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搭配錯誤及教學啟示_第1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搭配錯誤及教學啟示_第2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搭配錯誤及教學啟示_第3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搭配錯誤及教學啟示_第4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搭配錯誤及教學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搭配錯誤及教學啟示一、引言1.1研究背景與動機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中國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而言,掌握英語不僅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關鍵,更是拓寬國際視野、參與國際事務的必要條件。在英語學習的諸多要素中,搭配(collocation)占據著核心地位,它是衡量學習者語言水平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指標。英語搭配是指詞與詞之間的習慣性組合,這種組合并非隨意拼湊,而是遵循一定的語言規則和習慣用法。例如,“makeadecision”(做出決定)、“takeabreak”(休息一下)、“payattentionto”(注意)等,這些搭配在英語的日常交流和書面表達中極為常見。正確運用搭配能夠使語言表達更加準確、自然、流暢,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從而增強語言的地道性和說服力。相反,搭配錯誤則會導致表達晦澀難懂,甚至產生歧義,嚴重影響信息的有效傳遞。在中國,英語教育一直備受重視,從小學到大學,英語課程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然而,盡管學生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但在實際運用中,搭配錯誤仍然屢見不鮮。尤其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他們在英語寫作和口語表達中,常常出現搭配不當的問題,這不僅降低了他們的語言質量,也制約了他們與英語母語者或其他英語學習者的有效溝通。因此,深入研究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搭配錯誤,揭示其錯誤類型和產生原因,對于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國內對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錯誤分析方法上,缺乏基于大規模語料庫的實證研究。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為語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通過對真實語言數據的分析,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地揭示語言的使用規律和學習者的語言特點。基于此,本研究擬采用語料庫方法,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寫作進行分析,旨在系統地探討他們在搭配使用上的錯誤情況,為英語教學和學習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1.2研究目的與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語料庫的分析,系統地揭示他們在英語搭配使用中出現的錯誤類型和特點,深入探討這些搭配錯誤產生的原因,并基于研究結果為英語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有益的參考,促進他們搭配能力的提升。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理論方面,通過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的實證研究,能夠豐富和完善二語習得領域中關于搭配習得的理論體系,為進一步研究語言學習者的搭配能力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數據支持。以往的研究雖然對搭配錯誤有所關注,但大多基于小規模的數據或傳統的錯誤分析方法,缺乏大規模語料庫的支撐。本研究借助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地揭示搭配錯誤的規律,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在實踐意義上,本研究對英語教學和學習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對于英語教師而言,了解學生常見的搭配錯誤類型和原因,有助于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加強對搭配知識的講解和訓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動名搭配、形名搭配等方面的錯誤情況,設計專門的練習,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正確的搭配形式。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英語搭配的語義特征和語境要求,培養他們的搭配意識和語感。對于學生來說,認識到自己在搭配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促使他們更加重視搭配學習,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可以通過對語料庫中錯誤實例的分析和學習,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鞏固。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語料庫資源,查找正確的搭配用法,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在實際寫作中,學生可以參考語料庫中的搭配范例,避免出現搭配錯誤,提高寫作的質量和地道性。此外,本研究對于教材編寫和測試設計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教材編寫者可以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在教材中增加相關的搭配練習和講解內容,使教材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測試設計者可以在測試中設置與搭配相關的題目,考察學生的搭配能力,為教學評價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1.3研究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將聚焦于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出現的搭配錯誤主要有哪些類型?這些錯誤在不同的搭配類別(如動名搭配、形名搭配、副動搭配等)中呈現出怎樣的分布特征?例如,在動名搭配中,是某些特定動詞與名詞的搭配容易出錯,還是在整體的動名搭配結構上存在普遍問題。通過對錯誤類型和分布特征的分析,能夠全面了解學生搭配錯誤的現狀,為后續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導致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出現這些搭配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從語言遷移、過度概括、教學誤導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探究這些因素是如何具體影響學生的搭配學習的。母語負遷移可能會使學生將漢語的搭配習慣不自覺地運用到英語中,從而產生錯誤;對目的語規則的過度概括可能導致學生忽視搭配的特殊限制,隨意組合詞匯;而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不全面或教材內容設置不合理等教學誤導因素,也可能使學生形成錯誤的搭配認知。