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0-2020 黃瓜生產技術規程_第1頁
DB42T 190-2020 黃瓜生產技術規程_第2頁
DB42T 190-2020 黃瓜生產技術規程_第3頁
DB42T 190-2020 黃瓜生產技術規程_第4頁
DB42T 190-2020 黃瓜生產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CCSB3142代替DB42/T190-2006CodeofpracticeoncucumbercultivationI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產地環境 5茬口安排 6品種選擇 7播種育苗 8定植 10病蟲草害防治 11采收和包裝 12廢棄物處理 13生產記錄檔案 附錄A(資料性)黃瓜病蟲害防治方法 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2/T190-2006《綠色食品黃瓜生產技術規程》,與DB42/T190-2006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a)重新規定了文件的“范圍”(見第1章);DB42/T758-2011文件,并在相應條文位置進行標示引用(見第2章、第6章、7.2.4、10.3.4,2006年版的第2章);c)增加了“術語和定義”一章(見第3章);d)將“產地環境條件”更改為“產地環境”,重新規定了土壤和種植方式的要求(見第4章);e)將“茬口”更改為“茬口安排”,細化了各茬口的播種和定植時間(見第5章);f)在“品種選擇”一章增加了種子質量的規定,更新列舉了各茬口的推薦品種(見第6章);g)將“種苗準備”更改為“播種育苗”,補充了穴盤育苗和嫁接育苗的內容(見第7章,2006年版的第6章);h)將“大田準備”的有關內容更改后納入“整地施肥作畦”,將“大田定植”的有關內容更改后納入“定植方法及密度”(見8.1、8.2,2006年版的第7章、第8章);i)將“大田管理”更改為“田間管理”,并將2006年版的有關內容更改后納入(見第9章,2006年版的第9章);j)將“病蟲害防治”更改為“病蟲草害防治”,更新列舉了主要病蟲草害及主要病蟲的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用藥方案(見第10章,2006年版的第10章);k)將“采收”更改為“采收和包裝”,并簡化描述(見第11章,2006年版的第11章);l)增加了“廢棄物處理”一章(見第12章);m)將“生產檔案”更改為“生產記錄檔案”,并細化了檔案記錄和管理要求(見第13章)。n)增加了資料性附錄(見附錄A黃瓜病蟲害防治方法)。本文件由華中農業大學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湖北省蔬菜辦公室、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別之龍、周先竹、胡正梅、廖顯珍、胡軍安、周雄祥、陳永芳、劉義滿、程菲、王小平、李大勇、張宏洲、楊遠通、沈熙、劉穎、王皓瑀、譚啟玲、楊龍、游紅、司升云、黃遠、楊蓓、黃立學、黃興學、曾媛。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2000年首次發布為DB/T190-2000,2006年第一次修訂為DB42/T190-2006;——本次為第二次修訂。本文件實施應用中的疑問,可咨詢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聯系電話郵箱:hbsnab@126.com;對本文件的有關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至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聯系電話郵箱:yly@。1黃瓜生產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黃瓜(CucumissativusL.)生產的產地環境、茬口安排、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和廢棄物處理等環節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湖北省黃瓜栽培生產。