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生命家園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1頁
共筑生命家園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2頁
共筑生命家園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3頁
共筑生命家園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4頁
共筑生命家園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類與海洋應該如何相處?共筑生命家園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學習目標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因?2.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如何建設生態文明?)3.

走綠色發展道路的重要性?4.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意義?(補充)5.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0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極端天氣頻繁生態系統破壞沿海城市被淹病毒釋放總有人想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無視反對!日本宣布8月24日起開始核污染水排海!

海洋,這個曾經充滿生機和純潔的地方,瞬間變得危機四伏。核污染水在海中泛起,如同黑暗的魔咒,迅速污染了每一片海域,傷害了無數無辜的生命。那些曾經在海中暢游的魚兒,如今在痛苦中掙扎。那些曾經在海灘上歡歌的貝殼,如今在悲傷中破碎。思考:為什么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大海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譴責?全球極端高溫2022年7月全球極端氣溫肆虐已造成超過1700人死亡

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P81重慶山火為什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猴痘擴散蔓延新冠疫情反復草原退化過度開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過度放牧為什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興則文明行,生態衰則文明衰。

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總結:人與自然的關系?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做出的智慧選擇。P81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P81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

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P82③③③

課堂探究:

古人的智慧給當代人的生存發展啟示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們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筆記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0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思考:結合材料談談我國為什么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為什么要堅持綠色發展道路?①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②我國在應對資源和環境問題上已經取得非常明顯的進步。視頻:余村發展經驗思考:1.余村走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請你比較一下,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的?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余村轉變之路第二次富起來

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的一時增長。

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走綠色發展道路。余村走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富起來鼓了“錢袋子”,傷害了“居住環境”。既獲得了經濟效益,又獲得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①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余村今昔對比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堅持綠色惠民。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考:海綿城市的建設啟示我們走綠色發展道路應該怎么做?視頻:海綿城市第26頁光盤行動新能源用車綠色出行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3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加強制度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20202014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①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的綠色發展道路。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④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筆記4: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美麗中國內涵:美麗中國,不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時代圖景: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共筑生命家園為什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什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什么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本課小結1.(2023·貴州銅仁·統考中考真題)在浙江安吉,“賣石頭”到“賣風景”之變,圓了鄉親們的生態小康夢;在山西右玉,通過植樹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變身塞上綠洲,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這些都昭示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上述材料說明(

)①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

②人類只有征服自然才能獲得金山銀山③我國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④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有機統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認識和把握。①④:題文中浙江安吉和山西右玉生態環保帶來農民致富的材料昭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這充分說明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有機統一的,①④說法正確;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可以開發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征服自然,②說法錯誤;③:題文材料說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未體現我國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③說法不符合題意。

2.(2023·四川德陽·中考真題)天然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其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和各方面的價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該法的制定實施,旨在(

)①制裁破壞濕地資源的犯罪行為

②更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③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④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依法保護環境。②④:結合題文可知,制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是了加強濕地保護,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②④說法正確,①③:這不是制定此法的目的,①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2023·山東菏澤·統考中考真題)下圖是2012—2020年黃河流域水質監測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

①近年來黃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②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效

④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滿意度提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①③:依據題文描述,2012年至2020年黃河流域水質監測情況中,優質水質斷面比例、一般水質斷面比例和劣質水質斷面比例的變化,可以看出近年來,黃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效,故①③說法正確;②④:這兩個觀點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2023·貴州黔西·統考中考真題)2023年4月,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地球日主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林草局等部門,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編制,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這說明(

)A.人類要尊重、呵護自然,絕對服從自然B.我國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C.我國堅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