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第2講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和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A組基礎過關題組一、選擇題1.(2024江蘇南通考前適應卷)西漢平定“七國之亂”以后,朝廷令諸王不得治民,官員皆由朝廷任命,不得自置王侯,在封地僅能收取租稅,成為一批不勞而食的寄生蟲。由此可推斷西漢政府()A.大大加強了中心集權 B.徹底解決了分裂問題C.強化了郡國并行體制 D.消退了地方割據根源答案A本題解題關鍵在于把握材料的關鍵信息“諸王不得治民,官員皆由朝廷任命”“在封地僅能收取租稅”,由此可見“七國之亂”以后地方諸侯的權力已減弱,中心集權大為加強,故A項正確。當時仍保留王侯的封地,而古代中國地方割據的主要根源在于分散性的封建自然經濟,“徹底”“消退”不符合史實,故B、D兩項錯誤。C項是對材料和史實的誤會。2.(2024江蘇常州一模)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大體可歸薦舉之列。從理論上說,薦舉制是一種合理的官僚選拔制度,但是,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不謀而合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緣由是它們()A.都將選官范圍定為世家子弟B.都把選官標準定為考試成果C.都把才德詳細化,難以操作D.都對薦舉者缺乏有效的約束答案D察舉制、九品中正制都屬于舉薦制,主觀隨意性較大,對薦舉者更是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范,故D項正確。A項只符合九品中正制;B項說的是科舉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操作難度并不大,而且操作難度并非走向反面的緣由,故C項錯誤。3.(2024江蘇鎮江一模)以下為唐朝三省六部制機構設置示意圖,其中部門之間隸屬關系示意精確的是() A B C D答案A尚書省下轄六部,故A項正確;尚書省下轄六部,六部并不隸屬中書省和門下省,故B項錯誤;六部并不隸屬門下省,故C項錯誤;六部并不隸屬中書省,故D項錯誤。4.(2024江蘇無錫期末)唐代的科舉制有“投牒自舉”一項,就是自學有成就的人可以書面提出申請,經考試合格后,再由州縣送尚書省參與考試。而宋代的科舉制建立了糊名和謄錄制度,既糊住舉人試卷上的名字、鄉貫,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級。對于唐宋科舉制改變的理解,下列正確的是()A.唐代考生只能通過“投牒自舉”方式參與科考B.宋代糊名和謄錄制度從根本上杜絕了舞弊現象C.反映了科舉制在人才選拔機制上的進一步僵化D.嚴格選拔途徑和手段從而使人才選拔更加公正答案D由材料中“唐代的科舉制有‘投牒自舉’一項”,可知“投牒自舉”是唐代參與科考的方式之一,而非唯一方式,故A項錯誤。宋代糊名和謄錄制度肯定程度上杜絕了舞弊現象,但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故B項錯誤。科學制由唐代到宋代的發展,表明人才選拔機制得到發展;科舉制在人才選拔機制上的僵化是明代八股取士之后,故C項錯誤。宋代糊名和謄錄制度是對科舉制的發展,加強了對官吏的選拔,有利于選拔結果的更加公正,故D項正確。5.(2024江蘇海門模擬)“今立行省于外,維持錯綜,眾建其官,有諸侯之鎮而無諸侯之權,可謂于審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設置行省()A.拓寬選官渠道,擴大統治區域B.分割官員權力,牽制地方重臣C.鉗制邊疆地區,提高行政效率D.減弱地方割據,削減財政開支答案B材料大意為行省官員的設置,與選官無關,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中“眾建其官,有諸侯之鎮而無諸侯之權”可知行省官員多而不專,從而達到分割官員權力、牽制地方重臣的目的,故B項正確;元代除中心由中書省管轄外,其余均設行省,因而元代設置行省并非僅邊疆地區,且“眾建其官”并不能鉗制邊疆地區,故C項錯誤;行省“眾建其官”增加了財政開支,故D項錯誤。6.(2024蘇北四市一模)“廷寄”上諭是清代軍機處官員日常工作之一,其內容大都是告誡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責問刑法之失當等。這體現了軍機處的職能是()A.傳達皇帝旨意 B.參與行政決策C.總領全國政務 D.負責監察百官答案A依據“廷寄”內容“大都是告誡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責問刑法之失當等”,結合所學可知,軍國大事由皇帝決斷,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后傳達給中心和地方相關部門去執行,故選A。二、非選擇題7.(2024江蘇鹽城期中)明代,中國傳統政治發生了重要改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內,仍元制,設中書省,綜理機務。行之一紀,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遂設四輔官。又仿宋制,置殿閣高校士,而其官不備,其人亦無所表見。燮理無聞,何關政本,視前代宰執,迥乎異矣。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有歷升至高校士者。其時章疏直達御前,多出宸斷。儒臣入直,備顧問而已。——摘編自張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宰輔年表一》材料二閣臣至仁宣,以部院職、兼公狐銜地位驟顯。也以票擬之預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之裁決權、執行權間構成一個中介程序。仁宣以來,閣臣多進士資格,翰林起身,識達大體,諳熟政令。且綜理庶務,少攙雜各部門本位之偏狹,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較為公允貼切之看法,其緩沖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對立,調整國家機器合理運行之作用是自不待言的。