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遙感地學分析習題庫及答案_第1頁
新大遙感地學分析習題庫及答案_第2頁
新大遙感地學分析習題庫及答案_第3頁
新大遙感地學分析習題庫及答案_第4頁
新大遙感地學分析習題庫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遙感地學分析習題庫

一、名詞解釋

1、大氣窗口

2、二向反射因子

3、瞬時視場

4、散射截面

5、輻射分辨率

6、數據關聯

7、圖像鑲嵌

8、遙感反演

9、混合像元

10、大氣衰減

11、輻射強度

12、瑞利散射

13、輻射定標

14、光譜分辨率

15、BSQ格式

16、比輻射率

17、散射系數

18、BIL

19、米氏散射

20、彩色紅外像片

21、輻射分辨率

22、趨膚深度

23、幾何糾正

24、輻射照度

25、遙感地學分析

26、葉面積指數LAI

27、葉面積體密度FAVD

28、間隙率

29、植被覆蓋度

30、葉傾角

31、紅邊

32、植被指數

33、生物量

34、光合有效輻射

35、水體富營養化

36、亮度溫度

37、劈窗算法

38、遙感地理相關分析法

39、假彩色合成

40、地質解譯標志

41、土地覆蓋

42、信息復合

43、空間濾波

44、圖像卷積運算

45、均值平滑

46、中植濾波

47、三原色

48、加色法

49、彩色合成

50、電磁波譜

51、被動遙感

52、主動遙感

53、NDVI

54、合成孔徑雷達

55、高光譜遙感

56、監督分類

57、非監督分類

二、簡答題

1.“遙感圖像上只能識別出大于空間分辨率的地物”正確嗎,為什么?

2.什么是天然彩色相片與彩色紅外相片?

3.如何選擇熱紅外遙感成像時間?

4.什么是“趨膚深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5.穗帽變換后得到的各個分量分別代表什么含義?

6.什么是疊合光譜圖?他在遙感圖像中分類中有何作用?

7.變化檢測對遙感數據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輻射分辨率

等有何要求?

8.電磁輻射再次經過大氣到達傳感器,為什么說此次的大氣效應對遙感影響

較大?

9.太陽輻射的特點rr哪些?

10.簡述輻射分辨率與空間分辨率的關系。

11.利用TM數據可以得到哪些特征變量。

12.解釋分子運動溫度,輻射溫度,亮度溫度,地表溫度。

13.海洋遙感中,大氣校正是否重要,為什么?

14.比較經驗模型,物理模型,半經驗模型的優缺點。

15.請闡述陸地衛星TM5傳感器的各個波段的光譜特性。

16.請闡述單張葉片的反射?、吸收和投射特性,及造成這種反射吸收和投射特

性的影響。

17.請闡述用EDVI監測指標覆蓋度的局限性。

18.請簡單闡述無任何雜質的清水的反射光譜特征。

19.請闡述不同葉綠素含量水面的光譜反射率曲線特征。

20.NDVI的計算及優缺點。

21.比值植被指數(RVI)和歸化植被指數(NDVI)的優缺點。

22.簡述石油遙感監測光譜特征。

23.土壤的反射率。

24.不同的遙感數據分別適合做什么地址遙感監測。

25.遙感信息的綜合恃征有哪些

26.簡述遙感圖像地質解譯的主要內容。

27.微波遙感的特點

28.側視雷達圖像的幾何特性

29.遙感圖像的特征

30.幾個變換的概念

31.圖像直方圖分析的意義

32.簡述遙感制圖的基本過程

33.試述航空遙感的特點及局限性。

34.太陽輻射的光譜恃性有哪些?

35.天空藍色的原因?呈現橘紅色的原因?云層呈白色的原因?

36.結合地物光譜特征解釋比值運算能夠突出植被覆蓋的原因。

37.中心投影與垂直友影的區別

三、判斷題

1.隨著植物在一個生長季的生長,葉綠素逐漸減少,其它色素增加,紅光附近

的反射率減少。

2.闊葉林在近紅外波段的反射峰值比針葉林的高。

3.植物冠層的反射率要低于單葉的反射率,是因為冠層陰影所致。

4.水生生物含量的增加,改變水在近紅外波段的強吸收,使水體反射率曲線呈

現出近紅外陡坡效應。

5.在地形復雜的山區可利用(TM2+TM3)/(TM4+TM5)和TM5相結合的方

法可到很高的水體提取精度。

6.在熱紅外圖像上,夜晚未污染水區呈白色條帶,排油區呈黑色條帶。

7.USLE模型中的地形因子的坡長因子,就是指坡面的水平投影長度。

8.可以通過諾莫圖的方法來查找土壤可蝕性因子K值的大小。

9.出現富營養化的水域,在().55田。附近有明顯的熒光峰。

10.當葉綠素濃度增加時,可見光的綠光部分的光譜反射率明顯下降,但藍光部

分的反射率則上升。

11.隨著植物生長季的生長,葉綠素逐漸減少,其它色素的含量增加,導致紅光

的反射率上升。

12.蛋白質、纖維素、木質素的吸收在波長大于1.9pm后有顯著增加趨勢,以利

用短波紅外光譜判斷植物是否缺肥并進行氨含量的定量估算。dui

13.典型雙子葉植物(蘋果)近紅外波段反射率要比典型單子葉植物(小麥)的

在近紅外波段的反射率高,是因為前者結構疏松、孔隙多多次反射增加的緣故。

dui

14.闊葉林的近紅外波段反射率較針葉林高,是因為闊葉林葉片結構比較稀疏,

而針葉林葉片機構比較緊湊。dui

15.近紅外譜段冠層的反射率高于單葉片,且冠層反射率隨層數增加而增加。dui

16.當綠色植物葉綠素含量高,生長旺盛時,“紅邊”會向波長增加的方向偏移,

是:、、、

16、葉面積指數LAI、、

17、由維恩位移定律計算得到地物溫度為300K時,輻射峰值波長在

附近。

18、按照傳感器工作方式遙感可以分為和

19、現代遙感技術系統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和O

20.遙感技術中搭載傳感器并能使其正常工作的工具稱為遙感平臺,目前遙感平

臺主要有、、、

(任意三個以上)

