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新協作體G10H11聯盟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 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三新協作體G10H11聯盟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 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三新協作體G10H11聯盟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 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三新協作體G10H11聯盟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 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三新協作體G10H11聯盟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4月高二期中聯考生物學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準考證號:___________(本試卷共8頁,21題,考試用時75分鐘,全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相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將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置于0.3g?mLA.實驗說明原生質層比細胞壁伸縮性大B.實驗過程中細胞的體積變化不大C.水分子可以從①流向②,也能從②流向①D.實驗中的細胞能進行核DNA復制2.為了提高CO?的固定效率,某科研團隊構建了一種非天然的CO2轉化循環(Cetch循環),該循環利用多種生物的相關酶組合,最終將CO?轉化為乙醇酸,再利用液滴微流控技術將該循環與菠菜葉綠體類囊體一起用磷脂分子包裹起來,形成了“油包水液滴”結構即人工葉綠體(如下圖A.當光照減弱時,短時間內乙醇酸含量減少B.人工葉綠體膜是單層磷脂分子C.與活細胞相比,人工葉綠體更能有效減少大氣中的CD.只需在人工葉綠體中添加相關酶組合及底物CO?,Cetch循環就能正常進行3.下列有關遺傳、變異和進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進化的根本來源②環境會對生物的表型進行選擇,其本質是對基因型進行選擇③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體現了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④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決定了種群進化方向,也決定了群落演替方向⑤環境可能會誘發植物幼苗發生可遺傳變異,如突變和基因重組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延緩的密度制約效應是指對種群密度變化作出反應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如圖為某種群在一段時間內,A、B兩種因素影響下死亡率隨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生物種群數量的不規則波動往往與曲線B相關B.因素B對種群數量的影響會表現出典型的延緩的密度制約效應C.寄生蟲對種群數量的影響與圖中曲線A的變化相似D.曲線A所代表的影響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可通過反饋調節實現5.水稻、昆蟲和雜草等共同構成稻田群落。稻田中會伴生許多昆蟲,如在水稻的葉層會伴生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等食葉性害蟲,在莖稈層常有稻飛虱、葉蟬等害蟲,而地下層有稻葉甲蟲等食根性害蟲。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水稻上的昆蟲的垂直分層,生態位的分化,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B.水稻在稻田中均勻分布,水稻的水平結構較簡單C.稻田群落中的水稻因為數量多,所以是優勢種D.溫帶地區的稻田群落季節性不夠明顯6.朱鹮有著“吉祥之鳥”的美譽,全球一度僅陜西存活7只個體。經我國40余年保護,其種群規模已逐步擴大,被譽為“國際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典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保護朱鹮,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講,是在保護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甚至還能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B.保護朱鹮的措施以就地保護為主,建立繁育中心為輔C.朱鹮具有強大的文化美學價值,是攝影愛好者喜愛的拍攝對象,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為改善最初朱鹮種群遺傳多樣性較低的局面,可適量適時適地放飛一批人工繁育的朱鹮7.傳統發酵食品的制作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生物轉化過程,它依賴于多種微生物的作用。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用酵母菌釀酒與用醋酸菌釀醋相比,適合前者發酵的溫度要低一些B.