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七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1頁
重慶市七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2頁
重慶市七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3頁
重慶市七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4頁
重慶市七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2026級第四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睂τ谒囆g學而言,加快構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已經成為中國藝術界的共同目標。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藝術學學科的研究積累和學科建設經過了較為漫長的過程。到2022年,設置了包括藝術學理論與應用藝術學在內的“藝術學”一級學科,并賦予西方意義上的“藝術學”以新的中國式內涵,中國藝術學的發展充分彰顯了我國學科設置的制度優勢與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的藝術學學術體系,需要在明確中國藝術學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歷史的同時,揭示其中的規律、路徑與獨特發展模式,從而完成中國藝術學的合法性論證與學科建構。中國藝術學學科在中國的建設路徑,可以概括為“橫向取法”,從而區別于其他西方舶來學科在中國發展建設中的“縱向取法”。所謂“縱向取法”,就是指在同一門學科內部向西方借鑒、取經。所謂“橫向取法”,就是指這門學科中國有、西方沒有,或者中國與西方的發展程度相差不大,或同樣為新興學科,或西方國家雖有這門學科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重點發展,造成同樣弱小的局面,此時便不適用向西方借鑒的“縱向取法”,而需要轉向其他成熟的兄弟學科吸收養分。藝術學理論就是這樣一門學科,我們通過發揮自主學科設置的制度優勢,將其建制化、規模化、本土化,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自身主體性的藝術學話語體系,需要從作為學術概念體系的話語本身著手,最終也落實為進行學術交流的話語表述。哲學社會科學所說的“話語”,主要包括政治話語、大眾話語、學術話語、國際傳播話語四部分。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把學術話語和政治話語、大眾話語、國際傳播話語截然分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在很多領域積累了自己的經驗,也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話語規則,體現了新中國的制度創新。(摘編自祝帥《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歷史傳統與當代建構》)材料二:中國古人堅持整體性思維與詩性表達,以“神、妙、能、具”表達對于藝術品級的認識,以“雄渾”等語言傳遞對文本風格的認識,以“膽、識、力”等形容創作之體的才能,以“淡、清、逸”等指稱人的體態氣質之美。中國人在意象上追求情景交融,在布局上追求虛實相生,在意蘊上崇尚“外”與“遠”之旨?;诖酥袊乃囆g學理論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體系特征:概念內涵的外溢性概念間關系的交叉性與互動性、概念與感性直觀的互證性、結構的虛實相生性、審美的體悟性等。如此中國為學術界提供了一種具有“無形”特征的開放性體系觀.故構建藝術學理論“三大體系”的基本體系觀當先“破”后“立”,“立足中國借鑒西方”。新時代,在文化建設中,相關的學術命題、思想觀點、標準與話語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都還不太相稱。要真正實現中國文化繁榮發展,就必須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對構建中國特色藝術學理論“三大體系”的認識,還須基于對體系多元性的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認為.