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考:根據視頻歸納自改革開放我國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課程標準】

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010203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目錄CONTENTS壹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20世紀80年代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1984年至1988年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1990年“七五”計劃(1986-1990年)完成,提前實現了第一步戰略目標。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向小康社會邁進。(3)科學技術多個領域取得新成就:巨型計算機、高能加速器、秦山核電站。“銀河-I”填補了國內巨型計算機研制的空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三步走戰略◎“銀河-I”◎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秦山核電站歸納總結20世紀80年代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科學技術成就重大工程建設知識拓展:綜合國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經濟加速發展邁向小康社會“七五”計劃(1986—1990)銀河-1號巨型計算機秦山核電站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2、20世紀90年代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我國取得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一系列重大斗爭的勝利材料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面對金融危機沖擊,黨中央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出口,從多方面拉動經濟增長。中國兌現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在克服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定海神針的關鍵作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面對金融危機沖擊,黨中央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出口,從多方面拉動經濟增長。1997年以后,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外貿出口也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回升。中國兌現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在克服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定海神針的關鍵作用。

——《中國共產黨簡史》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7Asianfinancialcrises)指發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材料

抗洪搶險斗爭:1998年夏,我國奪取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黨和人民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徹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2、20世紀90年代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3)科技事業取得巨大成就(4)重大工程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西電東送、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一批重大工程捷報頻傳(2)2000年“九五”計劃(1996-2000年)完成: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標志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高性能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封鎖三峽水電站3、21世紀初(到2011年)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成功應對各種風險和困難:國家戰勝非典疫情(2003年),奪取汶川抗震救災勝利(2008年),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以來),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3、21世紀初(到2011年)(2)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0萬億元,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3)國家出臺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2006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3、21世紀初(到2011年)◎神舟七號”航天員首次太空漫步◎“嫦娥一號”首次完成繞月探測◎“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4)科技領域的成就①重要學科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②到2011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大國,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網民數量居世界第一位以圖證史——感悟21世紀初期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2008年汶川抗震2003年抗擊非典"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2003年)神舟七號”航天員成功進行第一次太空漫步(2008年)“嫦娥一號”首次完成繞月探測(2009年)國家取消農業稅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貳“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1、問題由來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①1842年《南京條約》,英國割香港島;②1860年《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③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1)香港問題:(2)澳門問題(3)臺灣問題:解放戰爭后,國民黨敗逃臺灣。思考: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本質區別是什么?臺灣問題港澳問題

16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開始長期占據。內政問題內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外交途徑解決2、“一國兩制”構想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1(1)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2)內涵: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新澤西州大學教授楊力宇時進一步申述,臺灣和大陸可以實行兩種制度。在臺灣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享有司法終審權;可以保留軍隊,其黨政軍系統均由臺灣當局來管。(3)意義:一項大膽的、創造性的戰略構想;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指導方針,為解決港澳問題指明了方向。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2、“一國兩制”構想(4)實踐:港澳回歸①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國政府分別同英國和葡萄牙政府簽署了中英、中葡聯合聲明。②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③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3、臺灣問題11979年元旦1992年11月1993年4月2005年3月2005年4月29日2015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后,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兩岸的經濟技術交流合作《告臺灣同胞書》海協會與海基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國家分裂法》,表現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反國家分裂法》海協會會長與海基會董事長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汪辜會談”兩位領導人在北京會面,是繼重慶談判以來兩黨主要領導人的首次會談,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胡連會兩位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習馬會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3、臺灣問題思考:影響和平統一臺灣的因素有利因素:(1)歷史依據: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根本保證:中國綜合實力的強大;(3)正確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4)經濟聯系:兩岸經濟聯系加強;(5)人心所向:兩岸人民渴望統一;

(6)榜樣借鑒:港澳的順利回歸和繁榮穩定。(7)國際的公認:一個中國

不利因素:(1)臺灣島內的分裂勢力猖獗;(2)國際反華勢力的粗暴干涉臺灣問題港澳問題異本質權利同措施權利臺灣問題是內戰遺留問題,屬內政問題,反對外國勢力干涉港澳問題是殖民主義遺留問題,主權問題,涉及國際關系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港澳則派駐中國人民解放軍設立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異同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比較民族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經濟特區不同點目的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權限范圍5個民族自治區港、澳、臺5個經濟特區相同點穩定社會解決民族問題祖國和平和統一發展經濟促進現代化建設資本主義制度根據本地區執行法律法規、政策的自治區擁有除外交、國防外的高度自治權實行特殊的經濟管理制度①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符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②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區,享有一定的自治權;③與中央的關系都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經濟特區、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區的異同叁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外交政策的調整(1)目的: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2)依據: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鄧小平提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論斷。(3)內容:①中國主張世界上所有國家不論大小、富貧、強弱一律平等;

②中國決不稱霸,也堅決反對任何霸權主義;

③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

④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為借口,占領別國領土、干涉別國內政。

1985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訪華團時說:“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鄧小平《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外交政策的調整(4)成果:①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②1979年1月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③1989年中蘇兩國實現關系正常化;

④到1992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達154個。(5)意義:中國外交得到全方位發展,一個有利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初步形成。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979年中美建交聯合公報?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2、20世紀90年代到世紀之交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系新格局(1)積極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分別同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及歐盟等建立了發展面向21世紀雙邊關系的基本框架(2)同美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大使館被襲擊◎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2、20世紀90年代到世紀之交——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系新格局(3)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睦鄰友好關系①倡導并推動建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②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2001年,中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20世紀90年代到世紀之交: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系新格局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積極參加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2001年,中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3、進入21世紀(到2011年)——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1)總體布局: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2)外交成就:①中美關系總體穩定,中俄關系高水平發展,周邊關系取得突破。②2002年,中國同東盟國家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③2003年,中國與歐盟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④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⑤從2009年開始,和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建立定期會晤機制。⑥積極參與安全與反恐等全球性問題的國際合作,充分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為何能取得成功?材料: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述改革開放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