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第2版)課件 第1-8章 心理學概述-語言_第1頁
普通心理學(第2版)課件 第1-8章 心理學概述-語言_第2頁
普通心理學(第2版)課件 第1-8章 心理學概述-語言_第3頁
普通心理學(第2版)課件 第1-8章 心理學概述-語言_第4頁
普通心理學(第2版)課件 第1-8章 心理學概述-語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心理學概述第一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二節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第三節心理學的歷史與現狀第一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一、心理學的概念心理學(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事實、機制、規律和本質的科學。

行為(behavior)是個體對所處情境的一種反應系統,由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

從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是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

二、心理現象概述心理現象(mentalphenomena)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按照心理現象的共性和差異性思想,將心理現象分為兩大類: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心理過程(mentalprocess)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關系的反映過程,它往往與“心理活動”作為同義語來使用。通常把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視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

個性心理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心理是每個個體所具有的穩定的心理現象。它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三、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從心理現象發生的主體上看,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從心理現象產生的器官上看,人腦的機能是自然與社會的統一;從心理現象的內容上看,心理過程、個性心理反映自然制約性和社會制約性的統一;從心理現象的實質上看,“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四、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基礎研究領域主要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A研究不能立即對個人或社會產生影響,其特征是為了自身的研究目的而進行的研究,主要研究心理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應用研究領域主要研究解決具體的個人和社會中的問題。只要有人的活動,就會有心理學的應用。(一)基礎研究領域普通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分支學科,研究心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和個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論和規律,建立心理學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論原則和具體方法。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從受精卵開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分支學科。實驗心理學是以實驗方法來研究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分支學科,為探索心理現象的因果關系提供實證性資料。生理心理學是以身心關系為基本命題,以腦的形態和功能參數為自變量,觀察分析不同生理狀態下行為與心理活動的生理機制的分支學科。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產生、發展與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比較心理學是研究動物心理并與人類心理進行比較以探求人類心理如何演化而來的心理學分支學科。變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二)應用領域教育心理學以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各種心理現象和行為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學校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管理心理學是研究各種管理活動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現象和規律的科學。醫學心理學是研究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預防中的心理學問題。工程心理學是研究人與機器、環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分支學科。軍事心理學主要研究戰斗時人的行動、指揮員與下屬的相互關系、士氣,以及掌握軍事技術等方面的心理學問題。司法心理學是專門研究人們在司法活動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分支學科群的總稱。運動心理學主要研究個體及團體在從事體育鍛煉和運動競技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五、研究和學習心理學的意義理論意義

首先,建立中國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的概念、理論和指標體系,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必然要求。

其次,心理學的研究對鄰近的社會科學,如文學、藝術、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也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最后,心理學的研究對破除迷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具有重要意義。五、研究和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實踐意義

第一,心理學研究有助于提高勞動效率。

第二,心理學研究有助于科學育人。

第三,心理學研究有助于個體身心健康。第二節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要在發展過程中研究的心理現象,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觀察心理現象。

客觀性原則即是實事求是的原則,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觀事實,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去反映事物。

系統性原則是指對人的心理現象進行研究時,必須考慮各種內、外因素相互之間的關系和制約作用,把某一心理現象放在多層次、多因素和多維度的系統中進行觀察分析。

教育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心理學研究時,心理學工作者應堅守職業道德,尊重、關懷研究個體,從有利于個體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設計和實施研究。二、心理學研究面臨的挑戰

研究對象的要素化:以人的要素為研究對象,只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一定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明確指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通過要素研究難以完全理解人的整體特性,不能用算術和的方式認識人、理解人。心理學的要素研究必然忽略且無法認識與把握人的整體性。

心理學研究的倫理道德問題:由于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在從事心理學研究時,一定要認真評估研究是否會對被試造成傷害,被試的權利是否得到充分尊重。

另外,在心理學研究的所有程序和環節上均要恪守誠信原則,杜絕數據造假和學術欺詐。嚴禁抄襲他人的學術成果,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要做到嚴謹、規范,研究結果的投稿、發表均需遵循學術規范。二、心理學研究面臨的挑戰

心理機制簡單化為物質:當今的心理學呈現出一種把認知神經科學當作唯一的科學范式的趨向,直接把心理的生理機制當作心理發生的機制和本質。事實上,這僅代表心理發生的物質維度,而不能涵蓋人的心理過程的全部。

心理學研究的生態效度問題:變量的控制與選擇目前仍然是決定心理學研究客觀性和科學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崇尚控制性的實驗室研究范式的結果,表現出嚴重缺乏系統的生態性,常常受到生態效度低的質疑。三、心理學研究的基本變量

自變量(independentvariable)可以是實驗者直接操縱的刺激變量,也可以是實驗者選擇的機體變量。

變量是指任何在量上或質上可以有變異的因素或特征。在實驗研究中,為了建構變量間精確的因果關系,可以將變量分為自變量、因變量和額外變量三類。

因變量(dependentvariable)是指實驗者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又稱為依變量或者反應變量。

額外變量(extraneousvariable)是指實驗中除自變量外,還可能對因變量的變化產生影響的因素,它們與實驗目的無關但會帶來實驗誤差,也稱無關變量(irrelevantvariable)。四、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描述法

1.觀察法(observationalmethod)是指在自然條件下,對被觀察者的外部行為活動表現進行有系統、有計劃地觀察,從中推斷、分析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2.測量法(measurementmethod)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即測驗)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3.調查法(investigationmethodorsurveymethod)是就某一(或某些)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自己的個人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團體的心理趨向的研究方法。

4.個案法(casemethod)是搜集某個(或某些)被研究者的各方面資料,分析其心理活動特征的方法,也是通常用于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四、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相關法

描述行為是預測行為的第一步。如果通過觀察、調查、測驗等方法發現某種行為或特質常伴隨另一種行為或特質出現,兩者之間就有可能存在相關,考察它們之間相關程度的方法稱為相關法(correlationalmethod)。四、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實驗法

心理學家要想尋找心理現象間的因果關系,就需要進行實驗研究。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稱為實驗法(experimentalmethod)。

實驗法分兩種: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自然實驗法是在自然情境下,由實驗者創設或改變一些條件,以引起被試某些心理活動來進行研究的方法。通常被認為是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design)。

實驗室實驗法是借助專門的實驗儀器,在嚴格控制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對被試的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四、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法