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與他們所犯的搭配錯誤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如果存在,這種關聯呈現出怎樣的規律?比如,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在搭配錯誤的類型和數量上是否明顯少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在搭配錯誤的表現上是否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是錯誤類型逐漸減少,還是錯誤程度逐漸減輕等。通過對英語水平與搭配錯誤關聯的研究,能夠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和學習指導。二、文獻綜述2.1搭配的定義與分類搭配這一概念在語言學領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定義隨著語言學研究的發展不斷演變和完善。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弗斯(J.R.Firth)在20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搭配”的概念,他認為搭配是一種結伴關系,詞與詞之間相互期待并相互預見,如同“awordshallbeknownbythecompanyitkeeps”(詞由其結伴詞而被認識)。這一定義強調了詞匯之間的共現關系,為搭配研究奠定了基礎。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對搭配的定義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Kjellmer認為“一個搭配就是一個以完全相同形式再現一次以上的詞語序列,并符合語法規范”,此定義不僅關注詞匯的共現,還將語法關系納入考量,使搭配的界定更加嚴謹。從本質上講,搭配是詞與詞之間的習慣性組合,這種組合反映了語言使用者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固定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例如,在英語中“makeadecision”(做出決定)是常見搭配,若將“make”換成“do”,“doadecision”則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顯得不自然甚至錯誤。搭配主要分為語法搭配(grammaticalcollocation)和詞匯搭配(lexicalcollocation)。語法搭配由一個主導詞(動詞、名詞、形容詞等)和一個介詞或者是不定式、從句之類的語法結構組成的短語。比如“befondof”(喜歡),其中“fond”是形容詞,“of”是介詞,這是形容詞與介詞構成的語法搭配;“therighttodoit”(做這件事的權利)中,“right”是名詞,“todoit”是不定式結構,屬于名詞與不定式構成的語法搭配。詞匯搭配通常是由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相互組合而成,如“strongtea”(濃茶),“strong”是形容詞,“tea”是名詞,構成形名搭配;“runfast”(跑得快),“run”是動詞,“fast”是副詞,屬于動副搭配。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存在明顯區別。語法搭配在結構上較為固定,其搭配形式受到語法規則的嚴格制約,變化相對較少。而詞匯搭配在語義上更加靈活多樣,雖然也遵循一定的語義選擇限制,但在搭配詞的選擇上有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語法搭配“beinterestedin”中,“in”是固定的介詞,不能隨意更換;而在詞匯搭配“bigcity”(大城市)中,“big”可以根據語義需要換成“large”“huge”等近義詞,搭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2.2語料庫在搭配研究中的應用語料庫作為一種大規模的真實語言數據集合,為搭配研究提供了豐富、真實的語言素材,具有傳統研究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語料庫能夠提供海量的語言實例,使研究者可以基于大量的真實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避免了基于直覺或少量例句進行研究的局限性,確保研究結果更具客觀性和普遍性。利用語料庫檢索工具,研究者可以快速、準確地檢索出特定詞語的搭配情況,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此外,語料庫中的語言數據來自各種不同的文本類型和語境,能夠反映出語言在實際使用中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有助于研究者全面了解搭配的使用特點和規律。在國外,基于語料庫的搭配研究開展得較早且成果豐碩。Sinclair通過對語料庫的分析,深入探討了搭配的本質和特點,提出了“習語原則”和“開放選擇原則”,為搭配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他指出,語言中的搭配并非隨意組合,而是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模式,這些規則和模式反映了語言使用者的語言習慣和認知方式。Biber運用語料庫研究方法,對不同語域中的搭配進行了對比分析,揭示了搭配在不同語域中的分布差異和使用特點,為語言教學和語言應用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他發現,在學術語域中,一些特定的搭配更加常見,這些搭配體現了學術語言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在國內,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基于語料庫的搭配研究也逐漸受到關注。衛乃興利用語料庫對中國學習者的英語搭配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了中國學習者在搭配使用上與英語母語者的差異,探討了導致這些差異的原因,為英語教學提供了針對性的建議。他發現,中國學習者在某些搭配的使用頻率上與母語者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與學習者的母語負遷移、學習策略等因素有關。濮建忠通過對語料庫的分析,研究了英語動詞的搭配行為,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實證依據。他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應加強對動詞搭配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動詞的常見搭配形式和語義特點,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2.3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研究現狀國內針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的研究,在過去幾十年間取得了一定進展,為英語教學和學習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研究方法上,部分研究依賴傳統錯誤分析法,僅對少量作文或特定文本中的搭配錯誤進行人工識別與分類,如唐曉靜對剛入校非英語專業新生作文搭配錯誤的分析,雖能深入了解學生錯誤情況,但樣本量小,缺乏代表性,難以反映全體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全貌。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發展,基于語料庫的研究逐漸增多,劉華利用中國大學生學習者語料庫(CLEC)中四級和六級作文語料子庫,采用計算機輔助語料庫研究方法,結合錯誤分析法,對搭配錯誤進行研究,獲得了更客觀全面的數據,但在語料庫選取和分析工具使用上仍有改進空間,部分研究選用語料庫規模不夠大、代表性不足,分析工具功能有限,無法進行更深入復雜的數據分析。研究內容上,已有研究涵蓋了搭配錯誤的類型、原因和對策等方面。在錯誤類型方面,普遍發現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詞匯搭配上的錯誤多于語法搭配,其中動名搭配錯誤尤為突出。