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0講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信息傳遞和穩定性高中總復習·生物課程標準1.
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不斷循環的規律。2.
闡明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的現象。3.
舉例說出生態系統中物理、化學和行為信息的傳遞對生命活動的正常進
行、生物種群的繁衍和種間關系的調節起著重要作用。4.
闡明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來干擾,保持
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1.破考點·抓必備2.研真題·扣教材3.驗收效·提能力目錄Contents01破考點·抓必備梳理歸納,鞏固基本知識考點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1.
物質循環的實例——碳循環(1)請寫出圖中各標號的含義a.
;b.
;c.
;d.
?
;e.
?。生產者
消費者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
成作用
呼吸作用
(2)碳的存在形式及循環途徑
提醒碳循環模式圖常見形式分析(3)溫室效應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2
P63與社會的聯系)溫室效應加劇的原因是
化石燃料的開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引起全球性的氣候變
化。我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采取積極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
方面大力植樹種草,提高森林覆蓋率。2.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
①能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的是各種化學元素,不是化
學物質。②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所說的“生態系統”并不是一般的生態系統,而
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因此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提醒物質循環概念解讀3.
生物富集提醒營養級越高的生物,體內富集的重金屬或者難分解污染物的積累量越
多,跟能量金字塔正好相反。4.
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區別與聯系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2
P67拓展應用)生物圈是一個在“物質”上
自給自足的系統,不是一個在“能量”上自給自足的系統,因為物質可以
在生物圈內循環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環利用,它必須由生物圈外的太陽能
源源不斷地輸入,方可維持正常運轉。
1.
(選擇性必修2
P61~62思考·討論)碳元素可以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群落
內部往復循環。
(
×
)提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往復循環。2.
(選擇性必修2
P62正文)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
是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的。
(
×
)3.
(選擇性必修2
P63與社會的聯系)碳循環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
的分解作用,導致了溫室效應現象的出現。
(
×
)提示:溫室效應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4.
(選擇性必修2
P64正文)鉛可沿食物鏈進入人體,在人體內的濃度可
能超過環境濃度。
(
√
)5.
(選擇性必修2
P65正文)只有在光照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
循環才是同時進行的。
(
×
)√×
1.
(2025·河南九師聯盟)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箭頭表示
碳流動的方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碳在生物群落內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B.
甲固定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都流入下一個營養級C.
丙和乙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種間競爭D.
若缺少甲和丁,該生態系統將會崩潰√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以CO2的形式流動,在生物群落
內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A正確;甲(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除呼
吸消耗外,還流入下一個營養級和流入分解者,B錯誤;丙和乙有捕食關
系,同時都捕食甲,故它們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種間競爭,C正確;生產
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缺失它們該生態系統將會崩
潰,D正確。2.
(2025·青島模擬)熱液生態系統是在地質活躍的深海區域,由于火山爆發產生的巖漿熱源驅動,形成的以熱液口為中心、四周逐漸降低的溫度梯度帶。該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極端條件,常富含H2S、CH4、重金屬等物質,其部分能量流動關系如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
硫氧化菌可以利用H2S氧化釋放的能量合成
有機物,這也屬于化能合成作用的實例之一B.
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氧化熱液中的甲烷釋放
的能量合成有機物,屬于自養型生物C.
溫度梯度帶中不同的生物種群分布僅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D.
該熱液口多種生物可能因為生物富集而出現重金屬超標現象√解析:
硫氧化菌是化能合成型細菌,可以利用H2S氧化釋放的能量合成有機物,A正確;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氧化熱液中的甲烷釋放的能量合成有機物,即可以進行化能合成作用,屬于自養型生物,B正確;溫度梯度帶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形成的,其中生物種群分布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C錯誤;重金屬沿著食物鏈傳遞,營養級越高,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富集的重金屬濃度越高,D正確。考點二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1.
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
2.
