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分層訓練解密20如何讀懂詩歌分層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分層訓練解密20如何讀懂詩歌分層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分層訓練解密20如何讀懂詩歌分層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分層訓練解密20如何讀懂詩歌分層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分層訓練解密20如何讀懂詩歌分層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4高考語文二輪高頻考點解密

20詩歌類文本閱讀(整體把握詩歌)

A基礎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朝中港?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紅]

歐陽修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

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仁宗嘉祐元年(1056)劉原甫(名敞)出守維揚,詞人寫這首詞餞行,便聯

系自己守揚時有關景物,致其拳拳之意。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4.“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平山堂凌空品立,詩人登堂憑欄遠眺,

青山迷蒙,時隱時現。

B.“手種”“別來”看似尋常,實則深化情感。兩位摯友手植垂柳,以此表達

兩人即將分別的依依不舍。

0.“文章太守,揮亳萬字”,極寫劉原甫為文贍敏,可謂倚馬之才,表達了詞

人對友人才華的贊譽之情。

D.下片勉人勸己,面對知己友人,不禁抒發人生感慨,使詞在酒筵歌席之外表

現出特別的價值和意義。

2.本詞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詞風,開豪放之詞的先路,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結

合詞句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鵝湖①和教授兄的

濟九淵

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奉石崇成泰華口岑③。

易簡工天④終久大,支離事業⑤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古今。

【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

的哲學辯論會,史稱“鵝湖之會”。主要為朱黑“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

哲學辯論。②泰華:指泰山和華山。③岑:高山。④易簡工夫:簡單質樸的學說。

⑤支離事業:瑣碎的理論。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4.首句“墟慕興哀宗廟欽”是說人見到墳墓時,就感覺到很傷感,一到了寺院

里邊,就顯得很肅靜。

B.頷聯借水、石說明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與《勸學》中“積土成山,積水成

淵”蘊含的道理相同。

。?尾聯談自下升高、辨真偽的法門在于“先須辨古今”,其實所有答案都在自

己的心地上。

D.此詩語言平易,風格清新,作者以充滿哲理的筆觸為自己的心學張目,具有

濃郁的思辨色彩。

2.朱、陸雙方辯論的“為學之方”清晰地表現出二人在哲學上的基本分歧點。本詩

中談到了哪些“為學之方”?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贈賣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雖求利,憐君愈獨其。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疫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塵!

【注】①于武陵,中唐詩人,曾考取進士。一生仕途不達,遍游天下。②六街,指

長安城內的六條主要街道。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4.賣松人把松樹送到長安賣與那些住在翠樓中的富貴人家,這樣的行為不合時

宜。

B.頷聯“寒澗”寫出了松樹長于深山大谷中,生長環境惡劣,為下聯“瘦葉兒

經雪”作鋪墊。

。.桃李雖然沾染了長安城的塵土,但難掩妖艷就媚,仍是長安城富貴人家的喜

愛之物。

D.本詩寫法上多用對比。比如“寒澗”“翠樓”的環境對比,“松”與“桃李”

的際遇對比。

4.本詩語言婉中帶諷,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

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口分)

歸黑山作①

王維

清川帶長薄②,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③禺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釋】①這首詩是王維仕途失意、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②長薄:綿延的草木從。③迅遞:形容山峰

高遠的樣子。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頷聯運用擬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與還”賦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情態,仿佛它們對詩人有深長的情意,在

和詩人結伴而歸,表面寫物,實則寫入。

B.頸聯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

季節、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

C.尾聯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尚山”二字:后句“歸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

“歸”字。

D.整首詩作者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卻又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正道出

了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C

15、這首詩寫得極有層次,隨著歸山途中景物的轉換,作者的心情也有所變化。請簡要分析概括。(6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桿長嘆息、c丈夫牛世會幾時?安能辨躡垂羽翼!棄置黑官夫,壞家自休息c朝出

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7.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該詩反映的仕途失意與坎坷,和《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相二匕,抒述情懷似亦更為直切。

B.“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三個緊相連接的行為動作,充分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憤懣不平。

C.“還家自休息”描寫了詩人罷官回家休息與親人朝夕團聚,共敘天倫之樂的幸福生活。

D.“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描寫了詩人想象中的生活的場景,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苦惱與厭倦。