——摘編自姜德成《明代內閣制淺議》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明初中心官制演進的基本特點,結合相關史實加以說明。(5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明朝內閣閣臣的地位改變及其參政優勢,分析對明代政治建設的主動意義。(7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明代中心官制的發展趨勢。(2分)答案(1)特點:制度傳承和體制創新相結合。(1分)說明:傳承了宋代殿閣制和元代中書省制;革中書省(廢丞相、權分六部),設內閣制。(4分)(2)地位改變:擁有票擬權,政治地位有所提高。(1分)參政優勢:大多具備進士資格,政治素養高(顧全大局,熟識政令),處事實力強,協調實力好。(2分)主動意義:緩沖皇帝與國家機構的沖突,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行;有利于加強中心集權。(4分)(3)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強化。(中心各部權力不斷減弱,皇權不斷加強)(2分)B組實力提升題組一、選擇題1.(2024江蘇如皋調研)學者叢日云在從多種維度來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異及兩者的特性之后,將其概括為“一”與“多”的區分,并認為古代中國的政治主體對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將其納入“一”的框架,面對有悖于“一”的秩序,就會激發出改造與整合它以使之歸于“一”的沖動。古代中國有悖于“一”這個秩序的制度是()A.郡縣制 B.郡國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答案B在郡縣制下,地方聽從中心,符合“古代中國的政治主體對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將其納入‘一’的框架”的信息,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封國是朝廷的依靠力氣,但有時也會與朝廷對抗,不符合材料主旨,B項錯誤,符合題意;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減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內閣只是為皇帝供應顧問的內侍機構,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2.(2024江蘇東臺模擬)“魏晉時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當時地方騷亂,交通阻梗,中心政府行使職權實力有限,全國選舉難于推行,乃由中心指定各地域服務中心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訪同鄉輿論,開列各地區人才,造成表冊,送政府作為錄用之依據。”這段史料可以用來說明()A.國家政治制度的創建體現了時代特征B.選官制度體現中心與地方權力的博弈C.制度的設計要與社會經濟水平相一樣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區人才的選拔答案B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魏晉時代的九品中正制既體現了中心的意志,也在肯定程度上體現了地方的輿論,在本質上體現了中心與地方權力的博弈,B符合題意。3.(2024江蘇南京調研)“(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檢校大理少卿、駙馬都尉劉士涇為太仆卿。給事中韋弘景、薛存慶封還詔書,上諭之曰:‘士涇父昌有邊功,久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唐代給事中具有封駁權 B.給事中應隸屬中書省C.給事中可推翻皇帝詔令 D.相權可與皇權相互制衡答案A“給事中韋弘景、薛存慶封還詔書”表明唐代給事中有封駁權,故A項正確;給事中應隸屬門下省,因為門下省有封駁權,故B項錯誤;“‘士涇父昌有邊功,久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表明皇帝的詔令沒有被推翻,故C項錯誤;相權對皇權有肯定的制約作用,但皇權至上,故D項錯誤。4.(2024蘇北四市一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試進士新定條制:“舉人納試卷,內臣收之;先付編排官去其卷首鄉貫狀,以字號第之;付封彌官謄寫校勘,用御書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訖。”“條制”說明宋代科舉考試()A.首創殿試制度 B.規定答題方式C.力求公允公正 D.盛行徇私舞弊答案C依據“去其卷首鄉貫狀”“付封彌官謄寫校勘”“始付考官,定等訖”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科舉制實行的糊名法和謄錄法等方法,這說明當時統治者在科舉考試中追求選拔的公允性,故C項正確。武則天首創殿試制度,解除A項;試卷由封彌官特地謄寫,不是規定答題方式,B項錯誤;D項在材料無法體現,解除。5.(2024江蘇蘇州調研)“軍國重事,無不領之。此由中心政府常派重臣鎮壓地方之上,實為一種變相之封建。而漢、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體上為明、清所承襲,于地方政事之推動,有莫大損害。自此遂只有中心臨制地方,而中心、地方共同推行國政之意義遂失。”這說明該制度()A.是中心派出機構,非地方行政機構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動C.所轄地區廣袤,并且擁有較大權力D.有利于加強中心集權,為后世所沿用答案B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不等于“非地方行政機構”,故A項錯誤;B項與材料中“于地方政事之推動,有莫大損害。