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串講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串講)(原卷版)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串講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串講)(原卷版)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串講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串講)(原卷版)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串講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串講)(原卷版)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串講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串講)(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9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考點分布重點難點備考指南1.群落的結構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1.群落的結構特征2.群落的演替3.實驗:(1)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理解掌握群落的結構有哪些。理解群落的演替過程。掌握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的研究的方法和實驗注意事項考點一群落的結構1.群落:。2.豐富度:。3.: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相同的資源和空間而表現出來的相互抑制現象。4.捕食: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的現象。5.寄生: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液、組織或已消化的物質中獲取營養并通常對的現象。6.原始合作: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但分開后,。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群落的空間結構:在群落中,各個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①結構:垂直方向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決定因素:植物:、溫度等;動物:。植物分層決定動物分層;②結構:水平方向上常呈分布。環境因素:地形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以及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因素:生物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群落的季節性:由于陽光、溫度和水分等隨而變化,群落的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生態位: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等。動物生態位的研究內容:。植物的生態位研究內容:在研究區域內的等。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1.群落的概念與特征2.群落的物種組成3.圖示解讀四種種間關系項目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數量坐標圖記憶口訣“同生共死”“X”型曲線“你死我活”或“勢均力敵”“有先有后”營養關系圖常見形式:(1)種內關系包括種內斗爭和種內互助;種間關系包括捕食、競爭、寄生和互利共生。(2)種內斗爭與競爭:簡記為“同斗爭”“異競爭”。同種生物以同種的幼體為食,或同種生物之間對資源和空間的爭奪都為種內斗爭,不同種生物之間對資源和空間的爭奪就是競爭。另外兩種生物以同一植物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構成競爭關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稈。(3)寄生與捕食: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營養物質一般是寄主體內的汁液、血液或寄主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營養物質,如果一種生物攝取其他生物的全部或部分為食,則為捕食關系。如:蚊子與人為寄生關系,蝗蟲與青草為捕食關系。1.“螟蛉有子,蜾蠃負之”,這兩種生物之間是捕食關系。蟬與樹之間是寄生關系;蠶與桑樹之間是捕食關系。2.立體農業是運用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為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3.捕食關系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判斷技巧(1)若兩種生物的最大數量有明顯差異,一般數量多的為被捕食者,如圖1中A為被捕食者。(2)若兩種生物數量相當,則從變化趨勢看,先到達波峰的為被捕食者,后到達波峰的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變化在先,捕食者變化在后,如圖2中A為捕食者,B為被捕食者。典例1.(2021·長沙檢測)如圖1中所示的生物間關系,A、B代表兩種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營養流動的方向;圖2在坐標系中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判斷中,錯誤的是()A.圖1中①~④表示的關系分別是互利共生、種內斗爭、捕食、競爭B.圖1的③中A的數量大量減少后,B的數量一直增加C.圖2中的甲、乙、丙分別對應圖1中的①、③、④D.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兩種生物可能同時存在如圖2中的乙和丙兩種關系典例2.在某一農田生態系統中,大面積單一種植某種農作物(甲)可導致害蟲A的爆發,改成條帶狀合理地間作當地另一種農作物(乙)后,乙生長良好,害蟲A的爆發也受到了抑制。對此,不合理的解釋是()A.新的種間關系不利于害蟲AB.新的群落空間結構不利于害蟲AC.乙的出現使害蟲A的環境容納量下降D.乙和害蟲A存在互相抑制的競爭關系考點二群落的類型及演替1.演替的概念:隨著的推移,一個群落被的過程。2.演替: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演替: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3.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植物的分層現象主要與有關;動物的分層現象則與有關。4.如果陸地環境條件適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階段——階段。在干旱地區,一般只能演替到草原或低矮灌木階段。5.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進行。6.演替過程(以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為例)(1)在群落演替過程中,地衣通過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有機物,這為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苔蘚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2)群落演替時,不同種群間是(填“取而代之”或“優勢取代”),在森林階段(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蘚等其他植物。(3)草本植物階段的群落是否存在垂直結構?(填“存在”或“不存在”)。1.群落演替中兩種類型的不同點類型項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經歷時間較長較短影響因素自然因素人類活動較為關鍵實例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裸巖上發生的演替森林砍伐地、火災過后的草原、棄耕的農田上發生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趨勢3.“三看法”區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方向及變化分析方向簡單→復雜→穩定復雜→簡單→穩定實例大多數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壞的群落能量變化增加并趨向于穩定減少并趨向于穩定物質變化典例1.(2020·山東淄博一模)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噴發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生了群落演替。