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仿真模擬試卷1(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中原統一 B.中外貿易 C.民族交融 D.文化繁榮2.下表是1894年中國近代工業工人地域分布情況(注:僅指工廠工人,不包括采礦業工人),這一分布狀況反映了地區工人人數所占比例地區工人人數所占比例上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漢口1335017.1%福州32404.15%廣州1030013.58%其他城市973412.47%A.通商口岸的開放先后的差異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程度 D.輕重工業的區域發展不平衡3.漢初采取“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徭役和刑法,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尊奉的是下列哪種思想A.黃老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4.下列不屬于明朝加強皇權而采取的措施是A.確立一省制 B.廢丞相 C.設內閣 D.建立東廠5.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美國就在“反對共產主義擴張”的旗號下,對蘇聯實行遏制政策和敵對行動,率先挑起了冷戰。美國發起冷戰的標志是A.第一次柏林危機 B.杜魯門主義的提出C.馬歇爾計劃實施 D.成立華沙條約組織6.2018年4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強調“讓我們堅持開放共贏,勇于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材料反映了我國外交的義利觀是A.以聯合國為中心 B.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以中國的國家利益為核心 D.惠及全球共同利益7.“(19世紀)中國主要通過茶葉和鴉片等商品同世界發生經濟聯系,但最終的結果是成為列強的犧牲品,并導致中國19世紀的全面危機。”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政府腐敗無能 B.西方國家平衡貿易逆差C.農耕文明的落后性 D.歐美列強軍事力量強大8.1662年,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是A.戚繼光 B.左宗棠 C.鄭成功 D.林則徐9.清初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厲行海禁,后來清政府只允許外商在廣州一處進行貿易。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清朝鼓勵朝貢貿易C.清朝禁絕一切民間貿易 D.清朝海軍裝備落后10.有位老師在講解某一歷史事件時引用了“德國平民因營養不良而死亡的人數(1915—1918年)”“丘吉爾1923年寫的回憶錄《世界危機》”“索姆河戰役幸存士兵的回憶”等材料。據此判斷這一歷史事件是A.法國大革命 B.德意志統一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11.觀察下圖。依據圖中信息可以推知A.清政府積極組織華工出國 B.華工出國逐步合法化C.清朝海關破壞進一步加劇 D.資本輸出逐漸主體化12.下圖為1990年至2018年我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量和區內企業數變化情況。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面開展 B.科技創新的成效顯著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D.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13.表明日本侵華戰略意圖失敗的戰役是A.淞滬會戰B.太原會戰C.徐州會戰D.武漢會戰14.一戰爆發的導火線A.撒拉熱窩事件 B.工兵代表蘇維埃 C.巴黎和會 D.雅爾塔體系15.世界政治多極化是指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著形成多極格局發展的一種趨勢。以下哪一國家不可能成為當今世界多極之一的A.歐盟 B.蘇聯 C.美國 D.日本16.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你有可能做到的事情有A.欣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B.觀看關漢卿的《竇娥冤》C.在瓦肆欣賞京劇的演出 D.閱讀長篇小說《西游記》17.下面為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現過的一些著名帝國示意圖。這些帝國都A.是公元前時期的龐大帝國 B.受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影響C.曾橫跨亞歐非三大洲 D.與漢朝時的中國直接往來18.西周青銅器鑄造業發展形勢圖如下。該圖反映出西周時期A.南北聯系密切 B.長江流域成為經濟重心C.農業經濟發達 D.民間青銅器鑄造業繁榮19.1920年8月,《新青年》成為中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開始系統地介紹、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此同時,部分有識之士還在《新青年》上發表諸如《漢口苦力狀況》《武昌織布、紡紗、銅幣、銀幣、麻布五局工人狀況》等類文章。這體現出《新青年》A.促使新文化運動方向發生了轉變 B.助推了中國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C.成為中國工人運動新的思想陣地 D.一定程度承擔了時代使命與責任20.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采取一系列經濟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開展“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物價;統一財政組經濟;開展土地改革。這些舉措A.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國際聲譽B.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C.使黨和政府贏得了人民信任D.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制度保障21.公元前1500年左右,腓尼基書吏創造了由22個輔音字母組成的早期字母文字,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并加上了元音。此后,羅馬人將希臘字母改變為自己的語言,并把它傳給了歐洲的文化繼承人。這一演變過程可用來說明A.腓尼基人最早進入文明時代 B.腓尼基字母是現存最古老文字C.希臘文化是文字演變的動力 D.文化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22.