劉華的研究指出,在學習者所犯詞匯搭配錯誤中,動名搭配錯誤最多,是學習者習得詞匯搭配的難點。在錯誤原因分析上,母語負遷移被認為是導致搭配錯誤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常受漢語思維和表達習慣影響,將漢語搭配直接套用到英語中,出現“makealotofprogresses”(應為“makealotofprogress”)這樣的錯誤,因為漢語中“進步”可量化,而英語中“progress”是不可數名詞。此外,對目的語規則的過度概括、教學誤導、學習策略不當等也被認為是造成搭配錯誤的原因。然而,這些研究在內容深度和廣度上有待拓展。部分研究對搭配錯誤類型的分析僅停留在表面,未深入探究錯誤背后的認知機制和語言心理因素。對不同錯誤類型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在不同語境下的表現,缺乏系統研究。在錯誤原因分析方面,雖然已提出多種因素,但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影響差異,尚未得到充分探討。研究視角上,現有研究多從語言學角度出發,關注語言形式和規則,分析搭配錯誤類型和原因。從認知語言學角度,探究學生搭配錯誤與認知模式、概念隱喻等關系的研究較少;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研究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對搭配錯誤影響的成果也不多。這種單一視角限制了對搭配錯誤全面深入的理解,難以提出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學建議和學習策略。三、研究設計3.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X]所不同地區高校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涵蓋了綜合性大學、理工類院校、師范類院校等多種類型的高校,以確保樣本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些高校分布在東部、中部和西部等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在具體抽樣過程中,采用了分層抽樣的方法。首先,根據高校的類型和所在地區進行分層,然后在每個層次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高校。在選定的高校中,從不同年級(大一至大四)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中隨機抽取英語寫作樣本。每個高校抽取的樣本數量大致相同,以保證數據的均衡性。最終,共收集到[X]份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樣本,其中大一學生樣本[X]份,大二學生樣本[X]份,大三學生樣本[X]份,大四學生樣本[X]份。這些寫作樣本包括課程作業、考試作文、四六級考試作文等不同類型,涵蓋了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等多種文體,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和搭配使用情況。3.2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借助了兩個關鍵的語料庫和相應的分析工具,以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hineseLearnerEnglishCorpus,簡稱CLEC)是本研究的重要數據來源之一。該語料庫由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建設,涵蓋了從中學到大學不同階段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習作,包括作文、翻譯、口語等多種類型的文本,總容量達到100萬詞左右。其中,涉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語料豐富,為研究這一群體的搭配錯誤提供了大量真實的語言樣本。通過對CLEC中相關語料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水平、不同背景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實際語言運用中的搭配情況。例如,在分析動名搭配錯誤時,可以從CLEC中檢索出大量包含動名搭配的句子,觀察其中出現的錯誤實例,從而為后續的錯誤類型歸納和原因分析提供數據支持。本研究還利用了英國國家語料庫(BritishNationalCorpus,簡稱BNC)作為參照語料庫。BNC是一個包含1億詞的大型英語語料庫,其語料來源廣泛,包括各種體裁的書面文本和口語記錄,代表了當代英國英語的使用情況。在研究過程中,將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搭配使用情況與BNC中的數據進行對比,能夠更清晰地發現中國學生與英語母語者在搭配習慣上的差異,從而更準確地判斷學生搭配錯誤的類型和程度。例如,在考察形名搭配時,通過對比BNC中形容詞與名詞的常見搭配組合和中國學生習作中的搭配情況,能夠發現學生是否存在使用不常見或錯誤搭配的問題。在搭配錯誤檢索和分析方面,主要使用了AntConc軟件。AntConc是一款功能強大的語料庫分析工具,具有靈活的檢索功能,可以根據關鍵詞、詞性、搭配模式等多種條件進行檢索。在本研究中,利用AntConc的搭配檢索功能,設定特定的檢索詞和搭配范圍,能夠快速準確地從語料庫中提取出包含搭配錯誤的句子。例如,在檢索動名搭配錯誤時,可以設定動詞和名詞的詞性標簽,以及兩者之間的距離限制,從而篩選出可能存在搭配錯誤的動名組合。AntConc還能夠對檢索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生成搭配詞列表、詞頻統計等數據,為深入研究搭配錯誤提供量化支持。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類型搭配錯誤的出現頻率、分布特點等信息,為后續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3.3研究方法本研究綜合運用語料庫分析法和錯誤分析法,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搭配錯誤進行深入探究,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全面性。語料庫分析法是本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借助語料庫,能夠獲取大量真實的語言數據,為研究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在研究過程中,首先利用AntConc軟件對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和英國國家語料庫(BNC)進行檢索。以特定的搭配詞為關鍵詞,設定合理的檢索范圍,如前后詞的距離限制等,從語料庫中提取出包含搭配的句子。對于動名搭配“makeadecision”,在AntConc軟件中輸入“make”作為檢索詞,并設定其后的詞為名詞,且距離在一定范圍內,從而篩選出相關的搭配實例。通過對這些實例的分析,統計搭配錯誤的出現頻率,對比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與英語母語者在搭配使用上的差異。在中國學生的語料庫中,可能會發現“doadecision”這樣的錯誤搭配,而在BNC中幾乎不會出現此類情況,通過對比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在動名搭配上存在的問題。錯誤分析法在本研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檢索出的包含搭配錯誤的句子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分類,依據搭配的類型和錯誤的表現形式,將搭配錯誤分為詞匯搭配錯誤和語法搭配錯誤等不同類型。在詞匯搭配錯誤中,進一步細分為動名搭配錯誤、形名搭配錯誤、副動搭配錯誤等;語法搭配錯誤則包括介詞搭配錯誤、不定式搭配錯誤等。在動名搭配錯誤中,分析錯誤是由于動詞選擇不當、名詞選擇不當,還是兩者之間的語義搭配不合理導致的。例如,“commitaprogress”中,“commit”與“progress”的搭配錯誤,是因為“commit”通常與“crime”“mistake”等詞搭配,而“make”才是與“progress”常見的搭配動詞,這種錯誤屬于動詞選擇不當。通過這樣細致的分析,能夠深入了解搭配錯誤的具體表現和內在原因。