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中考歷史二模試卷_第1頁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中考歷史二模試卷_第2頁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中考歷史二模試卷_第3頁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中考歷史二模試卷_第4頁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中考歷史二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中考歷史二模試卷一、第一部分選擇題(17題,每小題2分,共34分)1.(2分)據文獻記載,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曾多次遷都。考古發掘也證實,河南鄭州商城遺址是商朝早期亳都所在,安陽殷墟是商王盤庚遷徙后的都城遺址。這說明()A.考古發掘的史料更真實可靠 B.不同史料導致歷史真相難尋 C.歷史研究需要多重史料印證 D.歷史認識具有較大的主觀性2.(2分)如圖為不同時期人們對孔子和儒家思想認可程度的變化曲線圖。造成從甲處到乙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B.漢武帝將儒家學說確立為正統思想 C.封建統治者采取順其自然的治國之道 D.科舉制規定以儒家經典為研習內容3.(2分)有史學家認為,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子問題,一是官僚的選拔問題,二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隋唐時期統治者解決這兩大問題分別是通過()A.八股取士和文字獄 B.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 C.八股取士和通判制度 D.科舉制和行省制4.(2分)如果把“文成公主入藏、唐蕃會盟、澶淵之盟、宋金和議等”作為一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A.唐宋時期的民族關系 B.唐宋時期的經濟發展 C.唐宋時期的對外交往 D.唐宋時期的科技文化5.(2分)清朝統治者以立法形式確立的《理藩院則例》《蒙古律例》《西寧青海番夷成例》《回疆則例》《西藏通制》等民族邊疆政策,共同體現了()A.邊疆少數民族的漢化 B.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 C.清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D.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的管轄6.(2分)自從2024年中國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以來,外國游客扎堆涌向中國,“中國好city”成為網絡熱詞。法國某學者在游覽中國某城市的歷史遺址后說:“親眼看到英法聯軍這些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在這個享有世界性非凡美譽的地方犯下可恥罪行,作為一個法國人,我感到萬分羞愧。”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割占香港島 B.火燒圓明園 C.拆大沽炮臺 D.旅順大屠殺7.(2分)對下表內容解讀正確的是()時間事件1872年派遣三十名少年學童赴美留學1875年派遣福州船政局的學生留學法國1876年從福州船政局選送三十名學生和藝徒赴英法兩國A.時間均發生在鴉片戰爭期間 B.適應了清政府學習洋務的需求 C.所派遣的留學生遍布亞歐非三大洲 D.徹底改變了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8.(2分)清末狀元張謇面對民族危亡,毅然棄官不做,在家鄉創辦了大生紗廠,此后還建立了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和冶鐵廠等。由此可見,張謇主張()A.實業救國 B.廢除科舉 C.民主共和 D.思想啟蒙9.(2分)下列材料與所關聯的人物對應正確的是()①變法圖強開民智,飲冰室里著華章。②虎門怒焰彰忠骨,林公清風拂九州。③舉義秋收擎火炬,引航長征挽巨瀾。④革命先行倡共和,先生遺志耀中華。A.①—林則徐 B.②—梁啟超 C.③—朱德 D.④—孫中山10.(2分)如表反映20世紀50年代我國圖書出版社發生的變化,與該變化趨勢緊密相關的是()年份私營出版社(家)國營出版社(家)國營所占總數比例(%)19501842712.819533566214.819542907019.41955197780.2A.土地改革的實施 B.工業化全面進行 C.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行11.(2分)如表反映了我國四個經濟特區地區生產總值變化情況(單位:億元)。這說明()年份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0年2.702.6110.796.41992年284.96103.1714.478.912008年7806.54992.06974.781560.022020年27670.003481.942730.586384.00A.改革開放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B.中國與世界經濟全方位接軌 C.國家重視和優先發展重工業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12.(2分)某科學家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物質,其相關信息如框所示。這位科學家是()化學式:C15H22O5組成:C63.81%H7.85%O28.33%功效:治療瘧疾A.張仲景 B.華佗 C.鄧稼先 D.屠呦呦13.(2分)繪制示意圖是理解學習內容、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你認為“?”處可填()A.只有堅持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B.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C.中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揮了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4.(2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圣母像中的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表現出人類母親的美、溫柔和慈愛。該畫反映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 B.封建神學統治的黑暗 C.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D.新興資產階級的世俗觀念15.(2分)梳理線索、厘清聯系是歷史學習的一種方法。對以下事件之間聯系理解正確的是()A.①為②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B.