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是在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3.1382年,朱元璋平定云南之后,為了鞏固云南,明朝開始在云南部署大量的軍事衛所,從而把云南徹底納入到版圖中;在西藏,則大力扶持藏傳佛教,穩定當地藏族部眾,積極利用這一地區忠于明朝的“土達”,讓其擁兵管束。明朝此舉旨在A.保障對外交往路線暢通B.促進農耕游牧文明融合C.多措并舉加強邊疆管理D.控制西藏地區宗教事務24.1961年,我國開放了集市貿易41437個,1962年為38666個,在大中城市也相繼出現了一些農副產品的自由市場。下列各項中對這一舉措解讀正確的是A.目的是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C.八字方針對國民經濟的調整 D.標志著廢除了計劃經濟體制25.15世紀和16世紀之交,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王國剛剛結束數百年之久的再征服運動,許多戰士希望進一步向外征服,以逞余勇和表達宗教虔誠。而且,歐洲大家族實行長子繼承制,其他兒子繼承家業無望,只能通過外出冒險,尋找機會。據此可知,探索新世界A.成為歐洲騎士、勇士建功立勛的重要途徑B.主要基于緩解西歐的人口壓力C.源于伊比利亞半島崇武好戰的傳統D.是歐洲人擺脫困境的重要方式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面所示是1950年部分國家國民生產總值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一覽表。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美國38102536蘇聯1260699英國7101393法國5001172聯邦德國4801001日本320382意大利290626材料二下面所示是1980年部分國家國民生產總值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一覽表。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美國2590011360蘇聯120504550英國44307920法國633011730聯邦德國828013590日本115709890意大利36906480(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歷史現象,并分析其歷史影響。(2)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國家力量對比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97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斯威齊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種條件或一種現象,而是一種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的進程……自四五百年前資本主義……在世界上出現以來,這一過程就開始了。”——《論經濟全球化與經濟》材料二:“……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個方面的互相往來和互相依賴所取代了。”生產經營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共產黨宣言》材料三: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得到了迅猛發展……近7萬家跨國公司,其產值已經達到世界總產值的40%,貿易額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60%,對外投資約占全球直接投資的90%,由于跨國公司通過市場內部化進行全球性生產經營活動,因而使“經濟無國界”,從而將全球的生產連為一體,并且形成生產—研發—銷售全球一體化。——摘自新華網(1)材料一中保羅·斯威齊認為全球化進程始于何時?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消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你認為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最根本的推動力是什么?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代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幾年的時間里,列強先后獲得了在十余省投資開采礦山的特權。在中國的新式工礦業中,外資占有了絕對的壟斷地位。材料二:據不完全統計,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年),新設立了62家商辦企業,資本總額達1240多萬元,這遠遠超過了中日戰爭前20多年民族資本的總和。在當時民族工業的各個部門中,棉紡織業的發展尤為突出。繅絲工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成為民族工業資本最多的一個部門。輪船運輸業的發展也頗為迅速,此外,諸如面粉、釀酒、造紙、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織麻,采礦業,也都有一定的發展。——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與19世紀中期相比,甲午戰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指出當時我國民族工業發展呈現出的特點。(3)結合材料分析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特點的成因。
【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CBAABDCCA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AABACADC題號2122232425答案DCCCA26.(1)現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實力膨脹;西歐、日本相對衰落。影響:美蘇爭奪世界霸權;西歐、日本從屬于美國;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瓦解;推動兩極格局形成。(2)變化:美蘇實力相對下降;西歐、日本實力增強。原因:美蘇爭霸;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沖擊;蘇聯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歐洲一體化推動經濟發展;日本利用戰后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大力發展經濟。27.答案:(1)時間:15、16世紀。事件:新航路開辟。(2)變化:從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向世界性、相互依賴性轉變。(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工業革命的推動。(3)推動者: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推動力:生產力的發展。