8.結尾兩句對表達詩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而小題。

題松汀驛①

張祜

山色遠含空,蒼茫澤國②東。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

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那知舊遺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到太湖拜訪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驛落腳時,題在壁上的詩。②澤國:形容水多的地

方。這里指太湖及其吳中一帶。③舊遺逸:舊日的隱逸之士。這里指遺世獨立的老朋友。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連接”之意,首聯寫無邊的山色遠連天空,詩人目之所及都籠罩在蒼茫的煙

波之中。

B.詩歌頷聯主要描繪了詩人站在松汀驛上見到的一幅東海U出、白浪洶涌的畫面,營造了雄渾、壯闊的意

境。

C.頸聯以夸張手法寫朋友所居之地的偏僻,營造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相同。

D.全詩描寫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腸小道等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景物,達到了景與神會、情景交

融的藝術效果。

16.詩歌表達r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B強化訓練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駿馬似風飆,鳴鞠出渭橋,彎弓辭漢月②,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旗盡,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嫌姚支

【注】①渭橋:位于唐代長安西北渭水上。②辭漢月:指離開京城。③星芒:指旌頭星的光芒。星芒盡:

指戰爭結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過嫖姚校尉。

i.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寫戰馬飛奔出渭橋,風馳電掣,既說明兵強馬壯、軍隊士氣旺盛,又渲染了軍情急迫的緊張氣氛。

B.頷聯并沒有直接描寫戰場廝殺的場景,在“彎弓”與“插羽”之間就迅速地結束了戰爭,照應了首聯的內容。

C.頸聯描寫“破大驕”后的景象,敵軍營寨空無一人,戰爭的氣氛消失:烘托出將士們的英勇與敵人的不堪

一擊。

D.盡管全詩筆力雄健,氣勢雄渾,基調樂觀高亢,意境壯美,但作者在結句仍透露出懷才不遇的憤慨和悲

傷之情。

2.作者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塑造了將士們什么樣的形象?請結合全詩笥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青玉案?平生百繞塞虹路

張元千①

平生百繞垂虹路。看萬頃、翻云去。山澹夕暉機影度。菱歌風斷,襪羅塵散⑵,總是關情處。

少年陳跡今遲暮。走筆猶能醉時句。花底自成心暗許。舊家春事,覺來客恨,分付疏薨雨。

【注】①張元干(1091-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堅持抗金受秦檜陷害,被捕入獄,出獄后

流落蘇州,本詞寫于詞人里游蘇州垂如.橋之時。②襪羅塵散:出口普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羅襪濺起的水沫如同塵埃的美妙景致。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平生百繞'’這?細節,暗示詞人對此地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萬千。

B.夕陽遠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現了詞人重游蘇州、孤苦無依的落魄晚景。

C.上闋寫景,高低錯落,視聽結合,有動有靜,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蘊豐富。

D.“舊家”三句既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疏篷雨”充分渲染了詞人的客居之恨。

4.評論家分析張兀十這首詞中“菱歌風斷,襪羅塵散''兩句看似超越塵世,實則感懷身世。請結合詩歌內容

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別歲(節選)

蘇軾

東鄰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

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袁。

【注】選詩是蘇軾寫于嘉柘七年(1062)冬末的組詩《饋歲》《別歲》《守歲》中的一部分。組詩的原題

為:“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

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比三詩以寄子由。”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兩句運用互文手法,通過對東鄰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寫,來突出濃厚的新年氛圍。

B.三四兩句中,“一日歡”與“窮年悲”對舉,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悲喜變化,情感細膩,令人動容。

C.組詩雖是詩人因為在外做官,過年時思念故鄉和親人不得歸而作,但其主旨卻遠不止于此。

D.選詩雖然語言平易,但畫面感強:雖然情感充沛,但表達含蓄:雖寫吃喝小事,但富有哲理。

6.請簡要賞析選詩最后四句.

