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_第1頁
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_第2頁
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_第3頁
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_第4頁
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一、單選題1.(2021·北京東城·高一期末)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2.(2021·北京豐臺·高一期末)中國古代歷史上多次出現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治世局面,其中出現在唐朝時期的是①文景之治

②貞觀之治

③開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020·北京昌平·高一期末)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歷史上稱之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 D.“康乾盛世”4.(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唐太宗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知人善任,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大定之治5.(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唐玄宗在位前期選賢任能,改革吏治,將唐朝推向全盛時期,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A.光武中興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6.(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訓,注重調整統治政策,統治期間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下列史事中屬于唐太宗的統治措施是A.設立中朝并向地方派刺史 B.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C.選官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 D.設文淵閣大學士以備顧問7.(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李世民是中國古代少有明君,當時被稱為“天可汗”。主要因為A.消滅割據勢力,為唐朝統一作出巨大貢獻 B.知人善任,虛懷納諫C.輕徭薄賦,勸課農桑 D.打擊突厥,實行開明民族政策8.(2020·北京房山·高一期末)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探究漢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貞觀之治”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以下觀點,正確的是①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②輕徭薄賦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④提倡節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賦稅制度的變化,反映出國家對農民的控制逐漸放松,下列哪個稅法的實施使征稅的主要標準從人丁轉為財產A.租調制 B.租庸調制 C.兩稅法 D.相地而崔征10.(2021·北京懷柔·高一期末)據史料記載,天寶十三載(754年),全國人口有5280多萬,而到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只有1690多萬。導致這一時期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大運河 B.隋末農民起義C.安史之亂 D.黃巢起義11.(2021·北京平谷·高一期末)隋唐時期民族政策比較開明,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唐玄宗被草原各族尊稱為“天可汗” B.東北靺鞨族首領大祚榮被封為渤海郡王C.為加強對西域的管理,設置了伊犁將軍 D.唐玄宗冊封吐蕃首領松贊干布為“懷仁可汗”12.(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識讀下表,分析這一時期全國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全國戶數全國人口609890萬戶4600萬626290萬戶1600萬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 B.政權更迭、混戰不息C.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 D.朋黨之爭和黃巢起義13.(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下圖傳為初唐畫家閻立本所作的《職貢圖》(局部),反映的是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的生動情景。出現這一情景的原因是①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與開放的對外政策

②唐代國內外交通聯絡較發達通暢

③唐玄宗輕徭薄賦,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④唐代經濟文化的空前發展和繁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4.(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下圖為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景龍四年(710年)《論語》抄本(部分),12歲的卜天壽小朋友在旁邊留有小詩:“寫書今日了,先生莫嫌遲。明朝是假日,早放學生歸。”此文物可佐證A.唐朝少年兒童普遍接受了學堂教育B.吐魯番地區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C.唐朝人普遍運用詩歌表達生活體驗D.中原文化在西北邊疆地區有所傳播15.(2020·北京延慶·高一期末)結合唐朝前期邊疆各族的分布圖,判斷以下路線圖反映的史實是A.張騫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進藏 D.玄奘西游16.(2019·北京懷柔·高一期末)貞觀年間群臣進諫,太宗納諫涉事范圍雖廣,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勸農桑、息征戰,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撫恤人”。這表明貞觀之治的核心思想是A.守法精神 B.用人唯才 C.兼收并蓄 D.以民為本17.(2020·北京石景山·高一期末)觀察如圖,判斷最終結束這一長達數百年分裂局面的是北齊、北周、陳對峙形勢圖(572年)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18.(2020·北京朝陽·高一期末)在事死如生的唐代中上層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駱駝俑蔚成風尚。許多陶駱駝背上馱著絲綢,馭手幾乎都是表情各異的胡人,做工精美異常。由此可見,唐代A.海上絲綢之路暢通 B.民間制造瓷器技術高超C.漢藏文化交流頻繁 D.經濟交流影響社會習俗19.(2020·北京朝陽·高一期末)唐太宗從歷史上認識到周、秦統治時間的長短在于統治者本身,周因“惟善是務,積功累德”,所以持久;秦因“恣其奢淫,好行刑罰”,故而短暫。他因此采取的措施是①輕徭薄賦,勸課農桑