21、水的光譜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質組成決定同時又受到各種水狀態的影

響。水體可見光反射包含、、

、和等4個方面的貢獻。

22、Collins1978研究作物不同生長期內的高光譜掃描數據發現,作物快成

熟時,其葉綠素吸收邊,即紅邊向方向移動。即“紅移二

23空間分辨率有三種表示形式、、

和。

24目標地物的識別特征包

括、、、

25遙感圖像解譯專家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按照傳感器的工作波段分類,一或感可以分

為、、、

27遙感影像變形的主要因素

有、、、

28大氣影響的粗略校正指通過比較簡便的方法去掉程輻射度。其主要方法

有、、

29大氣對輻射散射后,有相當一部分散射光直接進入傳感器,這部分輻射稱

為、

30散射現象的實質是電磁波在傳輸總遇到大氣微粒而產生的一種衍射現象。這

種現象只有當大氣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在小于或相當于輻射波長時才

會發生。大氣散射的三種情況

是、、、

31引起輻射畸變的原因有兩個,即和

32遙感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按工作平臺可分

為、、、

五、論述題:

1、論述我國內陸湖泊藍藻水華遙感監測研究進展.

2、論述當前國內外農作物的遙感估產研究進展

3、遙感圖像解譯標志(判讀標志)有那些?結合實例說明它們如何在圖像

解譯中的應用。

4、什么是計算機圖像處理,它包含那些內容,如何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方

法來提高遙感圖像的解譯效果?

5、3s主要應用領域是什么,試舉數例。

6、論述典型地物的波譜曲線特征

7、論述熱的清水表面反射特性與發射特性?

8、論述影響植被光譜特性的因素?

9、論述不同色素影響反射率?

10、論述陰影對反射的影響?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大氣窗口:考慮各種氣體吸收的綜合影響,僅有某些波段大氣的吸收作用相對較弱,

透射率較高。這些能使能量較易通過的波段。

2.二向反射因子:在一定的輻照和觀測條件下,FI標的反射輻射通量與處于同一輻照和

觀測條件的標準參考面的反射輻射通量方比。

3.瞬時視場:指遙感器內單個探測器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觀測視野。

4.散射截面:是指散射波的全功率與入射功率密度之比,可以理解為雷達的全反射率,

用有效散射面積表示。

5.輻射分辨率:指遙感器對光譜信號強弱的敏感程度、區分能力。

6.數據關聯:指各類數據變換成統一的數據表示形式,以保證融合數據的一致性,從而

客觀地表達同一目標、同一?現象。

7.圖像鑲嵌:當研究區超出單幅遙感圖像所覆蓋的范圍時,通常需要將兩幅或多幅圖像

拼接成一幅后一系列覆蓋全區的較大圖像的過程。

8.遙感反演:是從測反到的現象推求未知的原因或參數。

9.混合象元:若該像元包含不止一個土地覆蓋類型,它記錄的是所對應的不止一種土地

覆蓋類型光譜響應特征的綜合。

10.大氣衰減:電磁波在大氣中傳播時,因大氣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強度減弱,即被大

氣衰減。

II.輻射強度:指點輻射源在單位立體角、單位時間內,向某一方向發出的輻射能量。

12.瑞利散射:當引起敵射的大氣粒子直徑遠小于入射電磁波波長時,出現瑞利散射。

13.輻射定標:建立傳感器每個探測元所輸出信號的數值量化值與該探測器對應像元內的

實際地物輻射亮度值之間的定量關系。

14.光譜分辨率:指遙感器所選用的波段數最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長位置、及波長間隔的

大小

15.BSQ格式:按照波段順序記錄圖像數據,便于用戶使用。

16.比輻射率:物體表面溫度T、波長處的輻射出射度與同溫度、同波長下的黑體輻射

出射度的比值。

17.散射系數:指單位面積上雷達的反射率或單位照射面積上的雷達散射截面。它是入射

電磁波與地面目標用互作用結果的度量。

18.BIL:按掃描行順序記錄圖像數據,屬各波段數據間交叉記錄方式。

19.米氏散射:當引起放射的大氣粒子直徑約等于入射電磁波波長時,出現米氏散射。

20.彩色紅外像片:彩紅外膠片的二層感光乳膠層中,以感紅外光層代替了天然彩色膠片

的感藍光層,片基以上依次為感紅層,感綠層,感紅外層。

21.輻射分辨率:指遙感器對光譜信號強弱的敏感程度、區分能力。

22.趨膚深度:是指雷達信號功率從介質表面衰減到1/e倍時的深度。

23.幾何糾正:就是糾正這些系統及非系統性因素引起的圖像變形,從而使之實現與標準

圖像或地圖的幾何整合。

24.輻射照度:指面輻射源在單位時間內,從單位面積上接收的輻射能量。

25.遙感地學分析:建立在地學規律基礎上的遙感信息處理和分析模型,其結合物理手段、

數學方法和地學分析等綜合型應用技術和理論,通過對遙感信息的處理和分析,獲得

能反映地球區域分異規律和地學發展過程的有效信息的理論方法。

26.葉面積指數LAI: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柱體內全部植物葉子面積(僅葉片向上半面)之

和。

27.葉面積體密度FAVD:某一高度上的單位體積內的葉面積的總和。

28.間隙率:在一個固定的入射角條件下,一束光透過植被冠層而沒有被攔截的概率。

29.植被覆蓋度:植被冠層的垂直投影面積與土壤總面積之比,即植土比。

30.葉傾角:葉子向上半面某一點.上的法線方向與Z軸(垂直于水平面指向天空)的交角,

稱為葉子在改點的傾角。

31.紅邊:反射光譜的一階微分最大值所對應的光譜位置,對應紅光區外葉綠素吸收減少

部位到近紅外高反射肩之間,健康植物的光譜響應陡然增加的(品度增加約10倍)

的這一窄條區。

32.植被指數:多光譜遙感數據經分析運算(加、減、乘、除等線性或非線性組合方式),

產生某些對植被長勢,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義的數值即所謂的植被指數

33.生物量:植物組織的重量。它是由植物光合作用的干物質積累所致。

34.光合有效輻射: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葉片的葉綠素吸收光能和轉化光能的過程。植物

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僅僅是太陽光的可見光部分(0.4~0.7um),這個波長范圍的太陽