①與③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實踐 C.②為④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D.③與④都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16.(2分)蘇俄在十月革命后對大型企業進行了國有化,對生產進行監督,1918年6月開始,中小企業也實行國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私有制,1928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這一過程表明蘇俄()A.工業化進程發展迅速 B.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模式 C.經濟政策的搖擺不定 D.初步建立計劃經濟體制17.(36分)如表史實與主題搭配恰當的是史實主題()史實主題A美國獨立戰爭、俄國彼得一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納米比亞獨立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C杜魯門主義出臺、“北約”建立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D凡爾賽體系建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世界政治多極化發展A.A B.B C.C D.D18.(22分)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拒絕全球化,就是拒絕太陽升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古代的先行者】材料一宋朝與周邊政權的關系緊張且復雜。北方有遼、金、蒙古等強敵,西北方有西夏。遼國占據了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在北方失去了天然的防御優勢,面對遼軍的騎兵進攻,宋朝常常處于被動防御的狀態。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在東亞直到非洲東海岸之間一系列港口組成的海上貿易網絡,從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榮態勢,促成了貿易交流與地理知識、航海科技的傳播。(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一說材料一中海上絲綢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榮態勢”的政治與技術原因。材料二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人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的具體史實。(至少兩例)【近代的推動者】材料三——據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3)開啟“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為什么說它開啟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時期,哪項科技的發明促進了“信息時代”的到來?材料四19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其生鐵產量1848年為200萬噸,1870年時已增長到600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的一半。(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說出哪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出現促進了英國這一地位的形成?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后對中國造成什么影響?【當代的踐行者】材料五“一帶一路”的根本屬性是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國雖然是“一帶一路”的倡議國、主導者,但不會以老大自居……讓“一帶一路”上的國家真正得到好處、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國發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5)當今,圖一與圖二兩大組織成為支撐、協調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兩大支柱,請分別寫出它們的名稱。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說說倡導“一帶一路”有什么重要的意義?19.(2分)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是文化的載體和歷史的見證。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圖一圖二圖三圖四山東曲阜孔廟萬里長城(1)圖三是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創辦的民用企業辦公大樓舊址,寫出這個企業的名稱,是在哪一口號下創辦的?(2)圖四是中共歷史上開天辟地大事件的發生地,寫出這一建筑的名稱。(3)從材料中選擇建筑,圍繞“建筑中的歷史”自擬一個論題,運用具體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表述成文)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中考歷史二模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7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CBBBBBADCA題號121314151617答案DACBB一、第一部分選擇題(17題,每小題2分,共34分)1.(2分)據文獻記載,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曾多次遷都。考古發掘也證實,河南鄭州商城遺址是商朝早期亳都所在,安陽殷墟是商王盤庚遷徙后的都城遺址。這說明()A.考古發掘的史料更真實可靠 B.不同史料導致歷史真相難尋 C.歷史研究需要多重史料印證 D.歷史認識具有較大的主觀性【解答】根據材料“據文獻記載,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曾多次遷都。考古發掘也證實,河南鄭州商城遺址是商朝早期亳都所在,安陽殷墟是商王盤庚遷徙后的都城遺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先秦文獻記載與后世的考古發現都證明商朝都城多次遷移,早期主要在鄭州一帶,晚期在安陽,這體現了歷史研究需要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等多重史料相互印證,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歷史研究需要多重史料互證,而不是對比不同史料的價值,排除A項;隨著不同史料的相互印證,歷史逐漸接近真實,而不是歷史真相難尋,排除B項;根據題干中文獻對商朝多次遷都的記載在后世考古發現中得到回應,說明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相互印證了此史實的真實性,而不是歷史認識具有主觀性,排除D項。