閱讀卜曲這苜將歌,完成卜曲小題。

出嘉峪關感賦四首(其一)①

林則徐

嚴關②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

大山嶗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唏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注】①鴉片戰爭爆發后,林則徐被革職c“謫成伊犁經長途跋涉,釗達嘉峪關感慨萬千,寫下此詩c②

嚴關:即嘉峪關,是明清以來西北交通要道。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嘉峪關高達百尺,逆峨聳立,“屆”字指出其作為通向西北關隘的險要位置。

B.頷聯寫高飛的樓閣,似與蔥蘢直立的秦樹連結,城墻綿亙,似乎壓低/隴上層云。

C.第六句描寫的景色與“瀚海闌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寫大漠蒼茫,條件艱苦。

D.尾聯用“嶗函之固”來作比,以靖函如同一顆小泥丸來襯托嘉峪關雄偉、險奇。

8.林昌彝在《射鷹樓詩話》中說林磯徐“遣戌伊犁,出嘉峪關詩.風格高壯,讀方令人睡聲擊碎'請結合

全詩分析其“高壯”體現在哪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而小題。

行香子?過七里潮①

蘇弒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泄波平。魚翻藻塞,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更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②。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晚上青。

【注】①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二月,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巡杳富陽,途徑宜春江七里4時作此詞。②

嚴陵:即嚴光,字子陵,東漢人.少時曾與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劉秀即位后,多次延聘嚴光,但他隱姓

埋名,退居富春山。

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止確的一項是()

A.上闋前六句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一幅清新明麗、生機盎然的江景圖,反映了詞

人此時內心的輕松愉悅、愜意舒暢。

B.“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作者剪接了三個不同時何、不同特點的舟行之景。既寫出了船之仃

程,也創造出清寒優美的意境。

C.下闋轉入了對山的描摹,作者以比喻寫山,從舟中里去,群山層疊似畫景,曲折如屏風,疊字手法的運

用增強了詞作節奏和韻律的美感。

D.下闋“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四句用典,表達了對嚴陵的敬意,詞人希望能像他一樣

超然世外,留下美名。

10.這首詞的結尾“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歷來為人稱道,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惠州改前韻

蘇軾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英陣,風轉柳花球。

我與使君②皆白首,休備少年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摟②,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

【注】①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樓:作者被貶初居惠州時所居之所,在惠州東門,因東西一江匯合

于此得名。

II.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轉明情并蓄,是豪放派

詩人蘇軾少有的婉約詩作。

B.詞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葉道卿《賀圣詞》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悶,一分風雨”而言春暮人愁。

C.“雨翻榆菜陣,風轉柳花球”兩句中,"翻''"轉'’用得巧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暮春時節,榆莢被雨打得零

落,柳絮被風吹散的畫面。

D.下片“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山水被賦予人的情感,使詞更富有感染力。

12.有詩評說,這首詞全詞籠罩著灰蒙蒙的愁緒,自始至終。詩人的愁從何而來?請結合全詞做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觀魏博何相公精

張祜

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

背手抽金鑲,翻身控角弓。萬人齊指處,一推落寒空。

1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兩句敘事,點明圉獵時間,寫出了射獵隊伍的龐大和場面準備的充分。

B.第三、四句“紅”“白”色彩對比鮮明,“開”“驟”則表現出射獵隊伍的氣勢。

C.第五到八句集中刻畫射手的形象,在前四句“面”的描寫之后進行“點”的描寫。

D.此詩在取材方面,只選取射手中的一個人物來生動刻畫,取材精確,描寫線條明快。

14.本詩是如何刻畫“射手”形象的?詩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懷君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歐陽修

繞郭云煙匝幾重,昔人曾此感懷晶。

霜林落后山爭出,野菊斤時酒正波。

解帶西風飄畫角,倚欄斜日照青松。

會須袤興攜嘉客,踏雪來看群玉峰。

【注】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期間。懷嵩樓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貶為滁州刺史時所建。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詢的一項是(〉

A.本詩以“感”入題,寫景洗練生動,描寫角度或仰或俯,時遠時近,視覺聽覺巧妙結合。

B.首聯寫滁州城云遮霧繞,煙影重重,詩人登臨送目不禁遙想歷史,懷人追往,感慨萬端。

C.領聯遠觀秋風瑟瑟,葉落山凸,樓前野菊叢生,迎霜競放,正好杯酒對賞,慰此幽獨。

D.頸聯以凜別西風,清哀畫角,斜照落日,肅穆青松表達了詩人年華遲幕的悲涼。

16.詩歌的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結構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備戰2024高考語文二輪高頻考點解密

20詩歌類文本閱讀(整體把握詩歌)

A基礎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朝中請?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位】

