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頁(共17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歷史人教部編版期末必刷常考題之古代西亞、非洲文化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春?湖北期中)古王國以及早王朝時期,國王派遣官員和地方貴族共同治理的合作型治理模式,進入第六王朝以后泰提一世頒布王室敕令將頭銜“HrytpaAnspAt”(州的大領主)授予其信任的中央官員,例如被他任命為第2州的州長在他的自傳銘文中這樣寫道:“陛下授予我‘勛爵”、‘唯一的伙伴”和‘州的大領主’的頭銜。”這主要反映了埃及()A.君主專制制度的建立 B.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 C.國家治理模式的困境 D.地方貴族勢力的消亡2.(2025春?東麗區校級月考)《漢謨拉比法典》第8條說“自由民竊取牛,或羊,或驢,或豬,或船舶,倘此為神之所有物或宮廷之所有物,則應被科以30倍之罰金,倘此為穆什金努(沒有公民權的自由民)所有,則應科以10倍之罰金;倘竊賊無以為償,則應處死。”據此可知古巴比倫王國()A.社會成員開始分化 B.重視商品經濟的發展 C.法律制度很不完善 D.用法律維護等級秩序3.(2025春?安徽期中)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阿拉伯商人在東到東亞、西到西歐、南至非洲的廣大地區從事著陸上和海上貿易。阿拉伯人還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傳入歐洲。這表明阿拉伯帝國)()A.成為世界經濟文化中心 B.建立起全球性經濟聯系 C.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D.是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4.(2025?濱海新區三模)《萊因德紙草書》書寫于公元前1650年左右的埃及,是一本數學教材。它用一種比象形文字更簡單的公文速記符號,記錄了84道數學題,用以解決具體問題,如金字塔的坡度、給數量龐大的勞工分配食物等。該文物有助于研究古埃及()A.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高超 B.科技應用與國家治理狀況 C.象形文字的起源和發展史 D.書寫材料歷史演變和進步5.(2025春?保定期中)這種古文字不僅僅是一系列簡單的圖畫,還可以表達三種元素: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限定符號。書吏把它刻在石碑上,在宗教儀式中使用。該文字的代表文物是()A. B. C. D.6.(2025?重慶校級模擬)如圖是古埃及中王國時期法老宮廷總管梅克特雷墓中出土的木質糧倉模型。模型分為兩部分:左側有六個人在搬運糧食;右側負責計量、核算的有九個人,其中的抄寫員使用莎草紙、木板書寫。這反映出當時埃及()A.厚葬風俗盛行 B.重視糧食生產 C.雕塑藝術高超 D.書寫材料昂貴7.(2025春?安徽期中)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了翻譯介紹古希臘和東方科學文化典籍的大規模、有組織的學術活動。有學者指出這場翻譯運動是最為劃算的“文化商品交易”﹣阿拉伯人在人類文明最便宜的時候買進,在最稀缺、最昂貴的時候賣出。該活動()A.推動了阿拉伯帝國的建立 B.促進了西學東漸開展 C.助推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D.源于商業利益的驅使8.(2025春?滁州期中)古埃及國王具有雙重格調:神格和人格,他擁有“創造的言辭”“堅持真理”“超人的智力”“主持正義”等屬性。這些屬性構成了埃及王權的基本概念。由此可知,古埃及()A.等級秩序十分嚴格 B.世俗權力與神緊密結合 C.宗教勢力威脅王權 D.集權專制統治特征凸顯9.(2025春?安徽期中)埃及古王國鼎盛時期,州完全附屬于中央,國王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更換各州的長官,以宰相、軍事長官和各級官吏、各大神廟的高級祭司為代表的統治階層牢固地附屬于王室。這說明當時埃及()A.有效減少了地方動亂 B.官僚機構冗雜膨脹 C.王權與神權合二為一 D.專制王權得到發展10.(2025春?安徽期中)9世紀前半期,拜占庭的數學家立奧頗負盛名,哈里發麥蒙曾致書拜占庭皇帝,請求準許立奧赴巴格達講學,報酬是:阿拉伯愿與拜占庭保持永久和平,并繳納2000磅黃金。這表明阿拉伯帝國()A.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興起 B.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 C.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D.奉行積極的文化政策11.(2025春?湖南期中)《漢謨拉比法典》規定:“任何一個偷竊牛、羊和豬的人,如果它屬于神或者屬于皇宮,該扒手將為此付賠上三十倍的代價;如果它屬于自由民,他只需付十倍的代價;如果該扒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付款,他將被處以死刑。”這表明《漢謨拉比法典》()A.旨在維護奴隸主的利益 B.具有鮮明的等級色彩 C.促進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D.加強了君主專制統治12.(2025春?臨汾期中)埃及巴達里文化(公元前4400~前4000年)是典型的銅石并用文化,據考古發現,該時期個別大型基穴隨葬品較多,并擁有象牙制品(如花瓶、梳子、手環等),而同期大多數普通墓穴僅發現少量日用陶器,這反映出當時埃及()A.階級對立問題較為嚴峻 B.