故選:C。2.(2分)如圖為不同時期人們對孔子和儒家思想認可程度的變化曲線圖。造成從甲處到乙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B.漢武帝將儒家學說確立為正統思想 C.封建統治者采取順其自然的治國之道 D.科舉制規定以儒家經典為研習內容【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思想主張,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B正確;戰國時期,孟子、荀子繼承并發展了儒家思想,排除A;西漢初期,封建統治者采取順其自然的治國之道,排除C;科舉制創立于隋朝時期,排除D。故選:B。3.(2分)有史學家認為,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子問題,一是官僚的選拔問題,二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隋唐時期統治者解決這兩大問題分別是通過()A.八股取士和文字獄 B.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 C.八股取士和通判制度 D.科舉制和行省制【解答】根據材料“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子問題,一是官僚的選拔問題,二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可知,材料體現官員的選拔和官員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制衡官員權力所采取的是實行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長官稱為宰相,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尚書,六部分理各種征政事務;這是將官員的權力分割,達到弱化其權力加強皇權的目的。選項B符合題意;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清朝大興文字獄,排除AC;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排除D。故選:B。4.(2分)如果把“文成公主入藏、唐蕃會盟、澶淵之盟、宋金和議等”作為一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A.唐宋時期的民族關系 B.唐宋時期的經濟發展 C.唐宋時期的對外交往 D.唐宋時期的科技文化【解答】依據所學,文成公主入藏、唐蕃會盟反映的是唐朝時,漢藏兩大民放的友好關系。澶淵之盟是北宋和遼達成和議,宋金和議導致南宋和金對峙局面形成,反映的是宋朝的民族關系。因此學習主題應該是唐宋時期的民族關系。故選:A。5.(2分)清朝統治者以立法形式確立的《理藩院則例》《蒙古律例》《西寧青海番夷成例》《回疆則例》《西藏通制》等民族邊疆政策,共同體現了()A.邊疆少數民族的漢化 B.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 C.清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D.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的管轄【解答】據題干“清朝統治者以立法形式……民族邊疆政策”可知,《理藩院則例》《蒙古律例》等文件是清朝針對邊疆民族地區制定的專門法規,體現“因俗而治”的特點,這些政策既尊重當地傳統,又強化中央權威,旨在將邊疆納入國家統一管理體系,清朝通過系統立法,將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邊疆地區納入中央直接管轄,結束了此前歷代王朝對邊疆“松散羈縻”的狀態,這種法理與行政結合的管理方式,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奠定了近代中國疆域的基礎。故B符合題意;題干政策強調“因俗而治”,非強制漢化,且“漢化”與清朝邊疆治理的多元性不符,排除A;君主專制加強是中央集權的結果,但題干政策更直接體現邊疆整合,而非單純權力集中,排除C;西南地區僅是邊疆的一部分,題干涵蓋蒙古、新疆等西北和北方地區,表述片面,排除D。故選:B。6.(2分)自從2024年中國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以來,外國游客扎堆涌向中國,“中國好city”成為網絡熱詞。法國某學者在游覽中國某城市的歷史遺址后說:“親眼看到英法聯軍這些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在這個享有世界性非凡美譽的地方犯下可恥罪行,作為一個法國人,我感到萬分羞愧。”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割占香港島 B.火燒圓明園 C.拆大沽炮臺 D.旅順大屠殺【解答】A.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與法軍無關,排除A項。B.根據材料“親眼看到英法聯軍這些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在這個享有世界性非凡美譽的地方犯下可恥罪行”結合所學可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犯下滔天罪行,B項正確。C.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等11國簽訂的《辛丑條約》中規定,拆毀大沽炮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占領旅順后,連續進行了四天大屠殺,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犯下令人發指的罪行,排除D項。故選:B。7.(2分)對下表內容解讀正確的是()時間事件1872年派遣三十名少年學童赴美留學1875年派遣福州船政局的學生留學法國1876年從福州船政局選送三十名學生和藝徒赴英法兩國A.時間均發生在鴉片戰爭期間 B.適應了清政府學習洋務的需求 C.所派遣的留學生遍布亞歐非三大洲 D.徹底改變了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解答】根據圖表信息“派遣三十名少年學童赴美留學、派遣福州船政局的學生留學法國、“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90年代興起的洋務運動的核心目標是“師夷長技以自強”,通過引進西方技術、培養人才推動近代化,清政府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軍事、工業技術,直接服務于洋務派“求強”“求富”的需求,B項正確;表格中的事件發生于1872﹣1876年,而鴉片戰爭發生于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于1856—1860年,時間完全不吻合,排除A項;表格中派遣留學生的目的地為美國、法國、英國,都是歐美國家,未涉及除中國外的亞洲或非洲,表述“遍布亞歐非三大洲”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洋務運動雖推動了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但未觸及封建制度根本,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證明其未能“徹底改變落后挨打局面”,表述絕對化且違背史實,排除D項。