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引言歧義現象是指同一語言形式可以表示多種意義的現象,它是一種語言語法系統里的錯綜復雜和精細微妙的反映,是語言的一種比較普遍現象,可以在詞匯、句法、語義和語用等多個水平上發生。與句法、語義和語用歧義相比,詞匯水平的歧義則是一種基本的歧義現象。詞匯歧義消解(1exicalambiguityresolution)的過程涉及到了語言理解的多個水平,探討詞匯歧義消解過程的價值并不限于考察歧義現象本身,它還有助于了解人類語言加工系統的一般機制,即激活和抑制機制。另外,這方面的研究還觸及到心理語言學乃至整個認知心理學一個比較大的理論爭論,即人類語言理解到底是相互作用的還是模塊化的。2有關詞匯歧義消解的理論模型對于詞匯歧義消解過程的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已取得較豐富的研究成果。心理學家提出了四種關于歧義詞意義通達的模型。2.1多重通達模型(multipleaccessmode1)也稱窮盡通達模型(exhaustiveaccessmode1)該模型認為,歧義詞的所有意義都自動通達。語境不能直接影響歧義詞的加工,但可以對詞匯加工器的輸出起作用,進而選擇合適的意義。在歧義詞加工的早期,其多個意義都得到了激活,符合語境意義的選擇過程發生在多個意義已被激活之后。這種觀點與模塊化理論相符合。2.2選擇通達模型(selectiveaccessmode1)該模型認為,語境能引導讀者通達歧義詞的合適意義。盡管歧義詞的多個意義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但只有與語境一致的意義才得到通達。歧義詞的相對意義頻率對歧義詞意義的通達不起作用。這種觀點與語言理解的交互激活模型的思想吻合。2.3順序通達模型(order—accessmode1)該模型認為,歧義詞多個意義的激活是有順序的,主要意義首先被激活。被激活的主要意義需要與語境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歧義詞的其它意義無需激活;如果匹配不成功,次常用的意義激活并與語境進行匹配,直到匹配成功。順序通達模型認為語境對歧義詞意義的通達不起作用,語境只影響后詞匯的整合階段5。與多重通達模型所不同的是,順序通達模型承認歧義詞相對意義頻率對詞匯通達的影響。2.4重排序通達模型(reorderedaccessmode1)該模型認為,語境可以影響詞匯的通達,但這種影響受歧義詞相對意義頻率的制約。歧義詞的多種意義按相對頻率高低順次激活,語境信息通過提高合適意義的激活程度來影響詞匯通達。上述幾種理論爭論的焦點在于語境起作用的時間和歧義詞相對頻率的作用。有些研究者提出了語境敏感模型(contextsensitivemode1)。該模型認為語境與相對意義頻率都影響詞匯歧義的消解過程,但這兩個因素的作用都受語境強度的制約。該模型認為,語境偏向性的強弱是一個連續維量,從弱到強,是詞匯、句法、語義、語用等因素的函數。在這個連續維量(弱)的一端,相對意義頻率將主導歧義詞意義的計算,在語境強度維量的另一端(強),語境的約束將主導對歧義詞意義的計算過程。在這一維量的中間,語境的偏向性,語境的強弱,相對意義頻率都影響歧義詞意義的計算,歧義詞是一個意義還是幾個意義得到通達,則依賴于三個因素約束的累積結果。可見,語境敏感模型包容了多重通達模型和選擇通達模型等的思想,顯得更加靈活。3有關詞匯歧義消解的一些研究和研究方法早期對詞匯歧義消解研究所采用的實驗技術很多,包括加工復雜性任務(processingcomplexitytasks)、歧義偵察任務(ambiguitydetection)和啟動技術(primingmethods)等。由于加工復雜性任務和歧義偵察方法不能清楚地說明被試對歧義詞的在線(on—line)加工過程,這兩種方法近年來也已很少使用。近二十年來,詞匯歧義消解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3.1跨通道啟動技術。大多數研究者采用這種技術來研究歧義消解的過程。實驗時,以聽覺方式呈現刺激材料,以視覺方式呈現探測詞,并要求被試對探測詞做出某種反應(詞匯判斷、命名或顏色命名等)。但是跨通道的啟動技術在方法上也有缺陷,例如,反向啟動(backwardpriming)和通道切換所導致的注意資源分配問題等。3.2同通道(視覺)啟動技術。語境和探測詞都用視覺方式呈現給被試。