自此遂只有中心臨制地方,而中心、地方共同推行國政之意義遂失”相符,故B項正確;“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表明有較大權力,但與材料中“此由中心政府常派重臣鎮壓地方之上,實為一種變相之封建”不符,故C項錯誤;D項與材料中“實為一種變相之封建”不符,故D項錯誤。6.(2024江蘇徐州質檢)“(清代)軍機處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諭旨,所遞片單,均抄釘成冊,按日遞添,月一換。凡發交之折片,由內閣等處交還及匯存本處者,每日為一束,每半月為一包……均責成章京檢覆無訛,按季清檔,月折及各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親自題封,謂之‘封柜’也。”這說明軍機處實質上()A.防止了大臣專權 B.強化了君主專制C.取代了內閣權力 D.擴大了統治基礎答案B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軍機處實行嚴格的保密制度。這種保密制度實質上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加強,故選B。二、非選擇題7.(2024江蘇蘇錫常鎮三模)在中國古代政治體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連結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環節。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君主專制的演化伴隨著宰相權力的改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至漢,丞相職責無所不統,無所不包,上自天時,下至人事,都是其職權范圍。其詳細職責包括:選用官吏、劾案百官、執行誅罰……這一切大體可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用人,二是決策,這就把國家政務中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包攬了。材料二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困難的軍國大事時,特別狀況下可召開百官會議探討,它通常受到宰相限制,宰相往往都擁有較大的確定權,但需皇帝最終批準。……皇帝和宰相召開百官決策會議的目的,除了可以供應決策時的參考外,主要還是尋求整個統治集團對自己政策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以上材料摘編自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元代的丞相很跋扈,這給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對整個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身于元末中國社會底層,曾飽經磨難的朱元璋內心深處始終克服不了的自卑,變成對實力不凡的開國元勛們的猜忌防范,最終使他確定借胡惟庸之獄廢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沒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權力真空給他的后代們帶來巨大的麻煩。——摘編自譚平《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對明朝治官的影響》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丞相制度的設立對皇權的影響。為了限制丞相權力,秦朝是如何設置中心官制的?(3分)(2)史學家錢穆指出,唐代“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錢穆的觀點。(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清開靈注射液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支幕架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巧克力調溫缸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城市交通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氫氧化亞鎳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中國銅氧化物市場供需預測研究報告
- 國際鋁協發布《中國汽車工業用鋁量評估報告(2025-2030)》未來再生鋁
- 2025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預熱題】
- 2025企業員工崗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1套完整答案
- 2024-2025企業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典優】
- 帶狀皰疹性腦膜腦炎的治療及護理
- 2023年擴散膜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報告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預測報告
- 老年患者預防燙傷
- 2024年江蘇綠色東海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GB/T 43564-2023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田徑場地
- 知行合一:王陽明傳
- 廣告宣傳欄及雕塑采購項目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國開《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管理》形考任務4-配置故障轉移群集服務實訓
- 波浪理論基礎圖解
- 角的度量說課PPT
- 肥皂盒模具畢業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