故選:B。8.(2分)清末狀元張謇面對民族危亡,毅然棄官不做,在家鄉創辦了大生紗廠,此后還建立了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和冶鐵廠等。由此可見,張謇主張()A.實業救國 B.廢除科舉 C.民主共和 D.思想啟蒙【解答】根據題干給出的清末有一個狀元,面對民族危亡,毅然棄官還鄉,走“實業救國”之路,創大生紗廠可知是張謇。《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故張謇主張實業救國。故選:A。9.(2分)下列材料與所關聯的人物對應正確的是()①變法圖強開民智,飲冰室里著華章。②虎門怒焰彰忠骨,林公清風拂九州。③舉義秋收擎火炬,引航長征挽巨瀾。④革命先行倡共和,先生遺志耀中華。A.①—林則徐 B.②—梁啟超 C.③—朱德 D.④—孫中山【解答】A.變法圖強開民智,飲冰室里著華章描述的是梁啟超,不是林則徐,排除。B.虎門怒焰彰忠骨,林公清風拂九州描述的是林則徐,不是梁啟超,排除。C.舉義秋收擎火炬,引航長征挽巨瀾描述的是毛澤東,不是朱德,排除。D.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革命先行倡共和,先生遺志耀中華,描述的是孫中山先生,符合題意。故選:D。10.(2分)如表反映20世紀50年代我國圖書出版社發生的變化,與該變化趨勢緊密相關的是()年份私營出版社(家)國營出版社(家)國營所占總數比例(%)19501842712.819533566214.819542907019.41955197780.2A.土地改革的實施 B.工業化全面進行 C.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行【解答】A.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與題干無關,排除。B.1953﹣1956年,我國制定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與題干無關,排除。C.根據表格數據信息可知,1950﹣1955年期間,國營出版社的數量迅速增長,所占比例從1950年的12.8%猛增到1955年的80.2%。與之相反,私營出版社數量于1955年銳減,其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因此私營出版社數量急劇下降,符合題意。D.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推行,排除。故選:C。11.(2分)如表反映了我國四個經濟特區地區生產總值變化情況(單位:億元)。這說明()年份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0年2.702.6110.796.41992年284.96103.1714.478.912008年7806.54992.06974.781560.022020年27670.003481.942730.586384.00A.改革開放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B.中國與世界經濟全方位接軌 C.國家重視和優先發展重工業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解答】A.根據材料數據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四個經濟特區設置以來,經濟飛速發展,這說明改革開放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符合題意。B.材料只涉及四個經濟特區,“中國與世界經濟全方位接軌”說法夸大其詞,排除。C.國家重視和優先發展重工業是一五計劃的特點,排除。D.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故選:A。12.(2分)某科學家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物質,其相關信息如框所示。這位科學家是()化學式:C15H22O5組成:C63.81%H7.85%O28.33%功效:治療瘧疾A.張仲景 B.華佗 C.鄧稼先 D.屠呦呦【解答】據所學可知,我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從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D符合題意;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排除A;華佗是東漢著名醫學家。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手術,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華佗重視疾病的預防,創造了“五禽戲”,用以鍛煉身體,排除B;鄧稼先擔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的負責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接著他又參加了氫彈的研制,被譽為“兩彈元勛”,排除C。故選:D。13.(2分)繪制示意圖是理解學習內容、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你認為“?”處可填()A.只有堅持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B.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C.中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揮了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解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后,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以“?”處可填只有堅持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A正確;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會上,習近平宣布,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排除B;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不是計劃經濟,排除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材料無關,排除D。故選:A。14.(2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圣母像中的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表現出人類母親的美、溫柔和慈愛。該畫反映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 B.封建神學統治的黑暗 C.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D.