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范圍、過程及特點
提醒
①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既存在于同種生物之間,也發生在異種
生物之間。如在非洲大陸上,犀牛與牛椋鳥之間有頻繁的信息交流,
鳥的鳴叫與跳躍可以提醒犀牛附近有危險情況。②并非所有的信息傳
遞均具有雙向性。比如草原上,草的綠色給羊傳遞了可食用的信息,
羊并不傳遞信息給草。3.
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4.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
(選擇性必修2
P69正文)物理信息可來源于非生物環境,也可來自生
物個體或群體。
(
√
)2.
(選擇性必修2
P69正文)昆蟲、魚類以及哺乳動物等生物體中都存在
能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信息素。
(
√
)3.
(選擇性必修2
P69正文)鳥類突然振翅飛起對同伴報警為行為信息,
通過尖銳的鳴叫報警為物理信息。
(
√
)4.
(選擇性必修2
P69正文)在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中,需要植物的葉、
芽及細胞中的光敏色素等信息受體參與。
(
√
)√√√√5.
(選擇性必修2
P71正文)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既存在于細胞與細胞之
間、同種生物之內,也發生在不同生物之間。
(
×
)×6.
(選擇性必修2
P71正文)羊和草之間的信息傳遞有利于調節生物的種
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
√
)√
1.
(2025·漯河一高質檢)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
敘述錯誤的是(
)A.
頭狼的嚎叫聲是一種物理信息B.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表達的是行為信息C.
神經細胞釋放的神經遞質是一種化學信息D.
草原返青時,“綠色”為食草動物提供的信息有調節作用√解析:
聲音是一種物理信息,A正確;“燕燕于飛,差池其羽”意
思是燕子飛在天上,參差舒展翅膀,體現的是行為信息,B正確;神經
細胞釋放神經遞質發生在生物體內,不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C錯
誤;草原的綠色(物理信息)為食草動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有調
節作用,D正確。2.
(2024·江蘇徐州模擬)梨小食心蟲是果園的主要害蟲之一,為控制其
危害,需要多次噴藥防治,增加了環境污染的風險。科研人員利用性信息
素迷向技術在田間高劑量、多位點釋放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掩蓋雌蟲釋
放的性信息素氣味,使雄蟲無法找到雌蟲,降低成蟲交配概率,以達到防
治目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多次、大量噴施農藥會導致梨小食心蟲種群的抗藥性增強B.
性信息素迷向技術通過改變梨小食心蟲的性別比例來降低其出生率C.
梨小食心蟲的性信息素屬于化學信息,性信息素迷向技術屬于生物防治D.
性信息素影響梨小食心蟲的交配,說明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解析:
多次、大量噴施農藥會將有抗藥性的個體篩選出來,后代中具
有抗藥性的個體會逐漸增多,種群的抗藥性增強,A正確;據題干可知,
性信息素迷向技術是通過掩蓋雌蟲釋放的性信息素氣味,使雄蟲無法找到
雌蟲,降低成蟲交配概率,并沒有改變性別比例,B錯誤;性信息素屬于
化學信息,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術既可以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又不會對
環境造成污染,屬于生物防治,C正確;性信息素迷向技術可以掩蓋雌蟲
釋放的性信息素氣味,從而導致成蟲交配概率降低,說明種群的繁衍離不
開性信息素這種信息的傳遞,D正確。3.
(2025·山東濟南高三開學考)如圖為生態系統信息傳遞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信息傳遞是雙向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也是雙向的B.
生態系統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還有信息傳遞C.
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基礎,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動力,信息傳遞則
決定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D.
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必須依賴于信息傳遞√解析:
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物質循環過程中,
物質是反復利用、循環流動的,信息傳遞往往是雙向的。考點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
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生態平衡
(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
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提醒
①某一生態系統在徹底破壞之前,受到外界干擾,遭到一定程度
的破壞而恢復的過程,應視為抵抗力穩定性,如河流輕度污染的凈
化;若遭到較大程度破壞,則其恢復過程應視為恢復力穩定性,如火
災后草原的恢復等。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主要與生物種類有關,還要考慮生物的個體數量。食
物鏈數量越多越穩定,若食物鏈數量相同,再看生產者,生產者種類和數
量多的穩定程度更高。③特例:凍原、荒漠等生態系統兩種穩定性都比較低。3.