輻射也稱為光合有效輻射(PholosyntheiicallyActMeRadiation,簡稱PAR),這部分大

約占太陽輻射的47%?50%左右。

35.水體富營養化:當大量的營養鹽進入水體后,在一定條件下引起藻類的大量繁殖,而

后藻類死亡分解過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從而導致魚類和貝類的死亡。這一過程稱為

水體的富營養化。

36.亮度溫度:遙感器在衛星高度所觀測到的熱輻射強度相對應的溫度。

37.劈窗算法:是利用相鄰兩個熱紅外通道來進行地表溫度反演的方法,是目前為止發展

最為成熟的地表溫度反演算法。

38.遙感地理相關分析法:所謂地理相關分析法就是研究某個區域地理環境內各要素之

間的相互關系、相互組合特征而它應用于遙感地學分析便是通過對這些因子特點

及相互關系的研究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來推導出某個專題日標的特征也就

是在遙感圖像上尋找與目標相關性密切的間接解譯標志從而推斷、認識目標本身。

39.假彩色合成:根據加法彩色合成原理選擇遙感影像的某三個波段分別賦予紅、綠、

藍三原色由于原色的選擇不能代表物體在可見光的真實顏色因此這種合成叫做

假彩色合成。

40.地質解譯標志:常說的解譯標志包括色調、顏色、形狀、大小、陰影、位置圖形、

相關布局等。那些能識別、區分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并能說明它們的性質和相互關系

的影象特征,稱為地質解譯標志。

41.土地覆蓋:是指自然營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蓋的地表諸要素的綜合體包括地表植

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澤濕地及各種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屬

性其形態和狀態可在多種時空尺度上變化。

42.信息復合:不同傳感器遙感信息與遙感信息以及遙感信息與非遙感信息的復合

43.空間濾波:以重點突出圖像上的某些特征為目的的,如突出邊緣或紋理等,因此通過

像元與其周圍相鄰像元的關系,采用空間域中的鄰域處理方法。

44.圖像卷積運算:是在空間域上對圖像作局部檢測的運算,以實現平滑和銳化的FI的。

45.均值平滑(均值濾波)是將每個像元在以其為中心的區域內取平均值來代替該像元值,

以達到去掉尖銳“曝聲”和平滑圖像目的的。

46.中值濾波:設計一個中值濾波模板。是將圖像上每個像元在以其為中心的鄰域內取中

間亮度值來代替該像元值,以達到去尖銳“噪聲”和平滑圖像目的的。

47.三原色:若三種顏色,其中的任一種都不能由其余二種顏色混合相加產生,這三種顏

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種色調的顏色,則稱之為三原色。

48.加色法:采用紅、綠、藍三種色光為基色,按比例混合疊加產生其它色彩的方法。減

色法:從自然光(白光)中減去一種或兩種基色光而產生色彩的方法。

49.彩色合成:是將不同波段的黑白透明片分別放人有紅、綠、藍濾光片的光學投影通道

中精確配準和重疊,生成彩色影像的過程。

50.電磁波譜:按照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波長或頻率,以遞增或遞減的次序排列,就構

成了電磁波譜

51.被動遙感:就是傳感器被動收集來自地面目標自身發射和對自然輻射源反射的電磁

波。

52.主動遙感:是由探測器主動向地面目標發射一定能量的電磁波然后再由傳感器收集返

回的電磁波信號。

53.NDVI:即歸?化差分植被指數:NDVI=(NIR-R)/(NIR+R),或兩個波段反射率的計算。

主要用于檢測植被生長狀態、植被覆蓋度和消除部分輻射誤差等。

54.合成孔徑雷達:指利用遙感平臺的前進運動,將一個小孔徑的天線安裝在平臺的側方,

以代替大孔徑的天線,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達。SAR的方位分辨力與距離無關,只

與天線的孔徑有關。天線孔徑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55.高光譜遙感:是高光譜分辨率遙感的簡稱,它是在地磁波普的可見光、近紅外、中紅

外和熱紅外波段范圍內獲取許多非常窄的光譜連續的影像數據的技術。

56.監督分類法:首先從研究區域選取有代表性的訓練場地作為樣本,根據已知訓練區提

供的樣本,通過選取特征參數建立判別函數,據比對樣本像元進行分類,依據樣本類

別的特征來識別非樣本像元的歸屬分類。

57.非監督分類法:在沒有先驗類別作為樣本的條件下,即事先不知道類別特征,主要根

據像元件相似度的大小進行歸類合并的方法

二、簡答題

1.“遙感圖像上只能照別出大于空間分辨率的地物”正確嗎,為什么?

答:不正確。因為每一目標在圖像的可分辨程度,不完全取決于空間分辨率的具體值,而

是和它的形狀、大小、以及他與周圍物體亮度,結構的相對差異有關。(空間分辨率的大

小,僅表明影像細節的可見程度,真正的識別效果,還要考慮環境背景復雜性的哪個因素

的影響。)

2.什么是天然彩色相片與彩色紅外相片?

答:天然彩色相片的感光膜由三層乳膠層組成,片基以上依次是感紅層、感綠層、感藍層,

所得彩色圖像近于人的現覺效果。彩色紅外片的三層感光乳膠層中,以感紅外光層替代

了天然彩色膠片的感藍光層。因此片基以上依次為感紅層、感綠層、感紅外層。

3.如何選擇熱紅外遙感成像時間?

黎明前(約在午夜2~3時)多反映一天中的最低溫度,而午間2點左右,多反映一天中的

最高溫度,因而多采用這兩個時段熱紅外成像的溫度數據,構成日溫差最大值,可以估算

物體的熱慣量,進行熱制圖。

4.什么是“趨膚深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趨膚深度是指雷達信號功率從介質表面衰減到1/e倍時的深度。與地物的介電常數£

和雷達波長入有關,而對于植物而言,穿透深度取決于植被的含水量,密度,使用的波長

和入射角。

5.穗帽變換后得到的各個分量分別代表什么含義?

答:1.土壤亮度指數2.綠度指數3.黃度指數4.噪聲

6.什么是疊合光譜圖?他在遙感圖像中分類中有何作用?

答:又稱多波段響應圖表,是建立在光譜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上。

作用:舂令光譜圖直觀地表示了不同類型在每一波段中的位置,分布范圍、離散程度、

可分性大小等,是一種以定量方式對類別數據的光譜特征進行分析與比較,選擇最佳波段

和波段組合,建立分類樹的直觀、簡便、有效方法。

7.變化檢測對遙感數據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輻射分辨率等有何要求?