新興資產階級的世俗觀念【解答】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圣母像中的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表現出人類母親的美、溫柔和慈愛。該畫反映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文藝復興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發起了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興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C符合題意。故選:C。15.(2分)梳理線索、厘清聯系是歷史學習的一種方法。對以下事件之間聯系理解正確的是()A.①為②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B.①與③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實踐 C.②為④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D.③與④都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解答】結合所學可知,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馬克思主義即《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奠定了階級基礎,排除A;結合所學可知,法國里昂工人起義的時候,馬克思主義還沒有誕生,排除B;結合所學可知,俄國十月革命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產階級一統天下的局面,C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并沒有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排除D。故選:C。16.(2分)蘇俄在十月革命后對大型企業進行了國有化,對生產進行監督,1918年6月開始,中小企業也實行國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私有制,1928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這一過程表明蘇俄()A.工業化進程發展迅速 B.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模式 C.經濟政策的搖擺不定 D.初步建立計劃經濟體制【解答】A.材料強調蘇俄在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模式,而蘇俄工業化從1926年才開始的,排除。B.依據材料“蘇俄在十月革命后對大型企業進行了國有化,對生產進行監督,1918年6月開始,中小企業也實行國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私有制,1928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分析可知,蘇俄由對企業實行國有化調整為部分地承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私有制,說明蘇俄在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模式符合題意。C.蘇俄經濟政策的變動與當時的國際和國內環境變化有關,并不是搖擺不定,排除。D.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從1928年才算開始真正實施,排除。故選:B。17.(36分)如表史實與主題搭配恰當的是史實主題()史實主題A美國獨立戰爭、俄國彼得一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納米比亞獨立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C杜魯門主義出臺、“北約”建立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D凡爾賽體系建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世界政治多極化發展A.A B.B C.C D.D【解答】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印度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斗爭,納米比亞獨立則是非洲去殖民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兩者都體現了亞非拉地區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進行的斗爭,與“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這一主題高度契合,B正確;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殖民地為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進行的斗爭,標志著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而非“擴展”。俄國彼得一世改革雖然推動了俄國的近代化,但它更多地是封建農奴制度的自我調整,并不直接等同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排除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北約”建立則是冷戰期間美國為對抗蘇聯而建立的軍事聯盟。這兩者更多地體現了國際緊張局勢和對抗,而非“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因此,排除C;凡爾賽體系建立是一戰后國際新秩序的構建,主要涉及政治格局的安排;而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則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主要涉及經濟領域。這兩者雖然都是國際關系中的重要事件,但將它們與“世界政治多極化發展”這一主題直接對應是不準確的,排除D。故選:B。18.(22分)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拒絕全球化,就是拒絕太陽升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古代的先行者】材料一宋朝與周邊政權的關系緊張且復雜。北方有遼、金、蒙古等強敵,西北方有西夏。遼國占據了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在北方失去了天然的防御優勢,面對遼軍的騎兵進攻,宋朝常常處于被動防御的狀態。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在東亞直到非洲東海岸之間一系列港口組成的海上貿易網絡,從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榮態勢,促成了貿易交流與地理知識、航海科技的傳播。