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技術課程設計-轉子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磨線型夾具設計_第1頁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設計-轉子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磨線型夾具設計_第2頁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設計-轉子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磨線型夾具設計_第3頁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設計-轉子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磨線型夾具設計_第4頁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設計-轉子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磨線型夾具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設計說明書題目:轉子零件的工藝規程及夾具設計摘要本設計涉及到機械制造工藝及機床夾具設計、金屬切削機床、公差和測量等方面的知識。轉子的加工工藝和夾具設計包括三個部分,包括工藝設計、工序設計和專用夾具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首先理解的分析部分,工序過程的設計一個毛坯的結構,并選擇好零件的加工基準,設計出零件的工藝路線;然后每個切削用量的部分步驟大小計算,是決定工藝的關鍵設備和切割過程的各種設計參數,然后一個專用夾具,夾具選擇各種組件的設計,如定位和夾緊元件連接部分,導向元件,夾具和機床和其他組件,定位誤差計算夾具,分析夾具結構的合理性和不足之處,改進和設計。關鍵詞:工序、工藝、切削參數、夾緊、定位、誤差。ABSTRCTThisdesignrelatestothe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machinetoolfixturedesign,metalcuttingmachinetools,tolerancesandmeasurements,andotheraspectsofknowledge.Themachiningprocessandfixturedesignofthebaseconsistsofthreeparts,includingprocessdesign,processdesignandspecialfixturedesign.Indesignprocessshouldfirstunderstandtheanalysis,structureoftheprocessdesignofablank,andchoosethegoodpartsmachiningreferencetodesignpartsoftheprocessroute;thencalculatetheamountofeachcuttingpartofthestepsize,thedecisionprocessofkeyequipmentandcuttingprocessofvariousdesignparametersandaspecialfixture,thefixtureselectiondesignofvariouscomponents,suchaspositioningandclampingelementsconnectingpart,componentoriented,toolsandfixturesandothercomponents,positioningerrorcalculatefixture,fixturestructureofrationalityanddisadvantageanalysis,improvementanddesign.Keywords:process,process,cuttingparameters,clamping,positioning,error.目錄序言 1一零件的分析 21.1零件的作用 21.2零件的精度分析 21.3零件的工藝分析 3二工藝規程設計 42.1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機械加工余量的的確定 42.3毛坯尺寸的確定 52.4工序余量的確定 62.5基面的選擇 72.6制定工藝路線 82.7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9三車夾具設計 183.1問題提出 183.2定位基準的選擇 183.3定位的基本原理 193.4定位元件的設計 193.5夾緊裝置的設計 203.6切削力和夾緊力的計算 213.7定位誤差分析 213.8夾具設計及簡要操作說明 22總結 23致謝 25參考文獻 26序言機械制造行業的生產一定形狀和大小的零件和產品,并配備了機械設備行業。