制作傳統泡菜要注意密封發酵,釀醋過程要注意提供充足O?C.制作傳統泡菜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亞硝酸鹽,制作過程中需要無菌操作D.發酵過程中,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與合成現象并存8.微生物培養和無菌操作是發酵工程的基礎。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無菌技術圍繞著如何避免雜菌的污染展開,主要包括消毒和滅菌B.接種室、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在使用過程中,可用紫外線照射進行消毒C.固體培養基可用于分離、純化菌種,液體培養基可用于菌種的擴大培養D.用平板劃線法劃完線后,要在培養皿皿底上做好標記9.已知剛果紅是一種染料,它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復合物,但并不與水解后的纖維二糖、葡萄糖等發生這種反應。當在含有纖維素的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時,剛果紅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而當纖維素被纖維素分解菌分解后,復合物就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這些菌為中心的透明圈。某研究員利用剛果紅配制培養基,通過下列過程分離土壤中能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并進行計數。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實驗前,微生物培養的器皿、接種工具和培養基等應進行滅菌B.過程①②一般都取1mL菌液轉移C.應選擇菌落直徑與周圍透明圈直徑比值小的菌落進行純化D.利用該過程統計得到的菌落數比直接計數法得到的菌數要少10.植物組織培養是植物細胞工程中的基本技術,在農業、醫藥工業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圖是植物組織培養過程的流程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外植體的消毒過程是:流水→70%酒精處理30分鐘→無菌水→次氯酸鈉處理30秒→無菌水B.利用莖尖組織培養技術獲得的脫毒苗可以采用接種病毒的方法進行檢測C.1過程和2過程的培養基成分中植物激素的種類和比例不相同D.通過高產細胞系獲得紫杉醇的過程,沒有體現植物細胞的全能性11.2006年,科學家把Oct3/4,Sox2、c-Myc和Klf4這四種基因克隆入病毒載體,然后引入小鼠成纖維細胞,獲得了類似胚胎干細胞的誘導多功能細胞(iPS細胞),并用iPS細胞治療了小鼠的鐮狀細胞貧血?,F在用iPS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新進展。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iPS細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臍帶血等多種組織和器官中B.誘導產生iPS細胞的過程中細胞內發生了基因重組C.誘導產生iPS細胞的過程體現了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D.利用iPS細胞治療相關疾病時,需要同時注射免疫抑制劑以降低免疫排斥反應12.胚胎工程技術包含的內容很豐富,目前在醫學和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體外授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借助這些技術,可以進一步挖掘動物的繁殖潛力。如圖是利用高等哺乳動物的生殖細胞通過體外受精技術培育試管動物的大致流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馬、犬排出的卵子是初級卵母細胞,不具備受精能力B.卵子與精子相遇,接受精子刺激后開始進行卵裂完成減數分裂過程C.精子入卵后,透明帶會迅速發生生理反應阻止后來精子進入透明帶D.胚胎發育的過程是受精卵→囊胚→桑葚胚→原腸胚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3.植物的生長發育受激素調節。用乙烯處理萌發的水稻種子3天,發現野生型(WT)幼苗根伸長受到抑制。K試劑抑制植物體內激素Z的合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該實驗中的自變量包括外源植物激素乙烯、K試劑、NAA,因變量是WT根長,添加K試劑,依據的是加法原理B.①組與②組對照可推測乙烯抑制根的伸長,③組與④組對照說明激素Z對根的伸長沒有影響C.植物的各個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能促進開花,促進果實成熟D.根據實驗結果對比分析,可推測激素Z最可能是生長素14.東部沿海地區積極發展“海洋牧場”,投放脈紅螺等生物和人工魚礁會影響“海洋牧場”的結構和功能,但能增加經濟收入。如圖為投放人工魚礁后海洋牧場能量流動的模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NPP中的能量是指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B.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C.海洋牧場中脈紅螺的環境容納量大小與最初投放的脈紅螺數量基本無關D.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該系統中各種生物構成的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15.