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共四課時)_第1頁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共四課時)_第2頁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共四課時)_第3頁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共四課時)_第4頁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共四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共四課時)綜合性學習

【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了解中國優秀傳統節日及節日習俗,增長知識,彰顯文化,弘揚傳統。

語言運用:以適當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思維能力: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寫清楚過節的過程。

審美創造:能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活動作出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課前解析】

關注教材:本次綜合性學習圍繞“中華傳統節目"這個主題展開,要求學生在了解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習俗的基礎上,寫一篇習作,同時還要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本次綜合性學習貫穿整個第三單元教學。《古詩三首》和《紙的發明》課后的“活動提示”分別布置了本次綜合性學習前兩個階段的任務:小組分工合作收集資料;小組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整理資料,并為展示作準備。在這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進入綜合性學習的第三階段,即展示交流學習成果。

關注節日和習俗:本次綜合性學習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并記錄這些節日的相關風俗。"這一目標,前面我們學習了《古詩三首》,學生已經對春節、清明節、重陽節這幾個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習俗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次活動在前面基礎上更進一步走進中華傳統文化,去了解傳統節日和習俗。

【教學目標】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并記錄這些節日的相關風俗。

2.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寫清楚過節的過程。

3.以適當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4.能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活動作出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教學重點】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目的資料,并記錄這些節日的相關風俗。

2.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寫清楚過節的過程。

【教學難點】

1.以適當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2.能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活動作出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課前準備】

1.收集關于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及其相關風俗。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目標導學

【學習目標】

1.幫助學生確定收集資料的途徑。

2.幫助學生分好小組,確立并細化本組的活動任務。

3.幫助學生確定記錄資料的方式。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導入新課: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開展一次關于中華傳統節日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節日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習俗。本節課我們就一起去了解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以及節日的習俗吧!

教師板書課題: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任務驅學

任務一、交流討論,確定收集資料的途徑

1.教師過渡:本次活動的學習任務將圍繞“中華傳統節日”展開,那我們該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36頁的插圖和“泡泡”,了解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資料,知道收集資料的途徑。教師板書:收集資料的途徑收集資料的范圍

(1)教師啟發學生思考:仔細看插圖,讀“泡泡”里的話,想想可以如何收集資料,可以了解到哪些方面的內容?

(2)學生觀察插圖和“泡泡"。

(3)教師指名學生反饋。

教書板書:看日歷節日名稱和時間

教師板書:詢問長輩人們如何過節

教師板書:查資料節日習俗

(4)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還有哪些途徑去查詢資料呢?

(5)教師指名學生反饋,隨機板書。

教師隨機板書:圖書館書店互聯網

3.教師小結:通過學習討論,我們知道可以通過看日歷、問長輩、查資料等途徑來收集資料,還了解了我們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資料,這對于我們之后的活動開展會有很大幫助。

任務二、組建學習小組,確定研究對象

1.教師指導學生自由組成活動小組。

教師引導:同學們自由結合,組成活動小組,小組內討論確定準備了解的傳統節日吧!

各小組確定準備了解的節日。

3.教師出示小貼士:

(1)可以用表格記錄了解到的信息。

(2)可以圖文結合,記錄了解到的信息。

任務三、組織學生按評價要求,自主開展學習活動

教師提供自評表,學生對照要求,開展之后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目標導學

【學習目標】

1.指導各小組內部交流收集資料的過程。

2.指導各小組內部交流并整合收集到的資料。

3.指導學生確定展示的方法并開始作展示準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指導交流方法

1.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圍繞“中華傳統節日”這一活動主題,收集、整理了資料。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學習活動情況吧!

教師板書: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2.教師指導:發言交流時要按一定順序哦!說清自己前期收集資料的情況,傾聽要認真,聽清別人發言的內容,也可以在之后給出自己的評價意見。

教師板書:注意交流方法

任務驅學

任務一、小組交流前期收集到的資料

1.教師提出要求:小組內輪流介紹自己的作品。

學生在組內輪流交流介紹自己的作品,其余同學按照傾聽要求認真傾聽,教師巡視。

2.各組推薦一名學生集體交流,其他小組進行評價。

3.教師組織學生對照自評表,進行自我評價。

任務二、確定展示方式,明確分工任務

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觀察第39頁、44頁的“泡泡”,了解文中介紹的幾種展示方式。

2.學生小組討論,確定出小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個人承擔的任務。

教師板書:確定展示方式

3.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小組討論中遇到的問題。

(1)教師根據巡視情況,選擇討論中產生的問題的小組集體交流。

4.學生集體討論遇到以下情況時該如何解決。

(1)問題一:討論時,組員意見不統一時怎么辦呢?