定性研究法(qualitativeresearchmethod)也稱質性研究法,是通過對個體或團體特定的心理現象、行為進行深入系統的觀察、資料收集、分析理解,從而獲得對這些心理現象或行為特征及其發展脈絡的一般性認識的方法。第三節心理學的歷史與現狀一、科學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1、科學心理學產生的哲學思想準備2、科學心理學產生的科學方法準備3、實驗法對心理學研究的深遠影響二、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派別1、構造主義心理學2、機能主義心理學3、格式塔心理學4、行為主義心理學5、精神分析學說7、認知心理學6、人本主義心理學1、構造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馮特、鐵欽納。學派主張:心理學應研究意識,即人對直接經驗的覺知。其方法為內省法,即在精確的實驗條件下,準確地觀察并描述經驗到的心理狀態。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這些元素通過聯想和統覺就構成了所有的復雜的意識經驗。心理學的目的就是通過內省而了解在不同刺激情境下各種元素之間的結構?!皩嶒炐睦韺W之父”馮特2、機能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詹姆斯。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結構。批評構造主義只靜態地研究意識的元素,而忽視了意識動態的連續性,即所謂的“意識流”。心理學的研究工作不應局限在實驗室內,可采用觀察、測驗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考察人是如何調整行為以適應環境不斷提出的要求。詹姆斯3、格式塔心理學代表人物:韋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學派主張:主要研究知覺和意識的組織過程。人對事物的認識具有整體性。人的知覺經驗雖然起源于分離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覺卻是有組織的。為后來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韋特海默4、行為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學派主張:主張科學心理學應當研究可觀察的外顯行為,應當把人的意識當作一個黑箱,不管里面裝的是什么,只需考察在刺激影響下的反應活動,行為就是由這些反應活動構成的。同時,行為主義心理學反對內省法,認為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應當只限于以客觀的方法處理客觀資料,用內省法得到的資料不是客觀資料,主張科學心理學應當采用實驗法。華生5、精神分析學說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學派主張:從變態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弗洛伊德認為,人在童年時期的潛意識經驗及其導致的內心沖突是心理障礙的根源。所謂潛意識,就是一些因受環境的要求與社會文化限制而不能表現出來的想法、記憶和愿望,尤其是與性本能有關的欲望,它們由于長期被壓抑,因而處于不被知覺的意識下層,常常會在夢中、口誤以及心理防御行為中表現出來,對意識也有很大的影響。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治療精神病患者。弗洛伊德6、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學派主張:心理學的研究應當以正常人為對象,研究人類有別于動物的一些復雜的經驗----諸如動機、需要、價值觀、情感、生活責任、自我意識等真正屬于人性各種層面的問題。人本主義注重人的獨特性和社會性,強調人是一種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其行為主要受自我意識支配;人具有個人發展的潛能和自我成長的需要。羅杰斯7、認知心理學代表人物:奈瑟爾、皮亞杰、西蒙。學派主張:在廣義上,凡是用人的知覺、注意、記憶、學習、理解、想象以及思維等認知過程來解釋人的心理現象的研究,都屬于認知心理學,泛稱認知理論。在狹義上,認知心理學與旨在解釋人接收、存儲和利用信息的過程的信息加工論等同。皮亞杰三、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取向(一)生物學研究取向(二)認知論研究取向(三)人本論研究取向(四)行為論研究取向(五)心理動力學研究取向(六)文化論研究取向四、心理學的發展現狀與展望心理學的發展現狀

經過140余年的發展,心理學已成為整個人類知識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從國際上看,大多數國際領先的大學都建有高水平的心理學系(院)。

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心理學的發展也非常迅猛。心理學知識在工業組織、國防建設、競技運動、教育教學、身心健康、社會穩定、災后重建等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四、心理學的發展現狀與展望我國心理學發展的展望

我國心理學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心理學研究的優良傳統。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已經成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之問。

我國的心理學研究尚不能滿足當代中國發展的期望,主要表現為:一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理論體系尚未得到有效構建;二是中國心理學學術解讀的中國實踐尚不充分。新時代對中國心理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心理學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學理支撐。為豐富中國智慧、凝聚中國力量、彰顯中國價值提供智力支持。1、你是怎樣認識心理學這門學科的?2、心理學研究哪些問題,研究這些問題對人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意義?3、心理學是怎樣分類的?4、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怎樣形成的?5、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何認識“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6、現代心理學有哪些主要派別?7、現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是什么?8、心理學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是什么?9、回憶本章內容,畫出本章核心內容的概念圖,與同伴進行分享后,加以完善?!緩土暸c思考】【推薦閱讀】[1]黃希庭,2021.心理學導論[M].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霍克,2020.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第7版[M].白學軍,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3]彭聃齡,2019.普通心理學[M].5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4]葉浩生,2023.心理學史[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白學軍,章鵬,楊海波,2023-02-16(7).新時代中國心理學的新使命[N].中國社會科學報.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機制第一節神經元第二節神經系統第三節腦功能的各種學說第四節內分泌腺和神經-體液調節第一節神經元一、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一)神經元(neurons)神經元也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它能使信息傳入和傳出中樞神經系統,并在中樞神經系統內部進行傳導。分布在占大腦細胞90%的神經膠質細胞中。神經元的結構:胞體:決定神經元是否應該傳導神經沖動。樹突:負責接收信息,將神經沖動傳向胞體。軸突:將外界信息傳到鄰近的神經元、肌肉或腺體。髓鞘包裹在某些神經元的軸突外,有絕緣作用并能提高沖動的傳導速度。Neurons-Soma

Chapter2.ThenervoussystemPrincipleofNeuralScience軸丘滑面內質網

高爾基器多核糖蛋白質

線粒體

細胞膜粗面內質網核糖體微管

細胞核神經元的種類按突起的數目:單極、雙極和多極按功能分:傳入(感覺)神經元:收集和傳導身體內外刺激,到達脊髓和大腦中間神經元:聯絡作用傳出(運動)神經元:將脊髓和大腦發出的信息傳到肌肉和腺體,支配效應器官的活動(二)神經膠質細胞(glialcells)

廣泛存在于神經元之間,其作用:為早期神經元提供生長路線,幫助神經元損傷后恢復;形成具有絕緣作用的髓鞘,是行為分化的條件;為神經元輸送營養,清除神經元間過多的神經遞質。二、神經沖動的傳遞(一)什么是神經沖動(nerveimpulse)當刺激作用于神經元時,神經元就會由相對靜息的狀態轉化為相對活躍的狀態,這就是神經沖動。靜息電位動作電位靜息電位(restingpotential)膜內負電荷、膜外正電荷的電位差,膜內外電壓相差70mV(極化現象)。即K+的平衡電位,處于立即能夠放電的準備狀態。動作電位(activepotential)神經元的胞體和樹突受到足夠強的刺激時,膜內負電位消失(去極化過程)。形成膜內正電荷、膜外負電荷的變化。即Na+的平衡電位,持續大約1毫秒。(二)神經沖動的傳導神經沖動的電傳導神經沖動在同一細胞內的傳導。當動作電位產生時,神經纖維某一局部就會發生電位變化,細胞膜表面電位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膜內外興奮部位與靜息部位之間便出現電位差,產生相反方向的電流,構成局部電流。局部電流使鄰近的未興奮部位產生動作電位,反復下去就是興奮從一處傳向另一處。

全或無法則受體突觸神經遞質突觸前膜突觸后膜突觸間隙線粒體突觸囊泡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神經沖動在細胞間的傳導突觸(synapse):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彼此接觸的部位。(1)突觸的結構突觸前膜:軸突的膜,釋放神經遞質至突觸間隙。突觸間隙;突觸后膜:樹突或細胞體的膜,含有受體(receptor)專門對神經遞質起反應。

