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幽默漢譯看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平衡藝術_第1頁
從英語幽默漢譯看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平衡藝術_第2頁
從英語幽默漢譯看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平衡藝術_第3頁
從英語幽默漢譯看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平衡藝術_第4頁
從英語幽默漢譯看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平衡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英語幽默漢譯看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平衡藝術一、引言1.1研究背景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的當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溝通與理解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幽默,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廣泛存在于文學、影視、日常對話等各種場景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情感信息,是不同文化間交流與理解的重要橋梁。從馬克?吐溫小說里令人忍俊不禁的詼諧描寫,到《老友記》中妙趣橫生的幽默對白,再到日常交流里風趣幽默的調侃,幽默無處不在。它不僅能緩解緊張氣氛、增進人際關系,更能傳遞文化特色與價值觀。英式幽默常以冷幽默和諷刺為特點,在不動聲色中展現對社會現象的獨特見解;美式幽默則更直接、夸張,充滿活力與創意,反映了美國文化中的樂觀與開放。然而,幽默的翻譯卻面臨著諸多挑戰。由于不同語言的語法結構、詞匯語義、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存在顯著差異,幽默的翻譯往往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容易出現文化誤解、幽默丟失或變形等問題。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英語是拼音文字,注重語法和形態變化;漢語是表意文字,強調語義和語境。這種語言結構的差異使得在翻譯幽默時,難以找到完全對應的表達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也給幽默翻譯帶來了巨大障礙。幽默往往深深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歷史典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例如,英語幽默中常出現的關于感恩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的梗,對于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國讀者來說,可能難以理解其中的幽默之處。同樣,漢語幽默中涉及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古詩詞、民間傳說等,也會讓外國讀者感到困惑。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歸化和異化是翻譯中處理文化差異的兩種重要策略,歸化強調譯文要符合目標語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規范,使讀者更容易理解;異化則注重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特色,讓讀者感受異域文化的魅力。在英語幽默漢譯中,合理運用歸化與異化策略,能夠在保留幽默效果的,有效傳遞原文的文化內涵,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因此,深入探討這兩種策略在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1.2研究目的與意義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英語幽默漢譯中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運用,揭示其在保留幽默效果和傳遞文化內涵方面的作用與價值,為英語幽默漢譯實踐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促進跨文化幽默交流。在理論層面,豐富翻譯理論研究。目前,雖然歸化與異化理論在翻譯研究領域已得到廣泛探討,但在英語幽默漢譯這一特定領域的深入研究仍有待加強。通過本研究,系統分析這兩種策略在英語幽默翻譯中的具體應用,能夠進一步拓展和細化翻譯理論,填補相關研究空白,為翻譯理論的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例如,從幽默語言的獨特性出發,探究歸化與異化策略如何在保留幽默的修辭特色、文化背景等方面發揮作用,有助于深化對翻譯過程中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理解。在實踐層面,對翻譯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幽默翻譯的難點在于既要準確傳達原文的幽默效果,又要兼顧文化差異,使譯文讀者能夠理解和欣賞。通過對大量英語幽默漢譯實例的分析,總結出不同類型幽默適用的翻譯策略,為譯者在面對具體翻譯任務時提供參考依據,幫助他們在翻譯過程中更加靈活、準確地運用歸化與異化策略,提高幽默翻譯的質量。比如,在翻譯含有雙關語的幽默時,譯者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的異化或歸化策略,以保留或重構雙關效果,使譯文讀者也能體會到其中的幽默韻味。本研究對于跨文化交流意義重大。幽默是文化的生動體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各具特色。通過研究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策略,能夠促進不同文化間幽默的相互理解與欣賞,增進文化交流與融合。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幽默翻譯作品,領略到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文化視野,減少文化誤解,從而推動跨文化交流的深入開展。例如,將英式幽默作品成功翻譯為漢語,讓中國讀者在歡笑中感受英國文化的幽默風趣,有助于促進中英文化的交流與互鑒。1.3國內外研究現狀國外對于幽默翻譯的研究起步較早,成果頗豐。從理論層面來看,西方學者從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角度對幽默的本質、產生機制和翻譯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格萊斯(Grice)的合作原則和會話含義理論為幽默的語言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礎,該理論認為,幽默往往產生于對合作原則的違反,通過表面上違背準則,引發讀者或聽者的認知沖突,進而產生幽默效果。斯珀伯(Sperber)和威爾遜(Wilson)提出的關聯理論也對幽默翻譯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該理論強調交際中的明示-推理過程,認為幽默翻譯應注重尋找最佳關聯,使譯文讀者能夠在花費最小處理努力的情況下,獲得與原文讀者相似的幽默體驗。在幽默翻譯實踐研究方面,西方學者針對不同類型的幽默文本,如文學幽默、影視幽默、廣告幽默等,進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例如,在文學幽默翻譯研究中,對莎士比亞戲劇、馬克?吐溫小說等經典作品中的幽默翻譯進行了細致剖析,探討了如何在保留原文幽默風格的基礎上,實現語言和文化的有效轉換。在影視幽默翻譯研究中,關注字幕翻譯的特點和技巧,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時空限制下,準確傳達幽默對白的含義和效果。在歸化與異化策略研究方面,國外學者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Venuti)在《譯者的隱身》中明確提出了歸化和異化的概念,他認為歸化是“采取民族中心主義的態度,使外語文本符合譯入語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異化則是“對這些文化價值觀的一種民族偏離主義的壓力,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景”。這一理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學者們就歸化與異化在翻譯中的適用范圍、相互關系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國內關于英語幽默漢譯及歸化異化策略的研究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理論研究方面,國內學者在借鑒西方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漢語語言特點和中國文化背景,對幽默翻譯理論進行了本土化的探索和創新。