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價值,并不存在超越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世界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同樣為世界提供了獨特而全方位的體系之思。中國藝術學理論的體系之思,不僅包括基于整體思維的關于“何為藝術”、“藝術”中“藝”與“術”的關系、技——道——藝關系的深刻理解對藝術功用與價值、藝術與人生關系的深入剖析,對藝術家的身份、使命與人品、藝品關聯性的解讀,還包括對藝術作品的獨特的審美認知、藝術接受中獨特的審美心理構建等內容。在具體的推理演繹中,中國藝術學理論追求一種圓融通達視域下的彼此交往和親密接觸,最終完成的是一種“親緣性”的結構書寫和開放性的理論體系。體系的表達則往往以詩性之語傳遞理性之思,以具體的事象、物象或意象進行譬喻、轉換與關聯。理性意旨與感性形象之間并非單一的鏈接關系、二者并不完全契合。感性形象常以其豐富性、生長性躍出抽象意旨的框定,幻化成不同的理性之蝶,令人激賞、流連。整體性思維、形象性表達、多義性指向、現實性關懷等,足以使中國藝術學理論呈現出別樣的體系之美。對于這種體系的發掘、梳理與剖析,既是一種古今對話,又是一種中外交流。通過這種對話與交流。中國藝術學理論可以為世界作出獨特貢獻。(摘編自梁曉萍《構建中國藝術學理論“三大體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彰顯中國特征的藝術學“三大體系”的構建已提上日程,成為中國藝術界的目標。B.從學科體系來看,中國藝術學學科在西方現有成就基礎上賦予其新的中國式內涵。C.中國為藝術學理論的構建提供了頗具特色的觀念,有利于構建并豐富藝術學理論。D.就目前來說,我國在藝術學理論建構的諸多方面還不盡如人意,需要加強和提高。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明確了中國藝術學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歷史,我們才能構建中國特色的學術體系,并完成其合法性論證。B.我國藝術學學科建設采用“橫向取法”的路徑,摒棄西方舶來的學科門類,汲取本國不同地區藝術發展成果。C.沒有超越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世界文化”,因此每種文化都有價值,中華民族文化的價值同樣不可低估。D.中國藝術學理論體系之思涉及與藝術相關的很多方面,這種體系的表達往往借助詩性之語來傳遞理性之思。3.(改編)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中關于詩性表達觀點的一項是()(3分)A.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B.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C.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D.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4.根據材料一內容,下列選項中對下面這幅圖表的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藝術學與其他學科門類并列始于2022年。B.美術學、設計學都是藝術學的分支學科。C.藝術管理學和管理學屬于不同的學科門類。D.我國在藝術學理論方面已取得驕人成績。5.(改編)中國藝術學理論所呈現出別樣的體系之美在兩則材料中有何具體體現?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竹葉舟川端康成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從梅樹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幾片葉子,然后把葉子放到水桶里?!按阆矚g嗎?”小男孩出神地盯著水桶看。他抬起頭看看秋子,咧著嘴微笑著?!扒镒咏o你做了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媽媽說,“因為你是好孩子。如果你聽話,秋子就和你一起玩。”