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教法探究_第1頁
部編版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教法探究_第2頁
部編版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教法探究_第3頁
部編版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教法探究_第4頁
部編版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教法探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研究者統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總數為145篇,其中自讀課文有47篇,占教材課文總數的32%。由此可見,自讀課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對自讀課教學存在“輕視”的態度,導致其對教材編寫的意圖把握不清晰,自讀課文的教學資源沒有很好利用,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培養受到限制。如何教好自讀課文,成為一線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一、明確自讀課精準定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編寫遵循的是“三位一體”的模式: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無論哪種模式,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在“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中應該充當不同角色。在教讀課中,教師應起到主導作用,多示范引領;在課外閱讀中,教師是課外閱讀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和評價者。自讀課介于教讀課和課外閱讀之間,教師自然起到承上啟下的引導過渡作用。部編版語文教材之所以編寫自讀課文是想引導學生由單篇文章閱讀走向全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學生要進行整本書閱讀,必須掌握一定閱讀方法,而自讀課就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自讀能力的重要途徑。自讀課閱讀課堂有別于教讀課,教師要立足于培養學生“自讀”意識,將課堂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默讀或朗讀。全國特級名師肖培東曾幽默形象地將老師在自讀課上的角色概括為“管住口”(教師避免過多講解演示)和“邁開腿”(自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在勸誠所有教師,在自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甘當“配角”,讓學生充當“主角”。肖老師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比如,在《一棵小桃樹》的公開課教學中,45分鐘的一節課,肖老師先拿出近10分鐘讓學生自行默讀課文。這期間肖老師沒有導人、沒有作者介紹、沒有提問,就是讓學生安安靜靜地讀書,直到大多數學生都認真讀了課文后,才開始教學。當然,自讀課文的教學讓學生自讀自學固然應占主要部分,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自讀課文教學中可以“隱形”或“消失”。教師在明確自讀課的定位后,如何當好課堂“配角”,需要教師在課堂設計方面下足功夫。以下就是筆者在自讀課文教學中的幾點心得,與各位教師探討。二、充分利用旁批提示資源教學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相對于人教版語文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在自讀課文里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助讀資源,主要是旁批、閱讀提示兩部分。教材編寫意圖就在于讓教師對學生的自讀起指導、引領和點撥作用。教師要上好自讀課,切不可忽視閱讀提示和旁批。肖培東老師提道:“(自讀課文)旁批不僅可以指導、引領和點撥學生閱讀,助力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對于教師把握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構思教學設計也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在教學自讀課文《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時,筆者根據旁批的提示:“開篇就是一個‘特寫鏡頭’,引導學生聚焦于這副臉龐?!迸c閱讀提示“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閱讀時要仔細體會這一特點?!睂⒈咎谜n教學重點設計為賞析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及欲揚先抑的手法。根據課文最后一條旁批:“看透事物的本質',卻會失去幸福,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什么深意?”將課文教學難點設定為探究為什么列夫·托爾斯泰會失去幸福。這個問題對于八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對于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問題,筆者受到肖培東老師的啟發,舍棄五花八門、眾說紛的教學參考書,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反復閱讀、思考,從字里行間尋找思路。最終通過設計幾個子問題將這個問題的思路打開?,F將有關子問題設計展示如下:問題1:通過上文我們已經知道托爾斯泰有如此神奇犀利的眼睛,文章結尾卻說托爾斯泰失去了一樣東西?是什么?(預設):他失去了自己的幸福。問題2:文章中托爾斯泰有著怎樣的身份和地位,請同學們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預設):名門望族、伯爵、有地位、有錢財。