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4.
設計制作生態缸
1.
(選擇性必修2
P73正文)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就是生態平衡。
(
√
)2.
(選擇性必修2
P74正文)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
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
√
)3.
(選擇性必修2
P74正文)某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中旅鼠的天敵、植
物、旅鼠之間數量的變化是一種正反饋調節。
(
×
)4.
(選擇性必修2
P75正文)自我調節能力越強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
定性也就越高。
(
√
)√√×√5.
(選擇性必修2
P77拓展應用)河流輕度污染后的凈化恢復及火災后草
原的恢復均屬于恢復力穩定性。
(
×
)提示:河流輕度污染后的恢復屬于抵抗力穩定性,火災后草原的恢復屬于
恢復力穩定性。6.
(選擇性必修2
P75正文)一個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很低,則恢復
力穩定性就一定很高。
(
×
)7.
(選擇性必修2
P78探究·實踐)就生態系統結構而言,生態缸的穩定性
取決于物種數。
(
×
)×××
1.
(2025·江西南昌開學考)塞罕壩在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由于過度采伐成為草木稀疏的荒原,經林場建設者的多年努力,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并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榮譽稱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塞罕壩由荒原恢復為林海的過程中發生了初生演替B.
恢復中的塞罕壩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逐漸增強C.
人類活動會影響塞罕壩林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
恢復并維持塞罕壩林場生態平衡的機制為負反饋調節√解析:
塞罕壩由荒原恢復為林海的過程,是在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一些植物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恢復中的塞罕壩生態系統的組分逐漸增多,食物網趨于復雜化,其自我調節能力逐漸增大,因此抵抗力穩定性逐漸增強,B正確;經林場建設者的多年努力,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說明人類活動會影響塞罕壩林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確;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恢復并維持塞罕壩林場生態平衡的機制為負反饋調節,D正確。2.
如圖表示正常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后,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關系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與生態
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呈正相關B.
不同生態系統b→c的幅度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C.
不同生態系統c→d的時間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D.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高√解析:
S1所代表的面積越大,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不同生
態系統b→c的幅度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B正
確;不同生態系統c→d的時間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大小
不同,C錯誤;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生態系統
的自我調節能力越高,D正確。題后歸納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和總穩定性的關系3.
為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某興趣小組設計了4個密閉、透明的生態
缸,各缸內的組成和條件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生態系統組成光水草藻類浮游動物小魚泥沙生態缸編號①-+++-+②++++-+③++++++④++++--注:“+”表示有;“-”表示無。A.
生態缸②③④應置于太陽光直射的地方B.
生態缸②中的氧氣含量應該高于生態缸③C.
生態缸①的穩定性最弱,生態缸④的穩定性最強D.
只有生態缸③中含有生態系統所必需的全部組成成分√解析:
生態缸②③④應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錯
誤;生態缸②中的氧氣含量應該高于生態缸③,因為前者比后者少一
級消費者,耗氧少,B正確;生態缸①中缺少光,生態缸②中成分齊
全,且消費者數量較少,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之間應保持適宜
比例,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生態缸③成分齊全,消費者數量
較多,而生態缸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因此,生態缸①的穩定性
最弱,生態缸②的穩定性最強,C錯誤;生態缸②和③中均含有生態系
統所必需的全部組成成分,D錯誤。02研真題·扣教材探究分析,培養核心技能1.
(2024·安徽高考6題)磷循環是生物圈物質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磷經
巖石風化、溶解、生物吸收利用、微生物分解,進入環境后少量返回生物
群落,大部分沉積并進一步形成巖石。巖石風化后磷再次參與循環。下列
敘述錯誤的是(
)A.
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磷元素年周轉量比碳元素少B.
人類施用磷肥等農業生產活動不會改變磷循環速率C.
