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結構經濟學讀后感_第1頁
新結構經濟學讀后感_第2頁
新結構經濟學讀后感_第3頁
新結構經濟學讀后感_第4頁
新結構經濟學讀后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結構經濟學讀后感

計劃經濟為什么會造成短缺?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

認為,根本原因是違背了比較優勢。

一個后發農業經濟體的比較優勢是廉價勞動力,如果順

其自然不加干預,會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例如紡

織、家具、食品加工、玩具、飼料等。

輕工業投資小、見效快,在具備勞動力比較優勢的情況

下能較快完成資本積累,還能賺取外匯。

與此同時,工人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干中學、學中干”,

人力資本也得到積累,工資逐漸上升。

產業會根據要素稟賦相對價格的變化實現升級,發展資

金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的重工業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而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為了實現趕超目標,就會優先發

展不具備比較優勢的重工業。

為了扶持沒有競爭力的重工業,就要扭曲各種生產要素

的價格。

1、人為壓低利率,把稀缺的資金調撥給重工業使用,

使之能支付利息。

2、人為壓低匯率,使得重工業有能力進口機械設備和

原材料,但其他行業的出口卻因本幣幣值高估而受到抑制。

3、人為壓低工資,使得重工業保持一定的利潤,實現

擴大再生產的“良性循環”。

工人工資太低,不能養活自己怎么辦?

那就人為壓低糧食和輕工業產品的價格!

輕工業和農業本來就不被重視,缺乏金融信貸支持,不

能釋放出生產潛能;再壓低出廠收購價,產能和積極性繼續

下降。

短缺就是這么形成的!

休克療法為什么在玻利維亞、波蘭等國取得成功,卻在

俄羅斯失敗了?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認為,計劃經濟

時代留下了沒有自生能力的企業太多,而當局又急于求成,

一口吃成胖子。

什么叫自生能力呢?

在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中,一個有著正常管理的企業

不需要任何外在扶持、和保護就可以生存,并獲得市場上可

以接受的預期利潤率。

前蘇聯實行計劃經濟,為了實現趕超目的而違背比較優

勢發展重工業。

為了讓沒有比較優勢的重工業能有一定的利潤,實現擴

大再生產的良性循環,就要扭曲其他生產要素價格。

人為壓低利率,把寶貴的資金劃撥給重工業使用,使之

能夠支付利息。

人為壓低匯率,使重工業能夠買得起進口設備和原材料。

人為壓低工資,使重工業能夠產生一定的利潤,形成擴

大再生產的“良性循環”。

人為壓低糧食和輕工業產品價格,使得拿低工資的工人

能夠養活自己。

這些企業完全靠政府或明或暗的補貼才能生存,在轉型

中沒有自生能力。

俄羅斯休克療法三部曲:放開物價、財政與貨幣雙緊縮、

國企私有化(將股份平均分給每一個公民,童叟無欺)。

實施后才發現,這些沒有自生能力的企業太多,不得不

繼續補貼,否則高企的失業率將帶來更大的問題。

補貼的錢從何來?

只能超發貨幣,導致通貨膨脹。

財政和貨幣雙緊縮政策都無法實施!

休克療法的失敗使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大量

財富集中到少數寡頭手中。

打個比方:計劃經濟留下的這條溝太寬了,俄羅斯想一

個箭步就能跳過去,結果掉進溝里了!

笛一.