例如,從文化角度出發,研究幽默與文化的緊密聯系,以及文化差異對幽默翻譯的影響,強調在翻譯中要充分考慮文化因素,運用恰當的翻譯策略來處理文化負載詞和文化背景信息。在實踐研究方面,國內學者通過對大量英語幽默漢譯實例的分析,總結出了一系列適合漢語表達習慣和中國讀者認知水平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在處理含有雙關語的幽默時,提出了通過意譯、替換、加注等方法來重構雙關效果;對于具有文化特色的幽默,采用歸化或異化策略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以確保幽默效果的傳達和文化信息的保留。在歸化與異化策略的應用研究方面,國內學者針對不同類型的幽默文本,如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網絡段子等,探討了歸化與異化策略的具體應用。在文學作品翻譯中,強調要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兼顧讀者的接受度,合理運用歸化與異化策略來展現原文的幽默風格和文化內涵;在影視作品字幕翻譯中,考慮到觀眾的觀看體驗和字幕的時空限制,更加注重譯文的簡潔明了和幽默效果的即時傳達,歸化策略的應用相對較多。然而,當前國內外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理論研究方面,雖然各種理論不斷涌現,但尚未形成一個統一、完善的幽默翻譯理論體系,不同理論之間的整合和協調還有待加強。在實踐研究方面,對一些新興的幽默文本形式,如網絡幽默、社交媒體幽默等的研究相對較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些新興幽默形式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在歸化與異化策略的研究中,對于如何根據具體語境和翻譯目的,準確判斷和選擇合適的策略,還缺乏系統、深入的探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幽默翻譯的質量和效果。1.4研究方法與創新點本研究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力求全面、深入地剖析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策略。案例分析法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精心選取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英語幽默漢譯案例,涵蓋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廣告、網絡段子等多種類型的幽默文本,對這些案例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在分析文學作品《傲慢與偏見》中的幽默翻譯時,深入探討譯者如何運用歸化與異化策略來處理原文中的幽默元素,如對人物對話中幽默表達的翻譯,通過對比不同譯者的翻譯版本,分析他們對原文幽默點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以及這些策略對保留幽默效果和傳遞文化內涵的影響。通過對這些具體案例的分析,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歸化與異化策略在實際翻譯中的應用情況,總結出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為翻譯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對比研究法也是本研究的關鍵方法。將英語幽默原文與漢譯譯文進行對比,從語言、文化、語境等多個角度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幽默翻譯的影響。同時,對比不同譯者對同一幽默文本的翻譯策略和方法,評估其翻譯效果。在對比《老友記》不同字幕組的翻譯版本時,分析他們在處理幽默對白時對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選擇差異,探討哪種策略更能準確傳達幽默效果,滿足目標語觀眾的需求。通過對比研究,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不同翻譯策略的優缺點,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策略提供依據。本研究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從多維度對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策略進行分析。以往的研究大多側重于從語言或文化單一維度進行探討,而本研究將語言、文化、語境、認知等多個維度相結合,全面深入地分析歸化與異化策略在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應用。在分析幽默翻譯時,不僅關注語言層面的轉換,如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還充分考慮文化因素對幽默理解和翻譯的影響,以及語境和認知因素在幽默傳達中的作用。通過多維度分析,能夠更全面地揭示幽默翻譯的內在機制,為翻譯實踐提供更具綜合性的指導。二是強調在英語幽默漢譯中歸化與異化策略的動態平衡。傳統研究往往將歸化與異化視為兩種對立的策略,而本研究認為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不應局限于單一策略,而是應根據具體的翻譯語境、翻譯目的和讀者需求,靈活選擇和運用歸化與異化策略,實現兩者的動態平衡。在翻譯含有文化特色的幽默時,如果目標語讀者對相關文化背景較為熟悉,譯者可以適當采用異化策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讓讀者感受異域文化的魅力;如果目標語讀者對相關文化背景較為陌生,譯者則可以采用歸化策略,將原文的文化元素轉化為目標語讀者熟悉的內容,以確保幽默效果的傳達。通過強調動態平衡,能夠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更加靈活地應對各種翻譯情況,提高幽默翻譯的質量。二、理論基礎2.1歸化與異化的定義歸化與異化這對翻譯概念,由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Venuti)于1995年在其著作《譯者的隱身》中正式提出,在翻譯研究領域激起千層浪,成為探討翻譯策略時繞不開的關鍵理論。歸化,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強調將源語本土化。韋努蒂指出,歸化是“采取民族中心主義的態度,使外語文本符合譯入語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在實際翻譯操作中,譯者會傾向于采用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內容,讓譯文盡可能貼近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在翻譯英語幽默時,若原文中出現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幽默表達,譯者可能會將其轉化為符合中國文化習慣的表述。把英語幽默中關于西方節日的玩笑,替換成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內容,使中國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幽默點。這種策略有助于減少讀者閱讀時的文化陌生感,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使讀者能夠順暢地理解幽默的內涵,就像幽默原本就是用目的語創作出來的一樣。異化,則以源語言文化為歸宿。韋努蒂對異化的定義是“對這些文化價值觀的一種民族偏離主義的壓力,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景”。采用異化策略時,譯者會盡量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特色,包括詞匯、語法結構、文化意象等,讓目的語讀者能夠感受到源語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異國情調。在翻譯英語幽默時,對于一些具有鮮明英語語言特點和西方文化背景的幽默元素,如英語雙關語、西方典故等,譯者可能會直接保留其原文形式,并通過加注或解釋的方式幫助讀者理解。這樣做可以讓讀者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幽默,拓寬文化視野,了解不同文化間的差異。2.2相關翻譯理論對歸化異化的影響翻譯理論猶如浩瀚星空中的璀璨星辰,為翻譯實踐照亮前行的道路,對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運用產生了深遠影響。尤金?奈達(EugeneNida)的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領域猶如一座巍峨的燈塔,為譯者指引方向,在英語幽默漢譯中,對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該理論強調翻譯應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貼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源語的信息,使譯文讀者能獲得與原文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當遇到英語幽默中難以理解的文化背景信息時,譯者為了實現功能對等,讓譯文讀者能像原文讀者一樣輕松理解幽默,可能會傾向于采用歸化策略。