機械制造的產品可以直接使用的人使用,而且對其他行業的生產提供設備,有各種各樣的社會機器或機械制造產品。我們的生活不能分開制造,所以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產業,是一個重要的基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和強大的支柱。在某種意義上,機械制造業的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科技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轉子的工藝設計和夾具設計的基礎是一個教學環節完成的機械制圖、機械制造技術、機械設計、機械工程材料課程設計。正確解決一部分的過程中定位,夾緊和工藝路線安排,工藝尺寸確定等問題,并設計專用夾具,確保零件加工的質量。設計也開發自己的自學和創新能力。因此,本設計是全面和實用,涉及范圍廣泛的知識。因此,在設計中應注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而且還注意到生產實踐的需要,只有各種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可以很好的完成設計。設計水平有限,其中難免有缺點錯誤,敬請老師批評指正。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本零件是主要是由左右端面,左右外圓及六條型線等結構組成,在零件前端上還有孔、螺紋孔。轉子為軸類零件,為鍛造毛坯,從零件圖上可以看出零件上各部分粗糙度要求都比較高,最高的粗糙度僅為Ra0.4粗精加工,磨加工可以滿足要求。1.2零件的精度分析1.轉子的左端面,尺寸精度要求為IT8-11,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3.2μm,屬于中等精度要求。2.轉子的右端面,尺寸精度要求為IT8-11,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3.2μm,屬于中等精度要求。3.轉子的外圓,尺寸精度要求為IT8-11,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3.2μm,屬于中等精度要求。4.3-Φ8的孔,尺寸精度要求為IT8-11,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3.2μm,屬于中等精度要求。5.線型外圓,尺寸精度要求為IT8-11,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3.2,屬于中等精度要求。6.線型,尺寸精度要求為IT6-8,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0.4,屬于高等精度要求。1.3零件的工藝分析本次工藝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審查零件的結構外形及其尺寸還有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熱處理等技術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加工和裝配;還有就是通過對零件的工藝分析,對零件要求有進一步的了解,最后編制出零件的工藝文件。轉子的工藝有兩組組加工面的分別為1:以左端面為基準的加工面,這組加工包括銑右端面鉆3-Φ8孔2:一個是以右端面為基準的加工面,這個主要是粗精銑左端面,鉆擴鉸3-Φ8孔,粗精銑外圓,銑,磨線型。二工藝規程設計2.1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確定毛坯包括選擇毛坯的類型及其制造方法。毛坯類型是鑄造、鍛造、沖壓,沖壓、焊接、配置文件、表等。決定毛坯時應考慮以下因素:1)材料和零件的機械性能。當選擇材料,毛坯的類型大致確定。例如,材料是鑄鐵,毛坯的選擇材料是鋼鐵,和機械性能要求很高,可選的鍛件,機械性能要求較低時,可選部分或鑄鋼。2)零件的形狀和大小。形狀復雜的粗糙,常用的鑄造方法。薄壁零件和不可用砂鑄造,鑄造大尺寸應該用于砂鑄造,和小部件提供更先進的鑄造方法。3)生產類型。大規模生產當選毛坯制造方法的精度和生產率為毛坯的制造成本減少物料消耗和降低加工成本進行補償。如鑄造應采用金屬模具機成型和精密鑄造,鍛造模鍛,冷軋和冷拔概要文件。小批量生產應使用木霉菌或手工自由鍛。4)生產條件。確定毛坯必須結合具體生產條件,如生產的實際水平和實際生產的能力,外包的可能性等。當有條件時,應積極組織地區專業生產、統一供應的粗糙。5)充分考慮的可能性,利用新技術,新技術和新材料。目前,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毛坯制造業發展迅速。例如,鑄造、鍛造、冷軋、冷擠壓、粉末冶金和工程塑料機械中使用越來越多。在應用這些方法,可以大大減少機械加工的數量,有時不能被處理,其經濟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轉子零件的材料45鋼,45鋼的可鍛性好,因此可用鍛造的方法因為是成批生產,采用模鍛的方法生產鍛件毛坯,既可以提高生產率,又可以提高精度而且加工余量小等優點。