28.答案:(1)由商品輸出為主變為資本輸出為主。(2)特點:發展速度快;以輕工業部門為主。(3)成因:清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仿真模擬試卷2(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我國封建社會出現過很多繁榮景象,其中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開皇之治 D.貞觀之治2.美利堅合眾國成立的標志是A.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B.1776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C.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 D.1783年美英簽訂巴黎和約3.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是:A.經濟全球化 B.經濟區域集團化 C.經濟一體化 D.知識經濟4.元朝以大都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東連高麗,東北至奴兒干(今黑龍江口一帶),北達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欽察兩汗國,西南抵烏斯(思)藏,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做到了“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這表明驛道制度A.有利于皇權的專制達到頂峰 B.推動了全國性市場體系的形成C.促進了長途販運貿易的興盛 D.加強了大一統國家的內部聯系5.1962年9月,黨的八屆十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貫徹執行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把發展農業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工業和農業的關系,堅決地把工業部門的工作轉移到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來。這表明當時A.我黨致力于國民經濟的調整 B.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取得突破C.工業反哺農業成為當務之急 D.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建設道路6.西班牙政府為了保證本國的葡萄酒、橄欖油、亞麻布能在拉美殖民地高價出售,禁止美洲殖民地種植葡萄、橄欖、亞麻等,同時強迫殖民地種植蔗糖、棉花、可可等在國際市場非常暢銷的農作物。由此可知,這些措施A.促進了西班牙民族國家形成 B.損害了宗主國地主的利益C.保證了西班牙資本原始積累 D.造成殖民地經濟結構單一7.“這次會議撤換了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領導,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A.遵義會議 B.中共二大 C.八七會議 D.中共一大8.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轉折,其標志性事件是A.十一屆三中全會 B.五四運動爆發 C.抗日戰爭勝利 D.新中國誕生9.《后漢書·西域傳》記載:大秦國“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上述材料中的“大秦”應是A.拜占庭帝國 B.日耳曼帝國 C.羅馬帝國 D.波斯帝國10.英國工業革命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成就是A.飛梭 B.珍妮紡紗機 C.萬能蒸汽機 D.安全燈11.漢武帝時曾規定,由國家任命的鹽官招募民間鹽民,并向鹽民提供器具,其它費用由鹽民自理,生產出來的鹽由鹽官收取,國家統一銷售。這一做法A.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B.促進了市場秩序的規范C.加強了政府的經濟職能 D.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1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直接導致了A.井田制瓦解 B.地主階級政治力量壯大C.周王室的統治 D.改革變法時代風潮13.列寧主義誕生的標志是A.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B.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部出現兩個對立的派別C.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 D.布爾什維主義出現1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A.社會主義社會 B.新民主主義社會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D.社會主義高級階段15.在古代希臘的發展進程中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被認為是“史學之父”。他是A.蘇格拉底 B.修昔底德 C.亞里士多德 D.希羅多德16.某學習小組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圍繞某一主題,搜集了以下圖片資料。據此判斷,這一主題應是A.拉美獨立運動走向成熟 B.亞非拉民族意識的覺醒C.國際工人運動開始興起 D.亞非民族獨立運動高漲17.浙江嘉興南湖紀念館開設了《開天辟地大事變》紀念展,作為中國紅色旅游重要地區之一,嘉興南湖見證了A.五四運動的爆發 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C.八七會議的召開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主要措施的是A.統一國家財政經濟 B.進行“銀元之戰” C.實施“一五”計劃 D.開展了土地改革19.民國時期的譯書所涉國別,不僅有英、法、美等西方強國,還有蘇維埃俄國。在1912~1920年的譯書中,來自俄國的譯書增長幅度最大,由過去統計年份的不到1%攀升至6.2%。由此可知,這一時期A.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擴大 B.中國譯書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C.中西方文明間的沖突日益加劇 D.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救國新思想20.孔子思想的核心觀念是A.“仁” B.“非攻” C.“道” D.“無為”21.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C.《海國圖志》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2.二戰時期的“三國軸心”指的是A.