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文明的崩潰與重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1頁
第5講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文明的崩潰與重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2頁
第5講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文明的崩潰與重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3頁
第5講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文明的崩潰與重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4頁
第5講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文明的崩潰與重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要點:1.時代背景與國家治理2.南方經濟開發3.門閥政治

命題趨勢: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分裂中醞釀統一,動蕩中夾雜融合,上承兩漢,下啟隋唐。高考命題多結合三國兩晉南北朝社會背景,創設學習情境和復雜情境,考查這一時期中央集權制度、選官制度、軍事制度、賦稅制度、經濟格局、民族交流(尤其是少數民族政權對儒家思想文化的認同)等方面的變化——大一統的崩潰與孕育第5講: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文明的崩潰與重建(公元220-公元589年)概念解析正統:指王朝的合法繼承;也指學派、黨派等一脈相傳的嫡派。(2021福建)三國時期,孫吳立國江東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個年號,如黃龍、赤烏、神風、天冊、天璽、天紀等,而曹魏和蜀漢此類符瑞年號較少。據此可知,孫吳政權A.推崇天人感應思想B.權力更迭導致年號更換頻繁C.借助年號宣揚正統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導地位C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禮,承載著中原傳統文化對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禮儀。這說明A.元朝以郊祀彰顯正統B.蒙漢文化已深度交融C.統治者服膺中原文化D.元朝用郊祀籠絡人心(22全國甲卷)康熙年間,多次令各地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之士。開設明史館,召集文人編纂明史,還進行多部儒經傳注的修纂,編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續華夏傳統

B.倡導疑古辨偽 C.弘揚程朱理學

D.保存歷史文獻AA核心知識:大一統秩序的崩潰(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國號時間建立者都城戶數人口兵力魏220-265曹丕洛陽103萬443萬60萬蜀221-263劉備成都28萬94萬10.2萬吳229-280孫權建業52.3萬230萬23萬1、三國鼎立(220年—280年)符合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發展趨勢,局部統一,為實現全國統一奠定基礎。實力較強,招引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加強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治理加強對山越的控制核心知識1:大一統秩序的崩潰(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2、西晉的曇花一現(266-316)西晉263年266年立國280年曹魏權臣司馬昭吞蜀司馬炎代魏西晉滅吳完成統一316年西晉滅亡(永嘉之亂)西晉的滅亡,意味著在游牧文明的沖擊下,華夏文明的崩潰(2022海南)西晉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能無敗乎”?這一現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響社會風尚B.經濟往來促進民族交融C.人口流動利于區域開發D.地方特產豐富人們生活B華夏文明不僅沒有中斷,反而在吸收游牧文明成果后重建了大一統核心知識1:大一統秩序的崩潰(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3、東晉(317-420)與南朝(420-589)(1)東晉(317-420)公元317年,西晉皇室司馬睿重建晉朝,定都建康史稱東晉。(衣冠南渡)核心知識1:大一統秩序的崩潰(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2)南朝(420-589)北方出現分裂;南方政權更迭頻繁;南方政權控制區域不斷減少。

司馬睿南渡建康后,由于在皇族中的聲望不夠,沒有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后在北方士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下順利登基。在此期間,王導位高權重,王敦總掌兵權,王氏兄弟權傾內外。時稱“王與馬,共天下”。

繼瑯琊王氏之后,其他幾個士族如潁川庾(yǔ)氏、譙(qiáo)國桓氏、陳郡謝氏相繼把持東晉朝政。那時士族門閥的勢力足以與皇權并立,甚至超越皇權,皇帝都要依賴士族的支持,門閥政治達到鼎盛。士族政治(士族與皇權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君弱臣強概念解析東晉的門閥士族1、含義:三國、西晉以來,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朝政,享受特權,逐漸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又稱世族、勢族、世家、門閥。他們之間互相聯姻,并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權制度,即“門閥政治”。2、特征:政治: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經濟: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莊園經濟。生活: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庶族是指土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稱寒門。)文化:崇尚玄學清談(士大夫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儒學僵化階層固化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概念解析東晉的門閥士族南朝時期“寒門掌機要”現象較為普遍皇帝以原中樞機構三省的下級官吏參政,下級官吏出身寒人,他們入呈奏事,出宣詔命,參預機密,總國內機要。這一現象說明()A.宗法分封制度的恢復

B.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C.九品中正制遭到廢除D.士族門閥勢力的衰落D寒門掌機要,以寒門抑門閥核心知識1:大一統秩序的崩潰(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北方民族內遷4、五胡十六國與北朝前秦383年被東晉擊敗于淝水孝文帝時,有大臣依據五德相生之序,稱“北魏承繼前秦應屬土德”,但多數大臣認為“皇魏承晉應為水德”,最終“水德”一說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孝文帝此舉意在A.彰顯北魏政權的正統性 B.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C.增強鮮卑族內部凝聚力 D.促進北方各民族交融A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南北政權對峙中,南朝認為北朝的民族政權是非正統的,用“魏虜”“索頭”等稱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書,認為正統乃屬北方,北魏地處中原,是真正的正統文化所在地,而將南朝的宋、齊、梁三朝稱為“島夷”。這一現象反映出A.民族沖突中蘊含著文化認同 B.儒學正統地位受到了沖擊C.傳統的夷夏觀發生根本改變 D.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被阻斷A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大分裂隋唐大一統歷史如何重新走向統一?核心知識2:大一統秩序的再造大一統江南開發——趨向平衡民族交融——趨向內聚皇權重振——趨向強化