2.2機械加工余量的的確定本零件的機械加工余量的確定主要是通過鑄件的材料和鑄造方法來確定的,通過查閱工序余量手冊可知,左端面的機械加工余量為2mm,加工余量等級為11級,右端面的機械加工余量為2mm,加工余量等級為11級,外圓的機械加工余量為2,加工余量等級為11級,3-Φ8的孔的機械加工余量為14mm,加工余量等級為11級,線型機械加工余量為2mm,加工余量等級為7級。序號被加工表面及孔機械加工余量加工余量等級1左端面2mmIT11級2右端面2mmIT11級3外圓2mmIT11級43-Φ8孔實心IT11級5線型2mmIT7級2.3毛坯尺寸的確定序號被加工表面及孔機械加工余量零件尺寸毛坯的尺寸1左端面2mm40x150x1540x150x172右端面2mm20223外圓2mmΦ12實心43-Φ8孔實心18205線型2mmΦ14實心2.4工序余量的確定工序名稱加工對象經濟精度等級表面粗糙度工序尺寸1左端面IT11級Ra3.2152右端面IT11級Ra3.2203外圓IT11級Ra3.2Φ1243-Φ8孔IT11級Ra3.2中心30mm5線型IT7級Ra0.4Φ14f82.5基面的選擇粗基準的選擇標準應滿足下列要求:(1)粗基準的選擇應該基于加工表面。目的是保證精度的加工面和非加工表面之間的關系。如果有幾個表面,不需要加工表面的工件,必須選擇與高精度表面作為粗基準。以壁厚均勻性,對稱的形狀,更少的夾緊等。(2)選擇的重要表面機械加工余量為粗基準。例如:機床導軌表面是一個重要的統一的保證金要求。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導軌面作為粗基準,床的底部表面的過程,然后底部表面作為精細加工的參考指南。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確保表層保存在一個更加統一的和精心組織,以提高耐磨性。(3)最小的表面機械加工余量應該選為粗基準。這將確保表面有足夠的加工余量。(4)盡可能選擇平坦,光滑,大表面積作為粗基準,以確保準確定位和夾緊可靠。有澆口、冒口、飛邊、毛刺的表面不宜選作粗基準,必要時需經初加工。。(5)粗基準應避免,因為表面粗糙的數據主要是粗糙和不規則的。多個用很難確保表面之間的表面的準確性?;娴倪x擇是工藝設計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是非常重要的部件的生產。首先選擇合適的端面和外圓定位基準。精基準的選擇應滿足以下原則:(1)“基準重合”的原則,應選擇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位置的參考,并避免錯誤造成的非巧合的基準面。(2)“基準統一”的原則盡可能在大多數過程使用相同的精度指標集,以確保定位精度的表面,以避免造成的錯誤引用轉換,簡化夾具設計和制造。(3)“自為基準”的原則需要一定的完成和完成過程機械加工余量小而均勻,應選擇加工表面本身是優良的基準,表面和其他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的保證的第一步。(4)“互為基準”原則,當兩個表面相互位置精度和自己的大小、形狀精度較高,可以作為“相互參考”方法,重復處理。(5)選擇的精度標準應該能夠確保精確定位,夾緊可靠,裝置簡單,操作方便。有很好的外圓和定位基準和其他表面處理。主要考慮好參考標準的問題,當設計基準與工序基準不重合的時候,應該進行尺寸換算,這在以后還要進行專門的計算,在此不再重復。2.6制定工藝路線通過零件的形狀、尺寸及位置精度再通過技術得到以下兩種加工方案:方案一工序號工名序稱工序內容01鉆孔銑端面1、粗銑左端面,切削余量4.005;粗銑右端面,切削余量4.9952、精銑左端面,切削余量1;精銑右端面,切削余量13、鉆孔?6.3至孔深10.84、擴孔?6.3至孔深6.3265、鉆3×?8至孔深25.402粗銑外圓粗銑大外圓?186至?180,切削余量6,切削長度305粗銑左端臺階端面及外圓?90至?82±0.05,切削余量8,切削長度92.26粗銑DS端軸端面及外圓?82±0.05至?660精銑DS端軸端面及外圓?6600.06至?精銑左端臺階端面及外圓?82±0.05至?81±0.05,切削余量8,切削長度93.26精銑大外圓?180至?179,切削余量1,切削長度305粗銑SS端軸端面及外圓?100至?91,切削余量9,切削長度54.05±0.05精銑SS端軸端面及外圓?91至?90,切削余量1,切削長度55.05±0.0503粗銑型線1、分別粗銑六條型線至圖樣要求尺寸,每條型線一次銑削完成04精銑外圓1、粗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81±0.05至?79.82±0.025,切削余量1.18,切削長度93.112、粗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79.82±0.025至?72.75±0.1,切削余量7.07,切削長度67.863、粗銑DS端軸外圓?72.75±0.1至?60.714±0.025,切削余量12.036,切削長度59.7354、精銑DS端軸外圓?60.714±0.025至?60.214±