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初稿到終稿: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語篇銜接的轉變與啟示一、引言1.1研究背景與動機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的當下,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對于大學生而言,良好的英語寫作能力不僅是學業發展的必備技能,更是未來職業道路上的有力助推器。無論是撰寫學術論文、參與國際交流項目,還是在跨國企業中謀求發展,英語寫作能力都發揮著關鍵作用,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英語寫作涵蓋了多種形式,其中概要寫作要求學生在準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提煉關鍵信息,并用簡潔、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旨在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提取以及語言組織運用能力。在概要寫作過程中,初稿是學生將頭腦中的想法和靈感初步轉化為文字的階段,此時學生主要聚焦于內容的呈現和思路的梳理;而終稿則是在初稿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和完善,使語言表達更加準確、流暢,結構更加嚴謹,邏輯更加清晰。語篇銜接作為實現語篇連貫的重要手段,在英語寫作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它通過各種銜接手段,如語法銜接(包括照應、替代、省略等)和詞匯銜接(包括重復、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關系等),將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有機地連接起來,使語篇成為一個語義連貫、邏輯清晰的整體。如果語篇銜接出現問題,文章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條理不清,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會感到困惑,難以把握作者的意圖,從而影響文章的質量和傳達效果。然而,由于英語并非我國大學生的母語,在英語寫作,尤其是概要寫作中,學生們常常在語篇銜接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在初稿階段,學生可能因為急于表達想法而忽視語篇銜接,導致文章連貫性欠佳;在終稿階段,雖然學生意識到需要對語篇進行優化,但由于缺乏系統的語篇銜接知識和技巧,可能無法有效地改善文章的連貫性。因此,深入探究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的使用異同,不僅有助于揭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思維變化和語言運用規律,還能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教師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和語篇銜接能力。1.2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中初稿和終稿在語篇銜接使用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具體研究問題如下:大學生在英語概要寫作的初稿和終稿中,分別主要運用了哪些語篇銜接手段?這些銜接手段在使用頻率、分布位置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例如,在初稿中,學生是否更多地依賴簡單的詞匯重復來實現語篇銜接,而在終稿中則更多地運用同義詞、近義詞等更為豐富的詞匯銜接手段;在語法銜接方面,初稿和終稿中照應、替代、省略等手段的使用情況又有何不同。從初稿到終稿的修改過程中,大學生對語篇銜接手段的調整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和規律?是在整體上增加了語篇銜接手段的使用數量,還是更側重于對某些特定類型銜接手段的優化和改進?比如,學生是否會在終稿中加強段落之間的邏輯連接詞的使用,以增強文章的連貫性。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使用的異同對英語概要寫作的質量,如文章的連貫性、邏輯性、可讀性等,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那些在初稿和終稿間能夠合理運用語篇銜接手段進行修改的學生,其寫作質量是否明顯優于其他學生。1.3研究意義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具體如下:理論意義:豐富語篇分析理論在二語寫作領域的應用研究。目前,語篇分析理論在二語寫作研究中雖有涉及,但針對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使用異同的深入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通過系統分析大學生在不同寫作階段語篇銜接手段的運用情況,能夠進一步揭示語篇銜接理論在二語寫作過程中的實際應用規律,為語篇分析理論在二語寫作領域的發展提供實證支持,拓展該理論的研究范疇。此外,有助于深化對二語寫作過程的認知。以往對二語寫作過程的研究多集中在寫作策略、思維模式等方面,對語篇銜接在寫作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關注不足。本研究聚焦于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的使用異同,能夠從一個新的視角展現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和變化,為二語寫作過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豐富二語寫作研究的理論體系。實踐意義: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針對性指導。了解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的使用特點和規律,能夠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初稿中語篇銜接存在的普遍問題,如語法銜接手段使用不當、詞匯銜接單一等,進行專門的講解和訓練;在學生修改終稿時,引導學生關注語篇銜接的優化,教授有效的修改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語篇銜接能力和英語寫作水平。同時,為學生提供寫作自我提升的方向。學生通過了解自己在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使用上的優點和不足,能夠明確自己在英語寫作中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寫作練習中,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語篇銜接手段的學習和運用,主動調整和優化自己的寫作過程,逐步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增強在國際交流中的競爭力。二、文獻綜述2.1語篇銜接理論概述語篇銜接理論是語篇分析領域的重要理論,由韓禮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在1976年合著的《英語的銜接》(CohesioninEnglish)一書中系統提出。他們認為,銜接是一種語義上的聯系,當語篇中的一個成分的含義依賴于另一個成分的解釋時,便產生銜接關系,這種關系使得一組句子能夠組成一個有意義的語篇。語篇銜接理論的提出,為語篇分析提供了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使得研究者能夠從微觀層面深入剖析語篇的構建機制,揭示語篇中各個成分之間的語義關聯。