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衛生規范操作手冊_第1頁
食品行業衛生規范操作手冊_第2頁
食品行業衛生規范操作手冊_第3頁
食品行業衛生規范操作手冊_第4頁
食品行業衛生規范操作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品行業衛生規范操作手冊TOC\o"1-2"\h\u30314第一章食品原料采購與儲存 46321.1原料采購規范 4306081.1.1采購原則 4129171.1.2采購流程 4167481.1.3采購記錄 4273951.2儲存管理要求 5272591.2.1儲存設施 5144161.2.2儲存條件 5264391.2.3儲存期限 5228931.2.4儲存記錄 527788第二章食品加工環境衛生 56162.1加工場所衛生要求 5285042.1.1場所布局與設計 621572.1.2環境衛生 669622.1.3消毒與殺菌 640372.2設備與工具衛生管理 657862.2.1設備衛生 6212202.2.2工具衛生 6287602.3加工人員衛生要求 748502.3.1人員衛生 793342.3.2健康管理 71379第三章食品加工過程衛生 7240283.1加工操作規范 7285813.1.1加工環境 74773.1.2加工設備 7268613.1.3加工人員 7156833.1.4加工過程 7152653.2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 8180693.2.1添加劑選購 8273903.2.2添加劑儲存 8265393.2.3添加劑使用 8181403.3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檢查 8124963.3.1原料檢查 817393.3.2加工過程檢查 825603.3.3成品檢查 8283813.3.4記錄與報告 815107第四章食品包裝與運輸衛生 8214524.1包裝材料衛生要求 824194.1.1材料選擇 8167454.1.2材料檢驗 9173974.1.3材料儲存 9239284.2包裝操作規范 931124.2.1操作人員要求 9128944.2.2操作環境要求 9320234.2.3包裝過程要求 9103204.3運輸衛生管理 9312794.3.1運輸工具要求 9268474.3.2運輸過程要求 1048834.3.3運輸人員要求 102078第五章食品儲存與保鮮 1027425.1食品儲存條件 10265455.1.1溫度控制 10175755.1.2濕度控制 10111355.1.3通風與防潮 10126695.1.4防蟲防鼠 1053495.2食品保鮮方法 10234765.2.1冷藏保鮮 111595.2.2冷凍保鮮 111385.2.3真空包裝 11257845.2.4脫水保鮮 11155065.3儲存期限與質量監控 11223405.3.1儲存期限 11210215.3.2質量監控 11111915.3.3記錄與追溯 1132679第六章食品檢驗與質量控制 11256146.1食品檢驗方法 11201986.1.1概述 11235916.1.2物理檢驗方法 12187446.1.3化學檢驗方法 1223016.1.4微生物檢驗方法 12129636.1.5營養成分檢驗方法 12213746.2質量控制體系 1218436.2.1概述 12327566.2.2原料采購質量控制 1256396.2.3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12243176.2.4包裝儲存質量控制 12322516.2.5銷售環節質量控制 1384656.3食品安全事件處理 13119176.3.1食品安全事件的分類 13320176.3.2食品安全事件的報告 13233076.3.3食品安全事件的調查與處理 1364616.3.4食品安全事件的后續工作 1330774第七章食品衛生安全管理 13268267.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381987.1.1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義 1328447.1.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構成 13216127.2食品衛生監督與檢查 14250817.2.1食品衛生監督 1485177.2.2食品衛生檢查 14323077.3食品衛生應急預案 14242937.3.1食品衛生的分類 14160117.3.2食品衛生應急預案的制定 148663第八章食品衛生教育與培訓 1568888.1員工衛生培訓 1525068.1.1培訓內容 1597508.1.2培訓方式 15288708.2食品衛生宣傳 15252578.2.1宣傳形式 15176898.2.2宣傳內容 16111868.3衛生教育與培訓效果評估 16275488.3.1評估方法 16144438.3.2評估周期 16136408.3.3改進措施 1614858第九章食品衛生設施與設備 1625989.1衛生設施配置 16197989.1.1衛生設施概述 16156599.1.2衛生設施配置原則 1714599.1.3衛生設施配置內容 17223929.2設備清洗與消毒 17178549.2.1設備清洗 17243439.2.2設備清洗方法 17311649.2.3設備消毒 17317939.2.4設備消毒方法 17108389.3設備維護與管理 17146649.3.1設備維護 