將英語幽默中關于西方神話人物的典故,轉化為中國讀者熟悉的神話故事或歷史典故,以消除文化隔閡,使讀者能夠迅速領悟幽默的精髓。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功能對等理論就完全排斥異化策略。在某些情況下,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特色,通過加注或解釋的方式幫助讀者理解,同樣可以實現功能對等。對于一些具有獨特語言形式和文化內涵的英語幽默,如英語雙關語,雖然直接翻譯可能會給讀者帶來理解困難,但通過異化翻譯保留雙關語的形式,并加以注釋說明,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從而在更深層次上實現功能對等。喬治?斯坦納(GeorgeSteiner)的闡釋學翻譯理論,為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一個理解和闡釋的過程,包括信任、侵入、吸收和補償四個步驟。在信任階段,譯者相信原文具有可譯性和翻譯價值,這是翻譯的前提。在侵入階段,譯者不可避免地會將自己的理解和文化背景帶入翻譯過程,這可能會影響對原文幽默的理解和翻譯策略的選擇。在吸收階段,譯者將原文的意義和形式轉化為目標語言,此時需要考慮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運用。在補償階段,譯者要對翻譯過程中可能丟失的信息進行彌補,以確保譯文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在英語幽默漢譯中,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理論促使譯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原文幽默的內涵和文化背景。在理解英語幽默中涉及的文化隱喻時,譯者需要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其進行深入闡釋,然后根據闡釋的結果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如果譯者認為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能夠更好地傳達幽默的韻味,可能會采用異化策略;如果譯者覺得將原文的文化隱喻轉化為目標語讀者熟悉的內容更有利于讀者理解,就可能會選擇歸化策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還需要不斷進行補償,通過加注、解釋或調整語言表達等方式,使譯文讀者能夠獲得與原文讀者相似的幽默體驗。安德烈?勒菲弗爾(AndréLefevere)的改寫理論也為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改寫,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會受到意識形態、詩學和贊助人等因素的影響。在英語幽默漢譯中,這些因素會影響譯者對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選擇。如果翻譯的目的是為了迎合目標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文化價值觀,或者受到贊助人的要求,譯者可能會更多地采用歸化策略,使譯文更符合目標語的語言和文化規范。相反,如果譯者希望通過翻譯傳播源語文化,或者受到自身意識形態和詩學觀念的影響,可能會更傾向于采用異化策略,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特色。在一些英語幽默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中,為了適應觀眾的觀看習慣和市場需求,字幕組可能會采用歸化策略,對幽默對白進行適當的改寫,使其更簡潔明了、通俗易懂。而在一些文學作品的翻譯中,譯者為了展現原作的獨特風格和文化內涵,可能會采用異化策略,保留原文的語言形式和文化意象,即使這可能會增加讀者的理解難度。三、英語幽默的特點及分類3.1英語幽默的語言特點英語幽默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具有豐富多樣的語言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展現了英語語言的魅力,更在幽默的生成與傳達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從語音層面來看,英語幽默常常巧妙運用諧音、連讀、重讀等語音現象來制造詼諧效果。諧音是一種常見的語音幽默手段,通過發音相同或相近的詞匯,引發語義的混淆與聯想,從而產生幽默的效果。在一則經典的英語幽默中,A問:“Whyisthedoctorsoangry?”B回答:“Becausehehasnopatience(patients).”這里巧妙地利用了“patience”(耐心)和“patients”(病人)的諧音,表面上回答醫生生氣是因為沒有耐心,實則暗指醫生沒有病人,這種一語雙關的表達,在出人意料中引發了幽默的效果。連讀現象也能為英語幽默增添趣味。在一些英語對話中,連讀可能會導致原本清晰的詞匯組合產生新的語義理解。當人們快速連讀“anhour”時,發音類似“anour”,如果在特定語境中,利用這種連讀造成的發音變化,故意曲解其義,就可以制造出幽默的效果。從詞匯層面分析,英語幽默的詞匯特點主要體現在一詞多義、同形異義、詞類活用以及新造詞等方面。一詞多義在英語中十分常見,這為幽默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在句子“Sheisaprettyuglygirl”中,“pretty”既可以作副詞表示“非常”,修飾“ugly”,表達女孩非常丑;又可以作形容詞表示“漂亮的”,與“ugly”形成強烈的語義沖突,從而產生幽默效果。同形異義詞也是英語幽默中常用的詞匯手段。例如,“bank”這個詞,既可以表示“銀行”,也可以表示“河岸”。在一個場景中,當一個人說“Ileftmymoneyatthebank”,另一個人故意理解為“我把錢留在了河岸上”,這種對同形異義詞的錯誤理解,就會引發幽默。從語法層面來講,英語幽默常借助特殊句式、省略、語序顛倒等語法現象來實現幽默效果。特殊句式,如感嘆句、疑問句、祈使句等,在特定語境下可以產生幽默的效果。當一個人面對糟糕的情況,發出感嘆“Whatawonderfulday!”,這種反語式的感嘆,利用了感嘆句的形式,表達了與字面意思相反的情感,從而產生幽默。省略是英語幽默中常用的語法手段之一。在一些對話中,省略某些成分,會導致語義的模糊或誤解,進而產生幽默效果。當A問:“Doyouknowwhattimeitis?”B回答:“Sorry,Idon'thaveawatch.”如果B故意省略了后半句“totellyouthetime”,就會給人一種幽默的感覺,仿佛B沒有手表就無法知道時間。語序顛倒也是英語幽默中常見的語法技巧。將正常的語序顛倒過來,打破人們的語言習慣,從而產生新奇和幽默的效果。在句子“NeverhaveIseensuchastrangething”中,將正常語序“Ihaveneverseensuchastrangething”顛倒,強調了“never”,同時也增加了語言的趣味性。3.2英語幽默的文化特點英語幽默,作為西方文化的獨特載體,深深扎根于西方的歷史、社會與民眾生活之中,蘊含著豐富的西方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社會習俗等文化元素,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在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價值觀占據重要地位,這在英語幽默中有著鮮明的體現。許多英語幽默以個人的經歷、感受和行為為主題,突出個人的獨特性和自主性。在一則幽默中,A對B說:“I'mnotlazy.I'mjustconservingmyenergyformoreimportantthings,likenapping.”這種以自我為中心,對自身行為的幽默辯解,體現了西方文化中對個人選擇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強調個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即使是看似慵懶的行為,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賦予其合理性。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注重邏輯和理性,這也反映在英語幽默的創作和理解中。英語幽默常常通過巧妙的邏輯推理和思維轉換來制造笑點。有這樣一個幽默:“Whyisthedoctorsoangry?Becausehehasnopatience(patients).”這里利用了“patience”(耐心)和“patients”(病人)的諧音,通過邏輯上的雙關,將醫生生氣的原因從缺乏耐心巧妙地轉換為沒有病人,這種思維的跳躍和邏輯的巧妙運用,展現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英語幽默還反映了西方社會的風俗習慣和社會現象。在西方,節日文化豐富多彩,許多英語幽默與節日相關。在圣誕節期間,可能會有這樣的幽默:“WhydoesSantaClausgodownthechimneyonChristmasEve?Becauseitsoots(suits)him.”這個幽默利用了“soots”(使蒙上煤煙)和“suits”(適合)的諧音,結合圣誕老人從煙囪下來送禮物的習俗,既展現了西方的節日傳統,又通過幽默的方式表達了對這一習俗的調侃。社會現象也是英語幽默的重要素材。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著各種壓力,這在英語幽默中也有所體現。