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認知2024課件-5單元五 建筑砂漿_第1頁
工程材料認知2024課件-5單元五 建筑砂漿_第2頁
工程材料認知2024課件-5單元五 建筑砂漿_第3頁
工程材料認知2024課件-5單元五 建筑砂漿_第4頁
工程材料認知2024課件-5單元五 建筑砂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材料認知建筑砂漿1342

通過本章的學習:⑴了解建筑砂漿組成材料要求及選用。⑵掌握砂漿技術性能、檢測方法及工程應用。⑶熟悉砌筑砂漿配比計算方法及抹灰砂漿常用配比。⑸了解其他砂漿種類及工程應用。教學目標5.1建筑砂漿分類及組成5.2砂漿拌合物性質5.3砌筑砂漿5.4其他建筑砂漿主要內容2課程引入砌筑砂漿抹面粘貼瓷磚裂修補縫下水管接縫3感知到的建筑砂漿認知

建筑砂漿是由膠凝材料、細骨料、水、摻合料及外加劑配制而成。由于沒有粗骨料,所以又稱為細骨料混凝土。

水泥砂漿、石灰砂漿、混合砂漿、石膏砂漿、瀝青砂漿等。

砌筑砂漿、抹面砂漿、特殊用途砂漿。4概念

現場拌制砂漿、預拌砂漿(包括濕拌砂漿、干混砂漿)等。砂漿分類分類按用途分按膠凝材料分按生產工藝分按用途分按膠凝材料分按生產工藝分1.建筑砂漿分類及組成1.1建筑砂漿的分類51.2建筑砂漿的組成材料要求1.建筑砂漿分類及組成和易性

指新拌砂漿是否易于在基面上(磚、混凝土等)鋪設成均勻薄層,并與基面有很好的粘結能力。1.流動性2.保水性6包括包括2.1和易性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

指砂漿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動的性質。以沉入度值(mm)表示。一、流動性(稠度)概念沉入度(mm)7測定用砂漿稠度測定儀測定

沉入度大,流動性好,但過大,砂漿易分層、析水。試錐砂漿砂漿稠度測定儀2.1和易性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1)流動性(稠度)稠度規定

砌筑砂漿的稠度應符合《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的規定。見下表:2.1和易性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指新拌砂漿保持水分均勻存在的能力。以分層度值(mm)表示。保水性好,砂漿中水分不易被基底吸走,砂漿與基面的粘結力和強度有保證。9(2)保水性概念測定分層度測定儀

將砂漿拌合物裝入分層度筒內,第一次測定沉入度值。靜置30min后,取底部1/3的砂漿第二次測其沉入度值。兩次測得值之差即砂漿的分層度值。

分層度值過大,砂漿易產生離析、泌水。分層度過小,硬化后易產生干縮裂縫。分層度在10~20mm為宜。2.1和易性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10(3)凝結時間概念測定試針貫入阻力值達到0.5MPa所需時間即為砂漿的凝結時間。砂漿施工要經過攪拌、運輸、澆搗或砌筑等一系列工藝過程,此過程中砂漿必須在初凝時間前完成。因此,水泥初凝時間不能過短;當施工操作完畢,則要求盡快硬化,形成強度,故終凝時間不能太長。砂漿攪拌時間,分成初凝和終凝。砂漿完全失去流動性、開始失去可塑性叫做初凝;當完全失去可塑性叫做終凝。砂漿凝結時間測定儀2.1和易性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

標準試塊70.7mm×70.7mm×70.7mm的帶底試模。

養護條件溫度20±2℃;相對濕度90%以上。

養護齡期28d

強度測定

抗壓強度平均值。

詳見砂漿抗壓強度視頻/video/BV1dhXTYJEct/

砂漿模具砂漿試塊11強度等級測定砂漿壓力試驗2.2強度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12強度等級評定以三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的1.3倍作為砂漿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精確至0.1MPa)。

規范中強度等級規定:水泥砂漿及預拌砌筑砂漿分為M5、M7.5、M10、M15、M20、M25、M30水泥混合砂漿分為M5、M7.5、M10、M15

單位MPa2.2強度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1.用于不吸水基面(如密實石材)

主要取決于水泥強度和水灰比。公式如下:

2.用于吸水基面(如粘土磚或其他多孔材料)

砂漿的強度主要取決于水泥的強度等級與水泥用量。公式如下:影響砂漿強度的因素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2.2

強度(2)粘結力

粘結力是砂漿與基材的粘接能力。

是影響砌體抗剪強度、耐久性和穩定性,乃至抗震能力和抗裂性的基本因素之一。

砂漿的抗壓強度越高,其粘結強度越高。粘結力還與粘接基面的粗糙程度、清潔程度、濕潤程度及養護等因素有關。

指砂漿在各種形變引起的拉應力或剪應力作用下,發生空鼓、開裂、脫落等質量問題的強度。砂漿本身粘結力高,拉伸粘接強度也會提高。

(3)拉伸粘接強度142.建筑砂漿技術性質2.2

強度153.1

性能要求3.砌筑砂漿

163.砌筑砂漿3.2

砌筑砂漿的配合比1.計算砂漿配制強度?m,o

強度等級施工水平砂漿強度標準差σ及系數k值kM5M7.5M10M15M20M25M30優良1.01.502.003.004.005.006.001.15一般1.251.882.503.755.006.257.501.20較差1.502.253.004.506.007.509.001.25砂漿強度標準差σ及系數k值2.計算每立方米砂漿中的水泥用量QC

