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一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
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
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
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
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
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
孟"。注釋鹿柴(zh3i):王維在輛川別業的勝景之一(在今陜西省藍
田縣西南)。柴:通"寨"、"皆",用樹木圍成的柵欄。但:只。返
景(yi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云彩反射的陽光。復:又。
譯文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
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古詩賞析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
面描寫空山的杏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
的詩里,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
居秋暝》),側重于表現雨后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
山空〃(《鳥鳴澗》),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
見人〃,則側重于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無人跡,這并不真空的山
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不見人〃,把"空山〃
的意蘊具體化了。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
"空山不見人〃之后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
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
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
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杳無聲息,只是偶爾
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
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
久的空寂。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
響過,空山復歸于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
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中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
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
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于聽覺與視覺,但它們在人們總的
印象中,卻常屬于一類,因此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按照常情,寫深林
的幽暗,應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
映的青苔上。讀者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
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
但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
都恰與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余暉射
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片光影和大
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
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瞬逝去之后,接踵而
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句
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
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靜美和壯美,是大自
然的千姿百態的美的兩種類型,其間原本無軒輕之分。但靜而近于空無,
幽而略帶冷寂,則多少表現了作者美學趣味中獨特的一面。同樣寫到“空
山",同樣側重于表現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
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謐,
但整個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
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盡管還
不至于幽森枯寂。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
樂的結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覺察;但有聲的靜
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
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溶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
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但是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致觀
察、潛心默會分不開。
2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
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
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
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
《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注釋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
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可憐:可愛。九月初三:農歷九
月初三的時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
弓。譯文快要落山的夕陽,霞光柔和的鋪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綠,一半
艷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古詩賞析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
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
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
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
"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
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
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
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
物描寫之中了。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
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江邊
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鑲嵌在上面的
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
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詩人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
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彎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美妙景
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像弓一樣的一彎新
月,想起當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
把感情推向高潮,給港歌造成了波瀾。
3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
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
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
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
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芻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
-o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
怪石圖卷》等。注釋即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
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
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側:側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識:
不能認識,辨別。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緣: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
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
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
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古詩賞析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
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說的是游人從遠處、近處、高處、地處等不同角
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有時你看到到是起伏連綿的山嶺,
有時你看到的是高聳入云端的山峰。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
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
在廬山之中,視野為盧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
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
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
才有這種理性認識。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
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
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一首小
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
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
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
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
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蘇軾的詩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種
政治體驗。蘇軾自進入仕途后卷入了新舊之法的爭議,他在政治傾向上更
貼近保守派,反對王安石主導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張汲取新法合理成
分,主張講究執行策略,反而又為舊黨所不容。因此,蘇軾筆下的廬山,
也可以看成是撲朔迷離的政局,新舊兩黨立場不同,結論也不同。事實上,
人們都置身局中,置身歷史長河中,都不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應該更
客觀地思考問題,得出恰當結論。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是以言志、言
情為特點的話,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
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后另辟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
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4
雪梅
【宋】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作者簡介
盧梅坡,南宋詩人,"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詩風
平易。宋陳著《本堂集》錄其詩一首,宋陳景沂《全芳備祖》錄其詩一
首,元蔣正子《山房隨筆》錄其詩兩首,《夫詩紀事》從《后村千家詩》
錄其詩兩首,《全宋詩》錄其詩十二首。《全宋詞》錄其詞《鵲橋仙》
等四首。注釋降(xiang):服輸。騷人:詩人。閣筆:放下筆。滑,
同"擱"放下。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譯文梅花和雪
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
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
清香。古詩賞析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它開在百花之前,最先給人們帶了
的春的氣息,正如辛棄疾所說"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而雪花也
不甘落后,或落在枯枝敗柯上,使"千樹萬樹梨花開",或洋洋灑灑,
"故穿庭樹作飛花",不知為人間增加多少春意。因此,它們爭春,難
分伯仲,讓詩人(騷人)倍加為難。"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
香〃兩句,用對比手法,道出梅與雪各自的長處及不足:梅不如雪白,
雪不如梅香。這樣不但點明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
梅各執一端的根據。其實,梅是幽香四溢的雪,雪是潔白無瑕的梅;二
者相互襯托,相互補足才能各顯其妙。如果沒有了雪的映襯,就不能凸
顯梅花凌寒獨開、傲霜斗雪的風骨。同時,沒有梅的映襯,也難凸顯雪
花晶瑩剔透、冰清玉潔的特質。正像盧梅坡在另一首詩中所說的那樣“有
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不是春。二者只有相映才能成趣。此外,這
首美麗的詩還蘊含著生活哲理: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須要有自知
之明;只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完善提高自己。同時,作者也向
我們提供了一種認識事物的好方法,那就是比較,通過比較才能看出各
自的優點及不足。
5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
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
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
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
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