韓禮德和哈桑將語篇銜接手段主要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兩大類。其中,語法銜接包括照應、替代、省略和連接;詞匯銜接則包括詞匯重述、同義、反義、上下義關系和搭配等。這些銜接手段在構建連貫語篇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們相互配合,共同實現語篇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照應是指語篇中一個成分作為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通過代詞、限定詞等語法手段來表示語義關系,可分為人稱照應、指示照應和比較照應。人稱照應通過人稱代詞、限定詞和名詞所有格之間的對應關系,明確話語角色,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把握語篇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例如,“Tomsaidhewouldcometotheparty.Hewaslookingforwardtoit.”中,“he”和“it”分別照應“Tom”和“theparty”,使句子之間的語義緊密相連。指示照應借助指示代詞(如this、that)、指示性副詞(如here、there)以及定冠詞“the”等,指示時間、地點、人物等,幫助讀者在語篇中快速定位信息,增強語篇的連貫性。比較照應則通過比較性的形容詞和副詞(如more、less、similar等),體現語篇中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語篇的邏輯關系。替代是用替代詞或簡單的成分替代另一成分,以避免重復,使上下文連接更加緊密。可分為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名詞性替代中,常用“one”、“ones”等替代前文出現的名詞,如“Ihavearedappleandagreenone.”中的“one”替代“apple”;動詞性替代以“do”、“did”等替代前文的動詞,例如“HerunsfasterthanIdo.”中,“do”替代“run”;分句性替代則用“so”、“not”等替代整個分句,如“Willitraintomorrow?Ihopenot.”中,“not”替代“itwillraintomorrow”,使語言表達更加簡潔明了。省略是為了避免重復,突出新信息,將語篇中的某個成分省去,使語篇上下緊湊連貫。同樣可分為名詞性省略、動詞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在對話中,省略現象尤為常見,如“—Doyoulikethemovie?—Yes,Ido.”回答部分省略了“likethemovie”,通過上下文的語境,讀者能夠輕松理解其含義,這樣的省略使語篇更加簡潔流暢,符合語言使用的經濟原則。連接是通過連接成分(如連詞、連接副詞和介詞短語等)來體現語篇中各個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實現語篇連貫的重要手段。連接詞能夠明確表達句子間的順接、逆接、添加、對比、同位等語義關系,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語篇的邏輯結構。例如,“Hewastired,buthestillkeptworking.”中,“but”表示轉折關系,清晰地展現了前后句子之間的邏輯對比。詞匯銜接通過詞匯的選擇和運用,在語篇中建立起一個貫穿篇章的語義鏈條,從而實現語篇的連貫。詞匯重述即同一詞匯項目在語篇中的反復出現,能夠強化主題,加深讀者對關鍵信息的印象,例如“Ilovereadingbooks.Booksaremybestfriends.Theycanbringmeknowledgeandjoy.”中,“books”的重復使用突出了主題。同義關系是指用同義詞或近義詞替代重復的詞匯,豐富語言表達,使語篇更加生動,如“Heisacleverboy.Healwayscomesupwithsmartideas.”中,“clever”和“smart”為同義詞,相互替換避免了重復。反義關系則通過反義詞的對比,從正反兩個方面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描述,增強語篇的表現力和邏輯性,例如“Theweatherwashotduringtheday,butitbecamecoldatnight.”中,“hot”和“cold”形成鮮明對比。上下義關系指一個成分所表達的意義屬于另一個成分所包含的意義,通過這種語義關系構成語篇銜接,如“Iboughtsomefruits,suchasapples,bananasandoranges.”中,“fruits”是上義詞,“apples”、“bananas”和“oranges”是下義詞。搭配是一種橫向組合的詞匯關系,指詞匯按照約定俗成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如“makeadecision”、“takeabreak”等,這些固定搭配在語篇中頻繁出現,有助于實現語義連貫。2.2英語寫作中的語篇銜接研究現狀在國外,語篇銜接理論自提出以來,便成為英語寫作研究領域的重要關注點。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深入探究了語篇銜接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與影響。如Biber等學者通過對大量英語學術寫作語料的分析,發現詞匯銜接在構建學術語篇的連貫性和專業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恰當的詞匯重述、同義詞和上下義關系的運用,能夠使學術文章的主題更加突出,邏輯更加嚴密。在英語議論文寫作中,連接詞的合理使用能夠清晰地展現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研究者通過對比不同水平學生的英語寫作,發現高水平學生在運用連接詞來表達因果、轉折、遞進等邏輯關系時更加熟練和準確,使得文章的論證過程更加連貫和流暢。國內的相關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許多學者聚焦于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語篇銜接問題,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張小迎通過對英語專業學生作文的分析,發現學生在語篇銜接手段的掌握和運用上存在不足,詞匯銜接手段使用單一,語法銜接手段運用不準確,導致文章連貫性欠佳。有研究運用語料庫方法,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語篇銜接手段進行了量化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寫作中對照應、替代等語法銜接手段的使用頻率較低,且存在使用錯誤的情況;在詞匯銜接方面,雖然能夠運用詞匯重復來實現銜接,但同義詞、反義詞等運用不夠豐富,影響了文章的質量。盡管國內外在英語寫作中的語篇銜接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白。在研究對象上,現有研究多集中于整體的英語寫作,針對特定寫作類型,如概要寫作的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對概要寫作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使用異同的研究更是匱乏。在研究方法上,雖然量化分析能夠揭示語篇銜接手段的使用頻率和分布情況,但對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選擇和調整語篇銜接手段的內在心理機制,缺乏深入的質性研究。此外,現有研究在如何將語篇銜接理論有效地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實踐方面,提出的具體策略和方法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創新。