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 B.德國、俄國、英國C.德國、英國、美國 D.德國、意大利、日本23.下圖為金章宗(1168年—1208年)在《女史箴圖卷》中的題跋。結合所學知識,對以下選項表述的準確性進行判斷,選出準確選項A.反映出“大定之治”的鼎盛 B.金未能創制出本民族文字C.此時的書法成為一門藝術 D.其書寫的風格近于宋徽宗24.1961年,我國開放了集市貿易41437個,1962年為38666個,在大中城市也相繼出現了一些農副產品的自由市場。下列各項中對這一舉措解讀正確的是A.目的是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C.八字方針對國民經濟的調整 D.標志著廢除了計劃經濟體制25.15世紀和16世紀之交,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王國剛剛結束數百年之久的再征服運動,許多戰士希望進一步向外征服,以逞余勇和表達宗教虔誠。而且,歐洲大家族實行長子繼承制,其他兒子繼承家業無望,只能通過外出冒險,尋找機會。據此可知,探索新世界A.成為歐洲騎士、勇士建功立勛的重要途徑B.主要基于緩解西歐的人口壓力C.源于伊比利亞半島崇武好戰的傳統D.是歐洲人擺脫困境的重要方式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王盡美是中國共產黨在山東的早期領導人。如表為對王盡美的部分回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內容來源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維經斯基來中……路過濟南,即與王盡美、鄧恩銘等聯系,傳播馬克思主義。楊一辰《回憶王盡關事跡片段》1920年下半年,父親與鄧恩銘等人一起創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進步青年中傳播馬克思主義,介紹蘇俄社會主義革命情況,并開展公開的宣傳活動。1921年初,在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山東共產主義小組"。至此,父親已從一個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王杰《懷念我的父親王盡美》1921年7月,山東的共產主義小組派王盡美和鄧恩銘參加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回來后發展了我父親等入黨。到了下半年,就建立了中共山東省地方委員會的組織,書記是王盡美。同時在膠濟沿線的青島、青州、雄縣、淄博等地建立了黨的組織。黃秀珍《從五四到山東黨組織的成立》1923年,京漢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期間……盡美又轉往山東淄博、青島、四方等地,繼續指揮各地工農組織,不稍停歇。他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兼山東工委主席。羅章龍回憶王盡美光輝的一生》(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促成王盡美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因素。(2)概括說明王盡美為山東革命做出的貢獻。27.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當前全球化卻展現出重重危機。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通常認為,全球化經歷了三個波次。從地理大發現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戰后是分裂及平行推進的第二波全球化時期;冷戰后則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時代的真正到來。總體上看,近500年以來,全球化盡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斷深化向前。——摘編自儲昭根《當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來走向》材料二日益深化的經濟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逐漸遇阻,貿易保護主義的身影無處不在,各種非關稅壁壘盛行;地緣政治沖突交織著極端勢力、民粹主義思潮撲面而來。2016年以來,隨著英國公投脫歐、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簽署并退出TPP事件交替登場,一股逆全球化的寒流對艱難前行的全球經濟無疑帶來極大的沖擊。在被美國經濟學家魯里埃爾·魯比尼稱為“病態(NewAbnormal)”的現實世界,已習慣于享受全球化紅利的民族國家,正面臨著令人惶恐的不確定性。——張韋愷鏑、劉強《逆全球化、反全球化與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國方案》請回答(1)據材料一、寫出“三個波次”全球化的歷史時期,并分別歸納其時代特征。(2)據材料二、概括當前“逆全球化”出現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我國應對方案的意義。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摘編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材料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新中國成立后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實行有自己特點的社會主義民主。——摘編自《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1)根據材料一,指出1954年憲法體現了哪兩大原則。(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49—1956年中國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CADADACC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DBDBBCAA題號2122232425答案BDDCA26.(1)五四運動的鍛煉培養;共產國際代表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從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山東早期黨組織建立做準備的角度作答;從直接參與山東早期黨組織建立的角度作答;從發動工農運動,領導山東革命斗爭的角度作答27.(1)歷史時期:第一波:地理大發現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波:二戰后至蘇聯解體。第三波:冷戰結束后至今。時代特征:緩慢發展;分裂及平行推進;深入拓展。(2)原因: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地緣政治沖突;政府政策趨向保守。(任答2點即可)評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全球化的發展貢獻了可行的中國智慧,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任答1點即可)28.