17211269.3.2設備維護內容 18158739.3.3設備管理 18311369.3.4設備管理內容 188576第十章食品衛生法規與標準 182325310.1國家食品衛生法規 18624810.1.1概述 182807210.1.2食品安全法 18920110.1.3食品添加劑法規 183255210.1.4食品包裝材料法規 182118410.2行業衛生標準 191893010.2.1概述 192697310.2.2食品生產衛生標準 191107810.2.3食品流通衛生標準 191420510.2.4餐飲服務衛生標準 191784110.3衛生法規與標準執行監督 191855610.3.1監督管理機制 19975410.3.2監督檢查 192066010.3.3法律責任 192616910.3.4社會監督 19第一章食品原料采購與儲存1.1原料采購規范1.1.1采購原則食品原料的采購應遵循以下原則:(1)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標準;(2)保證原料來源可靠、質量優良;(3)遵循公平競爭、價格合理的原則;(4)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采購,避免庫存積壓。1.1.2采購流程食品原料的采購流程應包括以下環節:(1)制定采購計劃:根據生產需求,制定原料采購計劃,明確采購品種、數量、規格、質量要求等;(2)選擇供應商:通過調查、評價、篩選,選擇具備良好信譽、質量穩定的供應商;(3)簽訂采購合同: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4)驗收原料:對供應商提供的原料進行質量檢驗,保證符合采購要求;(5)支付貨款: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支付貨款。1.1.3采購記錄采購部門應建立食品原料采購記錄,包括以下內容:(1)采購日期;(2)供應商名稱;(3)原料品種、數量、規格;(4)采購價格;(5)原料質量檢驗結果;(6)驗收人員簽名。1.2儲存管理要求1.2.1儲存設施食品原料的儲存設施應滿足以下要求:(1)具備良好的通風、防潮、防蟲、防鼠設施;(2)儲存環境清潔衛生,無污染源;(3)儲存設施應根據原料的特性進行分區設置,避免交叉污染;(4)儲存設施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1.2.2儲存條件食品原料的儲存條件應滿足以下要求:(1)根據原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確定適宜的儲存溫度、濕度;(2)對于易腐原料,應采用冷藏或冷凍方式儲存;(3)對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險原料,應單獨存放,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4)原料儲存期間,應定期檢查,發覺問題及時處理。1.2.3儲存期限食品原料的儲存期限應根據原料的保質期、生產日期等因素確定,保證原料在儲存期間保持新鮮、安全。1.2.4儲存記錄儲存部門應建立食品原料儲存記錄,包括以下內容:(1)原料品種;(2)儲存日期;(3)儲存位置;(4)儲存期限;(5)儲存條件;(6)檢查人員簽名。第二章食品加工環境衛生2.1加工場所衛生要求2.1.1場所布局與設計加工場所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布局,保證生產流程的順暢與衛生。場所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劃分生產區、原料區、成品區、包裝區等不同功能區域;保障良好的通風、采光及排水系統;墻面、地面、天花板等建筑結構應采用易于清潔、消毒的材料;建立防鼠、防蟲、防霉等措施。2.1.2環境衛生加工場所環境衛生應符合以下要求:地面平整、清潔、防滑;墻面無脫落、霉變現象;天花板無灰塵、蛛網;定期清理生產設備、工具及場所內設施;保持場所內清潔衛生,及時清理垃圾。2.1.3消毒與殺菌加工場所應定期進行消毒與殺菌,具體要求如下:消毒劑的選擇和使用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消毒區域包括地面、墻面、天花板、設備、工具等;消毒頻率根據生產實際情況確定,至少每周一次;消毒完畢后,應保證場所內無異味。2.2設備與工具衛生管理2.2.1設備衛生設備衛生管理應符合以下要求:設備表面應保持清潔,無油污、銹跡、灰塵等;設備內部應定期清理,避免殘留物影響產品質量;設備維修、保養時,應保證維修人員遵守衛生規定;設備清洗、消毒后,應保證干燥,避免滋生細菌。2.2.2工具衛生工具衛生管理應符合以下要求:工具表面應保持清潔,無油污、銹跡、灰塵等;工具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工具存放時應保持干燥、通風,避免滋生細菌;不同用途的工具應明確標識,避免混淆。2.3加工人員衛生要求2.3.1人員衛生加工人員衛生要求如下:嚴格執行個人衛生規定,保持手部清潔;工作服應定期清洗、更換,保持干凈整潔;嚴禁在加工場所內吸煙、飲食;患有傳染性疾病的人員應暫停工作,及時就醫。2.3.2健康管理加工人員健康管理應符合以下要求: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保證身體健康;建立健康檔案,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人員進行跟蹤管理;加強衛生培訓,提高加工人員的衛生意識;建立衛生管理制度,對違反衛生規定的人員進行處罰。