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60.2355、精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及圓角?72.75±0.1至?72.25±0.1,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8.1256、精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及凹圓弧?79.82±0.025至?79.32±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25.25±0.17、粗銑SS端臺階外圓?90至?79.745±0.025,切削余量10.255,切削長度54.98、粗銑SS端臺階外圓?79.745±0.025至?64.76±0.1,切削余量14.985,切削長度29.659、粗銑SS端軸外圓?64.76±0.1至?55.7175±0.025,切削余量9.5425,切削長度26.41410、精銑SS端臺階外圓及凹圓弧?55.7175±0.025至?55.2175±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23.1611、精銑SS端臺階外圓及圓角?64.76±0.1至?64.26±0.1,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6.9912、精銑SS端臺階外圓及凹圓弧?79.745±0.025至?79.245±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25.2513、切槽?55.2175至?51.534,切削余量3.6835,槽寬2.1814、SS軸端倒角C0.4×45°15、DS軸端倒角C0.4×45°05精磨外圓1、精磨DS軸端外圓?60.214±0.025至?60.02-0.0120,磨削余量2、精磨DS端臺階外圓?79.32±0.025至?79.146-0.050,磨削余量3、精磨SS端軸外圓?55.2175±0.025至?55.024-0.0130,磨削余量4、精磨SS端臺階外圓?79.245±0.025至?79.07-0.05006精磨型線1、分別精磨六條型線至圖樣要求尺寸,每條型線一次磨削完成07去毛刺將轉子放在毛刺機上去毛刺08檢驗方案二工序號工名序稱工序內容01鉆孔銑端面1、粗銑左端面,切削余量4.005;粗銑右端面,切削余量4.9952、精銑左端面,切削余量1;精銑右端面,切削余量13、鉆孔?6.3至孔深10.84、擴孔?6.3至孔深6.3265、鉆3×?8至孔深25.402粗銑外圓粗銑大外圓?186至?180,切削余量6,切削長度305粗銑左端臺階端面及外圓?90至?82±0.05,切削余量8,切削長度92.26粗銑DS端軸端面及外圓?82±0.05至?660精銑DS端軸端面及外圓?6600.06至?精銑左端臺階端面及外圓?82±0.05至?81±0.05,切削余量8,切削長度93.26精銑大外圓?180至?179,切削余量1,切削長度305粗銑SS端軸端面及外圓?100至?91,切削余量9,切削長度54.05±0.05精銑SS端軸端面及外圓?91至?90,切削余量1,切削長度55.05±0.0503粗銑型線1、分別粗銑六條型線至圖樣要求尺寸,每條型線一次銑削完成04精銑外圓1、粗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81±0.05至?79.82±0.025,切削余量1.18,切削長度93.112、粗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79.82±0.025至?72.75±0.1,切削余量7.07,切削長度67.863、粗銑DS端軸外圓?72.75±0.1至?60.714±0.025,切削余量12.036,切削長度59.7354、精銑DS端軸外圓?60.714±0.025至?60.214±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60.2355、精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及圓角?72.75±0.1至?72.25±0.1,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8.1256、精銑DS端臺階外圓直徑及凹圓弧?79.82±0.025至?79.32±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25.25±0.17、粗銑SS端臺階外圓?90至?79.745±0.025,切削余量10.255,切削長度54.98、粗銑SS端臺階外圓?79.745±0.025至?64.76±0.1,切削余量14.985,切削長度29.659、粗銑SS端軸外圓?64.76±0.1至?55.7175±0.025,切削余量9.5425,切削長度26.41410、精銑SS端臺階外圓及凹圓弧?55.7175±0.025至?55.2175±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23.1611、精銑SS端臺階外圓及圓角?64