秋子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來,是因為感到小男孩的媽媽想同她的爸爸單獨聊聊。這個孩子很淘氣,就把他領了出來,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個弟弟。他攪著葉子?!八鼈冊诖蛘棠?!”他高興得什么似的。她把洗凈的單衣擰干,晾了起來。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還沒有回來?!按?!”小男孩一邊使勁地攪著水,一邊喊:“狠狠地打!”“你把身體全搞濕了?!薄耙蝗凰鼈儾粍友?!”確實,他把手一拿出來,竹葉就靜止不動了?!鞍阎袢~放到河里去,那樣就不會停了?!毙∧泻淹袄锏闹袢~撈了起來,秋子把水澆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廚房。她站在河邊的一塊石頭上,把竹葉一片一片地扔進河里。小男孩樂得直拍手?!拔业拇蜈A了!你看,你看!”他沿著河邊,跟在竹葉后面跑。秋子把最后的幾片扔到河里,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她費力地跑著,因為她的左腳有毛病。她孩提時,得過小兒麻痹癥,左腳跟著不了地。這左腳狹小,柔軟,腳面彎得拱了起來,她既不能跳繩,也不能走稍遠一點的路,她放棄婚嫁的希望,但不久卻訂婚了。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時候都更賣力地鍛煉,使左腳跟能著地走路。腳跟很快地起了泡。但她堅持著。不久,便失敗了。隨著放棄了鍛煉,打泡后的傷疤仍留在左腳跟上,就像爛凍瘡似的。這男孩是他未婚夫的弟弟,所以這是她第一次用腳跟走那么多的路。面前是一條小溪,上面浮動著雜草。兩三竹葉被勾住了。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約一步的地方看著竹葉,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她走過來。更沒有留神她走路的姿勢。小男孩頸子上的凹處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她很想把孩子抱在懷里。小男孩的媽媽走了出來,對她說了聲“再見”便挽著孩子走了?!霸僖?!”小男孩平靜地說。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約被取消了。大概是戰爭時的陰郁氣氛才使他想同一個跛得厲害的姑娘訂婚的。她沒有進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間,大家都站在那里看。戰時,建筑中斷,野草叢生;現在一下子都改觀了,門口還有兩棵蒼勁的松樹。在秋子看來,這是一種堅固結實的房屋,但是,卻有許多窗戶,走廊好像全部包在玻璃里。大家猜測著搬進去住的會是什么樣的人,但誰也無法確切地知道?!咀ⅰ?950年4月,川端康成赴廣島長崎參觀了原子彈爆炸的遺跡,寫下了《竹葉舟》。文本二:唐代陳季卿是江南人,到長安考進士,十年沒有返家。一天,他去青龍寺尋訪僧人,不遇,便在殿閣中等候,有一老翁也坐在此處等候僧人。陳季卿注意到墻壁上有地圖,他找到通向江南的路線,說:“如果能從此路回家,考不中也沒有關系?!崩衔陶f:“這有什么難的。”于是摘下臺階前的一片竹葉,放在圖中的渭水上,對陳季卿說:“你凝視此處,就會如愿以償?!标惣厩淠坎晦D睛,忽見渭水波濤洶涌,托來一只大船,他恍恍惚惚登上,船速極快,一旬后到家,家人欣喜萬分。(“竹葉舟”出處)元雜劇《竹葉舟》寫陳季卿科考落第,于終南山青龍寺遇仙人呂洞賓。呂洞賓勸其出家,陳季卿功名心未泯,塵緣未了,堅執不肯。呂洞賓用一片竹葉化為一只小船,送思親心切的陳季卿歸去。陳季卿在睡夢中乘船回到家中,與家人相見后即刻赴京趕考,途中小船被大風浪掀翻,陳季卿落水后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他發現呂洞賓留下的荊籃和詩句,詩中講出了自己在夢中的經歷,于是知其為異人,急忙趕去,拜求度脫。呂洞賓將陳季卿分別引見于八仙后,同赴蟠桃仙宴。從此,陳季卿以悟道者形象走入了中國古典文學。(元雜劇《竹葉舟》劇情簡介)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開頭雖然是秋子陪未婚夫的弟弟玩耍的溫馨場景,但“她的未婚夫還沒有回來”一句揭示了秋子內心的沉重與忐忑。B.陪小男孩玩耍時,秋子首次用腳后跟走了很遠的路,是因為小男孩是未婚夫的弟弟,這從側面表現了秋子對愛情的渴望。C.小說的女主人公名為秋子,“秋”關乎萬物肅殺的秋天,作者從自然特征為主人公命名,奠定了文章悲傷、落寞的基調。