第三章食品加工過程衛生3.1加工操作規范3.1.1加工環境食品加工環境應保持清潔、衛生,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加工場所應設立獨立的原料庫、加工區、成品庫等區域,明確標識,防止交叉污染。3.1.2加工設備食品加工設備應選用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設備,保證設備材質安全、無害。設備應定期清洗、消毒,保證設備表面無油污、銹跡等污垢。3.1.3加工人員加工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操作前需洗手、消毒。工作服應定期清洗、更換,保持整潔。加工人員應接受食品衛生知識培訓,了解相關法律法規。3.1.4加工過程加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工藝流程操作,保證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衛生質量。禁止使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原料和添加劑。3.2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3.2.1添加劑選購食品添加劑應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產品,采購時需索要相關資質證明,保證添加劑來源可靠。3.2.2添加劑儲存食品添加劑應儲存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中,避免受潮、變質。儲存容器應標識清晰,防止誤用。3.2.3添加劑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工藝要求,不得超范圍、超量使用。使用過程中,應做好添加劑的記錄,以便追溯。3.3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檢查3.3.1原料檢查食品原料進貨時,應進行衛生檢查,保證原料符合國家標準。對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原料,應予以退貨或銷毀。3.3.2加工過程檢查加工過程中,應定期對加工環境、設備、人員進行衛生檢查,發覺問題及時整改。同時對食品半成品、成品進行衛生質量監測,保證產品質量。3.3.3成品檢查成品檢查主要包括感官檢查、理化檢查和微生物檢查。檢查結果應符合國家標準,不合格產品不得出廠。3.3.4記錄與報告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檢查應做好記錄,包括檢查時間、檢查人員、檢查結果等。對衛生問題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第四章食品包裝與運輸衛生4.1包裝材料衛生要求4.1.1材料選擇食品包裝材料應選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的安全、環保、無毒、無害的材料,保證食品在包裝過程中不受污染。包裝材料應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保濕性、耐溫性、抗穿刺性等功能,以滿足不同食品的包裝需求。4.1.2材料檢驗采購的包裝材料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包括外觀檢查、物理功能測試、化學成分分析等,保證其符合衛生要求。對不合格的包裝材料,應立即進行隔離、標識,并按照規定進行處理。4.1.3材料儲存包裝材料應在干燥、通風、避光的環境中儲存,避免受潮、受污染。儲存期間,應定期檢查材料的質量,保證其符合衛生要求。4.2包裝操作規范4.2.1操作人員要求包裝操作人員應具備一定的食品衛生知識,了解包裝材料的使用方法。操作人員在上崗前需進行健康檢查,保證身體健康。操作過程中,應穿戴清潔的工作服、帽子、手套等防護用品。4.2.2操作環境要求包裝操作應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進行,避免食品受到污染。操作場所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保持地面干燥、整潔。4.2.3包裝過程要求包裝過程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保證食品在包裝過程中不受污染。操作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包裝材料在使用前,應進行清潔、消毒處理。(2)食品與包裝材料接觸的表面,應保持清潔、干燥。(3)包裝過程中,盡量避免食品與空氣接觸。(4)包裝完成后,應及時封口,防止食品受到污染。4.3運輸衛生管理4.3.1運輸工具要求食品運輸工具應具備以下條件:(1)清潔、衛生,無異味。(2)具有良好的密封功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3)具備適當的保溫、隔熱功能,保證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穩定。4.3.2運輸過程要求(1)食品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與其他物品混裝,防止交叉污染。