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2012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_第1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2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_第2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2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_第3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2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_第4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2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2012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語

文命題單位: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2012年4月19日本試題卷共10頁,六大題23小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語言基礎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和面

迷惑

霍亂

豁然開朗

B.勁敵

靚妝

痙攣

曲徑通幽

C.地殼

譏誚

撬動

翹首以待

D.殄滅

觍顏

靦腆

恬不知恥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提綱

發祥地

別出新裁

大海里撈針

B.瀆職

敲竹杠

步履為艱

快刀斬亂麻

C.幅員

開倒車

察言觀色

禮輕情意重

D.忖度

破天荒

聲名雀起

人不可貌相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杜絕官員貪污腐敗的最好策略,在于完善權力的制衡機制,并賦予民眾能夠有效監督官員的權力,而不僅僅是糾纏于官員任職的地域問題。

B.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于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開放地級市戶籍,并對進城農民的土地權益作出了明確保證。

C.“課內比較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在我省開展的有聲有色,可謂甚囂塵上,社會反響強烈,好評如潮。

D.面對光怪陸離的現代觀念,他們能從現實生活的感受出發,汲取西方藝術的精華,積極探索新的藝術語言。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

B.在2011年8月29日晚110米欄的決賽中,羅伯斯嚴重干擾劉翔沖刺,經中國代表團申訴被判犯規,取消了他的金牌。

C.當80多歲的李大爺仰面摔倒時,亟待人們予以救助。圍觀者竟無人上前扶他一把,一個半小時后老人才被送到醫院救治。

D.面對教育部推行的漢語四六級考試,國人紛紛質疑:這種考試真能改善“外語熱、國語冷”以及網絡語言不規范等語言現象嗎?5.下面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莎士比亞是十六世紀英國杰出的戲劇家,雨果是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曾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喜劇《威尼斯商人》、小說《悲慘世界》和《雪國》。

B.《紅樓夢》的情節主線是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悲劇。賈寶玉鄙棄功名富貴,追求率性自然,公然聲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與賈寶玉情趣相投,從不對寶玉說讀書求功名的“混賬話”,不像薛寶釵那樣做封建社會標準的“名媛淑女”。

C.《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著作,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傲x”可謂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足可統率《論語》全書。

