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全教案_第1頁
新冀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全教案_第2頁
新冀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全教案_第3頁
新冀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全教案_第4頁
新冀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推力和拉力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體驗活動,使學生知道推拉物體時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見

的力。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也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

2.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3.引導學生在表達交流中,能夠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表達。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

也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現象來分析得出來的實驗結論-一推拉物體時

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教學過程:

一、使學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1.推和拉物體會怎樣?我們有什么感受?師演示:推開門和拉開窗戶。學生感受:推開

門和拉開窗戶。推一名同學和拉一名同學。

問:剛才老師做了哪些動作,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在推、和拉這位同學后,你們

看到了這位同學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個變化?

估計:學生結合學生移動或走動的現象分析出:是因為受到了力的緣故.如果學生

沒有想到,師則問:因為他受到了什么才動起來?

2.推和拉都是力,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

二、通過學生的實驗證明活動,使學生知道:推拉物體時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見

的力。

1.小組討論交流:推和拉物體時你會感受到什么?

2.聽討論結果的匯報:

估計1:向里推門能把門推開。

估計2:向左邊位窗戶,能把窗戶拉開。

估計3:我推講桌,推不動,因為我力氣小。

估計4:我拉窗簾,可以把窗簾拉開。

估計5:我擦地時,要推拉拖布,要用力。

估計6:我提著書包,覺得書包在拉我的手。

3.你們是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5.師總結:推拉物體時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看來只要我們肯動腦一

些問題憑借我們自己的力量也能夠解決。

三、推拉紙蝙蝠

1、按課本中的圖制作一只紙蝙蝠。

2、用手推和拉蝙蝠的翅膀,

3、推拉蝙蝠的翅膀時你感受到什么?觀察到什么現象。

4、師總結:推拉蝙蝠的翅膀時要用力,同時的耳朵會動。推拉物體時需要用力,推力和

拉力是常見的力。

四、學生自主選擇問題,并通過實驗來驗證其結論是否正確: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

止,力有大小;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

1.師:投影中羅列問題:刀不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力沒有大小、力可以使物體的形

狀發生變化。

2.要求:學生結合投影的內容,讓學生討論這些問題是否正確。

3.聽學生的匯報:

要求:學生要闡述理由。

4.探究要求:選擇最感興趣的問題研究,從而驗證自己剛才的判斷是否正確。

5.學生小組探究:

6.聽匯報:研究的是什么問題?怎么做的?得出了什么結論。(教師順勢進行板書)

7.師小結:靜止和運動是物體存在的狀態。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

物體靜止,我們也可以說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五'應用與拓展

1、思考回答: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的拉力?

2、學生回答:推車、拉車、開門、關門、開窗、關窗、拉窗簾、拉行李箱、升旗、拔河

3、師總結: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板書設計:

推力和拉力

推拉物體時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2

2、改變物體的形狀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動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2、通過實探究生活中有關力改變物體形狀的科學現象。

3、尋找物體的形狀的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力進行分析,比

較傳統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積極意義。

教學重點: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通過實探究生活中有關力改變物體形狀的科學現象。教學準備:橡皮筋、

氣球、橡皮、塑料尺、鐵絲等、課件

預習要求:觀察生活中力使物體形狀發生變化的現象。

教學過程:

一、玩變臉游戲,激趣導入

1、(教師玩一個變臉游戲,引導學生看一看。)同學們,大家看一看,老師用手在臉上這樣

一捏,老師的臉還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了)大家也像老師一樣做一做變臉游戲,

看誰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學生做變臉游戲,教師指5到6名學生上臺表演。(注意不重復)

3、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我們的臉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讓我們的臉發生了變

化。

4、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小結:是的,我們的臉發生變化是因為力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

學習第二課一改變物體的形狀。

5、板書課題:

2、改變物體的形狀

6、學生齊讀課題。

7、出示幾塊橡皮泥。提出問題:拉一拉,捏一捏,橡皮泥會怎樣?

二、探究物體形狀的改變

(一)捏橡皮泥

1、用多種方法試一試,橡皮泥會怎樣?

2、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回答:拉一拉,捏一捏,搓一搓,壓一壓橡皮泥會怎樣?