(2)運輸過程中,應定期檢查食品的溫度、濕度等指標,保證其符合儲存要求。(3)食品到達目的地后,應及時卸貨、驗收,保證食品質量。4.3.3運輸人員要求運輸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1)了解食品衛生知識,熟悉運輸操作規程。(2)在上崗前進行健康檢查,保證身體健康。(3)遵守交通規則,保證運輸安全。第五章食品儲存與保鮮5.1食品儲存條件5.1.1溫度控制食品儲存的溫度應根據食品的種類和特性進行合理控制。一般而言,低溫儲存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食品的腐敗速度。對于易腐食品,如肉類、海鮮、乳制品等,應保持在規定的冷藏或冷凍溫度范圍內。5.1.2濕度控制食品儲存環境的濕度應適宜,避免過高或過低。過高濕度可能導致食品發霉、變質,過低濕度則可能導致食品失水、干燥。對于不同種類的食品,應根據其特點調整儲存環境的濕度。5.1.3通風與防潮儲存食品的場所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避免潮濕和悶熱。通風可以降低食品儲存環境中的濕度,減少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同時應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避免食品受潮變質。5.1.4防蟲防鼠食品儲存環境中應采取防蟲防鼠措施,避免害蟲和老鼠等對食品造成污染和損壞。定期進行害蟲和老鼠的防治工作,保持儲存環境的清潔衛生。5.2食品保鮮方法5.2.1冷藏保鮮將食品放置在適當的低溫環境中進行儲存,可以延長食品的保鮮期。不同種類的食品應根據其要求進行冷藏,如蔬菜、水果、肉類等。5.2.2冷凍保鮮將食品冷凍在低溫下,可以延長食品的保鮮期。冷凍食品應在冷凍前進行適當的處理,如清洗、切割等,并按照規定的溫度和時間進行冷凍。5.2.3真空包裝真空包裝可以減少食品與空氣接觸,降低氧氣的含量,延緩食品的腐敗速度。在包裝過程中,應保證真空包裝機的清潔和包裝材料的衛生。5.2.4脫水保鮮將食品進行脫水處理,可以有效降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延緩微生物的生長。脫水食品應在儲存前進行適當的干燥和防潮處理。5.3儲存期限與質量監控5.3.1儲存期限不同種類的食品有不同的儲存期限,應根據食品的特性和要求來確定。儲存期限應在食品的包裝上明確標注,并定期檢查食品的保質期,及時處理過期食品。5.3.2質量監控食品儲存過程中應定期進行質量監控,包括感官檢查、微生物檢測、理化檢測等。發覺食品有異味、變色、變質等情況時,應及時處理,避免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影響。5.3.3記錄與追溯食品儲存與保鮮過程中,應詳細記錄食品的儲存條件、保鮮方法、儲存期限等信息,并建立食品追溯系統。在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時,能夠快速追溯和采取相應的措施。第六章食品檢驗與質量控制6.1食品檢驗方法6.1.1概述食品檢驗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對食品的物理、化學、微生物和營養成分等方面的檢測。食品檢驗方法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6.1.2物理檢驗方法物理檢驗方法主要包括色澤、氣味、口感、水分、比重、粘度等指標的測定。這些方法主要依靠感官判斷和儀器測量,以判斷食品的感官品質和物理性質。6.1.3化學檢驗方法化學檢驗方法主要涉及食品中營養成分、添加劑、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指標的測定。常用的化學檢驗方法有滴定法、光譜法、色譜法、質譜法等,這些方法能夠準確測定食品中的化學成分。6.1.4微生物檢驗方法微生物檢驗方法主要針對食品中的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進行檢測。常用的微生物檢驗方法有平板計數法、MPN法、PCR法等,這些方法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標。6.1.5營養成分檢驗方法營養成分檢驗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指標的測定。這些方法有助于了解食品的營養價值,為消費者提供科學依據。6.2質量控制體系6.2.1概述質量控制體系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質量的關鍵。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保證食品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包裝儲存到銷售的全過程符合國家標準。6.2.2原料采購質量控制企業應加強對原料采購的質量控制,保證原料來源合法、質量可靠。對原料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生產環節。6.2.3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企業應制定嚴格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操作規程,保證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對生產設備、環境進行定期檢查,防止交叉污染。