D.小說并未正面描寫戰爭,卻在人物身上體現了戰爭的影響,如秋子有了婚約又失去,小男孩嘴里的“打仗”“打”等字眼。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以“竹葉舟”為題,一則“竹葉舟”是小說的線索;二則結合文本二看,“竹葉舟”在作者筆下又具有象征意義。B.小說起筆寫秋子摘竹葉做竹葉舟,收筆寫秋子看別人造房子,著意設置懸念,使小說籠罩上一層懸疑色彩。C.文本一的小說在表達上用語簡潔,平淡克制,但仔細品味,讀者仍能讀出其中蘊含的戰爭帶給人的深沉濃烈的感情。D.《竹葉舟》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場景中描寫了秋子等幾個人物,情節簡單,體現了小小說“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文體特點。8.(改編)川端康成的《竹葉舟》通過獨特的敘事順序設計,將個人命運與戰爭創傷交織。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文章敘事順序的巧妙性。(5分)9.(改編)不少研究者認為川端康成的小說《竹葉舟》源于中國“竹葉舟”故事,但主人公面對人生困境時的選擇存在差異?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光武將數千兵,徼之于陽關。諸將見王尋、王邑兵盛,反走,馳入昆陽,皆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光武議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百里、不見其后。諸將遽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惫馕鋸蜑閳D畫成敗。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時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六月已卯,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余,前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光武復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遂前。諸將既經累捷,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節選自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上》)材料二:太宗曰:“嚴刑峻法使眾畏我而不畏敵,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軍當王莽百萬之眾,非有刑法臨之,此何由乎?”靖曰:“兵家勝敗、情狀萬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如陳勝、吳廣敗秦師,豈勝、廣刑法能加于秦乎?光武之起,蓋順人心之怨莽也,況又王尋、王邑不曉兵法,徒夸兵眾,所以自此敗。臣案《孫子》曰:‘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若愛未加而獨用峻法,鮮克濟焉。”(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10.(原創)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會候騎還A言大兵B且至城北C軍陳數D百里E不見F其后11.(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相,文中指我們,與《陳情表》中“更相為命”的“相”意思相同。B.候騎,“候”有偵察、守望之意,“騎”指騎兵,“候騎”在文中指偵察騎兵。C.卻,文中指退、后退,與成語“卻之不恭”的“卻”意思不同。D.克,文中指能、能夠,與《論語》中“克己復禮為仁”“克”意思不同。12.(改編)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光武帝率軍準備去陽關攔截王莽的軍隊時,遇上王尋、王邑的軍隊,眾將領便掉頭逃回昆陽.憂慮妻子兒女,并打算分散返回各自的城池。B.面對城外列隊數百里的敵軍,光武帝為大家謀劃成敗的計策,并安排王鳳、王常守城,自己則與宗佻等十三人騎馬到城外去召集人馬。C.