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范文_第1頁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范文_第2頁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范文_第3頁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范文_第4頁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范文

課堂教學是老師與學生的雙邊互動,偶然性較大。所

以課堂教學難免出現一些失誤和缺乏,老師在課后應

當總結缺乏,西區教訓,使教學過程中能更加完善處

理各種問題。今日我在這里整理了一些五年級數學上

冊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

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

立方米=101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10立方厘米,

1升=101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展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看法價值觀:造就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和與人合作的實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系與區分。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棱長為1厘米的小

正方體假設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空:30厘米=()分米5米=()厘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⑴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

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⑵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

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推想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

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你的揣測?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

進率的?

3.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⑴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

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1個。高是1

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擺10層。

⑷師:假如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

少?

假如改用厘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據學生答復板書:1分米3=1010厘米3

師: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

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么?

據學生答復板書:1升=1010毫升

4.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⑴師:關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

什么想法?

⑵四人小組溝通。

(3)抽生匯報,師留意引導學生表述精確、完整:

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棱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

棱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x10x10=1010

分米3,1米3

=1010分米3,Im3=1010dm3o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

比擬。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擬合算。假如學生有其他

的比擬方式,只要合理,老師應賜予確定和鼓舞。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

“60x50x40〃這個數據信息進展說明,然后再讓學生說

說自己的想法并計算。體積是60x50x40=120000(立方

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么想的,事實上

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x20x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厘米=()分米5米=()厘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分米3=1010厘米31米3=1010分米3

1升=1010毫升lm3=1010dm3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

單元“長方體(二)〃最終一節的內容:好玩的測量(求不

規那么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駕馭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

相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體積的學問,了解

了容積的內容的根底上呈現的。要使學生通過視察、

比擬,駕馭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

的學問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局部學習謹慎、踏實、自覺,根

底扎實,好學上進,局部男生活潑好動,愛思索。對

于探究數學問題有著極其深厚的愛好,寵愛自己動手

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

好動、新穎等。對于本單元的學問,大局部學生駕

馭得比擬扎實。

教學目標:

1、閱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試驗過

程,探究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

思想。

2、握不規那么物體的測量方法,并能測量不規

那么物體的體積。

3、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

問題,提高靈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駕馭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敏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

蘋果醋假設干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周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柜

子里發覺了一個魔方,我特殊寵愛。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么樣的物

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F=a3)

它的棱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10cm3)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

積?(板書:V長=2四)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干脆通過公

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

那么物體(板書:規那么物體)

4、此時此刻請同學們再視察老師手中的魔方,

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么形態的物體

呢?

像這樣,無法用語言精確地說出具體形態的一類

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稱它們為“不規

那么物體”。(板書:不)

5、此時此刻這個魔方的體積是多少呢?(還是

101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我用正方體魔方引入,把本節課主

要用到的數學思想滲透給學生,為后面的試驗做鋪墊,

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踴躍性。】

6、魔方是一個比擬特殊的物體。再看,此時此

刻老師手中拿的這個芒果也是一個不規那么的物體,

我們能干脆把它轉化成規那么的物體嗎?

那它的體積是多少,又該怎樣求呢?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好玩的測量,共同來探究不

規那么物體的體積。

一、新投

(一)測量芒果的體積

1、你想怎樣測這個芒果的體積呢?(學生匯報)

2、桌面上,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種測量工

具:量杯和一個長方體容器。

你認為選擇哪一種測量工具,能夠很快地求出芒

果的體積?為什么?(選擇量杯,因為它有刻度)

3、這樣做的確能比擬快的求出芒果的體積,你

來看(ppt演示)

量杯中裝有一局部水,正好是300mL,這300mL

指的是什么?(水的體積)

細致視察,將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發生了怎樣

的變更?為什么水面會上升呢?那么,此時此刻的

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體積)

此時此刻,你知道芒果的體積是多少嗎?

101是芒果的體積,它也是什么的體積?(上升的

水的體積)

4、在剛剛的試驗中,我們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

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呢?(將芒果的體積轉化

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那么的芒果

轉化成了規那么的圓柱體)

5、像剛剛這樣測量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方法,

我們把它叫做"排水法"。

【設計意圖:老師引導學生視察第一個試驗:用

量杯和水試一試、測一測芒果的體積。學生通過探討、

溝通視察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的明白應用轉

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轉化為上升局

部的水的體積,也就是測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根本方

法。】

(二)測量石頭的體積

1、此時此刻老師也想進展一次測量,我想測的

是這塊石頭的體積。

我應當選擇什么工具來測量呢?為什么?(選擇長

方體容器,因為石頭太大了)

2、用這個長方體容器怎樣求出這塊石頭的體積

呢?在小組內和你的同伴說一說。(探討后,學生匯報)

3、在測量的時候應當留意什么?(強調:要從里面

測量)

出示數據:長25cm,寬18cm,水面高度8cm。

慢慢將石頭放入水中,視察水面發生了什么變更?為什

么?