(1)原則:人民民主原則、社會主義原則。(2)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仿真模擬試卷3(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宋書》中記載:“至于元嘉末……兵車勿用,民不外勞,役寬務簡,氓庶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蓋東西之極盛也。”材料說明南朝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地理條件優越B.社會安定,政策寬簡C.農業生產技術先進D.北民南遷,人口增多2.下圖所示為1915—1922年日本向青島輸入棉紗曲線圖(單位:千擔)。其中1916—1919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15—1922年日本向青島輸入棉紗曲線圖A.歐洲列強忙于一戰B.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C.民族工業較快發展D.南京臨時政府的政策支持3.“19世紀初,拉丁美洲國家取得獨立,那里的大部分地區獨立后又長期不能建立穩定秩序……熱衷于推行西方民主制、美國的聯邦制和英國的自由貿易制,結果是反而加劇了國內的混亂和分裂局面,加深了對國際資本的依附。”這主要表明A.拉美國家還未能實現政治獨立B.政治動蕩嚴重影響經濟發展C.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影響已然消除D.新興國家的現代化任重道遠4.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25年,巴西、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和俄羅斯將占全球經濟增長總量的一半以上,國際貨幣體系也不會再由單一貨幣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多幣種構成的國際貨幣體系。這表明A.國際經濟新秩序已初步建立B.新興經濟體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C.美國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D.發達經濟體難以主導經濟全球化5.口號能反映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情況,中國有一個時期流行這樣一些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放開肚皮吃,鼓足干勁生產”等。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B.新中國的成立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的熱情C.經濟建設中的“左”傾狂熱D.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正常發揮6.伯里克利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津貼,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記載,陪審員每日3個奧波爾;九個執政官一天的薪金為4個奧波爾。五百人會議成員一天可得到薪金5個奧波爾。城邦也給那些駐扎在薩摩斯等地的公職人員支薪,作為其生活費用。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A.雅典城邦很富有B.公民有嚴格的等級差別C.五百人會議是最高的權力機關D.雅典公民能夠比較充分地行使政治權力7.麥加朝圣,是每個穆斯林畢生的夢想,據記載,馬里國王穆薩麥加朝覲,朝覲隊伍至少有8000人,其中奴隸500人,每人手執一根2公斤重的金儀仗,隨后是100頭駱駝組成的運輸隊,每頭馱130公斤黃金。這說明古代馬里A.賦稅沉重B.國王窮奢極欲C.國家擁有大量的黃金D.主要和伊斯蘭國家貿易8.侯建新在《交融與創生:西歐文明的三個來源》中指出:“在地中海世界,特別是在歐洲的中西部,商品經濟的復蘇與發展需要更靈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種比地方習慣法的適用范圍更廣、普適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統而又縝密的羅馬法恰逢其時。”材料主要說明A.歐洲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B.羅馬法是歐洲法律的源泉C.羅馬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D.羅馬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9.1926年,蘇聯的農業總產值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1913年的1.2倍,其中種植業增加了8.4%,養殖業增加了18.7%,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戰前有了顯著提高。這主要得益于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社會主義改革10.《大博弈:全球政治覺醒對美國的挑戰》一書認為,北約關注阿富汗戰爭打擊所謂的“恐怖主義”,但北約不是為阿富汗這樣的國家而設計的;并進而認定“我們面對一個新世界,用的卻是并非為這個世界而設的體制”。上述觀點旨在反思A.兩極格局B.國際恐怖主義C.國際政治舊秩序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1.《史記·周本紀》記載:“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這反映了西周實行A.禮樂制度B.分封制C.郡縣制度D.宗法制12.下圖所示的內容反映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口遷徙,主要包括胡人內遷和北人南遷。這一現象對當時歷史發展的最大影響是A.民族融合B.江南開發C.促進統一D.戰亂頻繁13.下表所示的內容是某同學的歷史課堂學習筆記,學習的主題應是14.自1924年開始,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內,中國大地上展開了席卷全國的國民革命運動。國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B.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專制統治C.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徹底結束了袁世凱的統治15.右圖所示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權的權標的浮雕。這反映的思想主題是A.法律完善B.君權神授C.眾生平等D.國家統一1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南宋名臣文天祥在抗元斗爭被俘后為表明自己的心跡而寫的詩。從當時士人的主流思想看A.體現文天祥的功利思想B.表現文人的責任感、使命感C.