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高三滄衡聯考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2025.05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戰國時期,楚地桑樹種植面積達百萬畝,其蠶絲產量很大。楚商將生絲北運至臨淄加工。臨淄設“織室”三百間,專收楚絲織造“齊紈”,再經黃河漕運系統返銷楚地。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變革 B.聯合抗秦的需要C.區域經濟的差異 D.工商食官的推行2.湖南里耶出土的行政簡牘中,遷陵縣與洞庭郡的往來公文均標注精確到時辰的收發時間,如“卅二年四月丙午朔甲寅,遷陵守丞色敢告酉陽丞主”等記錄。公文中要求地方官員“毋留”(不得滯留),文書能在3日內得到回復。這有助于()A.推廣郡縣體制 B.整頓社會風俗 C.保障政令暢通 D.監察地方官員3.表1為157個東漢士人家庭官職代間傳承表。該表反映出東漢時期()表1世系連續為官家庭數百分比兩代7447.13三代4528.66四代及以上2616.56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門第成為選官主要標準C.地主豪強勢力擴張 D.社會階層流動漸趨固化4.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愷率水工鑿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余里,名曰廣通渠(見圖1)”。該渠的開鑿意在()圖1A.鞏固大一統政治局面 B.加強對南方的控制C.鞏固關中的政治地位 D.促進南北經濟交流5.至11世紀,西夏土地逐步演化為皇室所有、貴族官僚所有、寺院所有及農牧民所有四種形式,國家通過法律確認土地權屬。1095年,銀、夏二州大旱時,河西農業區已能調糧救災。這反映出西夏()A.實行因俗而治政策 B.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C.集中勞作方式普及 D.注重維護黨項族利益6.明中葉,“松郡(江南的松江)之布,號為‘尖細’,商賈販鬻,近自杭、歙、清、濟,遠至薊、遼、山、陜,其用至廣,而利亦至饒。”該地農村家庭普遍“以織助耕”,婦女“晝夜紡織,率成一匹而后止”。這可用于說明當時松江()A.商業助力傳統經濟發展 B.商業資本控制生產領域C.傳統社會結構受到沖擊 D.城鄉雇傭勞動基本普及7.19世紀60年代,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通過“小金庫”直接調配地方財政,年收入可達30萬兩白銀,遠超戶部對地方財政的控制能力。這反映出當時()A.軍閥割據局面形成 B.中樞結構的調整C.統治集團矛盾激化 D.中央權力的下移8.20世紀初,立憲派認為,“今日之中國,不惟民智未開,即官智亦未開。故國民宜輸入法律之常識,即內外大小官吏,亦宜先國民而輸入法律之常識”“欲養成國民智識之程度,尤當先養成官吏智識之程度”。在此,立憲派強調()A.官僚應承擔實施改革的責任 B.官紳教育程度關乎變法成敗C.選官制度改革符合時代要求 D.革新國民思想利于預備立憲9.1933年12月15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發布《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訓令,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貪污公款500元以上者處死刑。蘇維埃政府推行“節省運動”,要求機關干部每日節省二兩米,毛澤東等領導人帶頭繳納食宿費。這表明中國共產黨()A.重視規范干部選拔制度 B.注重加強革命政權建設C.著力鞏固革命統一戰線 D.教育發動群眾進行革命10.圖2為畫家高虹的油畫《轉戰陜北》。該畫作()圖2A.揭示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B.描繪了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場景C.展示了減租減息政策的成效D.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11.1980年以來,深圳通過減免關稅、簡化外資審批流程,吸引港澳臺及國際資本,引進了“三來一補”企業,即來料加工、來樣生產、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使中國首次大規模接觸國際產業鏈。這得益于()A.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B.國企改革的深化C.“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D.改革開放的推行12.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應通過系統性教育塑造哲學家,然后使其成為國家統治者,其教育體系分為三個階段:20歲前學習音樂與體育以節制情感;20~30歲學習數學、幾何等“四藝”培養邏輯能力;30~35歲專研辯證法以掌握真理。由此可知,柏拉圖主張()A.夯實民主制度的基礎 B.擴大教育的普及面C.對公民進行分科教育 D.由精英用理性治國13.表2中茶葉生產和銷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表2時間事件171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中國進口的武夷茶每磅售價高達10英鎊,僅貴族消費得起1839年由于英國在印度阿薩姆試種茶樹成功,印度茶葉產量突破50萬磅1870年印度茶葉產量達1.2億磅1875年倫敦普通紅茶批發價已降至每磅0.5英鎊,茶葉成為英國人的日常飲品A.歐洲商業貿易中心的轉移 B.資本原始積累的加速C.英國茶葉消費群體的變化 D.世界貿易的不斷發展14.1834年,第二次里昂起義期間,法國工人要求建立由工人組成的生產合作社。起義者占領圣約翰教堂后,發布《生產者宣言》,主張“工廠歸實際勞動者所有”,并嘗試建立原料統一采購和產品直銷體系。這()A.推動了歐洲政治文化的重構 B.主張建立無產階級政權C.探索了改造工業社會的方案 D.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5.1915年,德國頒布《最高價格法》,對面包、煤炭等商品實施限價。