磷參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過程D.
磷主要以磷酸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循環√解析:
細胞中碳元素的含量高于磷元素,故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
磷元素年周轉量比碳元素少,A正確;人類施用磷肥等農業生產活動,使
部分磷留在無機環境里,會改變磷循環速率,B錯誤;植物吸收利用的磷
可用于合成磷脂、ATP、DNA、RNA等物質,故磷參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
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過程,C正確;磷主要以磷酸鹽的形式在生物群
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循環,D正確。2.
(2024·廣東高考8題)松樹受到松葉蜂幼蟲攻擊時,會釋放植物信息
素,吸引寄生蜂將卵產入松葉蜂幼蟲體內,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葉蜂幼蟲
為食。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該過程中松樹釋放的信息應是化學信息B.3種生物憑借該信息相互聯系形成食物鏈C.
松樹和寄生蜂的種間關系屬于原始合作D.
該信息有利于維持松林群落的平衡與穩定√解析:
松樹釋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植物信息素屬于化學信息,A
正確;松葉蜂幼蟲攻擊松樹不需要憑借該信息,B錯誤;寄生蜂將卵產入
松葉蜂幼蟲體內,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葉蜂幼蟲為食,從而減少松樹受到
的攻擊,松樹受到松葉蜂幼蟲攻擊時,會釋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將
卵產入松葉蜂幼蟲體內,兩者相互合作,彼此也能分開,屬于原始合作關
系,C正確;通過該信息的調節使得松樹、松葉蜂、寄生蜂維持相對穩
定,有利于維持松林群落的平衡與穩定,D正確。溯源教材(1)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以及動物的性外激素等是化學
信息。
(見選擇性必修2
P69正文)(2)信息傳遞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以及取食、居住、社會行
為等。
(見選擇性必修2
P71正文)(3)原始合作: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但分開后,
各自也能獨立生活。
(見選擇性必修2
P24正文)(4)信息傳遞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進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
定。
(見選擇性必修2
P71正文)3.
(2024·湖北高考7題)研究發現,某種蘆鹀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三個種
群,因棲息地環境的差異導致聲音信號發生分歧。不同蘆鹀種群的兩個和
求偶有關的鳴唱特征,相較于其他鳴唱特征有明顯分歧。因此推測和求偶
有關的鳴唱特征,在蘆鹀的早期物種形成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
誤的是(
)A.
蘆鹀的鳴唱聲屬于物理信息B.
求偶的鳴唱特征是蘆鹀與棲息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C.
蘆鹀之間通過鳴唱形成信息流,蘆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體D.
和求偶有關的鳴唱特征的差異,表明這三個蘆鹀種群存在生殖隔離√解析:
自然界中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場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
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因此,蘆鹀的鳴唱聲屬于物理信息,A正確。生
物都有適應環境的特征,某種蘆鹀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三個種群,因棲息地
環境的差異導致聲音信號發生分歧,說明求偶的鳴唱特征是蘆鹀與棲息環
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在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過程中,不僅
有信息產生的部位——信息源;也有信息傳播的媒介——信道,空氣、水
以及其他介質均可以傳播信息;還需要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
受體。蘆鹀之間通過鳴唱形成信息流,蘆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體,C
正確。某種蘆鹀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三個種群,雖和求偶有關的鳴唱特征有
明顯分歧,但這三個種群仍屬于同一物種,因此這三個蘆鹀種群不存在生
殖隔離,D錯誤。4.
(2024·湖南高考20題)土壤中的微生物數量與脲酶活性可反映土
壤的肥力狀況。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和脲酶活性的
影響,試驗分組如下:不施肥(CK)、有機肥(M)、化肥(NP)、
麥秸還田(S)、有機肥+化肥(M+NP)、麥秸還田+化肥(S+
NP),其中,NP中氮肥為尿素,麥秸未經處理直接還田,結果如圖所
示。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屬于
?,
施用的肥料屬于
。M、NP和S三種施肥方式中,
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影響最大的是
?。解析: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
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
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
用主要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因此主要屬于分解者;施用的肥料屬于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根據圖a可知,與CK相比,M、NP和S三種施肥方
式中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影響最大的是NP。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NP(2)研究還表明,與CK組相比,S組小麥產量差異不顯著。據圖a分析,
其原因是
?