D.《吶喊》是魯迅的小說集。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把中國幾千年歷史歸之“吃人”二字,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對中國舊制度和腐朽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剖析和徹底否定?!秴群啊烦蔀橹袊F代文學奠基之作。二、現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6-8題。魯迅的本質精神是他對于中國社會、文化和中國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國社會才能讀懂魯迅,而只有讀懂了魯迅才能理解中國社會。魯迅與中國就是這樣一種解不開的糾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戰的不是哪一個個人。而是中國的一種文化傳統,一種民族劣根性,一種社會狀態。局限于魯迅與周邊人際關系和具體事件的糾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魯迅的價值和意義的。魯迅是常讀常新的,他已經成為一個世紀性的話題,我們這個民族花費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也尚未真正讀懂魯迅,理解魯迅。留在民族記憶里的魯迅是中小學教科書中的魯迅,是每逢某個重大政治節日便被裝飾出來的魯迅。毫無疑問,魯迅已經遠離了我們這個時代和我們自己。人們都認同魯迅性格的本質是挑戰強者而絕望的反抗,但是我們很少能細想為什么魯迅能至死豎守這一性格?歸根結底,就是魯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魯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為“知識分子”這一概念進行了界定。對于我們來說,魯迅精神在當代中國最大的價值,就是對于中國當代知識分子思想立場和人格境界的啟示意義。夜深人靜,我讀到魯迅的一些句子,總是驚出一身汗水來。這冷汗不只是為魯迅的深刻而驚嘆,也是面對魯迅的深刻和挑戰而自愧不如的結果。魯迅的偉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魯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魯迅,讓我們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無論如何,作為真正的魯迅學人,絕不能參與對于魯迅本質精神的改造,因為曲解魯迅就是背叛魯迅。魯迅在世紀之初確立的現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喚“真人”揭露“偽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魯迅始終是“復古”的——復歸于人間的原點。魯迅在擔負起政治救亡、思想啟蒙重任的同時,又擔負起道德救贖的重任。魯迅的真實讓惡人的作惡變得困難.特別是讓偽善者暴露出惡的本質。他一生樹敵過多,除了思想立場和政治傾向的差異之外,很大程度是由于性格所致。而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說假話和揭穿虛偽。這造成了他人際關系中最大的悲劇——自己不虛偽也不允許別人虛偽。魯迅的真誠與真實是當下中國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資源,思想意識上的“獨出”與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魯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內容。魯迅一生都在“力抗時俗”“力抗強者”。而今日之民眾,在思想意識和道德人格上則往往表現為兩重性:思想意識的覺醒與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歷史的發展,一般民眾逐漸疏離于僵化的意識形態,具有了被“喚醒”后的思想狀態。但是,正是由于這覺醒之后對現實所產生的失望,使人們喪失了理想主義和共同倫理精神,退而求其個人物質生活的發展,結果帶來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識的弱化與道德人格的滑落。身處當下境遇,我們可能什么都做不來,但至少能做到真誠和善良。魯迅的存在,為我們確立了一種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鏡子。面對魯迅的言行,使我們不敢自我夸耀,使我們不敢輕易自稱為“戰士”,也不敢輕易把某人稱之為“偉人”。我們只要一直努力堅守這樣一個底線: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墮落。然而,這個人生底線的堅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獨的。最后我想說兩句話:“我愛魯迅,魯迅害我?!保ㄕ?012年3期《新華文摘》張福責《遠離魯迅讓我們變得平庸》)6.對“魯迅的本質精神”的概括準確的一項是(3分)A.對于中國社會、文化和中國人的深刻理解。B.為現代人確立了一種人格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鏡子,信守“率真”的底線,遠離平庸。C.批判和挑戰中國的舊文化傳統、民族劣根性和病態的社會。D.魯迅的本質精神正是他的思想深刻所在,也是他的偉大所在。7.對作者說的“我愛魯迅,魯迅害我”的理由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愛魯迅”,是因為魯迅所表現出的強烈的批判精神,思想意識上的“獨出”和道德人格上的“率真”、不虛偽。

B.作者說“魯迅害我”,是因為遠離魯迅可讓我們變得平庸,警醒人們不可忘記魯迅,不可忘記魯迅精神人格的價值座標。

C.“我愛魯迅”,是因為魯迅精神對于中國當代知識分子思想立場和人格境界具有振聾發聵的啟示意義。

D.作者說“魯迅害我”,是因為當代知識分子要堅守魯迅確立的精神人格,會讓人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獨,是深愛魯迅的正話反說。8.根據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魯迅的痛苦在于其思想的深刻,在于他使當時乃至今時的人們活得很苦很累。

B.魯迅一生樹敵過多,主要是由于性格所致,思想立場和政治傾向是可以排除在外的。

C.魯迅為我們確立的人生標桿根高很難,會讓人們活得很累,但卻能讓人們遠離平庸。

D.思想意識的麻木與道德人格的滑落,造成了當代一般民眾的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識的弱化與道德人格的滑落。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與友人論為文書柳宗元

古今號文章為難,足下知其所以難乎?非謂比興之不足,恢拓之不遠,鉆礪之不工,頗颣(lèi缺點,毛?。┲怀?。得之為難,知之愈難耳。

茍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賾(zé幽深難見,深奧),雖有蕪敗,則為日月之蝕也,大圭之瑕也,曷足傷其明、黜其寶哉?且自孔氏以來,茲道大闡。家修人勵,刓(wán削損)精竭慮者,幾千年矣。其間耗費簡扎,役用心神者,其可數乎?登文章之篆,波及后代,越不過數十人耳!其馀誰不欲爭裂綺繡,互攀日月,高視于萬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乎?率皆縱臾(即“從容”,信心百倍的樣子)而不克,躑躅而不進,力蹙勢窮,吞志而沒。故曰得之為難。

嗟乎!道之顯晦,幸不幸系焉;談之辯訥,升降系焉;鑒之頗正,好惡系焉;交之廣狹,屈伸系焉。則彼卓然自得以奮其間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榮古虐今者,比肩迭跡,大抵生則不遇,死而垂聲者眾焉。揚雄沒而《法言》大興,馬遷生而《史記》未振。彼之二才,且猶若是,況乎未甚聞著者哉!固有文不傳于后祀,聲遂絕于天下者矣。故曰知之愈難。