光武帝率領敢死隊從城西水上沖擊敵軍的中堅部隊,使得敵軍混亂起來,乘著銳氣摧毀敵陣,城中人馬也沖出來,內外夾攻,擊潰王莽的軍隊。D.唐太宗不明白光武帝為什么能擊敗王莽的百萬雄師,李靖以《孫子兵法》為據,強調光武帝因嚴刑立威方使士卒效命,故能制勝。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2)兵家勝敗,情狀萬殊,不可以一事推也。14.根據材料一概括光武帝在昆陽之戰中以少勝多的原因。(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謝柳太博惠鶴范仲淹新詩遺鶴指真經,對此仙標詎敢輕?萬里華亭思去伴,千年遼海識歸程①。雞群與處曾非辱,鵬路將翔孰謂榮?獨愛九皋嘹唳好②,聲聲天地為之清。【注】①遼海,指遼東,《搜神后記》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②九皋,深遠的水澤淤地,《詩經·鶴鳴》中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之句。15.(改編)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友人柳太博贈仙鶴并附新詩一首,詩人為表達謝意,作本詩以回贈。B.“萬里”“千年”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深化了柳太博對鶴的思念之情。C.以“仙標”稱頌鶴超凡脫俗的風姿,表現了詩人對這份禮物的珍視。D.尾聯借《詩經》中鶴鳴九皋的意象,抒寫鶴聲清越滌蕩天地,寄托詩人的濟世理想。16.(改編)本詩頸聯對鶴的描寫反用典故,別具妙處,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7.(改編)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陳情表》中“,”用白描手法把自己的形單影只,孤獨無助極其形象地表現出來。(2)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中采用大膽的夸張,同時運用遠近結合和細節描寫的手法對蜀道的險峻進行刻畫的詩句是“,”。(3)《離騷》中直接抒發對百姓疾苦深切同情的句子是“,”。(4)古人常以草木入詩,或反襯荒涼,或用來抒發物是人非、盛衰興亡的感慨,如唐宋詩詞中的“,”。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三星堆遺跡二號坑中出土的縱目人面具是世界上年代最遠、形制最大的面具。面具十分另類,它寬達1.38米,高達0.645米,眼睛呈柱狀向外凸出,奇異非常,同時卻又不失威嚴,這一特征正好對應了《華陽國志》中“有蜀侯蠶叢,其縱目”的記載。三星堆為何會出現造型如此奇怪的縱目面具呢?考古專家們查閱了大量關于古蜀地的資料,認為古蜀人的“縱目”,很有可能就是缺鹽導致的病癥。《中國科學技術史》和《中國井鹽科技史》中,都記錄了大英縣卓筒井。這是我國手工制鹽的活化石,而它剛好就位于四川省遂寧市境內,可是這口鹽井是宋代慶歷年間的產物。也就是說,在殷商時代,古蜀之地是不知道“鹽”為何物的,(A)。①而人體一旦缺少食鹽,②就會使得氯元素和鈉元素在人體嚴重不足,③引發頭暈眼花、身體浮腫等癥狀,④更嚴重的人還會患上“甲亢”,⑤而眼睛大幅度“突起”正是甲亢的一種特征。因此,有專家猜測蜀王蠶叢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甲亢患者,他眼球格外凸出。古人不了解這種疾病,認為是神性的象征,是一種“圣人異象”。后人在塑造蠶叢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B),便有了這種奇特的“縱目”形象。18.(改編)文中出現了多處引號,請簡要分析第一段中兩處引號用法的區別。(4分)19.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①茶雖不像其他食物那樣是維系生命之必需,但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②由于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清熱解毒、消食除膩、緩解疲勞、興奮神經、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在解渴的同時又利于身心健康,這就必然引發人們對飲茶的興致,進而演化成一種大眾的生活習慣。盡管茶分三六九等,但其所含化學成分基本相同,無非是口感上的差別而已。