在實際研究中,將語料庫分析法和錯誤分析法有機結合。先通過語料庫檢索獲取大量的數據,然后運用錯誤分析法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全面、系統地揭示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的類型、特點和產生原因。在分析過程中,注重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每個錯誤實例進行反復核實和驗證,確保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同時,結合相關的語言學理論和二語習得理論,對分析結果進行深入探討,為研究結論提供理論支持。四、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類型分析4.1詞匯搭配錯誤4.1.1動名搭配錯誤動名搭配錯誤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寫作中較為常見,嚴重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通過對語料庫的分析,發現這類錯誤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動詞與名詞的語義搭配不當。在英語中,不同的動詞與名詞之間存在特定的語義選擇限制,若違背這些限制,就會出現搭配錯誤。在學生的習作中,出現了“doaparty”的表達,正確的搭配應該是“haveaparty”或“throwaparty”。這里學生將“do”與“party”搭配,是因為漢語中有“做派對”這樣的表達,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生直接將漢語的搭配習慣套用到英語中,而忽略了英語中“do”與“party”在語義上并不匹配。“do”通常表示進行某種具體的動作或行為,如“dohomework”(做作業)、“doexercise”(做運動),而“have”或“throw”更能準確表達“舉辦派對”的語義。又如,“riseaquestion”也是一個典型的錯誤搭配,正確的是“raiseaquestion”。“rise”是不及物動詞,主要表示“上升、升起”,如“Thesunrisesintheeast.”(太陽從東方升起),而“raise”是及物動詞,有“提出、舉起”等含義,與“question”搭配更為合適。這種錯誤反映出學生對英語動詞和名詞的語義特征理解不夠深入,未能準確把握它們之間的語義搭配關系。二是使用錯誤的動詞形式與名詞搭配。部分學生在寫作時,會混淆動詞的原形、過去式、過去分詞等形式,導致動名搭配錯誤。有學生寫出“complimentedacomplimentto”,正確的表達應該是“payacomplimentto”。這里學生錯誤地使用了“compliment”的過去式形式“complimented”,且搭配不當,這可能是由于學生對“compliment”這個詞的用法掌握不扎實,同時受到母語中類似表達的干擾,如漢語中“對……表示贊揚”,學生在英語表達時未能正確運用相應的動詞形式和搭配結構。再如,“choosedaselecting”,正確的是“chooseaselection”。學生將“choose”的過去式“chose”誤寫成“choosed”,又將動詞“select”錯誤地變成“selecting”來與“choose”搭配,反映出學生對動詞的基本形式變化和正確的動名搭配掌握不足。三是找不到合適的名詞與動詞搭配。一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詞匯量有限或對常用搭配不熟悉,會出現找不到與動詞恰當搭配的名詞的情況。“takeahappy”顯然是錯誤的表達,可能學生想表達“takeahappymoment”之類的意思,但由于對“take”與名詞的常見搭配不了解,導致錯誤。“take”常見的搭配有“takeabreak”(休息一下)、“takeachance”(抓住機會)、“takeaphoto”(拍照)等。還有“haveatime”這種表述也不準確,通常會說“haveagoodtime”(玩得開心)、“haveahardtime”(過得艱難)等,學生未能準確運用與“have”搭配的合適名詞來表達具體的語義。這體現出學生對英語常用動名搭配的積累不夠,在實際寫作中無法準確運用合適的名詞與動詞進行搭配。4.1.2形名搭配錯誤形名搭配錯誤也是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寫作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涉及語義、語法和語境等方面。從語義角度看,形容詞與名詞的語義不匹配是常見錯誤。在學生作文中出現“bigproblem”,雖然“big”有“大的”意思,但在描述“problem”時,更常用“serious”或“major”,“seriousproblem”(嚴重的問題)、“majorproblem”(主要問題)才是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搭配。這是因為“big”主要側重于描述物體的大小、體積等物理特征,而“serious”和“major”更能體現“problem”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學生對形容詞和名詞的語義內涵把握不準確,導致搭配錯誤。又如,“highprice”與“expensiveprice”的混淆,“high”常用來形容價格的高低,而“expensive”表示“昂貴的”,直接修飾物品,如“anexpensivecar”(一輛昂貴的汽車),正確的表達應該是“ahighprice”(一個高價),學生在使用時沒有區分清楚這兩個詞的語義差異。在語法方面,形容詞的形式使用錯誤會導致形名搭配錯誤。有些形容詞有特定的語法形式要求,學生如果不了解這些規則,就容易出錯。“interestedthing”是錯誤的,正確的是“interestingthing”。“interested”通常用于描述人“對……感興趣”,如“IaminterestedinEnglish.”(我對英語感興趣),而“interesting”用于描述事物“令人感興趣的”,學生混淆了這兩個形容詞的用法,在修飾名詞“thing”時沒有使用正確的形容詞形式。再如,“beautygirl”應改為“beautifulgirl”,“beauty”是名詞“美麗”,而修飾名詞“girl”需要用形容詞“beautiful”(美麗的),學生對詞性轉換和形容詞的語法功能掌握不夠熟練。語境因素也會影響形名搭配的正確性。在不同的語境中,同一個名詞可能需要不同的形容詞來搭配,以準確傳達語義。在描述“day”時,在普通語境中可以說“aniceday”(美好的一天),但如果是描述節日等特殊日子,用“aspecialday”(特殊的一天)更合適。有些學生在寫作時不考慮語境,隨意選擇形容詞,導致搭配不符合語境要求。在一篇關于生日聚會的作文中,有學生寫“acommonday”來描述生日,顯然沒有體現出生日的特殊性,而用“aspecialday”則更能準確傳達生日這一特殊日子的語義。又如,在描述“situation”時,在緊急情況下,用“anurgentsituation”(緊急情況)更合適,而在一般情況下,“adifficultsituation”(困難的情況)更常用,學生如果不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形容詞,就會出現形名搭配不當的問題。4.1.3其他詞匯搭配錯誤除了動名搭配錯誤和形名搭配錯誤外,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其他詞匯搭配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副詞與動詞、名詞與介詞的搭配錯誤。在副詞與動詞的搭配中,學生常出現副詞選擇不當的情況,導致語義表達不準確。“Herunsfastly”是錯誤的表達,正確的是“Herunsfast”。“fast”本身既可以作形容詞,也可以作副詞,而“fastly”是不存在的形式,學生受一些以“-ly”結尾構成副詞的詞的影響,如“quickly”(快速地)、“slowly”(緩慢地),錯誤地在“fast”后加“-ly”來表示副詞形式,這反映出學生對副詞的構成規則和特殊副詞的用法掌握不扎實。又如,“Shespeaksloudlyly”也是類似的錯誤,正確的是“Shespeaksloudly”,“loudly”已經是副詞形式,不需要再加“-ly”,學生過度套用副詞的構成規則,忽略了一些副詞的特殊形式。名詞與介詞的搭配錯誤也較為常見。英語中名詞與介詞的搭配具有較強的習慣性和固定性,學生如果不熟悉這些搭配,就容易出錯。“Ihaveagoodcommunicationinhim”是錯誤的,正確的搭配是“haveagoodcommunicationwithsb.”(與某人進行良好的溝通),這里學生將“with”誤用為“in”,是因為對“communication”與介詞的搭配規則不了解,受到母語中類似表達的干擾,漢語中“和……溝通”,學生在英語表達時沒有正確使用對應的介詞。