洞或墻洞處應有加裝保護框,電纜放綁完畢應有阻燃蓋板或防火泥封堵洞8所有支撐加固用的膨脹螺栓預留長度應一致(螺帽緊固后余留5mm左右)。9機房內所有鐵件的油漆顏色應保持一致,刷漆均勻,不留痕,不起泡。6.8.3機房設備的安裝檢查1設備安裝位置應符合工程設計平面圖要求,位置偏差不應大于103同一列設備機架的正面應平齊,機架6設備及設備上相關端口的標識或銘牌不應被遮擋,應完整、清晰且容易辨識。3多個壁掛設備的安裝應整齊有序,設備底部應平齊,設備的間隙≥100mm。4設備的安裝應牢固可靠,所有緊固件不應出現(xiàn)松動、銹蝕現(xiàn)象。5設備的防水防塵等級及性能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6設備及設備上相關端口的標識或銘牌不應被遮擋,應完整、清晰且容易辨識。7.1.1測試環(huán)境、測試工具及測試方法應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7.1.2測試過程應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供貨單位的相關技術7.2.1信號源基站設備和直放站設備的性能指標測試,參見相關制式基站和直放站的規(guī)范。7.2.2要求對每項指標進行測試并提供詳細從直放站輸入口測試,在駐波比測試儀中讀取8從干線放大器下行輸出口測試,如果有合路器,則從合路器輸出口7.3.2天線口輸出功率測試7.3.5要求對每項指標進行測試并提供詳細7.3.6由于涉及制式較多,相關制式的具體室內覆蓋系統(tǒng)測試指標參1泄漏電纜的規(guī)格型號、布放及加固方式、路由走向、接地方式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并有出2泄漏電纜配套安裝附件的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及配置應符合工程設計需求。3電纜護套應光滑、圓整,并應無孔洞、裂縫、氣泡和凹陷等缺陷,電纜護套沿長度方向應有4泄漏電纜的接頭應緊固,且做好防水措施。5泄漏電纜的接地裝置應保證良好的電氣連接并做好防腐蝕措施。7.5.1室內分布系統(tǒng)的無線可通率7.5.3各無線系統(tǒng)設計指標需滿足如下要求:6切換成功率:室外小區(qū)和室內3可用率:要求在目標覆蓋區(qū)內的95%位置,99%的時4切換成功率:室內小區(qū)和室內各小區(qū)之間的2干擾保護比:94鄰頻干擾保護比:200KHz鄰頻道干擾保護比C/A≥-6dB;6無線覆蓋區(qū)內可接通率:要求在無線覆蓋區(qū)內的95%位置,99%的時間1覆蓋區(qū)內無線可通率:移動臺在無線覆蓋區(qū)內90%的位置,99%的時間2無線信道呼損:語音業(yè)務無線信道3塊差錯率目標值(BLERTarget話音1C5PCCPCHC/I>=-3dB,在頻率資源足夠,設備支持的情況下室內外盡量采用異頻組率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也應保證與室外有切換關系的室內小區(qū)的主載頻與室外主載頻保持異頻;7室內信號的外泄電平,在室外≥10米處PCCPCH的RSCP≤-95dBm。1覆蓋區(qū)內無線可通率:移動臺在無線覆蓋區(qū)內90%的位置,99%的時間可接入網(wǎng)絡;%,5TD-LTE系統(tǒng)采用MIMO天線方案,量采用10λ以上間距,約為1~1.5m,如實際安裝空間受限雙天線間距不7室內信號的外泄電平,在室外≥10米3室內外小區(qū)之間、室內各小區(qū)之間的同頻切換成功率大于98%;4室內外小區(qū)之間、室內各小區(qū)之間的異頻切換成功率大于95%;1覆蓋區(qū)內無線可通率:移動臺4FDD-LTE系統(tǒng)采用MIMO天線量采用10λ以上間距,約為1~1.5m,如實際安裝空間受限雙天線間距不6室內信號的外泄電平,在室外≥10光纜線路工程初驗,應在施工完畢并經(jīng)自檢及工程監(jiān)理單位預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初驗工作可按安裝工藝、電氣特性和財務、物資、檔案等小組分別對工程質量等進行全面檢驗評議。