2.3大學生英語寫作特點及問題大學生英語寫作呈現出獨特的特點,同時也存在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詞匯、語法、結構和語篇銜接等多個層面有所體現,對語篇連貫性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詞匯層面,大學生英語寫作詞匯量有限,難以精準表達復雜概念,且詞匯運用缺乏靈活性,多依賴基礎詞匯,較少運用高級詞匯和同義詞替換。比如,在描述“重要的”這一概念時,學生們反復使用“important”,而較少想到“significant”、“crucial”、“vital”等詞匯,這不僅使文章語言單調乏味,還影響了語義的豐富性和準確性,降低了語篇的連貫性。同時,詞匯搭配不當現象也時有發生,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固定搭配掌握不足,導致表達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例如,“makeaprogress”應改為“makeprogress”,“giveanadvice”應改為“giveadvice”,這類錯誤會使讀者在理解文章時產生困惑,阻礙語篇連貫性的實現。語法層面,大學生英語寫作存在時態和語態錯誤,如在描述過去發生的事件時,未能正確使用一般過去時,或者在需要使用被動語態的語境中誤用主動語態。例如,“Iseethemovieyesterday.”應改為“Isawthemovieyesterday.”;“Thebookwaswrittenbyhimisveryinteresting.”句子結構混亂,正確表達應為“Thebookwrittenbyhimisveryinteresting.”或“Thebookwhichwaswrittenbyhimisveryinteresting.”。此外,句子結構單一也是常見問題,學生傾向于使用簡單句,較少運用復合句和復雜句,導致文章句式單調,缺乏變化,影響語篇的連貫性和流暢性。結構層面,部分學生缺乏清晰的寫作思路,文章結構松散,段落劃分不明確,主題句不突出,使得文章邏輯混亂,讀者難以把握文章的核心觀點和論述脈絡。在議論文寫作中,一些學生不能合理安排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各部分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無法形成一個完整、連貫的論證體系。語篇銜接層面,大學生英語寫作在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方面均存在問題。在語法銜接方面,照應關系混亂,學生不能準確運用代詞進行照應,導致指代不明。例如,“TomtoldJackthatheshouldgotothelibrary.”句中“he”指代不明確,容易造成誤解。替代和省略使用不當,該使用替代或省略的地方未使用,導致語言重復啰嗦;不該使用的地方卻錯誤使用,影響句子的完整性和語義表達。在連接詞使用上,存在濫用或誤用現象,如過度使用“and”、“but”等簡單連接詞,而對于表示因果、轉折、遞進等復雜邏輯關系的連接詞掌握不足,不能準確表達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使文章連貫性受損。在詞匯銜接方面,詞匯重述缺乏技巧,只是簡單重復詞匯,未能通過巧妙的詞匯重述來強化主題和增強語義連貫性。同義詞和反義詞運用不足,無法通過詞匯的變化來豐富語言表達和實現語義銜接。上下義關系把握不準,在使用上義詞和下義詞時出現邏輯錯誤,影響語篇的連貫性。大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語篇的連貫性和質量。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應注重語篇銜接理論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篇銜接技巧,從而提升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三、研究設計3.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X]名來自[具體大學名稱]不同專業的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該大學為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豐富,學生英語水平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代表性。大二學生在經過一年多的大學英語學習后,已具備一定的英語寫作基礎,且正處于英語寫作能力提升的關鍵階段,對他們進行研究能夠較好地反映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的實際情況。在專業分布上,涵蓋了理工科(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文科(如漢語言文學、英語)和商科(如會計學、市場營銷)等不同領域。理工科專業學生注重邏輯思維和技術知識的學習,其英語寫作可能更偏向于嚴謹和精確;文科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文學素養,在英語寫作中可能更注重語言的藝術性和情感表達;商科專業學生則強調商務知識和溝通能力,英語寫作會帶有一定的商務特色。這種廣泛的專業分布有助于全面考察不同學科背景下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使用的異同,避免因專業局限性導致研究結果的片面性。為確保樣本的隨機性和代表性,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選取。首先,根據學校的專業分類,將所有專業分為理工科、文科和商科三個層次。然后,在每個層次內,按照各專業學生人數的比例,隨機抽取相應數量的學生。例如,理工科專業學生總數占全校學生總數的30%,則在理工科層次中抽取的學生數量也占總樣本量的30%。通過這種方式,保證了每個專業的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被納入研究樣本,使研究結果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全校大學生的整體情況。3.2研究方法3.2.1文本收集本研究通過學校的英語寫作課程平臺,收集研究對象在完成特定英語概要寫作任務時的初稿和終稿文本。寫作任務選取自大學英語教材及歷年英語考試真題中的概要寫作部分,這些題目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和體裁,包括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等,如關于環境保護、科技發展、文化差異等常見話題,以確保文本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初稿,以模擬真實的寫作情境,保證初稿的原始性和真實性。初稿完成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寫作要求和自身對文章連貫性、邏輯性的反思,進行修改完善,形成終稿。教師的指導主要集中在寫作思路的梳理、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語篇銜接的優化等方面,但不直接給出具體的修改建議,而是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為確保文本的質量和可用性,對收集到的初稿和終稿文本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和預處理。首先,檢查文本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嚴重的語法錯誤和拼寫錯誤,對于那些無法辨認或嚴重影響理解的文本予以剔除。其次,對文本進行格式統一,包括字體、字號、行距等,以便后續的分析。最后,將篩選和整理后的文本錄入電子文檔,建立專門的語料庫,為后續的數據分析提供便利。3.2.2數據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收集到的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和終稿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定量分析主要借助專業的語料庫分析軟件,如AntConc、WordSmithTools等,統計各類語篇銜接手段在初稿和終稿中的使用頻率、分布位置等數據。