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寫作《語言要簡明》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1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寫作《語言要簡明》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2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寫作《語言要簡明》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3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寫作《語言要簡明》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4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寫作《語言要簡明》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寫作《語言要簡明》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語言要簡明》教案

【教學目標】

1.明確語言簡明的內涵及原則。

2.掌握讓語言簡明的方法,能識別文段表達中語言不簡明之處并修改。

3.能以語言簡明原則進行寫作及自覺修改。

【教學重點】

掌握讓語言簡明的方法,能識別文段表達中語言不簡明之處并修改。

【教學難點】

能以語言簡明原則進行寫作及自覺修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對比閱讀兩段文字,感受語言簡明的差異。

展示文段:

文段一:“今天早上,我起床之后,來到了學校。到了學校以后,我發現教室里的同學很多。"

文段二:“今早起床,我來到學校,發現教室里同學很多。”

提問引導:“讀這兩段文字,哪段更簡潔舒服?為什么?"學生分享感受,師生總結:文段二簡潔,無重復啰嗦,體現語言簡明。

引出課題:“一起走進‘語言要簡明’的寫作課堂,學習讓語言更簡潔明了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文段對比,創設直觀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語言簡明的特點,激發學習興趣,自然引入主題。

二、課堂活動

任務一:知識梳理,明確概念

活動:結合語言實例體會語言簡明的內涵要求。

1.概念明確

比較下面修改前后的文字,體會語言表達區別。

原句:“還有一種立體的書,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圍上去看。它的插圖都是立體的。當你把書打開的時候,書里的人和動物會馬上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修改后:還有一種書,插圖是立體的,也很吸引人,打開書,書里的人和動物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修改前的語言不夠簡明。“立體的"出現兩次,字面重復;“吸引人”和“很多人圍上去看"意思重復;“當你把書打開的時候”,不夠簡潔。

修改后的語段簡要明白,語言盡可能簡練,沒有重復啰嗦,同時表達要清楚明白,不讓人產生誤解。

明確簡明內涵:

簡明,即簡要、明白。簡要指語言精練,不重復、不啰唆;明白指表達清楚,無誤解。

【設計意圖】系統傳授知識,通過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結合學生自身寫作情況,強化知識掌握。

任務二:合作學習,探究方法

探究活動:小組討論課本文段的修改,歸納語言簡明的方法。

活動過程:結合課本文段資料,分析文段,找出不簡明處,討論修改,歸納使語言簡明的方法。

1.分組討論并記錄討論交流要點。

2.教師巡視引導分析角度。

3.小組選派代表進行成果匯報

成果展示:

刪枝節:去掉偏離中心的句子(如商場里的人多、爭論的場景)。

避重復:刪除重復詞語。

重復句:

1.她說她在等候上車的時候,她心里一直在后悔。

2.接著是整座城市因火山爆發毀滅,直到1709年,這座被毀滅的城市才被一些考古學家發掘出來。

修改:

“她說在等車時一直后悔。"

“整座城市因火山爆發毀滅,1709年才被考古學家發掘出來。

去堆砌:

1.小伙子天天鍛煉,身體顯得很健壯結實、強壯有力、敦實健碩。

2.戰勝了挫折,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無限光輝燦爛的無比光明的美好前景。

合并近義詞(如“健壯結實、強壯有力”保留一個)(“無限光輝"燦爛”“無比光明"美好”保留一個)。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與探究能力。在討論匯報中,學生掌握修改方法,教師總結讓認知更清晰。

任務三:實戰演練,修改提升

活動內容:下面這段文字不夠簡明,請加以修改。

籃球比賽結束后,比賽完的隊友們一個個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學校的車,學校有好幾輛大巴和小轎車。我沒有上車,而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緊鎖著眉頭,無奈地嘆息,我心里很難受,不禁為比賽的失利感到難過。那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我一個人站在家門口,獨自佇立在余暉之中。

提示:1.抓住敘事的主題,去掉偏離中心的語句

2.刪掉語義重復的詞語,使表達更加簡明

活動過程:

學生獨立修改,小組討論,展示點撥。

討論明確:

