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張桂梅個人事跡范文(7篇)_第1頁
2023張桂梅個人事跡范文(7篇)_第2頁
2023張桂梅個人事跡范文(7篇)_第3頁
2023張桂梅個人事跡范文(7篇)_第4頁
2023張桂梅個人事跡范文(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精選7篇)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篇1她是一個平凡的女性,膝下無子,卻被幾百名孩子親切地稱為“媽媽”;她對自己過分節(jié)儉,卻創(chuàng)辦了免費女子高中,幫助數(shù)千名山區(qū)女孩改寫命運;她身體羸弱,仍然不遺余力的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就是時代楷模張桂梅。每當學習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我都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同為教師,我深知教育的不易。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思想。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接受自己良知的拷問。雖然,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不同。張桂梅是高中的校長,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但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沒有變的,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張桂梅老師把自己活成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大山女孩的學習之路。她說,一個受教育的女性,能夠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于是,她自己節(jié)衣縮食,卻把工資、獎金和各種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qū)的教育中。于是,她扎根貧困地區(qū)40余年,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創(chuàng)辦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余名山區(qū)女孩圓夢大學。張桂梅老師對待教育事業(yè)是執(zhí)著的,是無私的。張老師雖然身患多種疾病,卻絲毫不影響她對教育事業(yè)的孜孜追求。她為了不讓一名貧困女孩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萬余里。張老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愛崗敬業(yè),什么是愛生如子。張桂梅老師的先進事跡,折射出對黨、對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無限的忠誠與深沉的熱愛。張老師有一段令人肅然起敬的獨白:“有人說我愛崗敬業(yè),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也有人不理解……說到底是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土地時,心里不愧。”多么鏗鏘有力的話語,她就是這么一個人,有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與擔當。我也是一名黨員教師,我要學習張桂梅老師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別人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育。我要張桂梅老師學習堅毅執(zhí)著、與困難頑強斗爭的精神,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完成學校交給的工作任務。我要學習張桂梅老師信念堅定、黨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在工作中發(fā)揮一名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我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潛心鉆研業(yè)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為明珠教育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篇2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孩子,別哭,有什么困難跟我說。”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里哭泣。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yè)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shù)匾凰踔凶x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并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說說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張桂梅話音還未落,便從兜里掏出一個信封,塞到女孩母親手里。信封里裝著的,是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jīng)濟十分困難,家里的杧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張桂梅,被學生親切地稱作“張媽媽”。“太天真”的夢想華坪女高在華坪縣城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的大門并不闊氣,教學樓的墻面也已有些斑駁。這所其貌不揚的學校,曾是張桂梅遙不可及的夢想。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學教書。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歲的張桂梅便主動申請從熱鬧的大理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到華坪縣教書后,張桂梅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很多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說,一打聽才知道,有的學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紀就嫁人了。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當院長。她擔任院長后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發(fā)現(xiàn),不少女孩并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著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著。原來,女孩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張桂梅氣沖沖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guī)ё撸蠈W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后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后,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里的女孩們都能讀書。但這個夢想很快遭到身邊人的反對。“我是給她潑冷水最多的人。”華坪縣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回憶說,“雖然她讓我很感動,但我知道辦一所學校有多難。”2004年,張桂梅和楊文華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復講述自己的夢想,想說服這位局長幫忙。“你知道建一間實驗室要多少錢嗎?”楊文華問。“要兩三萬元吧。”張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她太天真了。”楊文華說,張桂梅當時因為帶病堅持教書、教學成績突出,還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yǎng)了多名孤兒,先后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只是一名一線老師,沒有管理經(jīng)驗,對建一所學校毫無概念。楊文華不知道,張桂梅當時已連續(xù)幾年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復印了一大兜,在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募捐,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還有人說她是騙子。幾年下來,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直到2007年,她當選__,她的夢想才出現(xiàn)轉機。