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廣西柳州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學試卷
一、選擇題(★★)1.“龍城美景,粉色之都”紅花羊蹄甲(洋紫荊)開花時是柳州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小明在觀察洋紫荊花的時候,下列觀察順序不正確的是()
A.從外到內B.從上到下C.從左到右D.從微觀到宏觀(★★★)2.在山林中觀察鳥類時,為避免驚擾到觀察對象,可取的行為是()
A.在其周圍大聲喧嘩B.拍攝時使用閃光燈C.噴灑味道濃重香水D.衣物顏色與周圍環境相似(★)3.圖中葉片在莖上排列次序能使其最大程度的接受陽光,有利于植物生長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全部(★★★)4.下列不屬于生物的是()
A.蘑菇B.病毒C.珊瑚D.珊瑚蟲(★)5.在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內,科學家完成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實驗,這體現了生物()
A.需要營養B.進行呼吸C.能夠繁殖D.排出廢物(★★★)6.搭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能表現出情緒來,可以禮貌地和人類打交道,根據以下哪項可以判斷它不是生物()
A.表達交流B.生長發育C.思維發達D.運動能力(★★★)7.用光學顯微鏡去觀察微小物體時,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結構是()
A.目鏡和鏡筒B.目鏡和物鏡C.物鏡和鏡筒D.鏡筒和鏡臂(★★★)8.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應該將標本移到()
A.壓片夾上方B.遮光器中心C.反光鏡中心D.通光孔中心(★★★)9.如圖所示①②為物鏡,③④為目鏡,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的細胞成像最大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做實驗時,有同學將一片厚葉片直接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操作,卻沒能看到清晰的細胞,是因為樹葉不是()
A.紅色且活的B.薄而且透明C.非常的平整D.用壓片夾壓住(★)11.制作番茄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首先滴一滴液體在()
A.不用滴B.蓋玻片上C.載玻片中央D.載玻片邊緣(★★)1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其中的“碧”和“紅”分別與植物細胞相關的結構是()
A.葉綠體、液泡B.液泡、細胞核C.細胞膜、液泡D.葉綠體、細胞核(★★★)13.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時,首先在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
A.清水B.酒精C.碘液D.生理鹽水(★)14.用顯微鏡觀察到的四個物像中,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是()
A.B.C.D.(★★)15.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都能看到的結構是()
A.細胞壁B.葉綠體C.細胞核D.液泡(★★★)16.科學家研制人造皮膚,會將皮膚細胞置于裝有糖類、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培養瓶中,這些營養物質會進入細胞,維持細胞的生活,需要經過細胞的邊界是()
A.細胞壁B.細胞質C.細胞膜D.細胞核(★★★)17.圖中蘿卜的地上部分長期接受光照,逐漸呈現出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是因為細胞中有一種能量轉換器()
A.線粒體B.葉綠體C.細胞膜D.細胞核(★★★)18.“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遺傳現象主要決定于細胞結構中的()
A.液泡B.細胞膜C.細胞質D.細胞核(★★★)19.細胞不斷吸收周圍的營養物質,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變大,這就是細胞的()
A.生長B.分裂C.分化D.癌變(★★★)20.小明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切片,如圖中被染成深色的短棒狀物質是()
A.染色體B.蛋白質C.DNAD.細胞質(★)21.廣西夏糧主要品種為玉米、薯類和豆類。作為廣西第二大糧食作物,玉米是山區的重要口糧,也是飼料的主要來源。玉米細胞中含有10對染色體,在細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
A.10條B.20對C.10對D.5對(★★★)22.胃內有胃黏膜層和胃壁肌層,由不同的組織構成。組織的形成主要通過了細胞的()
A.分裂B.分化C.分裂、分化D.生長、分化(★★)23.同學們吃火鍋時燙的“血旺”是動物血液加鹽加熱凝固而成的食品,血液屬于()
A.上皮組織B.肌肉組織C.結締組織D.神經組織(★)24.骨骼肌由肌肉、血管、神經等構成,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骨骼肌在人體結構層次中屬于()
A.系統B.器官C.組織D.細胞(★★)25.百朋鎮荷塘連綿十里,下列關于荷描述正確的是()
A.荷花是花,屬于生殖器官B.荷葉是莖,屬于營養器官C.蓮子是果實,屬于營養器官D.蓮藕是莖,屬于生殖器官(★★★)26.種植棉花時,需要在適當時間掐去棉花的頂端,讓植株不再長高,這樣做可以控制植株的高度。掐去棉花頂端是去掉了()