這樣放行不行(豎著)?為什么?(石頭沒有完全浸入

水中)

石頭已經完全浸入水中,此時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依據屏幕上顯示的數據計算出這塊石頭

的體積嗎?(學生動筆計算)

5、剛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測得了這塊石

頭的體積。

在這次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

么轉化成了什么?(將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

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那么的石頭轉化成了規那么

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第一個試驗的根底,老師

調換試驗用品進展其次個試驗,把量杯換為長方體容

器來進一步探究求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學生有了第

一個試驗的根底,會很簡潔的探究出把不規那么物體

的體積轉化為可計算的長方體的體積,從而突破本節

課的重難點。在這一環節中老師適時強調,測量時要

把石頭完全浸入水中,才能應用轉化的思想求體積。】

6、你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夠測量出這塊石頭的體

積嗎?(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運用)

【設計意圖:老師引導學生思索其他測量不規那

么物體體積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

的多樣性。】

7、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學家阿基米

德就曾經用過剛剛同學們說到的方法幫助國王解決

了一個難題,出示“數學萬花筒”,學生讀。

(三)測量蘋果醋瓶的體積

1、此時此刻你們想不想親自測量一下不規那么

物體的體積?

時機就在眼前,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蘋果

醋。在大家動手之前,請你先猜猜看“這個瓶子的體積

是多少?(凈含量:260mL)

2、此時此刻就動手來驗證一下吧。將記錄填寫

在試驗報告單中。

【設計意圖: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中“做”

比“知道〃更重要。數學活動課要把握好實踐活動的時

機,但凡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就讓學生親自去發揮;

但凡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去動手。】

3、在剛剛的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

誰能來說一說?

(四)總結

通過這幾次的試驗,我們發覺:不管是“排水法”

還是“溢出法”,事實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轉化,是將什

么轉化成什么呢?(將不規那么物體轉化成規那么物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轉化”思想的實質。】

三、質疑

看書頁,對于今日我們學習的學問,你還有什

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1、一個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個零件后,

量杯水面刻度450mL,這個零件的體積是()。

2、一個長方體容器裝滿水,底面長8dm,寬5dm,

高3dm,放入一個不規那么物體后,溢出30升的水,

這個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是()o

3、一個長方體容器,從里面量長3分米,寬2

分米,高5分米,里面裝有水,水深3分米,假如把

一塊小長方體放入水中,小長方體的長是10厘米,

寬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體積是(

【練習目的:強化“轉化〃思想的實質。】

(二懈決問題

第一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4dm,寬2dm,放入

一個石塊后水面上升了0.5dm,這個石塊的體積是多

少立方分米?

2、一個正方體的容器,棱長20厘米,現裝有深

度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個物體后,水面上升到8

厘米,放入物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練習目的:通過比照練習,由直觀到抽象,激

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

其次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長20厘米,寬15厘米,

高10厘米。將一塊鐵塊放入容器中,裝滿水,再將

鐵塊取出,這時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這塊鐵

塊的體積有多大?★★

2、一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當放入一個長方體

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確定長方體長8分米,

寬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個棱長為15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內水深8厘

米,浸入一個不規那么的鋼塊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

口3厘米處,這個鋼塊的體積是多少?★★★★★

【練習目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化,接受小組合

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增加學生的主

子翁意識。】

五、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

2、生活中有許多不規那么的物體,我們可以把

它們轉化成規那么的物體來計算出體積。在解決數學

問題的時候,往往須要我們用一種變通的方法去思索。

3、拓展練習:那么,你能想方法測出一粒黃豆

的體積嗎?(學生匯報)

一粒黃豆特殊小,把它放入水中,我們很難看出

水面的提升狀況,也就很難算出它的體積。我們可以

先測量出必需數量的黃豆的體積,再除以黃豆的數量,

就能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了。

板書設計:

轉化

好玩的測量: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規那么物體

的體積

vF=a3芒果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V^:=abh石頭下降

瓶子溢出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3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

學問根底上,探究生活中一些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測

量方法,加深對已學學問的理解和深化。

2.

實力目標:閱歷探究測量不規那么物體體積方法的過

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

學問測量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

造就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實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學問之間的相互聯系,體

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

題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長(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

算。

2、聽故事,曹沖稱象(大象的質量轉換為石塊的

質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體積轉換成水的體積)。

故事對于我們的這節課學習是不是會有所幫助,有所

啟發呢?

3、視察(石塊'土豆)的形態,與長方體或正方體

比擬引出不規那么物體(并板書)。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規那么物體嗎?

石塊和土豆再比擬,哪個物體更不規那么,指出

今日我們就來測量石塊的體積。(板書)

二、試驗操作,測量石塊體積。

1.拿出桌子下面的測量工具,依據給出的測量工

具,各小組想好測量方案,該做哪些工作(分工)。分

工協作:

方案一

,取水,測量底面的長和寬,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

石塊后再測量水面到達的高度,用底面積乘高度的差

就是石塊的體積。(留意點:水的量應適中,不要太少

也不能太多,剛好能讓石塊浸沒而提升的水又不至于

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滿水,然后把石塊慢

慢放入水中,再將溢出的水倒進量杯中量出水的體積

2.小組匯報各自做法,老師邊聽學生匯報邊板書。

(適量的水:提升局部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乂力口

滿的水: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

真不錯,大家測出了石塊的體積,請把水倒回水

桶,下面小組交換一下測量工具,重新測量石塊的體

積,來驗證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否大致一樣。

3.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

說說看,我們班是不是會出現曹沖其次呢?