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稼麗,尤其是一些爰情詩和無題詩寫得
纏綿俳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
至有“詩家總爰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
笑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
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注釋常娥:原作"姮娥〃,
今作"嫦娥",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傳說是夏代東夷首領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風: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風。云母,一種礦物,板狀,晶體透明有
光澤,古代常用來裝飾窗戶、屏風等物。深:暗淡。長河:銀河。曉星:
晨星。或謂指啟明星,清晨時出現在東方。靈藥:指長生不死藥。碧海
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碧海:形
容藍天蒼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譯文云母屏
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嫦娥應該后悔偷取了長
生不老之藥,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古詩賞析這首詩題為〃嫦娥",
實際上抒寫的是處境孤寂的主人公對于環境的感受和心靈獨白。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
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
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
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現
在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
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現在連這最后的伴侶也行將
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
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
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瘠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
寞中的主人公,面花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
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
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
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
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一一嫦娥。據說她原
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
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
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于是,不禁從心底
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
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
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于有前兩句
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
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自。
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并無明確交待。
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
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
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
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后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
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
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
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
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
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攣生,以及由此
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
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
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
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
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
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
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6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
屬山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
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
亂后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
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
注釋
但使:只要。
不教:不叫,不讓。教,讓。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去邊防線打仗的
戰士也還沒有回來。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
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窿戰萬里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讓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
詩從寫景入手。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
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
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
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
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
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
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自然聯想起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
至死未歸的人們。〃萬里長征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
這里的"人",既是指已經戰死的士卒,也指還在戍守不能回歸的士卒。
“人未還",一是說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這本是一個問
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這是從秦到漢乃至于唐代,都沒有
解決的大問題。于是在第三、四兩句,詩人給出了回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
接桿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
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
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繪,表
現的內容是復雜的。既有對久戌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
的愿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
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
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并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致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征戌生活中的一
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
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復
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里,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7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苞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L人回?
作者簡介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
代邊塞詩人。與王昌齡同時期,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其詩載
于《全唐詩》的,僅有14首。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
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
注釋
欲:將要。
琵琶:這里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君:你。
征戰:打仗。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
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
古詩賞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
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
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
"欲飲琵琶馬上催”是說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
添了歡快的氣氛。但是這一句的最后一個“催"字卻讓后人產生了很多猜測,眾
口不一,有人說是催出發,但和后兩句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
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
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
馬上催",應該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最末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順著前兩句的詩意來
看應當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這樣理解的話,全詩無論是在詩意還是詩境上
也就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了,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
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
字。后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
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
(《蝶偏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
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
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
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
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
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
了。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
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
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
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
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
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
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也有人認為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
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
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
8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作者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
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
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
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
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
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殛》:"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
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譯文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古詩賞析
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詩的開頭兩句破空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考試風紀教育及寒假安全
- 建筑設計規范與施工流程試題庫
- 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方案
- 2025年經濟法概論考點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遼陽營口鞍山三市中考語文5月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APP開發技術支持協議
- 社會責任承包協議
- 中級經濟師考試應試策略及試題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數據分析試題及答案
- 農田流轉服務協議
- 超限超載危害及法律責任課件
- TYH300型液壓支架調移裝置使用說明書
- 實驗室生物安全和實驗室分級及適用 課件
- 2022年巫山縣教師進城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設基本要求》-(高清版)
- 科技項目立項申報表
- 六年級下冊美術教案-第14課 有趣的光影 丨贛美版
- 人教版小升初數學總復習知識點歸納
- 藥用動物學習題
- 食管癌放射治療設計課件
- 光伏行業英文詞匯.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