6.2.4包裝儲存質量控制企業應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包裝材料,保證食品在包裝儲存過程中不受污染。對倉庫進行定期檢查,保證食品儲存條件符合要求。6.2.5銷售環節質量控制企業應加強對銷售環節的質量控制,保證食品在銷售過程中不受污染。對銷售人員定期培訓,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識。6.3食品安全事件處理6.3.1食品安全事件的分類食品安全事件分為以下幾類:微生物污染事件、化學污染事件、非法添加事件、食品過敏事件等。6.3.2食品安全事件的報告發覺食品安全事件后,企業應及時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同時啟動內部應急機制。6.3.3食品安全事件的調查與處理企業應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事件進行調查,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6.3.4食品安全事件的后續工作食品安全事件處理后,企業應加強對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同時對消費者進行賠償,維護企業信譽。第七章食品衛生安全管理7.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7.1.1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義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企業為了保證食品質量和安全,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目的是保證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和餐飲服務等環節的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權益。7.1.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構成(1)食品安全組織架構:明確企業食品安全管理的組織架構,包括食品安全責任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及相關部門職責。(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原輔料采購、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餐飲服務等環節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食品安全操作規程: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操作進行詳細規定,保證食品安全。(4)食品安全培訓與教育:定期對員工進行食品安全培訓,提高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5)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對食品安全進行定期監測和評估,及時發覺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7.2食品衛生監督與檢查7.2.1食品衛生監督企業應設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進行日常監督。監督內容包括:(1)原輔料采購:檢查采購的原輔料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2)生產加工:檢查生產加工過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操作規程。(3)儲存:檢查食品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防止食品變質。(4)運輸:檢查食品運輸過程中的衛生狀況,保證食品不受污染。(5)銷售:檢查銷售環節的食品安全,保證消費者購買到合格的食品。7.2.2食品衛生檢查企業應定期對食品安全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執行情況。(2)食品安全操作規程執行情況。(3)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結果。(4)員工食品安全培訓情況。(5)食品衛生設施設備維護情況。7.3食品衛生應急預案7.3.1食品衛生的分類食品衛生分為以下幾類:(1)食品中毒:指因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2)食品污染:指食品在加工、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受到污染,導致食品安全問題。(3)食品質量:指食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事件。