A:拉一拉,橡皮泥會變成長條形。B、搓一搓,可以搓成圓形或圓柱形。C用手壓一

3

壓,可以壓成片形。

D可以用手捏成任意任意形狀。

E、橡皮泥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形狀變了。

(二)改變其它物體的形狀

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帶一些東西到學校來,比如橡皮擦、鐵絲、橡皮筋、塑料尺、

海綿、氣球等等。大家帶來了嗎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學們帶的東西真多呀!大家看這些東西放在桌子上面是這個形狀,那么大家能不能

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生改變呢?下面請大家動手來試一試。

3、學生自由動手操作,用各種方法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生變化,

3、可伸縮的橡皮筋

教學目標:

1、知道有些物體有力的作用下形狀會發生改變,去掉刀后形狀還能恢復。

2、知道橡皮筋、彈簧等變形之后力圖恢復到原來形狀所產生的力就是彈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橡皮筋、彈簧、海綿等,認識有些物體有力的作用下形狀會發生改變,去掉力后

形狀還能恢復。

2、玩過彈簧和橡皮筋之后,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表示它們形狀變化及自己所感受到的

反推力的方向并初步認識此為彈力。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樂于探索彈力的奧秘,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

2、愿意與同學合作,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什么是彈力

教學準備:測力計、彈簧、橡皮筋、勾碼、統計表、統計圖、氣球等。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肯定都見過彈簧和橡皮筋.那你見到的彈簧和橡皮筋都用在一

些什么地方?橡皮筋和彈簧有什么特點?在這些物品里面這些彈簧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圓珠筆、自行車、床墊、蹦床、彈弓、松緊帶等等用到了彈簧和橡皮筋。

老師:非常聰明的同學們,一下子就舉出這么多例子來,那這些彈簧的作用呢?

學生:坐下去的時候不會太硬、在泥濘的路上不會太顛簸等等。老師:這些都是利用了

彈簧的可伸縮性,增大緩沖呢。

二、玩橡皮筋和彈簧

1、先拉長橡皮筋,然后松手,觀察橡皮筋的形狀變化。和桌上放著的沒有動的橡皮筋

比一比。(用力拉橡皮時,橡皮筋伸長了;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復到原來的長度)

2、你拉長橡皮筋時手有什么感覺?(手要用力)

3、停止用力會怎樣呢?(橡皮筋縮回到原來的樣子)

4、注意:拉伸橡皮筋時要注意安全。

三、不同物體的形狀變化。

4、春天來了

教學目標

5

1、能通過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感受春天的到來,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悅。

3、學習觀察春天的變化,發現春天的特征。

4、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樂于參與戶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豐富,記錄春天植物的變化及春游中觀察到

的現象。

教學準備:

1、提前要求學生觀察春天的現象(天氣變化、動物的活動、植物的生長及人類生活的變

化,)

2、提前要求學生每天觀察桃花的變化。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引入談話:朗誦朱自清的《春》的開頭部分.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

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

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

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

綿綿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

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

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寫的《春》的開頭部分,大家認為他的怎么樣?

2、出示春天景物課件。師:春天,萬物復蘇,是植物的好季節,讓我們行動走來吧!

二、觀察春天的特點

1、問題導入:春天悄悄地來了,春天在哪里呢?小動物、樹、花草、天氣、人們的生

活有什么變化?由冬到春的季節變化對人類及動植物有哪些影響?

2、學生討論交流上面的問題。

3、匯報交流結果: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根據學生的講述總結板書。(通過總結板書,一是方便教

6

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二是便于學生發現自己還沒有找到的春天的特點;三

是能有效地幫助幼兒梳理有關春天的特點)

(1)春天天氣的變化:冰雪融化、天氣變暖、氣溫逐漸升高、北方由下雪變為下雨

5、做個綠色小使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講講、看看、玩玩、種種等活動,讓學生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學生

對常見樹的認識,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2、學會植樹的方法。

3、寫一人份“爭做綠色,.'使者倡議書”

4、了解保護瀕危動植物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1、鼓勵學生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當地的動植物資源,意識到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2、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護自然資源。

3、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教學重點:

1、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學會植樹的方法。

2、了解野生動植物的現狀,從而意識到保護瀕危動植物的重要性,培養與自然和諧相處

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制作好樹木與人類關系、植樹以及春天特征、珍惜動植物資源的多媒體課件。

2、植樹的J_具,在學生校園內開辟種植角,備好樹苗。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講樹

(1)、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配以音樂解說,制造略顯緊張的氣氛。讓

學生通過聽講解、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了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

(2)、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呢?在討

7

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及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觀看春天季節特征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

節,

2、夸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

(1)觀看樹木與人類關系并結合多媒體課件討論:植樹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植

樹對人類有哪些益處?