社會私有萌芽已出現 C.手工業技術居領先地位 D.早期國家雛形已形成13.(2025?南昌三模)古埃及吉薩高原的工人村落遺址,位于金字塔群南側約400米處。考古學家在工人村落遺址中發現大量記錄:工匠每日領取定量小麥、啤酒和衣物,部分工人因工傷獲得額外補償,甚至有“罷工”要求改善待遇的文書。這可用于說明古埃及()A.奴隸制經濟占主導 B.社會動員能力增強 C.原始民主制的萌芽 D.重視改善百姓福利14.(2025?西安模擬)《吉爾伽美什》中記述,恩奇都(蘇美爾神話中的英雄)在世時,給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以建功立業的力量,恩奇都死亡,又給他“死的恐懼”。從此他把注意力轉向對死亡的探求,企圖超越無情的死亡,獲得永生的幸福。這一記述()A.凸顯人類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B.展現1英勇不屈的精神意志 C.體現了人對生命奧秘的探求 D.宣揚了樸素的人本思想觀念15.(2025春?安徽期中)《薄伽梵歌》是古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的組成部分,是印度人耳熟能詳的詩化哲學作品,體現了對傳統種姓制度的突破,反映了印度教思想的重要轉折。能夠體現這一變化的主張是()A.“婆羅門應研習經典,剎帝利當保護眾生,吠舍從事農牧商賈,首陀羅為他人服務。” B.“通過虔誠信仰神明,履行自身職責而無執著,即使是低種姓者亦可獲得解脫。” C.“智慧是一種能力,它可以領會你的知覺,并感同身受地領會他人的知覺。” D.“掌握了冥想后,頭腦就像在無風的地方的燈火一樣堅定不移。”16.(2025春?浙江期中)“當他們分割普魯沙時,……其口為婆羅門,由其雙臂造成羅惹尼耶(剎帝利),其雙腿變成吠舍,從其雙腳生出首陀羅。”在印度神話中用人體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種姓,其寓意表現為()A.種姓制度神圣不可變動 B.職業體現為世襲 C.民族歧視異常嚴重 D.社會階級矛盾尖銳二.材料題(共2小題)17.(2025春?福州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伊斯蘭教是一條強有力的紐帶,因為它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種社會和政治體系與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它和阿拉伯語一起,將哈里發統治下的不同民族聯結在一起,為伊斯蘭文明提供了基礎。伊斯蘭文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帶有基督教、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帶有希臘—羅馬、波斯一美索不達米亞的行政、文化和科學諸成分的綜合體。因此,它不是早先各種文化的簡單拼湊,而是代表全新文明的一種融合。——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根據材料,概括伊斯蘭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世界意義。18.(2025春?南京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埃及固有的文化傳統中,象形文字的產生與發展頗具代表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樣可以為幾個不同民族的語言所利用,又與古代中國的象形文字的演變不同,它僅僅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從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葉開始出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紀末,大約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雖然在這幾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語法和詞匯變化相當大,特別是在羅馬統治時期的埃及語言,較之法老時期,很少相似,但是象形文字的傳統卻得以保存下來。——摘編自劉文鵬、令狐若明《論古埃及文明的特性》材料二古埃及文字逐漸演化成更為抽象化的字母文字,構詞符號很多(有700多個,到新王國時期達1000多個),文字結構較為復雜……難以辨認。據估計,即便在文化最為發達的新王國時期,能閱讀、能書寫古埃及文字的人不超過埃及總人口的2%~5%。此外,由于埃及文化呈現出強烈的“以神為本”的特點,人們沉浸于對神靈的崇拜和對來世的追求中,對現實生活的重視和記錄有限。在受到古代希臘、羅馬人幾百年的統治后,古埃及人逐漸接受了更容易書寫的希臘文和拉丁文。——摘編自郭子林《古埃及:一個不重視歷史的文明》(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埃及文字衰落的原因,并從人類文明的角度談談文字的價值。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歷史人教部編版期末必刷常考題之古代西亞、非洲文化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DCBBBCBCDA題號1213141516答案BBABA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春?湖北期中)古王國以及早王朝時期,國王派遣官員和地方貴族共同治理的合作型治理模式,進入第六王朝以后泰提一世頒布王室敕令將頭銜“HrytpaAnspAt”(州的大領主)授予其信任的中央官員,例如被他任命為第2州的州長在他的自傳銘文中這樣寫道:“陛下授予我‘勛爵”、‘唯一的伙伴”和‘州的大領主’的頭銜。”