(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一說材料一中海上絲綢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榮態勢”的政治與技術原因。材料二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人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的具體史實。(至少兩例)【近代的推動者】材料三——據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3)開啟“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為什么說它開啟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時期,哪項科技的發明促進了“信息時代”的到來?材料四19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其生鐵產量1848年為200萬噸,1870年時已增長到600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的一半。(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說出哪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出現促進了英國這一地位的形成?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后對中國造成什么影響?【當代的踐行者】材料五“一帶一路”的根本屬性是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國雖然是“一帶一路”的倡議國、主導者,但不會以老大自居……讓“一帶一路”上的國家真正得到好處、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國發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5)當今,圖一與圖二兩大組織成為支撐、協調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兩大支柱,請分別寫出它們的名稱。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說說倡導“一帶一路”有什么重要的意義?【解答】(1)原因:據材料一“與周邊政權的關系緊張且復雜。北方有遼、金、蒙古等強敵,西北方有西夏。遼國占據了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在北方失去了天然的防御優勢,面對遼軍的騎兵進攻,宋朝常常處于被動防御的狀態”和所學知識可知,宋朝與遼、西夏、金等政權長期對峙,北方戰事頻繁,陸路貿易受限,南方政局相對統一安定,政府將經濟重心轉向東南沿海,積極發展海上貿易。技術革新如指南針和先進造船技術,使宋朝商船能夠遠航至東南亞、印度、阿拉伯乃至東非,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2)史實: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橫跨亞非歐,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人將印度發明的數字系統(后稱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推動數學發展;造紙術、火藥、指南針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阿拉伯學者翻譯希臘哲學(如亞里士多德)、印度醫學著作,并傳播至歐洲;阿拉伯商人在絲綢之路和海上商路中轉運絲綢、瓷器、香料等商品,推動文化交流。(3)事件:據材料三示意圖和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哥倫布航行標志“地理大發現”開端,歐洲殖民擴張和跨洋貿易網絡形成,商品、物種、文化全球流動,奠定全球化基礎。因此事件為新航路的開辟。原因: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使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建立直接聯系,世界開始連為整體,全球化進程啟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科技: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末互聯網普及,打破信息傳遞的時空限制,推動經濟、文化全球化進入新階段。此項科技為計算機網絡技術(或互聯網)。(4)方式: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可知,蒸汽機車和鐵路網絡加速了英國工業品的運輸和原料獲取,鞏固其“世界工廠”地位。影響: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后,需要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通過鴉片戰爭(1840—1842)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5)名稱:據材料五圖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聯合國旗幟圖標,圖二是世界貿易組織圖標。聯合國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WTO規范全球貿易規則,兩者構成戰后國際秩序的核心。因此支撐、協調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兩大支柱是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意義:據所學知識可知,“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對全球化新模式的貢獻。“一帶一路”促進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往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通過產能合作和資源共享,實現互利共贏,縮小南北差距,促進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增進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理解,減少文化隔閡等。故答案為:(1)政治原因:宋朝時期,與北方民族政權關系緊張,南方政局相對統一安定。技術原因:指南針的使用;造船技術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等。(2)史實:將阿拉伯數字傳到歐洲;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傳入歐洲;印度的棉花、食糖等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原因: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科技:計算機網絡技術(或互聯網)。(4)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