時間分辨率:1.盡可能選每一天同?時刻或者相近時刻的遙感圖像

2.盡可能選用年間同一季節甚至同一日期的遙感數據

空間分辨率:1.采用具有相同的瞬時視場的遙感數據

2.采用具有相同或相近俯視角的數據

光譜分辨率:應當是以記錄光譜區內反射的輻射通量,從而最有效地描述有關對象的光譜

屬性。

輻射分標率:1.采用具有相同輻射分辨率的不同日期遙感圖像

2.如果采用具有不同輻射分辨率的圖像進行比較的話,需要把低輻射分辨

率遙感圖像數據轉換為較高輻射分辨率的圖像數據。

8.電磁幅射再次經過大氣到達傳感器,為什么說此次的大氣效應對遙感影響較大?

不僅使遙感器接收的地面輻射強度減弱,而且由于散射產生天空散射光使遙感影像反

差降低并引起遙感數據的輻射、幾何畸變、圖像模糊,直接影響到圖像清晰度,質量和解

譯精度。

9.太陽輻射的特點有哪些?

答:(1)太陽光譜相當于6000k的黑鐵輻射

(2)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其中0.38076um的可見光能量占太陽輻射,

總能量的46%,最大輻射度位于波長0.47um左右

(3)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主要在0.3-3um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見光、近紅外科中紅

夕卜。

(4)經過大氣層的太陽輻射有很大衰減

(5)各波段的衰減是不均衡的

10.簡述輻射分辨率與空間分辨率的關系。

答:瞬間視場IFOV越大,最小可分像素越大,空間分辨率越低。但是IFOV越大,通光

率即瞬時獲得的入射能量越大,輻射測量越敏感,對微弱能量差異的檢測能力越強,則幅

射分辨率越高。因此,空間分辨率的增大,伴之以輻射分辨率降低。

11.利用TM數據可以得到哪些特征變量。

答:①亮度②綠度③濕度④透射度⑤熱度

12.解釋分子運動溫度,輻射溫度,亮度溫度,地表溫度。

分子運動溫度為熱力學溫度,又稱真實溫度,是物質內部分子的平均熱能。

輻射溫度又稱表征溫度,是物體能量狀態的一種“外部”表現形式。

亮度溫度是指幅射出與觀測物體相等的輻射能量的黑體溫度,不是物體的真實溫度。

地表溫度是地表位置的熱紅外輻射的綜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熱量平衡的結果。

13.海洋遙感中,大氣校正是否重要,為什么?

答:重要,因為水體向上的反射輻射能太低,衛星探測器所接受的輻射能量中25%來自大

氣的干擾(大氣程輻射區大于離水反射輻射),因此對水體(海洋)遙感而言,排除大氣

干擾尤為重要。

14.比較經驗模型,物理模型,半經驗模型的優缺點。

答:經驗模型優點:簡單、實用性強

缺點:理論基礎不完備,缺乏對物理機理的足夠理解和認識,參數之間缺乏

邏輯關系。

物理模型優點:理論基礎完善,模型參考具有明確的物理意義

缺點:輸入參數多,方程復雜,實用性較差,且常對非主要因素有過多的忽

略或假定

半經驗模型優點:綜合了統計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優點,模型所有的參數往往雖是經

驗參數,但又具有一點的物理意義。

15.請闡述陸地衛星TM5傳感器的各個波段的光譜特性。

答:TM1:0.45-0.52gm,藍波段。這個波段對水體的穿透力強,有助于辨別水深、水

中泥沙分布和進行近海水域制圖等。(I分)

TM2:0.52-0.60|.un,綠波段。對健康茂盛植物反映敏感,用于探測健康植物綠色反射

率,按“綠峰”反射評價值物生活力,區分林型、樹種和反映水下特征等。(2分)

TM3:0.63?0.69pm,紅波段,反映不同植物的葉綠素吸收、植物健康狀況,用于區分

植物種類與植物覆蓋度;分)

TM4:0.76?0.90pm,近紅外波段,對綠色植物類別差異最敏感,相應于植物的反射峰

值,為植物遙感以別通用波段。用于生物量調查,作物長勢測定,進行農作物估產等。(2

分)

TM5:1.55-1.75pm,中紅外波段。處于水的吸收帶(1.4~1.9pm)內,反映含水量敏感,

在對干旱的監測和植物生物后的確定是有用的;用于土壤濕度、植物含水最調查、水分狀況、

地質研究,作物長勢分析等,從而提高了區分不同作物類型的能力,易于區分云、冰與雪。

(2分)

TM6:IO.4-l2.5pm,熱紅外波段,辨別地面濕度,水體、巖石以及監測與人類活動有

關的熱特征,進行熱測量與制圖。(1分)

TM7:2.08~2.35附1,近紅外波段,為地質學研究追加的波段,可利用這種發射光譜特性

來區分巖石類型,為地質解譯提供了更多的信息。(1分)

16.請闡述單張葉片的反射、吸收和投射特性,及造成這種反射吸收和投射特性的影響。

答:1)植物葉片的反射、投射光譜曲線極為相似。

2)葉片對紫外線吸收很大,答90%-99%。

3)葉片對可見光以吸收為主(約90%),且藍-紫光(0.38-0.47呷)和橙-紅光(0.62-0.68即)

的光合有效輻射吸收最大,約90%,綠光吸收最少,吸收率為50%-90%,因此植物葉片在

0.451im和0.67pim的可見光波形成兩個吸收谷,在0.5%1m附近形成綠色的反射峰,1(b20%

的反射率。

以上植物葉片的反射、投射光譜特性主要是受業內某種色素,包括葉綠素,葉黃素和胡

蘿卜素的強烈吸收,且以葉綠素的吸收作用其主要作用。

4)從0.69卜im始,葉片對近紅外輻射的吸收迅速減小,在0.76和1.2國力間有最小吸收

率,5-25%,反射和投射能各占45%-50%左右。

這是因為透入葉子內部的光線,因細胞壁與細胞腔(柵欄組織)的折射率有明顯差異,

造成光線在葉子內部的多次反射與折射。

5)超過1.2pm,又以吸收為主,且在1.4、1.9、和2.711m出現液體水吸收帶,吸收作用增

強,達到70-95%。

17.請闡述用EDVI監測指標覆蓋度的局限性。

答:NDVI對土壤背景的變化較為敏感。實驗證明:

低植被覆蓋度時(〈15%),植被NDVI值高于裸土NDVI值,植被可被監測出來,但因

植被覆蓋度很低(如干旱、半干旱地區),其NDVI很難指示區域生物量;

中植被覆蓋度時(25-80%),NDVI值隨生物量的增加呈線性迅速增加;

高植被覆蓋度時(>80%),NDVI值增加延緩而呈現飽和狀態,對植被監測林敏度下降。

實驗表明,作物生長初期NDVI將過高估計植被覆蓋度,而作物生長結束季節,NDVI

值偏低。

NDVI更適用于植被發育中期或中等覆蓋度植被檢測。

18.請簡單闡述無任何雜質的清水的反射光譜特征。

答:清水淺層表現為無色,水深為淺藍色,反射波譜從可見光到近紅外波段呈遞減的

趨勢;

在藍?綠光波段反射率4%-5%:

0.6pm以下的紅光部分反射率降到2%-3%;

近紅外部分幾乎吸收全部的入射能量。

19.請闡述不同葉綠素含量水面的光譜反射率曲線特征。

答:0.44pm處有吸收峰。0.4-0.48明1反射輻射隨濃度加大而降低;

0.52pm處出現“節點”,即該處輻射值不隨葉綠素含量而變化:

0.55pm處出現反射峰值,并隨著葉綠素含量增加,反射率上升;

0.685同“附近有明顯熒光峰(圖6.8)。這是由于浮游植物分子吸收光后,再發射引起的

拉曼效應一一即進行水分子破裂和氧分子生成的光合作用,激發出的能量熒光化的結果。

從圖中可知,波峰-波谷帶寬較窄,為獲取有指示意義的信息,需選擇波段間隔不宜寬,

最好小于或等于±5nm。

20.NDVI的計算及優缺點:

答:優點:幾種典型的地面覆蓋類型在大尺度NDVI圖像上區分鮮明,植被得到有效的突出。

因此,NDVI特別適用于全球或各大陸等大尺度的植被動態監測:是植被生長狀態及植被覆

蓋度的最佳指示因子;N【W[經比值處理,可部分消除與太陽高度角、衛星觀測角、地形、

大氣層輻射(云/陰影和大氣條件有關的輻照度條件變化)等影響。同時,NDVI的歸-化處

理,使因傳感器標定衰退的影響降低(對單波段從10-30%降到對NDVI的0-6%),并使由地

表二向反射和大氣效應造成的角度影響減小。因此,NDVI增強了對植被的響應能力。

缺點:NDVI對土壤背景的變化較為敏感。實驗表明,蚱物生長初期NDVI將過高估計植被

覆蓋度,而作物生長結束季節,NDYI值偏低。NDVI更適用于植被發育中期或中等覆蓋度植

被監測。

21.比值植被指數(RVD和歸化植被指數(NDVD的優缺點:

比值植被指數(PPT2-72、73、74)

優點:比值植被指數能增強植被與土壤背景之間的輻射差異。比值植被指數可提供植被反射

的重要信息,是植被長勢、豐度的度最方法之一。比值植被指數可從多種遙感系統中得到。

它與葉面積指數(LAD、葉干生物量(DM)、葉綠素含量相關性高,被廣泛用于估算和

監測綠色植物生物量。

缺點:在植被高密度覆蓋情況下,它對植被卜分敏感,與生物量的相關性最好。但當植被覆

蓋度小于50%時,它的分辨能力顯著下降。RVI對大氣狀況很敏感,大氣效應大大地降

低了它對植被檢測的靈敏咬,尤其是當RVI值高時。因此,最好運用經大氣糾正的數據,

或將兩波段的灰度值(DN)轉換成反射率后再計算RVI,以消除大氣對兩波段不同非線性

衰減的影響。

歸一化植被指數(PPT2-76、77、78)

優點:幾種典型的地面覆蓋類型在大尺度NDVI圖象上區分鮮明,植被得到有效的突然。因

此,NDVI特別適用于全球或各大陸等大尺度的植被動態監測;是植被生長狀態及植被覆蓋

度的最佳指示因子;NDVI經比值處理,可部分消除與太陽高度角、衛星觀測角、地形、大

氣程輻射(云/陰影和大氣條件有關的輻照度條件變化)等的影響。同時,NDVI的歸一化

處理,使因傳感器標定衰退的影響降低(對單波段從10-30%降到對NDVI的0-6%),并使

由地表二向反射和大氣效應造成的角度影響減小。因此,NDVI增強了對植被的響應能力。

缺點:實驗表明,作物生長初期NDVI將過高估計植被覆蓋度,而作物生長結束季節,NDVI

值偏低。NDVI更適用于植被發育中期或中等覆蓋度植被檢測。

22.簡述石油遙感監測光譜特征。

可見光:可見光中0.63-0.68m的使油膜和周圍干凈海水的反差達到最大。因此,用紅光

波段監測海面油膜,次之為藍光波段來,多波段組合使可見光航遙油測效果最佳。油膜對紫

外光的反射率比海水高121.8倍,有較好的亮度反差,但僅對厚度小于5mm的各種水面油

膜敏感,因此,利用紫外波段電磁波可把海面薄油膜顯示出來。

近紅外:厚度大于0.3mm的油膜,熱紅外比輻射率在0.95098之間,海水的比輻射率為0.993。

因此,當油膜與海水實際溫度相同時,它們的熱紅外輻射強度是不同的。厚度小于1mm的

油膜,其比輻射率隨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通過紅外影像的灰度層次進行油膜厚度反

演,基于油膜的厚度和分布,進而推算總溢油量。

微波石油遙感監測波段特征:微波波長較長,具有很強的繞射透射能力,可

以穿透云、雨、霧。運用微波波段的被動式和主動式傳感器,均有監測海面溢油的能力。波

長8mm、1.35cm和3cm的微波,不論入射角和油膜厚度如何,比輻射率比海水高。這樣,

用微波輻射計可以觀測海面油膜。油膜的微波比輻射率隨其厚度變化,反映到微波輻射計影

像上灰度隨油膜厚度變化,因此,用微波輻射計亦可監測油膜厚度。

雷達石油遙感監測波段特征:油膜對海面起平滑作用,使海面粗糙度降低,受油膜覆蓋的海

面,對雷達脈沖波的后向放射系數明顯比周圍無油膜區小得多,因此在側視雷達和合成孔徑

雷達圖像上,油膜成暗色調。雷達和微波遙感可以全天時、全天候地進行海上石油監測,缺

點是地面分辨率低。

23.土壤的反射率(PPT2-84):

土壤在R與NIR波段的反射率具有線性關系。則在NIR—R通道的二維坐標中,土壤

(植被背景)光譜特性的變化,表現為一個由近于原點發射的直線,稱為“土壤線”.