生態工程以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調節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自生等生態學基本原理。下列關于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通過系統設計實現循環,減少廢物產生,提高各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體現了循環原理B.選擇凈化能力強且能互利共生的多種水生生物修復濕地,體現了協調原理C.通過降低水體污染物和增加溶氧量的方式改善湖泊水生生物生存環境,體現了自生原理D.生態工程建設時,號召農民種樹的同時要考慮農民的生活問題,體現了整體原理16.如表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的營養構成,下列有關該培養基制備的敘述錯誤的是成分蛋白胨牛肉膏NaCl指示劑H?O含量10g5g5g1g定容至1000mLA.從物理性質看該培養基屬于固體培養基B.制備該培養基的操作順序為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C.若用該培養基來培養和檢測大腸桿菌,還應在培養基中添加維生素D.若用該培養基來培養霉菌時,一般需要將培養基調至酸性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7.(11分)某人類氯離子通道異常病由7號染色體上正?;駼突變成B?或B?引起。某患者家系系譜圖和部分人員基因檢測結果如下圖所示。本系譜圖基因在傳遞過程中不發生基因突變,也不考慮染色體變異和染色體互換。(1)基因B、B?、B?三者互為___________基因。(填“等位”或“非等位”)(2)正常人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II-3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3)若II-5檢測出兩種突變基因,則III-4與I-1具有相同7號染色體的概率為___________。(4)經檢測B?基因是由B基因相應編碼鏈(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第___________位的堿基C替換為堿基T突變而成,導致對應的肽鏈第402位的丙氨酸替換為纈氨酸。(丙氨酸密碼子:GCU、GCC、GCA、GCG纈氨酸密碼子:GUU、GUC、GUA、GUG)(5)不考慮分裂異常,在II-6產生的下列細胞中,一定能檢測到B?基因的是___________。(填編號)①精原細胞②初級精母細胞③次級精母細胞④精細胞18.(11分)《2019年中國睡眠科技白皮書》發布指出,睡眠質量決定著個體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健康的睡眠已經成為國人迫切的需求。人體和動物有多種信息分子如:褪黑素、腺苷、γ-氨基丁酸(GABA)、前列腺素D2(PGD2)都可以促進睡眠。褪黑素起作用后,可抑制與覺醒有關的神經活動,同時調節神經遞質平衡,減少興奮性遞質的釋放,從而使人更易入睡并維持睡眠。γ-氨基丁酸(GABA)在睡眠中維持大腦抑制狀態,保證深度睡眠。皮質醇可以幫助人體從睡眠狀態清醒過來,此外與血糖水平、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免疫功能、記憶功能等有關。(1)根據題意推測在白天,人體褪黑素的濃度保持在___________水平(填“較高”或“較低”)。褪黑素發揮作用后,去向是___________(填“被滅活”“被回收”或“被滅活或被回收”)。(2)皮質醇濃度在清晨7點左右達峰值的意義有___________。A.提高血糖水平B.提高記憶能力C.提高白天興奮性D.引發白天困倦(3)在清醒狀態下,尤其是大腦長時間處于活躍狀態,細胞代謝增強,ATP消耗增加,產生的較多的腺苷在胞外積聚,會與相應的受體結合,引發促眠效應。由此推測,隨著睡眠時間的增加,腺苷的水平會___________,故腺苷的代謝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性??Х纫蚩梢砸欢ǔ潭壬献璧K睡眠,卻不能最終解決睡眠問題,請推測原因___________。(4)推測多種信息分子都能促進睡眠的意義有:___________(寫出兩點)19.(12分)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入???,是重要的水鳥越冬區,每年有數萬只水鳥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東灘越冬。某研究團隊以其中4種占優勢的水鳥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它們的種群數量、在不同覓食生境出現的數量、主要的食物種類等,結果如下表所示。生境1為低潮鹽沼—光灘帶,寬度為2000m左右;生境2為海三棱底草帶,寬度為400m左右;生境3為海堤內魚塘—蘆葦區,蘆葦在植物群落中占優勢。物種覓食生境觀察數量/只鳥胃中主要的食物種類/%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堅果莖類草屑螺類貝殼沙礫甲殼類其他綠翅鴨1420070052.816.7012.013.005.5綠頭鴨1482151678.30.807.15.61.17.1鶴鷸107406040050.025.025.000青腳鷸4404256520033.333.3033.30.1回答下列問題:(1)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綠頭鴨的種群密度主要由___________直接決定的,通常采用___________調查其種群密度。(2)區別以上三個生境的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該調查結果并不能反映各個生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原因是___________。(3)描述動物的生態位,通常需要考慮它們的___________。