.76±0.1至?64.26±0.1,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6.9912、精銑SS端臺階外圓及凹圓弧?79.745±0.025至?79.245±0.025切削余量0.5,切削長度25.2513、切槽?55.2175至?51.534,切削余量3.6835,槽寬2.1814、SS軸端倒角C0.4×45°15、DS軸端倒角C0.4×45°05精磨外圓1、精磨DS軸端外圓?60.214±0.025至?60.02-0.0120,磨削余量2、精磨DS端臺階外圓?79.32±0.025至?79.146-0.050,磨削余量3、精磨SS端軸外圓?55.2175±0.025至?55.024-0.0130,磨削余量4、精磨SS端臺階外圓?79.245±0.025至?79.07-0.05006去毛刺將轉子放在毛刺機上去毛刺07檢驗工藝方案一、二的不同在于方案二在線型加工時沒有進行磨加工,達不到加工精度,2.7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工序:粗精銑左右端面1.刀具的確定刀具選取端銑刀,刀片采用YG8,,,。2.銑削用量的計算銑削深度的確定由于機械加工余量不大,一次完成加工進給量的確定及切削速度的計算根據X51立式銑床說明書,其功率為7.5kw,中等系統剛度。根據表得出,則因此根據標準選取=1200當=1200r/min時因此根據標準選取切削工時的計算切削工時:,,,則機動工時計算如下:工序:粗精銑外圓1.選擇刀具刀具選取不重磨損硬質合金套式面銑刀,刀片采用YG8,,,,。2.決定銑削用量決定銑削深度因為加工余量不大,一次加工完成決定每次進給量及切削速度根據銑床說明書,其功率為為7.5kw,中等系統剛度。根據表查出,則按機床標準選?。?50當=750r/min時按機床標準選取計算工時切削工時:,,,則機動工時為工序:鉆,擴,鉸Φ8孔工步一鉆孔至φ7確定進給量的確定:根據參考文獻Ⅳ表2-7,當鋼的,時,。由于本零件在加工Φ11孔時屬于低剛度零件,故進給量的確定應乘以系數0.75,則根據Z525機床說明書,現取切削速度:根據參考文獻Ⅳ表2-13及表2-14,查得切削速度所以根據Z525立式鉆床說明書,取,因此實際切削速度計算為 切削工時計算:,,,則機動工時為 工步二:擴孔利用鉆頭將孔擴大至,根據有關手冊規定,擴鉆的切削用量可根據鉆孔的切削用量選取根據機床說明書,選取則主軸轉速為,并按車床說明書取,實際切削速度為 切削工時:,,,則機動工時為 工步3:鉸孔根據參考文獻Ⅳ表2-25,,,得 查參考文獻Ⅴ表4.2-2,按機床實際進給量的確定和實際轉速,取,,實際切削速度。切削工時:,,,則機動工時為 工序:磨外圓1)選擇砂輪。見《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三章中磨料A46KV6P35040127其含義為:砂輪磨料為剛玉,粒度為46#,硬度為中輪1級,陶瓷結合劑,6號組織,平型砂輪,其尺寸為350x40x1272)切削用量的選擇。查《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33-42有工件速度=18m/min縱向進給量=0.5B=20mm(雙行程)切削深度=0.0157mm/st3)切削工時式中D被加工直徑b加工寬度Z--單邊加工余量K系數V工作臺移動速度--工作臺往返一次砂輪軸向進給量--工作臺往返一次砂輪徑向進給量=0.55(min)工序:磨線型1)選擇砂輪。見《機械工藝設計手冊》第三章中磨料A46KV6P350×40×127其含義為:砂輪磨料為剛玉,粒度為46#,硬度為中輪1級,陶瓷結合劑,6號組織,平型砂輪,其尺寸為350×40×1272)切削用量的選擇。查《機械工藝設計手冊》表33-42有工件速度=18m/min縱向進給量的確定=0.5B=20mm(雙行程)切削深度的確定=0.0157mm/st3)切削工時式中D被加工直徑b加工寬度Z--單邊加工余量K系數V工作臺移動速度--工作臺往返一次砂輪軸向進給量的確定--工作臺往返一次砂輪徑向進給量的確定=2.5(min)三車夾具設計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的夾具。有老師分配的任務,我被要求設計磨線型。3.1問題提出機械制造里,用以夾住工件的裝置,叫做夾具。它能固定加工對象,讓它處于正確位置,接受檢測的裝置。機械制造過程中,由于保證零件加工精度,第一步要讓工件在機床上處于正確位置,這就叫做工件的定位。夾緊是將工件加工過程中始保持定位位置不變的操作。工件在機床或夾具上定位、夾緊的過程稱為工件的裝夾本夾具主要用來磨線型,因為磨線型自身精度要求比較高,因此我們要考慮保證加工質量上,采用精基準定位,同時由于批量生產我們還要考慮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上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時,主要應考慮如何提高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保證加工質量。3.2定位基準的選擇在加工零件時往往要選擇零件的基準,基準分為工藝基準和設計基準。然而在加工不同零件,它們用途也會不同,因此工藝基準又包括了定位、裝配、測量還有工序基準。