A.機械組織B.輸導組織C.薄壁組織D.分生組織(★★★)27.如圖表示植物體由小到大的結構層次,其中丙的名稱是()
A.細胞B.組織C.器官D.系統(★★★)28.根據生物個體的細胞構成情況,可以分為單細胞個體和多細胞個體,以下屬于單細胞生物的是()
A.桂樹B.蜜蜂C.蘑菇D.酵母菌(★★★)29.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卻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通過游動趨利避害,完成游動的結構是()
A.纖毛B.表膜C.口溝D.伸縮泡(★★★)30.如圖所示為彩泥細胞模型,該模型模擬的是()
A.變形蟲B.草履蟲C.植物細胞D.動物細胞二、綜合題(★★★)31.同學們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據圖回答問題。(1)轉動圖1中序號______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之后如圖2進行調節光線,使視野明亮,完成______步驟。(2)圖3觀察臨時裝片時,首先要使鏡筒慢慢下降,同時從側面注視物鏡,原因是______。(3)圖4狀態下,低倍鏡下找到相關物像后,換成高倍鏡觀察,切忌用③______準焦螺旋調焦,想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以略微轉動圖1中序號______。(4)圖1中單目顯微鏡需要光線到達眼睛的通路是:光圈→通光孔→______(填序號)→鏡筒→目鏡。(★★★)32.為探究動植物細胞結構,用洋蔥鱗片葉、人的口腔上皮等材料制成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結合圖中所示,并回答問題:(1)圖1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頭表示),如果觀察時視野中有氣泡,是步驟______(填字母)操作不當。(2)某研究小組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細胞內某種無機鹽含量遠遠低于口腔環境中的含量,這是由于圖2中序號______的作用,該結構能夠______。(3)洋蔥具有特殊的氣味,這種有氣味的物質主要存在于圖2植物細胞結構序號______中。(4)通過觀察發現,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具有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沒有的結構,是圖2中序號______。(★★★)33.科研人員借助科學技術將人脂肪細胞轉變成多能干細胞,利用這些干細胞再獲得心肌細胞,利用3D生物打印技術,首次成功制造出3D打印心臟,它能像真實的心臟一樣跳動。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1中表示干細胞數量增多的是______過程(選填“A”或“B”);此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______,形成的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是______。(2)圖2的第一過程中,干細胞的結構、形態和功能發生了差異性變化,形成了心肌細胞,說明干細胞具有______的能力,此過程中遺傳物質______(選填“有”或“沒有”)發生改變。(3)人體的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構成,能夠收縮、舒張,所以心肌屬于______組織,而心臟壁中還分布有神經組織等;由此可知,心臟屬于人體結構層次中的______。(4)與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動物體多了______這一結構層次。三、資料分析題(★★★)34.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018年1月25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登上《細胞》雜志封面,這意味著我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我國克隆猴的基本方法如圖所示,先把母猴一個卵母細胞的細胞核“摘除”,與一個有細胞核的體細胞進行融合,之后采取多種手段“保駕護航”;在眾多胚胎中,“中中”和“華華”發育成型并順利誕生了。(1)克隆猴由一個融合細胞發育而來,說明______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克隆猴長相和______(選填“胎猴”或“母猴”或“代孕母猴”)幾乎一模一樣,說明細胞的______是遺傳信息庫,控制著生物的生長、發育和______。(3)融合培養時,培養液中的營養物質進入融合細胞后,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______可將一些有機物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四、實驗探究題(★★★)35.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同學們為了探究它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開展了實驗,看它能否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否有趨性?①從草履蟲培養液中吸取培養液,分別在載玻片的兩端各滴一滴,用牙簽在兩個液滴之間輕輕地劃一下,使兩個液滴連通,構成草履蟲可以往來的通道,用放大鏡觀察草履蟲的運動。②在右側培養液的邊緣滴一滴肉汁,用放大鏡觀察草履蟲的運動方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