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宋代經濟的發展A卷(基礎)一、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南宋后期,杭州一位從事棉紡織業的富商想采購先進的棉紡織工具。他應該去的地方是()A.四川B.開封C.泉州D.海南島【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南方的手工業非常繁榮,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因此,要采購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應該去海南島,故選D項。【知識點】手工業的興盛【難度】★【題型】選擇題2.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瓷都位于()A.湖南B.江西C.河南D.湖北【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故選B項。【知識點】手工業的興盛【難度】★3.宋代所造海船,載重量一般有數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載重量可達萬石,而且設置了水密隔艙,增加了抗沉性和橫向強度。這說明宋代()A.海外貿易繁榮B.造船技術先進C.漕運事業發達D.對外交往頻繁【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宋代所造海船不僅載重量大,而且設置了水密隔艙,增加了抗沉性和橫向強度,說明宋代造船技術先進。根據所學知識,宋朝時,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都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領先地位,故選B項。【知識點】手工業的興盛【難度】★【題型】選擇題4.下圖展示了我國古代貨幣的演變歷程。其變化反映了()圖1秦半兩錢圖2唐開元通寶圖3北宋紙幣銅板拓片A.手工業的進步B.農業的發展C.商品經濟的發展D.城市的繁榮【答案】C【解析】根據“我國古代貨幣的演變”和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貿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但長期以來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貨幣(秦半兩錢,到唐開元通寶都是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故選C項。【知識點】商業貿易的繁榮【難度】★【題型】選擇題5.“國家的財政收入約80%來自淮河以南地區。”“絲、棉紡織業、造紙業中心及對外貿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蘇湖熟,天下足。”這些現象說明了()A.國家重視東南沿海地區的開發B.南方戰亂相對較少C.政治中心轉移到了南方D.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唐朝中期開始南移,到南宋時最終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所以出現了材料所示現象,故選D項。【知識點】商業貿易的繁榮【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時代農業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陸龜蒙的《來邦經》記載了當時最先進的農具,這種農具耕地時更加靈便,有利于個體小農從事生產……這一時期全國各地共興建各類水利工程近300處,遠超歷代水利工程數量總和。唐朝還出現了引低水灌溉高田的新式灌溉工具,借助水流沖擊力澆灌農田。——摘編自《中國歷史新編·古代史》材料二“市井經濟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東京夢華錄》材料三兩宋期間,在氣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這些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當時最先進的農具”和“新式灌溉工具”分別指什么?(2)根據材料二,概括宋代的商業經營的特點。請你再列舉一個宋代的商業大都市。(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古代經濟發生了什么深刻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曲轅犁和筒車。(2)特點:商業經營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都市:臨安。(3)變化:我國經濟重心已經從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原因:北方戰亂,北民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知識點】宋代經濟的發展【難度】★【題型】材料解析題B卷(鞏固)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南宋《陳敷農書》提出:“凡田土種三五年,其力已乏。斯說殆不然也,是未深思也!若能時加新沃之土壤,以糞治之,則益精熟肥美,其力當常新壯矣!抑何敝何衰之有。”這一理論說明()A.農業生產注重因地制宜B.農業生產結構較為完善C.改進生產工具的重要性D.精耕細作可以提高產量【答案】D【解析】根據“若能時加新沃之土壤,以糞治之,則益精熟肥美,其力當常新壯矣!抑何敝何衰之有”可知,通過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就可以提高地力,反映的是精耕細作可以提高產量,故選D項。【知識點】農業的發展【難度】★★【題型】選擇題2.宋朝時,曲轅犁、踏犁、水力筒車、腳踏內翻車、秧馬等適宜水田勞作的生產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進、改良和推廣,雙季稻、稻麥連作等兩作制也得到推廣。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這些現象()A.提升了南方地區的經濟地位B.促使農業勞作方式的根本變化C.促進了南北方農業經濟交流D.推動了南稻北粟格局的出現【答案】A【解析】根據“水田勞作的生產工具被大量使用”“雙季稻、稻麥連作等兩作制也得到推廣”“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可知,南方經濟得到了發展,南方地區的經濟地位得到提升,A項正確;“促使農業勞作方式的根本變化”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農業經濟交流,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到北方生產粟的情況,排除D項。【知識點】農業的發展【難度】★★【題型】選擇題3.宋朝人龐元英的《文昌雜錄》中提到宋與西夏交戰時的一段情景:“(岷州、河州)五月,寒甚,換棉衣、毛褐、絮帽乃可過。”由此可見()A.宋朝人已經開始穿棉衣過冬B.棉是宋朝人過冬的唯一衣料C.宋朝時穿棉衣過冬已全國普及D.只有交戰時軍人才能穿棉衣【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種植從廣東福建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因此,材料描述的情景說明宋朝人已開始穿棉衣御寒,A項正確;材料體現不了棉布是唯一衣料和棉衣的普及性,排除B、C兩項;根據材料,也看不出只有交戰時軍人才能穿棉衣,排除D項。【知識點】手工業的興盛【難度】★★【題型】選擇題4.