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班務工作總結:(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_第1頁
幼兒園大班班務工作總結:(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_第2頁
幼兒園大班班務工作總結:(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_第3頁
幼兒園大班班務工作總結:(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_第4頁
幼兒園大班班務工作總結:(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園大班班務工作總結(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蟬鳴漸起時,我們與孩子們的春季之約悄然落幕?;赝@一學期,中班教室里的歡笑聲、探索聲、分享聲交織成最溫暖的成長樂章。從開學時“媽媽,我要回家”的依戀,到離園時“老師明天見”的自信;從挑食時“我不吃青菜”的倔強,到主動說“我還要添飯”的自覺;從游戲中“這是我的玩具”的爭執(zhí),到協(xié)商時“我們一起玩”的默契……孩子們用點滴進步,書寫著屬于中班段的成長故事。現(xiàn)將本學期班務工作總結如下:一、班級概況:在“適應”與“融合”中凝聚成長力量本學期班級共有幼兒36名(男生19名,女生17名),其中3名幼兒為春季插班生。學期初,部分幼兒因環(huán)境變化出現(xiàn)短暫適應問題:有的晨間入園時抱著媽媽衣角掉眼淚,有的在區(qū)域活動中因爭搶玩具推搡同伴,還有的因挑食拒絕午飯……但班級三位教師始終以“溫柔而堅定”的態(tài)度陪伴,通過“每日擁抱”“心情卡片”“好朋友手拉手”等活動,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針對插班生,我們開展“小導游”游戲(請老生帶新生參觀教室、介紹玩具),并設置“適應小任務”(如自己放書包、找到座位),逐步消除陌生感。至學期末,班級已形成“溫暖、有序、互助”的良好氛圍:95%的幼兒能主動用“早上好”“請幫忙”表達禮貌;區(qū)域活動中,“輪流玩”“交換玩”成為常態(tài);進餐時,挑食率從期初的28%降至5%,90%的幼兒能獨立整理餐盤、擦凈桌子。孩子們從“依賴成人”轉向“相信自己”,從“單獨行動”走向“合作共長”,班級真正成為了“第二個家”。二、核心工作:以“游戲”為舟,以“生活”為槳,賦能全面發(fā)展本學期,我們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指導,緊扣中班幼兒“動作發(fā)展關鍵期”“社會性萌發(fā)期”“探究興趣爆發(fā)期”的特點,將教育目標滲透于一日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努力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學、生活中學”。(一)教育教學:主題+游戲,點燃探究熱情我們以“四季”“生活”“自然”為線索,設計了“春天的魔法”“我的社區(qū)我做主”“動物小偵探”三大主題活動,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激發(fā)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按禾斓哪Хā敝黝}活動:抓住春季生機盎然的契機,帶幼兒走進校園種植區(qū)、社區(qū)公園,觀察植物的變化。孩子們用放大鏡記錄“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桃花的花瓣像小太陽”,用黏土捏“春天的昆蟲”,用畫筆繪制“我的春天繪本”。最令人驚喜的是,孩子們自發(fā)發(fā)起“照顧植物”行動——每天輪流給種植角的向日葵澆水、記錄生長高度,還制作了“愛護花草”的提示牌貼在幼兒園角落。這一主題不僅讓幼兒親近自然,更在實踐中理解了“生命”的意義:當看到自己照顧的向日葵結出花苞時,有孩子說:“原來植物和我們一樣,需要耐心和愛。”“我的社區(qū)我做主”主題活動: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組織“社區(qū)大調查”——孩子們帶著記錄板采訪保安叔叔(“您每天幾點上班?”)、超市阿姨(“雞蛋放在哪里賣?”)、快遞員叔叔(“包裹怎么送到我們家?”),并將采訪結果整理成“社區(qū)地圖”。回園后,他們用積木搭建“迷你社區(qū)”,用彩紙制作“超市價簽”,用角色扮演還原“菜市場買菜”場景。活動中,幼兒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認知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原本害羞的朵朵主動扮演“超市收銀員”,大聲說“歡迎光臨!”;平時不愛說話的航航則成了“社區(qū)小導游”,詳細介紹“這里是快遞站,負責送我們的玩具和繪本”。“動物小偵探”主題活動:通過繪本《螞蟻和西瓜》《小蝸牛的四季》、飼養(yǎng)角觀察(烏龜、金魚、倉鼠)、科學實驗(“動物的保護色”),引導幼兒感受動物的奇妙。最觸動的是飼養(yǎng)金魚時,一條金魚生病了,孩子們自發(fā)輪流照顧:有的用棉簽輕輕擦它的魚鰭,有的從家里帶來魚藥,還有的每天觀察并記錄它的狀態(tài)。當金魚康復時,孩子們歡呼著說:“我們救了它!”