而為文之士亦多漁獵前作,戕賊文史,抉其意,抽其華,置齒牙間,遇事蜂起,金聲玉耀,誑聾瞽之人,徼(jiǎo意外獲得)一時之聲。雖終淪棄,而其奪朱亂雅,為害已甚。是其所以難也。

間聞足下欲觀仆文章,退發囊笥,編其蕪穢,心悸氣動,交于胸中,未知孰勝,故久滯而不往也。今往仆所著賦、頌、碑、碣、文、記、議、論、書、序之文,凡四十八篇,合為一通,想令治書蒼頭(指管理書籍的奴仆)吟諷之也。擊轅拊缶,必有所擇,顧鑒視其何如耳,還以一字示褒貶焉。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非謂比興之不足,恢拓之不遠

恢拓:開拓,擴展。

B.談之辯訥,升降系焉

辯訥:巧言善辯和不善言辭。

C.茍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賾

茍:茍且

D.抉其意,抽其華,置齒牙間

抉:挑,抽取。10.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述說“得(獲得真知灼見)之難”和“知(見解為別人正確理解)之難”原因的一組是(3分)

A.率皆縱臾而不克,躑躅而不進

榮古虐今者,比肩迭跡B.比興之不足,恢拓之不遠

揚雄沒而《法言》大興,馬遷生而《史記》未振C.力蹙勢窮,吞志而沒

登文章之篆,波及后代,越不過數十人耳D.家修人勵,刓精竭慮者,幾千年矣

(“徼一時之聲”者)雖終淪棄,而其奪朱亂雅,為害已甚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一設問句領起,撇開那些人們常見的寫作難點不談,提出“古今號文章為難”在于“得之為難,知之愈難耳”的觀點,從而將為文之難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B.作者指出為文出現這樣那樣的細疵微瑕,其實并無大礙,并用兩個淺顯比喻,以反問的形式委婉規勸那些“得其高朗”的“為文之士”,不可輕易放棄,要堅持“探其深賾”,以化難為易。

C.收束段表面看來,好像只是幾句客套話而已,實則希望友人通過閱讀鑒賞,漸悟“得之為難,知之愈難”的深刻內涵,和全文旨在主張作品內容和形式力求創新,反對“漁獵前作,戕賊文史”,提倡加強為文者主觀修養的觀點相呼應。

D.舉西漢著名辭賦作家揚雄和史學家司馬遷為例,除了佐證“知之愈難”,主要在感嘆自己的文運不濟的坎坷身世及遭貶謫居的憤懣。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其間耗費簡扎,役用心神者,其可數乎?(3分)

(2)雖終淪棄,而其奪朱亂雅,為害已甚。(3分)

(3)未知孰勝,故久滯而不往也。(3分)13.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之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保ㄟx自《孟子》)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江城子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1)這首詞的上闋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2)這首詞的最后一句與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表現手法

上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4分)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的5小題作答)(5分)(1)

,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荀子《勸學》)(3)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4)舞幽壑之潛蛟,

。(蘇軾《赤壁賦》)(5)

,余獨好修以為常。(屈原《離騷》)(6)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7)夢入神山教神嫗,

。(李賀《李憑箜篌引》)

(8)為天下笑者,何也?

。(賈誼《過秦論》)四、現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白發上津城梅潔

小時候.就隱約聽父親說過湖北鄖西有個“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離家,光陰荏苒,歲月滄桑,再沒問津。長大后才知人們已經把這個“古成語”作為對愛情不專一的貶損詞。

接部西鄒龍權電話時,我就問,鄖西是不是有個朝秦暮楚的地方?鄒龍權說:有呀,上津就是。

我說,我去上津看看好嗎?鄒龍權說當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沒去上津時,只知“朝秦暮楚”是個成語,去了上津,才發現這是一個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這不,我們去上津的車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陜南古漫川,漫川鎮的執政者們把我們領到一片開闊場地,那里并排矗立著二百多年前奏楚兩地人各建的古戲樓。秦人的戲樓簡約、雄宏,楚人的戲樓精巧、華麗。真有點像一對秦楚相好,在這里牽手百年。

蒼莽秦嶺,不僅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秦楚兩種不同文化的揖別地。

我們在漫川古鎮穿街走巷。我問鄖西朋友,為什么在陜西地界停下?朋友說,這里離上津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來上津參觀的人,必領到漫川,去漫川參觀的人必領來上津,這已成慣例。啊,秦楚不再戰爭!啊,鄂陜息息相依!