“I'mnotprocrastinating.I'mjustonadifferenttimemanagementsystem,onethatvaluesrelaxationoverproductivity.”這則幽默以自我調侃的方式,反映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快節奏生活的一種無奈和反抗,通過幽默的表達,緩解了生活壓力帶來的緊張情緒。英語幽默中的文化元素還涉及西方的宗教信仰。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許多英語幽默中會出現與基督教相關的元素。例如,“Whywasthemathbookunhappy?Becauseithadtoomanyproblems.”這個幽默表面上是關于數學書的抱怨,但其中“problems”一詞既可以指數學問題,也可以在宗教語境中表示人類的罪孽,這種雙關的運用,體現了宗教文化對英語幽默的影響。西方的歷史典故、文學作品等也是英語幽默的靈感來源。在英語幽默中,常常會引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人物或情節,通過對經典文學的戲仿或改編,創造出幽默的效果。將哈姆雷特的經典臺詞“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進行改編,變成“Toeat,ornottoeat-thatisthequestion”,這種對經典的幽默化處理,既展示了西方的文學底蘊,又體現了英語幽默的創新性。3.3英語幽默的分類英語幽默,作為英語語言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諸多領域綻放光彩。依據其生成機制與表現形式,可大致劃分為語言幽默、情境幽默和文化幽默這三大類型,每一類幽默都各具特色,展現出英語語言的多元性和靈活性。語言幽默,主要依托英語語言自身的語音、詞匯、語法等要素來營造詼諧效果。從語音層面來看,諧音、連讀、重讀等語音現象常常被巧妙運用。在一則經典的英語幽默中,A問:“Whyisthedoctorsoangry?”B回答:“Becausehehasnopatience(patients).”這里“patience”(耐心)和“patients”(病人)發音相同,通過諧音制造出一語雙關的效果,表面上回答醫生生氣是因為沒有耐心,實則暗指醫生沒有病人,這種出人意料的語義轉換,讓人忍俊不禁。連讀現象也能為幽默增添趣味,比如在快速連讀“anhour”時,發音類似“anour”,若在特定語境中利用這種發音變化故意曲解其義,就能制造出幽默效果。從詞匯角度分析,一詞多義、同形異義、詞類活用以及新造詞等都是常見的幽默手段。在句子“Sheisaprettyuglygirl”中,“pretty”既可以作副詞表示“非常”,修飾“ugly”,表達女孩非常丑;又可以作形容詞表示“漂亮的”,與“ugly”形成強烈的語義沖突,從而產生幽默效果。同形異義詞“bank”,既表示“銀行”,也表示“河岸”。當一個人說“Ileftmymoneyatthebank”,另一個人故意理解為“我把錢留在了河岸上”,這種對同形異義詞的錯誤理解,就會引發幽默。從語法層面來講,特殊句式、省略、語序顛倒等語法現象也能實現幽默效果。特殊句式如感嘆句、疑問句、祈使句等,在特定語境下可以產生幽默的效果。當一個人面對糟糕的情況,發出感嘆“Whatawonderfulday!”,這種反語式的感嘆,利用了感嘆句的形式,表達了與字面意思相反的情感,從而產生幽默。省略是英語幽默中常用的語法手段之一,在一些對話中,省略某些成分,會導致語義的模糊或誤解,進而產生幽默效果。當A問:“Doyouknowwhattimeitis?”B回答:“Sorry,Idon'thaveawatch.”如果B故意省略了后半句“totellyouthetime”,就會給人一種幽默的感覺,仿佛B沒有手表就無法知道時間。語序顛倒也是英語幽默中常見的語法技巧,將正常的語序顛倒過來,打破人們的語言習慣,從而產生新奇和幽默的效果。在句子“NeverhaveIseensuchastrangething”中,將正常語序“Ihaveneverseensuchastrangething”顛倒,強調了“never”,同時也增加了語言的趣味性。情境幽默,依賴特定的情境、事件和人物行為來引發笑聲。這類幽默往往通過人物之間的互動、意外的情節轉折或與常理相悖的行為來實現。在一些喜劇電影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個人匆忙趕路,不小心撞到了電線桿上,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對著電線桿道歉,好像是自己的過錯。這種與常理不符的行為,在特定的情境下就會產生幽默效果,讓觀眾忍俊不禁。再比如,在一場比賽中,選手們都在緊張地競爭,突然有一個選手做出了一個滑稽的動作,打破了緊張的氛圍,引發了大家的笑聲,這也是情境幽默的一種體現。文化幽默,則深深扎根于英語國家的文化土壤之中,包含豐富的文化元素,如歷史典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社會現象等。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注重邏輯和理性,這也反映在英語幽默的創作和理解中。英語幽默常常通過巧妙的邏輯推理和思維轉換來制造笑點。有這樣一個幽默:“Whyisthedoctorsoangry?Becausehehasnopatience(patients).”這里利用了“patience”(耐心)和“patients”(病人)的諧音,通過邏輯上的雙關,將醫生生氣的原因從缺乏耐心巧妙地轉換為沒有病人,這種思維的跳躍和邏輯的巧妙運用,展現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英語幽默中常常會出現與基督教相關的元素。例如,“Whywasthemathbookunhappy?Becauseithadtoomanyproblems.”這個幽默表面上是關于數學書的抱怨,但其中“problems”一詞既可以指數學問題,也可以在宗教語境中表示人類的罪孽,這種雙關的運用,體現了宗教文化對英語幽默的影響。西方的歷史典故、文學作品等也是英語幽默的靈感來源。在英語幽默中,常常會引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人物或情節,通過對經典文學的戲仿或改編,創造出幽默的效果。將哈姆雷特的經典臺詞“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進行改編,變成“Toeat,ornottoeat-thatisthequestion”,這種對經典的幽默化處理,既展示了西方的文學底蘊,又體現了英語幽默的創新性。四、歸化策略在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應用4.1詞匯層面的歸化4.1.1習語的歸化翻譯習語作為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或短句,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語言的精華所在。在英語幽默中,習語的運用極為常見,它們以簡潔而生動的方式傳達出幽默的效果。然而,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存在巨大差異,英語習語在漢譯時往往需要采用歸化策略,以確保譯文讀者能夠輕松理解其中的幽默。“apieceofcake”是一個典型的英語習語,字面意思為“一塊蛋糕”,但其實際含義是“小菜一碟”,表示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在翻譯這個習語時,若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譯為“一塊蛋糕”,中國讀者可能會感到困惑,無法理解其與輕松容易之間的關聯。因此,譯者通常會采用歸化策略,將其譯為“小菜一碟”。這一翻譯不僅準確傳達了原文的含義,更重要的是,“小菜一碟”是中國讀者非常熟悉的表達方式,能夠讓他們迅速理解其中的幽默,仿佛這個幽默原本就是用漢語創作出來的。在句子“Ithoughtthemathtestwouldbedifficult,butitwasapieceofcake.”中,若將“apieceofcake”直譯為“一塊蛋糕”,句子就會變得莫名其妙,失去了幽默的效果。而譯為“小菜一碟”后,句子“Ithoughtthemathtestwouldbedifficult,butitwas小菜一碟.”則生動形象地表達出說話者對數學考試難度的輕視,讓讀者能夠輕松領略到其中的幽默。再如,英語習語“ascoolasacucumber”,字面意思是“像黃瓜一樣涼爽”,實際含義是“非常冷靜,泰然自若”。在漢語中,我們有類似的表達“鎮定自若”“泰然處之”。在翻譯這個習語時,采用歸化策略,將其譯為“鎮定自若”,能夠使譯文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幽默。在句子“Eveninthefaceofdanger,heremainedascoolasacucumber.”中,譯為“即使面對危險,他仍然鎮定自若。”能夠準確傳達出原文中人物的冷靜態度,同時也保留了幽默的效果。英語習語“killtwobirdswithonestone”,字面意思是“用一塊石頭打死兩只鳥”,其實際含義是“一箭雙雕,一舉兩得”。在漢語中,“一箭雙雕”和“一舉兩得”都是常用的表達方式,能夠生動地傳達出做一件事情同時達到兩個目的的意思。在翻譯這個習語時,采用歸化策略,將其譯為“一箭雙雕”或“一舉兩得”,能夠使譯文更貼近漢語讀者的語言習慣,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幽默。在句子“Hemanagedtokilltwobirdswithonestonebygoingtothebankandthepostofficeonthesametrip.”中,譯為“他在同一次出行中去了銀行和郵局,一舉兩得。”能夠讓讀者輕松理解句子的含義,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幽默。