軸突(2)神經沖動在神經元間的化學傳導神經沖動在突觸間的傳遞借助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s)來完成。當神經沖動到達軸突末梢時,有些突觸小泡破裂,并通過突觸前膜的張口處將存儲的神經遞質釋放出去。神經遞質通過突觸間隙后,迅速作用于突觸后膜,并激發突觸后神經元內的分子受體,從而打開或關掉膜內的某些離子通道,改變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的電位變化,實現神經興奮地傳遞。突觸的種類:興奮性突觸——具有興奮作用的神經遞質抑制性突觸——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經遞質興奮性突觸當興奮性介質與突觸后膜上的特殊受體蛋白結合,使Na+通道開放。細胞外Na+濃度高于膜內,Na+內流,促使突觸后膜去極化。這種突觸后膜局部電位變化的反應稱為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PSP)。抑制性突觸當抑制性介質與突觸后膜上的特殊受體蛋白相結合,使K+或Cl-通道開放,分別引起K+外流或Cl-內流,其作用都可引起突觸后膜的超極化。此時在突觸后神經元的胞體上可記錄到一個電位變化,稱為抑制性突觸后電位(IPSP)。

神經遞質作用乙酰膽堿廣泛分布在包括覺醒、注意、記憶、動機和運動的整個中樞神經系統。通過神經肌肉連接參與肌肉運動。生成乙酰膽堿的神經元的衰退與阿茲海默病有關。乙酰膽堿過多則導致痙攣和震顫;過少則導致癱瘓或麻痹多巴胺參與不同的行為和情緒,包括愉快感。與精神分裂癥和帕金森癥有關5-羥色胺調節睡眠、做夢、情緒、飲食、疼痛和攻擊性行為,用于抑郁癥的治療去甲腎上腺素影響覺醒、失眠、學習、記憶和情緒內啡肽抑制疼痛,在緊張活動時釋放出來,可能與“高度興奮”有關谷氨酸參與長時記憶和對疼痛的知覺γ-氨基丁酸廣泛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影響睡眠和飲食障礙,伽馬氨基丁酸的缺乏與極度焦慮有關甘氨酸主要負責脊髓和腦干的抑制重要的神經遞質及其作用三、神經回路(nervecircuit)由于神經系統由眾多的神經元組成,神經元與神經元又通過突觸建立聯系,而每個神經元又有大量的突觸,于是便構成了極端復雜的信息傳遞和加工的神經回路。最簡單的神經回路就是反射?。╮eflexarc),它一般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以及效應器五個基本部分組成。第二節神經系統神經系統(nervoussystem)組成成分一、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nervoussystem,CNS)包括脊髓和腦,通過其復雜的運作讓人們能夠思維、具有情感和行為,從而使我們具有了人性。(一)脊髓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中樞,包括灰質和白質。灰質的主要成分是神經元的胞體,白質的主要成分是聚集的神經纖維。脊髓的活動受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主要作用有:傳遞周圍神經系統和腦之間交流的信息;對一部分軀體運動進行調節,完成簡單的反射活動。(二)腦腦是中樞神經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體的“司令部”,指揮著人體的活動。無論是人類祖先的進化還是個體胎兒的形成,都是按照從低級到高級的腦結構順序進行的。腦干(brainstem)腦干是大腦底部最古老最深層的區域,它主要決定著人的覺醒狀態,控制著基本的生存機能,例如呼吸、心跳和血壓等。腦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腦橋和中腦三個部分組成。延髓(medulla)主要控制心跳和呼吸中樞,被人們喻為“生命中樞”,還能夠控制使人們維持直立狀態的反射活動。腦橋(pons)包含大量與睡眠、覺醒有關的纖維束。中腦(mesencephalon)包含大量連接上下結構的上行纖維和下行纖維,負責視覺和聽覺的神經傳導。在人的腦干內還存在著一個類似手指形狀的神經元網絡,叫做網狀結構(reticulardormation)。網狀結構參與機體的感覺、運動、內環境穩定(例如,內分泌、體溫)及生命活動節律的調控。上行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控制著機體的覺醒或意識狀態,與保持大腦皮層的興奮性、維持注意狀態有密切的關系。動物的上行網狀結構受損將陷入持續的昏迷。下行網狀結構(下行激活系統)對肌肉緊張有易化和抑制兩種作用,即加強或減弱肌肉的活動狀態。間腦(interbrain)間腦位于腦干上方、大腦兩半球的下部,包括丘腦、下丘腦、后丘腦、上丘腦和底丘腦,重點介紹丘腦和下丘腦。丘腦(thalamus)是緊連著腦干上部的卵圓形結構,它是感覺的交換平臺和重要的中繼站。除嗅覺外,丘腦接收所有的感覺信息,并將其傳送到負責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的高級腦區域。丘腦也接收一些來自更高級大腦區域的指令,將其傳達到小腦和腦干,還參與網狀結構對睡眠和覺醒狀態的調控。下丘腦(hypothalamus)緊貼著丘腦下面,它負責監控情緒狀態和應激的調節,還調控著人們的內分泌系統活動和生命基本行為(吃飯,喝水,性)。通過引發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來控制和維持機體活動。奧爾茲(1958)稱其為“快樂中樞”。小腦(cerebellum)小腦是腦干后部類似于兩個褶皺半球的結構,主要功能是協調隨意運動。小腦受損行動會變得不協調和不連貫,甚至無法站立。具有記憶功能。邊緣系統(limbicsystem)在人類的記憶和情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包括許多組成部分,最重要的兩個結構是杏仁核和海馬。杏仁核(amygdaloidnucleus)能夠分辨對有機體生存具有重要影響的事物,從而影響其攻擊行為和恐懼情緒。在控制情緒的知覺和表達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海馬(hippocampus)中存儲短期記憶,受到大面積損傷將無法在保持新的記憶。成年人腦的海馬具有產生新神經元的能力,被稱為神經生成(neurogenesis)。大腦(1)大腦的結構每個大腦分為四個腦葉。從大腦前面開始繞過頭頂向后,分別是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腦葉的分區主要是由大腦表面許多隆起的大腦回和凹陷的大腦溝自然分成,包括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大腦皮層根據不同部位的特定功能分為感覺皮質、運動皮質、言語皮質和聯合皮質。聯合皮質又包括視覺聯合皮質、聽覺聯合皮質以及感覺聯合皮質。①感覺皮質視覺區位于頂枕裂后的枕葉內,接收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自眼睛輸入的神經沖動,產生初級形式的視覺。若視覺區受損,即使眼睛功能正常,也會喪失視覺而全盲。聽覺區位于顳葉的顳橫回處,接收由耳朵傳入的聲音的神經沖動,產生初級形式的聽覺。若聽覺區受損,即使雙耳功能正常,也會喪失聽覺而全聾。機體感覺區位于中央溝后的狹長區域,接收由皮膚、肌肉和內臟器官傳入的感覺信號,產生觸壓覺、溫度覺、痛覺、運動覺和內臟感覺等。(2)大腦皮質分區與機能軀干、四肢在機體感覺區的投射關系是上下倒置的,且身體各部位投射面積的大小取決于其在機能方面的重要程度。②運動皮質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葉的前部是運動皮質。它的主要功能是發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身體的空間位置、姿勢及身體各部分的運動。③言語皮質