歐陽修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

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

前看取衰翁。

【注】仁宗嘉祐元年(1056)劉原甫(名敞)出守維揚,詞人寫這首

詞餞行,便聯系自己守揚時有關景物,致其拳拳之意。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平山鬧樓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平山堂凌空嘉立,詩人登

堂憑欄遠眺,青山迷蒙,時隱時現。

B.“手種”“別來”看似尋常,實則深化情感。兩位摯友手植垂

柳,以此表達兩人即將分別的依依不舍。

C.“文章太守,揮亳萬字”,極寫劉原甫為文贍敏,可謂倚馬之

才,表達了詞人對友人才華的贊譽之情。

D.下片勉人勸己,面對知己友人,不禁抒發人生感慨,使詞在酒

筵歌席之外表現出特別的價值和意義。

2.本詞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詞風,開豪放之詞的先路,對此你是怎樣

理解的?請結合詞句分析。

1.B【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語言、手法的能力。B項,“兩

位摯友手植垂柳,以此表這兩人即將分別的依依不舍”錯誤,山注釋

一可知,“堂”是指“平山堂”,所以“手種堂前垂柳”是作者對往

事的回憶。此刻當送劉原甫出守揚州之際,詞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

堂,想起堂前的楊柳。

2.①與景境界開闊。平山堂凌空矗立,壯麗雄偉,憑闌遠眺之景,

氣勢磅礴。②寫人豪情萬丈。“文章太守,揮亳萬字,一飲千鐘”運

用夸張手法,刻畫出一個才華橫溢、氣度豪邁的太守形象。

③抒情豪邁達觀。“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寫出蒼涼郁勃

人生感慨,體現了詞人豪放達觀的心態。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風格特點的能力。由題干可知,考生

需要到詩歌中找到能展現“豪放”特點的內容,如景、情、人。從詩

歌所寫之景來看,開篇介紹平山堂,“平山闌郎倚晴空”便人感到平

山堂凌空部立,其高無比,這一句寫得氣勢磅礴,為以下的抒情定下

了疏宕豪邁的基調,可見寫景的境界開闊。從詩歌所寫之人來看,“文

章太守,揮亳萬字,一飲千鐘”,是說“我”這位愛好寫文章的太守,

下筆就是萬言,喝酒一飲干杯,把劉原甫的倚馬之才,作了精確的概

括,綴以''一飲千鐘”一句,則添上一股豪氣,于是乎一個氣度豪邁、

才華橫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站在我們面前。人物形象

可以說是豪情萬丈。從所抒之情來看,“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

翁”先是勸人,又回過筆來寫自己。餞別筵前,面對知己,一段人生

感慨,不禁脫口而出。詞寫到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蒼

涼郁勃的情緒奔瀉而出,滌蕩人的心靈。展現了詞人豪放達觀的心態。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鵝湖①和教授兄的

陸九淵

城墓興哀宗廟軟,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驍岑③。

易簡工天④終久大,支離事業⑤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褲古今。

【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

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史稱“鵝湖之會”。主要為朱熹“理學”

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哲學辯論。②泰華:指泰山和華山。③岑:

高山。④易簡工夫:簡單質樸的學說。⑤支離事業:瑣碎的理論。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墟墓興哀宗廟欽”是說人見到墳墓時,就感覺到很傷感,

一到了寺院里邊,就顯得很肅靜。

B.頷聯借水、后說明做學問和做人的道埋,與《勸學》中“積土成

山,積水成淵”蘊含的道理相同。

C.尾聯談自下升高、辨真偽的法門在于“先須辨古今”,其實所有

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

D.此詩語言平易,風格清新,作者以充滿哲理的筆觸為自己的心學

張口,具有濃郁的思辨色彩。

2.朱、陸雙方辯論的“為學之方”清晰地表現出二人在哲學上的基本

分歧點.本詩中談到了哪此“為學之方”?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贈賣松人

于武陵公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其。

欲將寒澗樹,賣與率樓人。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⑦塵!