在語法銜接方面,分別統計照應、替代、省略和連接詞的出現次數,并計算其在文本總詞數中的占比,以了解不同語法銜接手段在初稿和終稿中的使用情況。例如,通過軟件檢索所有的代詞,統計其在初稿和終稿中的出現頻率,分析人稱照應的使用差異;對連接詞進行分類統計,如表示因果關系的“because”、“so”,表示轉折關系的“but”、“however”等,對比初稿和終稿中不同邏輯關系連接詞的使用頻率。在詞匯銜接方面,統計詞匯重述、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關系和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分析詞匯銜接手段在初稿和終稿中的運用特點。比如,通過設定一定的詞匯相似度閾值,利用軟件識別文本中的同義詞和近義詞,統計其在初稿和終稿中的使用次數,觀察學生在詞匯運用豐富度上的變化。定性分析則由研究者對文本進行逐句閱讀和分析,探究語篇銜接手段的使用特點和效果,以及初稿到終稿的修改過程中語篇銜接的優化方式。具體包括分析學生如何運用語篇銜接手段來實現段落內部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連貫,判斷銜接手段的使用是否恰當,是否有助于傳達作者的意圖,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例如,在閱讀文本時,關注學生使用連接詞的邏輯合理性,判斷其是否準確地表達了句子之間的語義關系;分析詞匯銜接手段的運用是否自然流暢,是否能夠有效地避免詞匯重復,豐富語言表達。同時,對比初稿和終稿,詳細記錄學生對語篇銜接手段的調整和修改情況,如在哪些地方增加或刪減了連接詞,如何替換詞匯以實現更好的詞匯銜接效果等,深入分析這些修改背后的原因和目的。為確保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在定量分析過程中,對軟件統計的數據進行多次核對和驗證,避免因軟件誤判或數據錄入錯誤導致結果偏差。在定性分析過程中,邀請兩位具有豐富英語教學經驗和語篇分析研究背景的專家,對文本進行獨立分析和評價,然后與研究者的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和討論,對于存在分歧的地方,通過進一步的研討和協商達成共識。通過這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能夠全面、深入地揭示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和終稿間語篇銜接使用的異同。四、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語篇銜接特點4.1詞匯銜接特點4.1.1重復詞匯的使用在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中,重復詞匯的使用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詞匯銜接手段。重復詞匯能夠在語篇中起到保持話題連貫和強調重點的作用。當學生在初稿中確定一個核心話題后,通過重復與該話題相關的詞匯,能夠使讀者始終聚焦于該話題,增強語篇的連貫性。例如,在一篇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概要寫作初稿中,學生多次使用“artificialintelligence”這一詞匯,使得文章緊緊圍繞人工智能這一核心展開,讓讀者清晰地了解到文章的主題。又如在描述環境污染問題時,“environmentalpollution”的反復出現強化了主題,讀者能迅速把握文章論述的核心內容。然而,在初稿中也存在重復詞匯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的問題。部分學生由于擔心偏離主題或缺乏其他有效的銜接手段,會過度依賴重復詞匯,導致文章語言單調、乏味,影響閱讀體驗。例如,在描述旅游經歷的概要中,學生反復使用“travel”這一單詞,“Iliketravel.Travelcanbroadenmyhorizons.Ihadagreattravellastsummer.”這樣的表達使文章顯得枯燥,缺乏語言的豐富性和變化性。此外,一些學生在使用重復詞匯時,沒有充分考慮語境和語義的需求,出現不當重復的情況。比如,在描述一個事件的過程中,不必要地重復一些細節性詞匯,不僅沒有增強語篇的連貫性,反而使文章顯得拖沓、冗長,分散了讀者對關鍵信息的注意力。4.1.2同義詞與近義詞運用初稿中,同義詞和近義詞的運用頻率相對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對豐富表達和增強語篇連貫性起到了積極作用。當學生能夠恰當地運用同義詞和近義詞時,能夠避免詞匯的單調重復,使語言更加生動、豐富。例如,在描述“美麗”這一概念時,學生不僅使用“beautiful”,還運用了“gorgeous”、“attractive”等近義詞,為文章增添了色彩。在論述科技對生活的影響時,用“impact”替換“influence”,豐富了詞匯表達,使文章更具可讀性。然而,由于詞匯量的限制以及對詞匯用法的掌握不夠熟練,學生在同義詞和近義詞的運用上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學生雖然意識到需要使用同義詞來豐富表達,但由于詞匯積累不足,難以迅速想到合適的同義詞,導致文章中仍大量使用基礎詞匯。例如,在表達“重要”時,學生更多地使用“important”,而較少想到“significant”、“vital”、“crucial”等詞匯。此外,一些學生對同義詞和近義詞的細微差別把握不準,在使用時出現錯誤,影響了語義的準確表達。比如,“job”和“work”雖然都有“工作”的意思,但在某些語境下,它們的用法和語義側重點有所不同,學生如果不能準確區分,就可能造成表達不當。4.2語法銜接特點4.2.1照應關系分析在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中,照應關系的運用是構建語篇連貫的重要語法銜接手段之一,主要包括人稱照應、指示照應和比較照應。人稱照應通過人稱代詞(如I、you、he、she、it、they等)、物主代詞(如my、your、his、her、its、their等)和名詞所有格來實現。在初稿中,學生使用人稱照應能夠明確指代語篇中的人物或事物,避免重復,使語篇更加簡潔流暢。例如,在一篇關于校園生活的概要寫作中,學生寫道:“Studentsoftenparticipateinvariousactivitiesoncampus.Theycanimprovetheircommunicationskillsandmakenewfriendsthroughtheseactivities.”這里的“they”指代前面提到的“students”,清晰地表明了動作的執行者,使句子之間的語義緊密相連,增強了語篇的連貫性。然而,初稿中也存在人稱照應使用不當的問題,部分學生由于對上下文的理解不夠準確,導致人稱代詞的指代不明。例如,“Tomtoldhisfriendthathewouldhelphimwithhishomework,buthewasnotsurewhenhecoulddoit.”句中多個“he”的指代模糊,讀者難以確定具體所指對象,從而影響了語篇的理解和連貫性。指示照應借助指示代詞(如this、that、these、those)、指示性副詞(如here、there)以及定冠詞“the”來指示時間、地點、人物或事物。在初稿中,指示照應能夠幫助學生引導讀者關注特定的信息,使語篇的結構更加清晰。比如,“Inthispassage,theauthormainlydiscussestheimportanc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中的“thispassage”明確了所討論內容的范圍,使讀者能夠快速定位到相關信息。然而,一些學生在使用指示照應時,存在指示代詞使用不準確的情況。例如,“Isawabeautifulflowerthere.Thatflowerwasred.”這里使用“thatflower”顯得較為生硬,且與前文的銜接不夠自然,若改為“Theflowerwasred.”會使表達更加簡潔流暢。比較照應通過比較性的形容詞和副詞(如more、less、similar、different等)來體現語篇中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在初稿中,比較照應能夠幫助學生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語篇的邏輯性。