表中綠翅鴨和鶴鷸的覓食生境一樣,生態位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完全一樣,理由是___________。(4)生態位重疊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生態位相似的物種生活于同一空間時分享或競爭資源的現象,可反映種間競爭程度和對資源的利用情況。表中綠翅鴨和綠頭鴨的生態位重疊值較大,這表明___________。20.(12分)我國草原生物多樣性豐富,但我國70%的草原處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狀態,草原保護修復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我國加大草原保護建設投入力度,已取得較好成果。草地螟是鱗翅目昆蟲,其成蟲白天潛伏,夜間活動,并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它們不僅危害草原,還危害農作物,以往人們常使用藥劑防治其幼蟲為主,現研究人員欲對其防治方法開展進一步研究,如下圖。請回答以下問題:(1)單向性集團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敵共享同一獵物,其中一種天敵捕食共同獵物的同時還捕食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捕食者,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獵物。圖中為某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其中___________屬于集團內獵物。據圖分析,可利用菱室姬蜂對草地螟數量進行控制,屬于___________防治,與常規防治方法相比具有___________等優點(答出2點即可)。(2)菱室姬蜂的嗅覺非常靈敏,可以感知到草地螟散發出的氣味,能夠遠距離地探測到潛在的食物來源,這體現了信息傳遞的作用是___________。(3)科研人員發現BT乳劑是一種能夠有效防控草地螟的生物藥品。為驗證該藥劑對防控草地螟的藥效,設計實驗如下:材料與用具:低、中、高三種濃度梯度的BT乳劑,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等。(要求與說明:藥品防控效果以草地螟蟲口減退率為指標,蟲口減退率=(1-蟲口殘留密度/防前蟲口密度)×100%,具體蟲口密度調查方法不作要求;防后第7d檢測藥品的防控效果。)I。實驗思路:①選取面積相同、生境相似的12個試驗區,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調查各組___________,④統計分析所得數據。21.(14分)CD47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它可與巨噬細胞表面的信號調節蛋白結合,從而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結腸癌等多種腫瘤細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細胞高1.6~5倍,導致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清除效果減弱,下圖為抗CD47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卮鹩嘘P問題:(1)①注射CD47對小鼠進行免疫的目的是___________。從脾臟中得到的B淋巴細胞在與骨髓瘤細胞融合前是否需要進行原代培養擴大細胞數量?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2)為了得到能產生抗CD47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需要進行篩選。其中第一次用特定的___________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第二次是對第一次篩選的雜交瘤細胞進行___________,經過多次篩選就可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抗CD47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單克隆抗體因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可以大量制備的特點,在多種疾病的診斷和病原體鑒定以及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3)現以實驗室培養的腫瘤細胞和從動物體內分離出的巨噬細胞為材料,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抗CD47的單克隆抗體可以解除CD47對巨噬細胞的抑制作用,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實驗思路:___________。結果預測:___________。2025年4月高二期中聯考生物學參考答案1.D【解析】發生質壁分離,說明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細胞壁的伸縮性較小,故實驗過程中細胞的體積不會明顯縮小,A正確、B正確;質壁分離過程中,水分子可以自由進出原生質層,即水分子可以從①流向②,也能從②流向①,C正確;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已發生高度分化,不能繼續分裂,因此不能進行核DNA復制,D錯誤。2.D【解析】光照減弱時,NADPH含量減少,C5含量減少,短時間內產生的乙醇酸減少,A正確;人工葉綠體是“油包水液滴”,外面是油里面是水,故使用單層磷脂分子即可,B正確;與活細胞相比,人工葉綠體不進行呼吸作用,更能有效減少大氣中的CO2,C正確;構建Cetch循環,體系中除加入必需的酶和相應底物如CO2外,還需要不斷地提供ATP和NADPH,D錯誤。