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分析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分析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分析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分析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答案:B2.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規定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A.刀幣B.圓形方孔半兩錢C.鏟形幣D.蟻鼻錢答案:B3.漢武帝時,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取得勝利的主要戰役是()A.城濮之戰B.牧野之戰C.漠北戰役D.官渡之戰答案:C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說漢語B.穿漢服C.改漢姓D.與漢族通婚E.提倡佛教答案:E5.科舉制正式誕生于()A.隋文帝時期B.隋煬帝時期C.唐太宗時期D.唐玄宗時期答案:B6.宋代從國外引進的優良農作物品種是()A.玉米B.甘薯C.占城稻D.馬鈴薯答案:C7.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A.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B.印度洋沿岸和紅海沿岸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東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紅海沿岸答案:A8.清朝設置駐藏大臣的主要作用是()A.促進了漢藏經濟交流B.有利于西藏地區的教育發展C.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務D.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答案:C9.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答案:A10.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A.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B.魯迅發表《狂人日記》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D.蔡元培任北大校長答案:A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1.以下屬于半坡居民生活狀況的有()A.居住半地穴式房屋B.種植粟C.燒制彩陶D.使用磨制石器答案:ABCD2.商鞅變法的內容包括()A.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B.獎勵耕戰C.建立縣制D.實行分封制答案:ABC3.下列人物中屬于三國時期的有()A.曹操B.劉備C.孫權D.曹丕答案:BCD4.以下屬于唐朝盛世局面的有()A.文景之治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BC5.宋代商業繁榮的表現有()A.打破了市坊界限B.早市、夜市出現C.海外貿易發達D.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答案:ABCD6.以下屬于明清時期加強君權措施的有()A.廢除丞相制度B.設立廠衛特務機構C.實行八股取士D.設立軍機處答案:ABCD7.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有()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答案:ABCD8.以下屬于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有()A.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B.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答案:ABCD9.五四運動的口號有()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B.“廢除二十一條”C.“還我青島”D.“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答案:ABCD10.紅軍長征途中經歷的重大事件有()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強渡大渡河D.飛奪瀘定橋答案:ABCD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1.北京人已經會人工取火。()答案:錯誤2.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目的是爭奪土地和人口。()答案:正確3.秦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答案:正確4.西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答案:錯誤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答案:正確6.唐朝時,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伊斯蘭教。()答案:錯誤7.澶淵之盟后,宋遼之間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局面。()答案:正確8.明朝時期,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基本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答案:正確9.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實行戊戌變法。()答案:正確10.1919年,五四運動取得了完全勝利。()答案:錯誤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1.簡述西周分封制的內容及作用。答案:內容:周王把土地、平民和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向周王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周王作戰。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2.簡述絲綢之路的路線及意義。答案:路線: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西亞-歐洲。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3.簡述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答案: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4.簡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答案: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五、討論題(每題5分,共4題)1.討論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答案: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個人的才能和決心等。2.討論唐朝文化繁榮的原因。答案: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民族交往與融合;對外交往頻繁;統治者重視文化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