例如,“Thenewteachingmethodismoreeffectivethanthetraditionalone.Studentscanunderstandtheknowledgemoreeasily.”句中通過“moreeffective”和“moreeasily”進行比較,清晰地展現了新教學方法的優勢,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但部分學生在運用比較照應時,存在比較對象不明確或比較結構錯誤的問題。例如,“MyEnglishisbetterthanhim.”正確的表達應該是“MyEnglishisbetterthanhis.”,這里學生沒有正確使用比較結構,導致語義表達不準確。4.2.2省略與替代現象省略和替代是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中常見的語法銜接手段,它們能夠有效避免重復,使語篇更加簡潔緊湊。省略是指在語篇中省去某個或某些成分,而替代則是用一個詞或短語代替另一個詞或短語。在初稿中,名詞性省略和動詞性省略較為常見。名詞性省略通常是在上下文語境明確的情況下,省略前文已出現的名詞。例如,“Ihavearedpenandablue(pen).”中,省略了“pen”,避免了重復,使表達更加簡潔。動詞性省略則多發生在并列結構中,為避免重復,省略與前文相同的動詞。如“Hecansingand(hecan)dance.”省略了第二個“hecan”,使句子更加緊湊。然而,在初稿中,學生有時會出現不該省略的地方省略,或者省略后導致語義不清晰的情況。例如,“Ilikeapplesmorethanmysister(likesapples).”如果省略了括號中的內容,可能會造成理解歧義,讓人誤以為是“我比我妹妹更喜歡蘋果”還是“我喜歡蘋果勝過喜歡我妹妹”。在替代方面,名詞性替代常用“one”、“ones”等替代前文出現的可數名詞,以避免重復。如“Ineedanewbook.Doyouhaveone?”這里的“one”替代“book”。動詞性替代常用“do”、“did”等替代前文的動詞。例如,“HerunsfasterthanIdo.”中,“do”替代“run”。分句性替代則用“so”、“not”等替代整個分句。比如,“Willitraintomorrow?Ihopenot.”中,“not”替代“itwillraintomorrow”。在初稿中,學生對替代手段的運用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學生對替代詞的用法掌握不夠準確,導致替代不當。例如,“Ihaveadog.Myfriendhasittoo.”這里應該用“one”替代“dog”,表示同類不同物,而“it”通常指代上文提到的同一事物,使用“it”會造成語義錯誤。4.2.3連接詞使用情況連接詞在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初稿中對于體現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增強語篇的連貫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連接詞可分為并列連詞(如and、or、but等)、轉折連詞(如however、nevertheless等)、因果連詞(如because、so、therefore等)、遞進連詞(如moreover、furthermore等)等。在初稿中,學生對連接詞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尤其是一些簡單的連接詞,如“and”和“but”。“and”常用于表示并列、順承關系,使句子之間的內容相互補充。例如,“Igotupearlyinthemorningandhadadeliciousbreakfast.”這里“and”連接兩個并列的動作,使句子語義連貫。“but”則常用于表示轉折關系,突出前后內容的對比。如“Hestudiedhard,buthedidn'tpasstheexam.”通過“but”清晰地展現了努力學習與未通過考試之間的反差。然而,部分學生在使用這些簡單連接詞時,存在過度依賴的問題,導致文章邏輯表達單一,缺乏變化。對于一些表示復雜邏輯關系的連接詞,如“therefore”、“moreover”等,學生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這可能是由于學生對這些連接詞的含義和用法理解不夠深入,或者在寫作時未能準確判斷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在表達因果關系時,部分學生只會使用“because”和“so”,而很少運用“therefore”、“asaresult”等更具書面語色彩的連接詞。在一篇關于環境污染的概要寫作中,學生寫道:“Therearemoreandmorecarsontheroad,sotheairpollu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如果將“so”替換為“therefore”,句子會更加正式、規范,即“Therearemoreandmorecarsontheroad;therefore,theairpollu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此外,學生在使用連接詞時,還存在連接詞使用錯誤或搭配不當的情況。例如,“Althoughheistired,buthestillkeepsworking.”中,“although”和“but”不能同時使用,這是典型的連接詞使用錯誤。還有“becauseof”后面應該接名詞或名詞短語,而不能接句子,如“Becauseofhewasill,hedidn'tcometoschool.”應改為“Becausehewasill,hedidn'tcometoschool.”或“Becauseofhisillness,hedidn'tcometoschool.”。五、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終稿語篇銜接特點5.1詞匯銜接優化5.1.1詞匯多樣性提升與初稿相比,大學生在英語概要寫作終稿中詞匯多樣性有顯著提升。在終稿階段,學生更加注重詞匯的豐富性和變化性,通過運用同義詞、近義詞、上下義詞以及不同詞性的詞匯來避免重復表達,使語篇更加生動、富有表現力。在表達“重要”這一概念時,初稿中大部分學生可能僅使用“important”,而在終稿中,學生們會根據語境選用“significant”、“crucial”、“vital”等詞匯。如在描述科技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時,學生寫道:“Scienceandtechnologyplayacrucialroleinthedevelopmentofsociety.”這里用“crucial”替代了常見的“important”,使表達更加精準、有力。又如在討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時,“Thesignificanc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cannotbeoveremphasized.”使用“significance”這一名詞形式,不僅豐富了詞匯表達,還使句子結構更加多樣化。學生還善于運用上下義詞來拓展詞匯的豐富度。在描述動物相關內容時,初稿可能只是簡單提及“animals”,而在終稿中,學生可能會根據具體語境,使用“mammals”、“birds”、“reptiles”等下義詞,使描述更加具體、準確。如“Therearevariousanimalsinthezoo,includingmammalslikelionsandtigers,andbirdssuchaspeacocksandparrots.”通過列舉具體的下義詞,使讀者對動物園中的動物種類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增強了語篇的連貫性和豐富性。此外,學生在終稿中還會靈活運用不同詞性的詞匯來表達同一概念,進一步提升詞匯的多樣性。例如,在描述一個人具有創造力時,初稿可能是“Heisacreativeperson.”而終稿中可能會改為“Hehasgreatcreativity.”或“Hecreatesthingsinaninnovativeway.”通過使用名詞“creativity”和動詞“creates”,避免了形容詞“creative”的重復使用,使語言更加靈活多變。