《中國造船史》中記錄:“中國的造船業到唐、宋時,技術已十分成熟,堪稱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上平如衡、下側如刃”是宋代福建海船的特點。宋代文獻評價說:“海舟以福建為上。”能佐證這一說法的史實是()A.宋代設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B.宋代泉州造船技術水平先進C.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糧倉D.宋代景德鎮成為著名瓷都【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都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宋代的海船不僅規模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指南針,因此,能佐證“海舟以福建為上”這一說法的史實是宋代福建泉州造船技術水平先進,故選B項。【知識點】手工業的興盛【難度】★★【題型】選擇題5.宋初在都城東京實行坊市分離、四周設圍的坊里制。但隨著商品經濟及貿易之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多,坊墻因阻礙商品交換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結束買賣。到徽宗時,夜市迅猛發展起來,甚至在繁華商業區完全取消了時間限制,出現了“如去鬧處,通曉不絕”的現象。這表明()A.經濟發展影響到國家經濟政策B.政府定都必須考慮到經濟因素C.封建制度制約商品經濟的發展D.宋代商人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答案】A【解析】根據“隨著商品經濟及貿易之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多,坊墻因阻礙商品交換而被拆除”“到徽宗時,夜市迅猛發展起來,甚至在繁華商業區完全取消了時間限制”可知,宋初都城東京仍然實行坊市分離的制度,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坊墻最終被拆除,到宋徽宗時,對商業活動的時間限制完全取消,這說明經濟的發展會影響到國家的經濟政策,故選A項。【知識點】商業貿易的繁榮【難度】★★【題型】選擇題6.據記載:東南亞一些國家在中國陶瓷傳入以前,多以植物葉子為食器。宋瓷輸入以后,他們改變了過去‘掬而食之’的飲食習俗,用上了精美實用的瓷器。這樣飲食習慣的變化說明()A.文明的傳播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中國陶瓷深受東南亞人民的熱愛C.中國瓷器在宋朝開始外傳D.對外交往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根據“東南亞一些國家……宋瓷輸入以后,他們改變了過去‘掬而食之’的飲食習俗,用上了精美實用的瓷器”可知,中國瓷器的傳入,改變了東南亞人的飲食習俗,體現出瓷器的傳入促進了東南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選A項。【知識點】商業貿易的繁榮【難度】★★【題型】選擇題7.據史料記載,宋高宗認為:“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阜通貨賄。”這反映了南宋()A.政治比較清明B.鼓勵海外貿易C.民族政策和睦D.海上絲路斷絕【答案】B【解析】根據“市舶之利”和所學知識可知,宋朝鼓勵海外貿易,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B項正確;設立市舶司體現的是重視海外貿易,不能體現“政治比較清明”“民族政策和睦”,排除A、C兩項;海上絲路當時是暢通的,排除D項。【知識點】商業貿易的繁榮【難度】★★【題型】選擇題8.下表反映了我國魏晉至唐宋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概況,該表反映的實質是()時期概況魏晉江南地區耕地面積不斷增加;繅絲、織布、制瓷顯著發展;商業城市繁榮唐朝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揚州是造船的中心宋朝南方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成就尤為突出;中央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A.海外貿易日益繁榮B.南方自然條件優越C.經濟重心南移并完成D.南北經濟存在差異【答案】C【解析】根據“我國魏晉至唐宋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概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中央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是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因此,材料反映了經濟重心南移并完成,故選C項。【知識點】商業貿易的繁榮【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長安、洛陽等城市,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實行怎樣的對外交往政策?這一時期有兩位高僧曾經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請寫出他們的主要事跡。(2)根據材料二,歸納宋朝對外貿易的成就。從手工業和科技兩方面說明“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的原因。(3)綜合以上材料,概括唐、宋時期對外交往的共同特點。【答案】(1)政策:開放。鑒真,東渡日本,弘揚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2)成就:宋朝海外貿易在當時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廣州、泉州是大商港;對外貿易范圍擴大;外貿收入是朝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原因:手工業興旺,特別是造船業發達,居世界首位;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事業。(3)對外交往具有雙向性,影響力大;對外交往的前提都是國家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知識點】宋代經濟的發展【難度】★★【題型】材料解析題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據史書記載,漢朝時“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江蘇)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材料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1)材料一反映了漢朝時南方的生產和生活狀況與北方相比如何?材料二中的“蘇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現象有可能出現在什么時期?(2)對比材料一與材料二、三,我國南方經濟發展出現了什么具體變化?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3)從南北方經濟發展變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答案】(1)南方的生產和生活狀況落后于北方。時期:南宋時期。(2)變化:北宋時政府財政收入仰仗南方。