式中:——每立方米砂漿的水泥用量(kg),精確到1kg;——水泥實測強度(MPa),精確至0.1MPa;——砂漿的特征系數,其中α取3.03、β取-15.09。?m,o=k*?2,或者?m,o=?2+0.645σ

173.砌筑砂漿3.2

砌筑砂漿的配合比3.計算石灰膏用量,QD=QA-QC,QA一般取350kg。4.確定每立方米砂漿中砂的用量QS1m3干燥狀態砂的堆積密度,即1m3砂漿所用的干砂用量

5.確定每立方米砂漿的用水量QW根據砂漿稠度要求可選用210~310kg6.配合比的試配、調整與確定首先按計算所得配合比進行試拌,測定其分層度和沉入度,根據要求調整材料用量,得到基準配合比。砌筑砂漿配合比計算實例

18

某工程的墻體,砌筑砂漿強度等級為M7.5

。原材料條件如下:復合水泥32.5級,砂細度模數2.2,Ⅲ區細砂,砂堆積密度1500Kg/m3,施工水平一般。試計算砂漿的配合比。

(一)計算試配強度

fm.o=k

f2=1.2×7.5=9MPak系數查表取1.2Mpa。

(二)計算水泥用量Qc

Qc=1000(9+15.09)/3.03×32.5=245(Kg)

3.砌筑砂漿3.2

砌筑砂漿的配合比

19(三)計算石灰膏用量QD

QD=QA-Qc=350-245=105(Kg)(四)砂用量

砂1m3堆積密度作為砂的用量,砂用量為1500Kg/m3

(五)選擇用水量

用水量范圍210~310Kg

細砂選上限,本題選300Kg

該工程M7.5砌筑砂漿計算配合比為:水泥:砂:石灰膏:水=245:1500:105:300=1:6.12:0.43:1.25砌筑砂漿配合比計算實例3.砌筑砂漿3.2

砌筑砂漿的配合比

防水砂漿絕熱砂漿吸聲砂漿膨脹砂漿裝飾砂漿204.1種類普通抹灰砂漿4.其他建筑砂漿

材料配合比(體積比)應用范圍石灰∶砂1∶2~1∶4用于磚石墻表面(檐口、勒腳等潮濕房間的墻除外)石灰∶粘土∶砂1∶1∶4~1∶1∶8干燥環境的墻表面石灰∶石膏∶砂1∶0.6∶2~1∶1.5∶3用于不潮濕房間的墻及天花板石灰∶石膏∶砂1∶2∶2~1∶2∶4用于不潮濕房間的線腳及其他修飾工程石灰∶水泥∶砂1∶0.5∶4.5~1∶1∶5用于檐口、勒腳、女兒墻外腳以及比較潮濕的部位水泥∶砂1∶2~1∶1.5用于地面、天棚或墻面面層水泥∶砂1∶0.5~1∶1用于混凝土地面隨時壓光水泥∶石膏∶砂∶鋸末1∶1∶3∶5用于吸音粉刷水泥∶白石子1∶1.5用于剁假石(打底用1∶2~1∶2.5水泥砂漿)石灰膏∶麻刀100∶2.5(質量比)用于板層、天棚底層石灰膏∶麻刀100∶1.3(質量比)用于板層、天棚面層石灰膏∶紙筋灰膏0.1m3,紙筋0.36kg用于較高級墻面、天棚普通抹灰砂漿配合比及應用范圍21

4.2抹灰砂漿配合比4.其他建筑砂漿

22

3.包裝、貯存和運輸

1

包裝

1)干混砂漿可采用散裝或袋裝。

2)袋裝干混砂漿每袋凈含量不應少于標志質量的99%,隨機抽取20袋,總質量不應少于標志質量總和。

3)袋裝干混砂漿包裝袋上標明產品名稱、標記、商標、加水量范圍、凈含量、使用說明、貯存條件及保質期、生產日期或批號、生產單位、地址和電話等。

2

貯存

1)干混砂漿貯存不應受潮和混人雜物。不同品種和規格型號的干混砂漿應分別貯存。

2)散裝干混砂漿應貯存在移動筒倉中,筒倉應密閉,且防雨、防潮。砂漿保質期自生產日起為3個月。

3)袋裝干混砂漿應貯存在干燥環境中,應有防雨、防潮、防揚塵措施。貯存過程中包裝袋不應破損。

4)袋裝干混砌筑砂漿、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