問題3:托爾斯泰身份如此顯赫,那他平日里都在做什么呢?請閱讀第4自然段,找出作者看到的照片里的托爾斯泰在干什么?(預設):與白胡子隨從并排坐著;同一些農民交談。問題4:托爾斯泰身份高貴,卻最喜歡和最貧苦的普通人在一起,因此這一段中作者用了一句話評價他,請同學找出來,并大聲朗讀。(預設):他與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基于以上問題的層層思考,由淺入深地讓學生理解托爾斯泰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對貧苦百姓的無限同情和他無力改變人民悲慘命運的內心痛苦,這就是他失掉的幸福。因此,在自讀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緊緊圍繞旁批、閱讀提示展開,引導學生靜心讀書,深入思考。如果將大量時間用在尋找課外資源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上,就顯得舍近求遠、南轅北轍了。三、突出單元整體目標意識教學部編版語文教材設計編寫是以單元為基本架構,學習內容和目標上呈現“雙線結合”的模式。在所有的閱讀單元提示中均由兩段組成。第一段揭示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或親近自然、熱愛生活,或領悟親情,或展示傳統文化習俗。第二段則告知教學方法和目標。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單元提示“學習本單元,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通過反復誦讀,領會詩文的豐富內涵,品味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泵鞔_告訴我們學習本單元的方法是借助注釋、工具書和反復誦讀,達到的學習目標是讀懂課文大意,領會豐富內涵,品味精美的語言和積累常用文言詞語。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為《核舟記》,這篇文言文在語言特色、寫作手法、主題思想等多方面均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由于自讀課的定位、時長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不必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注重學生自讀體驗的“一課一得”。在教學《核舟記》一文時,可以將課程分為2個課時,一個課時專門培養學生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耐心地等待,不要怕花時間,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領悟和實踐遠遠強過教師一味地講解。當然,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不同,教師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精心思考,組織好語言,并流利地表達出來。針對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以小組合作形式,討論解決相關問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最后一定要讓學生將自讀成果進行展示,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式評價。第二課時教學應圍繞教材已有的助讀資源思考與探究相關練習題,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思考。比如,練習一要求學生熟讀課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跋胍幌?,雕刻者高超的技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在這里,筆者提請各位教師注意,要想較為全面地回答“雕刻者高超的技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這一問題的前提有二:一是要熟讀課文;二是要想象“核舟”上的情景。熟讀課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讓學生完成整篇閱讀,而是要讓學生對詞語、句子等細節的重點處反復朗讀。要將提問、回答和朗讀結合起來,重點關注對原文原句的反復體會。如引導學生朗讀“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一句時,學生需活靈活現地讀出人物的動作、舉止、神態。學生自然就能歸納核舟技藝高超之處體現在雕刻人物的形象之美。四、實施文本情境組織活動教學新課標指出語文課堂實施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自讀課文教學要以學生自讀自學為主。吸引學生在課堂上多朗讀、多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真實生活情境出發學習語文成為關鍵因素。在自讀課文《大雁歸來》的教學中,筆者設置情境問題如下:“這篇文章的標題該怎么讀?”標題就四個字“大雁歸來”,還能讀出什么花樣?學生就照本宣科用陳述句讀。筆者先肯定了他們的讀法,并未告訴他們其他讀法,而是設下懸念,表明同學們在跟著老師學習完本課后,大家一定對這個標題會有新的理解和讀法。學生們一下子就被這個問題吸引了,因而整堂課都帶著好奇心認真學習,提升了課堂的參與度。接著,筆者提問:“作者在描寫大雁動作時用了哪些動詞?”學生很快地找出“下賭注”“邀請”“低語”“辯論”“吹號角”等詞語,找到相關詞語后,再要求學生對相關語句進行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在學生對相關語句進行反復地領悟和體會后,筆者馬上提出問題:“你覺得作者筆下的大雁非常像什么?”很多學生都能圍繞大雁“人性”特點等方面作答。接著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又用了哪些評語評價他們,學生又找到“傷心的單身”“喪失親人的幸存者”等語句。筆者再繼續追問:“你們覺得大雁非常像作者的一位·………”這時,幾乎全班同學都能答出“朋友”。在課堂的結尾處,筆者又回到課堂開始提的問題,如果在標題后面加上標點符號,你想怎么加,怎么讀?這時一些學生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讀出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