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六國論》(學案)【中職專用】答案高二語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1頁
3.1《六國論》(學案)【中職專用】答案高二語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2頁
3.1《六國論》(學案)【中職專用】答案高二語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3.1《六國論》學案【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全面了解蘇洵的生平經歷、文學成就及“論”這一文體的特點,能夠對文中的文言知識進行有效積累、系統梳理和準確歸納,包括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提升文言文閱讀和理解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深入剖析六國滅亡的原因,精準把握作者借古諷喻的寫作目的,學習本文所運用的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假設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清晰認識文章論證嚴密、借古諷今的寫作特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深度探究文章的現實意義,激發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增強對歷史教訓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升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養以史為鑒、關注現實的意識。【重點難點】重點:深入剖析六國滅亡的原因,精準把握作者借古諷喻的寫作目的,學習本文所運用的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假設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清晰認識文章論證嚴密、借古諷今的寫作特色。難點:深度探究文章的現實意義,激發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增強對歷史教訓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升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養以史為鑒、關注現實的意識。【學習過程】閱讀導航閱讀“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初讀課文默讀一遍課文,標注生字詞。自主預習查閱工具書和預習素材,完成下列練習。文學常識蘇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時期杰出的散文家。他與兒子蘇軾、蘇轍都憑借卓越的文學才華聞名于世,被世人并稱為“_________”,且父子三人皆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蘇洵27歲才開始發憤讀書,然而參加進士、茂才等考試均未考中。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蘇洵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前往汴京,其文章深受翰林學士歐陽修的賞識,歐陽修將他的文章呈獻給宋仁宗后,蘇洵聲名遠揚。蘇洵還參與了禮書《太常因革禮》的修纂工作,書成不久后便去世,死后被追贈為光祿寺丞。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潔、剛勁有力,凝練雋永;有時又能運用鋪陳排比的手法,還善于運用形象生動的妙喻。其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犀利,敢于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北宋社會的陰暗面,同時在剖析問題時又能巧妙地轉換筆鋒,緩和語氣,使文章更易被人接受。蘇洵的主要作品收錄在《嘉祐集》中。論:古代常用的一種文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政論,主要用于發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一類是________,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統治者提供治國理論。檢查字詞請給下面加粗的漢字注音。賂秦()暴霜露()洎牧()勝負之數()寫出下列詞語的解釋。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了解人物軼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自主預習1.(1)三蘇(2)史論2.(1)賂秦(lù)暴霜露(pù)洎牧(jì)勝負之數(shù)(2)抱薪救火: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文中“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形象地說明了用割地的方式討好秦國,不但不能阻止秦國的侵略,反而會使其侵略欲望愈發膨脹,加速自身的滅亡。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讓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文中描述了六國為求一時安寧,不斷向秦國割地,最終導致國力衰弱,走向滅亡的悲慘結局,體現了“日削月割”的無奈與悲哀。整體感知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2.(1)蘇洵發憤讀書

眉山的蘇洵,年少時不喜歡學習。成年后,仍然不知道書為何物。二十七歲后,才開始發憤讀書。舉進士、秀才都沒有考中。他說:“這些文章不值得我學習。”因而燒掉所寫的文章,開始閉門讀書。五、六年之后,開始廣泛地研習六經和諸子百家的學說。嘉祐初年,他與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來到京城,歐陽修把蘇洵的文章推薦給朝廷,士大夫們爭相閱睹;他的兩個兒子參加科舉進士的考試,成績都在優等。因此,蘇家父子三人的名聲震動京城,人們把他們叫做“三蘇”。(2)蘇洵巧計教子北宋大散文家蘇洵的兩個孩子蘇軾和蘇轍自小十分頑皮,在多次說服教育不見成效的情況下,蘇洵決定改變教育方法。從此,每當孩子玩耍時,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讀書,孩子一來,便故意將書“藏”起來。蘇軾和蘇轍好生奇怪,以為父親一定瞞著他們看什么好書。兩人出于強烈的好奇心,趁父親不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