24.不同的遙感數據分別適合做什么地址遙感監測:(PPT1-54—82)

高等分辨率(5-10m):IKONOSsQuickBirdo主要應用于:城市綠地規劃,進行比較

詳細的城市土地利用現狀和變化分析、獲取城市建筑類型分布狀況信息、進行城市交通研究、

開展城市災害和垃圾研究以及為城市GIS提供有關數據,

中等分別率(l0-80m):MSS、TM、MODIS。主要應用于:資源調杳、環境和災害監

測、農業、林業、水利、地質礦產和城建規劃等。

MSS、TM:城市土地利用,湖波水體信息提取,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水環境監測、植

被遙感監測、城市熱島效應監測、災害遙感監測;

MODIS: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溫度和地面火情、海洋彩色,水中沉枳物和同綠素、全球

植被測繪和變化探測、云層表征、汽溶膠的濃度和特性、大氣溫度和濕度的探測,雪的

覆蓋和表征、海洋流

低分辨率:NOAA氣象衛星、中國風云系列衛星。廣泛應用于宏觀觀測的對象,如:

氣象預報和觀測海洋表面深度海浪、海冰等。

25、遙感信息的綜合特征有哪些

1多源性。1分

2空間宏觀性。1分

3遙感信息的時間性。1分

4綜合性、復合性。1分

5波譜、輻射量化性。1分

26、簡述遙感圖像地質解譯的主要內容。

1識別圖象上的地質體及地質現象并盡可能詳細判明它們的各種特征。

2圈出地質體的邊界。對區內規模較大的構造形跡或巖體應注意向外圍追索其延伸方

向和分布范圍以便建立整體概念。

3量測地質體的有關數據如巖層產狀、構造線方位、巖體的出露面積、線性構造的長

度和密度等。

4配合地面地質資料及物化探資料分析、確定隱伏構造的存在及其分布范圍。

5編制地質解譯圖綜合分折各種地質體之間的生成聯系、空間分布關系為進一步研

究工作區的地質構造特征、地質發展史及找礦、勘探提供可靠的基礎資料。

27、微波遙感的特點:

(1)全天候、全天時的信息獲取能力

(2)對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譜特征

(3)對冰、雪、森林、土壤(尤其對干燥、松散物質)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4)適宜對海面動態情況(海面風、海浪)講行監測

(5)一般微波傳感器分辨率較低,但目標物特性明顯

28、側視雷達圖像的幾何特性

A.斜距比例尺不一致:圖像比例尺在近距離處比例尺較小,遠距離處比例尺很大。

B.投影差:側視雷達圖像的投影差是一維的,并與航線正交,但其投影差方向即像點位

移方向卻正好是相反的。

C.上下位移、透視縮減、盲區

D.視差(高低視差)

29、遙感圖像的特征

空間分辨率(圖象的幾何特征):掃描儀瞬時視場所對應的地面實際大小。

空間分辨率與平臺高度和傳感器焦距有關

波譜分辨率(圖象的物理特征):傳感器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長間隔,即傳感器各個波段的

寬度。

輻射分辨率(圖象的物理特征):傳感器接受波譜信號時,能分辨的最小輻射度差,即遙

感圖象上每一個像元的輻射量化級。

時間分辯率(圖象的時間特征):對同?地點進行第二次信息獲取的時間間隔,即重訪周期。

30、幾個變換的概念

對比度變換:通過改變圖像像元亮度值來改變圖像像元對比度,從而改善圖像質量的圖像

處理方法。

線性變換:線性變換:擴大原始灰度等級范圍。簡單的線性變換是按比例擴大,通常使輸

出圖像直方圖的兩端達到飽和。

指數變換(拉伸高亮度區間)是在亮度值較高的部分xa擴大亮度區間,屬于拉伸,而在

亮度值較低的部分xb縮小亮度間隔,屬于壓縮。

對數變換(拉伸低亮度區間)對數變換的變換函數,與指數變換相反,它的意義是在亮度

值較低的部分拉伸,而在亮度值較高的部分壓縮。

31、圖像直方圖分析的意義

一般來說,一幅包含大量像元的圖像,其像元亮度值應符合統計分布規律,即假定像元亮

度隨機分布時,直方圖應是正態分布的,實際工作中,若圖像的直方圖接近正態分布,則說

明圖像像元的亮度接近隨機分布,是?幅合適用統計方法分析的圖像。當觀察直方圖形式時,

發現直方圖的峰值偏向亮度坐標軸左側,則說明圖像偏暗,峰值偏坐標軸右側,則說明圖像

偏亮,峰值提升過陡、過窄,說明圖像的高密度值過于集中,以上情況均是圖像的對比度較

小,圖像質量較差的反映。

32、簡述遙感制圖的基本過程

a)遙感圖像的選擇

b)遙感圖像的幾何教正與圖像的處理

c)圖像的解譯

d)地理基礎底圖的編制

e)遙感解譯圖形與地理基礎地圖的復合

f)地圖的輸出與制版印刷。

33、試述航空遙感的特點及局限性。

特點:(1)空間分辨率高;(2)靈活方便;(3)歷史悠久;(4)可作為實驗系

統;

局限性:(1)工作量大;(2)工藝周期長;(3)受天氣條件限制大;(4)大氣

散射的影響

34、太陽輻射的光譜特性有哪些?