這主要反映了埃及()A.君主專制制度的建立 B.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 C.國家治理模式的困境 D.地方貴族勢力的消亡【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解答本題根據關鍵信息“國王將‘州的大領主’頭銜授予信任的中央官員”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于早王朝時期或更早,并非材料所主要反映的內容,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國王將“州的大領主”頭銜授予信任的中央官員,這意味著國王加強了對地方的直接控制,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是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表現,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國王通過授予頭銜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是國家治理模式的一種調整和強化,而不是困境,排除C項;地方貴族勢力不可能因為國王授予中央官員頭銜就消亡,這種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考查了考生正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2025春?東麗區校級月考)《漢謨拉比法典》第8條說“自由民竊取牛,或羊,或驢,或豬,或船舶,倘此為神之所有物或宮廷之所有物,則應被科以30倍之罰金,倘此為穆什金努(沒有公民權的自由民)所有,則應科以10倍之罰金;倘竊賊無以為償,則應處死。”據此可知古巴比倫王國()A.社會成員開始分化 B.重視商品經濟的發展 C.法律制度很不完善 D.用法律維護等級秩序【分析】本題考查了《漢謨拉比法典》,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據所學解讀材料信息可知,在階級社會是等級森嚴的社會,自由民和沒有公民權的自由民在相同行為之下判決不同,體現了社會成員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統治者利用法律來維護等級秩序,D項正確;社會成員在原始社會就產生分化,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商品經濟發展問題的相關論述,排除B項;竊賊在“無以為償,則應處死”情況下處死,并不代表法律制度不完善,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3.(2025春?安徽期中)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阿拉伯商人在東到東亞、西到西歐、南至非洲的廣大地區從事著陸上和海上貿易。阿拉伯人還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傳入歐洲。這表明阿拉伯帝國)()A.成為世界經濟文化中心 B.建立起全球性經濟聯系 C.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D.是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分析】本題考查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興起,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可知,阿拉伯商人廣泛開展貿易,還傳播古代波斯、印度、希臘、羅馬文獻以及中國造紙術、印度數字等,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橋梁作用,C項正確;材料雖體現阿拉伯帝國在貿易和文化傳播方面的作用,但未表明其成為世界經濟文化中心,此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后才形成全球性經濟聯系排除B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阿拉伯帝國在經濟貿易和文化傳播方面的貢獻,而非其地跨三大洲的疆域特點,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興起,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2025?濱海新區三模)《萊因德紙草書》書寫于公元前1650年左右的埃及,是一本數學教材。它用一種比象形文字更簡單的公文速記符號,記錄了84道數學題,用以解決具體問題,如金字塔的坡度、給數量龐大的勞工分配食物等。該文物有助于研究古埃及()A.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高超 B.科技應用與國家治理狀況 C.象形文字的起源和發展史 D.書寫材料歷史演變和進步【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古埃及文明,解題關鍵信息是“它用一種比象形文字更簡單的公文速記符號,記錄了84道數學題,用以解決具體問題,如金字塔的坡度、給數量龐大的勞工分配食物等”。【解答】A.根據材料“記錄了84道數學題,用以解決具體問題”可知,數學用于解決具體問題,但表述片面,排除;B.根據材料可知,《萊因德紙草書》記錄數學題用于解決金字塔建造、勞工食物分配等具體問題。其中,數學知識的應用體現了古埃及的科技實踐能力,而金字塔建造和勞工管理則涉及國家組織與治理事務。因此,該文物最能反映的是科技應用與國家治理狀況,B項最佳;C.材料明確提到使用“比象形文字更簡單的公文速記符號”,與象形文字起源無關,排除;D..