植樹對人類的益處:凈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遮雨、防止火災、

吸收工業化生產排放的有毒氣體、滯留污染大氣的煙塵粉塵、消除對人類有害的噪聲

污染等功用。

3、玩樹牌

學生每人3~4張小紙牌,上面繪有各種已認識的常見樹木。學生

自由結伴,兩人一組玩樹牌。

玩法:雙方同時出一張樹牌,先拍桌者先講:一要講出這兩種樹的樹名,二要講出

每種樹的一二個主要特征。三要講出其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都講對了,兩張數牌就歸講

者所有;講錯了,就由對方講。如雙方均未講對,就把這兩張牌擱一邊,雙方重新出牌。

最后以牌多者為勝。

二、植樹

4.激發學生參與種樹的興趣帶領學生去園內的種植角,讓學生說說如何種植樹

(1)種植工具(鐵鍬、水桶等)

(2)種植方法

A、整理植樹場地:選擇好適合植樹的場地,要注意場地贖罪的建筑物及場地土壤是否

適合植樹。

B準備樹苗。要準備適合當地生長的樹苗。

G挖樹坑:樹坑大小要根據樹苗的根的大小來確定,要控得大一些,栽上樹后樹根周圍

要有一些活土。

D放樹苗、填土。樹苗要放正,一人扶著另一人填土。大約填到樹坑的三分之二的高度,

然后把土踏實。

E、澆水。

F、如果樹苗較大,為了防止栽的樹被風刮倒或澆水后樹苗傾斜,可在樹苗周圍綁上三

8

根木桿固定。

5.學生種植,老師巡回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每棵樹枝的間距。

6、炎熱的夏天

教學目標:

1、了解夏季的氣候特征。

2、知道夏季對動植物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3、比較春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使學生體會到,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教學重點:了解

夏天天氣特點及與動植物、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1.課前觀察:當地的氣溫、天氣、河湖、池塘、植物生長情況、動物的出沒、農業生產、

人的衣著等,與春天相比有什么變化。

2、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一)、談話活動:

1、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夏天)小朋友們喜歡夏天嗎?(喜歡)

2、你看到大樹、小草有什么變化?

3、學生們說說自己看到的事情。

(二八播放課件,欣賞圖片

1、夏天來了。哪些小動物出現了?

2、河里有什么花?

3、看看我們的穿著,有什么變化嗎?夏天的衣服有什么特點?請小朋友們帶著老師的問

題看一段錄像。

4、師:誰來說說,夏天的衣服怎么樣?

9

生:很漂亮,很薄,有裙子、短褲

5、師設疑請學生討論并說出理由。

師:我今天身上穿的長袖衣服是不是夏天衣服?學生自由回答

師:我這件衣服雖然是長袖的,但是它很薄,穿在身上也很涼爽的,也是夏天衣服。

6、教師小結:夏季的衣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是薄薄的、輕輕的,穿在身上很涼爽的,

也很漂亮的。

7、與學生一起進行總結(夏天到了、天氣熱了;蟬兒叫了了、荷花開了;小朋友們換上

了薄衣裳)

8、思考問題:天氣炎熱對生活有哪些影響呢?

二、觀察用苗述夏季對動植物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一)、啟發提問:

1、出示圖片,看看圖上的小朋友怎么了?

師:夏天到了,小朋友很熱,有什么辦法讓他涼快?大家幫幫他?

2、與學生一同思考、討論有什么辦法使他涼快。

(二八引導講述;

1、夏天我們要穿哪些服裝?