林毅夫先生一直是我敬佩的國師級別的人物,他的思想

睿智,見識深遠,態度和藹,泅渡金廈的傳奇的經歷,都給

我以震撼,我經常在B站上搜索林毅夫先生的音視頻,反復

的觀看和體會。受益良多。為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思路,我

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讀了他的著作《新結構經濟學》。雖然有

很多晦澀性的專業詞語,不太好懂,但基本感受到了他的大

體的思路,其中有很多的見解,對我們投資很有幫助,我將

自己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我理解的《新結構經濟學》的主體思路,是國家要根據

自己的要素稟賦,來做自己最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積累經濟

盈余,再投資改變提升自己的要素稟賦,使得自己在新的稟

賦條件下,形成更高的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如此螺旋向上,

達到產業升級,GDP提升,人均收入增長的目的。實現國家

由窮向富的過程。

以改革開放之初的三來一補的服裝行業為例,我們在初

期的最重要的優勢要素稟賦,就是人力成本便宜,但資本缺

乏,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當時的服裝行業在全國各地零散而

分散,服裝行業需要的進出口,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落后,

國家窮,也不可能進行全國性投資改善,這些靠企業本身就

更不行了。于是國家實行有利的產業規劃,在靠近香港等口

岸地區,設立出口加工區,舉全國之力于一個點,突破基礎

設施的瓶頸,放開人口流動,讓低成本的人口涌向出口加工

區,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初期行業形態。因為我們的人

力成本的優勢,我們的三來一補利潤豐厚,迅速的積累起了

早期的資本盈余和稅收,國家利用這部分的盈余和稅收,又

開發更多的基建等設施,投資教育,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提

升人力的素質,新的要素不斷的提升,人力稟賦從普通勞動

力的優勢,慢慢轉化為更高的人力素質稟賦提升,產業也從

低端制造,向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端如機電制造等產業的躍

進,隨著資本的積累,要素稟賦中的現在正在向人力素質和

資本充足等前行,現在正是向著發展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

的產業如芯片人工智能等進發。在要素稟賦變化的過程中,

傳統的服裝行業,慢慢的失去了人力成本的優勢,從以前10%

甚至20%的凈利潤率,慢慢的轉向了甚至1%的凈利潤率。

在新的人力高素質和資本充足的要素稟賦下,服裝企業擺脫

傳統的制造,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升級,也就是研發營銷和品

牌,走更高附加值的產品轉型。

新結構經濟學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會有中等收入陷阱

的問題,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本質,其實是產業升級的路徑

被限制,是發達國家壟斷了第二第三次產業的路徑,禁止發

展中國家向更高的產業升級。目前美國占據了第三次工業革

命的核心產業,如金融、芯片等,因為產業更高端,人均

GDP更高,所以美國的人均GDP是6.3萬美元,美國人均

收入自然也能更高,也更有錢。而英法德日占據了第二次工

業革命的核心產業。他們的人年均GDP能達到4萬美元。

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大多數都停留在傳統的一次工業革命

的產業,或者作為二三產業的低成本制造的附庸,大多數產

業無法支撐1萬美元甚至更高的人均GDP,沒有更高的人均

產出,所以也沒辦法提升你的人均收入。產業不升級,永遠

沒法跳過中等收入陷阱。

除了中等收入陷阱,其實也有發達國家陷阱,他們大多

數停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業中,英法德日的人均GDP

只能停留在4萬美元附近,都無法向美國的6萬美元靠攏并

超越。看起來是日本失去的30年,同樣也是德國英國法國

的失去的30年。有芯片嗎?互聯網嗎?沒有,這就是產業

升級的限制作用。日本不是沒有想過產業升級,跳到第三次

工業革命的頂端,法國也想,但終究是政治上弱勢,被美國

無情的打壓下去了。

一些中等收入國家也想跨越更高價值的產業上去,但這

些國家太小,政治上也不能自主,有些被民主所脅迫,過分

提高收入水平,而忽略產業的升級和人力、資本等要素升級,

再加上美國慣用的萬能攪屎棍——民主,中等收入國家的新

產業升級過程輕松被美國打壓,又受到后續不斷涌上來的新

的國家的產業競爭,舉步維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

這種升級,在國內的城市發展中,也同樣的體現出來,

比如青島和合肥,青島過去的家電產業是,曾經是城市的支

柱,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這些年來,錯失了升級到更高級

別的芯片制造、新能源、電子產品等更高級的產業,慢慢走

向中等收入陷阱了。而安徽合肥,被譽為最牛投資的政府,

眼光獨到選中三次工業革命的產業,實現了產業的升級。未

來合肥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更高端的產業形式。

那中國會整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嗎?中國不會,中國有

很大的不同,中國的政治凝聚力強大,市場廣闊,可以做到

自我內部更生的可能。無懼美國打壓。現在的要素稟賦中,

科技人力和金融資本都非常有優勢,研發投入逐年增長,將