【注】①于武陵,中唐寺人,曾考取進士。一生仕途不達,遍游天下。

②六街,指長安城內的六條主要街道。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賣松人把松樹送到長安賣與那些住在翠樓中的富貴人家,這樣的

行為不合時宜。

B.頷聯“寒澗”寫出了松樹長于深山人谷中,生長環境惡劣,為下

聯“瘦葉幾經雪”作鋪墊。

C.桃李雖然沾染了長安城的塵土,但難掩妖艷嫵媚,仍是長安城富

貴人家的喜愛之物。

D.本詩寫法上多用對比。比如“寒澗”“翠樓”的環境對比,“松”

與“桃李”的際遇對比0

4.本詩語言婉中帶諷,清結合全詩進行賞析。

1.1)【解析】本題考杳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D項,“語言平

易”“風格清新”“濃郁的思辨色彩”錯誤。比如詩中“涓流積至滄

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蘊含深刻的道理,語言并不平易;濃郁的思

辨色彩更無體現,詩中主要強調詩人自己的心學。

2.①“為學之方”首需養心神和尊德性,明確自己的本心。“斯人

千古不磨心”“先須辯古今”均強調木心的重要性。②“為學之方”

重在積累,步步累積成就輝煌。“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

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需要經過一步一步的累積,方能成就輝煌

的事業。③“為學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處直接體悟理。“易簡工夫

終久大”,可知易簡質樸直達本心的為學之道才是永恒的大事業。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①詩中尾聯談自下

升高、辨真偽的法門在于“先須辨古今”,其實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

心地上。故“為學之方”首需養心神和尊德性,明確自己的本心。②

詩中頷聯”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涓涓的細流積累到

滄溟水,拳頭大的石頭堆成泰華岑強調積累的重要性,故“為學之方”

重在積累,步步累積成就輝煌。③詩中“易簡工夫終久大”簡單質樸

的學說終將是永恒的大事業,故“為學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處直接

體悟理。

3.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

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項,“桃李雖然沾染了

長安城的塵,但難掩妖艷嫵媚”錯誤。沾染“六街塵”的是松樹,

注意''徒"意為“白白地”。賣松人似乎是認識到松樹的美的價值了,

可惜他不懂得這個社會,結果只能使寒澗青松徒為六街塵染而已。

4.(1)本詩“婉”體現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樹”喻有德有才

之人,用“翠樓人”喻朝廷掌權之人,用“桃李”喻趨時媚俗無德之

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語委婉。(2)本詩的“諷”體現在詩人對權

貴不識人才、只喜歡趨時媚俗的社會現實的諷刺。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

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本詩語言婉中帶諷,請結合全詩進行賞

析”,需要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婉”“諷”。詩人慨嘆的是長安只能

夠欣賞妖艷的桃李,松樹的價值當然不被認識,但是賣松人不賣春花,

只賣青松,似乎是認識到松樹的美好價值了,可惜他不懂得這個社會。

無怪乎所得的結果,只能是寒澗青松徒為六街染塵而已。用意很微婉。

詩人所諷喻的是:一切像松樹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長安來

謀求出路,他們絕不會得到這個朝廷掌權的人的重視,因為他們所需

要的是像桃李一樣趨時媚俗的人。這首詩對當時的社會是諷刺,對賣

松樹的人是曉諭,是勸告,同時也表達了自己不求名利的心情。

古代詩歌閱讀閱讀卜.而的詩歌,回答問題。(9分)

歸羯山作①

王維

濟川帶長薄②,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慕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③禺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釋】①這首詩是王維仕途失意、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②長薄:綿延的草木叢。③迢

遞:形容山峰高遠的樣子。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頷聯運用擬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與還”賦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情態,仿佛它們時詩人有

深長的情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表面寫物,實則寫人。

B.頸聯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U、秋山,構

成了一幅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

C.尾聯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歸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

點出題目中的“歸”字。

D.整首詩作者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卻又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方回說:“不求工而未

嘗不工。”正道出了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答案】B

【解析】該題為詩歌鑒賞。詩歌鑒賞選擇題主要考查關鍵詞語的理解、表達技巧的分析、情

感分析、詩歌形象的把握。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多練習,從這幾方面進行總結。

15、這苜詩寫得極有層次,隨著歸山途中景物的轉換,作者的心情也有所變化。請簡要分析

概括。(6分)

【答案】①首聯頷聯中,去閑閑如有意相與還,體現了作者安詳閑適、悠然自得的心情。②

頸聯中,荒城占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蕭瑟、荒涼的秋景圖,烘托出作者越接近隱居地就

越發感到凄清的心境。③尾聯中,歸來且閉關,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

問世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主旨,這時感情乂趨向閑淡平和.