下列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地衣會比苔蘚更早地出現在乙地火山巖B.若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能重現森林C.甲地和乙地的演替類型相同D.甲、乙兩地隨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多典例2.(2020·廣東廣州二模)下列有關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種演替經歷的階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兩種演替一般都朝向與環境相適應的方向進行D.兩種演替總會使群落中物種豐富度增大、結構更復雜考點三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1.實驗原理(1)土壤條件:不僅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礦質元素,也是一些小動物的良好。(2)取樣方法:許多土壤動物身體微小且有的活動能力,常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3)統計方法:記名計算法和法。①記名計算法: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出各種群的個體數目。一般用于個體,種群數量的群落。②法: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采集土壤小動物的方法(1)簡易采集法:用解剖針撥找小動物,同時用放大鏡或實體鏡觀察,發現小動物后進行采集。(2)誘蟲器采集:誘蟲器中的電燈是發揮作用的主要裝置,誘蟲器利用土壤小動物具有趨暗、趨濕、避高溫、避光的習性,使土壤小動物遠離光源、熱源。(3)吸蟲器采集:吸蟲器中紗布的作用是防止將土壤小動物吸走,將其收集在試管中。說明采集到的小動物可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將活著的小動物放入試管中。典例1.下列關于種群密度、群落豐富度調查實驗的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調查土壤中蚯蚓的種群密度可用標志重捕法B.調查森林植被的豐富度可用樣方法,需對各個樣方取平均值C.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中鼠婦時,應用記名計算法統計其豐富度D.對于土壤小動物而言,用取樣器取樣法可調查群落豐富度和某個種群的密度典例2.某興趣小組研究放牧對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種豐富度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該地區植物物種豐富度呈下降趨勢B.調查物種豐富度時,不能對采集到的數據取平均值C.過度放牧會導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態功能下降D.維持牧草和放牧數量的適宜比例,能保證高寒草甸不發生演替1.(2020·山東,11)為研究甲、乙兩種藻的競爭關系,在相同條件下對二者進行混合培養和單獨培養,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單獨培養條件下,甲藻數量約為1.0×106個時種群增長最快B.混合培養時,種間競爭是導致甲藻種群數量在10~12天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C.單獨培養時乙藻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D.混合培養對乙藻的影響較大2.(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群落演替是一個緩慢、持續的動態過程,短時間的觀察難以發現這個過程,但是有些現象的出現,可以一窺其演替進行的狀態。下列事實的出現,可以用來推斷群落演替正在進行著的是()A.毛竹林中的竹筍明顯長高B.在浮葉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現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開、荷葉逐漸覆蓋了整片水面D.在常綠闊葉林中馬尾松的部分個體因感染松材線蟲死亡3.(2023·海南·高考真題)某亞熱帶地區青岡櫟林被采伐后的演替過程如圖。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采伐跡地保留了原有青岡櫟林的土壤條件和繁殖體,該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與雜草群落相比,灌叢對陽光的利用更充分C.與灌叢相比,馬尾松林的動物分層現象更明顯D.與馬尾松林相比,馬尾松、青岡櫟混交林喬木層的植物種間競爭減弱4.(2023·山西·統考高考真題)為了研究和保護我國東北地區某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研究人員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獲得了該保護區內某些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的相應數據,為生態學研究提供了相關依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以了解保護區內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物種豐富度B.與標記重捕法相比,采用該技術進行調查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C.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可調查生活在該自然保護區內東北豹的種群密度D.該技術能調查保護區內東北豹種群中成年個體數量,不能調查幼年個體數量5.(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太平洋某島上生存著上百個蝸牛物種,但同一區域中只有少數幾個蝸牛物種共存。生活在同一區域的不同蝸牛物種之間外殼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不同蝸牛物種之間外殼相似性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島上蝸牛物種數就是該島的物種多樣性B.該島上所有蝸牛的全部基因組成了一個基因庫C.同一區域內的不同蝸牛物種具有相似的外殼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僅有少數蝸牛物種生存在同一區域是種間競爭造成生態位重疊的結果6.(2023·山東煙臺·統考二模)不同物種在群落中作用不同。“關鍵種”對群落至關重要,在群落中具有獨特作用;“優勢種”對群落結構和群落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控制作用,個體數量多,生物量高;“冗余種”對群落的結構和功能無太大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用去除某物種并觀察其它物種組合反應的方法來確定關鍵種B.用去除某物種的方法來確定關鍵種,豐富度高比豐富度低的群落更易實現C.群落的關鍵種一定是優勢種,優勢種也一定是該群落的關鍵種D.冗余種對群落的作用較微弱,但它對群落仍然是有意義的7.(2023·山東·高考真題)研究群落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時;不僅要統計物種數,還要統計物種在群落中的相對數量。群落中某一種植物的個體數占該群落所有植物個體數的百分比可用相對多度表示。在某退耕農田自然演替過程中,植物物種甲、乙和丙分別在不同階段占據優勢,它們的相對多度與演替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1)該群落演替與在火山巖上進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點的不同,區別還在于該群落演替類型(答出2點區別即可)(2)在研究該群落植物類群豐富度的過程中,統計丙的相對數量采用了記名計算法。根據記名計算法適用對象的特點分析,丙的特點是。(3)據圖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種群密度的變化是(填“增大”“減小”或“不能確定”),原因是。(4)該農田退耕前后的變化,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是。8.(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瀕危植物云南紅豆杉(以下稱紅豆杉)是喜陽喜濕高大喬木,郁閉度對其生長有重要影響。研究人員對某區域無人為干擾生境和人為干擾生境的紅豆杉野生種群開展了調查研究。選擇性采伐和放牧等人為干擾使部分上層喬木遭破壞,但尚余主要上層喬木,保持原有生境特點。無人為干擾生境下紅豆杉野生種群年齡結構的調查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調查紅豆杉野生種群密度時,樣方面積最合適的是400m2,理由是。由圖可知,無人為干擾生境中紅豆杉種群年齡結構類型為。(2)調查發現人為干擾生境中,樹齡≤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無人為干擾生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