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_第1頁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_第2頁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_第3頁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_第4頁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1

知識與技能要求:

(1)記住苯的物理性質、組成和結構特征。

(2)會寫苯的燃燒反應、鹵代反應、硝化反應、加成反應等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要求

(1)通過分析推測苯的結構,提高根據有機物性質推測結構的能力。

(2)通過苯的主要化學性質的學習,掌握研究苯環性質的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化學家發現苯環結構的歷史學習,體驗科學家艱苦探究,、獲得成功的

過程,培養用科學觀點看待事物的觀點。

難點:苯分子結構的理解

重點:苯的主要化學性質。

(1)烷燒、烯燃燃燒的現象?

(2)烷炷、烯妙的特征反應是什么?

這節課起我們學習一種特殊的燒,先請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學史資料。

19世紀初,英國等歐洲國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氣,使煤炭工業得到了

很大的發展。生產煤氣剩余一種油狀、臭味、粘調的液體卻長期無人問津。

1825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從這種油狀液體中分離出一種新的碳氫化合物。法國

化學家日拉爾確定了這種碳氫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8,分子式為C6H6,并

叫作苯。

(1)若苯分子為鏈狀結構,根據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飽和燃嗎?

(2)在1866年,凱庫勒提出兩個假說:

1.苯的6個碳原子形成—狀鏈,即平面六邊形環。

2.各碳原子之間存在—交替形式

凱庫勒認為苯的結構式:;結構簡式為:

苯的分子式:凱庫勒結構式:結構簡式:

若苯分子為上述結構之一,則其應具有什么重要化學性質?如何設計實驗

證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學性質能使濱水褪色;使鋅酸鉀褪色

設計實驗方案

教材第69頁實驗3—1

從實驗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學性質特點。

1、將1滴管苯滴入裝有水的試管,振蕩,觀察。

2、將1滴管苯與1滴管溟水溶液的混合于試管中,振蕩,靜置觀察現象

3、將1滴管茶與1滴管酸性高鋸酸鉀溶液的混合于試管中,振蕩,靜置

實驗現象是?

實驗現象結論

水分層苯不溶于水

濱水分層,上層為橙紅色(萃取)苯不能使溟水褪色

酸性高缽酸鉀溶液分層,下層為紫紅色苯不能使高鋅酸鉀褪色

(1)你認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雙鍵?苯到底是什么結構呢

(2)苯的鄰位二溟代物只有一種說明什么??

科學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是一種介于單鍵

與雙鍵之間的一種獨特的鍵

苯分子的結構中不存在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

[板書]一、苯的組成與結構

1、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______或__________

:苯的結構簡式用哪種形式表示更為合理?

注意:凱庫勒式不科學,但仍被使用。

2、結構特點

(1)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為平面正六邊形結構,鍵角為1200

(2)苯環上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鍵與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六個鍵完全相同)

通過實驗結合預習請說出苯的物理性質

[板書]二、苯的物理性質.無色、特殊氣味液體,密度比水小,不溶于

水,是一種重要溶劑,沸點:80.1℃易揮發,熔點:5.5℃

苯環上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請預測這種特殊結陶決

定它的特殊性質是怎樣的?

[板書]三、苯的主要化學性質

1、苯的氧化反應

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苯在酒精燈上引燃。

現象是?

火焰明亮,伴有大量濃煙。

苯在空氣中燃燒晝黑煙的原因?

含碳量高

你能寫出苯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嗎?