來超過美國,進軍更高端的產業完全是可能的。

講這些,對我們的投資有什么作用?其實道理是相通的,

你的投資需要復利增長,重要的是看你的企業標的要獲得增

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投資的企業是不是符合產業

升級的方向?這個同樣的重要。我們未來是人力成本低的要

素稟賦喪失,比如我們的人均GDP在2030年要超過2萬美

元,那么營收/員工數<12萬的公司,肯定是被淘汰的,投資

于依靠人力成本的企業,將來日子會非常的難過,比如傳統

服裝制造、快遞、家電制造等,而未來人力素質提升和資本

充足的要素稟賦增加,是我們新的優勢要素稟賦形態,也就

是說傳統行業升級的品牌產品,高科技新興產業、金融等,

都是發展的方向。美國在1980年代后,高新技術、醫療健

康、品牌消費品等都有不錯的復利。

對于我們自己的個人的提升,職業規劃,也是一種啟發,

不要在工廠和自己的單位里斗來斗去的其樂融融,不如放開

視野,走出舒適區,放棄路徑依賴,給自己一個上帝視野,

來看看自己要去做什么吧。給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跡。

扁—:

《新結構經濟學(典藏版)》是由林毅夫教授所著的一

本經濟學典范之作。本書精選了作者發表于不同時期的10

篇重要文章,涵蓋了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政策建議、

應用案例,以及10余位學者關于新結構經濟學的重要理論

及政策問題的評論和作者的回應,體現了新結構經濟學的理

論淵源、學術爭論焦點、政策應用與實踐。

圖片

一、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

發展經濟學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興起,在經濟學的體系中

逐漸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貧困落后的農業國家或

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的第一波思潮為結構主義,主張發展中經濟

體實行“進口替代戰略”,提倡政府干預,由政府直接動員資

源、配置資源來克服市場失靈。然而,遵循了這些政策建議

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

而越來越大。

發展經濟學的第二波思潮為新自由主義,主張發展中經

濟體實行‘休克療法”,推行包括“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

的“華盛頓共識”,以克服政府失靈,提高經濟效率。推行華

盛頓共識”改革的八九十年代被稱為發展中國家”遺失的二十

年”。

二戰后僅有少數幾個經濟體,包括日本和亞洲“四小龍”

實現了追趕發達國家的愿望。這幾個成功經濟體共同的特色

是采取了違反結構主義的“出口導向戰略”。上世紀80、90年

代,中國、越南、柬埔寨等少數幾個在轉型過程中實現了穩

定和快速發展的經濟體,推行的則是違反華盛頓共識的漸進

式、雙軌制改革。

二、何為新結構經濟學

新結構經濟學自提出以來,得到了以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邁克爾?斯賓塞等十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代表的國際

經濟學界的高度評價,被國際學界視為是繼“結構主義’和“新

自由主義”之后的第三代發展經濟學理論,對位于非洲、中亞、

東歐的發展中地區和國家產生了重要的政策和實踐影響。

新結構經濟學以企業自生能力為微觀分析基礎,以每一

個時點給定的要素稟賦結構為切入點,提出經濟發展是一個

動態的結構變遷過程,需要依靠“有效的市場”來形成能夠反

映要素稀缺性的價格體系以誘導企業按比較優勢來選擇產

業、技術從而形成競爭優勢,也要有“有為的政府”來解決結

構變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外部性問題和軟硬基礎設施完善

的協調問題,一個國家只有同時用好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

才能實現快速、包容、可持續的增長。

新結構經濟學認為,一個經濟體按要素稟賦結構的特性

來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是經濟取得穩定、快速、包容發

展的最佳途徑。經濟發展要從發展中國家有什么(也就是要

素稟賦)和能做好什么(也就是比較優勢)著手。在市場經

濟中,政府要發揮積極有為的作用,以克服在經濟轉型升級

中必然存在的外部性以及改善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安

排的協調等市場失靈問題。

圖片

三、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

新結構經濟學是作者提出并倡導的研究經濟發展、轉型

和運行的理論,主張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采用新古典經

濟學的方法,以一個經濟體在每一個時點給定、隨著時間可

變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為切入點,來研究決定此經濟體生產

力水平的產業和技術以及交易費用的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

等經濟結構及其變遷的決定因素和影響。

新結構經濟學主張,政府應發揮因勢利導作用,促進產

業的潛在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政府的作用就在于鼓勵先

行企業進入潛在比較優勢產業,并幫助其降低交易費用,使

潛在比較優勢變為現實競爭優勢。對此,新結構經濟學提出

了一個“增長甄別和因勢利導(growthidentificationand

facilitationframeworkGIFF)”的六步驟框架。

新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