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題組7生態文明與環境愛護1.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嫩芽新枝)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光禿)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故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下列解讀最精確的是()A.孟子敏銳地發覺了環境的變遷及其緣由B.鐵器牛耕的運用,使人類折服和改造自然的實力大大提高C.孟子主見要愛護自然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D.孟子認為不要違反農時,食物就不會缺乏2.王禎《農書》卷十一:“圍田,筑土作圍以繞田也。蓋江淮之間,地多藪澤,或瀕水時常渰沒,妨于耕種。其有力之家,度視地形,筑土作堤,環而不斷,內容頃畝千百,皆為稼地?!m有水旱,皆可救御?!辈牧戏从沉?)A.開發圍田有助于削減自然災難的發生B.開發圍田是人地沖突驚慌的產物C.開發圍田是當時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D.開發圍田是政府推動的結果3.(2024·寧夏銀川二模,25)黃河中下游地區是中國原始農業的起源地,到戰國末期,黃河已有“濁河”之稱,西漢時,黃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區水患頻繁,引發土壤沙化和鹽堿化。導致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源在于()A.爭霸斗爭頻繁 B.生產工具的改進C.少數民族南下 D.人口的大量遷移4.(2024·福建省畢業班質量檢,27)長城通常被視為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分界線。與秦長城相比,明長城的整體位置向南移動約二百到四百公里不等。造成這一改變的主要緣由是()A.明長城以北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B.長城沿線居民向中原地區接連遷移C.中原王朝對邊疆的統治力日益減弱D.全國經濟重心漸漸向江南地區轉移5.(2024·湖南G10教化聯盟4月聯考,26)視察下圖,圖中的雙虛線表示“農牧過渡帶”,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農牧分界線始終未改變B.游牧文明在向南發展C.農牧發展整體趨勢北移D.政治形勢確定分界線6.(2024·福建龍巖教學質檢,34)1824年英國《加利尼亞尼信使報》報道了旨在為倫敦人供應簇新空氣的聯合股份公司成立的消息,并稱簇新空氣來自英國及歐洲大陸。這說明當時()A.政府注意培育新型的商品市場B.媒體加強對環境污染的監督C.工業化嚴峻破壞倫敦人居環境D.工業革命推動私企快速發展7.(2024·北京朝陽二模,21)該作品()A.描繪了英國工業化的場景B.以夸張劇烈的色調表現物象C.反映了世界市場初步形成D.體現了現代主義藝術的風格8.(2024·天津河東一模,8)1933年,羅斯福提請國會通過法案,創立資源愛護隊,主要針對中部平原頻發的沙塵暴。到1941年為止,共計招募了250多萬青年人參與,開拓了740多萬畝國有林區和大量的國有公園。史學家認為這一措施“最受歡迎”,“最無爭議”,也“最為勝利”。上述評論的主要依據是()A.政府將環境愛護與失業救濟并舉B.堅持生態文明發展理念C.政府把資源愛護放到新政的首位D.有效解決社會保障問題9.1936年,美國通過了《土壤愛護和國內配額法》。這個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兩類,政府向那些將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種“增加地力的”作物的農場主支付“愛護土壤補貼”。這一舉措()A.有利于穩定農產品價格B.否定了《農業調整法》C.限制了農業生產的發展D.解決了農業經濟危機10.下表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覽會展品表時間國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國絲綢、茶葉、銀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1876年美國大功率發電機、電動機、電話、留聲機等2010年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可食用環保包裝材料,多媒體信息技術等2010年美國將日光轉化為電力,屋頂花園,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上表兩屆博覽會展品的改變表明()A.中國國際地位有較大提升B.中國傳統手工業日漸凋零C.環境愛護引起更多關注D.兩國產業結構漸漸趨同