根據材料“《萊因德紙草書》”可知,書寫載體是紙草書,但表述片面,D項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最佳,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埃及文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5.(2025春?保定期中)這種古文字不僅僅是一系列簡單的圖畫,還可以表達三種元素: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限定符號。書吏把它刻在石碑上,在宗教儀式中使用。該文字的代表文物是()A. B. C. D.【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僅僅是一系列簡單的圖畫”,還可以表達“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限定符號”,B項為埃及象形文字的代表納爾邁調色板,B項正確;A項為西亞的楔形文字,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C項為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項為瑪雅文字,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6.(2025?重慶校級模擬)如圖是古埃及中王國時期法老宮廷總管梅克特雷墓中出土的木質糧倉模型。模型分為兩部分:左側有六個人在搬運糧食;右側負責計量、核算的有九個人,其中的抄寫員使用莎草紙、木板書寫。這反映出當時埃及()A.厚葬風俗盛行 B.重視糧食生產 C.雕塑藝術高超 D.書寫材料昂貴【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埃及文明,解題關鍵信息是“左側有六個人在搬運糧食;右側負責計量、核算的有九個人,其中的抄寫員使用莎草紙、木板書寫”。【解答】A.僅從糧倉的模型來看,無法得出當時厚葬風俗盛行,排除;B.根據材料“左側有六個人在搬運糧食;右側負責計量、核算的有九個人,其中的抄寫員使用莎草紙、木板書寫”和所學可知,梅克特雷墓中的木質糧倉模型,是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國家治理的微觀縮影。它不僅展示了糧食管理的物質流程,更揭示了官僚體系如何通過分工、記錄與數字技術鞏固權力,印證了當時對糧食生產的重視,正確;C.材料中的糧倉模型不能說明古埃及的雕塑藝術高超,排除;D.材料無關書寫材料的價格,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埃及文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7.(2025春?安徽期中)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了翻譯介紹古希臘和東方科學文化典籍的大規模、有組織的學術活動。有學者指出這場翻譯運動是最為劃算的“文化商品交易”﹣阿拉伯人在人類文明最便宜的時候買進,在最稀缺、最昂貴的時候賣出。該活動()A.推動了阿拉伯帝國的建立 B.促進了西學東漸開展 C.助推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D.源于商業利益的驅使【分析】本題考查了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解答本題需結合“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了翻譯介紹古希臘和東方科學文化典籍的大規模、有組織的學術活動”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的翻譯運動,與阿拉伯帝國的建立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的翻譯運動,與西學東漸無關,排除B項;根據材料“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了翻譯介紹古希臘和東方科學文化典籍的大規模、有組織的學術活動”可知,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的翻譯運動,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紀阿拉伯世界開展的翻譯運動,與商業利益的驅使無關,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考查了考生正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以及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8.(2025春?滁州期中)古埃及國王具有雙重格調:神格和人格,他擁有“創造的言辭”“堅持真理”“超人的智力”“主持正義”等屬性。這些屬性構成了埃及王權的基本概念。由此可知,古埃及()A.等級秩序十分嚴格 B.世俗權力與神緊密結合 C.宗教勢力威脅王權 D.集權專制統治特征凸顯【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古埃及國王具有雙重格調:神格和人格”“他擁有創造言辭‘堅持真理’……等屬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世俗王權與神緊密結合,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古埃及的社會等級,排除A項;宗教勢力威脅王權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足以說明集權專制統治特征凸顯,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9.