長江中下游其它相似地區可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6715.1瓜菜作物種子第一部分:瓜類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747綠色食品瓜類蔬菜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DB42/T758-2011瓜類嫁接苗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產地環境產地環境應符合NY/T391的規定。要選擇排灌方便、有機質豐富、保肥力強的中性或弱酸性砂壤土或壤質土壤,宜與豆類、蔥蒜類蔬菜輪作,忌連作地塊。5茬口安排大棚春提早栽培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種,2月上旬至2月中下旬定植;大棚秋延后栽培宜在8月上旬播種,9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春黃瓜栽培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種,4月上中旬定植;露地秋黃瓜栽培宜在5月上旬至7月中旬播種,8月上旬定植。6品種選擇2黃瓜品種選擇適宜湖北栽培及湖北地區消費習慣的抗病、優質、高產、抗逆性強、易坐果、生長勢強的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16715.1的規定。主要推薦品種見表1。表1湖北省黃瓜栽培茬口安排及推薦品種津優365號、津優309號、中研19、中研2津優365號、津優309號、中研19、津優409、津優636、中農16號、博美8津優409、津優636、博美5032、博美87播種育苗7.1育苗方式根據季節、氣候條件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育苗設施。冬季及早春育苗采用大棚設施保溫育苗,夏秋季采用遮陽、防雨、防蟲棚育苗。可使用營養缽、穴盤基質育苗,有條件的可采用工廠化育苗,并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7.2播種前的準備7.2.1育苗基質配制可選購專門的育苗基質。也可按照草炭:珍珠巖為2:1(體積比),或者草炭:蛭石:珍珠巖為3:1:1(體積比)的配比進行配制。每1m3基質可加100g50%多菌靈粉劑進行消毒,或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消毒。配制基質時可按每1m3加高氮高磷無氯三元復合肥0.5kg~1kg,殺菌劑、肥料與基質要攪拌均勻,播種前10d配制待用。裝盤前基質可加水使基質的含水量達到50%~60%,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宜。把準備好的基質裝入穴盤,稍加鎮壓,使基質充滿穴孔。農藥和肥料使用應符合NY/T393和NY/T394的有關規定。7.2.2種子處理及播種每667m2用種量150g~200g。實生苗可進行種子包衣處理。種子先用50°C~55°C的溫水浸種15min~20min,并不斷攪拌,待其自然冷卻至室溫,浸種3h~4h。冬春季節將種子置于28°C~30°C下保濕催芽2d,待70%左右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夏秋季浸種后可直接進行播種。每穴播1粒種子,播種深度0.5cm~1.0cm,播后覆基質刮平,澆透水,蓋一層地膜保濕,控制環境溫度在28°C~30°C之間,當5%的幼苗長出時,揭去地膜。工廠化育苗時,播種后將穴盤交錯碼放在隔板上。高溫季節宜在苗床上遮陽催芽。7.2.3苗期管理溫度管理冬春季育苗,播種后應控制較高的床溫,促進快出苗,白天宜保持溫度在25°C~30°C,夜間15°C~20°C。從出苗到第1片真葉顯露(破心及時降溫,白天宜保持在20°C~22°C,夜間12°C~15°C,避免夜溫偏高引起幼苗徒長。從破心到定植前7d~10d,白天宜保持溫度在20°C~25°C,夜間13°3C~15°C。定植前7d~10d煉苗,宜保持白天溫度23°C~25°C,夜間10°C~13°C。夏秋育苗,播種至出苗前,用遮陽網進行浮面覆蓋,晝夜不揭,出苗后,遮陽網上架覆蓋,并做到晴天晝蓋夜揭,雨天蓋,陰天揭。真葉出現后,宜減少覆蓋時間,定植前7d~10d逐漸減少覆蓋時間或不蓋。水肥管理苗期應掌握“控溫不控水”的原則。若缺水時可在晴天澆水,一次澆透,嚴禁澆大水。穴盤育苗時,可視苗況追施苗肥。肥料使用應符合NY/T394的有關規定。7.2.4嫁接在連作田種植,可選用抗土傳病性強的品種育實生苗,其他品種可采用嫁接育苗,嫁接苗的生產可參照DB42/T758-2011的方法。8定植8.1整地施肥作畦每667m2基施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3000kg~4000kg,或施用商品有機肥300kg~400kg,或施用沼渣4m3~5.5m3,同時基施平衡型無氯高濃度復合肥或低鉀型無氯高濃度復合肥40kg~50kg。