原因:北方戰亂頻繁,南方戰亂較少;中原人南遷,帶去先進的技術,也增加了那里的勞動力;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方人民的辛勤勞作等。(3)安定的環境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先進技術的傳入和應用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宋代經濟的發展【難度】★★【題型】材料解析題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貿易的興盛刺激了中國的內部生產,宋代的冶鐵數量在當時整個世界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絲綢、茶葉、酒類以及各種工藝品,數量之大、種類之多也是驚人的。也因為這些緣故,宋代面對強大的北方敵國可以用金錢和絲帛換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邊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條件居然比過去還好。——摘編自許倬云《許綽云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結合相關史實(提示:宋朝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發展等史實),論證“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海外貿易的興盛對宋朝產生深遠影響”這一觀點。【答案】示例論證:北宋是一個局部統一的朝代,面臨著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這阻斷了陸上“絲綢之路“,而北宋面臨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加上戰敗,每年需要獻給北方政權的歲幣,財政開支非常大,拓展海上貿易成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北宋滅亡后,南宋偏居南方一隅,更加依賴海上貿易,海外貿易稅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政府專門設立市舶司進行管理海外貿易。海外貿易的發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困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權的鞏固;同時,也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文化的興起。綜上所述,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海外貿易的興盛對宋朝產生了深遠影響。【知識點】宋代經濟的發展【難度】★★【題型】論述題C卷(拓展)一、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觀察下表《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單位:萬貫),可以看到()/農業稅非農業稅農業稅:非農業稅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寧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農業經濟衰退較為明顯B.北宋時期非農經濟發展很快C.南方經濟發展速度很快D.重農抑商政策至此完全廢除【答案】B【解析】根據表格所給數據可知,非農業稅不斷增加,這說明北宋時期非農經濟發展很快,B項正確;農業稅所占比重降低不能說明農業經濟衰退,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南方經濟發展,排除C項;北宋時期,重農抑商政策沒有廢除,排除D項。【知識點】農業的發展【難度】★★★【題型】選擇題2.在宋代官府的勸農文中,多次頻繁出現所謂“客戶乃主戶之本”,“客(戶)主(戶)相資,貧富相養”。南宋朝廷在賑災政策上就明確規定“農夫資巨室之土,巨室資農夫之力,彼此自相資,有無自相恤”。這一現象()A.必然會激化主客之間矛盾B.說明南宋中央進一步集權C.一定程度上緩和階級矛盾D.反映了宋代農業經濟衰落【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實行土地不抑兼并的措施,造成土地兼并嚴重,導致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地主的佃農,容易導致階級矛盾尖銳,而宋代官府的勸農文以及南宋朝廷的賑災政策都表現出一定程度上關注農民的民生問題,這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故選C項。【知識點】農業的發展【難度】★★★【題型】選擇題3.紙幣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皮幣,后來是唐代類似匯票的飛錢,宋初紙幣“交子”便漸漸地應運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根據材料可知,紙幣的發展()A.源于封建政權的強大推動力B.促進了古代經濟的發展C.滿足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D.更加注重其“防偽”功能【答案】D【解析】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的含義,這是指為了防止偽造而設置的特殊功能。根據“指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交子”在產生過程中做了特別的措施,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強調的是其“防偽”功能,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能源汽車制造整車輕量化技術2025年研究與發展報告
- 2025年數字文化產業商業模式創新:數字影視與新媒體營銷策略報告001
- 山東農業大學《畢業論文(設計)寫作與文獻檢索》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山東省曲阜市昌平中學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
- 道路安全員考試試題及答案大全
- 大學統計試題及答案
- 大數據試題及答案
- 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混凝土結構理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初中入團考試試題及答案填空題
- 廣東珠海市香洲區2024年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信息安全培訓《釣魚郵件防范技巧》
- 2025至2030中國燙印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教案計劃
- 臨時工請假管理制度
- 小學用電安全課件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國浮萍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商洛學院《大學學術綜合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高考英語全國二卷聽力試題答案詳解講解(課件)
- 高級采氣工理論練習卷附答案
- 國開電大【管理英語3單元自測1-8答案】+【管理英語4形考任務單元自測1-8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