(2025春?安徽期中)埃及古王國鼎盛時期,州完全附屬于中央,國王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更換各州的長官,以宰相、軍事長官和各級官吏、各大神廟的高級祭司為代表的統治階層牢固地附屬于王室。這說明當時埃及()A.有效減少了地方動亂 B.官僚機構冗雜膨脹 C.王權與神權合二為一 D.專制王權得到發展【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以宰相、軍事長官和各級官吏、各大神廟的高級祭司為代表的統治階層牢固地附屬于王室”可知,各大神廟的高級祭司代表著神權勢力,他們附屬于王室,說明王權與神權有緊密聯系,體現了王權與神權合二為一的特點,C項正確;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以及統治階層附屬于王室等情況,并沒有提及關于減少地方動亂的相關內容,所以無法從材料得出有效減少地方動亂這一結論,排除A項;材料僅表明存在以宰相、軍事長官等為代表的統治階層附屬于王室,沒有任何信息體現出官僚機構冗雜膨脹,排除B項;雖然材料體現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以及統治階層附屬于王室,但重點在于強調王權與神權的關系,而非單純說專制王權得到發展,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2025春?安徽期中)9世紀前半期,拜占庭的數學家立奧頗負盛名,哈里發麥蒙曾致書拜占庭皇帝,請求準許立奧赴巴格達講學,報酬是:阿拉伯愿與拜占庭保持永久和平,并繳納2000磅黃金。這表明阿拉伯帝國()A.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興起 B.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 C.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D.奉行積極的文化政策【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阿拉伯帝國,解題關鍵信息是“阿拉伯愿與拜占庭保持永久和平,并繳納2000磅黃金”。【解答】A.近代自然科學興起,與材料不相符,排除;B.材料涉及文化,不涉及商品經濟發達,排除;C.材料只涉及阿拉伯帝國項拜占庭求教,不能看出其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根據“阿拉伯愿與拜占庭保持永久和平,并繳納2000磅黃金”等信息可知,材料中阿拉伯積極向拜占庭求教,體現了他積極的文化政策,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阿拉伯帝國,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1.(2025春?湖南期中)《漢謨拉比法典》規定:“任何一個偷竊牛、羊和豬的人,如果它屬于神或者屬于皇宮,該扒手將為此付賠上三十倍的代價;如果它屬于自由民,他只需付十倍的代價;如果該扒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付款,他將被處以死刑。”這表明《漢謨拉比法典》()A.旨在維護奴隸主的利益 B.具有鮮明的等級色彩 C.促進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D.加強了君主專制統治【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巴比倫王國,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可知,《漢謨拉比法典》關于神權和皇室財產的高額賠償標準,實際反映了對統治階級經濟利益的保護,而奴隸主正是這一階層的主體,說明其意在維護奴隸主的利益,A項正確;該規定強調的是對統治階級經濟利益的保護,并未突出等級色彩鮮明的特征,排除B項;材料沒有直接體現出《漢謨拉比法典》對社會秩序穩定的促進作用,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君主專制統治的相關內容,無法得出該法典加強了君主專制統治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巴比倫王國,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2025春?臨汾期中)埃及巴達里文化(公元前4400~前4000年)是典型的銅石并用文化,據考古發現,該時期個別大型基穴隨葬品較多,并擁有象牙制品(如花瓶、梳子、手環等),而同期大多數普通墓穴僅發現少量日用陶器,這反映出當時埃及()A.階級對立問題較為嚴峻 B.社會私有萌芽已出現 C.手工業技術居領先地位 D.早期國家雛形已形成【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古埃及文明,解題關鍵信息是“個別大型墓穴隨葬品較多,并擁有象牙制品”“同期大多數普通墓穴僅發現少量日用陶器”。【解答】A.材料只能反映出當時社會出現階層分化,但無從得知各階層間矛盾變化情況,排除;B.根據材料“個別大型墓穴隨葬品較多,并擁有象牙制品”“同期大多數普通墓穴僅發現少量日用陶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埃及巴達里文化已出現一定社會階層分化的現象,社會階層分化出現的前提是社會私有的出現,正確;C.材料未涉及不同文明間手工業技術的對比,“居領先地位”的結論無從得出,排除;D.早期國家雛形形成的標志包括宮殿、城市、禮制等,材料并不涉及,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埃及文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3.