不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D.阻礙了民族之間的交流17.“(它)不但完成了皇帝對政務的獨裁,而且從信息流通的角度將臣僚完全置于皇帝的監督和操縱之下。”這里的“它”指A.軍機處B.內閣C.奏折制D.文字獄18.肯尼迪曾對某一事件這樣評價:“蘇聯人就像一只冒險超出自己的領地,但一旦被發現又緊張地、還帶點負罪感地奔逃回安全地方的貓。”這一事件是A.柏林事件B.朝鮮戰爭C.古巴導彈危機D.越南戰爭19.右圖所示的文物為水稻化石,考古學界據此認為:“它的出土遺址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發源地。”該遺址是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龍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20.文獻中的“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中的“惠此中國”;作為出土文物,西周何尊的銘文中也有“宅茲中國”一詞。這說明傳統典籍A.能夠完整反映歷史真實B.可與考古發現相印證C.是研究歷史的唯一依據D.比出土文物更有價值21.美國學者德里克認為:“1927年統一戰線內部因黨際與黨內的分野而爆發了革命策略的沖突。”這一沖突首先表現為A.北伐戰爭B.四一二反革命政變C.戊戌政變D.南昌起義22.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黨和政府把發展以“兩彈一星”為核心的原子彈、空間技術和火箭技術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這主要是為了A.帶動其他部門發展B.盡快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C.提高中國國防實力D.適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23.《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它把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的幾百個故事串聯起來,成為研究阿拉伯帝國的珍貴資料。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A.重視對歷史資料的搜集B.地跨亞、非、歐三洲C.對世界文化的繼承融合D.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24.“他們(啟蒙思想家)試圖從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試圖發現與牛頓的物質世界的定律相當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法則。”這說明A.啟蒙運動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學影響啟蒙運動C.牛頓定律具有永恒性D.啟蒙運動推動科學革命25.胡適認為,與“官方文學”相對的歌謠、語錄、彈唱等形式的“民間文學”就是“白話文”,應該得到發揚。下列新文化運動的主張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是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周時,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權力,還能在自己的封地內修建城池,征集軍隊,成為相對獨立的政權。——摘編自陰法魯等《中國古代文化史》材料二:從春秋以至戰國,諸侯之間相互并吞,大國爭霸激烈。這看起來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現的一種分裂局面,其實正是在這個過程……形成了地區性的統一王國,戰國七雄進一步兼并的結果,是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首次統一的秦、漢皇朝。——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議定皇帝尊號,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們便提出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地方行政機構的問題。——白壽彝《中國通史》(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國爭霸”出現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客觀進步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解決“問題”的措施及成效。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修禊”,會上各人作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即《蘭亭序》。后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材料二:顏真卿所作楷書端莊渾厚、筆勢開張、雍容大度。他創制的“顏體”,是豐裕的盛唐氣息、忠貞的個人品格以及高超藝術手段的完美統一,成為后世師法的楷模。材料三:唐代選人才,有四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州市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
- 咖啡廳員工管理規范與培訓計劃
- 安全生產15條安全措施
- 漁業安全生產制度
- BIM數字孿生集成-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18年度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 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原理
- 安全反思心得體會范文
-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表格
- 倉庫保管員安全心得體會
- 吊頂工程施工培訓講義內容詳細
- 天門山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婦產科學 妊娠合并心臟病
- -衛生資格-副高-疾病控制-副高-章節練習-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試題(單選題)(共1125題)
- 骨質疏松病人的護理
- 高中英語全國高考考綱詞匯3600匯總
- GB/T 35068-2018油氣管道運行規范
- GB/T 13277.7-2021壓縮空氣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測量方法
- 2023年婁底冷水江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招聘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特勞特戰略定位總裁課程課件
- 陳寶光-TTT課程開發與設計(講義)V2.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