確立、鞏固————崩潰————回歸、強化1.經濟格局的重整:江南開發核心知識2:大一統秩序的再造北民南遷南方條件優越(自然、社會安定)北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和勞動力資源南方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統治者的開發和經營甘肅《胡人耙田壁畫磚》北方經濟恢復與發展縮小南北方的經濟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南北經濟共同發展,趨向平衡江南開發1.經濟格局的重整:核心知識2:大一統秩序的再造曹魏時,馬鈞改進翻車用于灌溉。拓展:中國古代人口遷移類型

1.戰爭逃難①東漢末年:農民起義和戰爭頻繁導致北方人口南逃②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大量北人南遷,推動江南地區開發③唐朝:安史之亂導致大量北人南遷,促進經濟重心南移④北宋末年:靖康之亂,大量北人南遷,促進經濟重心南移

2.政治需要①秦朝: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②西漢:漢武帝向西北邊疆大規模移民③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導致大量人口南遷3.經濟謀生①漢至魏晉南北朝: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②唐至元:部分阿拉伯人少數民族經商路定居中原拓展:三國魏晉南北朝戶籍管理特點1.戰事頻繁,戶籍散亂;2.紙質戶籍逐漸普及(降低了戶籍登記、申報和統計的成本);3.官方掌握的戶籍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戶籍人口流失嚴重,豪強地主與國家爭奪人口);4.士族與庶族戶籍登記明顯不同。(2024湖南)下表為史籍所載東漢至南朝時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區戶口數和人口數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規模的瘟疫流行B.戰亂異常頻繁C.豪強大族勢力膨脹

D.官府組織移民C材料: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西晉]江統《徙戎論》胡漢對立少數民族學習漢制,差異縮小,隔閡仍存孝文帝改革,推動民族交融崇儒漢化移風易俗(二)民族交融核心知識2:大一統秩序的再造孝文帝出行圖:峨冠博帶,寬衣大袖。目的前提內容性質影響政府掌握大批無主荒地解決土地問題,保證政府的財政收入國家農民租稅、徭役和兵役(租調制)土地封建土地國有制(土地不得買賣)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北方經濟恢復與發展。促進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落后的游牧經濟先進的農耕經濟過渡均田制(土地制度)注意: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加劇,均田制遭到破壞,無法繼續推行。概念解析(2024·重慶)北魏均田令規定,奴婢按編戶民標準授田,但要求“奴從耕,婢從織”。北齊均田令規定“奴婢限外不課田者皆不輸”。隋承齊制,大業元年(605)又規定“除婦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課”。這意味著()A.均田制逐漸遭到破壞B.北齊奴婢不再授田C.承擔賦役是授田前提D.隋代廢除定額租調C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北魏】楊衒[xuàn]之《洛陽伽藍記》

孝文帝出行圖:峨冠博帶,寬衣大袖。漢化:少數民族在與漢族的交往過程中,吸收漢族的吻合、語言、宗教、生活方式等,從而逐漸融入漢族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

(2023·湖南)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權遣使頻繁,雙方挑選使節,必求“容止可觀,文學優贍者”。北朝使節皆為漢族高門人物,而非鮮卑子弟。這說明()A.南方政權整體實力占優B.南北政權文化認同趨近C.南北政權關系趨向和好D.漢族高門控制南北政權 B(2024甘肅卷)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詔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詔令提到“參詳舊典,務從寬仁”“民由化穆,非嚴刑所制”“齊之以法,示之以禮”。從上述詔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深受儒家影響

B.借鑒南朝經驗

C.沿襲鮮卑傳統

D.意在托古改制 A(2024東北三省卷)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內容。該表反映了當時(

)A.門第觀念得到強化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廣C.禮儀規范得到傳承 D.儒家倫理道德得到認同D(三)政治變態的回歸:材料1:至宋齊梁陳諸君,則無論賢否,皆威福自專,不肯假權于臣。——《廿二史札記》皇權政治的強化東晉士族專權君弱臣強南朝士族衰落,皇權重振王與馬共天下材料2:十六國北朝在“胡化”和“漢化”的交替之中,孕育出了強大的皇權。…北朝異族政權具有政治復興更大動量,帝國以北朝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摘編自閻步克《波峰與波谷》北方異族皇權強化隋唐大一統的皇權政治核心知識2:大一統秩序的再造北方統一南方大勢已定(四)文化上佛道的盛行核心知識2:大一統秩序的再造儒家吸收佛、道精神,有新發展;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國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漸趨本土化。魏晉之際,玄學成為封建文人的一種思潮。玄學家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易經,主張虛無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他們認為政治上應當“無為”,生活作風上要任其“自然”,社會風氣中崇尚“清談”。這種思潮的出現(

A.從根本上動搖了儒學的正統地位

B.導致國家走向分裂和動蕩不安

C.是江南經濟不斷得到開發的結果

D.是傳統文化多維度融合的產物D“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態’,但又以不同的方式推動了‘回歸’”

政治:多次出現短暫或局部的統一;皇權重振利于大一統政治重現

經濟:江南開發推動南方農業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南北差距縮小

民族:不同文明的交融,推動多元一體的局面復現和華夏文明的擴大三國兩晉南北朝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的因素,它上承秦漢下啟隋唐,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顯現出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核心知識2:“大一統秩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