【解析】該腮考告詩歌情感的把握。完成這類題型,需要看題目,知作者、懂關鍵詞、把握

意象、理解注釋,讀懂表層含義,讀懂深層情感。這就需要考生平時多做練習,培養語感,

熟能生巧。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桿長嘆息.丈夫牛世會幾時?安能踝躡垂羽翼!棄置哭官夫,壞家

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

孤且直!

7.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該詩反映的仕途失意與坎河,和《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相比,抒述情懷似亦更

為直切。

B.“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三個緊相連接的行為動作,充分展示了作者內

心的憤懣不平。

C.“還家自休息”描寫了詩人罷官回家休息與親人朝夕團聚,共敘天倫之樂的幸福生

活。

D.“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描寫了詩人想象中的生活的場景,表達了對官場生活

的苦惱與厭倦。

【答案】D

解析:D項,聯系前句“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可知,詩人辭官回家已經成為現實,

想象之景不成立。

8.結尾兩句對表達詩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結尾兩句由寧靜的家庭生活的敘寫,一躍而為牢騷愁怨的迸發。這兩句詩表面上引

證古圣賢的貧賤以自嘲自解,實質上是將個人的失意擴大、深化到整個歷史的層面一一懷才

不遇并非個別現象,而是自古皆然,連大圣大賢也在所難免,這足以證明了現實生活本身的

不合理。于是詩篇的主旨便由抒寫個人失意情懷,提升到了揭發、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的高

度。

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卜囪這苜唐詩,完成卜面小題。

題松汀驛①

張祜

山色遠含空,蒼茫澤國②東。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

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那知舊遺逸力不在五湖中。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到太湖拜訪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驛落腳時,題在壁上的詩。②澤國:

形容水多的地方。這里指太湖及其吳中一帶。③舊遺逸:舊日的隱逸之上。這里指遺世獨立

的老朋友0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連接”之意,首聯寫無邊的山色遠連天空,詩人目之所及都

籠罩在蒼茫的煙波之中。

B.詩歌頷聯主要描繪了詩人站在松汀驛上見到的一幅東海日出、白浪洶涌的畫面,營造了

雄渾、壯闊的意境。

C.頸聯以夸張手法寫朋友所居之地的偏僻,營造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

絕,萬徑人蹤滅”相同。

D.全詩描寫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腸小道等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景物,達到了景

與神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16.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15.C

16.①前/'、句通過對山色、水光、日出、濤聲以及山間險峻的羊腸小道的描寫,表達了作者

對松汀驛美景的喜愛之情;

②最后兩句通過寫未遇見隱居舊友,表達了作者的遺憾之情。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以夸張手法寫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說法錯誤,“荒寒”的理解不準確,這一聯的意思是“山

路險峻啊,只有飛鳥才能通過,人煙稀疏啊,連接著彎曲的小路”,并沒有寫“荒寒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能力。

詩歌前六句借景抒情,借助“山色遠含空”即山色、水光(澤國)、日出(海日)、羊腸小道

(鳥道)、人煙等意象,這些江南水鄉的特有景物構成了?幅氣象壯闊、風光明麗的風景畫,

表達了詩人對松汀驛美景的喜愛之情。

尾聯“那知IH遺逸,不在五湖口’中用了“那知”一詞,與沒有料想到“IH遺逸”“不在五湖中”,

情感由喜轉悲,寫出了未遇見隱居舊友的遺憾之情。

B強化訓練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①。彎弓辭漢月②,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③盡,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嫌姚咒

【注】①渭橋:位于唐代長安西北渭水上。②辭漢月:指離開京城。③星芒:指旌頭星的光

芒。星芒盡:指戰爭結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過嫖姚發尉。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寫戰馬飛齊出渭橋,風馳電掣,既說明兵強馬壯、軍隊士氣旺盛,又渲染了軍情急