預設一:小物體一干脆有量杯測出體積。

預設二:把石塊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參與水,

直到水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撈出,再次

測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

石塊的體積。

預設三:當裝的水過高時,我們可以把提升的這

局部水的體積加水溢出的水的體積也能求出石塊的

體積。

預設四:有稱重的方法求石塊的體積,把我們量

出的石塊稱一稱,看重多少,再依據這對數據求出隨

意大小石塊的體積。

預設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塊放入長

方體空器,往容器內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滿為止,取

出石塊,再塞入橡皮泥(壓平,測量橡皮泥的高度,把

底面積乘容器高度與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

積。

三、穩固提高

今日大家的表現真不錯,有些方案老師也沒能想

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小黑板的題目

怎么做。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

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提升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

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

2.測量一顆跳珠的體積。

數25粒跳珠,放入一個盛有必需量水的量杯中,

依據水面提升的狀況測量出水的體積,再算出一顆跳

珠的體積。(學生試驗并計算出體積)

四、總結提高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學會了求石

塊的體積,我學會了怎樣求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我

學會了把一個物體轉換成另一個物體來解決問題的

方法。)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閱歷測量石塊體積的試驗

過程,探究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

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究不規那么物體體積的方法,嘗試用多種方法

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創設狀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探討、制定測量方案。

問:能干脆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3.小組派代表介紹測量方案。

學生視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探討,制定測量方案

學生的測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個正方體容器,里面放必需的水,

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塊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

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提升了幾厘米,用“底面積

X高〃計算出提升的水的體積,也就是石塊的體積了,

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的水的體積與放入石塊

后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是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

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干脆讀出溢出的水

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可以用細沙代替水,方法類似于方法一、

方法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愛好。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定測量方案。

引導學生探究與體會測量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

的方法。

二、進展試驗

讓學生按各自小組制定的方案小組合作進展測

算。

小組代表領取所需測量工具,學生小組合作動手

測量,并且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那么的

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

種。

三、試一試

1.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學生小組合作進展測算

3.小結。

師:通過試驗,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請幾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

的測量方法去測量其它不規那么物體的體積。

四、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學生聽老師講解并描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5

教學目標

1、駕馭整除、約數、倍數的概念.

2、知道約數和倍數以整除為前提及約數和倍數

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學重點

1、建立整除、約數、倍數的概念.

2、理解約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3、應用概念正確作出判定.

教學難點

理解約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課件演示:數的整除下載)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視察算式和結果并將算式分類.

除盡

除不盡

64-5=1.2154-3=15

1.2v0.3=424-r2=12

23+7=3……2

314-3=10……1

3、引導學生回憶:探究整數除法時,一個數除

以另一個不為零的數,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

說第一個數能被其次個數整除.

4、找尋具有整除關系的算式.

板書:15+3=515能被3整除

5、分類除盡

除不盡

不能整除

整除

64-5=1.2

1.24-0.3=4

154-3=15

24+2=12

23+7=3......2

31-5-3=10......1

二、探究新知

(一)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

1、整除所需的條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數)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數)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數和除數都是小數)

(2)引導學生明確:第一個數能被其次個數整除必

需滿足三個條件:

a、被除數和除數(0除外)都是整數;

b、商是整數;

c、商后沒有余數.

板書:整數整數整數(沒有余數)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兩個數,理解整除的意義.

(1)探討:假如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數相除,那

么必需滿足幾個條件才能說a能被b整除?

(板書:a+b)

學生明確:a和b都是整數,除得的商正好是整

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

(板書:a能被b整除)

(2)接著探討:在什么狀況下才能說a能被b整

除?(板書:除0)

學生明確:整數a除以整數b(bR),除得的商是

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也可以說b

能整除a).

3、反應練習.

⑴下面的數,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其次個數整

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定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O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與〃除盡”的聯系和區分.

探討:綜合以上所學學問探討,”整除“和"除盡"有

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分?

(舉例說明)

(二)約數、倍數的意義

1、類推約數、倍數的意義.

(1)老師講解:15能被3整除,我們就說15是3

的倍數,3是15的約數.

(2)學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們就說,24是2的倍數,2是

24的約數.

10能被5整除,我們就說,10是5的倍數,5是

10的約數.

a能被b整除,我們就說a是b的倍數,b是a

的約數.

⑶探討:假如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整數,在什

么狀況下才可以說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在

數a能被數b整除的條件下)

⑷小結:假如數a能被數b(bwO)整除,a就叫做

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2、進一步理解約數、倍數的意義.

(1)整除是約數、倍數的前提.學生明確:約數和倍

數必需以整除為前提,不能整除的兩個數就沒有的數

和倍數的關系.

(2)約數和倍數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