③對于平民百姓,名茶佳茗或許不能經常消費,但普通茶葉還是可以盡情享用的。④事實上,茶不僅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還經常深度參與到各種迎來送往的社會活動中。人們常把小范圍的會面叫茶敘,大規模的聚會叫茶話會。因而,喝茶便成為最普遍且簡單易行的一種人際交往方式。作為一個飲茶愛好者,我有著惜茶之癖。每得好茶便如獲至寶,密封、冷藏、防異味的各種程序,一點都不馬虎;任何到手的茶葉,無論優劣,都不曾有過絲毫的浪費。21.(改編)下列句子中的“把”字與文中加點的“把”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張山突然反悔,差點兒把李思急瘋了。B.要信任群眾,不要將一切工作都把著不放手。C.放學后,班長又把教室打掃了一遍。D.小明高考考了680分,把他爸媽樂壞了。22.“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边@句俗語出現的位置,最恰當的是()(3分)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四、寫作(60分)(改編)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2.D3.C4.A5.①利用學科設置的制度優勢和文化自信賦予“藝術學”新的中國式內涵。

②采用“橫向取法”路徑,實現藝術學理論的建制化、規模化、本土化。

③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自身主體性的藝術學話語體系。

④采用整體性思維、形象性表達、多義性指向、現實性關懷等方式,呈現出別樣的體系之美。6.B7.B8.插敘,補充身體創傷的成因:文中插入秋子童年患小兒麻痹癥的回憶(“得過小兒麻痹癥,左腳跟著不了地”),解釋她行動不便的原因。通過身體殘疾的細節,暗喻戰爭間接帶來的個體創傷(因病致殘影響生活與婚姻),將個人痛苦與時代背景隱性關聯。補敘,揭示情感困境的根源:補敘“戰時陰郁氣氛讓未婚夫與跛腳的她訂婚”,說明婚約的脆弱基礎(可能是戰時短暫慰藉)。結尾補敘“未婚夫未歸,婚約可能取消”,直接點明戰爭對情感關系的破壞(戰后希望破滅)。補全婚約的背景與結局,凸顯戰爭對普通人情感歸屬的摧毀,讓個人命運成為戰爭創傷的縮影。插敘(身體殘疾)與補敘(婚約背景/結局)交織,用簡短的回憶和補充,將秋子的生理痛苦(可見創傷)與情感危機(隱性創傷)串聯,讓讀者通過個人故事直觀感受戰爭對普通人身心的持久傷害,敘事簡潔卻有力。9.①《竹葉舟》源于中國“竹葉舟”故事:從文本二“竹葉舟”的出處可知,“竹葉舟”故事比喻短暫的、夢幻般的境遇。戰爭中秋子訂婚了,給了她未來生活希望,但戰爭結束了,未婚夫卻沒有回來,讓她失望。愛情、婚姻、生活如同夢幻。②陳季卿面對科舉失敗、思鄉心切,陷入功名與親情的矛盾。通過仙人(呂洞賓)的竹葉舟幻境實現“歸家—夢醒—悟道”,最終放棄塵世追求,隨仙入道,以“超脫現實”的方式化解困境。③秋子在現實創傷中面對戰爭導致的身體殘疾(小兒麻痹后遺癥)、情感失落(未婚夫未歸、婚約可能破滅),僅通過日常細節(做竹葉舟、看他人建房)默默承受。她從感傷中擺脫出來,轉入對身邊事物的關注與鑒賞,命運使秋子變得更加堅強與隱忍,這是積極的傾向。問題6答案分析:B選項中“從側面表現了秋子對愛情的渴望”表述錯誤。秋子首次用腳后跟走路的行為是直接展現她對未婚夫家庭的重視和情感投入,屬于正面描寫而非側面暗示小男孩的身份(未婚夫的弟弟)雖關聯婚事,但秋子的行為本身是對婚事的直接回應,而非側面烘托。問題7答案分析:B選項中“刻意設置懸念”錯誤。小說開篇的“竹葉舟”是自然引入的意象,結尾的“看造房子”則暗示秋子轉向新生活的心理變化,二者均非突兀的懸念設置,而是通過日常場景推動情感表達問題8答案分析:插敘:創傷記憶的碎片式嵌入在秋子與小男孩放竹葉舟的當下敘事中,插入對童年小兒麻痹癥的回憶(“她孩提時,得過小兒麻痹癥,左腳跟著不了地”)。這段插敘打破線性時間,既解釋了她行動不便的生理缺陷,又隱性關聯戰爭背景——殘疾成為戰爭間接創傷的身體印記(因病無法正常生活,婚約因戰爭陷入未知)。插敘內容與現實行動(“費力地跑著”“左腳跟的傷疤”)形成對照,通過身體細節將個人命運與戰爭后遺癥直接勾連,使生理痛苦成為戰爭對個體摧毀的隱喻。補敘:命運困境的漸進式揭曉在“戰爭已經結束,未婚夫未歸”的現狀描述后,補敘“大概是戰爭時的陰郁氣氛才使他想同一個跛得厲害的姑娘訂婚的”,揭示婚約的脆弱性。這一補敘并非簡單回溯,而是對前文“訂婚—等待—可能破滅”邏輯鏈的補充,點明戰爭氛圍對情感關系的扭曲(同情或短暫慰藉促成的婚約,戰后面臨瓦解)。