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史料教與學】【知識精研】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史料教與學】【知識精研】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史料教與學】【知識精研】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史料教與學】【知識精研】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史料教與學】【知識精研】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課標要求:

了解古代不同類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情境導學時空觀念認識:絲綢之路不是單一的一條交通線,而是由多條交通線路構成的連接東西方的交通網絡。一、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一、絲綢之路張騫兩次(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使命,但帶回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信息。張騫的出使,第一次使中原與西域有了直接的交往。張騫通西域目的:聯合西域各國,共擊匈奴(軍事目的)起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制造絲綢的國家,絲綢很早就被輾轉販運到歐亞大陸其他地區,成為廣受歡迎的珍貴商品。一、絲綢之路問題探究

材料: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欲聯絡西域大月氏夾擊匈奴,張騫應募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西域,順利到達烏孫后,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闐及其他諸國。公元前115年,張騫返回長安。此后,漢朝與西域諸國使節往來日益頻繁。張騫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數萬里,途中歷盡艱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務。從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國相繼歸漢,橫貫東西的絲綢之路亦由此開辟。

——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整理根據材料:試著從多角度分析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史料實證】政治:加強對西部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經濟:促進物種的交流,有利于邊疆開發和經濟發展。外交: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中華文明影響。文化:絲路精神和鑿空精神,成為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歷史象征。一、絲綢之路原因:①國家統一,疆域廣闊②政治穩定,國力強盛,交通發達③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④政策開明⑤文化繁榮,制度先進。原因:①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據、戰亂等因素影響;②東西方的海路聯系日益活躍,逐漸取代陸上商路③運載能力有限,對利潤有較大限制;④支線的路線復雜,不利于通行;原因:①元朝統一②蒙古西征,暢通了東西驛路;③元代的驛道路網打通了元朝首都與亞歐各地的聯系,草原絲綢之路也得到了空前發展。④宋代航海造船、技術發達,經濟重心完成南移⑤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二、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北線:唐代開通漢代:中線和南線草原絲綢之路海上商路西南絲綢之路漢志商道特點:(1)起源早,時間長(2)線路多,覆蓋廣(3)先以陸路貿易為主,后以海路貿易為主(4)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5)對外政策由開放到“閉關鎖國”,“朝貢”體制逐漸形成

請歸納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發展的特點?二、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

材料在宋代,同中國保持海外貿易的國家和地區超過以往……外商來到中國,“許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許與中國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貨貿易之事”……海外貿易的收入,在宋代財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改變了宋代社會,也影響了整個世界。

——摘編自《國際化的宋代與海上絲綢之路》問題探究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概括宋朝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的原因?經濟:商業的繁榮,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政治:少數民族政權使陸上絲綢之路受阻;政策:政府對海外貿易的依賴和對貿易港口有效的管理(市舶司管理)技術: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應用使遠洋航行能力增強優勢:海路比陸路更安全,載重量更大,成本更低。【史料實證】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料實證】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絲綢之路的物質技術交流的成果及影響。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絲綢之路的物質技術交流的成果及影響。影響:促進了中外物質技術交流,豐富了中國和世界文明,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中國的冶鐵技術的傳播提高了西亞的社會生產水平,促進了經濟發展。

特點①交流雙方具有雙向性、競爭性、互惠性。②交流內容豐富。③西方輸出品是以動植物品種和宗教文化為主;中國輸出品以手工業品和技術為主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歐洲基督教文明西亞伊斯蘭文明南亞佛教文明東亞儒家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①成為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橋梁,豐富了物質文化生活;②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③推動了歐亞大陸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對中國的影響:①經濟:農作物、畜牧品種傳入中原,豐富了中國的物質生活;②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亞中亞的音樂舞蹈藝術等傳入中國,豐富了中華文化;③社會生活:影響了我國的飲食結構,擴大了食物來源。【史料實證】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料實證】【思考】結合歷史上絲綢之路,說說你對“一帶一路”的認識?①政治穩定、經濟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