7.3.2食品衛生應急預案的制定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食品衛生應急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應急組織架構:明確應急組織架構,包括應急指揮小組、應急處理小組、信息報告小組等。(2)應急響應程序:制定食品衛生發生時的應急響應程序,包括報告、現場保護、調查、處理措施等。(3)應急物資和設備:準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設備,如消毒劑、防護服、急救藥品等。(4)應急演練:定期進行應急演練,提高應對食品衛生的能力。(5)信息發布與溝通:加強與媒體、消費者等的信息發布和溝通,保證信息暢通。第八章食品衛生教育與培訓8.1員工衛生培訓員工衛生培訓是保證食品行業衛生規范操作的重要環節。為保證員工具備必要的衛生知識和技能,企業應制定系統的衛生培訓計劃。8.1.1培訓內容員工衛生培訓應包括以下內容:(1)食品衛生法規與標準;(2)食品原料、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衛生要求;(3)食品加工設備的清洗、消毒和維護;(4)個人衛生習慣與操作規范;(5)食品安全的處理與預防。8.1.2培訓方式企業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員工衛生培訓:(1)集中培訓:定期組織員工參加衛生知識培訓,邀請專業人士授課;(2)在崗培訓:在日常工作中,由資深員工對新人進行一對一指導;(3)網絡培訓: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在線學習資源,方便員工隨時學習。8.2食品衛生宣傳食品衛生宣傳旨在提高員工對衛生問題的認識,強化衛生意識,營造良好的衛生氛圍。8.2.1宣傳形式企業可采用以下形式進行食品衛生宣傳:(1)制作宣傳海報,張貼于車間、食堂等顯眼位置;(2)定期發布衛生知識簡報,內容包括衛生法規、操作規范等;(3)開展衛生知識競賽,激發員工學習興趣。8.2.2宣傳內容食品衛生宣傳應涵蓋以下內容:(1)食品衛生法規與標準;(2)衛生操作規范;(3)衛生案例分析;(4)個人衛生習慣。8.3衛生教育與培訓效果評估為保證衛生教育與培訓的有效性,企業應定期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8.3.1評估方法企業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衛生教育與培訓效果評估:(1)問卷調查:了解員工對衛生知識的掌握程度;(2)現場觀察:檢查員工在實際操作中的衛生行為;(3)考試成績:評估員工對衛生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8.3.2評估周期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評估周期。一般而言,每半年進行一次評估較為合適。8.3.3改進措施根據評估結果,企業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改進:(1)針對薄弱環節,加強培訓;(2)調整培訓內容和方法,提高培訓效果;(3)對表現優秀的員工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員工積極性。第九章食品衛生設施與設備9.1衛生設施配置9.1.1衛生設施概述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配置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衛生標準的衛生設施,以保證食品安全和衛生。9.1.2衛生設施配置原則(1)根據生產規模、產品種類和生產工藝,合理配置衛生設施;(2)衛生設施應滿足生產過程中對衛生、清潔、消毒等方面的需求;(3)衛生設施應具備良好的使用功能,易于清洗、消毒和維護;(4)衛生設施應遵循環保、節能、安全的原則。9.1.3衛生設施配置內容(1)生產車間衛生設施:包括洗手池、消毒池、更衣室、衛生間等;(2)原料及成品儲存衛生設施:包括倉庫、冷藏庫、冷凍庫等;(3)生產設備衛生設施:包括設備清洗、消毒設施,以及廢水、廢氣處理設施等;(4)生產環境衛生設施:包括空氣凈化、通風、照明等設施。9.2設備清洗與消毒9.2.1設備清洗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對設備進行定期清洗,以去除污垢、微生物等有害物質。9.2.2設備清洗方法(1)手工清洗:使用清潔劑和清水對設備表面進行擦拭、沖洗;(2)機械清洗:使用高壓水槍、清洗機等設備進行清洗;(3)化學清洗:使用化學清洗劑對設備進行清洗,如酸洗、堿洗等。9.2.3設備消毒設備清洗后,應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滅微生物,保證食品安全。9.2.4設備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使用紫外線、臭氧等物理方法進行消毒;(2)化學消毒: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如酒精、漂白粉等;(3)生物消毒:使用生物制劑進行消毒,如乳酸菌、酶制劑等。9.3設備維護與管理9.3.1設備維護食品生產企業在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