1917年,美國成立食品管理局,規定肉類批發價不得超過戰前115%。至1918年,主要參戰國均建立覆蓋200余種商品的限價體系。這說明,主要參戰國()A.社會矛盾激化 B.壟斷資本擴張 C.民生受到危害 D.經濟陷入崩潰16.當代非洲54國中44國的邊界由歐洲殖民者劃定,制造了113個跨境族群沖突帶。2021年非洲內部貿易僅占17%,武裝團體控制35%的黃金、鉆石非法貿易網絡。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反殖民主義是當代非洲的主題 B.非洲國家內部矛盾不可調和C.非洲國家的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D.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形勢嚴峻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大中祥符二年八月,詔澶州,自今民以耕牛過河北者勿禁。時河北牛疫,河南民以牛往貿易者甚眾,而澶州浮梁主吏輒邀留之,故詔諭焉。大中祥符五年五月,遣使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江淮、兩浙三路轉運使,并出種法,令擇民田之高仰者分給種之。其法曰:南方地暖,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旬,用好竹籠,周以稻稈,置此稻于中外,及五斗以上,又以稻稈覆之。……如淮南地稍寒,則酌其節候下種,至八月熟。是稻即旱稻也。真宗以三路微旱,則稻悉不登,故以為賜,仍揭榜示民。大中祥符六年七月,詔:“自今農器,并免收稅。”先是,知濱州呂夷簡奏,乞免河北諸州收稅農器。帝曰:“務穡勸農,古之道也,豈止河北耶?”故有是詔。大中祥符七年三月,詔:“自今典賣田宅,其鄰至內如有已將田業正典人者,只問見典人,更不(會)〔曾〕問元業主……先是,京兆奏民有訟田,以典到地為鄰至者,法無明文,故條約。——摘自胡興東等《<宋會要輯稿>法律史料輯錄》(1)根據材料,歸納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舉措。(6分)(2)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北宋政府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其他舉措,并予以簡要說明。(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中世紀,兒童(enfant)一詞意義寬泛,與“男仆、侍從、服務生”等詞同義。兒童指代低下階層,隱喻依附關系。兒童被視為“小大人”,與成人一起生活和工作,兒童作為人生的一個獨立階段的觀念是不存在的。17—18世紀,西方社會出現了新的兒童觀。公共團體開始把兒童當作孩子來看待。孩子不僅天真無邪,而且弱小,既需要保護也需要教化。人們試圖探索兒童的精神世界,幫助兒童理性精神的成長,將他們培育成有理智的人。19世紀初,雇主們非常歡迎兒童那敏捷的“小手指”來操縱“巨大的節省人力的自動機械”。童工維持了中世紀社會的特征:兒童低齡進入成人世界。19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國家實行強制義務教育,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被隔開來。20世紀以來,孩子被界定為情感資源,而不是生產行動者。當被問及“擁有孩子的優勢與好處”時,常見的回答是對“愛與情感的渴望,以及擁有家的感覺”。——摘編自周群英《從“有用”到“無價”:西方兒童觀念變遷及啟示》從材料中提取一項或幾項信息,自擬論題,結合世界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明清時期河北地區宗族公田的土地所有權歸宗族集體所有,但使用權可分層流轉至族內成員或佃戶。河北大族如真定梁氏、河間馮氏的族譜中均有禁止私分族田的條款。族田收入“三分為率:一輸稅糧,一備差徭,一供祭祀”,“族長總攝田務,各房輪值收租,歲終會算于祠堂”。宗族還設立“義田”制度:“歲入粟二千石,以贍族中孤寡貧病者”。灤州李氏公田“設義倉三所,春貸秋償,周濟窮乏”。《大明律·戶律》明確規定:“義田不得私賣,違者杖一百,追價入官”。嘉靖時,清苑縣趙氏族人私賣族田被告發,官府依律追回土地并處罰金。宗族還設立“義學”傳播農業技術,《保定張氏族譜》載“延請農師教習桑麻之術”。——摘編自李文治《明清時代封建土地關系的松解》等材料二河北農村原有“搭套”“換工”等互助形式,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推行過勞動互助社。1950年平山縣西柏坡率先將戰時互助組改造為常年互助組。由于省內農具保有量嚴重不足,個體農民無力購置新式農具,不少農戶因缺乏耕畜導致春耕延誤。一些地區土地買賣面積激增,新富農通過高利貸和土地兼并擴大剝削。與此同時,“一五計劃要求河北年均提供商品糧50萬噸、皮棉15萬噸,個體經濟難以保障”。河北農村宣傳員采用快板、連環畫等形式傳播合作化理念,河北梆子《不能走那條路》巡演超千場,用“王小買地”等劇情展現單干危害。河北合作社發展速度遠超全國,1956年初級社轉高級社僅用20天,入社農戶達98.4%。——摘編自黃宗智《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等材料三新中國初期,河北各地農村合作社建立儲備糧制度,1954年河北遭遇洪災時,合作社體系保障糧食減產僅7%。在合作社制度下,1955年河北省合作醫療覆蓋率達68%。合作社建立農技推廣體系,1954年河北省推廣“五改”技術,糧食單產有了明顯提高。合作社改造中保留”互助互利”傳統,冀南地區的合作社大多將“團結互助”寫入章程。——摘編自杜潤生《當代中國的農業合作制》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河北宗族公田制度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初期河北農業合作社紛紛成立的歷史條件。(4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明清河北宗族公田制度和新中國初期河北農業合作社制度的共同作用。