詞匯多樣性的提升對語篇質量產生了積極影響。豐富的詞匯運用使語篇更具吸引力,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不同詞匯的巧妙搭配和運用,能夠更準確地傳達作者的意圖,增強語篇的邏輯性和連貫性。通過避免詞匯的單調重復,使語篇更加流暢自然,提高了語篇的可讀性和專業性。5.1.2詞匯搭配的合理性增強在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終稿中,詞匯搭配的合理性較初稿有明顯增強。學生在終稿階段對詞匯搭配的掌握更加熟練,能夠根據語境和語義選擇恰當的詞匯組合,使表達更加準確、自然,從而增強了語篇的連貫性。在描述“解決問題”時,初稿中可能會出現搭配不當的情況,如“solveaquestion”,而在終稿中,學生會正確使用“solveaproblem”這一搭配。在表達“提高水平”時,初稿可能會寫成“risethelevel”,而終稿中則會改為“improvethelevel”或“raisethelevel”,“improve”和“raise”與“level”的搭配更加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學生在終稿中對于一些固定短語和習語的運用也更加準確和自然。例如,在描述一個人努力工作時,會使用“workhard”這一常見短語,而不是不恰當的表達。在表達“總之”時,會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短語,如“inconclusion”、“allinall”、“tosumup”等,使語篇的銜接更加自然流暢。在闡述觀點時,學生可能會使用“frommyperspective”、“inmyopinion”等短語,使表達更加地道。詞匯搭配合理性的增強使得語篇在語義上更加連貫,讀者能夠更輕松地理解作者的意圖。恰當的詞匯搭配避免了因搭配不當而產生的理解障礙,使語篇的表達更加準確、清晰。這不僅提高了語篇的質量,還體現了學生在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上的提升。5.2語法銜接改進5.2.1照應關系的精準化在終稿中,大學生對照應關系進行了顯著的調整和優化,使指代更加明確,有效避免了歧義,極大地增強了語篇的邏輯性。在人稱照應方面,學生們更加注重人稱代詞的準確使用。在初稿中,“Tomtoldhisfriendthathewouldhelphimwithhishomework,buthewasnotsurewhenhecoulddoit.”這樣指代不明的句子較為常見,而在終稿中,學生們會通過明確人物身份或調整句子結構來消除歧義。例如,改為“Tomtoldhisfriend,Jack,thathe,Tom,wouldhelpJackwithhishomework,butTomwasnotsurewhenhecoulddoit.”通過明確“he”指代的具體人物,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句子的含義,增強了語篇的連貫性。在指示照應方面,終稿中的指示代詞使用更加準確和自然。在描述事物時,學生能夠根據語境選擇恰當的指示代詞,使指示的對象更加清晰。如在描述一本書的內容時,初稿可能會出現“Inthisbook,theauthorsaysthat.Thatisveryinteresting.”這樣較為模糊的表達,而終稿中會改為“Inthisbook,theauthorsaysthatthetheoryproposedisveryinteresting.”直接說明“thetheoryproposed”是有趣的內容,避免了使用“that”造成的指代不明,使語篇更加流暢。比較照應在終稿中也得到了更好的運用。學生們能夠正確運用比較性的形容詞和副詞,準確表達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例如,在對比兩種產品時,初稿中可能會出現“Thisproductisgood,andthatoneismorebetter.”這樣的錯誤表達,而在終稿中會改為“Thisproductisgood,butthatoneisbetter.”正確使用“better”進行比較,使語義表達更加準確,增強了語篇的邏輯性。照應關系的精準化使得終稿在語義傳達上更加準確,讀者能夠輕松理解作者的意圖,避免了因指代不明或比較不當而產生的誤解,從而提升了語篇的質量和可讀性。5.2.2省略與替代的恰當運用在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終稿中,省略和替代手段的運用相較于初稿有了明顯的改進,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語篇的簡潔性和連貫性。在省略方面,學生們在終稿中更加準確地把握了省略的時機和條件,避免了因不當省略而導致的語義模糊。在并列結構中,對于相同的成分,學生能夠合理地進行省略。例如,“Helikesplayingbasketballand(likes)swimming.”正確地省略了第二個“likes”,使句子簡潔明了。在上下文語境清晰的情況下,學生也能恰當地省略名詞。如“Ihavearedcarandmybrotherhasablue(car).”省略了“car”,避免了重復表達。同時,學生們在終稿中也注意到了省略后句子的完整性和語義的清晰度,不會因為省略而造成理解障礙。在替代方面,終稿中替代詞的使用更加準確和靈活。在名詞性替代中,學生能夠正確運用“one”、“ones”來替代前文出現的可數名詞。如“Ineedanewpen.Doyouhaveone?”用“one”替代“pen”,使語言表達更加簡潔。在動詞性替代中,“do”、“did”等替代詞的運用也更加恰當。例如,“SherunsfasterthanIdo.”用“do”替代“run”,避免了重復。在分句性替代中,“so”、“not”等詞的使用也更加符合語境。如“Willitraintomorrow?Ihopenot.”用“not”替代“itwillraintomorrow”,使句子簡潔流暢。省略和替代的恰當運用使得終稿在保持語義完整的前提下,語言更加簡潔緊湊,避免了重復啰嗦,增強了語篇的連貫性和流暢性。讀者在閱讀終稿時,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提高了閱讀效率。5.2.3連接詞使用的準確性與豐富性在大學生英語概要寫作終稿中,連接詞的使用發生了顯著變化,在準確表達邏輯關系和豐富語篇層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初稿相比,終稿中連接詞的使用更加準確。學生們在終稿階段對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能夠根據具體的語境選擇最合適的連接詞。在表達因果關系時,不再僅僅局限于使用“because”和“so”,而是能夠根據語義的輕重和文體的要求,選用“therefore”、“thus”、“asaresult”等連接詞。例如,在論述環境污染的原因和后果時,初稿可能是“Therearemorecars,sotheairispolluted.”而終稿中會改為“Therearealargenumberofcarsontheroad;therefore,theairpollutionisbecomingincreasinglyserious.”使用“therefore”使因果關系的表達更加正式、準確,增強了文章的邏輯性。連接詞的豐富性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們在終稿中不再過度依賴簡單的連接詞,如“and”和“but”,而是嘗試運用更多樣化的連接詞來豐富語篇的層次。在表達遞進關系時,會使用“moreover”、“furthermore”、“inaddition”等連接詞。例如,“TheInternethasbroughtusconvenience.Moreover,ithasalsoexpandedourknowledge.”通過“moreover”的使用,進一步闡述了互聯網的作用,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在表達轉折關系時,除了“but”之外,還會使用“however”、“nevertheless”、“yet”等連接詞,使轉折的語氣更加多樣化。如“Hestudiedhard;however,hestilldidn'tachievetheexpectedresult.”“however”的使用使轉折更加自然,增強了語篇的表現力。連接詞使用的準確性與豐富性使終稿的邏輯關系更加清晰,語篇層次更加分明。