走進上津,才知上津這個有著1800歲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發千丈!老得只想讓人跪地揖手仰凝。走進上津,才知道蝸居在秦嶺深處的楚塞秦關在中國歷史上是怎樣地舉足輕重!如果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這里建平陽縣算起,1800年里,上津曾14次設縣、6次設郡、2次設州,歷史太垂顧漢江邊這塊彈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嶺,南臨漢水,金錢河穿城飄逸而過。這里自古就是兵來將去、戰馬咴嘶的軍事重鎮,也同時是一個舟楫穿梭、商賈云集的商貿榮城。三國時,曹操部將就在此扼守中原關口,南宋年間,岳飛和金兀術部將在這里殺聲震天,元初忽必烈把這里設為囤糧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領上津前后達80年之久!以至于后來的李自成、王聰兒、新四軍……上津飽經戰爭創傷。

唐代杜牧有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鄙辖蛉酥?,當年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們那里起岸,然后由騎士打馬飛奔,送入長安宮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驛站。

上津人還說,長安是13朝古都,歷朝歷代從江南選送美女進皇宮的船隊,經長江、漢水數月的水上勞頓到達上津之后,已人困馬乏,紛紛上岸休息,之后轉陸路穿秦嶺到長安。而無數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機進入上津、鄖西民間,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鄖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麗質。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傳著一句諺語:“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婦到鄖西。”應該是對這一歷史事像的注釋。

上津古城長寬僅二三百米,周長也僅只1.2千余米,不足誕生我的鄖陽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東西南北四邊城門上的鎏金大字“連鄖”“通漢”“達楚”“接秦”,已足以顯示它通連四海的屬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湯的城墻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墻、飛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顫: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國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鄖陽府城、鐵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調工程中沉沒了。保護好上津古城吧,權當是為中國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時,收到上津26歲的鎮長陳林的電子信件,他在信中寫道:“……還記得我嗎?鄖西縣上津鎮的那個小陳鎮長,在你眼里或許我還是一個‘伢’。你們是我所見到的最好的作家,溫文爾雅、學識廣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須得感謝你們來上津,這是上津人民的榮幸,更是我的榮幸……”他告訴我他又有了作家夢,說這夢是見到我們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給“伢”回信:“……我和我們一行真的不能忘記上津,不能忘記很年輕的小陳鎮長——請恕我不稱呼你‘陳鎮長’,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驚訝古老得如白須仙翁般的上津,有你這樣一位童顏稚子坐鎮!也許正是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選自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報》)1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頭巧妙地用成語引出要寫的上津古城,意在讓人們在對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對這個詞作為“對愛情不專一的貶損”意思的誤解。

B.作者對比描寫了去上津車停古漫川見到的秦楚兩地人各建的古戲樓,借此突出秦楚兩種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兩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牽手的古地。

C.作者用“老得白發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歷史的上津古城,既顯觀了這座歷史古城的滄桑和衰老,也表達了作者對這座歷史古城的無比景仰之情。

D.作者引用杜牧詩句并講述鄂西北諺語來由,既欲揭露封建統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這座古城在連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E.作者無意具體描寫上津古城的景物,卻展示了它東西南北四邊城門的“連鄖”“通漢”“達楚”“接秦”四個鎏金大字,顯示它通達四海的作用,構成了與杜牧詩句和鄂

西民諺表現作用的呼應之勢。17.作者是怎樣圍繞“白發上津城”中的“白發”二字來寫上津城的?作者著墨上津的“白發”為什么先寫在漫川時見到的秦楚兩地人各建的古戲樓?(4分)18.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墻上,凝望城下時“心中倏忽一顫”。這“一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內心世界?作者又是以什么寫法來呈現這種內心世界的?(4分)19.結尾作者在給上津鎮26歲的鎮長的信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