(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國左翼文學運動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1930年成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是其核心推動機構,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左翼文學運動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根基,明確將文學視為“階級斗爭的武器”。左聯成立后系統創辦《萌芽》《北斗》等刊物,組織工人讀書會、街頭劇社等,使文學活動突破知識分子圈層。左翼作家提出文藝要有“民族形式、革命內容”,魯迅《故事新編》通過對神話傳說的改寫,既批判封建糟粕,又挖掘民族文化中的抗爭基因。左聯建立流通圖書館、廉價書刊印刷所,使文學從書齋走向街頭。左聯與日本納普、美國約翰·里德俱樂部建立聯系,魯迅作品經埃德加·斯諾編譯進入西方視野。1934年《現代中國》英文版得以發行。左聯實行的黨團領導、創作組制度、文藝批評機制,在延安時期發展為系統的文藝政策。1949年后作協體制、稿酬制度、作家分級管理等,均可追溯至左翼文學的組織經驗。——摘編自程凱《革命的張力——“大革命”前后新文學知識分子的歷史處境與思想探求》(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左翼文學運動興起的時代背景。(6分)(2)根據材料,概括近代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的特點。(6分)此資料來源于:中學歷史教學園地(/),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2025屆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高三滄衡聯考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910答案CCDCBADABD題號111213141516答案DDDCC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答案】(1)舉措:促進耕牛跨區域流通;注重糧食新品種的推廣;減免農器稅收;因地制宜制定種植技術規范;規范土地典賣的流程;重視政策的宣傳公示。(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2)示例1: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王安石變法時期)。說明:減少農民遭到的高利貸剝削,使貧戶獲得生產資金,保護小農經濟。(舉措2分,說明4分)示例2:實行募役法。說明:允許農民繳納免役錢代替直接服徭役,使原本被強制征調的勞動力得以回歸田間耕作。這一變革顯著減少了農民因服役導致的農時荒廢,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舉措2分,說明4分)18.【答案】示例:論題:社會轉型推動近代早期西方兒童觀的轉變(3分)闡述:中世紀的歐洲社會建立在封君封臣制度之上,而封建社會存在嚴重的人身依附關系,兒童被視為“小大人”,當然也就缺乏獨立性。同時,中世紀是農業社會,小農生產和莊園生產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由于生產力低下,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因此兒童與成人共同承擔勞動。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控制日常生活,它強調“原罪論”,認為兒童生來有罪,這壓抑了人性,也導致兒童獨立性的缺失。所以中世紀“兒童消失”——兒童既無獨立身份,亦無專屬的教育與情感空間。16世紀后,歐洲社會經歷多重變革。經濟上,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沖擊莊園經濟,人身依附關系松動,家庭逐漸脫離集體勞動模式,兒童在農業生產中的經濟價值下降。思想上,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打破神權桎梏。人文主義者批判教會對兒童天性的壓抑,主張“人性復蘇”,至18世紀啟蒙運動,理性主義進一步重塑兒童觀。啟蒙思想家通過理性教育塑造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麗水市縉云縣人民法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金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恒豐銀行成都分行招聘筆試真題
- 重視員工意見與建議計劃
- 行業動態與自身發展的關聯計劃
- 網絡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借鑒試題及答案
- 網絡工具使用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戰略管理中的人力資源考量試題及答案
- 企業環境風險與長遠戰略目標的互動研究試題及答案
- 提升競爭力2025年軟件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免疫磁珠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狼人殺測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艾草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抱負與使命主題范文引領-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單元寫作深度指導(統編版必修下冊)
- 深度學習基礎與實踐 課件 2.3.2模型的欠擬合與過擬合
- 山東省濟南長清區六校聯考2025年初三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統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13課-快樂兒童節》教學設計
- 2024年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所屬事業單位招聘真題
- 2025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警犬培訓授課課件
- 初中化學跨學科教學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