張桂梅平時很少買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發(fā)白破洞才舍得丟。臨去北京前,縣里特意資助她7000元,讓她買一身像樣的正裝,可她轉手就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自己穿著一身舊衣服參會。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會場走。忽然,一位女記者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張桂梅說。那天會后,她和這位記者相約聊了一整晚,把所有辦校的苦楚都倒給了她。不久后,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訪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道發(fā)表出來,張桂梅辦學校的夢想馬上受到關注。2008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首屆共招收100名女生。開學那天,張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學樓前,淚流滿面。一所沒有“門檻”的學校對于大山里的女孩們來說,華坪女高沒有“門檻”。從建校第一天起,張桂梅便定下規(guī)矩:學費、住宿費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費。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很差,中考分數(shù)沒過線,也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都是“線下”生。學校生源差,教學條件更是十分簡陋。校園沒有圍墻,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桿,院子里滿是雜草。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在另一間教室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只能去隔壁學校。“她心里著急,如果等學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楊文華說。學生入學了,張桂梅卻犯了愁。“有的學生考試只能考幾分,這樣下去可怎么辦?”張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在華坪女高,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床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床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傻丫頭,快點!”在校園里,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里傳出來。十幾年來,她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著。”她說。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yè)生一炮打響,高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楊文華說。2016年,華坪女高完成建設工作,各項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有了食堂、宿舍,還有了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截至目前,學校3個年級共有9個班,在校生達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yè)生,1804名學生從這里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xù)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學校語文老師韋堂云說,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2020年2月,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上網(wǎng)課。心急火燎的張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張行軍床,每天躺在床上,盯著老師學生上網(wǎng)課。“我上網(wǎng)課的時候,經(jīng)常聽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發(fā)出聲音,但她從來不說。”韋堂云說。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是張桂梅相識多年的閨蜜,也是她為數(shù)不多的傾訴對象。“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氣腫……以前她經(jīng)常讓別人猜我倆誰更重,可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麗說。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張老師,我們要去西藏當兵了。”2020年9月,張桂梅接到兩名學生的電話。原來,在大連讀書的冉夢茹和在桂林讀書的劉敏相約好了,要去西藏當兵。“海拔那么高,你們怎么受得了?”張桂梅問。“不是您鼓勵我們去艱苦的地方嗎?”學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們不會當逃兵,不給您丟臉。”幾個月過去了,兩名學生已經(jīng)正式入伍參加集訓,張桂梅還時常念叨著她們。“我一直教育姑娘們要報效祖國,可真去這么艱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她說。“張老師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了學生堅韌、感恩、奉獻。”楊文華說,華坪女高的學生出去后都像張桂梅一樣,能吃苦、肯奉獻,很多學生畢業(yè)后都去了艱苦地區(qū)。周云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yè)后,她又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沒有女高,就沒有現(xiàn)在的我。”周云麗說,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里靠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種地賣糧,供她和姐姐讀書。“當我聽說有位好心的老師建了一所免費高中時,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華坪女高每周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課,學生們坐在院子里,由張桂梅統(tǒng)一組織理論學習。“張老師會給我們講革命先烈的事跡,帶著我們讀黨章,還會講她創(chuàng)辦女高的艱辛經(jīng)歷。”周云麗說。2015年7月,周云麗大學畢業(yè)。當時,她已經(jīng)考上了相鄰縣一所中學的教師崗位。但聽說華坪女高缺老師,她毫不猶豫就放棄了正式編制,回到母校擔任代課老師,直到一年后才考試轉正。“這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周云麗笑著說。每年的畢業(yè)季,是張桂梅最高興的時候,經(jīng)常有學生打電話、發(fā)短信給她報喜。“她經(jīng)常向我炫耀,哪個學生去搞研究了,哪個學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后露出老母親般的欣慰笑容。”王秀麗說。平日里,張桂梅喜歡看學生在課間操時排成方陣唱紅歌、跳紅舞。嘴里還經(jīng)常念叨:“姑娘們長得多好啊,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的。哼,等她們考上大學就得減肥了。”每天上午課間,歌劇《江姐》的經(jīng)典選段《紅梅贊》都會在校園里準時響起,這是她最愛的歌曲。學生們齊聲高唱,她偶爾也會哼上幾句。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篇3近期,教育部下發(fā)通知,要求在全國教育系統(tǒng)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相信在教育系統(tǒng)內部,每位教師對“張桂梅”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對張桂梅的先進事跡都能說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對張桂梅先進事跡進行學習,我都發(fā)現(xiàn)自己對她又認識了很多,學到了很多。“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扎根貧困地區(qū)全身投入教育事業(yè),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忠誠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chuàng)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shù)千名山區(qū)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徽在閃爍。