再如,“thekeyofthedoor”應改為“thekeytothedoor”,“thekeyto...”是固定搭配,表示“……的關鍵;……的鑰匙”,學生沒有掌握這種固定搭配,隨意選擇介詞,導致搭配錯誤。此外,“asolutionfortheproblem”也是錯誤的,正確的是“asolutiontotheproblem”,“solution”與“to”搭配,表示“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對這類名詞與介詞的固定搭配記憶模糊,從而在寫作中出現錯誤。4.2語法搭配錯誤4.2.1介詞搭配錯誤介詞搭配錯誤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寫作中較為普遍,主要體現在介詞與動詞、形容詞、名詞搭配時出現的錯誤,這些錯誤嚴重影響了句子的語法正確性和語義表達。在介詞與動詞的搭配中,學生常出現介詞誤用的情況。“dependfrom”是錯誤的表達,正確的是“dependon”(依靠)。學生出現這種錯誤可能是受到母語中類似表達的干擾,漢語中“依賴”和“從……”在某些語境下可能會同時出現,學生在英語表達時就錯誤地將“from”與“depend”搭配。又如,“consistwith”也是錯誤的,正確的是“consistof”(由……組成)。“consistof”強調整體由部分組成,而“consistwith”表示“與……一致”,學生對這兩個短語的語義和用法區分不清,導致搭配錯誤。再如,“replyaletter”應改為“replytoaletter”,“reply”作為不及物動詞,與“letter”搭配時需要加介詞“to”,學生忽略了“reply”的不及物特性,直接與賓語搭配,造成錯誤。介詞與形容詞的搭配錯誤也不少見。“bedifferentthan”是錯誤的,正確的是“bedifferentfrom”(與……不同)。學生可能受到“than”常用于比較級的影響,錯誤地將其與“different”搭配。又如,“befamiliarto”與“befamiliarwith”的混淆,“befamiliarto”表示“為……所熟悉”,主語通常是物,“befamiliarwith”表示“熟悉……”,主語通常是人。學生在使用時如果不注意主語和語義的要求,就容易出錯,“Iamfamiliartothisbook”是錯誤的,應改為“Iamfamiliarwiththisbook”。介詞與名詞的搭配同樣存在問題。“thekeyforthelock”是錯誤的,正確的是“thekeytothelock”(鎖的鑰匙),“thekeyto...”是固定搭配,學生沒有掌握這種固定用法,隨意選擇介詞,導致錯誤。“asolutionoftheproblem”也不正確,應改為“asolutiontotheproblem”(問題的解決方案),“solution”與“to”搭配是常見用法,學生對這類名詞與介詞的固定搭配記憶不牢,從而出現錯誤。再如,“theentranceofthebuilding”應改為“theentrancetothebuilding”(建筑物的入口),“entrance”與“to”搭配表示“……的入口”,學生對這些固定搭配的掌握不夠熟練,在寫作中容易犯錯。這些介詞搭配錯誤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母語負遷移是一個重要因素,漢語和英語在介詞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異,漢語中一些表達可能沒有對應的英語介詞用法,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介詞時,容易受到母語習慣的影響,將漢語的表達模式套用到英語中。對英語介詞的語義和用法理解不夠深入也是原因之一,英語介詞往往具有多種含義和用法,且不同的介詞在搭配上有嚴格的限制,學生如果沒有準確掌握這些內容,就容易出現搭配錯誤。此外,英語中一些介詞搭配是固定的、習慣性的表達,學生對這些固定搭配的積累不足,在實際寫作中無法準確運用,也是導致錯誤的原因。4.2.2連詞搭配錯誤連詞在句子中起著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作用,對于表達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至關重要。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連詞搭配的使用上存在一些錯誤,這些錯誤對句子邏輯關系的表達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在并列連詞的搭配中,學生常出現誤用的情況。“although”和“but”不能同時使用,但在學生的作文中,卻有“Althoughheistired,buthestillkeepsworking”這樣的錯誤表達。在英語語法中,“although”引導讓步狀語從句,已經表達了轉折的含義,不需要再使用“but”,學生出現這種錯誤可能是受到漢語表達習慣的影響,因為在漢語中“雖然……但是……”是常用的搭配。“and”和“or”的混淆也較為常見,“Idon'tknowifIshouldgotothepartyandstayathome”是錯誤的,這里應該用“or”來表示選擇關系,即“我不知道我是該去參加派對還是待在家里”,學生沒有正確理解“and”和“or”的語義區別,導致搭配錯誤。從屬連詞的搭配錯誤同樣影響句子邏輯。“because”和“so”不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中,但有學生寫出“Becausehewasill,sohedidn'tcometoschool”,這是典型的受漢語“因為……所以……”表達習慣的影響。在英語中,“because”引導原因狀語從句,“so”表示結果,兩者只能使用其一。“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時,也存在搭配錯誤,“Ifitwillraintomorrow,wewillstayathome”是錯誤的,在條件狀語從句中,要用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正確的表達是“Ifitrainstomorrow,wewillstayathome”,學生對“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的時態規則掌握不牢,導致錯誤。這些連詞搭配錯誤對句子邏輯關系的表達產生了消極影響。當“although”和“but”同時使用時,句子的邏輯結構變得混亂,讀者難以準確理解句子想要表達的讓步轉折關系。“and”和“or”的混淆會使句子的選擇關系表達不清,影響讀者對句子語義的理解。“because”和“so”同時出現,破壞了句子正常的因果邏輯關系,使句子顯得冗余且不合語法規范。“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時的時態錯誤,會導致條件關系表達不準確,影響句子的邏輯連貫性。總之,連詞搭配錯誤會使句子的邏輯關系變得模糊不清,降低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表達效果,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傳遞。五、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原因分析5.1母語負遷移母語負遷移是導致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錯誤的一個重要因素。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在詞匯、語法、語義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這些差異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搭配時,容易受到母語思維和表達習慣的干擾,從而產生錯誤。在詞匯層面,漢語和英語的詞匯搭配存在顯著差異。漢語中一些詞匯的搭配習慣在英語中并不適用,學生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就會出現搭配錯誤。漢語中有“做工作”的表達,學生可能會直接將其翻譯為“dowork”,而正確的英語表達應該是“doajob”或“dosomework”。這是因為在英語中,“work”作為不可數名詞,通常與“some”等詞搭配,而“job”是可數名詞,可以用“a”修飾。再如,漢語中“開電視”,學生可能會寫成“opentheTV”,但在英語中,正確的搭配是“turnontheTV”。“open”主要表示將原本關閉的物體打開,如“openthedoor”(開門)、“openthebook”(打開書),而“turnon”則側重于打開電器、設備等,強調接通電源使其工作。這種錯誤反映出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搭配時,過度依賴母語的詞匯聯想,沒有充分掌握英語詞匯的特定搭配用法。