迫的緊張氣氛:。

B.頷聯并沒有直接描寫戰場廝殺的場景,在“彎弓”與“插羽”之間就迅速地結束了戰爭,照

應了苜聯的內容。

C.頸聯描寫“破天驕”后的景象,敵軍營寨空無一人,戰爭的氣氛消失,烘托出將士們的英

勇與敵人的不堪一擊。

D.盡管全詩筆力雄健,氣勢雄渾,基調樂觀高亢,意境壯美,但作者在結句仍透露出懷才

不遇的憤慨和悲傷之情。

2.作者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塑造了將士們什么樣的形象?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D

2.①側面烘托。首聯寫奔馳的駿馬、催馬前進的鞭聲,從側面襯托將士們斗志昂揚、殺敵

心切的形象特點。

②細節描寫(動作描寫)。頷聯通過彎弓搭箭的細節描寫(動作描寫),表現將士們的神勇

無比、英勇矯健。

③巧妙用典。尾聯表現戰士們明知血戰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戰士們仍因能

報效國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用霍去病建功立業的典故突出將士們報效國家的英雄主

義氣概和獻身精神。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但作者在結句仍透露出懷才不遇的憤慨和悲傷之情”錯誤。“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意

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閣的功臣像上,卻只有霍嫖姚的畫像,這兩句確實或有諷刺之意。

同時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戰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人圖形麟閣,但他們仍因能報效

國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結合詩歌關鍵詞句判斷詩人性格特征.然后從修辭、描寫手法、表現手法等角度分析期造人

物形象的手法。

前兩句意思是:駿馬像一陣旋風馳騁,戰士們鳴鞭縱馬出了渭橋。首句寫戰馬飛奔,有如風

馳電掣。寫“駿馬''實際上是寫駕馭駿馬的健兒們,馬壯是為了佶喻兵強。借奔馳的駿馬、催

馬前進的鞭聲,從側面烘托將士們斗志昂揚、殺敵心切的形象特點;

三四句意思是:背著弓箭辭別了漢地的明月,在戰場上彎弓射箭打敗了胡人。“出渭橋”和“辭

漢月”,是指出軍隊的出發點和行軍路線。“出渭橋”而“鳴鞭”,正所謂快馬加鞭,進一步烘

托出健兒們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軍事任務的緊迫和唐軍士氣的旺盛。氣勢雄渾,大有高唱

入云之勢。“彎弓”“插羽”是動作描寫,表現將士們的神勇無比(驍勇):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意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閣的功臣像上,卻只有霍嫖姚的畫像。

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住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繪十一位功臣像于其匕后即以此代

表卓越的功勛和最高榮譽。霍嫖姚,指霍去病,漢武帝時大將,曾任“嫖姚校尉這兩句用

典,寫戰士們明知血戰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他們仍因能報效國家、民族而

感到自豪和滿足。功業不朽不一定必須畫像麟閣。這更能體現健兒們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青玉案?平生百繞垂虹路

張元干①

平生百繞垂虹略。看萬頃、翻云去。山澹夕暉帆影度。菱歌風斷,襪羅塵散②,總是關情處。

少年陳跡今遲暮。走筆猶能醉時句。花底自成心暗許。舊家春事,覺來客恨,分付疏曼雨。

【注】①張元干(1091—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堅持抗金受秦檜陷害,被捕

入獄,出獄后流落蘇州,本詞寫于詞人重游蘇州垂虹橋之時。②襪羅塵散:出自曹植《洛神

斌》“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羅襪濺起的水沫如同塵埃的美妙景致。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平生百繞”這?一細節,暗示詞人對此地熟悉,如今故加重游,感慨萬千。

B.夕陽遠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現了詞人重游蘇州、孤苦無依的落魄晚景。

C.上闋寫景,高低錯落,視聽結合,有動有靜,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蘊豐富。

D.“舊家''三句既直抒胸臆,乂借景抒情,"疏篷網''充分渲染了詞人的客居之恨。

4.評論家分析張元干這首詞中“菱歌風斷,襪羅塵散”兩句看似超越塵世,實則感懷身世。

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3.B

4.①詞人選取菱歌意象,充滿自然清新的水鄉氣息,運用曹植《洛神賦》典故,描寫神女

的美妙形象,表現出一種超越塵世的風格;②但“風斷”意指美好的菱歌已然在風中消逝,“塵

散”言曹植筆下的洛神也隨煙塵散去;③結合下闋如今遲暮,詞人只能在醉時奮箔疾書,回

憶舊家春事,今昔對比,表達自己的遲暮之悲,客居之恨。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