答案精析1.C[孟子以牛山為例說明觀點“故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而非發覺了環境變遷的問題,與材料主旨不符,故A項錯誤;孟子重在說明觀點“故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改造自然的實力,與材料中“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不符,故B項錯誤;與自然和諧相處,與材料中“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此豈山之性也哉”“故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相符,故C項正確;與材料中“牛山之木”不符,沒有涉及農時和食物,故D項錯誤。]2.B[開發圍田會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使自然災難頻發(如水災),故A項錯誤;據材料可得開發圍田,增加農田面積主要是因為人口激增,人地沖突驚慌,故B項正確;精耕細作是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C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故C項錯誤;據材料“其有力之家”可得出民間自行開發,而政府的推動作用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故D項錯誤。]3.B[爭霸斗爭不是破壞環境的根源,故A項錯誤;題干中“黃河中下游地區是中國原始農業的起源地”,戰國時被稱為濁河,西漢時黃河下游水患頻繁,再結合北方農業的發展,北方是經濟重心以及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并推廣鐵農具與牛耕,西漢黃河流域是全國經濟重心之一,故B項正確;少數民族南遷不會使得“河水高于地上”,故C項錯誤;人口大量遷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故D項錯誤。]4.A[題干中“長城通常被視為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分界線”和長城的南移,說明這些南移之前的區域已經不適應農耕經濟了,故A項正確;題干提及的是長城南移,非居民內遷,故B項錯誤;明清時期,中原王朝隨著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的加強,而對邊疆統治力加強了,故C項錯誤;經濟重心在兩宋之際南移完成了,明清時期進一步鞏固南移成果,故D項錯誤。]5.C[由三幅圖片,可見農牧分界線不斷向西、向北移動,故A項錯誤;依據史實可知農牧過渡帶西邊應為游牧文明,東邊為農業文明,因而由圖可知游牧文明不斷向北退縮,故B項錯誤;由圖片中農牧分界線不斷向西、向北移動,說明農牧發展整體趨勢北移,故C項正確;唐朝與明清均為政治大一統時期,因而農牧業的發展趨勢受政治形勢的影響不大,故D項錯誤。]6.C[材料強調的是《加利尼亞尼信使報》的報道,并非政府的行為,故A項錯誤;由材料“報道了……消息”,可知媒體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而非加強對環境污染的監督,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中1824年的時間信息,結合英國工業革命的進行,由“簇新空氣來自英國及歐洲大陸”可知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污染,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工業革命時期對環境的污染而非私企的發展,故D項錯誤。]7.A[由材料“熔爐飛濺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四周的小鎮和遠處的群山,運輸的馬車整裝待發”結合作者的生平年頭,可知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描繪了工業化生產的場景,故A項正確。]8.A[依據材料“共計招募了250多萬青年人參與,開拓了740多萬畝國有林區和大量的國有公園”用以反抗沙塵暴,可知新政將解決就業和愛護環境相結合受到了確定,故A項正確;依據所學羅斯福新政時代主要目的是為了以工代賑,生態文明并不是當時迫切的發展需求,故B項錯誤;依據所學羅斯福新政時期首位的是穩定經濟和社會,削減經濟危機的危害,故C項錯誤;依據所學,材料中所涉及的是社會救濟層面的以工代賑,并不屬于社會保障層面的措施,故D項錯誤。]9.A[材料信息“政府向那些將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種‘增加地力的’作物的農場主支付‘愛護土壤補貼’”可知政府在削減耕地,并進行補貼,這有助于穩定農產品價格,故A項正確;這符合《農業調整法》,故B項錯誤;有利于農業生產的復原,故C項錯誤;解決了農業經濟危機的說法太確定,故D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四川省西南醫科大學選調筆試真題
- 2024年四川阿壩師范學院選調筆試真題
- 2024年廈門銀行福建漳州分行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莆田九十五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馬鞍山市福利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吉安縣農業農村局招聘筆試真題
- 行業最佳實踐分享與討論計劃
- 法學概論論文寫作指導試題及答案
- 信息處理技術員考題及答案收錄
- 2025屆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第三中學數學八下期末經典模擬試題含解析
- 巴西詳細教案
- 基于PLC控制的物料分揀系統設計
- 上期開特下期出特公式
- 案件進度管理規定表--執行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插圖匯總
- 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山西
- 啟閉機房腳手架工程施工專項方案
- 變更監事模板
- 前部分拼音四聲調
- 標準工程量清單細目編號公路工程
- 股東大會律師見證的法律意見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