苯不能酸性高鋅酸鉀溶液反應。

觀察實驗,記錄現象,并回答問題

[板書]2、苯的取代反應

(1)苯與液溪的化學方程式:

注意①反應條件純液澳、催化劑,即濱水不與苯發生反應

②只引入1澳原子,即只發生單取代反應

③產物為澳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無色,油狀液體,能溶解漠,澳

苯溶解了濱時呈褐色

觀看動畫寫出化學方程式

(2)苯與硝酸反的取代反應:

注意:①.反應條件:50-60℃水浴加熱

②混合時,要將濃硫酸緩緩注入濃硝酸中,并不斷振蕩。

③濃H2s04的作用:催化劑吸水劑

④硝基苯是無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狀液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苯的磺化反應化學方程式:

3、在特殊條件下,苯能與氫氣、氯氣發生加成反應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四、苯的用途: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藥、醫藥、染料、香料

等。苯也常用于有機溶劑

1、教材“資料卡片”,知道什么叫芳香燒?查閱資料了解其性質。

2、教材第“科學視野”,了解四氟乙烯的功能。

1、將苯加入浸水中,充分振蕩、靜置后濱水層顏色變淺,是因為發生了

()

A.加成反應B.萃取作用C.取代反應D.氧化反應

2、下列關于苯的性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苯是無色帶有埼殊氣味的液體

B、常溫下茶是一種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丁水的液體

C、苯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溪發生取代反應

D、苯不具有典型的雙鍵所應具有的加成反應,故不可能發生加成反應

加成為環己烷

3、下列關于苯分子結構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各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6個碳原子彼此連接成為一個平面正六邊形

的結構。

B、苯環中含有3個C-C單鍵,3個OC雙鍵

C、苯環中碳碳鍵的鍵長介于C-C和OC之間

D、苯分子中各個健角都為120。

4下列關于苯的化學性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能發生取代反應B能使酸性高銃酸鉀溶液褪色

C能發生加成反應D能燃燒

BND、B、B

課后練習與提高

1、下列物質與水混合后靜置,不出現分層的是()o

A.比氯甲烷B.本憑C.北D.盔C14

2.能通過化學反應使濱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鋸酸鉀溶液褪色的是(工

A.北B.甲烷C.幣彝D.幣蟻

3、下列過程中所發生的化學變化屬于取代反應的是()o

A.憊度文浣淄,撅腫繞的混合氣體

B.幣蟻T匚皖逅中

C.痹諛做催化劑的條件下,苯與氫氣反應

D.北接胭轟幅旌奸寬鎏肝粉

4、能夠證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單、雙鍵交替排布的事實是()

A、苯的一'澳代物沒有同分異構體

B、苯的鄰位二溟弋物只有一種

C、苯的對位二澳代物只有一種

D、苯的間位二浪弋物只有一種

B、D、AD、B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2

一、教材

該部分內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乙靜”這

一部分涉及的內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質、乙醇的化學性質、乙醇的結構。在教

學時要注意從結構的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乙醇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

構一性質一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

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

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學情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乙醇有了一定的認浜,并且樂于去探究物質的奧

秘因此本節課從科學探究和生活實際經驗入手,充分利用實驗研究物質的性

質與反應,再從結構角度深化認識。通過這樣的設置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

究精神。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

標:)

二、教學目標

知道煌的衍生物;認識到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能說出乙醇的物理

性質和化學性質;能寫出乙醇的結構。

通過乙醇的結構和性質的學習,建立“(組成)結構一性質一用途”的有機

物學習模式。

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逐步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認識化學與人類

生活的密切關系。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乙醇的化學性質。

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授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說明我

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

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以“乙醇汽油的利與弊”為話題,請學生談一談他們的

想法,引發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警醒,培養學生的辯證意識。讓學生在這

個過程中意識到乙醇是一種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密切的有機物,引入對乙醺的學

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這一環節中需要講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I.乙醇的物理性質

我會讓學生通過觀察乙醇的顏色、狀態、氣味,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

驗,得出結論。這一設計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在講解乙醇的化學性質之前,我會首先提問學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

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既然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是有所關聯的,那么能否通過探究

物質的性質推知物質的結構呢,從而進入接下來的學習。

2.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材涉及了兩個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1)乙醇與鈉的反應