從語法角度來看,漢語和英語的語法結構和規則不同,這也會導致學生在英語搭配中出現錯誤。漢語中動詞和賓語的搭配相對靈活,對語法形式的要求不像英語那樣嚴格,學生在學習英語動賓搭配時,容易忽略英語的語法規則。漢語中“吃食堂”的說法,學生可能會錯誤地翻譯成“eatcafeteria”,而正確的表達應該是“eatinthecafeteria”。在英語中,“cafeteria”是一個地點名詞,需要用介詞“in”來表示在食堂這個地點進行“吃”的動作,而漢語中可以直接用“吃食堂”來表達在食堂就餐的意思。又如,在漢語中,形容詞修飾名詞時通常不需要改變形式,而英語中一些形容詞在修飾名詞時需要根據名詞的單復數、可數不可數等情況進行變化,學生如果不注意這些語法規則,就會出現形名搭配錯誤。“aimportantthing”是錯誤的,正確的是“animportantthing”,學生沒有掌握“important”以元音音素開頭,前面要用“an”修飾的語法規則。語義方面,漢語和英語中詞匯的語義范圍和語義側重點也存在差異,這同樣會引發搭配錯誤。漢語中“提高”一詞,在英語中有“improve”“increase”“raise”等多個對應詞,它們在語義和搭配上各有側重。學生在表達“提高水平”時,可能會寫成“increasethelevel”,而更準確的表達是“improvethelevel”。“increase”主要表示數量、程度等方面的增加,如“increasethenumber”(增加數量),而“improve”側重于表示使某事物在質量、水平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再如,“problem”和“question”都有“問題”的意思,但“problem”通常指需要解決的難題、麻煩,常與“solve”(解決)搭配,“question”則側重于指需要回答的疑問,常與“answer”(回答)搭配。學生如果對這些詞匯的語義差異和搭配特點掌握不清晰,就容易出現搭配不當的情況。5.2目的語過度概括學習者對目的語規則的過度概括也是導致搭配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學習英語搭配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基于已掌握的部分目的語規則,進行不恰當的類推和擴展,從而將這些規則過度應用到新的語境或詞匯組合中,產生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搭配錯誤。在英語中,有些動詞后面接動詞不定式作賓語補足語,如“asksb.todosth.”(要求某人做某事)、“tellsb.todosth.”(告訴某人做某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過度概括這一規則,將其應用到其他不適用的動詞上。學生可能會寫出“suggestsb.todosth.”的錯誤搭配,而正確的用法是“suggestdoingsth.”或“suggestthatsb.(should)dosth.”。這是因為學生根據已有的“ask”“tell”等動詞的用法,錯誤地類推到“suggest”上,忽略了“suggest”在搭配上的特殊要求。這種過度概括反映出學生對目的語規則的理解不夠深入和細致,沒有充分認識到不同動詞在搭配上的差異。又如,在英語的比較級表達中,通常用“than”來連接比較的對象,如“heistallerthanme”(他比我高)。學生可能會過度概括這一規則,在一些不需要使用“than”的語境中也錯誤地使用。在表達“prefersth.tosth.”(更喜歡某物勝過某物)時,有些學生可能會寫成“prefersth.thansth.”。“prefer...to...”是一個固定的搭配結構,其中“to”是介詞,而不是表示比較的“than”,學生由于對這一固定搭配的掌握不夠準確,過度依賴比較級中“than”的使用規則,從而導致錯誤。再如,在英語的形容詞和名詞搭配中,學生也會出現過度概括的情況。“big”和“large”都有“大”的意思,在很多情況下可以互換使用,如“abig/largehouse”(大房子)。但在某些特定的搭配中,它們有各自的習慣用法。學生可能會因為“big”和“large”在一些語境中的相似性,而過度概括它們的用法,在描述“problem”時,寫成“bigproblem”,而更常用的表達是“seriousproblem”或“majorproblem”。這表明學生沒有準確把握“big”“large”與不同名詞搭配時的語義細微差別,只是根據部分相似的搭配規則進行了不恰當的類推。目的語過度概括導致搭配錯誤的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對目的語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和準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根據有限的語言輸入,總結出一些規則和模式,并嘗試將其應用到新的語言情境中。然而,由于他們對目的語的了解還不夠深入,這些總結出來的規則可能存在偏差或不完整,從而導致過度概括的情況發生。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也可能對過度概括產生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強調搭配的特殊性和語境依賴性,只是簡單地講解一些常見的規則,學生就容易形成片面的理解,進而在運用時出現過度概括的錯誤。學生自身缺乏對語言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在學習搭配時沒有注重積累和辨析,也容易導致過度概括錯誤的出現。5.3對目的語規則限制的忽視學習者在英語搭配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對目的語規則限制忽視的情況,從而導致搭配錯誤。這主要體現在對一些英語搭配中特殊規則和限制的不了解或未加以重視。在英語的某些搭配中,詞匯的形式和用法受到嚴格的規則限制,一旦違反就會產生錯誤。在“either...or...”“neither...nor...”這樣的搭配結構中,要求前后連接的成分在語法形式上保持一致。學生在使用時,可能會忽視這一規則,出現“Eitheryougotoschoolbybikeorbybus”這樣的錯誤表達,正確的應該是“Eitheryougotoschoolbybikeoryougotoschoolbybus”,或者簡化為“Eitheryougotoschoolbybikeorbybus”,但要保證“bybike”和“bybus”這兩個短語結構一致。學生出現這種錯誤,是因為沒有充分理解“either...or...”結構對前后成分一致性的要求,隨意組合句子成分,導致搭配不符合語法規則。在一些固定短語搭配中,也存在特定的規則限制。“lookforwardto”這個短語,其中“to”是介詞,后面要接名詞或動名詞形式。然而,學生可能會忽視這一規則,寫成“lookforwardtodosth.”,這是典型的對目的語規則限制的忽視。再如,“beusedto”表示“習慣于”時,“to”同樣是介詞,后面接名詞或動名詞,若寫成“beusedtodosth.”就變成了“被用來做某事”的意思,與原本想要表達的“習慣于”語義不同。學生如果對這些固定短語搭配中的規則掌握不牢,在實際運用中就容易出錯。英語中還有一些搭配的規則較為特殊,與一般的語法規則有所不同,學生也容易忽視。在“suggest”“insist”等動詞后的賓語從句中,要用虛擬語氣,即“suggest/insistthatsb.(should)dosth.”。但學生在寫作中可能會忽略這一規則,寫成“Hesuggestedthatwewentthere”,正確的應該是“Hesuggestedthatwe(should)gothere”。這反映出學生對這類動詞后賓語從句的特殊規則不夠熟悉,沒有按照目的語的要求進行正確搭配。對目的語規則限制的忽視還體現在對一些搭配中語義選擇限制的忽略。英語中某些動詞與名詞的搭配,不僅要符合語法規則,還要在語義上相互匹配。“commit”這個動詞,通常與“crime”(犯罪)、“mistake”(錯誤)等具有負面意義的名詞搭配,表達“犯(罪、錯誤等)”的意思。但學生可能會忽視這種語義選擇限制,出現“commitaprogress”這樣的錯誤搭配,因為“progress”(進步)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名詞,與“commit”在語義上不匹配。再如,“raise”和“rise”都有“上升”的意思,但“raise”是及物動詞,后面需要接賓語,“rise”是不及物動詞,不能直接接賓語。學生如果不了解這一規則限制,就可能會出現“riseaquestion”這樣的錯誤表達,正確的應該是“raiseaquestion”。這種對語義選擇限制的忽視,導致學生在搭配時出現語義不合理的錯誤。5.4教師與學習資源的誤導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所接觸的學習資源對其搭配學習有著重要影響,不當的教學和誤導性的學習資源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搭配錯誤。