(2)問題二:分配任務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師生交流: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份子,都要積極參與其中,可以采取自薦和分配相結合的方法,保證人人有任務,并能積極合作,確保小組展示按時完成。

教師板書:明確分工任務

5.教師組織學生運用學習到的方法,繼續小組討論。確定出小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個人承擔的任務。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目標導學

【學習目標】

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寫清楚過節的過程。

【教學過程】

以習作要求導入,引出習作任務

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44頁的習作要求,了解本次習作的任務。

2.教師指名學生反饋。

任務一、指導學生個人習作展示任務的完成方法

教師過渡:前面我們收集了關于傳統節日的資料,同學們可以從中選擇本次習作合適的事例哦!

1.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前期收集的資料,集體討論,選定本次習作合適的事例。

(1)教師指名學生交流自己家中所過印象深刻的傳統節日。

(2)學生用簡要的話寫出自己想要選取的事例。

2.學生交流事例,思考:同學們所講的事例是否與“節日”密切相關呢?

①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鬧花燈。

②中秋節那天我考試得了100分,我得到了媽媽的獎勵。

教師點撥:如果僅僅是發生在節日這一天,與過節沒有什么關系,那就不符合習作要求了。

(1)教師出示范文:

我一骨碌爬起來,就往飯廳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興奮不已,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鮮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棗粽、白粽……數都數不過來,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轉睛、饞得我直咽口水。

我趕忙坐下來,顧不上擔心冒著熱氣的粽子燙到手,飛快地用剪刀剪斷綁粽子的繩子,匆匆地剝開一個粽子的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團就像一個吃飽了的小貓的肚子一樣滾圓,把粽子掰成兩半,就露出了里面鮮美誘人的肉塊。我再也受不了誘惑,大喊一聲:“吃粽子嘍!”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哇!這味道,咸味適中,狠狠咬上一口,里面的肉塊流出了油,和著糯米一起吃,那味道真是棒極啦!

(2)教師提出問題:小作者是如何把端午節吃粽子這件事寫清楚的呢?

(3)學生交流討論。

5.教師小結:像小作者這樣,把品嘗的步驟、品嘗的味道都介紹清楚了,端午節的習俗也就躍然紙上了,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可以按照先后順序,把過節的過程寫清楚,如果再加入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更具體了。

教師板書:按照先后順序寫清過節過程加入自己感受

【板書設計】

第四課時

目標導學

【學習目標】

1.各小組派代表,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并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并說出這些節日的相關風俗。

2.能完整敘述過節的過程,本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導入:前面幾節課,各小組都圍繞“中華傳統節日"這一活動主題,對自己喜歡的傳統節日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們一定有許多收獲想和大家分享,那今天,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學習所獲吧。

任務一、各小組逐一展示

1.教師過渡:請大家跟隨我們介紹春節習俗小組的同學一起走進春節吧!

2.介紹春節習俗的小組展示交流。

(1)關于春節的神話故事。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兇猛異常,每到除夕,便來傷害人命。又到了一年的除夕,村里來了一個白發老人,說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進村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栗,倉惶而逃。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就是“過年”的來歷。

(2)春聯、年畫等民間藝術。

學生展示:一生介紹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我們小組,今天將為大家展示幾幅春聯。

一生介紹年畫:年畫,春節掛年畫是很常見的習俗,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展示小組同學收集的年畫,同學欣賞。

(3)詩詞誦讀。

學生誦讀:春節是古代傳統節日,有許多詩人都用他們的筆來描繪春節的熱鬧景象。下面就請欣賞我們小組為大家帶來的《元日》。

3.介紹清明節的小組展示交流。

學生談話過渡: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片資料,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

小組同學出示課件,分工合作,逐一介紹圖片。

圖片一(蕩秋千):蕩秋千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被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圖片二(蹴鞠):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看,這是古代踢蹴鞠的畫面。

(3)圖片三(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看,這就是人們高高興興踏青的圖片。

(4)圖片四(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看,這就是小孩子放風箏的圖片。

4.介紹端午節習俗的小組同學展示交流。

介紹元宵節習俗的小組同學展示交流。

……

5.教師提出問題:聽了這些小組的匯報,你們有什么感受嗎?或是對照評價表還有什么小建議想說給他們聽的嗎?

6.教師組織全班互動評價。

7.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許多美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