我會首先請學生觀看乙醇與鈉反應的視頻,并請學生根據這一實驗現象判

斷產物是哪種氣體。接下來提出鈉與燃不能反應,請學生判斷乙醇分子中的氫

的連接方式與燒分子中的氫的連接方式是否相同。接著讓學生根據乙醇的分子

式寫出乙醇可能的結構簡式,并最終通過小組討論確定乙醇的結構簡式為。在

這里我會指出一0H即為羥基。

在此基礎上,我會讓學生對比乙醇和乙烷的結構簡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

乙靜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從中提出烽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說明之前學習的

鹵代燃、硝基苯都屬于妙的衍生物,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有著極其緊密的關聯,

我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學性質不同,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是什

么,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出有關官能團的學習,由此建立有機物“結

構一性質”的學習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應

首先請學生寫出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思考乙醇還能不能發生

其他的氧化反應。接著請學生自主實驗3-3,觀姿實驗現象,根據教材判斷生

成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什么,銅絲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過分析銅絲先

變黑后變紅的過程寫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學方程式:

在這里我會詳細講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過程中,乙醇分子內的化學鍵是如

何斷裂的,由此提出新的問題,如果醇經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應該具有怎樣

的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請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其他的有關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轉化的信息。

環節二:鞏固提升

在這一環節我會請學生完成學案上有關乙醇的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

后,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

回答學習的感受。

我也會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作業,比如將本節課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生產

中,或者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這一作業的設置也能夠體現出化學與實際生活

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無處不在。

七、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板書內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乙醇的

化學性質有2個,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里,便于學生清楚它們之間的

邏輯關系。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3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

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問題1、什么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么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么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一、蓋斯定律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么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么有關?

已知:H2(g)=2H(g);AH1=+431.8kJ/mol

1/202(g)=O(g);AH2=+244.3kJ/mol

2H(g)+0(g)=H20(g);AH3=-917.9kJ/mol

H20(g)=H20(l);AH4=-44.OkJ/mol

寫出lmolH2(g)與適量02(g)反應生成H20(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r>lOl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并放出

18.87kJ熱量,求生成I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H=-1366.8kJ/mol,在25℃、lOlKpa,1kg乙醇充

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1)(1)+202=2C02(g)+2H20(1);AH1=-87O.3kJ/mol

(2)C(s)+02(g)=C02(g);AH2=-393.5kJ/mol

(3)H2(g)+02(g)=H20(1);AH3=-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4-02(g)=(1);AH=?

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1、在lOlkPa時,lmolCH4完全燃燒生成C02和液態H20,放出890kJ的熱

量,CH4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L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為多

少?

2、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為:

C6H1206(s)+602:g)=6C02(g)+6H20(l);AH=-2800kJ/mol葡萄糖在

人體組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100g葡萄

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生的熱量。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為基礎,與實驗緊密聯

系,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后繼續

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于理解的特

點。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

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物理量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

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

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

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

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

等。可采用類比方法,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

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

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

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

容性,有利于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

的基本單位;了解阿伏和德羅常數的涵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

量、摩爾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

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

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采用創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

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一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梁。通過

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

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

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5

一、學習目標

I.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并判斷反應中的氧化

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并用韋恩圖表示

之,培養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

關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氧化劑、還原劑的

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復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

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

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別,并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系統分析,再升華到構建氧

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系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復習上節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

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學習繼續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

化學反應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12=2NaCl

2Fe+3C122FeC13

H2+C122HC1

C12+H2OHC1+HC:O

Ca(C10)2+C02+H20=CaC12+2HCK)

2IIC1002t+2HC1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

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系?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系?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

表現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

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1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

什么?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于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并以氯元

素的不同價態的代表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

之間的關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

還原劑。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6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

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

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

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本節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生產實踐的指

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

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

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

合成氨的發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

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

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

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

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

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

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

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訓練

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的

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走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

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

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

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

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

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

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

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

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高中化學必修二教案7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

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

論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

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夏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

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

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并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

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②電子式的書寫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

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

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

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

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

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叱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新的精

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C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

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

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一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