在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搭配知識的講解不夠全面和深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搭配的正確掌握。一些教師在詞匯教學時,過于注重詞匯的詞義和語法功能,而忽視了詞匯的搭配用法。在講解“make”這個動詞時,教師可能只是簡單地介紹其基本詞義“制作、使……”,并列舉一些常見的簡單搭配,如“makeacake”(制作蛋糕)、“makesb.happy”(使某人開心)。對于“make”與其他名詞、形容詞等的豐富搭配,如“makeadecision”(做出決定)、“makeprogress”(取得進步)、“makesure”(確保)等,沒有進行系統的講解和拓展,學生對這些搭配的了解和掌握就會比較有限,在實際運用中容易出現搭配錯誤。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搭配的系統性講解,沒有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搭配知識體系。英語中的搭配種類繁多,包括動名搭配、形名搭配、介賓搭配等,不同類型的搭配有其各自的特點和規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對這些搭配類型進行分類講解,讓學生了解它們的構成方式和語義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感到困惑,難以準確掌握搭配的用法。教師的錯誤示范也可能誤導學生,使他們形成錯誤的搭配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于口誤或自身對某些搭配掌握不準確,可能會說出一些錯誤的搭配,而學生往往會將教師的語言作為正確的范例進行學習和模仿。教師在講解“suggest”的用法時,錯誤地說出“suggestsb.todosth.”,學生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糾正這個錯誤,就會在自己的表達中也使用這種錯誤的搭配。教師對學生作業和練習中的搭配錯誤反饋不及時或不準確,也會讓學生無法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導致錯誤的延續。如果學生在作文中寫出“doaparty”這樣的錯誤搭配,教師沒有給予明確的批改和講解,學生可能會認為這種表達是正確的,在今后的寫作中繼續使用。學習資源,如教材、詞典等,也可能對學生的搭配學習產生誤導。一些英語教材在詞匯和搭配的呈現上存在不足,教材中對詞匯的搭配舉例不夠豐富,不能涵蓋該詞匯常見的各種搭配用法。在講解“take”這個動詞時,教材中僅給出“takeabus”(乘坐公共汽車)這一個搭配示例,學生可能就會認為“take”與“bus”的搭配是唯一的,而不知道“takeataxi”(乘坐出租車)、“takeawalk”(散步)、“takeabreak”(休息)等其他常見搭配。教材中的練習設計不合理,缺乏對搭配的針對性訓練,也無法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搭配知識。有些教材的練習重點放在語法和詞匯的拼寫、翻譯上,很少涉及搭配的選擇和運用,學生在實際寫作和口語表達中就難以正確運用搭配。詞典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工具,其釋義和例句的準確性與全面性對學生的搭配學習至關重要。然而,一些詞典對搭配的處理不夠完善,在釋義中沒有明確標注詞匯的常見搭配,或者提供的搭配例句不具有代表性。某些詞典在解釋“problem”這個詞時,沒有提及“solveaproblem”(解決問題)這個常見搭配,學生在使用詞典查找“problem”的用法時,就無法獲取到這個重要的搭配信息。一些詞典提供的例句過于簡單,不能體現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搭配變化,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搭配的用法。例如,在解釋“look”這個詞時,詞典僅給出“lookat”(看)這個簡單的例句,沒有進一步展示“lookforwardto”(期待)、“lookafter”(照顧)等不同搭配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學生對這些搭配的理解就會比較膚淺,容易出現錯誤。5.5英語水平差異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與他們所犯的搭配錯誤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呈現出一定的規律和特點。通過對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寫作樣本進行分析,發現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在搭配錯誤的類型和數量上都有明顯變化。從錯誤數量來看,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搭配錯誤數量明顯多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低于425分(未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和四級考試成績高于550分(優秀水平)的學生寫作樣本分析中發現,四級未通過的學生平均每篇作文中搭配錯誤數量達到[X]處,而四級成績優秀的學生平均每篇作文搭配錯誤數量僅為[X]處。這表明英語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減少搭配錯誤,體現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對搭配知識的掌握更加準確和熟練。在錯誤類型方面,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在各類搭配錯誤上都較為突出,尤其是詞匯搭配錯誤中的動名搭配錯誤和形名搭配錯誤。在動名搭配中,他們更容易出現動詞與名詞語義搭配不當的問題,如“doaparty”“riseaquestion”等錯誤搭配較為常見。在形名搭配上,對形容詞和名詞語義匹配的把握不準確,像“bigproblem”“highprice”(應分別為“seriousproblem”“ahighprice”)等錯誤表達頻繁出現。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在動名搭配和形名搭配等基本詞匯搭配錯誤上有所減少,但在一些較為復雜的語法搭配錯誤和特殊詞匯搭配錯誤上仍有一定比例。在語法搭配中,介詞搭配錯誤仍然存在,如“dependfrom”(應為“dependon”)、“bedifferentthan”(應為“bedifferentfrom”)等。這說明盡管學生英語水平提升,但對于一些英語中特殊的語法搭配規則和固定表達,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和掌握。英語水平差異導致搭配錯誤不同表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詞匯量有限,對英語詞匯的語義和用法理解不夠深入,在搭配使用時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容易受到母語負遷移和目的語過度概括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對英語詞匯的搭配模式和語義限制了解不足,在表達時只能憑借有限的知識進行類推,從而導致搭配錯誤。而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雖然詞匯量相對豐富,對一些常見搭配有較好的掌握,但在語言的精細化運用和特殊規則的把握上仍存在不足。他們在面對一些復雜的語法搭配和特殊語境下的詞匯搭配時,由于對語言的理解不夠透徹,也會出現錯誤。教學重點和方法在不同英語水平階段的差異也可能影響學生的搭配錯誤表現。在英語學習初期,教學可能更側重于基礎詞匯和簡單語法的講解,對搭配知識的系統性教學不足,導致學生在基礎搭配上出現較多錯誤。隨著英語水平提高,教學雖然會逐漸涉及一些復雜的語法和詞匯知識,但在特殊搭配和語境運用方面的訓練可能仍不夠充分,使得學生在這些方面容易出錯。六、對英語教學的啟示6.1教學方法的改進在英語教學中,為了有效減少學生的搭配錯誤,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將搭配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搭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應在教學中增加搭配教學的比重,將搭配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詞匯教學時,不僅要講解單詞的基本詞義和語法功能,更要注重介紹單詞的常見搭配用法。