驗收小組審查工程簽證記錄,可對部分工程進行抽查。初驗工作府在審查竣工技術文件的基礎上按YD512114.2工程初驗表14.2.2的內容進行檢查和抽測。對初驗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并落實相關責任單位限時解決。初驗結束應在工程初驗工作完成后半個月內向主管部門報送初驗報告。7.7.1配電、換流設備的安裝1安裝設備和主要材料的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并應有出廠檢驗合格證和入2設備結構應無變形,表面應無損傷,指示燈、按鍵或旋鈕等機內部件無碰損、無卡阻、無脫3設備機架應采取適當?shù)募庸檀胧瑧?只膨脹螺栓與地面或加固底座加4設備部件安裝位置應符合技術說明書或工程設計要求,組裝穩(wěn)固,整齊一致,接線無誤。5設備工作地線、防雷地線及機架保護地線的安裝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2電源設備接觸器與繼電器的可動部分動作靈活,無松動和卡阻,其接觸表面應無金屬碎屑或3設備的開關靈活,接觸可靠,滅弧裝置完好。相關電源端子的規(guī)格及容量應符合工程設計要4對設備、部件、布線的絕緣電阻、耐壓強度進行檢測,應符合技術指標要求。5測試機內部件及設備非電子器件對地絕緣電阻應符合指標規(guī)定。無規(guī)定時,應不小于2MΩ/500V。6檢查交流配電設備的避雷器件應符合技術指標要求。7.7.3交流配電設備的通電測試檢驗1能自動(人工)接通、轉換市電和油機的接入,并有指示信號。4事故、過壓、欠壓、過流、欠流、缺相、熔斷器熔斷等自動保護電路應能準確動作,聲光告7.7.4直流配電設備的通電測試檢驗1輸入、輸出電壓,輸出電流測試值應符合技術3輸出端浪涌吸收裝置應符合技術指標要求。4過壓、欠壓、過流、欠流、缺相、熔斷器熔斷等自動保護電路應能準確動作,聲光告警電路7.7.5整流設備的通電測試檢驗1通電前應將整流模塊輸入、輸出開關和監(jiān)控電源開關、電池、負載斷路器全部斷開。檢查交流引入線、輸出線、信號線、機柜內連接線的接線是否正確。所有螺釘不得松動,輸入、輸2接通交流電,檢查三相電壓值應符合要求。觀察通電后模塊顯示信號、指示燈應正常。a)輸入交流電壓、電流c)輸出限流、均流特性,自動穩(wěn)壓及穩(wěn)壓精度d)浮充、均充電壓值和自動轉換5市電或油機發(fā)電機組供電時應工作穩(wěn)定,不振蕩。6浮充、均充裝置應能自動轉換,輸出應能自動穩(wěn)壓、穩(wěn)流。7同型號整流設備應能多臺并聯(lián)工作,并具有均分負載性能,其不平均度不應大于輸出額定電8功率因數(shù)、效率和設備噪聲應滿足技術指標要求。9安裝技術指標要求和技術說明,對監(jiān)控模塊告警門限參數(shù)、管理參數(shù)進行設置和檢驗:a)交流輸入過壓、欠壓、缺相告警11應能提供滿足“三遙”性能要求的本4安裝的電池組的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并有出廠檢驗合格證。6蓄電池安裝時,應將安全閥、氣塞等擰緊,防止松動。8用萬用表檢查蓄電池的端電壓及極性,保證極性正確連接。對于端電壓偏低的電池應篩選出,9在電池架和電池體外側,應有用防腐材料制作的編號標志。10檢查蓄電池各單體開路電壓,若低于2.13V,11均衡充電電壓宜取2.35V/單體,充電電流取10小時率充電電流,充電終期電壓為2.23~2.25V/單體。若連續(xù)3小時電壓不變,則電池組電量已充足。12放電應按技術說明書規(guī)定進行,13蓄電池安裝完畢,在正常時,即可進行浮充電。充電電壓宜取2.23~2.25V/單體,充電電流2直流電源線、交流電源線、信號線應分開布放,應避免在同一線束內。線纜布放的綁扎間隔3電源線走線應方便布線、整齊、美觀,與設備連線余留長度適量,同時不應妨礙后續(xù)的維護4機房布線、架間連線及各部件的連接線應無差錯,接觸良好,焊接光滑,不得碰地、短路、5不同用途的電源線應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qū)分:直流電源線正極的外皮顏色應為紅色,負極的7電源線在進入設備時,可在電源線端頭處剝脫絕緣外皮后纏繞塑料絕緣帶或套上絕緣套管,長度一致,套管松緊適度。