4.1.2文化負載詞的歸化文化負載詞是指那些承載著特定文化內涵的詞匯,它們往往與一個民族的歷史、宗教、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密切相關。在英語幽默中,文化負載詞的出現頻率較高,這些詞匯的翻譯直接影響到幽默效果的傳達。由于英漢文化的巨大差異,很多英語文化負載詞在漢語中沒有直接對應的詞匯,此時采用歸化策略,將其轉化為中國讀者熟悉的文化元素,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幽默。“ThanksgivingDay”是西方的一個重要節日,直譯為“感恩節”。這個節日源于美國,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以及印第安人的幫助。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可能對這個節日的具體背景和慶祝方式不太熟悉。在翻譯時,將其譯為“感恩節”,并結合中國的感恩文化進行適當的解釋,能夠讓讀者更容易理解這個節日的含義。同時,在中國文化中,也有感恩的傳統,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等俗語,通過這種歸化的翻譯方式,能夠讓讀者在熟悉的文化語境中感受到英語幽默中關于感恩節的笑點。在一則關于感恩節的英語幽默中:“WhyisThanksgivingDaythefavoriteofeverydog?BecauseeverydogwillbeservedaboneonThanksgivingDay.”如果直接將“ThanksgivingDay”譯為“感恩節”,讀者可能不太能理解為什么狗會喜歡這個節日。但如果在翻譯時,適當補充一些關于感恩節人們會吃火雞等食物,可能會剩下骨頭給狗的背景信息,就能夠讓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個幽默。再如,“SantaClaus”是西方圣誕節中的重要角色,通常被描繪為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胡子老人,他會在圣誕節前夜給孩子們送禮物。在中國文化中,沒有完全對應的人物形象,但我們有類似的傳說人物,如“灶王爺”“財神爺”等。在翻譯“SantaClaus”時,雖然通常譯為“圣誕老人”,但為了讓中國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個形象,也可以在適當的語境中,用中國讀者熟悉的文化元素進行類比。在給小朋友講關于圣誕老人的故事時,可以說:“圣誕老人就像我們過年時的財神爺,會給大家帶來禮物和好運哦!”這樣的歸化翻譯方式,能夠讓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圣誕老人的角色,也能更好地感受關于圣誕老人的英語幽默。在幽默句子“SantaClaushastherightidea.Visitpeopleonlyonceayear.”中,將“SantaClaus”譯為“圣誕老人”后,再適當解釋一下圣誕老人一年只在圣誕節出現一次的特點,讀者就能理解這個幽默是在調侃圣誕老人出現次數少,從而體會到其中的幽默。“hippie”這個詞指的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一群追求和平、自由和反傳統生活方式的年輕人,他們通常留著長發,穿著奇裝異服,被稱為“嬉皮士”。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可能對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現象不太熟悉。在翻譯時,可以采用歸化策略,結合中國的文化背景進行解釋。可以說:“嬉皮士就像是中國80年代追求個性解放的那批年輕人,他們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樣的翻譯方式,能夠讓中國讀者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語境中理解“hippie”的含義,從而更好地理解英語幽默中關于“hippie”的內容。在幽默句子“Whydon'thippiesshowerbeforetheygotothebeach?Becausetheydon'twanttowashawaytheirnaturalhigh.”中,通過上述歸化翻譯和解釋,讀者就能明白這個幽默是在利用“hippie”追求自然、不喜歡過度清潔的特點進行調侃,從而感受到其中的幽默。4.2句法層面的歸化4.2.1調整句子結構英語和漢語在句子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英語句子注重語法結構的完整性和邏輯性,常使用各種連接詞和從句來表達復雜的語義關系,因此長難句較為常見;而漢語句子則更強調語義的連貫和流暢,結構相對靈活,多以短句為主,通過語義的自然銜接來表達完整的意思。在翻譯英語幽默時,若直接按照英語的句子結構進行翻譯,往往會使譯文顯得生硬、晦澀,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從而影響幽默效果的傳達。因此,調整句子結構,使其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是句法層面歸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英語幽默中,長難句的出現頻率較高,這些長難句通常包含多個從句和修飾成分,結構復雜。在翻譯時,需要對其語序和結構進行調整,將長句拆分成幾個短句,使譯文更加清晰、流暢。在句子“Themanwhosaidthathewouldratherbealionforadaythanasheepallhislife,butwho,whenfacedwithareallion,ranawayasfastashecould,isreallyacoward.”中,這個句子包含了兩個定語從句“whosaidthathewouldratherbealionforadaythanasheepallhislife”和“who,whenfacedwithareallion,ranawayasfastashecould”,修飾先行詞“theman”。如果直接按照英語的語序翻譯,譯文會顯得冗長、拗口:“那個說寧愿做一天獅子也不愿做一輩子綿羊的人,但當面對真正的獅子時,卻以最快的速度逃跑了,他真的是個懦夫。”這樣的譯文不僅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也難以傳達出幽默的效果。采用歸化策略,調整句子結構,將其翻譯為:“有人說,寧愿做一天獅子,也不愿做一輩子綿羊。可真遇到獅子,卻跑得比誰都快,這人可真是個膽小鬼。”在這個譯文中,將兩個定語從句分別獨立成句,按照漢語的邏輯順序依次敘述,使譯文更加自然、流暢,符合漢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同時,通過這種調整,幽默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體現,讀者能夠更輕松地理解其中的幽默之處。再如,在句子“Althoughhewastiredfromthelongjourney,whichhadtakenhimthroughmanycountriesandhadexposedhimtovariouscultures,hestillmanagedtocrackajokeaboutthedifferencesbetweenthecustomsofdifferentplaces,whichmadeeveryonearoundhimburstintolaughter.”中,這個句子包含了一個讓步狀語從句“Althoughhewastiredfromthelongjourney”和兩個定語從句“whichhadtakenhimthroughmanycountriesandhadexposedhimtovariouscultures”以及“whichmadeeveryonearoundhimburstintolaughter”,結構較為復雜。直接翻譯可能會使譯文顯得拖沓、不清晰:“盡管他因長途旅行而疲憊不堪,這次旅行帶他穿越了許多國家,使他接觸到了各種文化,但他仍然設法開了一個關于不同地方習俗差異的玩笑,這讓他周圍的每個人都捧腹大笑。”通過調整句子結構,采用歸化策略,將其翻譯為:“他長途旅行,走過許多國家,見識了不同文化,累得夠嗆。可他還是開了個關于各地習俗差異的玩笑,逗得周圍人哈哈大笑。”在這個譯文中,將讓步狀語從句和定語從句進行了簡化和拆分,以短句的形式依次呈現,使譯文更加簡潔明了,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讀者在閱讀譯文時,能夠更快速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到其中的幽默氛圍。4.2.2簡化復雜句式英語幽默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復雜的句式,如定語從句、狀語從句、賓語從句等,這些復雜句式在表達幽默時具有獨特的效果,但也給翻譯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漢語句子通常結構較為簡單,更注重語義的直接傳達。因此,在翻譯英語幽默時,將復雜的從句結構簡化為短句,能夠增強譯文的可讀性,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幽默的內涵。在句子“HetoldmeastorywhichwassofunnythatIcouldn'tstoplaughing.”中,包含了一個定語從句“whichwassofunnythatIcouldn'tstoplaughing”,修飾先行詞“story”。如果直接翻譯為“他給我講了一個如此有趣以至于我忍不住大笑的故事。”雖然意思表達準確,但譯文略顯生硬,不夠自然。采用歸化策略,將其簡化為短句:“他給我講了個故事,特別逗,我笑得停不下來。”這樣的譯文更加貼近漢語的日常表達,讀者能夠更輕松地感受到故事的幽默之處。