在教授“take”這個動詞時,教師可以列舉“takeabus”(乘坐公共汽車)、“takeataxi”(乘坐出租車)、“takeawalk”(散步)、“takeabreak”(休息)、“takeachance”(抓住機會)等豐富的搭配示例,讓學生了解“take”與不同名詞搭配時所表達的不同語義。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全面地掌握單詞的用法,避免在實際運用中出現搭配錯誤。教師還可以將搭配教學與閱讀、寫作、口語等教學活動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各類搭配,分析其在語境中的用法和意義,培養學生的搭配意識。在講解一篇關于旅游的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其中與旅游相關的搭配,如“goonatrip”(去旅行)、“visitaplace”(參觀一個地方)、“bookahotel”(預訂酒店)等,并討論這些搭配在文章中的作用。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搭配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對學生作文中的搭配錯誤及時進行批改和講解,幫助學生提高搭配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布置一篇關于描述自己一次旅行經歷的作文,在批改時,重點關注學生在動名搭配、形名搭配等方面的錯誤,如是否正確使用“haveagreattime”(玩得開心)、“beautifulscenery”(美麗的風景)等搭配。在口語教學中,鼓勵學生在對話中運用搭配,提高口語表達的流利度和準確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對話練習,設定一些日常生活場景,如購物、聚會等,要求學生在對話中盡可能多地運用相關的搭配,如“goshopping”(去購物)、“haveaparty”(舉辦派對)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也是提高搭配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運用搭配。在教授“makeareservation”(預訂)這個搭配時,教師可以模擬一個餐廳預訂座位的場景,讓學生扮演顧客和服務員,進行對話練習。在對話中,學生需要運用“makeareservation”以及相關的搭配,如“bookatable”(預訂餐桌)、“foracertaintime”(在某個特定時間)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些搭配的用法。游戲教學法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搭配。教師可以設計“搭配接龍”游戲,讓學生依次說出一個搭配,前一個學生說出的搭配的最后一個單詞是下一個學生說出的搭配的第一個單詞。“makeadecision”,下一個學生可以說“decision-makingprocess”(決策過程),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不僅能夠鞏固已學的搭配,還能拓展新的搭配知識。案例分析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包含典型搭配錯誤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找出錯誤原因,并提出正確的搭配。教師可以展示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搭配錯誤案例,如“doaparty”,讓學生分析這個搭配錯誤的原因,然后討論正確的表達應該是“haveaparty”或“throwaparty”,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搭配錯誤的類型和原因,避免在自己的寫作和口語中出現類似的錯誤。6.2教材編寫的建議在英語教材編寫方面,應充分考慮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搭配學習的需求,優化教材內容和結構,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準確的搭配知識,助力他們提升英語搭配能力。在搭配呈現方面,教材應增加搭配的多樣性和代表性。在詞匯部分,不僅要給出單詞的基本釋義,還要列舉大量常見的搭配示例,涵蓋不同語境和語義場景。對于“take”這個動詞,除了常見的“takeabus”(乘坐公共汽車),還應呈現“takeadvantageof”(利用)、“takepartin”(參加)、“takecareof”(照顧)等搭配,讓學生了解“take”在不同情境下與其他詞的搭配方式和語義變化。教材應注重搭配的系統性呈現,按照搭配類型進行分類編排,如動名搭配、形名搭配、介賓搭配等,使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不同類型的搭配知識。可以在教材的附錄部分專門設置搭配索引,方便學生查閱和復習。在練習設計上,教材應加強搭配練習的針對性和多樣性。設計專門的搭配練習題,如搭配選擇、搭配填空、搭配糾錯等,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的搭配知識。“He_adecisionyesterday.”(A.didB.madeC.tookD.got),通過這樣的選擇題,考察學生對“makeadecision”(做出決定)這一動名搭配的掌握。設計情境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搭配進行表達。給出一個購物的情境,要求學生用所學的搭配描述購物過程,如“goshopping”(去購物)、“payfor”(支付)、“bargainwith”(與……討價還價)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搭配的能力。教材還可以增加開放性的練習,如讓學生根據給定的搭配進行短文寫作或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給出“puton”(穿上;上演)這個搭配,讓學生寫一篇關于一場戲劇表演的短文,要求在短文中運用該搭配,學生可以寫道“Theyputonanamazingplaylastnight.”(他們昨晚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戲劇)。6.3學習策略的培養在英語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策略對于提高他們的搭配學習效果至關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料庫進行自主學習,使其能夠主動探索和掌握搭配知識,提升搭配運用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語料庫的使用方法,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語料庫資源進行搭配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專門安排時間,向學生介紹常用的語料庫,如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和英國國家語料庫(BNC)等,講解語料庫的特點、功能和使用技巧。教師可以演示如何在AntConc等語料庫分析軟件中進行搭配檢索,設定關鍵詞、詞性、搭配范圍等檢索條件,快速獲取所需的搭配信息。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語料庫檢索結果,觀察搭配的出現頻率、搭配詞的特點以及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學生在檢索“make”的搭配時,通過分析語料庫結果,能夠發現“make”與“decision”“progress”“effort”等名詞搭配的頻率較高,且在不同語境中表達的語義有所不同。鼓勵學生利用語料庫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遇到搭配疑問時,可以主動使用語料庫進行查詢和驗證。學生在寫作中不確定“do”和“make”與“homework”的正確搭配時,通過在語料庫中檢索,可以發現“dohomework”是常見且正確的搭配,從而加深對這一搭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