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858-2012 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DB42T 858-2012 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DB42T 858-2012 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DB42T 858-2012 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DB42T 858-2012 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號:36295-2013DB42Regulationsofwheatcultivationforhighyieldundernoirrigation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42/T858—2012前言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主要生育指標 24.1群體動態指標 24.2產量結構指標 25購種備種 25.1品種選擇 25.2種子質量 25.3播前種子處理 26耕作整地 26.1整地標準 26.2整地方法 26.3機械開溝 36.4秸稈還田 37施肥 37.1施肥原則 37.2施肥量 37.3肥料施用方法 38播種 38.1播種期 38.2播種量 38.3播種方式 4 49.1冬前田間管理 49.2春季田間管理 49.3后期田間管理 510主要病蟲害防治 5 5附錄A(資料性附錄)小麥主要病蟲害藥劑防治技術措施 6DB42/T858—2012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高春保、姜福元、朱展望、湯顥軍、劉易科、佟漢文、張宇慶、鮑文杰、陳泠。DB42/T858—20121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鄂北地區旱茬小麥栽培技術規程的主要生育指標、購種備種、耕作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和收獲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湖北省鄂北地區旱茬小麥的生產栽培。湖北省鄂南地區旱茬小麥生產栽培也可參照執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禾谷類GB/T8321.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GB/T8321.5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五)GB/T8321.6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六)GB15671主要農作物包衣種子技術條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鄂北地區NorthernHubeiProvince湖北省北緯31°以北地區,為湖北省小麥主產區。3.2旱茬小麥wheatplantedundernoirrigation在沒有灌溉條件下種植的小麥,主要指前茬為玉米、芝麻、大豆等作物的小麥。3.3基本苗plantsnumberperunitarea小麥完全出苗后單位面積上的小麥平均株數。3.4DB42/T858—2012苗期seedlingstage小麥出苗后至小麥拔節前的生育時期。3.5拔節期jointingstage在一塊麥田中,50%的小麥植株主莖基部第一節伸出地面2cm的時期。4主要生育指標4.1群體動態指標每667m2基本苗15萬~20萬,冬至苗60萬~80萬,最高苗80萬~100萬,收獲期穗數30萬~35萬。4.2產量結構指標每667m2有效穗數30萬~35萬,每穗粒數32?!?5粒,千粒重42g~48g,667m2產量400kg~500kg。5購種備種5.1品種選擇應當選用已通過湖北省審定或通過全國審定且適宜種植范圍包括湖北省、適宜當地種植的小麥品種。鄂南地區在選擇品種時應注意選擇紅粒抗穗發芽的小麥品種,具體品種參考湖北省農業廳當年發布的全省秋播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公告。5.2種子質量選用的品種其種子質量應符合國家小麥種子質量標準,即種子純度不低于99.9%,發芽率不低于85%,凈度不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5.3播前種子處理提倡選用包衣種子。