3.D【解析】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但生物進化的根本來源是基因突變,而不是突變和基因重組,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組合,只有基因突變能產生新基因,為進化提供原始材料,①錯誤;環境也會對生物的表型進行選擇,其本質是對基因進行選擇,②錯誤;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體現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③錯誤;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決定了種群進化方向,這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但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其方向是由群落內部因素(如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境因素(如氣候、人類活動等)共同決定的,并非由種群基因頻率變化決定,④錯誤;植物幼苗細胞不能進行減數分裂,故不會誘發植物幼苗發生基因重組,⑤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③④⑤錯誤,D符合題意。4.B【解析】曲線A代表密度制約因素,曲線B代表非密度制約因素。生物種群數量的不規則波動往往與非密度制約因素相關,食物、天敵等密度制約因素(A)對種群數量的影響反應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表現出典型的延緩的密度制約效應,A正確、B錯誤;寄生蟲在密度大的種群中更容易傳播,在密度小的種群中影響小,屬于密度制約因素,與圖中曲線A的變化相似,C正確;曲線A所代表的影響因素(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是通過負反饋調節實現的,當種群數量超過環境容納量時,密度制約因素的作用增強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從而使種群增長受到抑制,當種群數量降低到環境容納量以下時,密度制約因素的作用減弱,從而使種群增長加快,D正確。5.A【解析】水平結構是群落才有的空間特征,水稻是種群的范疇,種群沒有水平結構,B錯誤;數量多不一定是優勢種,還要看該物種在群落中的影響,C錯誤;溫帶地區四季分明,群落的季節性明顯,D錯誤。6.C【解析】如果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物種,不僅能保護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還能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A正確;對生物多樣最有效的保護就是就地保護,B正確;文化美學價值體現的是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C錯誤;朱鹮最初的數目很少,故遺傳多樣性很低,通過野外放飛,基因突變以及自然選擇更加多樣,可以增加遺傳多樣性,D正確。7.C【解析】傳統泡菜不需要無菌操作,C錯誤。8.B【解析】使用過程中使用紫外線照射進行消毒,會危及實驗操作者,B錯誤。9.B【解析】①過程為稀釋過程,一般取1ml,②過程是接種,一般取0.1ml,B錯誤。10.D【解析】70%酒精處理30秒,次氯酸鈉處理30分鐘,A錯誤;脫毒苗沒有抗病毒的特性,不能用接種病毒的方法進行檢驗,B錯誤;1過程和2過程的培養基成分中植物激素的種類相同,比例不相同,C錯誤;通過高產細胞系獲得紫杉醇的過程,只培養到特定植物細胞,沒有體現全能性,D正確。11.B【解析】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臍帶血等多種組織和器官中的是干細胞,A錯誤;過程①是將誘導基因導入小鼠成纖維細胞誘導產生iPS細胞,該過程中細胞內發生了基因重組;B正確;誘導產生iPS細胞的過程沒有體現了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C錯誤;利用iPS細胞治療相關疾病時,理論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應,D錯誤。12.A【解析】馬、犬排出的卵子是初級卵母細胞,要在輸卵管內進一步成熟,到MII期時,才具備與精子受精的能力,A正確;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減數分裂Ⅱ,而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B錯誤;精子入卵后,卵細胞膜會迅速發生生理反應,拒絕其他精子再進入卵內,C錯誤;胚胎發育的過程是受精卵→桑葚胚→囊胚→原腸胚,D錯誤。13.CD【解析】添加K試劑,實際上是減去K試劑所抑制的植物激素的影響,依據的是減法原理,A錯誤;③組與④組的激素Z的合成都受抑制,不能判斷激素Z對根的伸長沒有影響,B錯誤;根據實驗結果①②對比,說明乙烯抑制WT根長;③組與④組對照說明,在缺失激素Z的情況下,乙烯失去了對WT根長的抑制,說明乙烯通過激素Z抑制WT根長;⑤組⑥組結果同①組②組,說明乙烯在缺失激素Z但NAA存在的情況下又抑制了WT根長,可初步推測,NAA等效替代了激素Z,因為NAA是生長素類似物,故推測激素Z可能是生長素,D正確。14.ABD【解析】NPP的能量中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流向死有機質,可表示第一營養級用于 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A錯誤;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輸入的能量,B錯誤;環境容納量是由環境資源等因素決定的,與最初投放的脈紅螺數量基本無關,C正確;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D錯誤。