再如,在句子“WhileIwaswaitingforthebus,Isawamanwhowaswearingastrangehatandwasdancingonthestreet,whichmademefeelverystrangeandalsoalittlebitfunny.”中,包含了一個時間狀語從句“WhileIwaswaitingforthebus”、一個定語從句“whowaswearingastrangehatandwasdancingonthestreet”和一個非限定性定語從句“whichmademefeelverystrangeandalsoalittlebitfunny”。直接翻譯為“當我在等公交車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戴著奇怪帽子的人在街上跳舞,這讓我覺得很奇怪,也有點好笑。”譯文顯得較為繁瑣。采用簡化復雜句式的歸化策略,翻譯為“我等公交的時候,看見一個人戴著怪帽子在街上跳舞,我覺得又奇怪又好笑。”通過簡化,將各個從句轉化為短句,按照時間和邏輯順序依次敘述,使譯文更加簡潔流暢,符合漢語讀者的閱讀習慣,也更能準確傳達出其中的幽默意味。在一些英語幽默中,還會出現倒裝句、強調句等特殊句式。對于這些特殊句式,也可以通過歸化策略進行簡化處理。在句子“NeverhaveIseensuchafunnymovieasthisone.”(我從未看過像這部這么有趣的電影。)中,這是一個倒裝句,正常語序為“Ihaveneverseensuchafunnymovieasthisone.”在翻譯時,可以直接按照正常語序進行翻譯,使譯文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4.3語篇層面的歸化4.3.1銜接與連貫的處理語篇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銜接與連貫是實現有效交際的關鍵。在英語幽默漢譯中,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語篇構建方式上存在差異,若直接照搬原文的語篇結構,可能會導致譯文邏輯混亂,影響讀者對幽默的理解。因此,譯者需要從語篇層面出發,運用歸化策略,通過添加連接詞、調整語序等方式,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語篇邏輯和表達習慣,增強譯文的連貫性和可讀性,從而更好地傳達英語幽默的效果。在英語幽默中,一些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可能通過隱含的方式表達,而漢語則更傾向于使用明確的連接詞來體現邏輯關系。在翻譯時,譯者需要根據上下文,添加適當的連接詞,使譯文的邏輯更加清晰。在一段英語幽默對話中:“A:Ilostmykey.B:That'stoobad.Maybeyouleftitattheoffice.”若直接翻譯為“A:我丟了鑰匙。B:太糟糕了。也許你把它落在辦公室了。”雖然句子意思能夠傳達,但邏輯關系不夠緊密。采用歸化策略,添加連接詞后,翻譯為“A:我丟了鑰匙。B:太糟糕了,說不定你把它落在辦公室了呢。”通過添加“說不定……呢”,使B的回答與A的陳述之間的邏輯聯系更加緊密,也更符合漢語日常對話的表達習慣,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幽默情境。再如,在英語幽默故事中,經常會出現時間順序或因果關系的敘述。在翻譯時,需要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合理調整語序,使語篇更加連貫。在句子“Afterhefinishedhisdinner,hewenttothelivingroomandwatchedTV,thenhefellasleepbecausehewastootired.”中,若直接按照原文語序翻譯為“他吃完晚飯后,去客廳看電視,然后因為太累就睡著了。”雖然意思表達清楚,但讀起來略顯生硬。采用歸化策略,調整語序后,翻譯為“他吃完晚飯,覺得太累了,就去客廳看電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這樣的譯文按照漢語的邏輯順序,先說明原因“太累了”,再描述行為“去客廳看電視”,最后結果“睡著了”,使語篇更加自然流暢,讀者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幽默氛圍。4.3.2風格的適應性調整英語幽默風格多樣,有的幽默詼諧風趣,充滿生活氣息;有的幽默則較為正式,帶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在漢譯過程中,譯者需要根據漢語幽默的風格特點,對譯文進行適應性調整,使譯文在風格上與原文保持一致,同時又能符合漢語讀者的審美和閱讀習慣。對于一些口語化、輕松詼諧的英語幽默,在翻譯時應盡量采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漢語表達方式,以保留其幽默的活潑感。在英語幽默句子“She'ssoforgetful.Sheoncewenttothesupermarketandcamebackwithoutbuyinganythingbecausesheforgotwhatshewantedtobuy.”中,可翻譯為“她可太健忘了。有一回她去超市,結果啥都沒買就回來了,因為她忘了自己要買啥。”譯文中使用“可太……了”“有一回”“啥都沒買”等口語化表達,生動地再現了原文輕松幽默的風格,讓讀者仿佛能感受到說話者對“She”健忘行為的無奈與調侃,使幽默效果得以充分傳達。而對于一些具有正式風格或文化內涵的英語幽默,翻譯時則需要運用更具文化底蘊和書面色彩的漢語詞匯和表達方式。在英語幽默句子“Shakespeareoncesaid,'Thefooldoththinkheiswise,butthewisemanknowshimselftobeafool.'Howironicitisthatsomepeoplealwaysthinktheyarethesmartest.”中,翻譯為“莎士比亞曾說:‘愚者自以為智,智者則有自知之明。’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最聰明,這是多么諷刺啊。”譯文中采用“智者”“愚者”“自知之明”等較為正式、富有文化內涵的詞匯,與原文引用莎士比亞名言的正式風格相匹配,同時也準確傳達了其中的幽默與諷刺意味,讓讀者能夠領略到這種具有文化深度的幽默魅力。4.4歸化策略的優勢與局限性歸化策略在英語幽默漢譯中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使譯文更符合目標語讀者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從而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在詞匯層面,對于英語習語和文化負載詞的歸化翻譯,能讓讀者輕松理解幽默的含義。將“apieceofcake”譯為“小菜一碟”,中國讀者無需費力就能領會其表達的輕松容易之意,迅速捕捉到幽默點。對于文化負載詞“ThanksgivingDay”,譯為“感恩節”并結合中國感恩文化適當解釋,使讀者能在熟悉的文化語境中理解相關幽默,避免了因文化差異造成的理解障礙。從句法層面來看,調整句子結構和簡化復雜句式的歸化策略,使譯文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避免了因句式差異導致的理解困難。將英語中的長難句拆分成短句,或簡化復雜的從句結構,使譯文更加清晰流暢,讀者能夠更輕松地理解幽默的內容。在語篇層面,通過處理銜接與連貫以及調整風格,使譯文在邏輯和風格上都更貼近漢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增強了譯文的連貫性和可讀性,讓讀者能夠更好地感受英語幽默的魅力。然而,歸化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追求譯文易懂和貼合讀者習慣的過程中,可能會丟失原文的一些文化特色。在翻譯文化負載詞時,雖然采用歸化策略能讓讀者快速理解其含義,但也可能無法完整傳達源語文化的獨特內涵。將“hippie”譯為“像中國80年代追求個性解放的那批年輕人”,雖然幫助中國讀者理解了其概念,但西方特定歷史時期“嬉皮士”文化中獨特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背景等豐富內涵,可能無法在譯文中充分展現,讀者難以領略到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特色。在句法和語篇層面,過度追求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可能會改變原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效果。在調整句子結構和簡化句式時,可能會丟失原文中一些通過特殊句式或復雜結構所營造的幽默氛圍。在處理語篇風格時,雖然要適應漢語讀者的審美和閱讀習慣,但如果過度調整,可能會使譯文失去原文的獨特風格,無法傳達出英語幽默的原汁原味。五、異化策略在英語幽默漢譯中的應用5.1詞匯層面的異化5.1.1直譯與音譯在英語幽默漢譯中,直譯與音譯作為異化策略在詞匯層面的重要體現,為保留英語幽默的原汁原味和獨特文化內涵提供了有效途徑。直譯是指在不違背目標語語言規范以及不引起錯誤聯想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詞匯、語法和表達方式進行翻譯,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語言形式和文化意象。音譯則是直接將英語單詞的發音用相應的漢字表示出來,尤其適用于一些具有獨特文化內涵或新出現的詞匯。“clone”這個詞,在生物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個體組成的種群,即“克隆”。這一詞匯在漢語中原本并不存在,通過音譯的方式將其引入漢語,不僅準確傳達了其生物學概念,還保留了英語詞匯的原始發音和獨特性。