購買未經包衣的種子,播前可采用藥劑拌種方法處理,在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方,每50kg麥種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2%戊唑醇濕拌劑75g放入噴霧器內,加水3kg攪勻邊噴邊拌。拌后堆悶3h~4h,待麥種晾干即可播種。也可以單獨使用粉銹寧拌種,每1kg麥種用藥量為2g15%粉銹寧,但必須干拌,隨拌隨用。6耕作整地6.1整地標準整地應達到土壤細碎,耕層松軟,上虛下實,溝直廂平?!叭郎稀迸涮祝瑴蠝舷嗤?,可排可灌。廂寬2.5m~3.0m。6.2整地方法多年采取少以機械耕翻為主,也可選用旋耕、淺耕或少免耕;對旋耕后的麥田,應進行一次耙地或鎮壓作業;免耕或旋耕播種的麥田,每3年~4年機械耕翻一次。早秋作物(如芝麻、綠豆、煙草、早熟多年采取少2DB42/T858—20123玉米等)收獲后,搶墑揭板曬垡,播前耙地破垡,淺耕,及時耙耖,結合整地施好底肥,搶墑播種。晚秋作物(如紅薯、大豆、棉花等)應及時騰茬、邊耕、邊耙、邊播種。6.3機械開溝人工開溝的效率低、成本高,提倡使用機械開溝器進行田間開溝作業。廂溝寬度和深度20cm左右,腰溝的寬度和深度25cm左右,圍溝的寬度和深度30cm左右。6.4秸稈還田提倡在有配套機械設備的地方,實行秸稈還田。秸稈還田時,要注意盡量粉碎玉米等前茬作物的秸稈,使其不影響整地和播種質量。7施肥7.1施肥原則重視基肥與追肥結合,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氮磷鉀肥與微肥相結合,提倡配方施肥。7.2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和產量水平確定施肥量。全生育期氮、磷、鉀肥總施用量按有效含量計分別為每667m2純氮14kg~16kg、磷(P2O5)5kg~6kg和鉀(K2O)4kg~6kg。施用的化肥質量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7.3肥料施用方法有機肥、磷、鉀肥及微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的60%做基肥,40%作追肥。提倡使用有機肥,若使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7.3.1基肥在耕地前每667m2施用1000kg~2000kg有機肥,每667m2施50kg左右的復合肥(N、P、K總有效含量為45%)或同等氮量的其它復合肥或配方肥作底肥,采用撒播方式播種時每667m2可施用5kg尿素作種肥。對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區,應根據缺素種類補施微肥。7.3.2追肥一般情況下追肥分主要是在2月底至3月初追施拔節肥,拔節肥施肥量占總用氮量40%左右。晚弱苗田塊可增施平衡肥,如出苗和長勢正常,可不施平衡肥。8播種8.1播種期根據氣候、品種類型、土壤墑情確定適宜播期。鄂北地區小麥適宜播期為10月20日~30日。在適宜播種期前后,遇土壤墑情合適時,可搶墑播種;在長期干旱、土壤墑情特別不足的情況下也可早播等雨,但搶墑播種或提早“干播等雨”都不宜過早,正常年份小麥出苗期不宜早于10月20日。8.2播種量DB42/T858—20124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適宜的每667m2基本苗在15萬~20萬之間,正常情況下每667m2播種量8kg~10kg,但應根據播種時土壤墑情、整地質量、土壤質地和種子發芽率等情況適當增減。特別是在干旱年份和晚播條件下,應適當增加播量,但要避免盲目加大播量,導致基本苗過多。8.3播種方式8.3.1機械播種適于機械作業的地區和田塊提倡機械條播。在機械播種時要特別注意加強對播種機械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選用的播種機必須與拖拉機匹配,嚴禁動力低配;提倡選擇旋耕施肥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機播作業要求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淺一致,覆土嚴密,地頭整齊;注意調整播量、播深與行距,播種深度不宜超過5cm,墑情不足時可以加深至5cm~6cm,播種行距一般控制在20cm左右;注意播后鎮壓,在土壤松軟或墑情較差時要適當增加鎮壓強度,以利于種子發芽出苗。8.3.2人工撒播人工撒播目前仍是鄂北地區大面積生產的主要播種方式。人工撒播時,應在提高整地質量的基礎上注意播種均勻,播后淺耙蓋籽并清溝覆土,減少露籽。土壤墑情不足時要適當鎮壓,提高出苗率。9田間管理9.1冬前田間管理正常年份,鄂北地區旱茬小麥壯苗的標準:冬至時節,小麥主莖生長6片葉左右,單株分蘗2個~3個,次生根6條~8條,群體莖蘗數應達到60萬苗~80萬苗/667m2。冬前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控旺促弱,培養壯苗。