塑料絕緣帶和絕緣套管的顏色應符合要求,以便識別電源線的極線頭彎曲方向應與緊固螺栓、螺母的方向一致,并在導線與螺母間加裝平墊片和彈簧墊片,11沿地槽布放的電源線不宜直接與地面12沿墻布放的電源線,應將其牢固的卡在建1接地裝置所用材料的材質、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2接地體至機房接地引入線應做防腐處理。接地引入線與機房室內接地排連接的端頭處應鍍3室內接地排的安裝位置應符合工程設計需要,安裝端正、牢固,與接地引入線連接可靠并有5測量接地電阻時,地阻測量儀與輔助地線棒之間的測試連線應選用絕緣銅導線,不得使用裸6通信設備的直流工作地及保護地應從室內接地排引入,各通信設備的接地線應單獨與室內接地排相連,不得在一條接地線上串接多個通7交、直流配電設備的機架應從室內接地排引入保護接地線。交流配電設備的中性線匯集排應8機房通信設備之間不應通過走線架(槽)形成電氣連通。9各通信設備的接地線必須采用絕緣銅導線,嚴禁只用裸導線布放,其截面積應符合工程設計7.7.9技術文件和備件的移交7.7.10在初驗測試階段,應對全套技術文件進行清點和移交,包括系統(tǒng)文件、計劃文件、硬件設備技術文件、軟件系統(tǒng)技術文件、安裝和測試文件、維護和操作文件及各種建設單位認為必要7.7.11在初驗測試階段,應按設備清單進行清點,且應聯(lián)機進行測試,確8.1.1試運行驗收是對系統(tǒng)質量穩(wěn)定性觀察的重要階段;試運行驗收應從初驗測試完畢開始,試運8.1.2試運行驗收測試的主要指標和性能應達到本章規(guī)定要求,方可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否則應追8.1.3試運行期間,應在有實際用戶接入系統(tǒng)的條件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色小清新春游活動策劃
- 校園安全教育與法律法規(guī)普及:2025年智慧校園安全管理報告001
- Florfenicol-13C6-SCH-25298-sup-13-sup-C-sub-6-sub-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5年礦山尾礦綜合利用與生態(tài)修復技術優(yōu)化策略分析報告
- 金融科技企業(yè)估值模型構建與投資決策實證分析報告(2025)001
- Fulvoplumierin-生命科學試劑-MCE
- 聚焦2025:語言培訓機構國際化課程教學質量監(jiān)控報告
-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真實性與公信力風險防范2025年報告
- 2025至2030安置房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zhàn)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AI輔助遺傳檢測產(chǎn)品注冊審批流程及市場分析001
- 艾梅乙反歧視培訓課件
- 2025安全生產(chǎn)月一把手講安全公開課三十二(91P)
- 2025課件:紅色基因作風建設七一黨課
- 在線網(wǎng)課學習課堂《人工智能(北理 )》單元測試考核答案
- 康復科護理管理制度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23版)》課后習題答案合集匯編
- GB/T 3323.1-2019焊縫無損檢測射線檢測第1部分:X和伽瑪射線的膠片技術
- BD每月績效考核表
- 大局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范文三篇
- 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
- MES基本概念及MES系統(tǒng)解決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