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1頁
3.21 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2頁
3.21 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3頁
3.21 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4頁
3.21 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堂導入明朝末年,徐霞客長年旅行,游歷名山大川,走遍大半個中國。他堅持寫日記30多年,留下了60余萬字的游記資料。后人將這些日記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一書。這部書詳細記錄了各地的地貌、地質、水文、植物,以及經濟、交通、城鎮聚落、風土文物等方面,其中對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記述,居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作者寫景寫物具體形象,情景交融,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徐霞客游記》既是地理學巨著,也是文學名著。你知道明清時期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嗎?《徐霞客游記》書影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21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學習目標1.通過研讀教材,利用表格梳理明朝科學家的成就及代表作品。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了解這些成就的特點。通過研讀有關科學家人生經歷的材料,學習科學家可貴的精神品質。(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2.通過研讀教材和材料,了解明長城的修筑目的、功能及作用,認識歷史事件與社會環境的關聯。通過觀察《明清北京城平面圖》,,了解北京城的布局特點,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3.能夠說出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張,了解王守仁“知行合一”的理念,認識思想成就背后的社會現實和歷史因素。(歷史解釋)4.了解明清時期“四大名著”和昆曲、京劇藝術繁榮的基本史實。了細曹賞開的小生經歷與創作《紅樓夢》的關系以及民尚(社月亭》反映的時代背景,認識現文家體作品反映的社會背景,樹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課堂教學一、科技名著閱讀教材P121--122,完成表格著作名稱作者時期主要內容地位《本草綱目》李時珍明朝《農政全書》徐光啟明朝《天工開物》宋應星明朝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講述]這三部科技名著對當時和后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本草綱目》自向世后廣為流傳,還傳人朝鮮和日本,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閱讀教材中的“材料研讀”,回答問題。材料研讀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天工開物》序言宋應星為什么要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金銀珠寶置于最后?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強調了谷物的重要性,體現了他“貴五谷而賤金玉”的價值觀念。他認為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谷物是人們生存的基礎,而金銀珠寶雖然珍貴,卻不是生活必需品。這種思想反映了宋應星對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視,以及對物質價值的深刻認識。閱讀教材P121--122和材料,說說科學家們的精神品質有哪些?材料一:李時珍,中國明朝醫藥學家、博物學家。古代科學巨著《本草鋼日》的作者。李時珍自幼習儒,博覽群書,曾師事理學家顧問(日巖)。所著《本草綱目》費時27載,三易其稿。他鑒于本草著作關系治病救人大事,歷代著述、注解本草的著作雖多,謬誤也不少,認為很有必要重新加以整理考訂。他研究考證古代文獻,收集當代資料,進行辯疑、訂誤,參考800余種醫藥及經史百家書籍,并實地調查,請教有實踐經驗的人,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采取比較分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著成《本草綱目》這一藥物學巨著。——摘編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材料二:徐光啟,中國明朝科學家、政治家。從傳教士利瑪竇等學習西方數學、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有用之實學”,譯成《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諸書。(萬歷)四十一年(1613),力主以西洋歷法修正舊歷,遭守舊勢力反對,托疾離朝,自購田地,屯墾天津。天啟間,遭排陷,告病閑住,從事農業科學的研究和《農政全書》的編寫。崇禎元年(1628)召還,二年,以禮部左侍郎理部事,奉敕督造紅夷炮,抵抗清軍。——摘編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材料三:宋應星,中國明朝科學家。50歲撰成《天工開物》,以及《論氣》《談天》等著作。《天工開物》成書于1637年,它全面系統地總結和記載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經驗和知識。全書6.2萬字,插圖123幅,分上中下3卷,每卷1冊,共18章。是作者行程數十萬里,深入考察全國各地田間、作坊基礎上寫成。——摘編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刻苦鉆研、勤奮學習、注重實地調查、持之以恒。閱讀材料和教材,說一說明朝科技成就具有哪些特點。材料:一般來說,明朝科學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技術的發展上。然而,從科學方面來看,其進步是非常緩慢的,甚至出現遲滯的現象。從明朝的科技著作中可以看出,其應用性很強,本質上屬應用科學。——摘編自劉樹勇、王士平《明代科學發展的遲滯問題》刻苦鉆研、勤奮學習、注重實地調查、持之以恒。【教師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明朝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取得輝煌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時我國的科技成就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缺乏突破,多為總結性著作。二、明長城和北京城1.明長城閱讀教材P122,觀察教材中的《明長城示意圖》,完成表格修筑目的東西起點基本情況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擾東起鴨綠邊、西至嘉峪關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沿線設立衛所,駐扎軍隊,開展屯田,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閱讀教材122和材料,說一說修筑長城的意義?山海關八達嶺長城材料:長城的修建阻擋了具有高機動性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裝擾,中原地區寧軍得以依靠長城進行防御成反擊,維護了中原王朝的北部邊疆,有利于古代中國的和平與穩定。但長城的修建并不代表著物理意義上的完全隔絕。相反,雙方在長城沿線通過朝貢貿易、互市與戰爭等進行互補性的交流,使得雙方在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逐步變化,從而逐漸完成文化上的整合。——摘編自李思楊《守土安邦與文化認同--長城的歷史作用探究》明長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軍事防御作用,帶動了長城沿線的開發及邊疆地區開發,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2.北京城[講述]在元大都基礎上,明朝從1406年開始對北京城進行大規模的營建,1420年基本建成。清軍人關后,對北京城進行持續改建。北京城成為明清兩朝的都城。閱讀教材中的《明清北京城平面圖》,觀察明清時期北京城的變化,指出北京城的中軸線,了解北京城布局的特點。【教師總結】明朝初期,北京城的規模相對較小。明成祖即位后,選定北京為都城,并對北京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形成了現有的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城結構。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城市規劃。北京城的中軸線從南端的永定門開始,經過正陽門、午門,直至北端的鐘鼓樓。北京城的布局特點體現在其嚴謹的對稱性和層次分明的城郭結構方面。宮城位于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其建筑群沿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分布。北京城的平面呈凸字形,由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組成,從宮城到外城以中軸線對稱展開,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諧的巨大建筑群。這種布局不僅彰顯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美學原則,也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封建社會的等級秩序。長城之美在于雄偉,故宮之美在于莊嚴。1987年,長城和北京故宮被聯合國列人《世界遺產名錄》。2024年,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人《世界遺產名錄》。三、明清的思想家閱讀教材P124,填寫表格,概括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張。思想家時期主要思想王守仁明中期黃宗羲明末清初顧炎武明末清初王夫之明末清初認為心是萬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激烈反對君主專制制度,批判“君為臣綱”的封建教條,認為做官應該“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把“亡國”與“亡天下”作區分,認為改朝換代是亡國,文化沉淪是亡天下,故“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認為社會是發展的、進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王仁(1472—1528)想一想如何理解“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強調知識和行動不是分開的,而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王守仁認為,真正的知識必須通過行動來體現,只有將內心的認知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簡而言之,知行合-就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知道什么就去做,做到知與行的一致。【教師講述】王守仁認為,良知是每個人內心固有的、天生的道德感和判斷力。它就像一個內在的指南針,告訴我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而良知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和踐行,這樣才能達到圣賢境界。“致良知”指人克服私欲,恢復良知。四、小說和戲曲1.小說[講述]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文化的繁榮,小說、戲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其中以“四大名著”最為著名。閱讀教材,了解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時間