9.1.1冬前常規田間管理措施鄂北地區冬前小麥常規田間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項:查苗補苗: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確保苗全、苗勻。缺苗斷壟或漏播地段及時浸種帶水補種?;瘜W除草:當田間雜草密度達50株/m2以上時,在溫度和土壤墑情適宜時,進行化學除草。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可667m2用6.9%驃馬50mL,以闊葉類雜草為主的田塊可667m2用75%苯黃隆(巨星)1g,兩類雜草混生的田塊,則可兼用上述兩種除草劑。也可根據當地情況選用其他高效低毒藥劑。9.1.2冬前晚弱苗的管理在小麥3葉期前后,對麥苗瘦弱、群體不足田塊,根據苗情,適量增施平衡肥,每667m2追施尿素3kg~5kg。9.1.3冬前旺苗的管理播種出苗過早,或因冬前氣溫過高常導致小麥年前旺長,如小麥11月下旬主莖已發生5片~6片葉,越冬期有可能拔節,越冬或春季有可能受凍。對這類旺苗麥田,可采取冬前中耕鎮壓2次~3次。也可采取化學調控的辦法,如施用壯豐安或多效唑。每667m2壯豐安用量為30mL~40mL,兌水25kg~30kg,或每667m215%多效唑用量30g~40g,兌水30kg~40kg,噴施1次~2次。9.2春季田間管理9.2.1化學除草DB42/T858—20125對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時化除的麥田,待氣溫回升后要及時進行化學除草。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可667m2用6.9%驃馬50mL,以闊葉類雜草為主的田塊可667m2用75%苯黃?。ň扌牵?g,兩類雜草混生的田塊,則可兼用上述兩種除草劑。9.2.2追施拔節肥拔節肥追肥時間一般掌握在群體葉色退淡,小分蘗開始死亡,分蘗高峰己過,基部第一節間定長時施用。群體偏大、苗情偏旺的延遲到拔節后期至旗葉露尖時施用。拔節肥施氮量為總施氮量的40%左右,每667m2可看苗追施尿素6kg~7kg。9.2.3清溝排漬春季雨水較多,應注意清好“三溝”,防止漬害。做到溝直底平,溝溝相通,雨住田干,雨天排明水,晴天排暗水。雨后及時清溝排漬。9.2.4控旺防倒在拔節前,對群體較大,每667m2莖蘗數超過100萬的麥田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種,可用壯豐安進行化控,防止倒伏。每667m2壯豐安用量為30mL~40mL,兌水25kg~30kg,進行葉面噴施。9.2.5春季凍害的防御和補救對冬前長勢正?;蛴型L趨勢的小麥,在越冬期用0.3%~0.5%矮壯素溶液噴灑麥苗,可調節植株生長,增強小麥抗旱能力,抗御或減輕凍害發生。對春季發生了凍害的麥苗,及時追施速效氮肥,中耕培土,促使其發根和分蘗,爭取高位分蘗成穗。如遇干旱與凍害交加的情形,追肥時要結合澆水抗旱。根據小麥受凍程度,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5kg~7kg。9.3后期田間管理9.3.1一噴三防一噴三防是后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最佳時期為小麥齊穗期至籽粒灌漿中期。在防治小麥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蟲時,將尿素、磷酸二氫鉀或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入到防病治蟲的藥劑中,一次噴施,防病蟲、防倒伏、防治后期早衰,增加千粒重。鄂北地區可選用15%粉銹寧70g~100g+菊酯類農藥40mL~50mL+磷酸二氫鉀100g配方或采用多菌靈與菊酯類農藥及尿素、磷酸二氫鉀等組成的配方,一般噴施2次~3次。10主要病蟲害防治鄂北地區旱茬小麥需要防治的主要病蟲害為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條銹病以及蚜蟲和麥蜘蛛。防治時期和防治方法參見本標準附錄A。在蠟熟末期進行機械收割,適時搶收。如果要在當年生產的小麥中留種或生產的是專用優質小麥,還要注意單收單脫,單獨晾曬,單運單貯,防止混雜。DB42/T858—20126附錄A(資料性附錄)小麥主要病蟲害藥劑防治技術措施乳油2000倍液,普治與挑治相結合。孕穗末期至抽穗紋枯病等,或用2%烯唑醇按種子量12%拌種。2.春季葉面噴霧:用三唑酮返青期~拔節前期井岡霉素向麥莖基部噴施1次~2次,每次每667m2用藥量為5%井岡霉素水劑齊穗后~揚花前期揚花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m2100g~150g,40%多菌靈膠懸浮劑每667m275g~100g,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每667m2100g~150g噴霧2次~返青期~拔節前期1.種子處理:播種前可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