主要位于大腦的左半球。布羅卡區(Broca’sarea)位于左半球額葉的后下方,靠近外側裂處,是言語運動中樞。該區域受損會引起運動性失語癥,患者能夠閱讀和理解其他人的言語,但說話和書寫極為困難。韋尼克區(Wernicke’sarea)位于顳葉上方、靠近枕葉處,是言語聽覺中樞。該區域受損會引起聽覺性失語癥,患者不能理解口語單詞,不能重復自己剛剛聽過的句子,不能完成聽寫活動。角回(angulargyrus)位于頂枕葉交界處,是言語視覺中樞。該區域受損會引起視覺失語癥或失讀癥,患者會出現書面語言理解障礙,看不懂文字材料。④聯合皮質聯合皮質不接受任何感覺系統的直接輸入,負責對來自各個感覺器官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額葉的聯合皮質與思維策略等高級心理能力的發展有關。(2)大腦半球與功能單側化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的,連接兩個半球的是軸突組成的軸突束,這些軸突被稱為胼胝體(corpuscallosum)。斯佩里的割裂腦實驗研究。大腦功能的單側化并非絕對,在現實中的大多數活動中,大腦兩半球之間是協調合作的。二、周圍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peripheralnervoussystem,PNS)由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兩部分組成,它的功能是將信息傳送到中樞神經系統,并且將中樞神經系統關于執行各種肌肉和腺體活動的命令傳輸出來。(一)軀體神經系統軀體神經系統(somaticnervoussystem,SNS)又稱骨骼神經系統,由連接感受器和骨骼肌的神經組成,支配隨意運動。軀體神經系統包括脊神經和腦神經兩部分。(二)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nervoussystem,ANS)又稱為植物性神經系統,分布于內臟器官的肌肉里,有規律的控制內臟肌肉的活動,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個體的新陳代謝。指揮相互拮抗的兩個部分——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nervoussystem)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nervoussystem)。自主神經的分布自主神經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還與情緒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三節腦功能的各種學說一、定位說(localizationtheory)(一)顱相說(phrenology)由加爾和斯柏茲姆提出,認為每種官能都有對應的顱骨特征和位置。

(二)定位說大腦每個部分各司其職。波伊勞德提出語言定位于大腦額葉,認為左半球控制書寫、繪畫、擊劍等行為;布羅卡和韋尼克研究失語癥;潘非爾德用電刺激法研究額葉發現,微弱的電刺激能使病人回憶起童年的一些事情。說明記憶可能定位于額葉;科學家發現杏仁核和海馬與記憶有關,下丘腦與進食和飲水有關。二、整體說弗羅倫斯采用局部毀損法對雞和鴿子等動物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認為不存在大腦皮質功能的定位。功能的損傷與皮質切除的大小有關,而與特定的部位無關。但他實驗用的動物沒有新皮質,所說的動物智能和加爾所說的人的智能完全不同。整體說的代表人物是拉什里(K.S.Lashley),采取腦毀損技術對柏白鼠進行了一系列走迷宮的實驗。提出兩條重要原理:(1)均勢原理,大腦皮層的各個部位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生作用;(2)總體活動原理,大腦是以總體發生作用的,學習活動的效率與大腦受損傷的面積大小成正比,而與受損傷的部位無關。三、機能系統說(一)機能系統說的提出魯利亞(Luriya)批評了關于大腦機能狹隘定位的錯誤理論,指出傳統的理論把人的心理活動分析為某些分割的機能,并且把這些機能與大腦某一嚴格限定的部位聯系起來,這是非常片面的。(二)基本機能系統腦是一個動態的結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技能系統。當機能系統的個別環節受到損傷時,高級心理機能會受到影響。魯利亞把腦分成三個互相緊密聯系的基本機能系統:調節覺醒、緊張狀態的機能系統;信息接收、加工、存儲的機能系統;調節復雜活動的機能系統。調節覺醒、緊張狀態的機能系統(第一機能系統)由腦干網狀結構和邊緣系統等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腦皮層的一般覺醒狀態,提高它的興奮性和感受性,并實現對行為的自我調節。信息接收、加工、存儲的機能系統(第二機能系統)此系統涉及大腦皮層的枕葉-顳葉-頂葉三個感覺區的整合功能,是心理整合的最主要的系統?;竟δ苁墙邮諄碜詢?、外的各種刺激,對它們進行加工,并把它們保存下來。調節復雜活動的機能系統(第三機能系統)包括額葉的廣大腦區,其主要功能是編制行為程序、調節和控制行為。四、模塊說(moduletheory)模塊說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認知神經科學中出現的一種重要理論。這種學說認為,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并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的。第四節內分泌腺和神經-體液調節一、內分泌腺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通過導管流入某種管道或皮膚表面。內分泌腺,其分泌物由腺體細胞直接滲入血液或淋巴,并作用于有機體內其他細胞。內分泌腺與外分泌腺的比較(一)內分泌腺的概念比較維度內分泌腺外分泌腺有無導管無有分泌物激素唾液、汗液、消化液傳輸方式隨著血液循環輸送通過導管輸送由內分泌腺生成并分泌的高效能生理活性物質被稱為激素(hormone)。(二)激素激素與心理學心理學家對激素感興趣的原因有二:(1)在個體發展的某些階段,激素整合了神經系統和人體組織。eg:激素猛增引起第二性征的發育;(2)激素激活行為,影響警覺或睡眠、興奮、性行為、集中性注意、攻擊性、壓力反應,甚至是對友誼的渴望。激素的種類及其機制(1)激素的種類含氮類激素,包括肽類(如下丘腦調節肽等)、蛋白質類(如胰島素、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的激素等)和胺類(如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等);類固醇激素,包括腎上腺皮質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性激素等。(2)作用機制含氮類激素(甲狀腺激素除外)——第二信使學說類固醇類和甲狀腺激素——基因表達學說類固醇類激素是一類分子量較小的脂溶性物質,可以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進入細胞后,有的激素先與胞漿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復合物,復合物通過變構就能透過核膜,再與核內受體相互結合,轉變為激素-核受體復合物,促進或抑制特異的RNA合成,再誘導或減少新蛋白質的合成。二、主要的內分泌腺腦垂體位于頭顱的深處,由前葉、中葉、后葉三部分組成。它主要控制人類生長和管理其他腺體。

(一)腦垂體(hypophysis)

甲狀腺位于喉的正下方,它產生一種重要的激素——甲狀腺素,調節人新陳代謝的速率,即人的警覺程度和精力水平,以及體型。甲狀旁腺嵌在甲狀腺內,能夠控制和平衡人體內鈣與磷酸鹽的水平,并相應的影響興奮性水平。

(二)甲狀腺(thyroidgland)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

腎上腺位于腎臟上端,左右各一個,是管理心境、精神狀態和應激能力的工具。腎上腺素,幫助有機體應對應激狀態,刺激網狀結構,喚醒交感神經系統;去甲腎上腺素,使交感神經興奮,對有機體應對突發事件有重要作用。