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③首創殿試,完善科舉

④崇文抑武,大興文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參考答案1.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是“貞觀之治”,B正確;文景之治是西漢初年的盛世,A排除;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統治時期的盛世,C排除;康乾盛世是清朝時期的盛世,D排除。故選B。2.C【詳解】②貞觀之治③開元盛世,分別是唐太宗與唐玄宗時期,故C項正確;①④是漢代與清代,排除ABD。3.C【詳解】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出現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故選C;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文景之治”,排除A;東漢出現“光武中興”,清朝出現“康乾盛世”,排除BD。4.B【詳解】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B正確;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A錯誤;開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時期的盛世局面,C錯誤;大定之治是指金國在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期間出現短暫的穩定繁榮的局面,D錯誤。5.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統治時期的盛世是開元盛世,C正確;A是東漢光武帝時期出現的盛世,排除;B是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排除;D是清朝時期的盛世,排除。故選C。6.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科舉取士,貞觀時期增加了考試科目,其中以進士、明經為主,C項正確;漢武帝時期設立中朝并向地方派刺史,A項史實不符,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排除B項;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設文淵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排除D項。故選C項。7.D【詳解】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說明他得到了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一致認可,主要原因在于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故選D;ABC都與民族政策無關,不是他被稱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選D。8.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吸取前朝的滅亡教訓、輕徭薄賦和提倡節儉都是漢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貞觀之治”出現的共同原因,①②④符合題意,D正確;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是唐太宗時期推行的,③錯誤,ABC排除。故選D。9.C【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兩稅法是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由于分夏、秋兩季征收,所以稱為“兩稅法”,兩稅法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C正確;租調制和租庸調制的收稅標準仍然是按照人丁,A和B項錯誤;相地而催征是按照土地不同情況分等征收農業稅,D錯誤。【點睛】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楊炎建議頒行"兩稅法"。兩稅法是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由于分夏、秋兩季征收,所以稱為"兩稅法"。10.C【詳解】依據材料“天寶十三載(754年),全國人口5280多萬,而到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剩余1690多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八年戰亂導致這一時期人口銳減。故答案為C項。A項在隋朝時期大運河已經溝通,排除;B項此時隋朝早已經滅亡,排除;D項黃巢起義發生于公元878年,時間不符,排除。11.B【詳解】唐玄宗時期,東北靺鞨族首領大祚榮被封為渤海郡王,B項正確;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排除A項;清朝設立伊犁將軍,排除C項;回紇首領骨力裴羅被冊封為懷仁可汗,排除D項。故選B項。12.B【詳解】根據材料可得,人口數量急劇變少,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在這個時期屬于隋唐政權更迭時期,由于戰爭的不斷導致人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全國的人口,而不是南方或北方的人口,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安史之亂是在唐朝中后期,不符合題意時間,排除C項;黃巢起義是在唐朝末期出現,不符合題意時間,排除D項。故選B項。13.D【詳解】根據材料“反映的是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的生動情景”及所學知識可得,這幅圖主要反應唐朝與少數民族的關系,交通暢通,經濟相對較為繁榮,也就是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與開放的對外政策、唐代國內外交通聯絡較發達通暢、唐代經濟文化的空前發展和繁榮,①②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輕徭薄賦,知人善任,虛懷納諫”不能直接對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產生直接影響,并且唐玄宗是在唐太宗之后,時間不相符,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14.D【詳解】根據“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景龍四年(710年)《論語》抄本(部分)”可得出,中原的儒家文化傳播到了西北的新疆地區,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新疆地區,不能體現普遍,排除A項;材料與絲綢之路無關,排除B項;普遍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15.C【詳解】根據“長安(起點)”“邏些(終點)”,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文成公主進藏,從都城長安出發,終點是邏些,故選C;張騫、昭君是西漢人,朝代不符合題意,排除AB;玄奘西游終點是印度,排除D。16.D【詳解】唐太宗納諫很大部分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勸農桑、息征戰。這表明貞觀之治的核心思想是以民為本,故D正確;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守法精神、用人唯才、兼收并蓄,故ABC錯誤。17.A【詳解】據圖“北齊、北周、陳”等信息可知,此圖反映的是南北朝對峙時期;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廢掉北周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軍南下,滅掉了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A正確;B、C、D不符題意。18.D【詳解】據材料“……陪葬的駱駝俑蔚成風尚。許多陶駱駝背上馱著絲綢,馭手幾乎都是表情各異的胡人,做工精美異常”可知,陪葬的駱駝背上馱著絲綢,馭手幾乎都是表情各異的胡人,這反映了當時民族間經濟交流密切,也體現了經濟交流影響社會習俗,D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