(1)刪掉偏離主題的句子(如“學校有好幾輛大巴和小轎車")。

(2)合并重復詞(如“比賽結束后”和“比賽完的隊友們")。

(3)避免堆砌(如“無奈地嘆息,我心里很難受,不禁為比賽的失利感到難過”)。

參考修改:籃球比賽結束后,隊友們坐學校大巴走了。我沒上車,獨自默默走回家。那個黃昏,我站在家門口,為比賽失利難過。

【設計意圖】讓學生實踐運用方法,通過展示評價發現不足,教師總結強化正確思路。

任務四:寫作運用,創意表達

活動1:寫作實踐二構思與片段寫作,踐行語言簡明。

選擇你喜歡的景或物,認真觀察思考,寫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題目自擬。不少于500字。

提示:1.將自己“沉浸"到景或物中,展開聯想和想象,捕捉自然生發的情感或思緒,并及時記錄下來。

2.抓住景或物的特點,找到它與你所想抒寫的情思之間的契合點。對景或物的描寫,要緊密結合情思展開。可以模仿、借鑒課文的寫法。

3.根據表達的需要,可以進行精細的描繪,但要避免詞句重復、堆砌;必要的介紹、相關的敘事,也要力求簡明,要言不煩。

活動過程:

(一)審題立意討論——明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核心

1.概念明確

(1)展示案例對比:

借景抒情:“教室旁邊有一叢竹子,四季常青,枝干還比較細瘦,但修長勻稱,每當風吹過,那清麗的竹影常常映在我的書上,仿佛將我的讀書歲月,都浸潤成清幽又靈動的詩行。”

借景抒情:“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

(2)明確:借景抒情需通過景物描寫傳遞情感;托物言志要賦予事物象征意義,表達志向或哲理。

2.選題啟發

(1)我們的生活中可以寫的景或物有哪些?這處景或物讓你產生過怎樣的情感或思考?

提示:找到景物與情感的連接點。

聯想拓展——

相關聯想:由景物想起相關的人和事,通過對人和事的回憶表達情感。如吃水不忘挖井人。

相似聯想:由景物聯想到精神品格相似的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對人的情感。即托物言志。

展示:

①三角梅在鋼筋水泥的夾縫中倔強綻放,讓我想起一個同學小林,她家境不好,沒有母親,父親是建筑工人,她總是以驚人的毅力讀書,在全市演講比賽中綻放出驚人光芒。

②蝸牛背著房子在水洼里艱難爬行,讓我明白即使慢也要堅持前行,就像數學題做了三遍才懂的那個晚上。觸角上的水珠折射彩虹,銀亮的痕跡暗喻成長軌跡。

③金黃的葉子像蝴蝶落下,不久后,它們將用褪色的翅膀為新芽鋪就溫床,把生命的密碼藏進腐爛的脈絡里。就像為家鄉教育事業獻生的老教師,讓知識的種子破土而出。

④有些光芒注定要穿越黑暗——它們是時光長河里永不沉沒的島嶼,用銳利的目光和深邃的思想,讓每一艘迷路的小船,都能在黎明前觸碰到希望的岸。

(二)寫作構思——梳理寫作思路,搭建文章框架

小組討論并展示思路,教師點評。

通用思路參考:

開頭:引出景/物(簡潔點明觀察對象)。

中間:描寫景/物特點+聯想與情感(結合觀察記錄與聯想內容,融入情感表達)。

結尾:升華主題(總結景/物帶來的感悟或情感)。

(三)語言表達提升——運用簡明語言,避免重復堆砌

學生交換修改文段。

1.病例修改

展示問題文段:那片已經開始泛黃的梧桐葉,在蕭瑟的秋風中打著旋兒,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手操控著,以一種緩慢而優雅的姿態,從枝頭依依不舍地脫離,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最終輕輕落在鋪滿同樣顏色落葉的地面上,發出細微的沙沙聲。當人們走過時,那些堆積得厚厚的、軟軟的、如同金色地毯般的落葉,會在腳下發出清脆的碎裂聲,仿佛在訴說著季節更替的故事。

學生修改:那片已經開始泛黃的梧桐葉,在秋風中打著旋兒,以優雅的姿態,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輕輕落在地面上,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仿佛在訴說著季節更替的故事。

2.優秀句賞析

展示課本或經典文段:“雨,像銀灰色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分析:用“銀灰色的蛛絲"精準形容雨絲,無冗余詞語,景物描寫與情感(秋的靜謐)自然融合。

歸納:要借景營造氛圍,語言簡潔有畫面感。

活動2:寫作實踐三《月亮》作文指導

寫作任務:古往今來,月亮一直是人們吟詠的對象,寄托了人們無盡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以《月亮》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寫作前,可以查閱一些描寫月亮的詩文。想一想:為什么那么多文人墨客喜歡寫月亮?月亮寄托了人們的哪些情感?這些情感寄托在別的事物上行不行?