讀者能夠通過連接詞迅速把握文章的脈絡和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這不僅提高了語篇的連貫性和可讀性,還體現了學生在英語寫作能力上的進步。六、初稿與終稿語篇銜接使用異同對比6.1相同點分析大學生在英語概要寫作的初稿和終稿中,都意識到語篇銜接對于構建連貫文本的重要性,并在不同程度上運用了詞匯和語法銜接手段。在詞匯銜接方面,無論是初稿還是終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詞匯重復現象,通過重復核心詞匯來保持話題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描述人工智能的發展時,初稿和終稿中都會多次出現“artificialintelligence”這一核心詞匯,以強化主題,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論述中心。在語法銜接方面,初稿和終稿都運用了照應、替代、省略和連接等手段。在照應關系上,都使用人稱照應來明確人物指代,運用指示照應來指示相關信息。在描述人物活動時,都會使用“he”、“she”等人稱代詞來避免重復提及人物姓名;在提及前文提到的事物時,會使用“this”、“that”等指示代詞來進行指代。在替代和省略方面,初稿和終稿都通過合理運用替代詞和省略成分,來避免語言的重復啰嗦,使語篇更加簡潔緊湊。在連接詞的使用上,初稿和終稿都借助連接詞來體現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使用“and”表示并列關系,“but”表示轉折關系,“because”表示因果關系等。此外,在初稿和終稿中,學生都嘗試運用各種語篇銜接手段來增強段落內部和段落之間的連貫性。在段落內部,通過詞匯和語法銜接手段,使句子之間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段落之間,運用連接詞或過渡句,實現段落之間的自然過渡,使文章的結構更加清晰,邏輯更加嚴密。在一篇關于環境保護的概要寫作中,學生在各個段落中都會運用相關的詞匯和語法銜接手段,來闡述環境污染的現狀、原因和解決措施等內容,使不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一目了然。6.2不同點分析在詞匯銜接方面,初稿與終稿存在顯著差異。初稿中,詞匯多樣性不足,重復詞匯使用較多,且同義詞和近義詞運用頻率較低,導致語言表達較為單調。在描述“好”這一概念時,初稿中可能反復使用“good”,缺乏變化。而終稿中,學生通過廣泛運用同義詞、近義詞、上下義詞以及不同詞性的詞匯,極大地豐富了詞匯表達。除了“good”,還會根據語境選用“excellent”、“wonderful”、“outstanding”等詞匯。在描述“動物”時,不僅使用“animals”,還會具體到“mammals”、“reptiles”等下義詞。終稿中詞匯搭配的合理性明顯增強,學生能夠避免搭配不當的問題,運用更加符合英語語言習慣的詞匯組合。語法銜接方面,初稿和終稿也有明顯不同。在照應關系上,初稿中存在較多指代不明的情況,人稱照應、指示照應和比較照應的運用不夠準確,容易造成語義模糊。而終稿中,學生對照應關系進行了精心調整,使指代更加明確,避免了歧義。在人稱照應中,通過明確人物身份或調整句子結構,使代詞的指代清晰無誤;在指示照應中,能夠根據語境選擇恰當的指示代詞,準確指示相關信息;在比較照應中,正確運用比較性的形容詞和副詞,準確表達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在省略和替代方面,初稿中存在不當省略或替代詞使用錯誤的問題,影響了語篇的流暢性和語義表達。終稿中,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省略和替代的時機與條件,合理運用省略和替代手段,使語篇簡潔緊湊,語義清晰。在連接詞使用上,初稿中連接詞使用較為單一,對簡單連接詞過度依賴,且存在使用錯誤或搭配不當的情況。終稿中,連接詞的使用更加準確和豐富,學生能夠根據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選擇最合適的連接詞,并且運用多樣化的連接詞來豐富語篇層次,使邏輯關系更加清晰,語篇連貫性更強。6.3差異原因探討寫作過程的不同階段特點是導致初稿和終稿語篇銜接使用差異的重要因素。在初稿階段,學生主要致力于將頭腦中的想法快速轉化為文字,更關注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力求將原文的關鍵信息準確地提取和呈現出來。此時,學生的思維較為發散,重點在于表達自己對原文的理解和概括,容易忽視語篇銜接的細致處理,導致初稿中語篇銜接手段的使用相對簡單和隨意。而在終稿階段,學生有更多時間對文章進行全面審視和修改,開始注重文章的整體連貫性和邏輯性。他們會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使文章的各個部分更好地銜接在一起,讓讀者能夠順暢地理解文章內容,因此會更加主動地運用各種語篇銜接手段對初稿進行優化和完善。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初稿和終稿的修改過程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寫作經驗的積累,學生的詞匯量不斷增加,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逐漸提高,語法知識也日益扎實。在初稿寫作時,由于語言能力的限制,學生可能無法迅速想到豐富的同義詞和近義詞,對復雜語法結構和連接詞的運用也不夠熟練,只能依賴簡單的詞匯重復和常見的連接詞來實現語篇銜接。而在從初稿到終稿的修改過程中,學生不斷反思和學習,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他們能夠運用新學到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對初稿中的語篇銜接進行改進,使文章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樣,邏輯關系更加清晰準確。教師的指導在學生語篇銜接能力的提升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會強調語篇銜接的重要性,并教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巧。在學生完成初稿后,教師通過批改和反饋,指出學生在語篇銜接方面存在的問題,如詞匯重復過多、連接詞使用不當等,并給予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學生在參考教師意見進行修改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語篇銜接的關鍵要點,學會運用教師所教授的方法和技巧對終稿進行完善。教師還會提供優秀的寫作范例,讓學生學習其中的語篇銜接策略,通過模仿和借鑒,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語篇銜接能力,從而在終稿中更加準確和靈活地運用語篇銜接手段。七、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7.1教學策略建議基于本研究結果,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加強語篇銜接教學,可采取以下具體策略:增加銜接手段專項訓練: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專門的語篇銜接訓練課程,系統地講解各種語篇銜接手段,包括語法銜接(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重復、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關系、搭配)的定義、分類、用法及功能。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和練習,讓學生熟悉不同銜接手段的特點和使用場景,提高學生對語篇銜接手段的敏感度和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給出一系列句子,要求學生運用合適的銜接手段將它們組合成連貫的語篇;或者提供一篇缺少銜接手段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補充和完善。