定位基準的選擇制定工藝的第一步。定位基準的要合理,否則將直接影響所最后零件的加工質量,加工工藝?;鶞蔬x擇不當會增加工序,使工藝路線不合理,或是使夾具設計更加困難,甚至達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以已經加工好的Φ60外圓及其端面作為定位基準。同時采用絲桿夾緊工件即可滿足要求。3.3定位的基本原理1.六點定位原理定位也就是把工件空間的6個自由度限制好。根據我們機械制造工藝學學習的,一個支承點限制工件的一個自由度,六個自由度需要合理的六個支承點來限制,才能使工件在夾具中固定好,這就是工件定位的“六點定位2.工件定位中可能出現的一下幾種情況(1)完全定位六個自由度通過合理的六個支撐點完全限制,這叫完全定位。(2)不完全定位工件空間的6個自由度沒有被限制完,這稱不完全定位(3)欠定位六個自由度定位,應該限制的自由度沒有被限制,稱為欠定位。在機床夾具中不能存在欠定位,這樣容易造成加工的時候工件的移動,轉動和振動,從而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造成廢品率變高。(4)過定位在同一個方向上有多個面限制重復限制工件的同一個或幾個自由度的現象,稱為過定位。過定位通常會造成夾具定位的時候干涉現象。。消除或減小過定位有兩種方法:1:提高定位基準與定位元件工作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2:改變定位元件的結構,使定位元件在重復限制自由度的部分不起定位作用。針對此夾具我們采用固定V型塊和活動V型塊定位。3.4夾緊方案的設計在機械加工中,工件的定位和夾緊是相互聯系非常密切的兩個工作過程。工件定位以后需要通過一定的裝置把工件壓緊夾牢在定位元件上,使工件在加工過程中,不會由于切削力、工件重力、離心力或慣性力等的作用而發生位置變化或產生振動,以保證加工精度和安全生產。這樣把工件壓緊夾牢的裝置,即稱為夾緊裝置。3.5夾緊裝置的設計1.夾緊裝置的組成(1)力源裝置(2)中間傳動機構作用如下:1)改變夾緊作用力的方向2)改變夾緊作用力的大小3)具有一定的自鎖性能(3)夾緊元件2.對夾緊裝置的基本要求(1)夾緊時不能破壞工件在夾具中占有的正確位置(2)夾緊力的大小要適當(3)夾緊裝置要操作方便(4)結構要進湊簡單,有良好的結構工藝性,盡量使用標準件我們采用絲桿和星輪夾緊工件3.6切削力和夾緊力的計算查表1-2-3圓周力:徑向力:軸向力:其中:查《機床夾具手冊》表1-2-4,表1-2-5表1-2-6由上得:Fc=725N,Fp=459N,Ff=695N夾緊力的計算:由《機床夾具設計手冊》(表1-2-25)得:用扳手的六角螺母的夾緊力:M=12mm,P=1.75mm,L=140mm,作用力:F=70N,夾緊力:W0=5380N由于夾緊力大于切削力,即本夾具可安全使用。3.7定位誤差分析一批工件在卡具中定位時,各個工件所占據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因此使加工后,各工件加工尺寸的不一致,而形成誤差,即工件定位時造成的加工表面相對工序基準的誤差。形成原因有兩個,一是由于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而造成。二是定位基準與限位基準不重合而造成。根據零件圖可知,T=0.28mm,Td=0.25mm,,。已知孔的形狀公差為0.28,根據經驗公式,易知此結果符合。3.8夾具設計及簡要操作說明本工件采用V型塊定位,用絲桿及星輪壓緊,這樣操作更加簡單,迅速,特別適合批量生產,總體來說這套夾具是非常不錯的。能滿足批量生產要求總結這次設計是大學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設計作業,它需要我們把大學幾年里學到的機械相關的知識系統的融合起來,然后把這些知識和我們做的設計進行很好的結合,這需要我們把金屬切削原理夾具與刀具、機床夾具設計、互換性測量技術、鉆床夾具設計,等系統的結合起來,通過查閱上面學習過的資料,很好的復習和鞏固以前學過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很好的運用到鉆床夾具設計中。同時通過查閱資料和文獻也培養了我自己的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本次設計涉及知識面較廣,理論聯系實際較強,做好本次設計即需要有很好的教材和文獻上的理論作為支撐,有需要注意好生產加工的實踐需要,需要很好的吧理論和實踐進行融合,因此他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訓練,使我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這次機床夾具畢業設計是培養我們機械專業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夾具設計方案,提出多種方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找到合理方案,鍛煉我們運用系統知識聯系實際情況解決生產加工中實際問題的的重要環節,更是在學完大學所學機械所有專業課的基礎上及生產實習的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系統性訓練。