15.AB【解析】不能提高各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A正確;選擇凈化能力強且能互利共生的多種水生生物修復濕地,體現了自生原理,B正確。16.AC【解析】沒有加入凝固劑,所以從物理性質看該培養基屬于液體培養基,A錯誤;因為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以為大腸桿菌提供維生素,不需要在培養基中添加維生素,C錯誤。17.(11分)(1)等位(1分)(2)BB或BB1(未答全不給分)(2分)B2B1或B2B(未答全不給分)(2分)(3)1(2分) (4)1205(2分) (5)①②(未答全不給分)(2分)【解析】(1)B1、B2由B基因突變而來,故為等位基因。(2)I-2基因檢測為B2B1,表型患病,但I-1檢測有基因B1,表型正常,可推理出I-1基因型為BB1,而非B1B1(否則患病),即B對于B1是顯性。又II-4基因檢測沒有B1、B2,可推理其基因型為BB,進而推理其子代Ⅲ-3必含B基因,但Ⅲ-3患病,最終可推知其基因型為B2B,可總結出三種基因的顯隱性關系:B2>B>B1。由此可知正常人的基因型為BB或B1。I-2B2B1與I-lBB1相交的后代患病的基因型有三種可能性:B2B,B2B1,B1B1,又根據Ⅲ-3患病可以確定Ⅱ-3絕非B1B1,否則Ⅲ-3不會患病。故II-3的基因型為B2B,B2B1。(3)若II-5檢測出兩種突變基因,則II-5基因型為B2B1,又因為II-6基因型BB1,故III-4基因型為BB1,其中B1來自Ⅱ-5,B來自Ⅱ-6,而Ⅱ-5B2B1中的B2來自I-2,B1來自I-1,故Ⅲ-4個體7號染色體的B1溯源來自I-1的7號染色體。故Ⅲ-4與I-1有相同7號染色體的概率為1。(4)DNA編碼鏈和mRNA都與模板鏈互補,故編碼鏈與mRNA序列除了T和U的區別外,序列一致。根據丙氨酸與纈氨酸密碼子的差異,可以判定是丙氨酸密碼子中第二位堿基C替換為堿基U,從編碼鏈的角度計算就是402×3-1=1205。(5)根據II-6的基因檢測及表型可知,其基因型為BB1,突變基因B1與正?;駼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之后,分別居于不同的次級精母細胞,不含B1基因的次級精母細胞分裂產生的精細胞也不含B1基因。18.(11分)(1)較低(1分) 被滅活(1分) (2)ABC(1分)(3)逐漸降低(1分)周期(1分) 咖啡因與腺苷爭奪腺苷受體,卻不能引發助眠效應,故能阻礙睡眠,待咖啡因礙眠效應消失,腺苷與腺苷受體的結合概率增大,因意仍會襲來,故沒有解決睡眠問題。(2分)(4)①多種信息相互配合,使睡眠的啟動、維持和覺醒等過程得到精細調控。(2分)②多種信息分子從不同途徑作用于睡眠,即使某一種信息分子缺失,其他信息分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2分)【解析】(1)褪黑素是助眠的,白天該激素處于較低水平,否則就會使人昏昏欲睡。褪黑素起作用后被滅活,很難通過體液運輸再被回收。(2)據題干的信息可以推測皮質醇具有ABC三項所描述的功能。(3)腺苷是代謝產生的,故晚上睡眠后,代謝減弱,腺苷的生成減少,存在量隨睡眠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即腺苷白天逐漸增多,晚上逐漸減少,代謝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咖啡因與腺苷爭奪腺苷受體,導致腺苷與腺苷受體的結合概率減少,抑制了腺苷的助眠效應,且咖啡因與腺苷受體結合以后沒有觸發助眠效應,故咖啡因可以一定程度上阻礙睡眠。但是腺苷的量并沒有因為咖啡因的到來而降低,故當咖啡因的礙眠效應一過,腺苷與腺苷受體結合,依然引發困意,并沒有最終解決睡眠問題。(4)根據題干信息,多種信息分子共同調節睡眠這一生理過程,涉及到促進睡眠,抑制覺醒,保證深度睡眠等等方面,故可以認為多種信息相互配合,使睡眠的啟動、維持和覺醒等過程得到精細調控。又從信息分子不同的作用路徑來看,某一信息分子的缺失,其他信息分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19.(12分)(1)遷入率和遷出率(1分)標記重捕法(1分)(2)物種組成(1分)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而該調查結果僅包括4種鳥類(2分)(3)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2分) 不是(1分) 綠翅鴨的食物種類主要是小堅果、鶴鷸的食物主要是草屑(或者二者食物種類有較大差異)(2分)(4)綠翅鴨和綠頭鴨利用的相同資源多,種間競爭較劇烈(2分)【解析】(1)直接決定種群數量的是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根據題干信息“每年有數萬只水鳥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東灘越冬”,所以主要是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通常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2)區別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種組成,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而該調查結果僅包括4種鳥類。(3)描述動物的生態位,通常需要考慮它們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表中綠翅鴨和鶴鷸的覓食生境一樣,生態位不是完全一樣,理由是綠翅鴨的食物種類主要是小堅果、鶴鷸的食物主要是草屑(或者二者食物種類有較大差異。)(4)生態位重疊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生態位相似的物種生活于同一空間時分享或競爭資源的現象,生態位重疊值較大表明利用的相同資源多,種間競爭較劇烈。20.(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