2、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天熱了可以扇扇子,開電扇,還可以用什么辦

7、尋找螞蟻的家

教學目標:

1、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中生活著的動物,初步認識土壤與動物的關系。

2、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感官或簡單工具觀察土壤中的小動物,并做好記錄。

3、在研究土壤中小動物的活動中,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

4、加強保護蚯蚓等動物的意識。

10

教學重點: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中生活著的動物,初步認識土壤與動物的關系。

教學難點:通過感官或簡單工具觀察土壤中的小動物,并做好記錄。

教學準備:

1、搜集土壤中小動物的圖片。

2、調查表、筆、放大鏡、白瓷盆、小鏟子、透明有蓋的小瓶子。

教學過程:

一、土壤中生活著哪些小動物?

1、談話:我們腳下的土壤里,生活著許多小動物,它們是

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員,對生物圈的平衡和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土

壤中究竟有那些小生物呢?

介紹同學們知道的土壤中生活著的小動物。師生交流。

2、課件出示土壤剖面圖,觀察、交流土壤中生活著的小動物°

3、總結:土壤中生活著蚯蚓、螞蟻、田鼠等小動物。

二、找一找,校園的土壤中生活著哪些小動物。

1、交流:同學們知道校園的土壤中生活著哪些小動物嗎?師生交流。

2、要觀察校園土壤中有哪些小動物,應該怎樣觀察?

師生交流。觀察前制定觀察計劃,劃定觀察區域,知道到哪里觀察、觀察什么等。

3、觀察M要注意什么?

教師提示觀察注意事項:要注意安全,要愛護小動物等。

4、實地觀察校園中生活的小動物,并做好觀察記錄。

5、調查土壤里的動物種類.

今天我們走出教室到室外現場調查一下,我們校園里的土壤生物種類。

11

8、給小草安個家

教學目標:

1、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初步認識土壤與植物的關系。

2、在教師指導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簡單工具觀察土壕上生長的植物,并做記錄。

3、愿意在觀察土壤與植物的活動中與他人合作、交流,體驗其中的樂趣。

4、關愛生命,珍惜土壤資源,熱愛大自然。

教學難點:利用感官或借助簡單工具觀察土壤上生長的植物,并做記錄。

教學準備:搜集一些在土壤生長的植物圖片。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圖片,提問:在這幅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植物?它的家在哪兒?

有校園里給它安個家吧。

二、探究與發現

(一)給小草安個家

1、實地觀察:植物生長在哪里?

(1)明確任務:活動開始前,教師提出問題:觀察什么?怎

樣以觀察?觀察時需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想不到的地方教師要及

時補充。通過交流,學生明確觀察的是校園中的植物生長在哪里。活動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

式進行。注意:不了解的植物不要隨意碰觸'品嘗,以免傷害自已;同時要愛護植物,不要

破壞植物的任何部位等。

(2)實地觀察:教師要眼隨學生一起進行觀察,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比一比哪個小組

找到的植物最多,記錄得最詳細。

2。親自種植

(1)種植準備:活動前教師要選擇好合適的場地。

(2)交流方法:可以先讓一些有經驗的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種植方法和經驗、提問:給

小草安一個什么樣的家?怎樣安家?給小草安家時注意什么?

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出示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探種植方法。

(3)親自種植:活動我給小草找的家

仍然采用四人小組形式,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合作、記錄。教師要參與并指導學生的活

12

動,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指導。教師要提醒學生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愛護自己種植的植

物,保持衛生,在活動進行時,及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自己給小草找的“家”記錄在《科

學學生活動手冊》第10頁中。

(4)展示成果:活動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回

教室進行交流匯報,交流的內容可以采用小組匯報、全班交流的形式。交流時,教師適

時提出探究問題:”怎樣把小苜種到

9、種豆子

教學目標:

1.對種子的變化感興趣,萌發觀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探索發現種子的變化以及種子變化需要的條件,學習用圖畫、表格的方式做觀察記錄

表,發展細致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兩盆種類相同、長勢差不多的植物。

一、情境與問題

1、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師:你們見過種子嗎?種子是在什么環境下發芽的?