書名

作者

元末明初

《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明朝中期

《西游記》

吳承恩

清朝中期

《紅樓夢》

曹雪芹

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人物掃描”,了解曹雪芹的個人經歷和創作《紅樓夢》的背景。人物掃描曹雪芹,名霑(zhān),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時曾享受過一段富貴榮華的生活。雍正時曹家被抄,徹底敗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窮困潦倒,衣食無著。他回顧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對社會有了深切的體驗和清醒的認識,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撰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由于貧困交加,他不到50歲就去世了。曹雪芹(約1715—約1763)【教師講述】曹雪芹的家族興衰深刻影響了《紅樓夢》的創作。他將個人從富貴到貧困的經歷融人作品,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書中塑造了如賈寶玉、林黛玉等反抗傳統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人物形象,還熱情歌頌了被奴役、被蹂躪的奴婢進行抗爭的精神。《紅樓夢》細致地描繪了當時社會的各個層面,從官場到市井,為研究清朝社會提供了珍貴資料。曹雪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創作《紅樓夢》,這部作品的完成本身就是他堅韌不拔精神的體現。這部作品不僅傳達了曹雪芹的情感和對社會的批判,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生活。如今,《紅樓夢》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2.戲曲閱讀教材P125,概括昆曲的發展歷程。昆曲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明朝萬歷末年,經過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發展,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鼎盛。[講述]明朝時,昆曲的代表作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享》。清朝時,洪異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這兩部歷史劇,內容感人,情節跌宕,詞曲雅致,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閱讀材料,指出《桃花扇》反映的時代背景。材料:《桃花扇》是清朝文學家孔尚任所作的杰出傳奇劇本,全劇通過侯方城與李香君的愛情悲劇表達了作者對家國興亡的悲嘆與感傷,同時也借侯方域的角度表現了明朝末年人們普遍的幻滅思想。《桃花扇》給人的巨大沖擊力在于,它不是簡單的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它所表達的是一種國破家亡、無力回天的絕望和幻滅感。——摘編自陳惠《〈桃花扇〉中愛情幻滅的悲劇美》反映的是明朝衰亡的歷史。【教師小結】文藝作品,來源于現實,經過藝術加工,往往又高于現實。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3.京劇閱讀教材P126,歸納京劇的形成歷程。徽調不斷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后來被稱為“京戲”或“京劇”。閱讀教材第四目中的“相關史事”,觀察《清朝(茶園演劇圖>(局部)》,感受京劇的魅力。相關史事京劇的角色行當有明確的劃分,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套七行,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行;又將唱、念、做、打相結合,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我國戲曲的精華。清朝《茶園演劇圖》(局部)[講述]《茶園演劇圖》是一幅描繪當時戲劇表演場景的畫作。從畫中可以看到,舞臺上的演員們正在表演。他們身著傳統戲服,動作生動,表情豐富。舞臺下聚集了許多觀眾,他們或站或坐,全神貫注地觀看演出。這幅畫反映了當時戲劇文化在民間的普及和受歡迎程度。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之一,以生、旦、凈、丑四行為角色分類,唱腔包括西皮、二黃等,表演集唱、念、做、打于一體。臉譜色彩豐富,象征角色性格。服飾類型多,反映身份。舞臺布景簡約,重在演員表演。音樂伴奏以鑼鼓、京胡為主,與表演緊密結合,展現我國戲曲的精華。課堂練習1.下圖是學生制作的古代科技著作資料卡片。據此判斷,卡片反映的著作是()作者:宋應星內容: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當時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地位: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齊民要術》B.《天工開物》C.《農政全書》D.《本草綱目》B2.清湖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鼎盛。下列各項中,屬于這一時期昆曲作品的有()①湯顯租的《牡丹亭》②洪異的《長生殿》③禮尚任的《桃花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C3.中國古代戲曲在明清時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被后世譽為“國粹”的是()A.雜劇B.昆曲C.評劇D.京劇4.從唐、宋、元到明清,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由詩、詞到曲再到小說。這一變化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