(三)腎上腺(adrenalgland)

胰腺位于胃和小腸之間。胰腺通過分泌兩種調節性的激素,即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來控制血液中糖的水平。這兩種激素作用相反,前者是抑制血糖升高,而后者起促進作用,二者相互作用以維持血糖水平保持適當的平衡。

(四)胰腺(pancreas)

男性的性腺是睪丸(testicle),女性的是卵巢(ovary)。性腺可以分泌男性激素(雄激素)和女性激素(雌激素),男女同時產生兩種類型的激素,但是男性是雄激素占主導,女性是雌激素占主導。雄激素刺激精子的產生,雌激素促使女人的卵巢釋放孕激素使女性懷孕成為可能。

(五)性腺

來源激素主要功能下丘腦——釋放垂體激素垂體前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腎上腺促性腺激素控制性腺生長激素刺激生長促甲狀腺激素控制甲狀腺生乳激素產生母乳垂體后葉子宮收縮素收縮胎盤與釋放母乳抗利尿素保留水分甲狀腺甲狀腺素控制代謝速率甲狀旁腺甲狀旁腺素控制鈣質胰腺胰島素葡萄糖代謝腎上腺腎上腺素對壓力做出反應卵巢/睪丸(性腺)雌激素/雄激素懷孕/產生精子三、神經-體液調節神經系統通過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響各種效應器官的活動,這就叫神經-體液調節。感受器→傳入纖維→中樞→傳出神經→內分泌腺→血液→效應器。感受器→傳入纖維→中樞→腦垂體傳出纖維→垂體激素經血液作用于某內分泌腺→某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經血液作用于效應器

第三章感覺生理與心理的交匯視覺大師艾舍爾視覺大師艾舍爾視覺大師艾舍爾視覺大師艾舍爾閱讀本章內容后,你將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1.什么是感覺?2.感覺閾限與感受性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3.感覺有哪些基本規律?4.顏色感覺是如何產生的?5.什么是聽覺系統,它是怎樣加工聲音使大腦可以聽到?6.除視聽覺外,還有哪些感覺?它們各自有何特點?

第一節感覺概述一、感覺的定義內涵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雖然是認識活動最初級和最簡單的階段,但它對其他復雜心理的產生和發展,以及維持個體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意義:感覺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端,它為人們提供了內外環境的信息感覺保證了機體與環境的信息平衡,是維持正常心理活動的重要保障第一節感覺概述第一節感覺概述

感覺剝奪實驗(sensorydeprivation)感覺剝奪實驗是一種試圖控制或去除對人的感覺刺激的實驗方法。這種研究不僅對心理問題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對特殊環境(如航天、航海、潛水等特殊領域)中的工作人員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感覺剝奪實驗裝置簡圖

第一節感覺概述二、感覺信息的神經加工機制感覺信息的神經加工主要包括三個環節:對感受器的刺激過程傳入神經的活動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質的活動第一節感覺概述

三、感覺的分類

根據感覺刺激是來自有機體外部還是內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質,可將感覺分為兩大類:視覺聽覺膚覺嗅覺味覺外部感覺內部感覺動覺平衡覺機體覺此種分類最常用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

一、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一)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絕對感覺閾限(absolutesensorythreshold)是指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而人的感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就是絕對感受性(absolutesensitivity),二者在數值上成反比關系,即:E=1/R

(E代表絕對感受性,R代表絕對感覺閾限)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

一、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二)差別感受性和差別感覺閾限差別感覺閾限(differencethreshold)是指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異量,又稱最小可覺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JND),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即差別感受性(differencesensitivity),二者在數值上成反比關系。韋伯定律:K=ΔI/I

(I代表標準刺激/原有刺激的強度,ΔI為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增量,即最小可覺差,K為常數,稱為韋伯分數)。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二、感覺的基本規律感覺的基本規律主要表現為感覺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兩種:同一感覺中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覺之間的相互作用。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

感覺適應

由于刺激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稱為感覺適應。

感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中,但是,在各種感覺中適應的表現和速度是不同的。

二、感覺的基本規律(一)同一感覺中的相互作用二、感覺的基本規律感覺對比

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導致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稱為感覺對比(sensorycontrast)。感覺對比分為同時對比和先后對比。

同時對比(simultaneouscontrast),即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比現象。同時對比在視覺中表現得很明顯。

先后對比(successivecontrast),即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產生的對比現象。

(一)同一感覺中的相互作用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

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

二、感覺的基本規律(二)不同感覺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覺間的相互影響

是指某一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對其他感覺器官的感受性產生影響的現象。

不同感覺間相互影響的一般規律是:弱的某種刺激往往能提高另一感覺的感受性,而強的某種刺激則使另一感覺的感受性降低。

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

二、感覺的基本規律(二)不同感覺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覺間的相互補償

是指某種感覺系統的機能喪失后,由其他感覺系統的機能來彌補的現象。

各種感覺之所以能相互補償,是因為各種刺激的能量是可以轉換的。

第二節感受性及其變化規律

二、感覺的基本規律(二)不同感覺之間的相互作用聯覺

是指當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時出現另一種感覺器官的感覺和表象。

比較經典的聯覺是色覺聯覺,不同的顏色通常會引起不同的冷暖感、遠近感和輕重感。

第三節視覺一、視覺的適宜刺激

視覺的適宜刺激是380~780nm的電磁振蕩,即可見光譜(visiblespectrum)。

色調(colorhue)是顏色的基本特征,指光譜上各種不同波長的可見光的視覺效應。

飽和度(saturation)是人眼所見的顏色的純度或強度,是顏色色調的表現程度,與色調呈正比例變化。

亮度(luminance)是指作用于物體表面光線的反射系數,基本上對應光波的物理峰值。第三節視覺

二、視覺的生理機制(一)折光機制和感光機制眼球壁

人的眼球壁分三層,外層為鞏膜和角膜,中層為虹膜、睫狀肌和脈絡膜,內層包括視網膜和視神經內段。視網膜中有感光細胞:錐體細胞和桿體細胞。眼球內容物

眼球內容物包括晶狀體、眼房液和玻璃體,它們都是折光介質。

第三節視覺

二、視覺的生理機制(二)視覺的傳導機制

視覺傳導通路有三級神經元。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接受刺激后,將沖動傳至視網膜雙極細胞(第一級神經元),再傳至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第二級神經元)。神經節細胞的軸突集合成視神經,入顱腔內延續為視交叉。在視交叉處實現交叉,鼻側束交叉至對側,和對側的顳側束合并,傳至丘腦的外側膝狀體。由外側膝狀體起始為第三級神經元,其細胞的軸突組成視放射,最后到達大腦枕葉的紋狀區(布羅德曼17區)。

第三節視覺

二、視覺的生理機制(三)視覺的中樞機制

視覺的直接投射區為大腦枕葉的紋狀區(布羅德曼17區),這是對視覺信號進行初步分析的地方。視網膜上各個不同的點,在視覺傳入通路和皮質視區中是按空間對應原則投射的。

第三節視覺

二、視覺的生理機制(四)視覺的反饋性調節

由感受器輸入的外界信息,經過大腦加工后,將通過傳出神經來調節視覺器官,使視覺器官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