(2025?南昌三模)古埃及吉薩高原的工人村落遺址,位于金字塔群南側約400米處。考古學家在工人村落遺址中發現大量記錄:工匠每日領取定量小麥、啤酒和衣物,部分工人因工傷獲得額外補償,甚至有“罷工”要求改善待遇的文書。這可用于說明古埃及()A.奴隸制經濟占主導 B.社會動員能力增強 C.原始民主制的萌芽 D.重視改善百姓福利【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古埃及文明,解題關鍵信息是“工匠每日領取定量小麥、啤酒和衣物,部分工人因工傷獲得額外補償,甚至有‘罷工’要求改善待遇的文書”。【解答】A.工人領取報酬并有維權行為,說明并非奴隸制經濟主導,排除;B.根據材料“工匠每日領取定量小麥、啤酒和衣物,部分工人因工傷獲得額外補償,甚至有‘罷工’要求改善待遇的文書”并結合所學可知,古埃及通過有組織的物資分配、工傷補償及應對罷工的管理措施,展現了其對大規模勞動力的有效協調能力。這體現了古埃及政府為完成金字塔等巨型工程,具備較強的社會動員能力,能夠長期維持大量勞動力的穩定運作,正確;C.材料未體現集體決策機制,不能說明原始民主制萌芽,排除;D.物資分配和補償是工程管理的需要,而非出于改善福利的動機,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埃及文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4.(2025?西安模擬)《吉爾伽美什》中記述,恩奇都(蘇美爾神話中的英雄)在世時,給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以建功立業的力量,恩奇都死亡,又給他“死的恐懼”。從此他把注意力轉向對死亡的探求,企圖超越無情的死亡,獲得永生的幸福。這一記述()A.凸顯人類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B.展現1英勇不屈的精神意志 C.體現了人對生命奧秘的探求 D.宣揚了樸素的人本思想觀念【分析】本題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恩奇都(蘇美爾神話中的英雄)在世時,給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以建功立業的力量,恩奇都死亡,又給他‘死的恐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吉爾伽美什在恩奇都死亡后,把注意力轉向對死亡的探求,企圖超越死亡獲得永生幸福,這明顯體現了人對生命奧秘,尤其是對死亡這一生命終極問題的探求,A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吉爾伽美什對死亡的探求,而不是突出他面對困難時展現的精神意志,排除B項;根據材料可知,吉爾伽美什對生命的探索還處于比較初級和樸素的階段,不能就此認定人類對生命的認識正確,排除C項;人本思想觀念強調以人文本,重視人的地位與價值,材料沒有體現出對于人的地位與作用的強調,無法得出“宣揚了樸素的人本思想觀念”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15.(2025春?安徽期中)《薄伽梵歌》是古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的組成部分,是印度人耳熟能詳的詩化哲學作品,體現了對傳統種姓制度的突破,反映了印度教思想的重要轉折。能夠體現這一變化的主張是()A.“婆羅門應研習經典,剎帝利當保護眾生,吠舍從事農牧商賈,首陀羅為他人服務。” B.“通過虔誠信仰神明,履行自身職責而無執著,即使是低種姓者亦可獲得解脫。” C.“智慧是一種能力,它可以領會你的知覺,并感同身受地領會他人的知覺。” D.“掌握了冥想后,頭腦就像在無風的地方的燈火一樣堅定不移。”【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印度文明,解答本題根據材料“體現了對傳統種姓制度的突破,反映了印度教思想的重要轉折”并結合古印度文明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A項是《摩訶婆羅多》中的內容,排除A項;根據材料“體現了對傳統種姓制度的突破,反映了印度教思想的重要轉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薄伽梵歌》主張“通過虔誠信仰神明,履行自身職責而無執著,即使是低種姓者亦可獲得解脫”這體現了印度教思想的重要轉折,故B項正確;C項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排除C項;D項是古印度思想家毗濕摩的觀點,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印度文明,考查了考生正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以及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16.(2025春?浙江期中)“當他們分割普魯沙時,……其口為婆羅門,由其雙臂造成羅惹尼耶(剎帝利),其雙腿變成吠舍,從其雙腳生出首陀羅。”在印度神話中用人體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種姓,其寓意表現為()A.種姓制度神圣不可變動 B.職業體現為世襲 C.民族歧視異常嚴重 D.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印度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印度神話將種姓起源歸于“普魯沙(宇宙化身)的身體部位”,通過神化種姓來源,賦予其宗教權威性。這種隱喻強調各等級由神創而非人為,目的是固化社會結構,暗示種姓秩序如同神的身體構造般不可更改,體現其神圣性與永恒性;B.