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了解《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的內容及語言特色。學習并掌握賞析詩句的方法和步驟。感悟“感時傷懷”詩的特點。123
古詩中詩人常借月亮表達情感,你知道月亮在這些詩中的寓意嗎?以月圓比喻人團圓,望月懷遠,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鄉。《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用“月”烘托邊塞雄渾壯闊的意境,蘊含戍邊人的思念、孤獨與悲愁。《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借永恒的月,可表達對人生的短暫與渺小的感嘆、悲傷與無奈。《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王昌齡李白王維
月亮可以營造寧靜清幽的意境,表達詩人平和的心境。《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存世。
據詞題可知,此詞當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為贈友之作。當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省南京市。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為了收復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
起初始終堅持投降路線的宋高宗趙構傳位于其族侄趙昚(shèn)(孝宗),一時之間,南宋朝野彌漫著準備抗戰的氣氛。但經“符離之敗”,“隆興和議”,事實證明趙昚也是畏敵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1165年),作者上趙昚《美芹十論》;乾道六年(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議》,七年之內,連同另兩篇,四次奏議,慷慨激昂,反復陳說恢復之事,但始終冷落一旁,未被采納。在陰暗的政治環境中,作者只能以詩詞來抒發自己的心愿。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zhuóhéngpīsuōchónɡzhuǎn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中秋圓月嫦娥暗示時光的流逝詞牌名詞題譯文: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上片巧用神話,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懷。月輪轉動,暗示時光流逝。辛棄疾一生志在恢復中原,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而白發已多,面對明月,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砍月中的桂樹婀娜婆娑譯文: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下片運用想象,揭示主旨。作者乘風飛去,到萬里高空看祖國山河,月桂的婆娑卻遮蔽了月光,朝廷中那些阻礙北伐的人,不正像這月桂嗎?問月的情趣與隱喻的含意融為一體,強烈地表現了詞人渴望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2.詩人為什么問嫦娥“被白發,欺人奈何?”1.賞析“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中秋圓月皎潔似金波,升高后逐漸變得像重磨過的鏡子一般明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以金波四射的轉輪比月之圓,以重新磨光的飛鏡喻月之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明月的光輝,抒發作者對月的情懷。
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月宮的桂樹和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
辛棄疾一心想要北上收復失地,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
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表達出詩人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金人的勢力。3.詞中的“桂婆娑”隱喻什么?為什么詩人要“斫去桂婆娑”?4.“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
運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飛入月宮,砍去枝葉婆娑的桂樹,灑向人間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達了作者要掃清朝廷一切投降勢力,把光明帶給人民的報國理想和堅定信念。作者問姮娥“白發欺人”等詞句,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與功業難成的憤懣之情。“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樹”等詞句,表現了作者堅定的報國理想:掃清朝廷的妥協投降力量,驅除入侵中原的外敵勢力,把光明帶到人間。【1】托物言志,想象豐富。【2】富于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來解決現實的苦悶與實現自己的理想。借神話故事,抒發自己的政治理想。2.詞中有對“白發欺人”的感嘆,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樹”的宏愿,請對其寓意作簡要分析。(1)“白發欺人”的感嘆,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與功業難成的憤懣。(2)“俯瞰山河”表達了對故國家園的縈念。(3)“斫去桂樹”表現了堅定的報國理想:掃清朝廷的妥協投降力量,驅除入侵中原的外敵勢力,把光明帶到人間。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達作者因歲月流逝、功業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也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3.下列對這首詞作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開篇破題,寫中秋圓月皎潔似金波,升高后逐漸變得像重新磨過的銅鏡般明亮。B.作者舉杯賞月,由月亮聯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勸酒提問,浪漫而有意趣。C.下片中作者想乘風直上長空,俯瞰壯麗山河,內心充滿了激昂樂觀的豪情壯志。D.結句展現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飛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