第三節視覺

三、顏色視覺理論(一)三色理論1807年,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假定,人的視網膜有三種不同的感受器,分別對紅、綠、藍三種波長最敏感。當它們分別受到不同波長的光刺激時,就產生了紅、綠、藍三種不同的顏色經驗。

評價:得到一些實驗的支持,但不能解釋紅綠色盲的現象。第三節視覺

三、顏色視覺理論(二)拮抗加工理論1874年,黑林反對三原色學說提出了拮抗加工理論(四色說)。黑林認為,視網膜中存在三對視素:黑-白視素、紅-綠視素、黃-藍視素。它們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現為對抗的過程,黑林將其稱為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評價:得到一些實驗的支持,可解釋紅綠色盲的現象。第三節視覺

四、視覺現象(一)顏色混合和色覺缺陷顏色混合:可分為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色覺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二)視敏度:即視力,是視覺系統對物體形態進行精細辨別的能力(三)視覺后像與閃光融合第三節視覺

第四節聽覺一、聽覺刺激聲波振動鼓膜產生的感覺就是聽覺。聲波的物理性質包括頻率、振幅和波形。頻率是指發聲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振幅是指振動物體偏離起始位置的大小。波形是指聲波的形狀。第四節聽覺二、聽覺的生理機制(一)耳的構造和功能外耳

耳廓和外耳道,收集聲音。中耳

鼓膜、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卵圓窗和正圓窗,傳導聲音。內耳

前庭器官和耳蝸,耳蝸是聽覺的感覺器官。耳蝸分為三部分:鼓階、中階和前庭階。

第四節

聽覺第四節聽覺二、聽覺的生理機制聽覺傳導通路主要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級神經元是螺旋神經節的雙極細胞;由耳蝸神經核起始的是第二級神經元;由內側膝狀體起始的是第三級神經元。人類聽覺的中樞投射區在顳葉的初級聽覺區和二級聽覺區。

(二)聽覺的傳導機制和中樞機制第四節聽覺三、聽覺的基本現象(一)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

是由聲波的頻率決定的聽覺特性。一般來說,聲波振動頻率越大,聽起來音調越高;反之則音調越低。響度

是指聲音的強弱程度,主要由聲波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振幅越小,聲音的響度越小。音色

是指聲音的特色,由聲波的波形決定。

第四節聽覺三、聽覺的基本現象(二)聲音的混合拍音

如果兩個聲音的強度一致而頻率略有不同,我們聽到的就是兩音頻率的差數,稱為拍音。混合音

如果兩個聲音強度大而頻率也相差較大,如頻率的差數在50Hz或50Hz以上時,我們聽到的是一種混合音,即在原音之外還能聽到一種或幾種聲音。聲音的掩蔽

如果兩個聲音強度相差較大,只能聽到其中一個,則稱為聲音的掩蔽。

第四節聽覺聽覺理論聽覺頻率理論:人物:物理學家羅瑟福德,1886觀點:內耳的基底膜是和鐙骨按相同頻率運動的,振動的數量與聲音的原有頻率相適應。如果我們聽到一種頻率低的聲音,連接卵圓窗的鐙骨每次振動次數較少,因而基底膜的振動次數也較少。反之鐙骨和基底膜都發生較快的振動。評價:頻率理論難以解釋人耳對聲音頻率的分析。人耳的基底膜不能做1000Hz以上的快速運動。第四節聽覺位置理論:人物:亥姆霍茨觀點:由于基底膜的橫纖維長短不一,靠近蝸底較窄,靠近蝸頂較寬,因而就像一部豎琴的琴弦一樣,能夠對不同頻率的聲音產生共鳴。短纖維對高頻率的聲音發生共鳴;長纖維對低頻率的聲音發生共鳴?;啄ど窠浝w維的振動轉化為神經興奮,傳到聽覺中樞便產生了不同音調的聽覺。評價:橫纖維的長短與頻率的高低之間并不對應。第四節聽覺行波理論:人物:貝克西觀點:聲波傳到人耳將引起整個基底膜的振動。振動從耳蝸底部開始,逐漸向蝸頂推進,振動幅度也隨之逐漸增高。隨著外來聲音頻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聲音頻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蝸頂;頻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蝸底。評價:行波理論正確描述了500Hz以上的聲音引起的基底膜運動,但難以解釋500Hz以下的聲音對基底膜的影響。第四節聽覺神經齊射理論:人物:韋弗爾觀點:當聲音頻率低于400Hz時,聽神經的個別纖維的發放頻率是和聲音頻率對應的。聲音頻率提高,個別神經纖維無法單獨對它作出反應,神經纖維將按齊射原則發生作用。評價:用齊射原則可以對5000Hz以下的聲音進行頻率分析。而聲音頻率超過5000Hz,行波理論是對頻率進行編碼的唯一基礎。第五節其它感覺一、膚覺膚覺概述內涵:是指刺激作用于皮膚引起的各種各樣的感覺。種類:觸壓覺、溫度覺、痛覺。觸壓覺內涵:是由非均勻的壓力在皮膚上引起的感覺。種類:觸覺(未引起皮膚變形)、壓覺(皮膚變形)。溫度覺溫度引起的感覺是由刺激溫度與皮膚表面溫度的關系決定的。痛覺是由傷害有機體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覺。第五節其它感覺二、嗅覺和味覺嗅覺內涵:是由某些物質的氣體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時產生的感覺。嗅覺的適應性味覺內涵:是由可溶性物質作用于味蕾引起的感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的兩側對酸味最敏感,舌后部對苦味最敏感,舌中對咸味最敏感。第五節

其他感覺第五節其它感覺三、內部感覺

內部感覺是指反映機體內部狀態和內部變化的感覺,包括動覺(運動覺)、平衡覺(靜覺)和機體覺(內臟感覺)。動覺

指反映身體各部分運動和位置的感覺。平衡覺

指反映頭部位置和身體平衡狀態的感覺。機體覺

指機體內部器官受到刺激時產生的感覺。復習與思考什么是感覺?它在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義?試分析感覺閾限與感受性之間的相互關系。感覺有哪些基本規律?試舉例說明。試說明暗適應與明適應的特點及機制,了解視覺適應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義。簡要評述聽覺的頻率理論和位置理論。膚覺在人類生活中有什么意義?除視覺和聽覺外,還有哪些感覺?它們各自有何特點?回憶本章內容,畫出核心內容概念圖,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后,加以完善。推薦閱讀郭秀艷,2019.實驗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格里格,津巴多,2016.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M].王壘,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第四章知覺

outline第一節知覺的概述第二節空間知覺

第三節時間知覺第四節運動知覺

第五節錯覺

第一節知覺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覺

(一)知覺的定義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的反映。是人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的過程。

(二)知覺的種類

根據知覺中哪一種感受器的活動占主導地位

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味知覺等視聽知覺、嗅味知覺和觸摸知覺等等根據事物的空間、時間和運動特性

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二、知覺和感覺的關系感覺和知覺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不同點:

是不同的心理過程。

相同點:都是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同屬認知活動的初級階段,即感性認知階段。聯系: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感覺,也就沒有知覺。知覺卻不是各種感覺的簡單總和。反映個別屬性,依賴個別感官。反映整體屬性,依賴多種感官。三、知覺的特性

知覺的選擇性(PerceptualSelective)知覺的整體性(PerceptualIntegration)知覺的理解性(SensoryComprehension)知覺的恒常性(PerceptualConstancy)

知覺的選擇性(PerceptualSelective)

個體在知覺過程中,通常要接受多種刺激,但我們并不是對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映。知覺總是有選擇的把少數刺激當成知覺的對象(object),而把其他刺激當成知覺的背景(background),從而做出清晰的反映。知覺的對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種情況下作為知覺對象的刺激,會在另一種情況下成為背景,而原來是背景的刺激又會變成知覺的對象。雙關圖形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因素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客觀因素:對象與背景之間的差別。差別越大,對象就越容易被分離,反之則越困難。對象的強度。相對強烈的刺激通常更容易被選擇。對象的活動性和新穎性?;顒?、新穎獨特的對象比靜止、單調的對象更容易被選擇主觀因素個體自身的一些因素會影響其對知覺對象的選擇,主要包括個體的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定勢和情緒狀態、已有知識經驗、觀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個體有無明確目的等。知覺的整體性(PerceptualUnity)

個體利用已有的經驗,把直接作用與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屬性、部分整合為一個整體加以識別的過程人之所以能夠把具有不同屬性的事物組成整體,是因為這些事物的屬性或部分本來是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個復合刺激物。知覺的整體性可以從以下圖形中得到說明:

知覺的整體性

不可能圖形知覺的整體性具有一定的組織規則,格式塔將其歸納為四個方面:接近率:在空間、時間上接近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相似律:物理屬性(如強度、顏色、大小、形狀等)相似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連續律:具有連續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等特點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閉合律,客體中彼此連續成形象的,即使其間無連續關系,也傾向于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除了刺激物的性質外,個體的知識經驗也會影響知覺的整體性。知覺整體性的作用知覺的整體性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們知覺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有時也可以使人們忽略部分或細節的特征。比如:晉通心理學知覺的理解性(SensoryComprehension)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覺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并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它明確的含義,從而標示出來的特性知覺的理解性主要受個人的知識經驗、言語指導、實踐活動任務以及個人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對于知覺的對象總是以自己的過去經驗予以解釋,并用詞來標志它的。知覺的這一特性稱為知覺的理解性。知覺定勢也會影響人們對同樣一個物體的理解。所謂知覺定勢,是指由個體因已有知識經驗、動機或暗示等形成的某種知覺期望。知覺的理解性有以下特點知覺的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前提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個體對某事物的相關知識經驗越豐富,對該事務的知覺就會越深刻、越精確。比如不可能圖形知覺的理解性受言語指導的重要影響。言語指導可以為知覺的理解性指引組織信息的方向。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axle.(*eel被聽成wheel).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shoe.(*eel被聽成heel).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orange.(*eel被聽成peel).

Itwasfoundthat*eelwasonthetable.(*eel被聽成meal).知覺的恒常性

當知覺對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圍內發生了變化的時候,知覺形象并不因此發生相應的變化。知覺的這種特性稱為知覺的恒常性。人的知識經驗對恒常性有重要作用。

大小恒常性(SizeConstancy)

大小恒常性(SizeConstancy)在一定范圍內,人對物體大小的知覺不完全隨距離變化而變化,也不隨視網膜上的視像大小變化而變化,其知覺映像仍是物體的實際大小的知覺特性。

明度恒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當照明條件改變時,人知覺到的物體的相對明度保持不變的知覺特性

顏色恒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對于熟悉的物體,當其顏色由于照明等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時,人的顏色知覺保持相對不變的知覺特性。

形狀恒常性(FormConstant)人在觀察熟悉的物體時,當觀察角度發生變化而導致視網膜上的視像發生改變時,物體原本的形狀知覺保持相對不變的知覺特性

形狀恒常性(FormConstancy)

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subjectivecontour不可能圖形第二節空間知覺

空間知覺是對客觀世界物體的空間關系的認識,具體指物體大小、距離、形狀和方位等在頭腦中的反映??臻g知覺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深度與距離知覺、方位知覺等??臻g知覺是人類后天學習的結果空間知覺的主要信息來源是視覺和聽覺一、空間知覺的參考系

空間知覺的參考系可分為兩類:以知覺者自己為中心的參考系對上下、左右、前后的判斷通常是以知覺者自身為參考系而作出的。以知覺者以外的事物所建立的參考系。東、南、西、北的方向是以太陽出沒的位置和地磁為參考系所建立的方位。星象、羅盤二、視空間知覺(深度知覺和距離知覺)

(一)單眼線索1.線條透視2.遮擋3.紋理梯度4.空氣透視5.明亮和陰影6.相對大小7.相對位置8.運動視差(二)雙眼線索

1.雙眼視軸的輻合2.雙眼視差三、聽空間知覺

耳朵不僅接受聲音,而且還提供聲音的方向和聲源遠近的線索。(一)單耳線索

雖不能有效地判斷聲源的方位,但卻能有效地判斷聲源的距離。以聲音的強弱來判斷。(二)雙耳線索

對聲源遠近和方向定位,靠雙耳的協同工作才能獲得準確的判斷。1.時間差2.強度差3.位相差——低頻聲源定位的主要線索。低頻聲波的波形的不同部位作用于兩耳,因而內耳鼓膜所受聲波的壓力有差別,盡管差別很小。第三節時間知覺一、時間知覺

時間知覺是對事物發展的延續性、順序性的知覺,具體表現為對時間的分辨、對時間的確認、對持續時間的估量、對時間的預測。時間知覺具有時間分辨、時間確認、持續時間估計和時間預測四種形式時間知覺不同于空間知覺,它們之間的差異表現如下空間知覺有提供線索的感覺器官,如眼睛、耳朵,但是人類沒有專門的時間知覺感受器。時間知覺是視覺、聽覺、軀體感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協同活動的結果空間知覺有確認刺激,如形狀知覺由物體輪廓引起,大小知覺由事物在視網膜上的投影引起,而時間知覺并不是由固定刺激引起??臻g知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即使反映,時間知覺一般是事后的認知??臻g知覺有時受時間知覺的影響二、時間知覺的依據

1.自然界的周期性現象2.計時工具3.生理的節律性信息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生物鐘。所謂生物鐘現象指有機體內部的一些節律性的生理活動可以起到自動計時器的作用。三、時間知覺的特征1.時間間隔判斷的精確性受感覺通道性質的影響。2.時間知覺存在較大的誤差和個體差異。

3.時間知覺受特定時間內發生的事件的數量和性質的影響。4.時間知覺受人的情緒、動機、興趣、態度等因素的影響。第四節運動知覺運動知覺

運動知覺是指人對運動物體或自身動作在空間和時間上位移的反映,也是對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以及自身運動特性的組織加工過程。一、運動知覺的參考系