在訓練過程中,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從簡單的句子銜接練習過渡到段落和篇章的銜接練習,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寫作情境中靈活運用各種銜接手段。結合范文分析: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英語概要寫作范文,引導學生分析其中語篇銜接手段的運用技巧。在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范文中使用的各種銜接手段,并討論這些銜接手段如何使文章更加連貫、邏輯清晰。通過對范文的學習,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語篇銜接在實際寫作中的重要性和具體應用方式,從而借鑒范文中的銜接策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例如,在分析一篇關于科技發展的概要寫作范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如何運用連接詞來表達科技發展的原因、影響和趨勢等邏輯關系,以及如何運用詞匯銜接手段來保持文章主題的一致性。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比不同范文中語篇銜接手段的運用差異,分析哪種銜接方式更能有效地傳達信息,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強化初稿與終稿對比教學: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完成初稿后,進行自我修改和同伴互評,重點關注語篇銜接方面的問題。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初稿和終稿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學生在修改過程中語篇銜接手段運用的改進和不足之處,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確自己在語篇銜接能力上的提升空間,掌握有效的修改方法,從而在今后的寫作中不斷優化語篇銜接。例如,教師可以選取幾篇具有典型性的學生初稿和終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分析,讓學生共同參與討論,找出其中的銜接問題和改進措施。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修改過程中的思考和體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開展多樣化寫作活動:組織多樣化的寫作活動,如小組合作寫作、創意寫作、限時寫作等,讓學生在不同的寫作情境中運用語篇銜接手段。在小組合作寫作中,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和交流,共同探討如何運用銜接手段使文章更加連貫,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篇構建能力。創意寫作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的過程中,嘗試運用各種新穎的銜接手段來增強文章的獨特性和吸引力。限時寫作則可以鍛煉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運用語篇銜接手段組織文章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小組合作寫作任務,讓學生共同完成一篇關于社會熱點問題的概要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協作,運用語篇銜接手段將各自的觀點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創意寫作比賽,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獨特的語篇銜接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寫作風格。7.2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建議為提高學生的英語概要寫作語篇銜接能力,學生自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廣泛閱讀:增加英語閱讀量,閱讀各類體裁和題材的英語文章,如學術論文、新聞報道、文學作品等。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分析文章中語篇銜接手段的運用,學習作者如何運用詞匯和語法銜接手段使文章連貫流暢。例如,在閱讀學術論文時,關注作者如何運用連接詞來表達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如何通過詞匯重述和同義詞運用來強化主題;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體會作者如何運用照應和替代等語法銜接手段來避免重復,使語言更加簡潔生動。通過大量閱讀,培養對語篇銜接的敏感度,積累豐富的語篇銜接表達方式,從而在自己的寫作中能夠自然地運用各種銜接手段。加強寫作練習:積極參與各種英語寫作活動,包括課堂寫作練習、課后寫作作業、英語寫作比賽等。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篇銜接知識,不斷嘗試使用不同的銜接手段來構建連貫的語篇。從簡單的段落寫作開始,逐漸過渡到篇章寫作,在實踐中提高語篇銜接能力。例如,在寫段落時,運用連接詞將句子有機地連接起來,運用詞匯銜接手段使段落主題更加突出;在寫篇章時,注意段落之間的過渡和銜接,運用各種銜接手段使文章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同時,對自己的寫作進行反思和總結,分析自己在語篇銜接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進行自我修改與同伴互評:完成初稿后,認真進行自我修改,重點檢查語篇銜接是否合理。從詞匯銜接角度,檢查是否存在詞匯重復過多、同義詞運用不足等問題;從語法銜接角度,檢查照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小鴨苗買賣服務合同
- 智能手機在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指南
- 骨科亮點護理實踐體系
- 青年醫學教師授課比賽實施要點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測試題
- 造口疝氣規范化護理要點
- 二手房交易方式之委托交易
- 學校下學期質量管理工作總結模版
- 2024年09月26日更新【Attest】2024年美國媒體使用報告
- 服裝合作協議書
- 鋼結構機電工程施工方案
- 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小學人工智能啟蒙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
- 機電安裝工程總承包合同
-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各單元知識點復習
- 課件-2025年春季學期 形勢與政策 第一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9
- 2025年度江西撫州高新區區屬國企業公開招聘紀檢監察工作人員10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汽車租賃掛靠協議書
- 北京市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8篇(截至2024年)
- 公司內部文件管理規定及辦法
- 公開征集招標代理機構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等級測評報告模板【等保2.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