?;秸稈可用于生產畜禽飼料和食用菌,畜禽糞便和使用過的食用菌培養基用
于還田,該利用方式能降低生態足跡的原因是
?
?。麥秸還田對微生物的數量幾乎沒有影響,不能增加土壤中營養
成分的含量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
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減少人類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解析:
已知S組施用的麥秸未經處理,從圖a的結果可以看出,與CK
組相比,S組對微生物的數量幾乎沒有影響,不能增加土壤中營養成分的
含量,導致小麥產量差異不顯著。秸稈可用于生產畜禽飼料和食用菌,畜
禽糞便和使用過的食用菌培養基用于還田,這種利用方式實現了物質和能
量的多級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從而減少了人類對生態和環境的影
響,降低了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與水域的面積,導致生
態足跡降低。①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氮的循環效率②施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和脲酶活性③為提高土壤肥力,短期內施用有機肥比化肥更有效④施用有機肥時,松土可促進有氧呼吸(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②③解析:
根據圖示信息,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脲
酶的活性,從而提高氮的循環效率,①正確;施肥的方法不同,土壤微生
物數量和脲酶活性也存在差異,麥秸還田對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幾乎沒有影
響,并可降低脲酶活性,②錯誤;為提高土壤肥力,短期內施用化肥比有
機肥更有效,因為施用化肥后土壤微生物數量增加的速度和脲酶活性增大
的幅度都最大,③錯誤;施用有機肥時,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含量,
利于土壤中需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促進有機肥的分解利用,④正確。
(1)水生消費者對有機碳的利用,緩解了碳排放。
(2023·湖北高考)
(
×
)提示:水生消費者通過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碳,產生CO2,增加了碳的排
放。(2)“油菜花開陌野黃,清香撲鼻蜂蝶舞”。油菜花通過物理、化學信
息吸引蜂蝶。
(2023·湖南高考)
(
√
)(3)采用燈光誘蟲殺蟲利用了物理信息的傳遞。
(2022·湖南高考)
(
√
)×√√(4)相對穩定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平衡的特
征。
(2022·河北高考)
(
√
)(5)與自然草地相比,物種比較單一的人工草坪自我維持結構和功能相
對穩定的能力較低。
(2022·遼寧高考)
(
√
)√√03驗收效·提能力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一、選擇題1.
(2025·江西南昌開學考試)2023年4月,我國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
革委、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了《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
方案》,碳循環是實現“固碳增匯”的重要基礎。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過程B.
根據生物富集效應,食物鏈中最高營養級含碳有機物的濃度最高C.
碳循環過程中,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能量作為物質循環的動力D.
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產等是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解析:
富集效應是指生物體從周圍環境吸收、積蓄某種元素或難以降
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機體內濃度超過環境濃度的現象,鎘、汞等金屬、
DDT等有機化合物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質通常會存在這樣的生物富集現象,
而含碳有機物不一定屬于以上的物質范疇,故不一定存在生物富集現象,
B錯誤。12345678910112.
(2025·湖北十一校高三聯考)瑩蚊的幼蟲生活在水中。為了防治瑩
蚊,人們在某湖泊長期噴灑殺蟲劑DDT。該殺蟲劑在生物體內很難降解,
使用初期效果顯著,后期效果下降,停用后檢測該湖泊水體和幾種生物體
內的DDT濃度,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檢測對象水ABCDDDT濃度/
(μg/kg)0.0215.516.10.10.53A.
該湖泊生態系統的結構是指群落和非生物環境B.DDT的使用導致瑩蚊幼蟲產生抗藥性突變C.