2、你種過植物輕型?你知道怎樣才能使植物茁壯成長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種豆子。

二、探究與發現

(一)種豆子

1、觀察種子的變化。

教師出示黃豆、綠豆、蠶豆、蕓豆干濕種子,浸泡出芽的四種豆的種子。(包括沒出芽

的豆)看看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師:我這里有四種豆子,分別是黃豆、綠豆、蠶豆和蕓豆,

但是這四種豆子又不一樣,你有沒有發現哪里不一樣?(一些干的,一些濕的)已經發芽了

的種子是干的還是濕的?(濕的)

2、種豆子

(1)教師示范種豆的方法:

松土:用小鏟把土弄松,把土塊弄碎。

澆水:水量要適中。

13

浸種:在種之前,把種子在水里泡一段時間。、

播種:先挖個坑,坑深淺要適當,每個坑里放兩三粒種子,再蓋上土。

出苗:過幾天后,就會出苗了。

(2)學生邊觀察邊做模仿動作。

師:現在請你們一組為單位種豆子。

(3)學生動手種植、澆水◎

(4)教師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管理種植豆

子、定時澆水。

師:豆子種好了之后,你們這一組就負責管好自己這一組的豆子,要定時澆水,然后記錄下豆

子的生長情況。將豆苗的生長過程用圖畫的方式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11頁

中。

3、展示交流:待學生的豆苗長出后,教師找合適的時間,引導學生交流種植過程,分享

種植方法和結果,傾聽他人建議,改進種植方法,彌補自已的不足,使自己的植物能更好地

生長。

(二八探究植物生長的條件。

1。提出問題:出示兩盆一樣的植物,提問:

(1)同樣的兩盆植物一盆澆水,一盆不澆水,過幾天后結果會怎樣?

(2)同樣的兩盆植物一盆放到陽光下,一盆放到黑暗處,過幾天后結果又會怎樣?

20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對水和陽光是否影響植物生長進行猜測。同學們的猜測對不對

呢?我們通過做實驗來驗證一下。

3o你想怎樣進行實驗呢?實驗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做實

驗用的兩盆植物要一樣;第一個實驗除了一盆澆水、另一盆不澆水,其他條件要完全一樣;

第二個實驗除了一盆放在陽光下、另一盆放在陰暗處,其他條件要完全一樣。

4、利用多媒體票教材中的財圖片,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整個實驗的過桂的視頻。

5、通過實驗說明了什么?討論、交流。注意傾聽,分享他人觀察的結果,清楚地表述自

己的觀點。

6<,教師總結:引導學生歸納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長需要水與陽光。

三、應用與拓展

14

1o種植活動:多媒體展示種植草莓的方法和過程,小組交流的、探討種植的方法、步驟、

注意事項,再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種植的方法:把松軟的土壤分別放在四個花盆中;將草莓幼苗種入土壤、壓

實;給正在生長的幼苗進行施肥、填土;草莓開花;長出草莓。

2、課外實踐:種一盆自己喜歡的植物,記錄它的生長過程,不會可以畫下來

10、描述方向

科學知識:能用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科學探究:

1、能用確切的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能在觀察比較中推理出方向的關系。

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和結論并與同學討論和交流。

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科學態度:

1、能頃描述方向表現出探究興趣。

2、能如實描述被觀察物體所在方向。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教學重難點

會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師準備:指南針、平面圖、盒子、三角板、橡皮、鉛筆、文具盒等。

學生準備;《科學活動手冊》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5

1、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

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描述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

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描述方向)

2、多媒體出示教材圖片,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人?客人問的是什么問

題?

3、怎樣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二、探究與發現。

(一)描述方向

1、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圖片。提問:圖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描述方向的?

2、弄清描述方向的方法:

(1))可借助指南針確定方向。

(2))借助太陽確定方向:”早晨太陽在東方,我的左邊是北,教學在我的北邊。”先

確定自己的哪邊是北,再確定物體在自己的什么方向。

(3))描述其他物體在校園中的某個物體的什么方向:教學樓在旗桿的北邊。

(4))從不中的角度描述方向:面對教學樓時,“教學樓在我的前面”;“大家都向后

轉,又該怎樣描述教學樓所在的方向呢?"(教學樓在我的后面)

(二)在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把看到

的主要的景物記錄下來,并標明方向。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注物體。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冬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

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

16

11、確定位置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能用東南西北、前后左右、遠、近、排、列等詞語描述自己的位置。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在描述位置的活動中大膽發言,運用方向詞語和遠、近、排、列等詞語進行描

述。

2。能在描述位置的探究活動中,通過真實體驗發現描述位置需要

方向、距離和參照物三個要素。

3o能對描述結果進行猜測,并通過討論交流和探究進行驗證。

4o能反思評價自己在描述位置活動中的表現,歸納出描述位置的方法。

科學態度目標:

1。能積極參與描述位置的活動,表現出積極的探究興趣。

2o能主動分享自己的描述方法,傾聽他人的發言,吸取好的經驗。科學、技術、社會

與環境。

了解在生活中很多時候人們需要有效地描述位置。

教師準備:秒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如何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

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如何用參照物確定被研究物體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圖,提問:如果班級要召開家長會,要求家長坐在自己的

位置上,你準備把你的位置怎樣描述給家長呢?