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后,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里,在她身上充分體現(xiàn)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余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fā)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并連夜把他送到醫(y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yī)院,看到已經(jīng)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扎根貧困地區(qū)40多年,不遺余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qū)女學生圓夢大學,托舉起當?shù)厝罕姏Q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篇4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張桂梅暗自發(fā)愿: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08年,她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里考上大學。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短信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高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shù)70余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qū),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中考分數(shù)遠低于當?shù)馗咧械淖畹弯浫【€。低分進高分出,高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chuàng)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里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中考分數(shù)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里拿不出這么多錢。”陳法羽說,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后來聽說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后,陳法羽順利考入云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刮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著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jié)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點后查完宿舍才入睡。“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說。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篇5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后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在民族中學時,曾經(jīng)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里,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里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里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后,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xiàn)了問題,嘴唇經(jīng)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發(fā)現(xiàn)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舍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里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lián)Q手機后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__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qū);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qū)孩子們身上。她把自己的__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篇6她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起床嘍,姑娘們,快點唄,還有兩分鐘上課了。”每天,天還沒有亮,張桂梅就佝僂著瘦弱的身子,爬上學校頂層,開始一天的工作。從起床到出操,再到課間休息,以及晚上睡覺前,小喇叭的聲音一直在校園里回響。從初建校時的94名學生,到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支撐女子高中的是照亮黑暗的那道“光”。“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剛進校的第一課,校長并不直接談高中階段的專業(yè)學科,而是讓我們抄寫黨章。”就讀于南方醫(yī)科大學的畢業(yè)生鄧婕回憶,“經(jīng)過高中三年紅色文化的熏陶,我變得堅強獨立、吃苦耐勞、勤奮勇敢了。”這是張桂梅的“特殊教育”。張桂梅在探索中制定了“唱紅色歌曲、憶紅色歷史、讀紅色著作、記紅色名言、看紅色影視、塑紅色課堂、辦紅色校報”等教育教學方針,堅持每周開展“五個一”黨性教育活動(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周唱一支革命經(jīng)典歌曲、每周開展一次黨員理論學習、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她努力“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有人說我愛崗敬業(yè),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著我的,是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里不愧。”張桂梅說。一個叫何先慧的女孩,對11年前的那一幕記憶猶新。20__年,華坪縣中心鎮(zhèn)河東村,張桂梅來到學生何先慧家里家訪。看到何先慧的媽媽衣著單薄,在地里割韭菜,張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脫給了她。知道這件事后,何先慧的眼眶濕潤了。她家境貧困,初中畢業(yè)后沒錢上高中,是華坪女高接納了她。現(xiàn)在,何先慧已經(jīng)是一名中學教師。每到周末,她就會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幫忙。只要張老師打一個電話,她就會無條件支持。因為她知道,張老師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2023張桂梅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篇7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龍江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參加作業(yè),1998年4月參加我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任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參加作業(yè)以來,她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永動機,用初心和崇奉書寫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輩子對黨忠實、一輩子為民貢獻、一輩子堅韌執(zhí)著、一輩子于己克儉的大愛情懷,無怨無悔、忘我無我地在一般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燃燒著自己,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絢麗華章,先后取得“全國先進作業(yè)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村莊教師”“全國百名優(yōu)異母親”“云南省優(yōu)異共產(chǎn)黨員”“興滇人才獎”等40余項榮譽稱號。據(jù)守初心,對黨忠實一輩子張桂梅同志命運崎嶇,但不管身心怎樣困苦、境況怎樣困難,她一向堅決理想崇奉,據(jù)守初心崇奉,飽含著對黨、對公民、對貧窮山區(qū)的無限深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1998年4月,她在黨旗下莊重發(fā)誓:“對黨忠實,積極作業(yè),為共產(chǎn)主義斗爭終身,隨時預備為黨和公民獻身悉數(shù)……”入黨20多年來,她一向愛黨、護黨,忠實于黨。她對黨忠實!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