分析表中數據可推測生物B處于最低營養級D.DDT存在生物富集現象且該現象具有全球性√1234567891011解析:
該湖泊生態系統的結構是指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
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
網),A錯誤;瑩蚊幼蟲本身就存在抗藥性突變,DDT只是對抗藥性突變
起選擇作用,B錯誤;由于DDT很難被分解,因此會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
逐漸在生物體內積累,生物B含有DDT的量最多,可能處于最高營養級,C
錯誤;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在生產者和消費者體內不斷積累,且這種有害
物質會隨著生物遷移而出現在世界各地,因此DDT存在生物富集現象且該
現象具有全球性,D正確。12345678910113.
(2025·廣東茂名一模)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自然現象中,敘
述錯誤的是(
)A.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中的“關關”是屬于物理信息B.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的“落紅”是護花的“信息
源”C.
捕蟲草產生香甜的分泌液誘捕昆蟲,空氣是“信道”D.
唐莒蒲在每天的日照長度大于12小時才能開花,其細胞中的光敏色素
是“信息受體”√1234567891011解析:
“關關雎鳩”指關關鳴叫的水鳥,聲音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
息,有利于種群的繁衍,A正確;“落紅”指的是落花,落地后其中的有
機物被分解者分解為無機物后可以再次被植物吸收,體現的是生態系統的
物質循環,B錯誤;捕蟲草產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誘昆蟲前來并將其捕
食,通過空氣傳播,所以空氣是“信道”,C正確;日照長度的變化是物
理信息,光照被光敏色素所識別,細胞中的光敏色素是“信息受體”,D
正確。12345678910114.
(2025·河南鄭州開學考)蝙蝠能發出超聲波,并感知返回來的回聲測出獵物的位置,敏捷地捕捉獵物;有些獵物(如飛蛾)也能感知蝙蝠發出的超聲波而飛離蝙蝠。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既存在于同種生物之內,也發生在不同生物之間B.
相對于能量的單向流動,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一定是雙向的C.
蝙蝠通過超聲波捕食獵物,體現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D.
飛蛾通過超聲波飛離蝙蝠,體現信息還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解析: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通常是雙向的,但非生物環境和生物之
間的信息傳遞是單向的,B錯誤。12345678910115.
(2025·山東濰坊高三期末)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正確的
是(
)A.
河流受到輕微的污染依然清澈,屬于恢復力穩定性B.
恢復力穩定性弱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一定強C.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D.
引入新物種到一個生態系統使生物種類增加從而提高抵抗力穩定性√1234567891011解析:
河流受到輕微的污染依然清澈體現了抵抗干擾、保持原狀的能
力,屬于抵抗力穩定性,A錯誤;有些生態系統(如凍原)抵抗力穩定性
與恢復力穩定性都較弱,B錯誤;“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現了生
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C正確;向生態系統引入適當的物種可使生物種
類增加,從而提高抵抗力穩定性,若引入不當可能導致生物入侵,使生物
種類減少,從而降低抵抗力穩定性,D錯誤。12345678910116.
(2025·安徽江淮十校聯考)某同學用苔蘚、金魚藻、鐵線蕨、蚯蚓、
鼠婦、蝸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塊、泥土設計制作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缸,以
下對其敘述正確的是(
)A.
雖然加入該生態缸的成分較豐富,但按生態系統成分概括為生產者、
消費者和分解者B.
雖然該生態缸處于密封狀態,但維持缸內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的穩定仍需依賴外界環境C.
維持生態缸的穩定性,應當設計保證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與小動物和分
解者所同化的能量相當D.
隨著缸中苔蘚、金魚藻、鐵線蕨等植物的生長繁殖,該生態缸的質量
先增加后逐漸維持穩定√1234567891011解析:
生態系統成分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
能量,A錯誤;為了維持生態缸的穩定性,應當設計保證缸中植物同化的
能量多于小動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C錯誤;雖然密封的生態缸內物
質存在形式在變化,但是總質量是固定的,D錯誤。12345678910117.
