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學臟腑關系核心要點演講人:日期:目
錄CATALOGUE02表里配合關系01五行生克理論03氣血生成與輸布04功能協同機制05病理傳變規律06調治原則五行生克理論01肝屬木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與春季生發之氣相應。心屬火心主血脈,主藏神,與夏季炎熱之氣相通。脾屬土脾主運化,主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與長夏濕氣相應。肺屬金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與秋季涼降之氣相應。01020304腎屬水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與冬季寒冷之氣相通。05臟腑對應五行屬性相生關系與生理協同木生火肝藏血以濟心,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有助于心火之宣發。火生土心之陽氣下降于脾,以助脾之運化,使水谷得以化生精微。土生金脾之運化水谷精微上輸于肺,以滋養肺氣,使肺氣宣發肅降。金生水肺氣清肅下降,則水精四布,有助于腎之藏精及氣化功能。水生木腎藏精以滋養肝木,使肝之疏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0102030405水克火腎水過旺,則心火易衰,出現心悸、失眠等癥狀。木克土肝之疏泄太過,則脾氣易損,出現腹脹、納呆等癥狀。火克金心火過旺,則肺之宣發肅降功能失職,出現咳喘、咯血等癥狀。土克水脾之運化失職,則水濕內停,影響腎之氣化功能。金克木肺氣過強,則肝之疏泄功能受阻,出現胸脅脹痛、頭暈等癥狀。相克關系與病理制約表里配合關系02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為臟,大腸為腑,肺主宣發,大腸主傳導,二者相互協作,共同維持人體氣機升降和排泄功能。脾與胃相表里脾為臟,胃為腑,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二者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化生和輸布,是氣血生化之源。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為臟,小腸為腑,心主血脈,小腸主受盛化物,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血脈的充盈。肝與膽相表里肝為臟,膽為腑,肝主疏泄,膽主決斷,二者相互協調,共同維持人體氣機的疏暢和膽汁的排泄。腎與膀胱相表里腎為臟,膀胱為腑,腎主水液,膀胱主排泄,二者共同調節水液代謝和排泄功能。臟腑表里配對原則0102030405經絡聯絡與氣血互通互為影響臟腑功能異常時,可通過經絡相互影響,導致氣血失調,出現相應的病癥。03臟腑功能活動產生的氣血相互為用,互為根本,共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02氣血互根經絡相連臟腑之間通過經絡相連,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臟腑的功能活動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節得以實現。01肺病及大腸肝病及膽腎病及膀胱心病及小腸脾病及胃表里病癥關聯表現肺熱可下移大腸,導致大腸傳導失職,出現便秘、腹脹等病癥;大腸實熱也可上逆于肺,導致肺熱咳嗽、氣喘等病癥。脾病可影響胃的受納和消化功能,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病癥;胃病也可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水濕內停、食積等病癥。心病可影響小腸的受盛化物功能,導致小腸吸收功能障礙,出現營養不良等病癥;小腸病變也可影響心的血脈運行,導致心悸、失眠等病癥。肝病可影響膽的決斷功能,導致膽汁排泄不暢,出現黃疸、口苦等病癥;膽病也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導致肝氣郁結、脅痛等病癥。腎病可影響膀胱的排泄功能,導致水液潴留,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癥;膀胱病變也可影響腎的氣化功能,導致腎氣不足、腰膝酸軟等病癥。氣血生成與輸布03臟腑參與氣機運行肺主氣司呼吸肺通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排出體內的濁氣,實現體內外氣體的交換。02040301肝主疏泄調氣機肝氣疏泄,氣機調暢,有助于氣血的運行和分布。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通過消化吸收食物,將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是氣血生成的重要源頭。腎為氣之根腎氣具有納氣功能,使吸入的清氣得以歸納,保持呼吸的深度和穩定。臟腑協作化生血液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脾胃將食物消化吸收,轉化為水谷精微,為化生血液提供物質基礎。心主血脈心臟推動血液在脈管內循環運行,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肝藏血主疏泄肝臟儲存血液,調節血量,并根據需要向全身輸送。腎精生髓化血腎精充盈,能化生骨髓,骨髓再化生血液,形成腎精-骨髓-血液的轉化關系。臟腑功能亢進或減退,會影響氣血的生成和運行,導致氣血失調。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阻滯或不暢,會導致氣血運行受阻,引起氣血失調。情志過激或長期抑郁,會影響臟腑的氣機運行,進而影響氣血的生成和輸布。過度勞累或過度安逸,都會損傷臟腑功能,影響氣血的正常生成和運行。氣血失調的臟腑根源臟腑功能失調經絡不暢情志因素勞逸失度功能協同機制04消化吸收協同(脾胃肝膽)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同完成對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為人體提供營養物質。脾胃互為表里肝氣疏泄,暢達氣機,有助于脾胃的運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輸布全身。肝主疏泄,助脾胃運化膽附于肝,膽汁由肝分泌,排入小腸,協助脾胃消化食物,特別是油膩食物。膽汁助消化水液代謝協同(肺脾腎)腎主水,調節水液平衡腎氣具有主水功能,通過調節膀胱的開合,控制尿液的排泄,維持體內水液平衡。03脾居中焦,運化水濕,將水液上輸于肺,參與水液的生成和輸布。02脾主運化水濕肺主行水,通調水道肺氣宣發肅降,將水液向上向外布散,并將濁液下輸膀胱,維持水液代謝平衡。01神志活動協同(心肝腎)心主神明,主宰精神活動心藏神,主宰人體的精神意識活動,為精神活動的中心。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腎精充腦,主髓海肝氣疏泄,氣機調暢,有助于心神的安寧和情志的調暢。腎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腦,腦為髓海,主宰精神活動和思維記憶。123病理傳變規律05臟腑傳變常見路徑相生關系傳變肝病傳脾,脾病傳肺,肺病傳腎等。02040301表里關系傳變臟腑與相應經絡、組織器官的病理傳變,如肝病傳于膽,心病傳于小腸等。相克關系傳變肝病傳肺,肺病傳肝,以及肝木乘土,木旺乘土等。臟腑傳變途徑的多種因素包括臟腑功能狀態、氣血盛衰、邪氣性質等。虛實互累致病特點虛實夾雜實證和虛證在同一疾病中同時出現,互相影響,加重病情。虛實轉化實證和虛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實證經久不愈可轉化為虛證。虛實證候的錯雜性虛證和實證在臨床上的癥狀和體征往往錯綜復雜,難以截然分開。虛實互累與病程的關系虛實互累往往是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疾病遷延不愈的重要原因。防治中的整體觀應用診斷中的整體觀養生防病中的整體觀治療中的整體觀整體觀與辨證施治的關系在診斷疾病時,要綜合考慮全身癥狀與局部病變的關系,以及臟腑之間的相互影響。在治療疾病時,要調整臟腑功能,調和氣血陰陽,以達到整體平衡。在養生防病中,要注重調節臟腑功能,增強正氣,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整體觀是辨證施治的基礎,要求在治療中注重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因病而異。調治原則06扶正祛邪的臟腑側重通過調養臟腑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以達到消除病邪的目的。扶正針對不同病邪,采用不同治療方法,祛除病邪,恢復臟腑正常功能。祛邪根據疾病表現,著重調理某一臟腑,以達到整體平衡。臟腑側重五行生克指導治法五行相生根據五行相生關系,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肝木過旺可瀉其心火。01五行相克根據五行相克關系,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肺金過旺可抑其肝木。02五行平衡通過調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