這次機床夾具畢業設計使我以前所學習和掌握的關于零件加工方面比較散亂的知識,通過本次設計,系統的串聯起來,使我對這些機械加工知識有了更加系統化和深入的理解掌握。比如機床的選擇,機床的特性,機床的參數,切削i加工的參數的確定、計算、材料的選取、背吃刀量的選擇,加工順序的安排,加工記賬的選擇,加工方式的選取、刀具選擇、量具選擇等;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綜合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完成工藝和夾具方面的設計,以及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出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并通過設計把這些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鍛煉與提高;通過本次設計,我再次體會到理論聯系實踐重要性,理論聯系實踐,兩者相互相成,缺一不可,正如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所說,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過來完善理論,單純的理論是紙上談兵,單純的實踐是沒理論依據做支撐就是盲目,二者聯系起來才相得益彰,才能事半功倍,威力無窮?;仡櫰鸫舜螉A具設計,歷經幾個月時間,中間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疑惑,每次遇到巨大的困難和疑問埋頭查資料,問老師,請教同學,這中間的點點滴滴,至今回想起來我仍歷歷在目,感慨頗多,的確,從選機床夾具設計課題,對機床夾具設計相關知識一無所知,到最后通過學習到完成定稿,通過查閱資料,文獻,請教老師,同學,使我系統的掌握了機床夾具方面的系統的知識,這些知識很好的武裝了我的大腦,然后又帶著這些知識到工廠里請教機械加工的師傅,最終通過我不懈的努力,從理論到實踐,在整整幾個月的時間里,可以說學到了很多很多的的東西,同時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實現了我人生的蛻變,對我的大學生活做了一個完整的交待,并且通過給工廠師傅的交流,大大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通過這次努力的完成我的畢業設計的過程,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才會有更大的價值,從理論中得出結論,去指導生產,才能真正的實用,同時在使用中發現不足,及時的反饋,然后再去完善理論,這樣才會越做越好,當然在本次設計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前自以為學習不錯的我,總以為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足夠豐富和多,但是通過這次畢業設計,我發現我掌握的知識,僅僅是冰山一角,并且還掌握的不太牢固,到用的時候才發現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掌握得不夠牢固,還好這次畢業設計讓我有了很好的復習和提高,同時也對我的人生有很深刻的體會,做事情要腳踏實地,戒驕戒躁,虛心學習,多多請教。這次畢業設計雖然最后順利完成了,在設計過程中雖然碰到了許多問題,了,老師的辛勤指導下,在同學的幫咱下,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同時,在老師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我不具備的優點,在此非常感謝!同時,對給過我幫助的所有同學和各位教研室指導老師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謝!致謝這次機械畢業設計讓我收益匪淺,做這個設計過程中,我獲得的心得和體會,為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和良好的基礎。通過這次畢業設計,我學會了遇到問題,通過自己查閱資料,請教老師,請教同學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深深的明白了,天下并沒有難的事情,只要敢于攀登和克服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所謂天下事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也。同時他也更深刻的讓我明白,系統的知識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知識不系統看問題就容易一點帶面,以偏概全,以小蓋大,通過對這些知識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