語境可以一次全部呈現給被試,或者是快速系列呈現在同一個位置(rapidseriesvisualpresentation,簡稱RSVP)口,或者是由左向右的系列呈現。因為是在同一通道呈現刺激,所以減少了反向啟動出現的可能性。此外,與跨通道技術相比,由于不存在通道間的切換問題,所以能比較精確地區分詞匯通達與詞匯后整合階段。3.3眼動記錄技術。此種技術所記錄的有首次注視時間(firstfixationduration,簡稱FFD)和注視時間(gazeduration,簡稱GD)。采用眼動技術時,研究者通常操縱刺激材料的一些變量來探討語境對關鍵字段和目標詞閱讀時間的影響J。但是眼動記錄技術也存在著問題,它不能清楚說明FFD和GD究竟反映了詞匯加工的哪個階段。3.4移動窗口技術。該技術主要以區段或單個詞平均閱讀時間為因變量指標。在該技術中,被試完成自控速度(self—paced)閱讀任務,計算機記錄被試對每一個詞的閱讀時間。另外,有些研究者將移動窗口技術與啟動技術結合起來使用。3.5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簡稱ERP)腦電記錄技術。被試對包含歧義詞的句子加工時,實驗者記錄被試大腦的誘發電位,并分析某些相關成分的技術。4詞匯歧義消解中存在的主要爭論學者們對詞匯歧義消解過程持有不同的看法,存在著爭議。爭論的焦點是如何看待語境和歧義詞相對意義頻率在詞匯歧義消解中的作用,特別是語境是否影響詞匯通達。本文著重介紹句子語境中詞匯歧義消解的爭議。4.1關于語境在詞匯歧義消解過程中作用的爭論集中在語境是否影響詞匯通達?如有影響的話,句子語境中的哪些信息影響著詞匯通達呢?4.1.1語境是否影響歧義詞的早期通達。詞匯歧義消解的早期爭論的焦點在于語境對詞匯通達階段是否起作用。正如前面所述,多重通達模型和選擇通達模型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爭論。1987年,VanPeIten和Kutas所做的命名反應與ERP的比較研究提示,對歧義詞意義的初步通達機制,已經包括了對語境的某些反應;也就是說,在對隨后的探測詞加工之前,對歧義詞意義的通達就已經全部或部分完成了一。從這個實驗中人們看到語境的約束機制可以在詞匯加工的較早階段就起作用。20世紀80年代末,有關多重通達和選擇通達的爭論開始淡化,人們更加關注語境起作用的性質,即語境中那些信息影響詞匯的通達。4.1.2語境如何影響詞匯歧義消解的過程。一些人認為,對歧義詞通達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語境中是否包含與歧義詞某個意義有著密切聯系的詞匯。例如,在“Iopenedacheckingaccountatthebank.”這句話中.“bank”即“銀行”這一含義不是由整個句子的意義表征啟動的,而是由句子中的“checkingaccount”啟動的。當然,不能完全排除句子語境中確實可能存在某個詞與歧義詞有著直接的詞一詞啟動關系,但是用詞一詞啟動來說明句子語境起作用的性質未免過于簡單化。詞一詞啟動與句子語境的啟動是不同類型的啟動,它們加工的過程不同。詞語境的啟動持續時間短,而且容易受干擾,在啟動詞和探測詞之間插入了一個無關干擾詞,啟動效應就會消失。一般來說,語境信息包括句子的詞匯、句法、語義和語用等多方面的信息。但是,在具體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對語境約束作用的性質還有不同的看法。1998年Vu等人在一個研究中,探討了簡單陳述句中的謂語動詞和施事者(主語)性質對句尾歧義詞意義通達的影響。結果表明,謂語動詞和主語的性質都影響歧義詞的通達。在強偏向語境下,只有與語境一致的意義才有啟動效應。當主語和謂語動詞同時起作用時,結果發現歧義詞的合適意義得到一更多的啟動量J。他們還通過兩個實驗說明啟動不是由于句子中的詞一詞直接啟動的結果,而是在句子的意義表征水平上的啟動。4.2語境強度與歧義詞意義的通達。確定語境強度簡單的辦法是采用等距量表,讓人來評價語境的強弱?Simpson在1981的研究表明,當語境沒有偏向時,只有主要意義激活。在強偏向語境中,與語境一致的意義被激活。在弱偏向語境中,歧義詞相對意義頻率和語境都起作用;具體表現為:語境偏向主要意義時,只有主要意義被激活,語境偏向次要意義時,主要意義和次要意義都被激活。上述結果得到了許多實驗的驗證[6],8J。Duffy等l988采用眼動記錄技術發現,當語境偏向歧義詞次要意義時,對歧義詞的注視時間長于相應的控制詞這種現象被叫做“偏向次要意義效應”(subordinatebiaseffect)。