種姓制度中職業確有世襲特征(如婆羅門主持祭祀、剎帝利從政習武),但題干神話未直接提及“職業傳承”,而是聚焦于種姓的“神創起源”。世襲是種姓制度的表現之一,但非神話寓意的核心;C.種姓制度是基于社會等級的劃分,而非民族差異。印度歷史上的民族問題(如雅利安人與原住民)可能與種姓有關,但神話中的隱喻未涉及“民族”概念,而是強調同一文明體系內的等級秩序,故與題意不符;D.種姓制度本質上是階級壓迫的工具,但神話通過神化敘事掩蓋了階級矛盾。題干未體現“矛盾”或“反抗”,反而通過神圣化種姓來維護統治秩序,因此與“矛盾尖銳”的表述無關。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古印度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材料題(共2小題)17.(2025春?福州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伊斯蘭教是一條強有力的紐帶,因為它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種社會和政治體系與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它和阿拉伯語一起,將哈里發統治下的不同民族聯結在一起,為伊斯蘭文明提供了基礎。伊斯蘭文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帶有基督教、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帶有希臘—羅馬、波斯一美索不達米亞的行政、文化和科學諸成分的綜合體。因此,它不是早先各種文化的簡單拼湊,而是代表全新文明的一種融合。——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根據材料,概括伊斯蘭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世界意義。【分析】本題考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興起,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精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仔細閱讀材料,找出描述伊斯蘭文明特征的語句。如“它和阿拉伯語一起,將哈里發統治下的不同民族聯結在一起”體現了其紐帶性;“伊斯蘭文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帶有……成分的綜合體……是代表全新文明的一種融合”體現了其綜合性。歸納總結特征:將提取的關鍵信息進行歸納概括,用簡潔的語言表述伊斯蘭文明的主要特征。分析伊斯蘭文明的世界意義,從文化角度思考:考慮到伊斯蘭文明融合了多種文化成分,可從促進文化交流融合、保存和傳播古典文化等方面分析其意義。如它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保存的古典文化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基礎。從科技角度分析:伊斯蘭文明在科學技術領域有突出成就,可從其對世界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方面進行分析,如在醫學、天文學、數學等領域的成果傳播到世界各地。從經濟角度探討:由于伊斯蘭教將不同民族聯結在一起,可從其對貿易和經濟交流的促進作用方面分析,即促進了歐亞非地區的貿易往來和經濟交流,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在回答時,要注意結合所學知識,對每個要點進行適當展開和闡述,使答案更加完整、準確。故答案為:主要特征:綜合性;紐帶性。世界意義:促進文化交流融合;保存和傳播古典文化;推動科學技術發展;促進貿易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重慶市巫山縣九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安康紫陽縣聯考2025屆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合肥市瑤海區2024年物理八上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湖北省武漢二中廣雅中學2024-2025學年物理八上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保密協議范本:禁止泄露金融信息協議
- 二零二五年校園食堂餐飲服務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體育用品采購合同活力錦集
- 2025版昌月離婚協議書附財產分割、子女撫養及監護權協議
- 二零二五年白水泥市場推廣與銷售代理合同
- 2025版智能制造設備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 上市專項工作組管理辦法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
- 2024華師一附中自招考試數學試題
- 從事工程咨詢業務工作年限證明
- 《北京市住房租賃合同》示范文本(BF-2023-0603)
- 呼吸科危重癥的診斷及治療
- GB/T 11693-1994船用法蘭焊接單面座板
- 提高手術室垃圾分類正確率PDCA
- GB 16806-1997消防聯動控制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 320T履帶吊安裝方案 9
- 清潔間歇導尿重點技術評分重點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