(2025·河北張家口調研)某稻田生態系統一年期間碳元素轉移示意圖如下,箭頭和字母分別表示碳元素傳遞方向和轉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c、e、f均可以表示有機物中碳元素的轉移量B.
在生產者的生長期內,該生態系統碳元素轉移量為a>(b+c+e)C.
圖中從水稻到昆蟲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D.
(b+d+g)代表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的碳轉移量√1234567891011解析:
圖中a、b、d、g可表示CO2中碳元素的轉移量,c、e、f可表示
有機物中碳元素的轉移量,A正確;在生產者的生長期內,光合產物有積
累,因此通過光合作用同化的碳元素多于消耗的碳元素,即a>(b+c+
e),B正確;生態系統中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
%,而非兩個生物類群之間的傳遞效率,C錯誤;由圖可知,(b+d+g)
代表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的碳轉移量,D正確。12345678910118.
(2025·北京東城區高三檢測)如圖所示為不同生態系統在相同的環境
條件變化下,甲和乙兩個生物群落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據圖分析,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
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
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態系統穩定性不同,生物種類完全不同C.
不同群落內部的負反饋調節維持著不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
甲所在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低,則其恢復力穩定性一定強√1234567891011解析:
由題圖可知,在相同環境條件的影響下,甲生物群落的變化明
顯,說明其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生物多樣性較低,A錯誤;甲
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對外界環境變化表現出的反應不同,說明它們所在
的生態系統穩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種類可能會相同,B錯誤;負反饋調
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C正確;并非所有生態系統的抵抗力
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都呈負相關,如北極凍原生態系統和荒漠生態系統
的抵抗力穩定性低,其恢復力穩定性也低,D錯誤。12345678910119.
(2025·沈陽二中檢測)北極苔原指北極地區北冰洋與泰加林帶之間的
永久凍土地和沼澤地帶,苔原氣候屬荒漠氣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極苔原
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稀少,營養結構簡單,其中生產者主要是地衣,
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地衣來維持生活。下列關于北極苔原生態
系統及其穩定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食物網相對簡單,抵抗力穩定性較低B.
北極苔原氣候條件差,恢復力穩定性較低C.
物種特性如抗逆性與抵抗力穩定性有關,與恢復力穩定性無關D.
冰川大量融化會影響北極苔原的現有穩定性√1234567891011解析:
北極苔原氣候條件差,生態系統的生產力較弱,營養結構簡單,抵抗力穩定性較低,A正確;北極苔原氣候條件差,生態系統的生產力較弱,無論是物質的積累還是能量的周轉都受環境條件的限制,恢復力穩定性較低,B正確;生態系統的每個結構,包括營養結構、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等均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息息相關,沒有任何一種結構要素與穩定性沒有關聯,只有關聯性強與弱的區別,C錯誤;無機環境的變遷時刻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冰川融化影響北極的氣候以及生態系統的邊界范圍、溫度變化等,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正確。123456789101110.
(2025·山東泰安模擬)我國政府在2020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
將于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值),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排放量與減少量相等)。如圖是生物圈碳循環示意圖(圖中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完整,但缺少部分途徑)。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
增加E對CO2的吸收量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舉措B.
若增加途徑“A→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會開展跳繩活動方案
- 帆布袋diy活動方案
- 就業招聘活動方案
- 居家鍛煉實踐活動方案
- 帶貨主播培訓活動方案
- 小學藝術活動活動方案
- 少年書畫活動方案
- 干眼癥護眼活動方案
- 小米智能鎖活動方案
- 崗位達標活動方案
- 計算機系統設計及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論文
- 青島海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2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屆數學四下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深圳市四年級數學下學期期末備考真題重組卷
- 2024年高考物理熱點磁場中的旋轉圓、放縮圓、平移圓、磁聚焦模型(學生版)
- 鳥巢建筑分析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10第十講 中外會通與中華民族鞏固壯大(明朝時期)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5第五講 大一統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初步形成(秦漢時期)
- MOOC 大數據與法律檢索-湖南師范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MSDS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廣西北海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