近年來,一些學者圍繞“偏向次要意義效應”能否被強語境所消解,開展了一場新的爭論,雙方爭論的焦點是歧義詞相對意義頻率和語境在歧義消解過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u_¨,¨。雙方爭論的雖然只是一個實驗現象,但是對該效應的解釋則涉及到重排序通達模型和語境敏感模型的基本理論假設。語境敏感模型的基本假設是語境強度、語境的偏向性和相對意義頻率對詞匯歧義的消解都起作用,對歧義詞意義的計算是這三個因素約束的累積結果。偏向次要意義效應只不過是語境強度這一連續維量某個特定點上出現的結果。當語境偏向歧義詞次要意義時,由于相對意義頻率和語境偏向性的作用,將會造成主要意義和次要意義激活之間的競爭,語言加工器最終要激活與語境一致的次要意義,但次要意義什么時候能達到激活的閾限則依賴于語境的強度。當語境的偏向性強時,對歧義詞適當意義的計算立即發生且計算的速度快;當語境的偏向性較弱時,對歧義詞適當意義的計算速度較慢。在弱偏向性語境中,出現偏向次要意義效應,反映了語境約束強度不足而導致對次要意義的計算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由于相對意義頻率的作用,歧義詞的主要意義最初也得到了一定的激活,其激活水平的高低依賴于語境的強度。重排序通達模型的基本假設是歧義詞多個意義都被激活,語境在詞匯的整合階段起作用。該模型認為,語境雖然能加速適當意義的通達,但是并不影響不適當意義的通達過程,即歧義詞多個意義的通達過程是相互獨立的。重排序通達模型雖然放棄了模塊化理論的嚴格自動通達的觀點,但還是保留多重通達的觀點;與“賽馬”(horse—race)模型的思想基本吻合。另外,重排序通達模型認為,歧義詞相對意義頻率在詞匯通達中的作用優于語境的作用。這就是說,主要意義通達的速度是一個上限,即使語境加速了次要意義的通達速度,但不能突破這個上限。所以強偏向語境可能導致主要意義和次要意義同時激活,這意味著語境不能消除偏向次要意義效應。但是.支持重排序通達模型的Rayner等人最近也承認,只有在歧義詞次要意義使用頻率極低(小于0.08)時,偏向次要意義效應才難以消除。這可能會動搖重排序通達模型的某些基本假設,例如,相對意義頻率的作用優先于語境的作用;語境僅提高次要意義的激活水平,但不影響(抑制)主要意義的激活水平。盡管上述兩個模型都承認相對意義頻率和語境在詞匯歧義消解中的作用,但是這兩個因素在兩個模型中的重要程度不同;更重要的是語境的影響方式不同。重排序通達模型認為,語境只提高適當意義的激活水平,但不影響歧義詞另外意義的激活水平;語境敏感模型認為,語境提高歧義詞適當意義的激活水平,同時抑制不適當意義。4.3關于探測詞的選擇Kellas和Paul等人研究了探測詞與歧義詞之間的聯系強度問題,即探測詞的“特色性”(salience)。他們對探測詞“特色性”的解釋是,在特定語境中探測詞與歧義詞在語義上的重疊程度通常,研究者獲取探測詞的辦法是單獨呈現歧義詞給被試,讓被試根據歧義詞進行聯想,然后從這些聯想詞中挑選出探測詞。Kellas和Paul等則給被試呈現一個包含歧義詞且語義有偏向性的句子,在一分鐘里,讓被試根據句子中的歧義詞盡可能地進行聯想,并寫出聯想詞:統計這些聯想詞,就可以確定哪些是“高特色性”(highsalient)探測詞,哪些又是“低特色性”(1owsalient)探測詞。Paul等人1992年的實驗結果表明,無論是高特色性探測詞,還是低特色性探測詞,在合適的語境下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活,只不過低特色性探測詞在間隔較長時間后受到了抑制。4.4抑制機制在詞匯歧義消解過程中的作用。在詞匯歧義消解的研究中,大多數研究者關心歧義詞多個意義是否激活,對歧義消解過程中抑制機制的作用較少關注。Gensbacher認為引,人們在聽到或讀到一個歧義詞時,這個詞的多種潛在意義在一定的時間里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活;然后,由詞匯的、語義的、句法的或者其他的各種信息源所提供的約束,去改變這些意義的激活水平。最后,一種意義保持激活,而其他的不合語境的意義就被抑制。她認為,在閱讀理解中抑制和增強兩種機制調節各種意義的激活水平;尤其是抑制機制幫助精確地選擇詞的意義。她認為抑制機制在詞匯歧義消解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5小結綜上所述,研究者對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