2.在查閱和思考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新穎的角度,寫出你對月亮的感受。

3.寫完后讀一讀,認真修改,做到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抒情自然。

活動過程:

(一)素材積累——挖掘月亮的文化內涵與情感素材

分組討論:回憶描寫月亮的詩詞,梳理月亮代表的思想情感,想一想,除了這些,月亮還能關聯什么新角度?

展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思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祝愿)。

新角度:飛向月球的征途——人類的探索

總結:月亮常寄托思念、團圓、孤獨等情感。我們可以從月亮的盈虧變化,聯想到人生的順逆。

(二)生活聯想——回憶月亮觸發的情思

提問:“你在什么場景下注意過月亮?那時有怎樣的心情?”

示例:中秋夜,全家團聚時,月亮又圓又亮,覺得溫暖幸福;某晚獨自走夜路,月亮清冷,感到一絲孤獨;與月為友的體驗。

(三)構思立意——確定獨特寫作角度與文章立意

結合以上的梳理,你覺得可以借月亮進行怎樣的構思?寫出你的文章結構設計。小組討論,全班發言。

展示點撥:

1.角度篩選

文化角度:寫月亮在詩詞中的意象。

情感角度:通過月亮寫親情、友情(如與朋友共賞月亮,寄托思念)。

想象角度:以“月亮的自述”,講述它眼中的人間故事。

示例:“以月亮見證家庭變遷,表達對親情永恒的感悟。”

2.結構設計

示例框架:

開頭:引入月亮(如“夜晚,我又望著天空的月亮,它總在無聲訴說著什么")。

中間:結合具體事例(如回憶與奶奶共賞月亮的時光),描寫月亮+情感抒發。

結尾:升華主題(如“月亮依舊,而愛永恒,像月光永遠照亮心的角落”)。

成果展示:

一、開篇

我趴在窗臺上,看月光把對面的樓頂染成銀色。我忍不住想:如果能和月亮做朋友,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呢?

二、主體

(一)神話遐想(嫦娥姐姐的邀請我去月宮做客。玉兔帶我參觀月亮背面的環形山。)

(二)科學幻想(我成為月球科考隊員,在月球背面發現一個古老的電話亭,撥通外婆家的電話。)

(三)生活聯想(小時候在月光下和表弟躺在竹床上看月亮。考試前對著月亮許愿,數學竟然考了滿分。)

三、結尾,呼應開頭情感升華

原來月亮不只是夜空中的天體,它是神話故事的搖籃,是科學探索的起點,更是藏著我童年秘密的好朋友。現在我依然喜歡看月亮,月光里藏著的那些遐想,讓平凡的夜晚變得閃閃發光。

(四)細節描寫與語言優化——讓月亮描寫生動,語言簡明優美

讓描寫生動,需要使用修辭手法。如可以把普通描寫:“月亮很圓很亮。"

優化為:“月亮懸在深藍的天幕,似一輪銀盤,清輝潑灑,給大地披上薄紗。”

就你前面的構思,寫一個片段。注意語言的生動和簡明。寫后分享。

點撥:

1.語言生動的方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加入環境襯托(如寫月光下的景物)。

2.語言簡明

展示學生習作片段,集體修改:

問題示例:“月亮,它在夜晚的時候,會出來,它出來的時候,天空就亮了。"

修改:“夜晚,月亮出來,清輝點亮夜空。”

強調:刪除冗余詞語(如“它在夜晚的時候"簡化為“夜晚”),讓表達更凝練。

表達示例:

月亮見證的友情

月光總在深夜爬上我的窗臺,像一匹銀色的綢緞,輕輕覆蓋在書桌上未合攏的作業本上。我常常望著它出神——這輪高懸億萬年的月亮,是否也會一直記得我們的友情?

月光下的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