在一些英語幽默中,涉及到“clone”的相關內容,直接采用音譯“克隆”進行翻譯,能夠讓中國讀者在接觸到幽默的同時,了解到這一外來的科學術語,感受到英語幽默中與科學相關的文化元素。在一則幽默中,“IfIcouldclonemyself,I'dhavesomeonetodomychoreswhileItakeanap.”,翻譯為“如果我能克隆自己,我就可以在午睡的時候有人幫我做家務了。”這里直接使用“克隆”,既保留了原文的幽默表達,又讓讀者理解了其中關于科學幻想的幽默點。再如“hacker”,直譯為“黑客”,指那些精通計算機技術,能夠利用技術手段突破網絡安全防護,獲取未經授權的信息或對系統進行破壞的人。在英語幽默中,“hacker”常常作為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詞匯出現。“WhydohackerslikeusingpublicWi-Fi?Becauseit'slikeafreebuffetfortheirdigitalappetites.”翻譯為“為什么黑客喜歡用公共無線網絡?因為這就像是他們數字胃口的免費自助餐。”通過將“hacker”譯為“黑客”,保留了其在英語文化中特定的含義和形象,讓中國讀者能夠感受到英語幽默中關于網絡文化和黑客行為的調侃。5.1.2保留文化特色詞英語幽默中常常包含大量具有西方獨特文化內涵的詞匯,這些詞匯承載著西方的歷史、宗教、風俗習慣等豐富的文化信息。在漢譯過程中,保留這些文化特色詞,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英語幽默的原汁原味,讓中國讀者領略到西方文化的獨特魅力。然而,由于這些詞匯在漢語中可能沒有直接對應的詞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通常需要在保留的基礎上,加以注釋或解釋說明。“Knights”,在西方歷史文化中,是指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后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代表著勇敢、忠誠和正義。在英語幽默中,“knights”常常作為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詞匯出現。在句子“Whyareknightssogoodattellingjokes?Becausetheyalwayshaveagoodjoust(joke)uptheirsleeves.”中,這里利用了“joust”(騎馬比武)和“joke”(笑話)的諧音來制造幽默效果。在翻譯時,保留“knights”和“joust”這兩個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詞匯,然后在注釋中解釋“knights”是中世紀的騎士,“joust”是中世紀騎士的一種比武形式,這樣讀者就能理解這個幽默是通過諧音將騎士的比武和講笑話聯系起來,從而感受到其中的幽默。再如“Halloween”,這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在每年的11月1日,人們會在這一天裝扮成各種鬼怪的樣子,進行不給糖就搗蛋等活動。在英語幽默中,“Halloween”是一個常見的詞匯。在句子“WhydowitchesflyonbroomsonHalloween?Becausevacuumcleanersaretooheavy.”中,翻譯時保留“Halloween”和“witches”(女巫)、“brooms”(掃帚)這些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詞匯,然后注釋說明“Halloween”是西方的萬圣節,在這一天女巫騎著掃帚飛行是西方文化中的一種常見意象,這樣讀者就能理解這個幽默是通過對比女巫在萬圣節飛行的工具掃帚和吸塵器,以吸塵器太重來調侃女巫選擇掃帚的原因,從而體會到其中的幽默。5.2句法層面的異化5.2.1保留原文句式結構在英語幽默漢譯過程中,保留原文句式結構是句法層面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語和漢語在句法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英語句式豐富多樣,包括各種從句、倒裝句、強調句等,這些獨特的句式結構不僅承載著語言信息,更在幽默的表達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保留原文句式結構,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英語幽默的原汁原味,讓中國讀者領略到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倒裝句在英語中是一種常見的強調句式,通過將句子中的某些成分提前,改變正常的語序,從而達到強調的目的,同時也為句子增添了獨特的韻律和節奏感。在英語幽默中,倒裝句的運用常常能夠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強幽默的感染力。在句子“NeverhaveIseensuchafunnymovieasthisone.”中,正常語序應為“Ihaveneverseensuchafunnymovieasthisone.”,但通過將“never”提前,采用倒裝結構,強調了“從未”這一概念,使幽默效果更加突出。在翻譯時,若直接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將其譯為“我從未看過像這部這么有趣的電影。”雖然意思傳達準確,但原句中通過倒裝所營造的幽默氛圍和強調效果可能會有所減弱。因此,為了保留原文的幽默特色,可以采用異化策略,保留倒裝句式,翻譯為“我從未見過像這部電影這么有趣的,真的!”,在保留倒裝結構的基礎上,適當添加語氣詞“真的!”,以增強譯文的語氣,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感受到原句中的幽默和強調意味。再如,在句子“NotuntilhecamebackdidIrealizehowmuchImissedhim.”中,這是一個由“notuntil”引導的倒裝句,正常語序為“Ididn'trealizehowmuchImissedhimuntilhecameback.”,通過倒裝強調了“直到他回來”這一時間點,以及“我”在此時才意識到對他的思念之情。在翻譯時,保留倒裝結構,翻譯為“直到他回來,我才意識到我有多么想念他。”,這樣的譯文不僅保留了原文的句式結構,還準確傳達了其中的幽默和情感,讓讀者能夠體會到原句中通過倒裝所表達的那種突然醒悟的感覺。強調句也是英語中常用的一種句式,通過“itis/was...that/who...”的結構,對句子中的某個成分進行強調,從而突出重點,增強表達效果。在英語幽默中,強調句的運用能夠使幽默點更加醒目,引發讀者的共鳴。在句子“Itwashisfunnyfacethatmadeeveryonelaugh.”中,強調句強調了“hisfunnyface”(他那張滑稽的臉),突出了讓人發笑的原因。在翻譯時,保留強調句結構,翻譯為“正是他那張滑稽的臉,讓大家都笑了。”,這樣的譯文既保留了原文的強調句式,又準確傳達了幽默的核心內容,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原句中強調的幽默元素。5.2.2移植修辭手法英語幽默中常常運用各種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如擬人、夸張、雙關、隱喻等,這些修辭手法為幽默的表達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使幽默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在漢譯過程中,移植這些修辭手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英語幽默的原汁原味,讓中國讀者領略到英語幽默的獨特韻味。擬人是一種將非人類的事物賦予人類的特征、行為或情感的修辭手法,通過擬人,能夠使事物更加生動鮮活,增強表達的趣味性和親和力。在英語幽默中,擬人手法的運用屢見不鮮。在句子“Myalarmclockyellsatmeeverymorning.”中,將“alarmclock”(鬧鐘)擬人化,說它“yellsatme”(對我大喊大叫),生動地描繪出鬧鐘每天早上吵醒“我”時的討厭勁兒,充滿了幽默和趣味。在翻譯時,直接移植擬人手法,翻譯為“我的鬧鐘每天早上都對我大喊大叫。”,這樣的譯文保留了原文的擬人修辭,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鬧鐘的“可惡”,體會到其中的幽默。夸張是一種故意夸大或縮小事物的特征、程度或數量的修辭手法,通過夸張,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表達的感染力和沖擊力。在英語幽默中,夸張手法常常被用來制造強烈的反差和意外感,從而引發讀者的笑聲。在句子“I'msohungryIcouldeatahorse.”中,使用夸張手法表達“我”極度饑餓的狀態,“能吃下一匹馬”顯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現實中沒有人能真的吃下一匹馬,但這種夸張的表達卻生動地展現了饑餓的程度,充滿了幽默。在翻譯時,移植夸張手法,翻譯為“我餓得都能吃下一匹馬了。”,保留了原文的夸張效果,讓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說話者的饑餓程度,同時也體會到其中的幽默。雙關是一種利用詞語的多義性或同音異義性,使一個詞語在特定語境中同時表達兩種不同的含義,從而產生幽默效果的修辭手法。雙關語在英語幽默中極為常見,其巧妙之處在于通過一詞多義或同音異義的運用,制造出語義的雙重解讀,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思考,進而產生幽默。在句子“Whyisthedoctorsoangry?Becausehehasnopatience(patients).”