施肥后按照1.2m~1.5m包溝做畦。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394的規定。8.2定植方法及密度大棚春提早和秋延后定植宜選晴天上午進行。定植密度根據品種特性而定,一般每667m2定植2000株~2500株,采用單畦雙行定植,適宜株行距為25cm×45cm。定植時先在定植行上開穴,穴深以超過苗根團0.5cm為宜,定植填土至子葉以下1cm左右,澆足定根水。9田間管理9.1溫度管理大棚春提早栽培定植后緩苗期間不放風或少放風。緩苗到結瓜期間白天溫度保持在25°C~30°C,夜間12°C~15°C。結瓜期間白天溫度保持在28°C~33°C,晚上15°C左右。通過調整大棚兩側和兩端的通風口來調節溫度。大棚秋延后栽培定植后應將大棚兩側和兩端通風口全部打開,晝夜通風,晴天時應在中午前后覆蓋遮陽網,成活后將遮陽網拆去,10月下旬后晚上應閉棚保溫。9.2肥水管理緩苗成活后視土壤墑情每7d~10d澆水一次,可結合滴灌隨水施肥。每次每667m2追施中氮低磷高鉀無氯高濃度復合肥7kg~10kg。追肥時期為三葉期、初瓜期、盛瓜期,初花期以控為主,根據收獲情況每收獲1次~2次追施1次肥。大棚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共分7次~9次追肥。在黃瓜的苗期、初花期,也可結合灌溉分別沖施沼液0.5m3~1m3/667m2。在初瓜期和盛瓜期,結合灌溉將沼液和無氯高濃度復合肥分8次~12次追施。其中每次追施沼液0.5m3~1m3/667m2及高鉀無氯復合肥3kg~5kg。“水肥一體化”模式苗期推薦每667m2施用低磷無氯水溶肥(如20-10-20或相近配方)3kg~5kg,每隔5d~6d灌水施肥一次,每次灌水量為10m3~15m3/667m2,3次~5次;在開花坐果后,每次采摘結合滴灌每667m2施用高鉀型無氯水溶肥(如18-6-25或相近配方)3kg~5kg,每次每667m2灌溉量為10m3~15m3,10次~15次。9.3植株調整4植株長到7片~8片葉、株高25cm左右時開始吊蔓、綁蔓。5節以下的側蔓和雌花全部去掉,當主蔓長到25片葉時摘心,促生回頭瓜,或采用單蔓整枝,只留主蔓,當黃瓜長到頂端時放蔓,去掉下部葉片。及時摘除下部黃葉、老葉,減少營養消耗,改善通風條件。10病蟲草害防治10.1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蟲害。10.2主要病蟲草害10.2.1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細菌性角斑病。10.2.2苗期主要蟲害有:粉虱、斑潛蠅、瓜蚜、斜紋夜蛾。10.2.3成株期主要蟲害有:瓜絹螟、瓜蚜、薊馬、斑潛蠅、粉虱、黃守瓜。10.2.4主要草害有:馬唐、牛筋草、旱稗、反枝莧、香附子。10.3防治方法10.3.1農業防治選擇抗(耐)病品種,培育無病蟲壯苗。合理輪作,宜與非葫蘆科蔬菜進行輪作,設施栽培的定植棚室夏季休棚期高溫悶棚,清潔田園。10.3.2物理防治可選用窄光譜頻振式誘蟲燈或性引誘劑、糖蜜水等方法誘殺瓜絹螟、斜紋夜蛾等成蟲,誘蟲燈注意及時關閉。設施栽培時,選用40目~60目防蟲網覆蓋棚室通風口,隔離害蟲。棚室內可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有翅蚜、美洲斑潛蠅、粉虱等害蟲,懸掛藍板誘殺薊馬等害蟲,每667m2懸掛20塊~30塊,并適時適情更換。10.3.3生物防治釋放天敵設施栽培時,定植后采用色板監測或目測害蟲種群發生情況,發現粉虱后按1萬頭/667m2釋放斯氏鈍綏螨,每隔20d~30d釋放1次,連續釋放3次~4次;發現薊馬或害螨后按0.5萬頭~1.0萬頭/667m2釋放巴氏新小綏螨,間隔25d~30d后再按2.0萬~3.0萬頭/667m2釋放1次;發現瓜蚜后按0.2萬頭~0.4萬頭/667m2釋放蚜繭蜂,隔7d~10d釋放1次,連續釋放3次。生物農藥主要病蟲的生物防治用藥方案參見附錄A表1。10.3.4化學防治化學農藥應符合NY/T393的規定,農藥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農藥產品標簽的規定,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執行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不同農藥應交替使用。主要病蟲害的化學防治用藥方案參見附錄A表2。511采收和包裝11.1采收標準適時采收。11.2產品質量和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