這一過程,讓幼兒真正理解了“關愛”不是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二)保育安全:細節(jié)潤養(yǎng),培養(yǎng)自律與自護中班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期,我們堅持“保教融合”,將習慣培養(yǎng)融入一日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生活習慣“階梯式”培養(yǎng):通過“每日小任務”(如自己疊衣服、整理玩具柜)、“值日生制度”(分發(fā)餐具、照顧自然角),逐步提升幼兒的責任感。針對個別自理能力較弱的幼兒(如不會系鞋帶),我們采用“兒歌口訣”(“小鞋帶,手中拿,一左一右先交叉”)、“同伴互助”(請能力強的幼兒示范)等方式,學期末95%的幼兒能獨立完成穿脫衣物、整理書包;在午睡環(huán)節(jié),通過“睡前故事時間”“悄悄話分享”,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90%的幼兒能自主入睡,午睡質量顯著提高。安全自護“情景化”教育:結合幼兒的生活場景,開展“防拐騙演練”“上下樓梯不打鬧”“玩具不能放嘴巴”等安全主題活動。例如,在“防拐騙演練”中,我們邀請家長志愿者扮演“陌生人”,用玩具、零食試探幼兒,事后通過討論“如果是你,會怎么做?”引導幼兒掌握“大聲拒絕”“找老師幫忙”等自護方法;在戶外活動前,通過“安全小課堂”(如“爬攀登架要排隊,不能推擠”)強化規(guī)則意識。本學期班級無安全事故發(fā)生,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明顯增強。(三)家園共育:雙向奔赴,搭建成長橋梁中班家長的關注點逐漸從“適應幼兒園”轉向“能力培養(yǎng)”(如社交、專注力),我們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互動,幫助其樹立科學育兒觀。線上+線下“精準溝通”:利用班級群每日分享幼兒在園動態(tài)(如區(qū)域活動照片、學習視頻),每月發(fā)布《成長月報》(涵蓋生活習慣、學習品質發(fā)展情況);針對個別幼兒的特殊需求(如內向幼兒、規(guī)則意識較弱的幼兒),通過一對一微信溝通、家訪等方式,與家長制定個性化引導計劃。例如,針對一名“不愿分享玩具”的幼兒,我們建議家長在家設置“玩具交換日”,鼓勵孩子帶1-2件玩具和同伴交換,學期末該幼兒的分享行為頻率從每周1次提升至5次。親子活動“深度參與”:開展“親子種植園”“家庭閱讀角打卡”“參觀社區(qū)消防站”等活動,讓家長在陪伴中觀察幼兒的成長。例如,“親子種植園”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一起種下向日葵、草莓,定期記錄生長過程,許多家庭在分享時感慨:“原來孩子這么有耐心,每天都要去看小苗長高了沒!”“家庭閱讀角打卡”則讓親子共讀成為習慣,90%的家庭堅持打卡21天以上,家長反饋“孩子的表達能力變強了,會編自己的故事”。家長課堂“經驗共享”:邀請小學教師、兒科醫(yī)生、育兒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如“中班幼兒專注力培養(yǎng)”“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爆發(fā)”),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方法。例如,在“專注力培養(yǎng)”講座中,專家建議“每天固定15分鐘親子游戲時間,不打斷、不催促”,許多家長嘗試后表示“孩子的注意力確實更集中了”。三、問題反思:在實踐中尋找成長空間個體差異關注需更細致:個別幼兒(約5%)在社交中仍存在“爭搶玩具”“推打同伴”行為,教師的介入方式需更靈活(如用“角色代入法”引導換位思考);部分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如集體活動中隨意走動)需通過更有趣的游戲化方式強化(如“小火車排隊”“紅燈停綠燈行”)。區(qū)域活動的深度不足:雖然幼兒參與區(qū)域活動的積極性很高,但部分區(qū)域(如科學區(qū)、益智區(qū))的材料投放層次性不夠,個別幼兒很快完成操作后無所事事;教師在觀察記錄時,更多關注“做了什么”,對“為什么這么做”“遇到了什么困難”的分析還需深入。家園協(xié)同的廣度待拓展:部分家長雖認可教育理念,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重結果輕過程”傾向(如更關注“孩子會背多少兒歌”,而非“是否愿意主動表達”);個別家長因工作繁忙,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需設計更靈活的參與方式(如“線上分享育兒經驗”“委托祖輩協(xié)助”)。四、下學期改進方向深化“游戲化學習”,支持個性化發(fā)展: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水平,調整區(qū)域材料(如科學區(qū)增加“沉浮實驗”“磁鐵探索”,益智區(qū)投放“拼圖階梯卡”),并通過“游戲計劃本”引導幼兒自主制定活動目標,教師則通過“觀察—記錄—分析—調整”循環(huán),提供更精準的支持。聚焦“社會性發(fā)展”,提升規(guī)則內化:通過“情景劇場”(如表演“玩具分享”“輪流玩滑梯”)、“規(guī)則小達人”評比(如“安靜傾聽獎”“友好互助獎”),將規(guī)則要求轉化為幼兒的內在需求;針對攻擊性行為幼兒,采用“情緒卡片”(用貼紙記錄“生氣時的做法”)幫助其識別和管理情緒。創(chuàng)新“家園共育”模式:開展“家長助教日”(邀請醫(yī)生、廚師、消防員等家長進班分享)、“家庭微項目”(如“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手工燈籠”“記錄一周天氣”),讓家長在參與中理解“生活即教育”;通過“成長檔案袋”(收集幼兒的作品、照片、視頻)直觀呈現(xiàn)發(fā)展軌跡,減少家長的焦慮。中班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