中,巧妙地利用了“patience”(耐心)和“patients”(病人)的同音異義,表面上回答醫生生氣是因為沒有耐心,實則暗指醫生沒有病人,這種一語雙關的表達,在出人意料中引發了幽默的效果。在翻譯時,由于漢語中很難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雙關語,因此可以采用注釋的方式,在保留原文雙關形式的基礎上,對雙關的含義進行解釋。翻譯為“為什么醫生這么生氣?因為他沒有耐心(病人)。【注:這里利用了‘patience’(耐心)和‘patients’(病人)的同音異義,產生雙關效果】”,這樣的譯文既保留了原文的雙關修辭手法,又通過注釋幫助讀者理解了雙關的含義,使讀者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幽默。5.3語篇層面的異化5.3.1保留原文篇章結構英語幽默的獨特魅力,不僅體現在詞匯和句法層面,更體現在其獨特的篇章結構之中。保留原文的篇章結構,是語篇層面異化的重要體現,它能夠讓譯文讀者領略到英語幽默原汁原味的敘事風格和邏輯架構,感受英語幽默中獨特的起承轉合和節奏韻律。在英語幽默故事中,常常會運用特定的敘事順序和情節設置來制造懸念、引發反轉,從而達到幽默的效果。在經典的英語幽默故事《TheCleverThief》中,故事開篇介紹了一個小偷想要偷取一位富商的財寶,這是故事的起因。接著,小偷精心策劃了偷竊計劃,在行動過程中,他遇到了各種看似無法克服的困難,這是故事的發展。就在讀者以為小偷的計劃要失敗時,故事突然出現反轉,小偷巧妙地利用了富商的一個習慣,成功地偷走了財寶,這是故事的高潮。最后,小偷帶著財寶逍遙法外,故事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結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將這個故事翻譯成中文時,保留原文的篇章結構至關重要。如果隨意調整敘事順序或刪減情節,就會破壞故事原本的幽默節奏和懸念設置,使讀者無法感受到英語幽默的獨特魅力。通過保留原文的篇章結構,按照故事的起承轉合進行翻譯,讀者能夠像閱讀原文一樣,逐步沉浸在故事之中,感受懸念的層層遞進和反轉帶來的驚喜,從而體會到英語幽默的精髓。再如,在一些英語幽默的小品文中,常常會運用對比、重復等手法來構建篇章結構,以增強幽默效果。在一篇關于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對比的幽默小品文中,作者先描述了城市生活的繁華和便利,如高樓大廈、購物中心、便捷的交通等,然后筆鋒一轉,描述了城市生活的種種煩惱,如擁擠的人群、嘈雜的噪音、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接著,作者又描述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和自然,如清新的空氣、廣袤的田野、悠閑的生活節奏等,最后通過對比,得出了一個幽默的結論: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各有各的“好”,只是好的方式不同。在翻譯這篇小品文時,保留原文的對比結構和重復手法,能夠讓讀者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幽默意圖和語言風格。通過保留這種篇章結構,讀者可以領略到英語幽默中獨特的邏輯思維和表達方式,體會到英語幽默通過對比和重復所營造出的強烈反差和詼諧氛圍。5.3.2呈現文化背景信息英語幽默深深扎根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中,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背景信息是其幽默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譯過程中,通過腳注、尾注等方式呈現這些文化背景信息,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幽默的根源,領略英語幽默中獨特的文化魅力,實現跨文化的幽默交流。在英語幽默中,常常會出現與西方歷史、宗教、節日等相關的文化元素,這些元素對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中國讀者來說,可能會造成理解障礙。在一則幽默中提到:“WhyisChristmasthefavoritetimeformonkeys?BecauseeverymonkeycangetabananafromSantaClaus.”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如果不了解圣誕節和圣誕老人的文化背景,就很難理解為什么猴子會喜歡圣誕節,也無法體會到其中的幽默。在翻譯時,可以通過腳注的方式進行解釋:“圣誕節(Christmas)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每年的12月25日,人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圣誕老人(SantaClaus)是圣誕節的標志性人物,傳說他會在圣誕節前夜給孩子們送禮物。這里利用猴子喜歡香蕉的特點,將圣誕老人送禮物的習俗與猴子聯系起來,制造出幽默效果。”通過這樣的腳注,讀者可以了解到相關的文化背景信息,從而理解幽默的含義,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再如,在英語幽默中,經常會引用西方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劇等中的經典臺詞或情節來制造幽默。在一則幽默中說:“HeislikeDonQuixote,alwaysfightingagainstwindmills.”如果讀者不了解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中主人公堂吉訶德把風車當作巨人進行戰斗的情節,就無法理解這個幽默的笑點。在翻譯時,可以通過尾注進行說明:“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中的主人公,他沉迷于騎士小說,幻想自己是一名騎士,做出了許多荒唐可笑的行為,其中把風車當作巨人進行戰斗是小說中最著名的情節之一。這里用堂吉訶德來形容一個人不切實際地與虛幻的事物作斗爭,具有幽默諷刺的意味。”通過這樣的尾注,讀者可以了解到相關的文學背景知識,從而體會到幽默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諷刺意味。5.4異化策略的優勢與局限性異化策略在英語幽默漢譯中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最大程度保留英語幽默的原汁原味,讓讀者領略到英語語言和西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在詞匯層面,通過直譯與音譯以及保留文化特色詞,能夠引入新的詞匯和文化概念,豐富漢語的表達方式。將“clone”譯為“克隆”,“hacker”譯為“黑客”,這些音譯詞不僅準確傳達了英語詞匯的含義,還為漢語增添了新的詞匯,使讀者能夠接觸到西方科技和網絡文化中的相關概念。保留“knights”“Halloween”等文化特色詞,并加以注釋說明,讓讀者深入了解西方歷史文化和節日習俗,拓寬文化視野。從句法層面來看,保留原文句式結構和移植修辭手法,能夠展現英語語言的獨特性,讓讀者體會到英語幽默中通過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所營造的幽默效果。保留倒裝句、強調句等特殊句式結構,使讀者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韻律和節奏感,以及通過語序變化所強調的幽默點。移植擬人、夸張、雙關等修辭手法,讓讀者領略到英語幽默的生動形象和巧妙構思,增強幽默的感染力。在語篇層面,保留原文篇章結構,使讀者能夠按照英語幽默的敘事邏輯和節奏來感受幽默,體會到英語幽默獨特的起承轉合和懸念設置。呈現文化背景信息,幫助讀者理解英語幽默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實現跨文化的幽默交流。然而,異化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巨大差異,采用異化策略可能會給讀者帶來理解困難。一些具有西方獨特文化內涵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即使通過注釋說明,對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讀者來說,仍然可能難以理解其中的幽默。在翻譯包含西方歷史典故、宗教文化等元素的英語幽默時,盡管進行了詳細的注釋,但讀者可能仍然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幽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幽默的即時傳達效果。異化策略可能會使譯文不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和表達規范,導致譯文的可讀性降低。在保留原文句式結構和修辭手法時,如果不加以適當的調整,可能會使譯文顯得生硬、拗口,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保留一些復雜的英語句式結構,可能會使譯文過于冗長、晦澀,不符合漢語簡潔明了的表達習慣。六、歸化與異化策略的綜合運用6.1影響策略選擇的因素6.1.1文本類型文本類型是影響英語幽默漢譯中歸化與異化策略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類型的文本,因其自身的特點和功能,對翻譯策略有著不同的需求。文學作品作為語言藝術的結晶,承載著作者獨特的創作風格、深厚的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