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蜀相
杜甫教學目標:1、學會誦讀詩歌,掌握誦讀技巧。
2、理解詩歌意象,把握詩歌意境,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
3、學會聯系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稱為“詩圣”。少年時曾漫游各地,后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后棄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稱浣花草堂。其作品顯示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杜甫的一生寫詩1400多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詩圣”杜甫詩人簡介(一)讀書和漫游時期(35歲以前)
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開始漫游吳越,5年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又游歷梁、宋、東魯等地。此時的杜甫壯志凌云,仗劍遠游,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這期間代表作是《望岳》,表現了他青年時代的氣概和抱負。(二)寓居長安十年(35~44歲)
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最后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官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執政集團的荒淫腐敗,是杜甫“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詩的風格由早期的熱情奔放,樂觀坦蕩變得悲壯凄涼,形成“沉郁頓挫”的詩風。(三)陷于賊手和逃出為官時期(45~48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小安置在鄜州后,只身前往鳳翔投奔肅宗,不料途中被叛軍所俘,被押解到長安,因官卑職小,沒有被囚禁。對于大唐江山的深切擔憂,對于戰亂的種種親身經歷,催生了杜甫許多反映現實的詩歌。他面對混亂的長安,寫下飽含熱淚的《春望》一抒憂國之痛。還有望月思家之作《月夜》。后來他乘隙逃到肅宗所在地鳳翔,任左拾遺,上任不久,因忠言直諫被貶。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出生入死,漂泊流離,憂國傷時、抑郁悲憤。(四)西南漂泊時期(49~59歲)
杜甫棄官攜家逃難,西行入蜀,到成都定居浣花溪畔,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后又流亡到梓州,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職,不料嚴武第二年即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嚴武死后,他再度漂泊,在夔州居住了兩年,繼而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于湘江舟上。這時期,代表作有《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等抒情詩和政治諷刺詩。憂國憂民思想更深邃、詩風更純熟。杜甫詩風——沉郁頓挫“沉”即“深”—深刻、深廣、深厚“郁”即“積”—真實、凝重、含蓄沉郁頓挫沉郁:頓挫:藝術形式。
感情表達的起伏低回思想內容。所謂“沉郁”,主要指詩歌境界雄渾、闊大,內容深廣、深厚,情感深沉、含蓄;所謂“頓挫”,主要指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音調聲情起伏迭變。詠史懷古詩概念: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①懷古詩:多是登臨舊地有感而發之作;②詠史詩:多針對具體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由于這類詩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跡為描寫對象,思想大都比較沉重,感情基調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所以并稱詠史懷古詩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
·杜甫經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
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
無限仰慕,備加敬重。這段時間,他創作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蜀相》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誦讀詩歌吟詠詩韻【韻譯】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自成一派好春色,
樹上的黃鵬隔葉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思考:詩人欲寫武侯祠吊古,但題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①詩人借祠寫人,而非武侯祠這個地,寫祠也是為寫人,旨在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表達自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②“武侯”是諸葛亮的謚號,側重于死后的封號,主要體現其軍事方面的功績,相對來說沒有“蜀相”那樣全面體現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的核心地位和丞相這一重要政治身份,強調他肩負著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的重任。③蜀相”這個題目包含詩人杜甫的理想。杜甫一直想成為像諸葛亮一樣的賢相,一直都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存”的政治理想。“蜀相”寄托著杜甫的政治理想,而“武侯祠”卻沒有這層意思。整體感知:整體感知:如果要你將全詩表達的情感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詩中哪個字?
尋
淚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的正是這兩種情感: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未就的惋惜之情。涵詠詩句,品出詩味:首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思考:開頭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修辭: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深思,顯頓挫,避平直。
“尋”字說明是專程來訪,表達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顯示訪廟吊古心思的急切。情感:1.“柏森森”寫出柏樹的茂密,繁多,以及武侯祠歷史悠久,營造出一種肅穆、莊嚴的氛圍;2.柏樹象征堅貞、不朽,以此來襯托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明人們對武侯的愛戴,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思考:請賞析“自”、“空”的妙處(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1.釋字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2.繪景象(3)指出這個字特殊的語法現象或修辭手法,如詞類活用、擬人、通感、化靜為動等——3.點手法(4)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藝術效果——4.析作用(情感)煉字題的答題步驟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①釋字義:“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這兩個字是全詩的詩眼②繪景象:臺階旁的綠草獨自蔥翠,昭示著春光的明媚,卻無人欣賞;葉下的黃鸝盡管叫聲悅耳,卻無人傾聽,是一幅冷寂、凄涼的春日圖。
③點手法:融情于景,以樂景襯哀情(反襯)。
④析作用(情感):物是人非,先哲已去,表少有人來,現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武侯功業被人遺忘的惋惜;同時表明斯人已去,好景無人也無心賞,表現了詩人的寂寞心,也流露出詩人空有一身才華、但無人賞識的失落之情。
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思考:頸聯概括了諸葛亮的哪些方面?并用兩個四字短語概括一下。功業和品德。先通過劉備三顧茅廬詢問諸葛亮平定天下的大計,來側面襯托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再寫他幫助劉備開創蜀漢基業、輔佐劉禪鞏固蜀漢基業,表現出一個老臣的赤膽忠心。四字短語:雄才大略、赤膽忠心。
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用典:諸葛亮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統率大軍,占據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葬于定軍山。思考:“英雄”指的是誰?詩句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英雄”:指包括自己在內的千百年來所有那些有志未遂、壯志難酬的仁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