結尾處“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約被取消了”以補敘形式直接挑明結局的不確定性,將個人情感困境推向戰爭造成的普遍創傷——婚約的崩塌成為戰后信任、希望破碎的縮影,使個體命運成為時代創傷的微觀注腳。敘事效果:插敘與補敘交織,使文本在“當下行動(放竹葉舟、晾衣服、看新房)—過去創傷(殘疾成因、戰時訂婚)—未來困境(婚約危機)”的時空跳轉中,以碎片化的個人記憶拼貼出戰爭對普通人身心的持久傷害。身體殘疾的插敘是可見的創傷符號,婚約危機的補敘是隱性的精神創傷,二者共同將個人命運的漂泊感(如竹葉舟般脆弱、無定)與戰爭的破壞性深層綁定,實現以小見大的創傷書寫。問題9答案分析差異點:陳季卿(中國故事)的消極避世:經歷南柯一夢后,他放棄功名、遁入空門,體現傳統文人對現實的逃避與超脫秋子(川端康成小說)的隱忍堅韌:婚約破滅后,秋子并未沉溺感傷,轉而關注造房場景,暗示戰后重建的希望【答案】10.ACE11.A12.D13.(1)現在我們的兵馬糧草已經很少了,可是外敵強大,如果我們合力抵抗敵軍,功績或許可以建立。

(2)兵家勝敗的情況千差萬別,各有不同,不可以根據一種情況去推斷。14.①激發眾將領的斗志。

②積極謀劃,想辦法召集人馬。

③身先士卒沖殺敵軍,摧毀敵軍要害。參考譯文:材料一:光武帝率領數千兵馬,到陽關攔截王莽的軍隊。眾將領見王尋、王邑的軍隊強大,便掉頭逃跑,奔回昆陽,都惶恐不安,惦念著妻室兒女,打算分散返回各自的城池。光武帝與眾將領商議說:“現在我們的兵馬糧草已經很少了,可是外敵強大,如果我們合力抵抗敵軍,功績或許可以建立。如果分散開來,勢必不能得以保全。而且宛城尚未攻克,那邊的軍隊不能來救援我們,昆陽一旦被攻破,一天之內,我們各部都將被消滅。現在不同心合力共舉功名,反而想著去保全妻兒和財物嗎?”眾將領憤怒地說:“劉將軍怎么敢說這種話?”光武帝笑著站起來。這時恰好偵察敵情的騎兵回來,說敵人大軍將到城北,軍隊隊列數百里長,看不到隊伍的后面。眾將領急忙對光武帝說:“還是請劉將軍謀劃對策。”光武帝又為大家謀劃成敗的計策。當時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光武帝于是派遣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城中,自己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在晚上騎馬從城南門出去,到外面去調集兵力。當時王莽軍隊已到達城下的有近十萬人,光武帝幾乎不能出城。六月己卯日,光武帝便和軍隊一起前進,親自率領一千多步兵和騎兵,進軍到距離王莽軍隊前四五里的地方列陣。王尋、王邑也派出數千人馬迎戰。光武帝沖入敵軍,殺死了數十個敵人。眾將領驚喜地說:“劉將軍平時看見小股敵人就膽怯,今天見到強敵反而勇敢,很是奇怪,而且又到前面去了,我們應協助劉將軍!”光武帝又向敵人沖去,王尋、王邑的軍隊向后退去,各部兵馬一齊乘勝進擊,砍下成百上千敵人的首級。連續取得勝利,于是軍隊向前推進。眾將領已經取得了多次勝利,膽量更加壯大,無不以一當百。光武帝便率領敢死隊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擊敵軍最精銳的隊伍,王尋、王邑的軍隊開始混亂起來,光武帝乘著銳氣率領軍隊摧毀了敵陣,于是殺死了王尋。昆陽城中的軍隊也擊鼓吶喊著沖出來,內外合擊,呼聲震天動地,王莽的軍隊大敗。(節選自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上》)材料二:唐太宗問:“用嚴刑峻法使三軍怕我而不怕敵人,我很疑惑這種說法。從前漢光武皇帝率領孤軍抵擋王莽百萬之眾,并沒有使用嚴刑峻法來治理軍隊(卻取得勝利),這是因為什么呢?”李靖回答說:“兵家勝敗的情況千差萬別,各有不同,不可以根據一種情況去推斷。如陳勝、吳廣擊敗秦軍,難道是陳勝、吳廣的刑法比秦二世的更為嚴苛嗎?漢光武帝起兵平定天下,是因為順應了人民怨恨王莽的心理,何況王尋、王邑又不懂兵法,只是夸耀軍隊眾多,所以自取敗亡。我按《孫子》說:‘士卒尚未親近依附就處罰他們,他們內心就不服;已經親近依附而(該有的)刑罰不能執行,這種軍隊就不能使用?!@就是說,為將的必須先用恩愛和士卒結交感情,這樣以后才可以實施嚴厲的刑罰;如果沒有對士卒布施恩愛之情,就單純使用嚴刑峻法,是很少能夠成功的?!保ü澾x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15.B16.①“雞群”用典“鶴立雞群”,代表了人生窮(平凡、平庸、窘迫、不得志)時的境遇。②“鵬路”用典“鯤鵬南圖”(或者只要答到志向得到伸展,有美好的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