2、如果一位同學的家長主動要求學生幫忙找位置,你說一說自己應該怎樣給同學家長介

紹的。找學生回答。

3、通過這位同學的描述,你認為他的描述是否準確?怎樣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二、探究與發現

(一)描述教室里的位置

17

1、怎樣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怎樣描述才能讓家長快速的找到你的位置?

2、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位置,然后在全班交流。

30老師提問:假如我是XX的家長,你應該怎樣介紹你的位置?其他同學注意聽他

的介紹是否準確。如果不準確,怎樣修改?(在交流的過程中,師生要及時評價學生的描述

是否清楚準確,對描述不到位的,要給予補充。

4、講解:什么叫參照物?說自己的位置在一個物體的什么地方.這個物體就是大參照

物。例如:一個同學說:"我離門最近。”這里的門就是參照物。

5、什么是排?自己左右方向對齊的一行叫做排。什么叫列?自己

前后方向對齊的一行叫做列。說一說,自己的座位是從前往后第幾排?

12、做個小導游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能在現實生活中描述自己的位置。科學探究:

1.能運用位置和方向的知識,描述實際生活中某物體的位置。。

2.能根據平面示意圖選擇路線,并運用實際生活中去。。

3.能在探究過程中,對多種方法的描述和多種路線的選擇進行比較,發現合適的表達

方法的路線。。

4.能在探究過程中大膽發言,與同學交流合作。。科學態度:

1、能對“做導游”表現出探究興趣。

2、能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法進行位置的描述和路線的選擇。、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實驗結果,樂于表達、講述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能按要求進

行合作學習。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鼓勵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培養學生空間認知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運用位置和方向的知識,描述實際生活中某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18

1.實物:線繩。

2、公園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圖片,看圖,思考:小紅的同學都去牡丹園了,小紅怎樣找到們

呢。

2、小紅現在在什么地方。(銀杏林)

3、從銀杏林到牡丹園應該怎樣走呢?你能幫小紅找到牡丹園

呢?

二、探究與發現

1、做導游

(一)描述牡丹園的位置

(1)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平面圖。提出要求:觀察圖片中的信息,把牡丹園的位置告

訴小紅。

2。提示:可以先在地圖上標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同,然后再進觀

察和確定

3。先在小組內討論牡丹園的位置,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我們要認真聽其他學生的回答,找學生說出描述得是否清楚和準確,如果描述的不清

楚,要給予補充。

4o我們經常學過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描述方向的詞語。有個

詞語叫“四面八方“,那“八方”指的都是什么呢?

講解:“八方”指的是: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例如:

東和北中間的那個方向就是東北。你能說出西北、東南西南方指的是什么方向嗎?(多媒體

祟圖片說明)

13、制作校園模型

19

科學知識:能用確切的詞語描述校園物體的位置。科學探究:

1、能明確制作校園模型的任務。

2、能根據觀察到的校園物體的位置,繪制出校園平面圖。

3、能與同學交流繪制校園平面圖的方法。科學態度

1、能對制作校園模型表現濃厚的探究興趣。

2、能認直繪制校園平面圖,

3、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繪制校園平面圖的方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能說出平面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頃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進建議。教學準備:多媒體譚件、制作好的模型成品

一、任務

1、如果有人問你:"你們學校是什么樣的?"你應該回答呢?怎樣描述更清楚呢

?2o學校要接待來訪的客人,如何讓客人方便快捷地了解我們的學校呢?

3。出示做好的校園模型,提出任務這節課我們的任務是制作校園模型,

二、觀察:

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要合理分工

1o明確任務:觀察前要有明確的方向:打算觀察什么(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