(1)太陽輻射光譜曲線與溫度為5900k的理想黑體輻射曲線相似;

(2)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3-1.3um,最大輻射強度位于0.47um左右;

(3)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以后,各波段的能量發生不同程度的衰減

35、天空藍色的原因?呈現橘紅色的原因?云層呈白色的原因

天空呈藍色的原因:瑞利散射對可見光的影響很大,無云的晴空呈現藍色,就是因

為藍光波長短,散射強度較大,因此藍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個天空蔚

藍。

朝霞和夕陽時天空呈橘紅色的原因:日出和日落時太陽高度角小,陽光斜射向地面,

通過的大氣層比陽光直射的時候要厚得多。在長距離里的傳播中,藍光波

長最短,幾乎被散射殆盡,波長次短的綠光散射強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

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長最長的紅光,散射最弱,因此透過大氣最多。加上

剩的極少量綠光,最后合成呈橘紅色,所以朝霞和夕陽都偏橘紅色云層

呈白色的原因: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大得多時發生的散射稱為無選

擇性散射,這種散射的特點是散射強度與波長無關,云、霧粒子直徑雖然

與紅外線波長接近,但相比可見光波段,云霧中水滴的粒子直徑就比波長

大的很多,因而對可見光中各個波長的光散射強度都相同,所以人便看到

云霧呈白色,并且無論從云下還是乘飛機從云層上面看,都是白色。

36、結合地物光譜特征解釋比值運算能夠突出植被覆蓋的原因。

植被反射波譜曲線規律性明顯而獨特,可見光波段(0.4?0.76卜im)有一

個小的反射峰,兩側有兩個吸收帶。這是因為葉綠素對藍光和紅光吸收作

用強,而對綠光反射作用強。在近紅外波段(0.7?().8pm)有一反射的“陡

坡”,至l.lg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獨有特征。在中紅外波段(1.3?

2.5pm)受到綠色植物含水量的影響,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

別是在水的吸收帶形成低谷。比值運算可以檢測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擴

展,以突出不同波段問地物光譜的差異,提高對比度。該運算常用于突出

遙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類型或估算植被生物量。

37、中心投影與垂直投影的區別

答:1投影距離的影響:垂直投影圖像的縮小和放大與投影距離無關,并有統一的

比例尺。中心投影則受投影距離影響。

2投影面傾斜的影響:當投影面傾斜時,垂直投影的影像僅表現為比例尺

有所放大。中心投影的相片上各點的相對位置和形狀不在保持原來的樣

子。

3地形起伏的影響:垂直投影時,隨地面起伏的變化,投影點之間的距離

與地面實際水平距離成比例縮小,相對位置不變。中心投影時,地面起伏

越大,像上投影點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產生投影誤差。這種誤差有

一定規律。

三、判斷題

I.隨著植物在一個生長季的生長,葉綠素逐漸減少,其它色素增加,紅光附近的反射率減

少。CUO

2.闊葉林在近紅外波段的反射峰值比針葉林的高。dui

3.植物冠層的反射率要低于單葉的反射率,是因為冠層陰影所致。dui

4.水生生物含量的增加,改變水在近紅外波段的強吸收,使水體反射率曲線呈現出近紅外

陡坡效應。

5.在地形復雜的山區可利用(TM2+TM3)/(TM4+TM5)和TM5相結合的方法可達到很

高的水體提取精度。

6.在熱紅外圖像上,夜晚未污染水區呈白色條帶,排油區呈黑色條帶。

7.USLE模型中的地形因子的坡長因子,就是指坡面的水平投影長度。

8.可以通過諾莫圖的方法來查找土壤可蝕性因子K值的大小。

9.出現富營養化的水域,在0.55同。附近有明、顯的熒光峰。

10.當葉綠素濃度增加時,可見光的綠光部分的光譜反射率明顯下降,但藍光部分的反射率

則上升。

II.隨著植物生長,葉綠素逐漸減少,其它色素的含量增加,導致紅光的反射率上升。

12.蛋白質、纖維素、木質素的吸收在波長大于l.9wn后有顯著增加趨勢,以利用短波紅外

光譜判斷植物是否缺肥并進行氨含量的定量估算。dui

13.典型雙子葉植物(.蘋果)近紅外波段反射率要比典型單子葉植物(小麥)的在近紅外波

段的反射率高,是因為前者結構疏松、孔隙多多次反射增加的緣故。dui

14.闊葉林的近紅外波段反射率較針葉林高,是因為闊葉林葉片結構比較稀疏,而針葉林葉

片機構比較緊湊。dui

15.近紅外譜段冠層的反射率高于單葉片,且冠層反射率隨層數增加而增加。dui

16.當綠色植物葉綠素含量高,生長旺盛時,“紅邊”會向波長增加的方向偏移,稱為“紅

移“。dui

17.當植物由于受金屬元素“毒害”、感染病蟲害、污染受害或者缺水缺肥等原因而“失綠”

時。則“紅邊”會向波長短的方向移動,稱“藍移”。dui

18.在植被高密度覆蓋情況下,比值植被指數RVI對植被十分敏感,與生物量的相關性最好。

但當植被覆蓋度小于50%時,它的分辨能力顯著下降。dui

19.NDVI更適用于植被發育中期或中等覆蓋度植被檢測。

20.土壤調整植被指數SAVI中土壤調節系數L的取值規律為:L取值介于0-1之間,植被

覆蓋度越大,L取值越大。

21.清水在熱紅外圖像上,白天比陸地地物暗,晚上比陸地地物亮。

22.平靜的清水水面在微波雷達中回波強度因鏡面反射而很小。

23.自然水體受水體內組分的影響,往往使水體的反射率升高。

24.反映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因子是葉綠素。

25.隨著海水中懸浮物質濃度增加,0.52所附近的葉綠素光譜“節點”會向長波方向移動。

26.赤潮發生時,導致海表面日溫差值較大。

27.依據Plank公式由輻射強度,推求得到的溫度為亮度溫度。

四、填空題

1、水體的反射光譜特性三方面的貢獻:包含水表面反射、水體底部物質反射及水中懸浮物

質的反射3方面的貢獻。

2、L3um以外植物含水量的三個吸收波段:1?4、1?9和2.7um。

3、LandsatTM纓帽變換為6維空間,前三維分量有意義,包括:

亮度,反映總體亮度變換

綠度GVL反映地面植物的綠度

濕度

4、對水體的反射波譜影響最大的4個組分:純水、浮游植物、懸浮物、黃色物質。

5、維恩位移定律:地面物體的溫度在300k時,輻射峰值波長在9.7um附近。

6、LandsatMSS纓帽變換為四維空間,前三位分量的含義:

土壤亮度指數SBL反映土壤反射率變化的信息

綠色植被指數GVI,反映地面植物的綠度

黃色成分:說明植物的枯萎程度

7、植被結構分兩類,分為:水平均勻植被(連續植被)和離散植被兩種。

8、植物的光譜特性受葉子總含水量的控制,在可見光譜段內,植物光譜特性主要受葉內各

種色素(葉綠素和胡蘿卜素等)的支配,其中葉綠素起最主要的作用。

9、傳感器對水面反射所接收到的光包括天空散射光、水面反射光和水中光。

10、水中光(或稱離水反射輻射)是由水底反射光和后向散射光一起組成的。

11、遙感探測清潔水深的最佳波段是藍光0.47um?0.55um。

12、反照率感念:指在地表向上半球的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的反射能量之和。

13、土壤修正植被指數L的取值為:0.5。

14、單波段閾值法進行水體信息的提取,一般選用TM5波段作為數據源。

15、地表溫度反演主要考慮的三大參數是:亮度溫度、地表比輻射率、大氣透射率。

16、葉面積指數LAI一般大于1,小于10。

17、由維恩位移定律計算得到地物溫度為300K時,輻射峰值波長在9.7囚“附近。

18、按照傳感器工作方式遙感可以分為一主動遙感和—被動遙感。

19、現代遙感技術系統一般由四部分組成平臺、傳感器、地面接收系統和遙感

資料分析解譯系統。

20、遙感技術中搭載傳感器并能使其正常工作的工具稱為遙感平臺,目前遙感平臺主要有

衛星、飛機、航天飛機等任意三個以上。

21、水的光譜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質組成決定同時又受到各種水狀態的影響。水體可

見光反射包含水面反射光、懸浮物反射光及水底反射光和天空反射光等4個方面的貢

獻。

22>Collins1978研究佇物不同生長期內的高光譜掃描數據發現作物快成熟時其葉綠

素吸收邊即紅邊向長波方向移動即“紅移”。

23、空間分辨率有三種表示形式像元大小、線對數和視場角。

24、目標地物的識別特征包括色調、顏色、形狀、紋理、大小、位置、圖型、相關布局、

陰影

25、遙感圖像解譯專家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即圖像處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統、解譯知識獲

取子系統、狹義的遙感圖像解譯專家系統。

26、按照傳感器的工作波段分類,遙感可以分為紫外遙感、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微波

遙感、多波段遙感。

27、遙感影像變形的主要因素有平臺的位置、地形的起伏、地表的曲率、大氣的折射、地

球的自轉。

28、大氣影響的粗略校正指通過比較簡便的方法去掉程輻射度。其主要方法有直方圖最小值

去除法、回歸分析法。

29、大氣對輻射散射后,有相當一部分散射光直接進入傳感器,這部分輻射稱為程輻射

30、散射現象的實質是電磁波在傳輸總遇到大氣微粒而產生的一種衍射現象。這種現象只有

當大氣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徑小于或相當于輻射波長時才會發生。大氣散射的三種

情況是瑞利散射、米氏散射、無選擇性散射

31、引起輻射畸變的原因有兩個,即儀器本身的誤差和大氣的影響

32、遙感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按工作平臺可分為地面遙感、航空遙感、航天遙感、航宇遙

五、論述題

1、論述我國內陸湖泊藍藻水華遙感監測研究進展.

今后,對湖泊富營養化遙感的重點研究方向:

(1)深入研究湖泊需營養化參數的光譜特性,加深對富營養化遙感機理的認識,以進一步發展

富營養化遙感建模方法;

(2)多種遙感數據結合,提高富營養化遙感監測精度;

(3)加強對富營養化遙感建模方法的研究,建立富營養化綜合評價模型;

(4)遙感與GIS結合,GIS可以更有效組織、管理和分析遙測的數據,與遙感集成,便于動態監

測和分析;

(5)加強河道型水體富營養化的遙感監測與評價方法研究。

2、論述當前國內外農作物的遙感估產研究進展

農作物估產則是指根據生物學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種農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譜特征的基

礎上,通過平臺上的傳感器記錄的地表信息,辨別作物類型,監測作物長勢,并在作物

收獲前,預測作物的產量的一系列方法。

包括三方面內容:農作物識別、種植面積估算、長勢與旱情監測和估產模式建立

現有遙感估產問題

數據源的選取和精度控制方面:為降低成本,大面積估產用NOAA數據,其低空間分辨率導

致作物面積分布信息不準確;提高空間分辨率的SPOT和QuickBird影像數據,因時間分辨

率降低,不能進行連續的作物長勢監測,降低估產精度。

遙感估產模型小區實驗可行,但不能滿足大面積估產需求:依據植被指數與農學參數建立的

遙感估產回歸模型,普適性較差,未來應考慮模型的機理性與普適性,增強模型在區域間或

年份間的通用性。

未來估產的研究趨勢:

提高數據源的空間分辨率。

利用數據反演綜合氣候環境因子

極端氣候條件下的產量評估

構建新植被指數提高估產精度

3、遙感圖像解譯標志(判讀標志)有那些?結合實例說明它們如何在圖像解譯中的應用。

答:遙感圖像解譯標志(判讀標志)及其實際應用如卜.:

①色調:即灰度。判讀前通過反差調整和彩色增強后,成為目視判讀的重要標志。如海灘的

沙礫因含水量不同在遙感黑白像片中的色調也不同,干燥的沙礫色調發白,而潮濕的沙礫發

raa

o

②顏色:是目視判讀最直觀的標志。如在真彩色影像中,森林和農作物看上去同為綠色,由

于存在微小色差,有經驗的的目視解譯人員仍然能夠判別出樹種及作物的種類。

③大小:根據地物間的相對■大小,區分地物。根據物體的大小可以推斷物體的屬性,有些地

物如湖泊和池塘主要依據它們的大小來區別。

④陰影:可判讀地物的高度,但也遮擋部分地物信息。如航空像片判讀時利用陰影可以了解

鐵塔及高層建筑物等的高度及結構。

⑤形狀:目標地物在影像上呈現的外部輪廓。如飛機場和港灣設施在遙感圖像中均具有特殊

形狀。

⑥紋理:指目標地物內部色調有規則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