人在觀察某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以及運動速度的快慢,都是以另一物體作比較的。這個被比較的物體,就是運動知覺的參考系。運動知覺可分為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二、真動知覺

真動知覺是對物體本身真正在空間位移和移動速度上的知覺。依賴兩個條件知覺對象運動的速度。運動物體離知覺者的距離。剛剛能察覺出閃爍時物體運動的最快速度成為運動知覺上閾受目標物的視網膜定位、刺激物的照明和持續時間、視野中有無參考系的存在等的影響三、似動知覺

似動知覺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們把客觀上靜止的物體看成是運動的,或把客觀上不連續的位移看成是連續運動等心理現象。似動知覺主要有下列幾種形式:1.動景運動(Phi現象)2.自主運動

3.誘導運動

4.瀑布效應

第五節錯覺

一、錯覺及其種類

錯覺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對事物必然會產生的某種固有傾向的歪曲知覺。錯覺與幻覺有本質區別,錯覺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而幻覺則是主題脫離客觀事物刺激的虛幻的反映。(一)大小錯覺

(二)形狀和方向錯覺

二、錯覺產生的原因

客觀上,錯覺的產生大多是在知覺對象所處的客觀環境有了某種變化的情況下發生的。主觀上,錯覺的產生可能與過去經驗、情緒等因素有關。情緒、態度也會使人產生錯覺。錯覺也可能是各種感覺相互作用的結果??傊?,產生錯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也是極其復雜的。有些錯覺現象,雖經過年研究,仍然難有令人完全滿意的解釋。

本章結束1.動景運動或PHI現象Muller-LyerillusionOrbisonillusion

錯覺圖形(15-1)灰色的線條是平行線

錯覺圖形(15-2)

錯覺圖形(15-3)

錯覺圖形(15-4)

錯覺圖形(15-5)

錯覺圖形(15-6)編索錯覺圖中看似復雜的螺旋圖形,實際上是多個同心圓

錯覺圖形(15-7)

錯覺圖形(15-8)注視圖形10秒鐘就會看見倒置(或正置)的樓梯

錯覺圖形(15-9)

錯覺圖形(15-11)赫氏方格錯覺你能數出圖形中有多少個黑點嗎?(其實沒有黑點)

錯覺圖形(15-11)

錯覺圖形(15-12)

錯覺圖形(15-13)

錯覺圖形(15-14)

錯覺圖形(15-15)

運動知覺(2-1)盯著圖形中間的黑點,做前后運動

運動知覺(2-2)波濤蕩漾

深度知覺

視覺懸崖(VisualCliff)人類在嬰兒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出深度知覺的能力.實驗者設計了一個臺子,左右半邊有高度的落差,在臺子上鋪一層透明玻璃,讓嬰兒在上面爬行,嬰兒爬到中間時,即使他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敢再向前爬過去,證明人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對深度有了警覺心,這種能力具有幫助物種生存的作用.

不合理圖形(8-1)

不合理圖形(8-2)

不合理圖形(8-3)

不合理圖形(8-4)

不合理圖形(8-5)

不合理圖形(8-6)

不合理圖形(8-7)

不合理圖形(8-8)

二可圖形手掌與少女

二可圖形海豹與驢

二可圖形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人

二可圖形飛鳥與魚

二可圖形舞蹈中的魔鬼與天使

二可圖形魚與帆船

二可圖形山林與狼(11只)

二可圖形吹笛人與獨木橋二可圖形貴婦與魔鬼

二可圖形奴隸市場與老人

二可圖形天使與老人

二可圖形樹與胎兒

二可圖形橋與帆船

二可圖形湖畔與獅頭

二可圖形女神、狼與獅子

二可圖形人臉與花瓶

二可圖形少婦與老嫗

二可圖形將圖片旋轉180度第五章意識和注意第一節意識的一般概述第二節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第三節注意概述第四節注意的認知—神經機制

第一節意識的一般概述一、意識與無意識(一)什么是意識(二)意識與腦

(三)意識的功能229(一)什么是意識意識(consciousness)是我們對自己和環境的覺知。意識可以界定為三個不同水平:基本水平,對內部和外部世界的覺知;中間水平,對個體所覺知的事物的一個反映;高級水平,對個體作為一個有意識的,會思考的個體的覺知(自我覺知self-awareness)。無意識(unconsciousness)是相對于意識而言的,是個體不曾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和過程。常見的無意識現象:無意識行為。有時人的行為,特別是那些已經自動化了的行為,不受意識的控制,如邊交談邊織毛衣。對刺激的無意識。在活動中,對自身行為實際上產生一定影響的事件有時沒有被覺察到,如“視而不見”現象。盲視。有一類對刺激的無意識是由于腦損傷引起的,如腦損傷病人,可以區分處于視野黑點中的不同刺激。(二)意識與腦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辨別出意識的一般狀態。當我們醒著并且相當清醒的時候,EEG軌跡很不規律,波幅適中;但是如果我們正在做白日夢或者心情很放松,EEG的軌跡就會呈現有規律的節奏,叫做α節律,波幅較高。人們在一個特定的時候知覺到的東西要依賴于不同的腦區才能被激活。大腦皮層將感覺、情緒以及記憶的信息綜合起來才可能會產生意識內容。(三)意識的功能意識對你所察覺和和你所注意的范圍進行限制,從而減少刺激輸入的流量。意識的選擇功能。意識讓個體基于過去的知識和對不同后果的想象來終止、考慮不同的方案。(計劃與執行功能)二、生物節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生物節律(biologicalrhythm)是身體周期性的波動,是人體的基本生理活動、生理過程和心理狀態的周期性自然變化。所有的生命都受到日—夜這種自然節律的影響。個體的身體受生物節律周期所調節:個體的喚醒水平、新陳代謝、心率、體溫和激素活動的變化依照的是個體內部的時鐘節奏。第二節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一、睡眠與夢(一)睡眠意識狀態中,與清醒時意識狀態相對應的是睡眠(sleep)。1、睡眠需求睡眠的好處:(1)恢復(2)適應(3)發展(4)記憶2、睡眠剝奪3、睡眠階段階段1(淺睡階段)→階段2(睡眠錠、K結)→階段3(睡眠錠、Δ波)→階段4(深度睡眠、Δ波)→階段5(快速眼動睡眠REMS、異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階段1-4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S75%—80%4、睡眠障礙:是指個人無法自主地控制自己的睡眠失眠、睡眠窒息、睡行癥、夢囈、夜驚、夢魘、嗜睡癥(二)夢夢(dream)是睡眠期某一階段的意識狀態下產生的一種自發性的心象活動。睡眠期中的快速眼動現象是做夢的標志。心理學家對夢的功能的解釋。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三個:(1)精神分析的觀點。弗洛伊德和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過程的顯現,是被壓抑的無意識沖動或愿望以改變的形式出現在意識,這些沖動或愿望主要是人本能的反映。(2)生理學的觀點?;舨忌J為,夢的本質是我們對腦的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體驗,這些活動是為了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3)認知觀點。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認知系統依然對儲存的知識進行索、排序、整合、鞏固等,這些活動的一部分會進入意識,成為夢境。二、催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